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書名: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套裝5本 | 作者:李士懋,田淑霄 著 | 定價:219 |
| ISBN:9787513223867 | 齣版社: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 齣版時間:2015-01-01 |
| 版次:1 | 印次:1 | 開本:32開 |
| 重量: | 字數: | 裝幀:平裝 |
套裝目錄
| 序號 | ISBN | 書名 | 單價(元) | 作者 |
| 1 | 9787513215626 | 平脈辨證相濡醫案 | 35 | 李士懋,田淑霄 著 |
| 2 | 9787513224567 | 論汗法 | 29 | 李士懋,田淑霄 著 |
| 3 | 9787513215657 | | 29 | 李士懋,田淑霄 著 |
| 4 | 9787513224611 | 李士懋教授論陰陽脈診 | 29 | 李士懋,田淑霄 著 |
| 5 | 9787513218108 | 平脈辨證治專病 | 68 | 李士懋,田淑霄 著 |
內容簡介
《李士懋 田淑霄醫學全集:傷寒論冠名法求索》是河北中醫學院李士懋、田淑霄教授運用其“溯本求源、平脈辨證”學術思想對《傷寒論》進行的逐條解讀。
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始終把中醫經典視為根本,尤對《傷寒論》反復研讀。從領悟仲景是如何創立辨證論治體係入手,探究運用《傷寒論》之提綱挈領奧秘。
李士懋、田淑霄教授認為:仲景將外感內傷揉在一起,名之曰《傷寒雜病論》,需要從中提煉齣一個共同的辨證論治體係。仲景按疾病的性質、病位、程度、病勢之不同,進行多層次分類,並據分類加以冠名,遂創立瞭辨證論治體係。反過來,據其冠名規律,即可知疾病的性質、病位、程度、病勢,就可提綱挈領,綱舉目張,全局在胸。
李士懋、田淑霄教授獨創性地提齣:仲景辨證論治體係的奧秘,隱於《傷寒論》冠名法中,因而欲登堂入室,就須領悟仲景冠名法的奧秘。這是《(傷寒論)冠名法求索》一書的核心特色。
《李士懋 田淑霄醫學全集:傷寒論冠名法求索》適閤中醫臨床醫生、中醫研究人員、教學人員和中醫學子閱讀。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為李士懋、田淑霄教授的醫案集。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始終堅持中醫理論體係指導下的辨證論治,形成瞭以脈診為中心的辨證論治體係。作者認為對個案的分析、總結,是提高辨證論治水平的重要途徑,所以,學習中醫,就必須學醫案,從大量的醫案中總結其辨證論治的規律。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所集醫案,均為作者親手所治者,有門診或病房的記錄,亦有追憶的醫話形式。不論效與不效,凡有所悟處,皆詳於按語處,以期對讀者有所啓發。
《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平脈辨證相濡醫案》適閤中醫臨床醫生、中醫教育者、中醫研究者及中醫院校學生閱讀。
汗法是中醫治病的八法之一,是驅邪外齣的重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臨床實用價值。惜近年來此法漸趨萎縮,治療範圍日窄,用之者日稀,深入瞭解者日疏,令人扼腕,為繼承發揚中醫學,筆者不揣淺陋,對汗法鬥膽論之,以期發揚古義,喚起對汗法的重視。
在《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論汗法》中提齣下列見解:
1.汗法不僅用於錶證,亦用於裏證,亦用於虛實相兼證。
2.提齣汗法的概念、汗的本質、汗齣機理、汗的分類、測汗法、汗法分類、紋理網絡概念、輔汗三法、汗法實用指徵、對仲景禁汗及汗後轉歸的探討。
書中列個人汗法實踐醫案一百餘則,以俟明者評判。
作者簡介
李士懋,男,1936年生於山東省黃縣,1956年畢業於北京101中學,196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現北京中醫藥大學)。現任河北中醫學院(曾名:河北醫科大學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為第二、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08年獲河北“十二大名醫”稱號。
田淑霄,女,1936年生於河北蠡縣,1956年畢業於北京實驗中學,1962年畢業於北京中醫學院。任河北中醫學院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中醫臨床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第三、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傢學術經驗工作指導老師。2008年獲河北“十二大名醫”稱號。2014年獲“國醫大師”稱號。
李士懋、田淑霄教授夫妻相濡以沫,從醫50年來,二人閤著以“溯本求源、平脈辨證”為主綫的十幾本專著,纂為《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
我一直對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閤參非常著迷,而這套《中醫師承學堂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中,我覺得在“問診”和“望診”這部分的講解,尤其讓我受益匪淺。李士懋老師在描述如何通過問診來捕捉病人的細微之處,以及如何從病人的神情、姿態、麵色等細微處來輔助辨證,讓我豁然開朗。我之前總覺得問診就是問問癥狀,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問診更是一種藝術,需要技巧和經驗。很多時候,病人自己都說不清的病癥,卻能通過醫者巧妙的提問而顯露齣來。同樣,在望診部分,老師們對不同病癥對應的麵色、舌象、體態的描述,非常具體,而且結閤瞭大量的圖片和案例,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這種對細節的關注,正是中醫“整體觀”的體現,也讓我更加敬佩中醫的博大精深。
評分如果說之前的幾本讓我對理論和實踐有瞭更深的認識,那麼這套《中醫師承學堂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中的某一本(記不清具體名字瞭,但內容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則讓我在理解病機方麵有瞭質的飛躍。書中對於一些疑難雜癥的分析,以及對病機演變的深入剖析,真的是我之前從未接觸過的。老師們能夠將看似毫不相關的癥狀,通過脈象、舌象、病史等信息,層層剝繭,找到其內在的聯係,最終鎖定病機。這種“抽絲剝繭”式的分析過程,對於我這樣希望提升辨證水平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金科玉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等復雜證候的論述,不再是簡單地歸類,而是細緻地分析其形成原因、演變過程以及如何進行辨證論治。這讓我明白瞭,中醫的魅力在於其靈活性和整體性,而不是僵化的條條框框。
評分最近一直在鑽研這套《中醫師承學堂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其中關於“相濡醫案”的部分,更是讓我愛不釋手。“相濡以沫”這四個字本身就充滿瞭溫情,而用在醫學上,更是體現瞭醫者與患者之間的深刻聯結。李士懋老師和他的同仁們,在書中分享瞭大量的醫案,這些醫案不僅僅是記錄瞭病情和治療過程,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充滿瞭人文關懷和醫者的仁心。我讀到瞭一些醫案,病人的病情復雜,治療過程麯摺,但醫者始終沒有放棄,而是不斷調整治療方案,與患者共同麵對睏難。這種醫患之間的信任和配閤,以及醫者在睏境中展現齣的智慧和毅力,都深深地打動瞭我。通過這些醫案,我不僅學到瞭具體的治療經驗,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瞭中醫的溫度和力量,體會到“相濡”的精神在醫學實踐中的重要性。這套書讓我更加理解,真正的中醫,不僅僅是治療疾病,更是醫者對生命的尊重和關懷。
評分這套《中醫師承學堂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的價值,遠不止於理論的學習。我特彆想強調的是其中關於“仲景脈學”的解讀。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一直是我心中的經典,但其脈法往往是很多初學者的一道坎。李士懋老師在這套書中的論述,用一種非常現代化、係統化的方式,將仲景脈法與現代人的生理病理特點相結閤,進行瞭非常精闢的闡釋。他不僅僅是羅列脈象和主治,更重要的是剖析瞭脈象背後的病機,以及為什麼仲景會用特定的方劑來治療。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浮緊”脈和“沉遲”脈的對比,老師通過幾個非常典型的案例,讓我們看到瞭同樣是外感錶證,脈象的細微差異會如何影響到疾病的預後和治療的側重點。這本書讓我明白,學習中醫脈學,絕不能死記硬背,而要理解其精髓,領悟其變化。這套書的價值在於,它真正做到瞭“授人以漁”,而不是僅僅“授人以魚”。
評分拿到這套《中醫師承學堂李士懋田淑霄醫學全集》真的像是挖到寶藏!作為一個中醫愛好者,一直以來都在尋找能夠係統學習、深入理解中醫理論的書籍,市麵上很多書要麼太碎片化,要麼過於晦澀難懂。這套書的齣現,簡直是為我量身定製。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平脈辨證”的部分,李士懋老師的講解深入淺齣,將復雜的脈象變化和證候特點一一剖析,讓我對望聞問切中的“切脈”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識。以前總覺得脈象是虛無縹緲的,難以捉摸,但讀瞭這本書,結閤書中豐富的醫案,我能明顯感受到理論與實踐的結閤。那些真實的病案,不僅展示瞭脈象的細微差彆如何指導辨證,還揭示瞭治療思路的形成過程,這種“手把手”的教學方式,真的非常寶貴。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古代經典醫籍的解讀,讓我能夠觸類旁通,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更完整的醫學知識體係。每天抽齣時間來研讀,感覺自己的中醫功底正在一點點紮實起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