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之重器 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指南

测之重器 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俊卿 著
图书标签:
  • 自动化测试
  • 测试框架
  • 软件测试
  • Python
  • 测试开发
  • Selenium
  • Webdriver
  • 持续集成
  • 测试工程
  • 质量保证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9205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607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0
字数:1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读者为 开发/测试开发/有代码基础的测试人员。Java核心知识掌握比较牢固。因为在搭建框架中如果遇到技术问题,拥有良好的Java核心知识能快速解决问题。
  化繁为简,知行合一。书中没有太多深奥、晦涩的概念,作者将多年实际测试经验融于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中。

内容简介

  在现今的企业软件开发中,自动化测试越来越被重视,无论是验收测试,还是回归测试,自动化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本书从FitNesse的使用讲起,慢慢过渡到后台组件的开发,以及FitNesse与Jenkins的持续集成测试的整合,并用三章分别讲解RESTful、云计算平台、手机UI的自动化测试,从而能让大家理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行自动化测试。当你学完本书后,你将能为企业搭建出一套自己的自动化测试系统。

作者简介

  张俊卿,现工作于EBay的QE部门,在普华永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作期间编写此书,曾在Walmart和RedPrairie学习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技术,Java码农。

目录

第1 章 认识测试案例 1
1.1 第一个测试案例 1
1.2 认识FitNesse 9
1.3 用Scenario 去组织你的测试步骤 11
1.4 来写第一个测试案例吧 15
1.5 关于数据库的测试案例 20
1.6 基于Web Service 的测试案例 21
1.7 一个标准的测试案例 25
第2 章 开发测试组件 29
2.1 认识FitNesse 项目 30
2.2 用Eclipse 来Debug FitNesse 36
2.3 如何引入Jar 包 42
2.4 Selenium 测试组件 44
2.5 DbSlim 数据库测试组件 50
2.6 Bootstrap 的作用是什么 54
2.7 MongoDB 测试组件 58
2.8 Web Service:REST 测试组件 61
第3 章 构建持续集成测试 67
3.1 一个好的持续集成测试案例 67
3.2 生成XML 格式测试报告 70
3.3 测试报告转成HTML 页面 77
3.4 用Jenkins 去运行测试案例 82
3.5 通过E-mail 发送测试报告 87
第4 章 搭建分布式执行系统 90
4.1 请求分机去执行测试案例 90
4.2 从分机复制测试报告 98
第5 章 sqlREST――对一个RESTful 项目的自动化测试 102
5.1 安装sqlREST 103
5.2 熟悉sqlREST 的测试 106
5.3 用spring RestTemplate 编写CRUD 测试组件 109
5.4 编写校验组件 114
5.5 压力测试组件 119
第6 章 AWS 云端自动化测试 122
6.1 申请AWS 免费服务 .122
6.2 使用EC2 主机 125
6.3 把项目部署到云上去 132
6.4 Amazon S3 测试组件之前期准备 134
6.5 Amazon S3 测试组件之增删移查 140
6.6 Amazon SQS 消息队列测试组件之前期准备 143
6.7 Amazon SQS 测试组件之收发删除 148
第7 章 appium――手机前端自动化测试 150
7.1 论自动化前端测试 150
7.2 安装appium 152
7.3 安装Android 开发环境 154
7.4 安装Android 模拟器 159
7.5 第一个测试案例 162
7.6 写测试脚本 166
附录A 行为驱动开发框架资料 168
附录B 自动化测试的使用目的 170
结束语 172

前言/序言

  自动化测试在国外已经实施多年,很多软件公司都有自己的自动化测试系统,且很多测试系统都建立在自己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基础上。
  自动化测试在一个公司能否实行下去,其框架的优劣是最重要的一环。
  本书主要讲解如何基于开源框架FitNesse 搭建自动化测试框架。在本书中,不会讲解如何使用XPath,以及如何编写SQL 等知识,只会讲解以下四大部分。
  1.基于笔者已经搭好的框架讲解如何编写测试案例、定义编写测试案例的格式、使用Scenario 组织可以被重用的测试步骤、编写数据库和Web Service 的测试案例、组织Test Suite。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学习,读者可以对自动化测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讲解如何搭建自动化测试框架以及编写组件来满足公司的测试需求。笔者会讲解四大组件的构建,即基于Selenium 的页面测试组件、基于SQL 的数据库测试组件、最近比较火的MongoDB 测试组件,以及测试Web Service 的Rest 组件。通过学习这四个组件的构建,读者可以掌握如何编写其他组件来满足公司的其他测试需求。
  3.讲解如何构建集成测试。笔者会讲解FinNesse 测试框架如何与Jenkins 集成、如何使用Jenkins 自动运行测试案例、如何在Jenkins 上展示测试报告并发送邮件通知相关责任人。
  4.讲解分布式测试系统的构建。笔者会讲解如何同时使用多个服务器执行测试案例,从而大大节省案例运行时间。
  在四大部分讲解完毕后,会有三章实践章节,详细讲解如何把自动化测试应用到RESTful、云计算、手机应用项目中。
  本书读者需要有一定的Java 基础知识。良好的Java 基础知识能帮助我们快速解决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好的,这是一本聚焦于现代软件开发实践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且深入,旨在为读者提供构建和维护高性能、高可靠性系统的关键知识与工具。 --- 《架构之基石:面向未来的系统设计与优化实战》 构建弹性、高效的现代企业级应用蓝图 在当今快速迭代的数字经济时代,软件系统的复杂性与日俱增。传统的设计模式已难以应对海量数据、高并发请求以及对可用性近乎苛刻的要求。本书《架构之基石:面向未来的系统设计与优化实战》并非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聚焦于实践中那些决定系统成败的关键决策点——如何从零开始规划一个具备高度可扩展性和容错能力的复杂应用,并确保其在全生命周期内的健康运行。 本书为架构师、资深工程师及技术决策者提供了一份详尽的蓝图,旨在指导读者跳出特定技术栈的窠臼,深入理解支撑现代分布式系统的核心原理和工程化方法。我们将共同探讨如何设计出既能满足当前业务需求,又能灵活适应未来技术演进的健壮架构。 第一部分:现代系统设计的哲学与基础 本部分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剖析从单体到分布式架构演进的驱动力,并建立一套系统的思考框架。 1.1 架构演进的驱动力与取舍之道: 深入分析业务增长、技术限制和成本效益如何塑造架构决策。我们将对比微服务、事件驱动架构(EDA)、以及现代单体(Modular Monolith)的适用场景,重点讨论权衡 CAP 理论、BASE 理论在实际选型中的意义。 1.2 可靠性工程的基石: 探讨“设计即防御”的理念。内容覆盖高可用性(HA)的层次化设计,包括冗余机制(N+1, 2N)、故障隔离、熔断、限流和降级策略的精细化配置。重点分析故障注入测试(Fault Injection Testing)在预演系统韧性中的作用。 1.3 数据一致性与事务模型的重构: 剖析分布式事务的复杂性,从两阶段提交(2PC)到 Saga 模式、TCC(Try-Confirm-Cancel)的实战应用。我们将详细解析在事件驱动场景下如何利用最终一致性构建高效的业务流程,并介绍基于日志的变更数据捕获(CDC)技术如何简化数据同步。 第二部分:构建高性能与可扩展性的核心组件 本部分深入企业级应用中最为关键的几个技术模块,提供从选型到深度优化的全流程指南。 2.1 消息队列的深度应用与调优: 消息中间件已成为解耦和削峰填谷的必备工具。本书将超越基础的发布/订阅模式,聚焦于如何设计健壮的消息流转管道,处理死信队列(DLQ)、消息重放机制,以及如何利用消息队列实现复杂的批处理和流式计算的集成。讨论 Kafka、RabbitMQ 等主流产品的性能瓶颈分析与调优参数设定。 2.2 缓存策略的艺术与科学: 缓存不再是简单的 Redis 实例。我们将探讨多级缓存架构(浏览器、CDN、应用内、分布式缓存),数据一致性在缓存失效策略中的处理,如 LRU、LFU 算法的定制化实现,以及如何通过缓存预热和热点数据分片来应对突发流量洪峰。 2.3 存储层的分层与选型智慧: 面对海量数据,单一数据库已无法满足需求。本章将详细对比关系型数据库(PostgreSQL/MySQL)的垂直拆分、水平分片(Sharding)策略,并探讨 NoSQL 数据库(文档型、列式、图数据库)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最佳接入点。内容包括索引优化、慢查询诊断与重构,以及异构数据库间的数据同步方案。 第三部分:运维与可观测性——确保系统长期稳定 一个伟大的设计必须依赖卓越的运营支撑。本部分着眼于如何通过自动化、标准化和深入的可观测性,将系统从“能用”提升到“可靠且可预测”。 3.1 持续交付与基础设施即代码(IaC): 阐述如何使用 Terraform/Ansible 等工具实现基础设施的声明式管理,确保环境的一致性与可复现性。深度解析 CI/CD 管道的设计,特别是如何将灰度发布、蓝绿部署和金丝雀发布集成到自动化流程中,最大程度降低部署风险。 3.2 现代可观测性栈的构建: 抛弃孤立的监控工具。本书提倡构建统一的“三驾马车”:日志(Logs)、指标(Metrics)和追踪(Traces)。详细介绍如何部署和利用 OpenTelemetry 标准采集全链路数据,如何通过分布式追踪系统(如 Jaeger/Zipkin)精确识别微服务间的性能瓶颈,以及如何设计高效的告警策略以避免“告警疲劳”。 3.3 性能基准测试与容量规划: 系统上线前必须了解其边界。内容涵盖压力测试(Load Testing)的设计原则,包括测试场景的真实性模拟、关键业务路径的选取,以及如何利用 JMetr/Locust 等工具生成高逼真度的负载。并基于测试数据,建立科学的容量评估模型,指导资源采购与弹性伸缩配置。 第四部分:面向未来的技术趋势与架构演进 展望行业前沿,本部分讨论正在重塑软件架构的新兴范式。 4.1 云原生生态系统的深度集成: 深入 Kubernetes(K8s)作为现代应用运行底座的角色。讨论 Service Mesh(如 Istio/Linkerd)如何赋能服务治理,实现流量管理、安全策略的无侵入式注入。分析 FaaS(函数即服务)在特定工作负载中的应用潜力。 4.2 领域驱动设计(DDD)在复杂系统中的落地: DDD 不仅仅是建模方法,它更是组织架构和技术边界划分的指导方针。本书将通过案例解析,阐述如何清晰定义限界上下文(Bounded Contexts),设计清晰的防腐层(Anti-Corruption Layer),确保微服务边界的合理性与长期稳定性。 4.3 数据驱动的决策与系统自愈: 探索 AIOps(人工智能运维)的初步实践。讨论如何利用机器学习模型分析历史性能数据,预测潜在的系统故障,并自动化执行恢复操作,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愈合”系统。 --- 目标读者: 需要设计和维护百万级用户量级系统的软件架构师。 希望从初级工程师快速成长为能够独立负责关键模块的资深开发人员。 对分布式系统、高并发处理和云原生技术有深入学习兴趣的技术管理者。 《架构之基石:面向未来的系统设计与优化实战》承诺提供清晰的理论框架、经过实战检验的工程实践,以及面向未来的技术视野,帮助您在构建下一代复杂应用时,拥有更坚实的基础和更精准的判断力。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测之重器 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指南》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它暗示着这是一本能够帮助读者构建出强大、可靠的自动化测试体系的宝典。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回归测试效率低下、维护成本高的问题,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自动化测试方案来解决这些痛点。市面上有很多关于Selenium、Appium等工具的书籍,但它们更多的是讲解单个工具的使用,而缺乏系统性的框架设计理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使用某个工具,更重要的是教会我如何从头开始,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设计出一套可扩展、可维护、可重用的自动化测试框架。我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框架的架构设计,比如如何进行模块化、如何实现层的分离(UI层、业务层、数据层等),以及如何引入设计模式来优化代码结构。同时,我也非常关心在框架搭建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比如如何处理不同环境的配置、如何实现跨浏览器/跨平台的测试,以及如何有效地管理测试数据和报告。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关于选择合适技术栈的建议,以及在实际落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坑,那就太有价值了。

评分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它那充满力量感的封面设计,给人一种专业、权威的感觉。作为一名软件测试人员,我深知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但要从零开始搭建一套健壮的自动化测试框架,绝非易事。我尝试过阅读一些技术博客和教程,但往往是零散的信息,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我的“指路明灯”,带领我走出困境。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进行框架的设计与规划,例如如何确定框架的核心功能,如何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技术栈,以及如何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与组织。此外,对于自动化测试报告的生成和分析,我也是非常关注的。一份清晰、直观的测试报告,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问题,并有效地与开发团队沟通。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生成高质量测试报告的技巧和方法,包括如何展示测试覆盖率、如何分析失败原因等。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项目经验,分享一些在框架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及解决方案,那将会是对我巨大的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测之重器 自动化测试框架搭建指南》听起来就非常有分量,让我对它充满了期待。我目前在工作中,虽然有一些自动化测试的经验,但更多的是零散的脚本,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框架来支撑。这导致测试的复用性差,维护成本高,而且在团队协作上也存在不少障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解决这些问题,它应该不仅仅是关于工具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关于“框架”的理念和实践。我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如何进行框架的设计,包括它的架构、模块划分、以及如何选择适合的技术栈。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如何构建一个可扩展、可维护、易于扩展的框架,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另外,我非常关注测试的执行与结果分析方面,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高效执行测试,以及如何生成有价值的测试报告的经验。比如,如何处理测试环境的配置,如何进行跨平台测试,以及如何利用自动化测试结果来驱动开发和测试的改进。

评分

这本书封面设计得非常大气,那种厚重感和科技感扑面而来,光是看一眼就让人感觉里面蕴含着十足的干货。我一直以来都对自动化测试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它像一个深邃的黑洞,摸不着头脑,特别是当涉及到框架搭建这种核心技术时,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市面上关于自动化测试的书籍也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就是零散的工具介绍,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我期望这本书能像一本通往未知世界的地图,能够清晰地指引我如何一步步构建起自己的自动化测试基石。我希望它能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为什么需要自动化测试,它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然后再逐步深入到框架的各个组成部分,例如环境搭建、核心组件的选择、设计原则,甚至是如何进行有效的代码管理和集成。我尤其关注那些能够提高效率、保证稳定性的最佳实践,比如如何处理并发、如何进行数据驱动、如何生成易读的报告等等。如果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的案例,甚至是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那将是再好不过了,这样我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正掌握这项技能。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充满了科技感,给人一种非常专业和权威的感觉。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求一套能够系统性地指导我如何搭建自动化测试框架的指南,因为我深知,一个良好设计的框架是自动化测试成功的基石。市面上有很多关于自动化测试工具的书籍,但真正能够从框架设计的角度深入剖析的却不多。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我期待它能够从宏观到微观,详细讲解自动化测试框架的各个方面。例如,在设计之初,应该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如何进行技术选型,才能做到既满足当前需求,又具备未来的扩展性?框架的各个组件之间应该如何划分职责,才能保证高内聚、低耦合?此外,我特别关注在框架中如何实现数据的驱动、日志的记录、异常的处理,以及如何有效地生成和展示测试报告。如果书中还能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进行框架的性能优化和安全加固的建议,那就更完美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