學術大傢的翻譯論著,深入淺齣,可讀性極強
王佐良(1916—1995),浙江上虞人,英語語言文學專傢、教育傢、翻譯傢、作傢。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外文係,抗戰爆發後隨校遷往雲南昆明,在西南聯閤大學完成學業,1939年留校任教。1947年考取庚款公費留學,入英國牛津大學茂登學院,獲碩士學位。1949年迴國,任教於北京外國語學校(後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曾任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授、英語係主任、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副院長,中國外語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英語教學研究會會長,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學術期刊《外國文學》主編,多語種學術雜誌《文苑》主編等。曆任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外國文學組組長,國傢教委高等學校專業外語教材編審委員會主任等。著有《英國文學論文集》、《英語文體學論文集》、《翻譯:思考與試筆》、《英國文學史》等,譯有《彭斯詩選》、《蘇格蘭詩選》等。
1 新時期的翻譯觀—一次專題翻譯討論會上的發言
7 詞義、文體、翻譯
21 翻譯中的文化比較
32 翻譯與文化繁榮
45 嚴復的用心
53 文學翻譯中的語言問題—一次討論會上的發言
58 我為什麼要譯詩—一本譯詩集的自序
61 談詩人譯詩
66 譯詩與寫詩之間—讀《戴望舒譯詩集》
85 穆旦的由來與歸宿
97 一個莎劇翻譯傢的曆程
114 以詩譯詩,甘苦自知—評卞之琳《莎士比亞悲劇論痕》
124 譯彭斯的再思
131 一首哲理詩及其翻譯
146 漢語譯者與美國詩風
161 另一麵鏡子:英美人怎樣譯外國詩
175 Translation Standard in China: a Survey
附錄
195 答客問:關於文學翻譯
204 詩評與譯詩—與王佐良教授一席談
208 “土耳其掛毯的反麵”
這本書的開篇就抓住瞭我的注意力,那種細膩的情感鋪陳和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洞察力,讓我仿佛置身於作者所描繪的世界之中。讀下去,我發現它不僅僅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引導我進行一場關於自我認知的深入探索。作者的文筆老練而不失真摯,筆觸在現實與虛幻之間遊走自如,讓人在閱讀時既能感受到強烈的代入感,又能在字裏行間捕捉到一絲哲思的微光。特彆是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那種復雜糾結、難以言說的情感,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讓人在共鳴之餘,也不免思考起自身過往的點滴。這本書的結構布局巧妙,看似鬆散卻處處埋有伏筆,每一個章節的推進都像是水到渠成的自然發展,最終匯集成一股強大的情感洪流,衝擊著讀者的心扉。我喜歡作者那種不急不躁的敘事節奏,它給予瞭讀者足夠的空間去消化和咀嚼那些深刻的意象和隱喻。閤上書本的那一刻,腦海中久久迴蕩的不是某個情節,而是那種被觸動後,內心世界悄然發生某種微妙變化的餘韻。
評分坦白說,我並非一開始就完全理解這本書想要錶達的核心思想,它的深度需要讀者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心力去反復琢磨。不同於快餐式的閱讀體驗,這本書更像是一塊需要細細打磨的璞玉,每一次重讀,似乎都能發現新的光澤和紋理。作者在構建這個敘事世界時,展現齣瞭驚人的想象力和邏輯性,即便探討的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或哲學議題,也總能通過具象化的場景或人物的睏境將其承載下來,使得理論不至於高高在上,而是深深紮根於生活之中。我注意到,書中反復齣現的一些意象,比如光影的變幻、季節的更迭,它們並非簡單的背景裝飾,而是作為一種符號係統,貫穿始終,引導著故事走嚮更深層次的內涵。這讓我忍不住想要拿起筆,試著去梳理這些綫索,構建一個屬於自己的理解框架。對於那些追求閱讀深度和思考廣度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一份豐厚的饋贈,它給予的不僅是故事,更是一套觀察世界的全新視角。
評分從技術層麵來看,這本書的文本組織結構呈現齣一種近乎完美的螺鏇上升態勢。它不像一條直綫,而是像盤鏇而上的樓梯,每踏上一個颱階,視野都會開闊一分,對全局的把握也更清晰一層。作者在處理時間綫索上展現瞭高超的技巧,過去、現在、未來的片段交織纏繞,卻又井然有序,絲毫沒有造成混亂感,反而增強瞭命運無常的宿命感。書中偶爾齣現的、那些短小精悍的段落,如同散落的寶石,獨立成章時已是光彩奪目,一旦放入整體的語境中,便能摺射齣與上下文緊密相連的復雜光芒。這要求作者對宏觀結構和微觀細節有著異乎尋常的掌控力。我個人特彆喜歡那種描述環境細節的段落,它們被賦予瞭強烈的象徵意義,讓原本的場景描寫超越瞭單純的寫景,上升到瞭對某種存在狀態的隱喻。閱讀過程本身就是一次不斷整閤信息、修正理解的智力探險,最終指嚮的是一種對生命本質更深沉的體悟。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角度和視角轉換極其高明,常常在不經意間,作者就將讀者的視綫從一個角色的內心抽離,投射到更宏大的背景之中,或者猛地拉近,聚焦於一個微不足道的動作,這種張弛有度,讓人在閱讀過程中始終保持著一種被引導的愉悅感。它成功地避開瞭許多同類題材容易陷入的窠臼——比如刻意製造的戲劇衝突或扁平化的角色塑造。相反,這裏的每個人物都帶著各自的重量和復雜性,他們的選擇充滿瞭宿命感和人性的掙紮。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沉默”的運用,很多時候,最關鍵的信息和情感的錶達,都隱藏在人物未說齣口的話語裏,或是通過環境氛圍烘托齣來。這種“留白”的藝術,使得讀者不得不參與到文本的再創造中,用自己的經驗去填補那些留給想象力的空白。這種主動的參與感,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粘性和迴味無窮的價值。讀完後,我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對“人與人之間界限”的理解有瞭一種新的認識,這絕非易事。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實在是太獨特瞭,初讀時我甚至需要放慢速度,細細品味那些看似尋常卻蘊含著彆樣深意的詞句。它不像某些暢銷小說那樣追求情節的跌宕起伏,而是更專注於營造一種氛圍,一種彌漫在字裏行間、揮之不去的獨特氣質。作者似乎對文字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每一個動詞、每一個形容詞的選擇都經過瞭韆錘百煉,使得整部作品散發齣一種沉靜而古典的美感。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那些大場麵或重要轉摺時的剋製,沒有過度的渲染和煽情,反而依靠精準的描摹,讓情緒自然而然地湧現。這需要極高的文字功底和對敘事節奏的精準把控。讀完後我特意翻閱瞭幾頁開頭,發現早期的鋪墊,那種看似閑筆的地方,其實都是為後文的爆發埋下的引綫,不得不佩服作者的布局之深遠。這本書更像是一首長篇的散文詩,韻律感十足,讀起來是一種享受,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它適閤在安靜的午後,伴著一杯清茶,慢慢品味,去感受文字本身的力量。
評分很不錯的一本書,非常值得推薦
評分書是正版的,很喜歡,很敬佩許淵衝先生
評分希望能考試過過過啊!!
評分五陵衣馬自輕肥
評分經典著作,書印刷質量也不錯。
評分值得擁有!!!
評分嗯,很棒。。。。。。
評分書籍不錯,值得讀
評分匯集瞭童元方的所學所感,她在書中所談甚廣,從古典詩詞的翻譯談到現當代小說的翻譯,引經據典,並選用多個版本的譯文進行比較分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