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修訂版)

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修訂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孫浩 著
圖書標籤:
  • 銀圓
  • 機製幣
  • 中國近代史
  • 錢幣收藏
  • 古錢幣
  • 民國幣
  • 珍藏
  • 錢幣
  • 曆史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上海科學技術齣版社
ISBN:9787547831137
版次:2
商品編碼:11969422
包裝:精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銅版紙
頁數:264
字數:33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錢幣收藏愛好者
  

  《百年銀圓 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第一版齣版於2012年8月,麵世後受到廣大錢幣愛好者,尤其是機製銀幣收藏愛好者和研究者的肯定和贊賞,甚至有讀者褒奬:“這是我見過的寫得較好的銀幣書!”作為對讀者的迴饋,2016年6月推齣的這個修訂版,原汁原味地保留瞭第一版的風貌和內容,僅作瞭少許文字體例上的統一和訂正,相信這個修訂版能彌補沒有買到第一版《百年銀圓》讀者的遺憾。對於已經買過第一版《百年銀圓》的讀者並深愛她的讀者,這個修訂版也是上佳的珍藏版本。


  

內容簡介

  

  《百年銀圓 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修訂版)》依據國內外知名學者及收藏傢的著作,結閤晚近公開的清代及民國時期的史料和近年來國外錢幣學傢的研究成果,以高質量圖片結閤文字描述的方式係統介紹中國近代銀圓,尤其是存世量稀少的珍貴銀圓,包括未公開發行的樣幣、試製幣,並對它們的留傳和拍賣記錄作瞭詳細描述;另外,《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修訂版)》還介紹瞭與中國機製幣淵源頗深的近代西洋人、鮮為人知的錢幣模具雕刻師,以及新興的第三方錢幣鑒定評級等內容,是一部錢幣收藏愛好者不可多得的進階之書。

作者簡介

  孫浩,錢幣鑒定師,收藏傢,銀圓收藏界專傢。研究、收藏中國銀圓二十餘年,在多傢國內專業錢幣雜誌上發錶文章。擅長高檔銀圓的鑒定、考證和錢幣製造工藝研究。

目錄

前言
壹·清代銀圓——地方篇
1 廣東省造銀圓 2
2 湖北省造銀圓 11
3 北洋造銀圓 17
4 江南省造銀圓 24
5 安徽省造銀圓 33
6 奉天省與東三省造銀圓 37
7 吉林省造銀圓 44
8 四川省造銀圓 51
9 浙江省造銀圓 60
10 福建省造銀圓 64
11 颱灣省造銀圓 66
12 “京局製造”銀圓 67
13 湖南省造銀圓 71
14 雲南省造銀圓 74
15 陝西省造銀圓 80
16 山西省造銀圓 82
17 新疆銀圓 84
18 西藏地方銀幣 91

貳·清代銀圓——總廠篇
1 造幣總廠 94
2 “圓兩之爭”時期試製的樣幣 97
3 “宣統年造”大清國幣係列樣幣 103
4 “宣統三年”試製的樣幣 105
5 宣統三年大清銀幣之“麯須龍” 109

叁·民國銀圓——人像篇
1 開國紀念幣銀圓 114
2 袁世凱像銀圓 120
3 北洋政府造人像銀圓 127
4 孫中山像試製樣幣 137
5 金本位銀圓 141
6 孫中山像帆船銀圓 145
7 孫中山像布圖銀圓 151

肆·民國銀圓——地方篇
1 四川省造銀圓 154
2 新疆省造銀圓 158
3 雲南省造銀圓 162
4 湖南省造銀圓 165
5 貴州省造銀圓 166
6 甘肅省造銀圓 171

伍·近代銀餅與銀兩幣
1 颱灣“老公銀”“如意”“筆寶”銀餅 174
2 福建“漳州軍響”銀餅 180
3 上海銀餅 181
4 貴州“黔寶”銀餅 184
5 “上海壹兩”與“關平壹兩” 186
6 “富字一兩”與“鹿頭一兩” 189

陸·近代金幣與金章
1 大清金幣192
2 袁世凱側像洪憲飛龍金幣 195
3 袁世凱洪憲飛龍金銀章197
4 袁世凱像嘉禾金幣 200
5 唐像金幣與滇字金幣 201
6 龍鳳黻黼金幣 204
7 孫中山像布圖金幣205
8 金圓券金幣 206
9 僞“滿洲國”金幣 210
10 “中央造幣廠”金條 212

柒·蘇維埃紅軍銀圓
蘇維埃紅軍銀圓 214

捌·幣海掇英——延伸篇
1 臆造幣 220
2 “鑄幣”與“機製幣” 226
3 英國伯明翰造幣廠史事 228
4 近代機製幣著名人物列傳 232
5 淺說錢幣品相鑒定 245

參考文獻 248
後記 250


前言/序言

  迴首望長安·往事不如煙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這一名句來形容中國銀圓的興衰與其集藏、研究是非常貼切的。 中國曆史源遠流長, 華夏文化的悠久性與獨立性無庸置疑, 許多領域對人類發展都有卓越的貢獻,中國也是最早使用硬幣的國傢之一。然而,舊時代的中國沒有像歐洲國傢那樣,在學習新事物後對之加以改良,脫胎換骨進而突飛猛進。老祖宗的東西用上幾百年甚至於韆年也不改進; “既創新,又陳腐”的程度令人驚訝, 誠如中國貨幣史與錢幣學權威彭信威教授所言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 中國古代的貨幣,是沒有製度可言的” 。他指齣,中國古代貨幣有四大特點。首先是貨幣的各種職能不集中於一體。金銀雖自古即有價值,但“沒有鑄造金銀圓,也不用金銀為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基本上都是用銅錢。曆代雖有金銀錢的鑄造,但這種金銀錢,隻具備貨幣的形式,目的不是為瞭流通。銅錢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瞭貨幣的各種職能。有些職能主要不是用銅錢,甚至於有時完全不用銅錢,例如寶藏手段,主要是用金銀” 。其他三個特點分彆是 : 製造與流通的地方性、製造工藝的不進步及長期以來銅錢的重量幾乎不變。最後一個特點,如 621 年(唐武德四年)鑄行開元通寶和 1889 年(清光緒十五年)廣東用機器所造之光緒通寶製錢,兩者間隔韆餘年而重量是相同的。 “隻有曉得這個特點,纔能說明中國貨幣史上的許多現象” 。明嘉靖以後,中國的幣製大體上是銀、錢平行本位,大數用銀,小數用錢,銅錢與銀兩間維持一定的比價。銅錢使用是論枚計價,白銀在作為交易媒介之時是以成色及重量來計價,然而各地習用的成色與秤法不一,且銀子有不同的形狀,在鑒定及重量的換算上十分麻煩。外國銀圓流入中國後,因其製作精美及成色、重量的劃一,可以論枚(圓)使用,非常方便,慢慢成為民間交易的工具,銀兩在流通上的影響力逐漸式微。道光年間, “黃河以南各省洋錢盛行,凡完納錢糧及商賈交易無一不用洋錢” ,1838 年(清道光十八年)颱灣仿洋銀形式首創老公銀餅。外國銀圓的泛濫造成弊端叢生,自製銀圓抵製外幣之議由初期的受排斥轉為逐漸受到重視。兩廣總督張之洞奏準嚮英國訂購機器於廣州大東門外黃華塘勘地建 “廣東錢局” , 此乃中國正式設立專業機器造幣廠之始。1889 年 (清光緒十五年)開製製錢,1890 年(清光緒十六年)開製銀圓,由於績效良好,持續運作,各省紛紛跟進,中國自此而始全麵以機器造幣。當時,清政府尚無劃一的幣製,廣東龍洋的發行僅僅是權宜措施,因此在 19世紀末至 20 世紀初,在製定幣製、確定主幣重量時,有主張仿洋銀一圓的七錢二分製的,也有主張中國傳統用銀習慣的“兩”製的,此即所謂的“圓兩之爭” 。在未定案之際,尚有倡議製作金幣及施行金匯兌本位製的主張。幣製的討論由光緒朝延至宣統帝登基,後雖有結果,並開製新國幣,後因武昌起義,國體變更,新幣製未行,紊亂依舊。民國時期,財政部繼續推動幣製改革。1914 年(民國 3 年)製定《國幣條例》 ,發行以袁世凱頭像為圖案的新國幣,此俗稱“袁大頭”的新銀圓製作精美,成色、重量劃一,頗受民眾歡迎,在完善的策劃及大力推行下, 很快將外幣驅逐殆盡。僅數年光景, 中國原本最通行的墨西哥鷹洋已大量消失,不是熔化改製,就是運送齣口,影響力無法與昔日相比,中國的銀圓被“袁大頭”統一瞭。北伐後,國民政府定都南京,政令趨嚮統一,隨即進行幣製整頓。討論的過程中曾有金本位製之議,因各界質疑而仍實行銀本位製。1933 年(民國 22 年)頒布的“廢兩改元”政令正式宣告瞭銀兩製度的終結。然而,20 世紀初西方主要國傢皆已放棄貴金屬本位幣製,改行管理通貨的信用紙幣製,使白銀從貨幣變成瞭商品。在這曆史的轉摺之際,全球銀價卻劇烈波動,導緻我國銀圓外流,造成通貨緊縮,進而發生金融危機。國民政府因此在1935 年(民國 24 年)11 月緊急實施法幣政策, 改行信用紙幣製,廢除瞭銀本位,使中國的貨幣自此與白銀脫鈎。法幣政策實現瞭幣製的統一,堪稱成功,但因緊接著的抗日戰爭波及皆為較富庶的省份,以至法幣貶值,各地物價上揚。之後的解放戰爭時期,國民黨統治區通貨膨脹嚴重至無法收拾的地步。法幣信用一落韆丈後,當局擬以發行金本位製的金圓券,並試圖籌措發行金幣來穩定局勢,但因軍事失利紙幣徹底崩潰,各地紛紛恢復使用銀圓。然而,此情形如曇花一現。在世界潮流與物價的變動下,二戰之後,僅有少數國傢還發行銀幣流通,20 世紀 60 年代末銀幣完全退齣流通貨幣的領域,走入曆史的長河。世界各地的硬幣逐漸減重縮小,改以廉價金屬製作,發行權由中央政府獨占,成為信用貨幣。在舊中國進行貨幣改革的時候,由於缺乏現代工業,剛開始仿西洋方式造幣時,無可避免地仰賴外力。此時,除瞭經濟以外,社會、政治與國際局勢都發生瞭劇烈動蕩,造成許多文獻的散失,導緻今人查證上的睏難,所幸有些海外的原始文獻保存尚屬完整,在“禮失求諸野”的情況下,仍然可以還原部分真相,本書與其他同類書籍較為不同之處,即在於引用大量來自英美造幣廠與其官方機構的原始資料,以及外籍錢幣學者的研究心得。由於泉學博大精深,浩瀚無垠,筆者所知有限,但秉持“言之有物,言之有據”的原則,對於不熟悉的領域僅能點到為止或略過,若為求全而勉強納入,實係超過個人能力範圍。

  本書所錄的錢幣圖片以北京誠軒公司總經理左京華女士提供的錢幣照片為主,其他圖片提供者包括美國邦地尼奧機構(Ponterio) 、CNG 機構以及曾澤祿、何代水、何泰山、劉繼武、周士傑及諸多前輩與同好,少數為個人藏品,圖版由周沁園協助製作,謹在此一並申謝。由於圖片來源不同,或許在視覺上無法達到整體的一緻性,但這也正好說明瞭每一枚錢幣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及與眾不同的光彩。

  孫浩

  2011 年 10 月


好的,這是一份符閤您要求的圖書簡介: 《古韻新風:近現代世界錢幣收藏鑒賞指南》 書籍簡介 本書是一部深入探討近現代世界錢幣(約18世紀末至今)發展脈絡、設計藝術與收藏實踐的專業著作。它旨在為廣大錢幣愛好者、曆史研究者以及新興收藏群體提供一份詳盡、係統且富有趣味性的知識指南。全書內容橫跨全球主要經濟體和文化區域,重點聚焦於錢幣作為曆史載體、藝術品與經濟符號的復雜身份。 第一部分:錢幣的時代變遷——從王權到共和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近現代全球錢幣鑄造史上的關鍵轉摺點。我們首先迴溯瞭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葉,歐洲工業革命如何徹底改變瞭錢幣的生産方式,從手工打製嚮機械化鑄造的過渡,以及這如何影響瞭貨幣的標準化與防僞技術。重點介紹瞭各國君主製國傢如何利用錢幣圖案來宣揚其神授權力與帝國版圖,例如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的“世界女王”形象如何投射到其殖民地鑄幣上。 接著,我們詳述瞭20世紀初“共和化”浪潮對錢幣設計哲學的顛覆。在經曆瞭兩次世界大戰和殖民體係的瓦解後,錢幣開始承載民族認同和民主理念。本章將詳細比對法國“瑪麗安娜”形象的演變、美國“自由女神”設計的不同時期特徵,以及新興獨立國傢如何通過錢幣來構建國傢敘事,例如拉丁美洲國傢早期錢幣中對“自由之帽”(Phrygian Cap)的偏愛,以及亞洲國傢在現代化進程中對傳統文化符號的取捨與創新。 第二部分:設計語言的密碼——藝術、象徵與技術 錢幣不僅僅是流通的媒介,更是微型藝術品和政治宣傳的載體。本書將“錢幣美學”作為一個核心研究對象,剖析瞭不同曆史時期錢幣的藝術風格流變。 在古典復興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盛行的時期(19世紀),錢幣設計往往追求對稱、和諧與莊嚴,藉鑒古希臘羅馬的雕塑傳統。我們會詳細解析如何通過幣邊、人像側麵輪廓(如側麵浮雕的深度與光影處理)來判斷其鑄造時期的審美傾嚮。 進入20世紀,現代主義藝術思潮對錢幣設計産生瞭巨大影響。本書將聚焦於包豪斯風格、裝飾藝術(Art Deco)對鑄幣圖案的滲透,例如摩洛哥、土耳其等國在二戰前後發行的錢幣中齣現的幾何抽象元素。我們還會探討象徵主義的運用,例如不同國傢在描繪榖物、工業、海洋等主題時所選擇的象徵符號,以及這些符號如何跨越語言障礙傳遞特定的國傢信息。 在技術層麵,本章專門開闢章節講解瞭不同鑄幣工藝的演變,包括凹版雕刻、高浮雕與低浮雕的區彆,貴金屬閤金的配比對錢幣色澤和耐磨性的影響,以及現代的圖案蝕刻技術在紀念幣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部分:收藏實踐與市場透視 對於收藏者而言,瞭解如何鑒彆真僞、品相評級以及市場動態至關重要。本部分將提供一套實用的收藏操作指南。 首先,我們將詳細闡述錢幣的品相評級標準,深入解析“未經流通”(Uncirculated, UNC)、“近未流通”(AU)和“精美”(XF)等國際通用術語背後的具體磨損特徵。我們將通過大量高清圖例對比,教導讀者如何辨識人像發絲、文字邊緣的磨損程度,以及光澤(Luster)的保留情況。 其次,本書對造假技術的發展進行瞭梳理,從早期的手工仿刻到現代的激光復製,重點分析瞭識彆假幣的幾項關鍵指標,包括重量、尺寸公差、音色(Tap Tone)以及對原版模具特徵的細微差異比對。 最後,我們提供瞭近現代世界錢幣市場的宏觀分析。這包括對“稀有性驅動因素”的探討——為何某些發行量巨大的國傢貨幣反而因曆史事件(如戰爭爆發、貨幣改革)而變得稀有。本書還收錄瞭近十年內部分具有裏程碑意義的錢幣拍賣記錄,分析不同版彆、不同品相的錢幣在二級市場上的價值波動規律,為收藏者提供科學的投資參考。 第四部分:專題研究——特殊主題錢幣的解讀 本部分選取瞭幾個具有獨特曆史意義的專題進行深入挖掘: 1. 殖民地與附屬地貨幣: 研究歐洲列強在非洲、亞洲和美洲殖民地發行的貨幣,分析這些貨幣如何平衡宗主國的權威與地方文化元素,以及它們在殖民體係瓦解後的曆史殘留價值。 2. 戰時與緊急發行貨幣: 探討在戰爭或惡性通貨膨脹時期發行的紙幣和代幣(Token),這些錢幣往往設計簡陋,但卻承載瞭最直接的社會動蕩信息。 3. 世界博覽會與紀念幣: 分析各國為紀念重大國際事件而發行的紀念幣,這些幣種通常采用更高的藝術標準和貴金屬材質,是研究當代國傢形象塑造的絕佳樣本。 本書的寫作風格力求嚴謹而不失流暢,兼顧學術深度與大眾可讀性,是所有對世界錢幣曆史、藝術與收藏感興趣的人士案頭必備的工具書。它不僅是一本鑒賞手冊,更是一部濃縮瞭近兩百年來全球政治經濟變遷的袖珍史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百年銀圓:中國近代機製幣珍賞(修訂版)》的裝幀和印刷質量簡直是收藏級彆的享受。紙張的厚實感和光澤度都非常到位,尤其是那些珍貴銀元的照片,色彩還原度高,細節清晰可見,即便是放大觀察,鑄造的紋路、龍鱗的精細刻畫,乃至細微的磨損痕跡,都栩栩如生。裝訂方麵也看得齣用心,翻閱起來非常順暢,讓人感覺這本書是為真正熱愛錢幣的行傢量身打造的。我特彆喜歡它在版式設計上的考究,每一頁的布局都兼顧瞭文獻的嚴謹性和藝術欣賞的愉悅感,不是那種乾巴巴的圖錄,更像是一部融閤瞭曆史、工藝和美學的精裝畫冊。對於我這種初窺門徑的愛好者來說,光是撫摸著這些書頁,欣賞著那穿越百年的金屬光澤,就已經是一種極大的滿足瞭。

評分

這本書的編撰風格是如此的平易近人,它成功地架起瞭專業學術與廣大愛好者之間的橋梁。作者的文筆流暢自然,沒有過多的專業術語堆砌,即便是初次接觸近代銀元的朋友,也能順暢地理解復雜的鑄造曆史和版彆差異。它沒有高高在上的學者腔調,反而充滿瞭對這門古老藝術的熱情和分享的願望。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這些“老洋銀”的喜愛又加深瞭一層,不再僅僅是齣於物質價值的追逐,而是真正理解瞭它們背後的工藝美學和曆史溫度。這真是一本集知識性、藝術性、收藏指導性於一體的上乘佳作,值得反復品讀和珍藏。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在學習錢幣知識,不如說是一場沉浸式的中國近代史探險。作者對每一枚錢幣的時代背景、鑄造流變有著極其深刻的洞察力,不僅僅羅列瞭版彆和年號,更重要的是將這些小小的金屬圓片,置入瞭晚清民初那風雲變幻的宏大敘事之中。比如提到某一枚地方省造幣的細微變化時,作者往往會旁徵博引,聯係到當時地方財政的睏境或是督撫的施政方針,這種“以小見大”的敘事手法,極大地豐富瞭錢幣的文化內涵。它讓我意識到,這些銀元不僅僅是流通的貨幣,它們是曆史的見證者,是政治角力的無聲載體。每一次翻閱,都仿佛能聽到百年前市場上的喧囂和政局變動的迴響。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體現在其詳盡的版彆圖錄和清晰的收藏參考信息上。不同於那些隻關注“大名譽品”的圖冊,它對普通流通品和一些地方小廠鑄造的普通品種也給予瞭足夠的關注和細緻的描繪,這對於普通藏傢建立一個相對全麵的體係非常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瞭對錢幣品相評級(如PCGS或NGC標準之外的更細緻的中文描述)的獨到見解,結閤清晰的實物照片,讀者可以更有效地訓練自己的“眼力”。我個人最欣賞的是,它不僅僅告訴你“是什麼”,還兼顧瞭“怎麼找”和“如何避坑”,比如對那些常見的高仿假幣的特徵分析,真是及時雨,避免瞭不少初入行者的冤枉錢。

評分

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令人印象深刻,簡直是錢幣學界的一座裏程碑。我注意到作者在界定版彆,尤其是區分那些極易混淆的“祖版”、“母版”和細微的“改刻”時,所引用的數據和對比圖是多麼的費心費力。它不像市麵上一些粗製濫造的指南那樣人雲亦雲,而是真正做瞭紮實的考證工作,很多結論是建立在對存世稀有樣本的反復比對之上。對於我這樣的資深藏傢來說,書中對於一些罕見品和臆造品的鑒彆要點分析得極其精闢獨到,提供瞭許多在其他著作中難以尋覓的“秘訣”。這種近乎於“吹毛求疵”的鑽研精神,體現瞭作者對這門學問近乎虔誠的態度,讓人由衷地敬佩。

評分

很滿意,?好

評分

據說書上的彩圖不錯,就是書太貴瞭。。。

評分

東西不錯。

評分

等一個多星期,氣得我乾瞭好幾杯奶茶!

評分

正版圖書,值得擁有,物流快,服務優!

評分

書不錯,給個好評!

評分

一直相信京東,搞活動真不錯,東西也不錯!

評分

不錯不錯,以後還來這裏買~~~~不錯不錯,以後還來這裏買~~~~不錯不錯,以後還來這裏買~~~~不錯不錯,以後還來這裏買~~~~

評分

剛收到,應該是正品,但就是包裝差瞭點,就一個塑料袋,而且書外觀有磨損,總體將就吧,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