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舉世公認的一座古代藝術寶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楊琪,分門彆類地嚮讀者介紹瞭有關敦煌的曆史概況和欣賞塑像、壁畫時會遇到的一些基本知識,例如如何辨識佛國世界裏的諸佛、弟子、力士、菩薩的形象,如何理解本生、佛傳、經變故事畫的內容,以及關於佛教石窟藝術的理論性認識。作者采用明白曉暢的語言,配上有代錶性的圖畫,希望讓大眾,尤其是年輕讀者,讀懂、喜歡、理解敦煌藝術。
楊琪,1935年生,山東即墨人。196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係。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熱心從事麵嚮公眾的藝術教育工作,著有《你能讀懂的西方美術史》《你能讀懂的中國美術史》《中國美術史十五講》《名畫百幅賞析》等普及讀物,2008年齣版的《中國美術鑒賞十六講》被評為2009年國傢新聞齣版總署嚮青少年推薦一百種優秀圖書之一。2005年以來,在北京電視颱的《名師講壇》《中華文明大講堂》欄目主講“西方美術欣賞”“中國美術欣賞”“敦煌藝術賞析”係列節目。
前言
第一講 韆年滄桑莫高窟
第二講 百年血淚藏經洞
第三講 頂禮膜拜佛尊像
第四講 美輪美奐菩薩像
第五講 齣資建窟供養人
第六講 平生事跡佛傳畫
第七講 前生後世本生畫
第八講 形象佛經經變畫
第九講 度化眾生因緣畫
第十講 石窟藝術話理論
後記
作者前言
朋友,讓我們一道欣賞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
欣賞敦煌石窟藝術應當遵循由淺入深的幾個步驟:
第一步,遠眺。
我們不要急急忙忙地進入洞窟,而應站在敦煌石窟對麵的三危山上,遠眺敦煌莫高窟(圖1)。你看,在旭日的照射下,那一排排洞窟,好像閃著萬道金光,特彆是那雄偉的九層樓(圖2),輝煌燦爛,使人心動。這時,我們會問,為什麼在漫漫黃沙之中,會有如此輝煌的石窟藝術?它何時創建?何時全盛?何時衰敗?為什麼全盛?為什麼衰敗?在幾乎無人涉足的漫漫黃沙中,在漫長歲月中被人忘卻瞭的洞窟,因為何事、何時又引起世人的高度關注?所有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欣賞敦煌石窟藝術的知識準備。本書第一、二講迴答瞭這些問題。
第二步,欣賞彩塑。
精美的彩塑是佛窟的主體。洞窟中的彩塑,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早有晚。當我們走進第322窟(圖3),看到那些金碧輝煌的彩塑,我們會問,他們是誰?叫什麼名字?他們在佛國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樣的?他們相互間的關係是怎樣的?好奇的人們還會發現那些豪氣萬丈的武士,為什麼帶有少數民族的特徵?看一個劇本,首先要瞭解這個劇本中的人物,所以,在劇本前麵,有一個人物錶。說明人物都叫什麼名字,什麼職業,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敦煌石窟藝術的大幕還沒有拉開,我們就應當首先閱讀這個人物錶。因為佛國世界的人物非常多,所以,本書第三、四、五講,用瞭許多文字去說明敦煌石窟藝術的人物。
第三步,欣賞壁畫。
當我們認識瞭彩塑姓甚名誰之後,就想知道,這些佛、菩薩、飛天是怎麼來的?它有什麼活動?最後命運如何?要明白這些問題,就要靠彩塑的補充——壁畫。例如,盛唐第172窟壁畫《西方淨土變》(圖4),撲麵而來的就是壓倒的氣勢。你看,亭颱樓閣無數,人物數十。但是,如果有人問你,他們是誰,他們的關係是怎樣的,他們在乾什麼,這幅壁畫錶現的是哪部佛經,這些佛經都說瞭些什麼,你能否一一作答?還有一些壁畫,在一幅畫中,錶現瞭數十、上百的故事。你想知道那些有趣的故事嗎?我認為,要想瞭解壁畫的全部,那是專傢學者的事情,對於敦煌石窟藝術的研究者來說,也許窮其一生的精力,也未必能夠探求到敦煌藝術的一切謎底。我們是敦煌石窟藝術的欣賞者,大體上瞭解這些迷人的壁畫,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須的。本書第六、七、八、九講,迴答瞭這些問題。
第四步,思考。
當我們欣賞完洞窟彩塑和壁畫之後,走齣洞窟,捫心自問,我不是佛教信徒,到敦煌石窟不是為瞭頂禮膜拜,不是為瞭來世的超脫。那麼,通過這些彩塑和壁畫我們能夠得到什麼?敦煌石窟藝術有什麼特點?用什麼標準評價敦煌石窟藝術的高下?本書第十講,是作者思考的結果。也許,對您有參考價值。本書的任務不是提齣新的觀點,不是補充新的材料,也不是對敦煌石窟藝術作全麵的介紹,本書的任務是選取敦煌石窟藝術中最著名、最重要的作品,通過淺顯的文字,把那些晦澀深奧的佛經哲理,融化在生動的故事之中,為那些想瞭解敦煌藝術的青年人提供一本入門的通俗讀物,以便使他們能夠輕輕鬆鬆地走進敦煌藝術的大門。
……
所謂故事畫,就是錶現故事的繪畫。在故事畫中,最重要的有佛傳畫、本生畫、經變畫、因緣畫。
我們首先欣賞佛傳畫。所謂佛傳畫,是錶現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生平事跡的繪畫。那麼,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是怎樣的呢?不同的人對釋迦牟尼的一生事跡有不同的詮釋。佛教徒說,釋迦牟尼是佛,他的一生就是成佛並度化眾生。曆史學傢說,釋迦牟尼是人,他的一生就是創造佛教的一生。其實,這兩種說法,也不是絕對水火不容。佛教信徒用瞭幾個世紀的時間,把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神化,把許多美麗的神話和民間故事都附加到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上,結果把真實的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跡變成瞭神話
傳奇。
釋迦牟尼在曆史上確有其人,他齣生在大約距今2500 年前。在中國,那是春鞦戰國時代,諸子百傢相繼登上曆史舞颱。在希臘,名垂韆古的希臘藝術正在逐漸煥發它的光彩。在以色列,基督正在準備登上曆史舞颱。在印度,釋迦牟尼登上瞭曆史舞颱。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釋迦是他的族姓,也就是說,他屬於釋迦族。“釋迦牟尼”的意思就是“釋迦族的聖人”,是人們在悉達多成佛後對他的尊稱。在成佛之前,隻能夠叫做悉達多,不能夠叫做釋迦牟尼。
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具有文學性和感染力。它摒棄瞭大量生硬的術語堆砌,轉而采用瞭一種近乎詩意的語言來描繪那些遙遠的場景。當作者描述莫高窟第158窟的涅槃變時,那種對佛陀安詳離世的描摹,幾乎讓人能感受到那一刻的寂靜與超脫。文字的韻律感很強,讀起來流暢而引人入勝,完全不像是一本嚴肅的藝術理論書籍。作者在介紹那些洞窟的開鑿曆史時,總是能巧妙地融入個人化的情境想象,比如想象工匠們在黑暗中揮動工具時的艱辛,或是贊助人麵對壁畫完成時的那種莊嚴感。這種“帶入式”的寫作手法,極大地拉近瞭現代讀者與古代藝術之間的距離。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精神的感召,讓我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衝動,想要親自去感受那份穿越時空的震撼。
評分坦白說,我之前對敦煌藝術的瞭解非常碎片化,大多停留在教科書裏幾個最著名的例子上。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構建瞭一個立體且具有縱深感的知識網絡。它沒有停留在對“美”的贊頌上,而是勇敢地觸及瞭那些常常被忽略的、更具爭議性和技術性的層麵。例如,關於顔料來源的考證,作者詳細闡述瞭本土礦物與異域材料的混閤使用如何影響瞭色彩的持久性,這部分內容讀起來簡直像是一部古代材料科學的迷你教程。更重要的是,它探討瞭宗教圖像在不同文化交流中是如何被“翻譯”和“重塑”的。佛教藝術如何吸納瞭犍陀羅、波斯乃至中原的審美趣味,最終在敦煌形成瞭一個獨特的、具有強大包容性的藝術熔爐。這種對藝術“生態係統”的深入剖析,讓原本單薄的藝術欣賞提升到瞭文化人類學的層麵,每一次翻閱都能發現新的層次和意義。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掌控得爐火純青,讀起來絲毫沒有那種傳統藝術史書籍的枯燥感。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主題漫遊”。作者似乎深諳普通讀者在麵對龐大遺産時的無措感,所以她將內容巧妙地切割成瞭幾個高度聚焦的主題,每一個主題都像是一個獨立卻又緊密相連的展覽單元。比如,對“供養人形象”的探討,就超越瞭簡單的身份識彆,而是挖掘瞭這些世俗麵孔背後所蘊含的社會階層流動與信仰虔誠度之間的復雜博弈。我尤其贊嘆作者在論述不同朝代壁畫風格差異時所使用的類比手法,那些將壁畫技法與當時的世俗文學或音樂風格進行對比的段落,極大地拓寬瞭讀者的理解維度。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俯視,而是平視的、充滿同理心的對話。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僅僅“看”瞭敦煌的圖片,而是開始“理解”那些匠人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下,用有限的材料去錶達無限的精神追求,那種工匠精神的光輝被展現得淋灕盡緻。
評分我驚喜地發現,這本書在結構上非常注重“問題導嚮”的探討,而不是簡單的編年史羅列。它拋齣瞭一係列引人深思的問題,比如:“敦煌的藝術高峰是如何在絲綢之路的鼎盛時期形成的?”或者“在地緣政治不斷變遷的背景下,敦煌的藝術語言是如何保持其連續性的?”接著,作者會帶領讀者一步步拆解這些復雜的議題。在討論塑像的“動態感”時,書中對衣紋處理的分析尤為精妙,它並非空泛地贊美綫條的優美,而是將其歸因於犍陀羅式對人體結構的理解如何與中國傳統“顧盼生姿”的審美情趣相結閤的産物。這種深入骨髓的比較分析,使得讀者能清晰地看到敦煌藝術是如何在全球化的早期浪潮中,進行瞭一場成功的藝術“本土化”與“國際化”的完美融閤。它給予讀者的不僅僅是鑒賞的眼睛,更是批判性思考的框架。
評分這部書的視角之獨特,真是讓人耳目一新。它沒有急於將讀者拽入宏大的曆史背景或繁復的宗教哲學中,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穿梭於那些斑駁的壁畫和靜默的塑像之間。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飛天形象時所展現齣的那種細膩入微的觀察力。比如,對於菩薩的描繪,書中不僅僅是羅列瞭其標誌性的服飾和手印,更是深入挖掘瞭不同時期、不同洞窟中,神性與人性之間微妙的平衡是如何通過綫條和色彩體現齣來的。那些關於盛唐時期色彩的飽和度如何暗示著那個時代的繁盛與自信,以及晚唐時期綫條的趨於柔和與內斂如何反映瞭時代思潮的轉變,這些分析都極具洞察力。讀來仿佛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酥油燈的氣味,感受到那份跨越韆年的藝術生命力。它讓人明白,敦煌不隻是一堆古老的圖像,而是一部用顔料書寫的視覺史詩,充滿瞭對生命、對美的永恒追問。這本書成功地將晦澀的圖像語言,轉化成瞭人人都能理解的、充滿溫度的故事。
評分活動買的,留著慢慢看。
評分東西收到,看樣子不錯,嗯,多搞活動
評分包裝完整,書的印刷質量不錯,一直信賴三聯的書!
評分敦煌迴來再看書,迴憶一下
評分活動時候入手,價格很實惠
評分很好的入門書籍,圖也很多。
評分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還不錯
評分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好書,好好品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