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危险品生产、包装、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危险品废物处置方面的消防安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专业师生参考。 本丛书根据国家新近颁布实施的消防工程各相关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及行业标准,并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编写而成。并且根据读者工作需求分类,针对性强,方便读者阅读。丛书包括3本,分别是消防工程设计与审核细节详解、消防工程施工技术、危险品防火与应急处置。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7章,内容主要包括:危险品防火基础、常见的危险品与危险特性、危险品防火技术、危险品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危险品火灾事故与泄漏事故的紧急处置、危险品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危险品消防安全管理与法律责任。
本书可供从事危险品生产、包装、经营、储存、运输、使用以及危险品废物处置方面的消防安全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校安全工程、消防工程等专业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1 危险品防火基础 1
1.1 危险品的定义和分类 1
1.1.1 危险品的定义 1
1.1.2 危险品的分类 1
1.2 各类危险品的定义和分项标准 2
1.2.1 爆炸品 2
1.2.2 包装气体 3
1.2.3 易燃液体 5
1.2.4 易燃固体 6
1.2.5 氧化性物品 9
1.2.6 毒害品 9
1.2.7 放射性物品 11
1.2.8 腐蚀品 11
1.3 危险品的编号和安全标签 12
1.3.1 危险品的编号 12
1.3.2 危险品的安全标签 13
1.4 危险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 14
1.4.1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内容 15
1.4.2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编写 16
1.4.3 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使用 17
1.5 常用危险品包装表 17
2 常见的危险品与危险特性 22
2.1 爆炸品 22
2.1.1 常见的爆炸品 22
2.1.2 爆炸品的危险特性 25
2.2 易燃液体 27
2.2.1 常见的易燃液体 27
2.2.2 易燃液体的危险特性 28
2.3 易燃固体 29
2.3.1 常见的易燃固体 29
2.3.2 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 30
2.4 易燃气体和氧化性气体 31
2.4.1 常见的易燃气体 31
2.4.2 常见的氧化性气体 32
2.4.3 易燃气体和氧化性气体的危险特性 33
2.5 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 34
2.5.1 常见的自燃物品 34
2.5.2 常见的遇水易燃物品 35
2.5.3 自燃物品和遇水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 37
2.6 氧化性物品和有机过氧化物 38
2.6.1 常见的氧化性物品 38
2.6.2 常见的有机过氧化物 39
2.6.3 氧化性物品和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 40
2.7 毒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 41
2.7.1 常见的毒性物品 41
2.7.2 常见的腐蚀性物品 42
2.7.3 毒性物品和腐蚀性物品的危险特性 43
2.8 放射性物品 43
2.8.1 常见的放射性物品 43
2.8.2 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 44
3 危险品防火技术 45
3.1 危险品生产防火 45
3.1.1 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防火管理 45
3.1.2 易燃易爆品安全生产防火管理 55
3.2 危险品包装防火 62
3.2.1 危险品包装的分类 62
3.2.2 危险品包装的安全要求 63
3.2.3 危险品包装的性能试验 69
3.3 危险品储存防火 71
3.3.1 危险品储存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71
3.3.2 危险品储存仓库防火要求 73
3.3.3 危险品储存存放与入库验收防火要求 98
3.3.4 危险品储存的码垛与苫垫防火要求 110
3.3.5 危险品储存养护管理防火要求 116
3.3.6 危险品仓库的消防安全管理 122
3.4 危险品运输防火 140
3.4.1 危险品运输发生火灾的主要原因 140
3.4.2 危险品道路运输防火技术 141
3.4.3 危险品铁路运输防火技术 156
3.4.4 危险品水路运输防火技术 174
3.4.5 管道运输防火技术 189
3.5 危险品销售与购买防火 198
3.5.1 危险品整装销售防火技术 198
3.5.2 燃气零售(汽车加气站)防火要求 200
3.5.3 石油零售(汽车加油站)防火要求 213
3.5.4 危险品购买携带消防安全 224
3.6 危险品使用防火 225
3.6.1 家用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防火 225
3.6.2 烟花爆竹燃放的消防安全管理 240
3.7 废弃危险品销毁防火 242
3.7.1 废弃危险品销毁的方法和要求 242
3.7.2 废弃危险品销毁场地的消防安全措施 244
4 危险品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247
4.1 危险品生产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47
4.1.1 海盐县某照明公司戊烷气体爆炸事故 247
4.1.2 青州某厂气瓶充氧过程中氧气瓶爆炸事故 248
4.1.3 山东某制药厂焊接作业爆炸事故 250
4.1.4 芜湖某公司氯乙烯泄漏爆炸事故 252
4.1.5 开阳某黄磷厂赤磷车间转化锅爆炸事故 254
4.1.6 河北省某公司生产硝酸胍车间重大爆炸事故 256
4.2 危险品储存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59
4.2.1 青岛黄岛油库特大爆炸事故 259
4.2.2 深圳市某公司化学危险品仓库特大爆炸火灾事故 262
4.2.3 昆明某公司黄磷储罐泄漏重大火灾事故 266
4.2.4 大连“7·16”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输油管道爆炸火灾事故 268
4.2.5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270
4.3 危险品运输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74
4.3.1 太仓某化肥厂液化气槽车外泄爆炸事故 274
4.3.2 液化石油气罐车违章维修爆炸起火事故 274
4.3.3 山东省微山县某停车场甲醇罐车爆炸事故 276
4.3.4 甘肃省兰州液化气运输车爆炸事故 277
4.4 危险品使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278
4.4.1 山东青州潍坊某石化助剂总厂油罐爆炸事故 278
4.4.2 山东省某化工公司重大爆燃事故 280
5 危险品火灾事故与泄漏事故的紧急处置 283
5.1 危险品火灾事故的紧急处置 283
5.1.1 危险品火灾扑救 283
5.1.2 各类危险品火灾的应急处置 288
5.2 易燃、毒性气体泄漏的紧急处置 296
5.2.1 易燃、毒性气体泄漏的紧急处置方法 296
5.2.2 典型易燃、毒性气体泄漏应急处置对策 300
5.3 危险品事故紧急救援的组织指挥 301
5.3.1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紧急处置措施 301
5.3.2 政府其他有关部门的紧急救援职责 303
5.3.3 危险品单位紧急救援的基本要求 304
5.3.4 危险品存储仓库灭火应急基准预案 304
5.4 几种毒物中毒时的急救和治疗方法 308
6 危险品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310
6.1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310
6.1.1 预案适用范围 310
6.1.2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职责 310
6.1.3 预警预防机制 311
6.1.4 应急响应 311
6.1.5 后期处置 314
6.2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救援预案 314
6.2.1 爆炸应急救援预案 314
6.2.2 油料、化学品大面积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316
6.3 危险品火灾事故应急救援案例 317
6.3.1 江门市某化工公司原料储罐爆炸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317
6.3.2 南京某公司煤气管道火灾事故的应急救援 318
7 危险品消防安全管理与法律责任 320
7.1 危险品的安全管理 320
7.1.1 危险品安全管理的职责范围 320
7.1.2 危险品安全监督管理要求 321
7.1.3 危险品单位的安全责任 321
7.1.4 危险品生产和储存的安全管理 322
7.1.5 危险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325
7.1.6 危险品使用的安全管理 325
7.1.7 危险品经销的安全管理 326
7.1.8 危险品运输的安全管理 327
7.1.9 危险品登记与废弃处置管理 330
7.2 危险品安全管理的法律责任 332
7.2.1 违反危险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刑事行为和应承担的刑事责任 332
7.2.2 违反易燃易爆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的行政行为和应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 334
7.2.3 生产、经销、使用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37
7.2.4 违法采购、销售、购买危险品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41
7.2.5 危险品运输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341
参考文献 344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名为《城市绿洲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聚焦于城市生态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沿实践与理论探讨。 --- 图书名称:《城市绿洲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 图书简介 在全球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如何将钢筋水泥的丛林转化为充满生机、富有韧性的“城市绿洲”,已成为当代城市规划、生态学及社会科学领域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城市绿洲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一书,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了现代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脆弱性及其修复的迫切需求,并提出了一套兼具科学性、前瞻性与实践指导意义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本书并非仅仅聚焦于传统的园林绿化或景观设计,而是将城市视为一个多尺度、多要素耦合的复杂生命体。它跨越了纯粹的自然科学边界,深度融合了生态学原理、环境工程技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以及社会经济学考量,旨在构建人与自然元素在城市空间中高效、可持续的互动模式。 第一部分:城市生态系统的诊断与理论基石 全书伊始,作者首先对当代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细致的“体检”。这一部分深入探讨了城市化的主要生态负效应,包括但不限于:热岛效应的加剧、水文循环的紊乱(如城市内涝)、土壤退化与污染、生物多样性的锐减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衰退。 理论上,本书构建了“生态韧性城市”的分析框架。它引入了系统动力学和网络理论,解释了城市生态系统如何抵御外部干扰(如气候变化、极端天气)并自我恢复。重点阐述了“生态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相互连接的自然与半自然区域网络,而非孤立的公园或绿地。这一部分为后续的修复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关键生态修复技术的深度实践 本书的第二部分是全书的实践核心,详细介绍了针对城市主要生态缺陷的尖端修复技术。 1. 水文循环的生态化重塑: 针对城市“灰水”系统导致的径流失衡,本书详细介绍了“低影响开发”(LID)技术的全流程应用。这包括透水铺装的设计规范、雨水花园(Rain Gardens)的植物选择与维护、生态沟渠(Swales)的构建,以及对城市湿地系统的功能恢复与净化能力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书中提供了不同气候带下,实施海绵城市战略的案例分析与数据对比,量化了这些技术对削减洪峰和提升水资源利用率的实际贡献。 2. 土壤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的回归: 城市土壤往往是工程活动和污染的重灾区。本书提供了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到有机质重建的具体操作指南。在生物多样性恢复方面,作者强调了“乡土化”和“功能化”的选择策略。介绍如何通过构建梯田式的垂直绿化、屋顶花园、以及城市破碎化栖息地的生态廊道连接,促进本土昆虫、鸟类及小型哺乳动物的回归与繁衍,实现真正的城市生态网络。 3. 城市热岛效应的结构性缓解: 探讨了从宏观(城市形态、建筑间距)到微观(植被冠层结构、蒸腾作用)缓解热岛效应的综合策略。书中特别分析了植被覆盖率、水体配置与铺装材料的“反照率”对局部微气候调节的精确影响模型。 第三部分: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整合与社会参与 生态修复的成功绝非技术层面的孤立胜利,它必须嵌入到城市治理和社会经济结构中。《城市绿洲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的第三部分聚焦于这一整合过程。 1. 规划与治理的范式转换: 本书倡导从传统的“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预防”的规划理念。详细阐述了如何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估(Ecosystem Services Valuation, ESV)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项目审批流程,确保绿地价值被量化和保护。同时,探讨了跨部门协作的治理机制,打破了规划、水务、园林等部门之间的壁垒。 2. 社区驱动的参与式修复: 认识到城市生态系统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强调了社区参与的重要性。书中展示了多个成功的“公民科学”(Citizen Science)项目案例,居民如何通过监测水质、记录鸟类迁徙等活动,为生态修复提供持续的数据支持和维护动力。同时,探讨了如何通过生态教育和社区共建项目,增强居民对城市自然环境的“情感联结”,从而保障修复成果的长期性。 3. 经济可行性与政策激励: 任何宏大的生态愿景都需要经济基础的支撑。本书分析了绿色债券、碳汇交易机制在城市生态项目中的应用潜力。此外,还提供了政策工具箱,包括容积率奖励、生态税收减免等,以激励私营部门和开发商投资于高标准的生态建设。 结论与展望 《城市绿洲的生态修复与可持续发展》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前沿的技术展示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为城市规划师、环境工程师、生态保护学者乃至城市管理者提供了一份不可或缺的蓝图。它向我们揭示,可持续的城市生活并非是对自然的回归,而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与巧妙融入,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既满足人类现代生活需求,又能与地球生命系统和谐共存的未来城市形态。本书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积极的生态行动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