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下屬的醫學工程與生物工程協會前任主席、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創始人和教育傢[美]約翰·G.韋伯斯特編寫的,書中闡述瞭常用醫學儀器的原理、應用與設計。本書內容涵蓋常見醫學儀器設備的設計與應用、生物醫學傳感器、生物醫學檢測技術、生物電位的起源、醫用電氣設備的電氣安全措施及檢測方法5部分。
本書既可作為生物醫學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臨床醫學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從事醫學儀器研究、設計和製造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書。
第1章醫學儀器的基本概念
1.1醫學術語和醫學儀器
1.2廣義醫學儀器係統
1.3可選擇的操作模式
1.4醫學測量的約束
1.5生物醫學儀器的研究分類
1.6乾擾輸入和修改輸入
1.7補償技術
1.8生物統計學
1.9廣義靜態特性
1.10廣義動態特性
1.11設計準則
1.12商用醫學儀器的開發過程
1.13醫療器械的監管
習題
參考文獻
第2章基本傳感器及其原理
2.1位移測量方法
2.2電阻式傳感器
2.3電橋電路
2.4電感式傳感器
2.5電容式傳感器
2.6壓電式傳感器
2.7溫度測量
2.8熱電偶
2.9熱敏電阻
第3章放大器和信號處理
第4章生物電位的起源
。。。。。
本書闡述瞭醫院中最常用醫學儀器的原理、應用與設計。由於醫學儀器隨時間不斷在發展變化,因而本書自始至終在強調儀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一般類型,而避談具體型號的詳細描述和實物照片。生物醫學工程學是一個跨學科的領域,設計人員需要與醫護人員有良好的溝通,因而本書給齣瞭每類儀器的一些臨床應用。為避免篇幅冗長,本書省略瞭許多生理學內容。
使用本書的讀者需要具有化學基礎,熟悉數學中的微分方程,具有較好的物理學基礎,並學過電路和電子學課程。而即便沒有這些基礎知識的讀者也能從本書的文字描述中獲益,並發現其寶貴的參考價值。建議可以從經典生理學教科書中閱讀背景材料,如Ganong編著的《醫學生理學概論》(第22版,NewYork:McGraw-Hill,2005)。
側重設計:本書自始至終強調設計。擁有電子學及儀器儀錶背景知識的科學傢或工程師,能從本書中獲得足夠的信息來設計醫學儀器。當經常需要某種特殊儀器,但找不到現成産品時,具備這種醫學儀器設計能力就顯得特彆有價值。
教學方法:本書在每章的最後共提供瞭253道習題,並在正文中列舉瞭69道例題。這些題目的設計旨在涵蓋各種各樣的實際應用,從心電波形分析到生物電放大器電路的設計和電氣安全隱患評價。
參考文獻:本書並未給齣詳盡的參考文獻清單,而是提供綜述文章和書籍清單,可以作為對任一主題進一步學習的一個齣發點。
這是一本讓我耳目一新的著作,它徹底顛覆瞭我對醫學儀器“高冷”和“遙不可及”的刻闆印象。作者以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原本復雜的儀器原理抽絲剝繭,一一呈現。我一直認為,要理解醫學儀器,必須具備深厚的工程背景,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它更像是一次深度訪談,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案例,講述瞭不同醫學領域專傢與儀器之間的故事。我看到瞭他們如何運用最前沿的影像技術,穿透人體組織,揭示疾病的秘密;我聽到瞭他們如何通過微創介入設備,精準抵達病竈,實現“以最小的創傷,獲得最大的療效”。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介紹儀器設計理念時,並沒有止步於簡單的功能羅列,而是深入探討瞭在不同科室、不同應用場景下,儀器設計所麵臨的挑戰與權衡。例如,在重癥監護室,儀器的實時監測能力和報警係統的可靠性至關重要;而在康復科,儀器的用戶友好性和輔助性則成為設計的重點。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讓我對儀器設計的復雜性和精妙性有瞭更深刻的認識。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連接瞭醫學前沿和我的認知,讓我能夠以一個普通讀者的身份,窺探到醫學儀器背後的巨大能量和無限可能,激發瞭我對未來醫療科技發展的無限遐想。
評分我一直覺得,醫學儀器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充滿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和公式。然而,當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發現自己完全錯瞭。作者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將這個原本枯燥的領域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它不是一本簡單的教科書,更像是一本記錄醫學儀器發展曆程和應用場景的百科全書,隻不過是用一種更加親切和富有故事性的語言來呈現。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不同類型儀器的詳細介紹,從基礎的生理信號測量儀器,到復雜的影像診斷設備,再到精密的治療儀器,作者都一一進行瞭深入的剖析。他不僅解釋瞭這些儀器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他闡述瞭這些儀器在臨床實踐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它們如何為醫生提供診斷和治療的依據。讀著這些內容,我仿佛經曆瞭一次穿越時空的醫學之旅,見證瞭醫學儀器如何一步步從簡陋走嚮精密,從輔助走嚮核心。書中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它們讓我看到瞭儀器在實際應用中的巨大價值,以及科學傢和工程師們為瞭解決臨床難題所付齣的努力。我尤其被書中關於“人性化設計”的探討所打動,作者強調瞭儀器在滿足技術需求的同時,也要兼顧操作的便捷性和患者的舒適度,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正是醫學儀器能夠真正服務於人類的關鍵所在。
評分說實話,我對於醫學儀器的瞭解非常有限,印象中它們都是冷冰冰、看不懂的機器。但這本書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種極具感染力的筆觸,將醫學儀器的世界展現在我麵前,讓我感受到瞭其中的智慧和溫度。他沒有采用枯燥的技術說明書的寫法,而是將儀器融入到具體的醫療場景中,講述瞭它們如何成為醫生手中不可或缺的“助手”。我看到瞭儀器如何在早期癌癥篩查中發揮關鍵作用,如何幫助醫生精準定位病竈,從而實現早期治療,提高生存率;我也看到瞭儀器如何在術後康復中,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加速身體的恢復。書中對儀器設計的討論,更是讓我大開眼界。作者以非常生動的例子,解釋瞭不同學科的知識如何碰撞、融閤,最終誕生齣如此精密的儀器。例如,他談到瞭光學原理在內窺鏡設計中的應用,以及生物材料學如何促進瞭植入式醫療設備的進步。這些內容讓我意識到,醫學儀器的背後,是跨學科的智慧結晶。更讓我感動的是,書中多次強調瞭“以患者為中心”的設計理念。儀器不僅僅是為瞭滿足技術需求,更是為瞭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減輕他們的痛苦。這種人文關懷的視角,讓這本書充滿瞭溫情,也讓我對醫學儀器這個領域充滿瞭敬意。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一場驚喜的發現!起初我隻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翻閱,沒想到立刻就被其獨特的視角和深入淺齣的講解所吸引。作者在討論醫學儀器的應用時,並沒有停留在枯燥的技術參數和冰冷的理論堆砌,而是巧妙地將儀器置於具體的臨床場景中,用生動的案例和富有啓發性的思考,展現瞭儀器如何真正解決醫生和患者的實際問題。讀著讀著,我仿佛置身於手術室,親眼目睹瞭精密儀器如何協助醫生完成高難度操作;又仿佛在病床邊,感受到瞭診斷儀器如何精準捕捉病竈,為治療贏得寶貴時間。這本書最大的魅力在於,它不僅教會瞭我“是什麼”,更讓我理解瞭“為什麼”。為什麼這個儀器設計成這樣?它的工作原理背後蘊含瞭怎樣的醫學需求和工程智慧?每一次的“為什麼”都在書中得到瞭令人滿意的解答。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探討儀器設計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對人文關懷的深度考量。他們不僅僅是工程師,更是富有同情心的醫學助手,他們的設計不僅追求功能性,更注重易用性、安全性,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痛苦和不適。這種將技術與人文完美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對醫學儀器這個領域産生瞭前所未有的濃厚興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醫學儀器遠不止是冰冷的工具,它們承載著人類對健康的渴望,是科技進步與生命關懷的結晶。
評分我懷著探索未知的期待打開瞭這本書,結果卻發現瞭一片廣闊而充滿驚喜的天地。作者以一種近乎哲學的高度,審視著醫學儀器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關係。他沒有停留在儀器本身的物理構造和技術參數,而是更深入地探討瞭儀器背後所蘊含的醫學哲學和倫理考量。我曾以為,醫學儀器的設計就是純粹的科學和技術問題,但這本書讓我明白,它更是關於“人”的問題。如何設計齣能夠真正減輕痛苦的儀器?如何讓儀器在提供精確診斷的同時,也能給予患者人文關懷?這些深刻的問題貫穿全書,引發瞭我許多關於醫療倫理、生命價值的思考。作者在討論儀器應用時,並沒有局限於某一個具體的醫學領域,而是將視角放寬,涵蓋瞭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實踐的各個環節。他用引人入勝的語言,描述瞭科學傢們如何從一個看似微小的發現,發展齣一項革命性的儀器技術,又如何將這項技術轉化為能夠拯救生命的工具。這種對創新過程的生動描繪,讓我對科學探索的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儀器局限性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客觀和審慎的態度。他不僅強調瞭儀器的強大之處,也指齣瞭它們存在的不足,並提齣瞭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嚮。這本書讓我看到瞭醫學儀器領域的光明前景,也引發瞭我對未來醫療模式的深刻思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