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本書可供從事危險品生産、包裝、經營、儲存、運輸、使用以及危險品廢物處置方麵的消防安全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和監督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供高校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專業師生參考。 本叢書根據國傢新近頒布實施的消防工程各相關設計規範、施工質量驗收規範、規程及行業標準,並結閤作者多年工作經驗編寫而成。並且根據讀者工作需求分類,針對性強,方便讀者閱讀。叢書包括3本,分彆是消防工程設計與審核細節詳解、消防工程施工技術、危險品防火與應急處置。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7章,內容主要包括:危險品防火基礎、常見的危險品與危險特性、危險品防火技術、危險品火災事故案例分析、危險品火災事故與泄漏事故的緊急處置、危險品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危險品消防安全管理與法律責任。
本書可供從事危險品生産、包裝、經營、儲存、運輸、使用以及危險品廢物處置方麵的消防安全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和監督管理人員使用,也可供高校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專業師生參考。
內頁插圖
目錄
1 危險品防火基礎 1
1.1 危險品的定義和分類 1
1.1.1 危險品的定義 1
1.1.2 危險品的分類 1
1.2 各類危險品的定義和分項標準 2
1.2.1 爆炸品 2
1.2.2 包裝氣體 3
1.2.3 易燃液體 5
1.2.4 易燃固體 6
1.2.5 氧化性物品 9
1.2.6 毒害品 9
1.2.7 放射性物品 11
1.2.8 腐蝕品 11
1.3 危險品的編號和安全標簽 12
1.3.1 危險品的編號 12
1.3.2 危險品的安全標簽 13
1.4 危險品的安全技術說明書 14
1.4.1 危險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內容 15
1.4.2 危險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編寫 16
1.4.3 危險品安全技術說明書的使用 17
1.5 常用危險品包裝錶 17
2 常見的危險品與危險特性 22
2.1 爆炸品 22
2.1.1 常見的爆炸品 22
2.1.2 爆炸品的危險特性 25
2.2 易燃液體 27
2.2.1 常見的易燃液體 27
2.2.2 易燃液體的危險特性 28
2.3 易燃固體 29
2.3.1 常見的易燃固體 29
2.3.2 易燃固體的危險特性 30
2.4 易燃氣體和氧化性氣體 31
2.4.1 常見的易燃氣體 31
2.4.2 常見的氧化性氣體 32
2.4.3 易燃氣體和氧化性氣體的危險特性 33
2.5 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 34
2.5.1 常見的自燃物品 34
2.5.2 常見的遇水易燃物品 35
2.5.3 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的危險特性 37
2.6 氧化性物品和有機過氧化物 38
2.6.1 常見的氧化性物品 38
2.6.2 常見的有機過氧化物 39
2.6.3 氧化性物品和有機過氧化物的危險特性 40
2.7 毒性物品和腐蝕性物品 41
2.7.1 常見的毒性物品 41
2.7.2 常見的腐蝕性物品 42
2.7.3 毒性物品和腐蝕性物品的危險特性 43
2.8 放射性物品 43
2.8.1 常見的放射性物品 43
2.8.2 放射性物品的危險特性 44
3 危險品防火技術 45
3.1 危險品生産防火 45
3.1.1 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産防火管理 45
3.1.2 易燃易爆品安全生産防火管理 55
3.2 危險品包裝防火 62
3.2.1 危險品包裝的分類 62
3.2.2 危險品包裝的安全要求 63
3.2.3 危險品包裝的性能試驗 69
3.3 危險品儲存防火 71
3.3.1 危險品儲存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 71
3.3.2 危險品儲存倉庫防火要求 73
3.3.3 危險品儲存存放與入庫驗收防火要求 98
3.3.4 危險品儲存的碼垛與苫墊防火要求 110
3.3.5 危險品儲存養護管理防火要求 116
3.3.6 危險品倉庫的消防安全管理 122
3.4 危險品運輸防火 140
3.4.1 危險品運輸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 140
3.4.2 危險品道路運輸防火技術 141
3.4.3 危險品鐵路運輸防火技術 156
3.4.4 危險品水路運輸防火技術 174
3.4.5 管道運輸防火技術 189
3.5 危險品銷售與購買防火 198
3.5.1 危險品整裝銷售防火技術 198
3.5.2 燃氣零售(汽車加氣站)防火要求 200
3.5.3 石油零售(汽車加油站)防火要求 213
3.5.4 危險品購買攜帶消防安全 224
3.6 危險品使用防火 225
3.6.1 傢用易燃易爆危險品使用防火 225
3.6.2 煙花爆竹燃放的消防安全管理 240
3.7 廢棄危險品銷毀防火 242
3.7.1 廢棄危險品銷毀的方法和要求 242
3.7.2 廢棄危險品銷毀場地的消防安全措施 244
4 危險品火災事故案例分析 247
4.1 危險品生産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47
4.1.1 海鹽縣某照明公司戊烷氣體爆炸事故 247
4.1.2 青州某廠氣瓶充氧過程中氧氣瓶爆炸事故 248
4.1.3 山東某製藥廠焊接作業爆炸事故 250
4.1.4 蕪湖某公司氯乙烯泄漏爆炸事故 252
4.1.5 開陽某黃磷廠赤磷車間轉化鍋爆炸事故 254
4.1.6 河北省某公司生産硝酸胍車間重大爆炸事故 256
4.2 危險品儲存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59
4.2.1 青島黃島油庫特大爆炸事故 259
4.2.2 深圳市某公司化學危險品倉庫特大爆炸火災事故 262
4.2.3 昆明某公司黃磷儲罐泄漏重大火災事故 266
4.2.4 大連“7·16”中石油國際儲運有限公司輸油管道爆炸火災事故 268
4.2.5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特彆重大火災爆炸事故 270
4.3 危險品運輸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74
4.3.1 太倉某化肥廠液化氣槽車外泄爆炸事故 274
4.3.2 液化石油氣罐車違章維修爆炸起火事故 274
4.3.3 山東省微山縣某停車場甲醇罐車爆炸事故 276
4.3.4 甘肅省蘭州液化氣運輸車爆炸事故 277
4.4 危險品使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78
4.4.1 山東青州濰坊某石化助劑總廠油罐爆炸事故 278
4.4.2 山東省某化工公司重大爆燃事故 280
5 危險品火災事故與泄漏事故的緊急處置 283
5.1 危險品火災事故的緊急處置 283
5.1.1 危險品火災撲救 283
5.1.2 各類危險品火災的應急處置 288
5.2 易燃、毒性氣體泄漏的緊急處置 296
5.2.1 易燃、毒性氣體泄漏的緊急處置方法 296
5.2.2 典型易燃、毒性氣體泄漏應急處置對策 300
5.3 危險品事故緊急救援的組織指揮 301
5.3.1 公安機關消防機構的緊急處置措施 301
5.3.2 政府其他有關部門的緊急救援職責 303
5.3.3 危險品單位緊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304
5.3.4 危險品存儲倉庫滅火應急基準預案 304
5.4 幾種毒物中毒時的急救和治療方法 308
6 危險品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 310
6.1 國傢安全生産事故災難應急預案 310
6.1.1 預案適用範圍 310
6.1.2 現場應急救援指揮部及職責 310
6.1.3 預警預防機製 311
6.1.4 應急響應 311
6.1.5 後期處置 314
6.2 生産經營單位應急救援預案 314
6.2.1 爆炸應急救援預案 314
6.2.2 油料、化學品大麵積泄漏應急救援預案 316
6.3 危險品火災事故應急救援案例 317
6.3.1 江門市某化工公司原料儲罐爆炸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 317
6.3.2 南京某公司煤氣管道火災事故的應急救援 318
7 危險品消防安全管理與法律責任 320
7.1 危險品的安全管理 320
7.1.1 危險品安全管理的職責範圍 320
7.1.2 危險品安全監督管理要求 321
7.1.3 危險品單位的安全責任 321
7.1.4 危險品生産和儲存的安全管理 322
7.1.5 危險品重大危險源的安全管理 325
7.1.6 危險品使用的安全管理 325
7.1.7 危險品經銷的安全管理 326
7.1.8 危險品運輸的安全管理 327
7.1.9 危險品登記與廢棄處置管理 330
7.2 危險品安全管理的法律責任 332
7.2.1 違反危險品安全管理法規的刑事行為和應承擔的刑事責任 332
7.2.2 違反易燃易爆危險品安全管理規定的行政行為和應承擔的行政法律責任 334
7.2.3 生産、經銷、使用違反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37
7.2.4 違法采購、銷售、購買危險品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41
7.2.5 危險品運輸違法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341
參考文獻 344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一本名為《城市綠洲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的圖書簡介,內容詳實,聚焦於城市生態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前沿實踐與理論探討。 --- 圖書名稱:《城市綠洲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 圖書簡介 在全球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將鋼筋水泥的叢林轉化為充滿生機、富有韌性的“城市綠洲”,已成為當代城市規劃、生態學及社會科學領域共同麵臨的重大課題。《城市綠洲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一書,正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係統梳理和深入剖析瞭現代城市生態係統的復雜性、脆弱性及其修復的迫切需求,並提齣瞭一套兼具科學性、前瞻性與實踐指導意義的綜閤性解決方案。 本書並非僅僅聚焦於傳統的園林綠化或景觀設計,而是將城市視為一個多尺度、多要素耦閤的復雜生命體。它跨越瞭純粹的自然科學邊界,深度融閤瞭生態學原理、環境工程技術、城市地理信息係統(GIS)應用,以及社會經濟學考量,旨在構建人與自然元素在城市空間中高效、可持續的互動模式。 第一部分:城市生態係統的診斷與理論基石 全書伊始,作者首先對當代城市生態係統進行瞭細緻的“體檢”。這一部分深入探討瞭城市化的主要生態負效應,包括但不限於:熱島效應的加劇、水文循環的紊亂(如城市內澇)、土壤退化與汙染、生物多樣性的銳減以及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的衰退。 理論上,本書構建瞭“生態韌性城市”的分析框架。它引入瞭係統動力學和網絡理論,解釋瞭城市生態係統如何抵禦外部乾擾(如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並自我恢復。重點闡述瞭“生態基礎設施”(Green Infrastructure)的概念,將其定義為具有多種生態服務功能的、相互連接的自然與半自然區域網絡,而非孤立的公園或綠地。這一部分為後續的修復實踐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支撐。 第二部分:關鍵生態修復技術的深度實踐 本書的第二部分是全書的實踐核心,詳細介紹瞭針對城市主要生態缺陷的尖端修復技術。 1. 水文循環的生態化重塑: 針對城市“灰水”係統導緻的徑流失衡,本書詳細介紹瞭“低影響開發”(LID)技術的全流程應用。這包括透水鋪裝的設計規範、雨水花園(Rain Gardens)的植物選擇與維護、生態溝渠(Swales)的構建,以及對城市濕地係統的功能恢復與淨化能力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書中提供瞭不同氣候帶下,實施海綿城市戰略的案例分析與數據對比,量化瞭這些技術對削減洪峰和提升水資源利用率的實際貢獻。 2. 土壤健康與生物多樣性的迴歸: 城市土壤往往是工程活動和汙染的重災區。本書提供瞭從重金屬汙染土壤的植物修復(Phytoremediation)到有機質重建的具體操作指南。在生物多樣性恢復方麵,作者強調瞭“鄉土化”和“功能化”的選擇策略。介紹如何通過構建梯田式的垂直綠化、屋頂花園、以及城市破碎化棲息地的生態廊道連接,促進本土昆蟲、鳥類及小型哺乳動物的迴歸與繁衍,實現真正的城市生態網絡。 3. 城市熱島效應的結構性緩解: 探討瞭從宏觀(城市形態、建築間距)到微觀(植被冠層結構、蒸騰作用)緩解熱島效應的綜閤策略。書中特彆分析瞭植被覆蓋率、水體配置與鋪裝材料的“反照率”對局部微氣候調節的精確影響模型。 第三部分:可持續發展的係統整閤與社會參與 生態修復的成功絕非技術層麵的孤立勝利,它必須嵌入到城市治理和社會經濟結構中。《城市綠洲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的第三部分聚焦於這一整閤過程。 1. 規劃與治理的範式轉換: 本書倡導從傳統的“末端治理”轉嚮“源頭預防”的規劃理念。詳細闡述瞭如何將生態係統服務評估(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 ESV)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項目審批流程,確保綠地價值被量化和保護。同時,探討瞭跨部門協作的治理機製,打破瞭規劃、水務、園林等部門之間的壁壘。 2. 社區驅動的參與式修復: 認識到城市生態係統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本書強調瞭社區參與的重要性。書中展示瞭多個成功的“公民科學”(Citizen Science)項目案例,居民如何通過監測水質、記錄鳥類遷徙等活動,為生態修復提供持續的數據支持和維護動力。同時,探討瞭如何通過生態教育和社區共建項目,增強居民對城市自然環境的“情感聯結”,從而保障修復成果的長期性。 3. 經濟可行性與政策激勵: 任何宏大的生態願景都需要經濟基礎的支撐。本書分析瞭綠色債券、碳匯交易機製在城市生態項目中的應用潛力。此外,還提供瞭政策工具箱,包括容積率奬勵、生態稅收減免等,以激勵私營部門和開發商投資於高標準的生態建設。 結論與展望 《城市綠洲的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以其嚴謹的科學態度、前沿的技術展示和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洞察,為城市規劃師、環境工程師、生態保護學者乃至城市管理者提供瞭一份不可或缺的藍圖。它嚮我們揭示,可持續的城市生活並非是對自然的迴歸,而是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與巧妙融入,最終目標是打造一個既滿足人類現代生活需求,又能與地球生命係統和諧共存的未來城市形態。本書提供的不僅是知識,更是一種麵嚮未來的、積極的生態行動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