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

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牛映雪,鹿国晖,刘杨 编
图书标签:
  • 体育保健
  • 运动康复
  • 康复技术
  • 运动医学
  • 健康
  • 保健
  • 理疗
  • 运动损伤
  • 康复训练
  • 肌肉骨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62080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460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字数:48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可作为高职院校社会体育、运动康复、运动训练、竞技体育等各专业学生教材,进而提高体育保健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也可作为体育相关专业运动康复经验的借鉴与参考。
《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不仅是体育相关专业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热爱体育、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人群需要掌握和了解的内容。
系统、全面的了解体育保健与康复的知识体系,对于科学、合理、有效的健身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

内容简介

本书依据运动康复专业方向的培养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的今后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确立《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课程新架构及教学内容。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实用为目的确定本教材内容。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鹿国晖,体育职业学院,副教授,运动医学专业毕业,从事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相关专业教学多年,有丰富的跟随运动队进行现场医疗保健与康复的经验。

目录

第一篇 体育保健基础知识
第一章 体育保健概述 002
第一节 运动与环境卫生 002
第二节 运动与营养卫生 005
第三节 不同人群的体育卫生 015
第四节 运动训练医务监督 023
【复习思考题】 025
第二章 体质测试与评价 027
第一节 体质概述 027
第二节 体质测量的评价体系 029
第三节 体质测试项目指标介绍 032
第四节 现代健康观 035
【复习思考题】 038
第三章 运动性疲劳 040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概述 040
第二节 判断运动性疲劳的简易方法 042
第三节 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 045
【复习思考题】 047
第四章 运动性病症 048
第一节 过度训练 048
第二节 运动应激综合征 052
第三节 晕厥 053
第四节 运动员贫血 055
第五节 运动中腹痛 057
第六节 运动性血尿 058
第七节 运动性中暑 060
第八节 冻伤 062
【复习思考题】 063
第五章 运动损伤概述 064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概念与分类 064
第二节 运动损伤的直接原因 065
第三节 损伤的发病规律和潜在原因 067
第四节 运动损伤的预防 067
第五节 运动损伤的急救 070
【复习思考题】 085
第二篇 常用运动康复技术介绍
第六章 康复的理论与基础 088
第一节 概述 088
第二节 康复治疗的手段与方法 090
第三节 康复评定概述 092
【复习思考题】 101
第七章 运动康复概论 102
第一节 康复的运动学基础 102
第二节 运动康复治疗技术 107
第三节 中医传统治疗技术 136
【复习思考题】 179
第八章 运动损伤检查方法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81
第一节 运动损伤的检查方法 181
第二节 肌力评定 182
第三节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183
【复习思考题】 188
第九章 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疗法 189
第一节 肌力训练 189
第二节 关节活动度训练 191
第三节 运动损伤的物理治疗 195
第四节 康复运动处方的制订 207
【复习思考题】 211
第三篇 常见伤病的运动康复
第十章 常见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运动康复 214
第一节 颈椎病的运动康复 214
第二节 肩周炎的运动康复 218
第三节 肱骨外上髁炎的运动康复 223
第四节 腕管综合征的运动康复 226
第五节 腰肌劳损的运动康复 228
第六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运动康复 231
第七节 髌骨软骨病的运动康复 236
第八节 足跟痛的运动康复 237
【复习思考题】 238
第十一章 常见慢性代谢综合征的运动康复 239
概述 239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的运动康复 240
第二节 糖尿病的运动康复 245
第三节 脂肪肝的运动康复 250
第四节 肥胖的运动康复 255
第五节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运动康复 263
【复习思考题】 265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与智能障碍的运动康复 266
第一节 紧张性头痛的运动康复 266
第二节 脑震荡后遗症的运动康复 269
第三节 帕金森症的康复治疗 270
第四节 脑卒中及其运动康复 274
第五节 慢性失眠的运动康复 278
第六节 焦虑症的运动康复 280
第七节 阿尔茨海默病 282
【复习思考题】 285
第十三章 亚健康及其运动干预 286
第一节 何为“亚健康” 286
第二节 亚健康的运动干预 291
【复习思考题】 296
参考文献 297

前言/序言

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是体育高职院校运动康复专业的主干课程,《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是课程之本,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和指南。本教材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蓝本和学生获得知识的渊薮,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
本教材是依据高职教育运动康复专业方向的培养宗旨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要求而编写的,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线,兼顾学生今后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确立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课程新架构及教学内容。
《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共分三篇,分别是体育保健基础知识、常用运动康复技术介绍和常见伤病的运动康复。详尽介绍了体育保健概述、体质测试与评价、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病症、运动损伤概述、运动损伤的诊断、康复的理论与基础、运动康复概论、常见慢性运动系统疾病的运动康复、常见慢性代谢综合征的运动康复、神经系统与智能障碍的运动康复、体格检查与体质测评方法以及急救、止血、包扎及搬运伤员方法和常用康复治疗技术和康复疗法等内容。
本教材的编写在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选择上以实用为目的,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服从培养能力的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全书由牛映雪、鹿国晖、刘杨任主编,矫玮、宋扬任主审。具体编写分工为:牛映雪、刘杨、牛群群编写篇,鹿国晖、王庆丰编写第二篇和第三篇。牛映雪承担全书的统稿工作。
限于写作时间,书中若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16年1月 
《城市脉搏:新世纪的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研究》 在二十一世纪的宏大叙事中,城市已不再仅仅是钢筋水泥的集合体,而是承载着人类社会变迁、文化交融与个体命运的鲜活有机体。本书《城市脉搏:新世纪的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研究》深入探究了在科技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以及社会结构深刻转型的背景下,当代城市景观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及其对居民生活方式带来的深远影响。 本书跳脱出传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学视角,聚焦于更宏观的社会学、文化学和人类学维度。我们首先审视了新世纪以来,城市景观如何从单一的物质空间转向多重感官体验的融合。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应用,乃至智能设备的普及,正在重塑我们感知和互动城市的方式。本书将重点剖析数字孪生城市、沉浸式体验空间、以及“赛博朋克”美学在城市设计中的渗透,探讨这些新形态景观如何模糊物理与虚拟的界限,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城市体验。 与此同时,我们深入研究了这些新型景观如何重塑了当代都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城市不再是简单的通勤与消费场所,而是演变为集工作、学习、社交、娱乐、乃至自我实现于一体的复合空间。本书将详细阐述远程办公模式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共享经济催生的新型社区形态,以及新兴技术如何改变人们的出行习惯、消费模式和社交互动方式。我们将关注“微生活圈”的形成,即居民如何在日益精细化划分的城市区域内满足大部分生活需求,以及这背后所折射出的社区认同感、归属感和城市生活效率的再定义。 此外,《城市脉搏》还将目光投向了城市景观中的文化意涵与社会权力关系。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城市景观往往成为品牌、资本与文化符号的竞技场。本书将分析城市更新项目中的文化符号置换,商业空间设计对消费者心理的操纵,以及公共艺术如何在城市空间中扮演的叙事者角色。我们也将探讨城市景观的不平等性,以及不同社会群体在空间利用和体验上的差异,例如数字鸿沟对城市生活参与度的影响,以及新兴聚居区所面临的社会排斥问题。 本书的一个重要章节将聚焦于“绿色与可持续”这一议题在城市景观塑造中的核心地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可持续的城市设计理念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渗透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我们将探讨垂直农场、屋顶花园、生态廊道、以及智慧能源系统在现代城市中的实践,并分析这些绿色基础设施如何影响居民的健康、福祉以及对环境的认知。本书还将审视“慢生活”和“在地化”思潮如何在城市中寻找生存空间,例如社区支持农业(CSA)、手工艺复兴以及对本地文化遗产的再发现,并探究它们如何作为对快节奏、同质化都市生活的反思与调适。 在社会学层面,本书还将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对家庭结构、人际关系以及个体心理状态的影响。快速的城市节奏、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日益激烈的竞争,都在无形中塑造着当代都市人的精神图景。我们将分析“孤独经济”的兴起,线上虚拟社区的蓬勃发展,以及“数字游民”等新型生活方式的出现,并探讨这些现象如何挑战传统的社会关系模式和身份认同。 《城市脉搏》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多维度、深层次的视角,去理解新世纪以来城市景观的深刻变革及其对我们每个人生活方式的重塑。本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未来城市发展趋势的洞察与思考,对于城市规划师、建筑师、社会学家、文化研究者以及所有关心城市未来的人士,都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通过对“城市脉搏”的细致捕捉,激发更多关于如何建设更宜居、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城市的对话与行动。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本以为这本《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提高运动表现的科学方法,毕竟“保健”和“康复”听起来都和提升身体机能息息相关。我一直对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来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心肺耐力、改善柔韧性等方面很感兴趣,并且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经过验证的训练计划,甚至是一些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专项体能训练方法。比如,我作为一名业余跑者,非常想了解如何科学地安排跑步训练的周期,如何进行有效的速度训练和耐力训练,以及如何在训练后进行科学的拉伸和放松,以避免运动损伤,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跑步成绩。但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完全没有触及到这些我最关心的问题。书中充斥着大量的关于疾病预防、健康管理、心理调适等比较宽泛的内容,虽然这些对于整体的健康是有益的,但它并没有深入到如何通过具体的运动技术和训练手段来直接提升运动能力。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关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科普读物,而不是一本专注于“运动技术”和“康复”的专业书籍。我期待的是具体的动作指导、训练量建议,甚至是视频演示,而不是泛泛而谈的“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之类的论调。

评分

这本《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的书,我实在是大失所望。一开始我还满怀期待,以为能学到些实用的急救技巧,比如在运动中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或者肩膀脱臼了,这本书是否能提供一套清晰易懂的自救或者互救方法。我特别希望它能图文并茂地讲解如何正确地进行伤后初步处理,比如冰敷、加压、抬高患肢的“PRICE”原则,甚至是对一些常见运动损伤,如拉伤、挫伤,能有详细的鉴别诊断和居家处理的建议。然而,翻阅了半天,我发现书中更多的是在探讨一些宏观的理论概念,比如运动生理学、解剖学的基础知识,虽然这些知识也很重要,但对于急需解决实际问题的我来说,未免有些“隔靴搔痒”。我更倾向于找到一本能立刻上手,应对突发状况的书籍,而不是一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理解理论基础,才能勉强应用的书。比如,书中对“本体感觉训练”的描述,虽然提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具体的训练动作、强度、频率,以及如何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却语焉不详,让我感觉像是在听天书,根本无从下手。总的来说,这本书更偏向于学术研究,而非面向广大普通运动爱好者,或者基层教练员的实用指南。

评分

我对《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这本书的期待,是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在进行日常健身训练时的“运动顾问”,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科学地安排训练计划、如何选择合适的训练动作,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运动后的身体恢复的建议。我一直对如何通过健身来塑造更好的体型,提升身体机能很感兴趣,但常常因为缺乏专业的指导而感到迷茫。我希望书中能够包含一些不同健身目标(如增肌、减脂、提高耐力)的训练方案,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人群(如初学者、有一定基础者)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同时,我也非常关注运动后的恢复,希望书中能介绍一些科学的拉伸方法、营养补充的建议,以及如何利用一些辅助工具(如泡沫轴、按摩球)来促进肌肉恢复,缓解疲劳。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非常失望。它似乎将重心放在了一些非常基础的、甚至可以说是常识性的内容上,比如“运动的好处”、“健康饮食的重要性”等。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已经具备一定运动基础的读者来说,显得过于浅显,并没有提供任何新的、有价值的信息。我没有找到任何关于具体的训练动作的讲解,没有关于训练计划的制定方法,更没有关于运动后恢复的详细指导。这本书更像是一本面向完全零基础的、对健康生活方式感兴趣的普通大众的入门读物,而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的专业指南。

评分

坦白说,我购买《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这本书,是抱着学习一些关于运动过程中如何避免“运动损伤”以及如何在受伤后进行“康复”的知识,但阅读下来,却发现它与我期望的有着天壤之别。我是一名业余的篮球爱好者,经常会遇到一些运动中的小挫折,比如崴脚、肌肉拉伤,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基础的、易于理解的关于如何处理这些情况的指导。例如,当我不小心扭伤脚踝时,书中能否给出一些紧急处理的步骤,比如如何判断伤势的轻重,以及在家可以进行的初步处理方法?或者,对于常见的肌肉拉伤,如何通过一些简单的自我按摩或拉伸来缓解疼痛,加速恢复?然而,这本书的内容,似乎完全偏离了我的需求。它更多的是在探讨一些非常宏观的、甚至有些哲学化的概念,比如“运动的意义”、“健康的社会价值”等。这些内容虽然不乏深度,但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解决实际问题的读者来说,却显得空洞乏味。我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具体运动损伤的类型、成因、预防措施,以及具体的康复训练方法的介绍。仿佛这本书只是在讲“为什么运动很重要”,而没有告诉我“如何更好地运动,以及如何处理运动带来的问题”。

评分

我购买《体育保健与运动康复技术》这本书,主要是出于一个对运动损伤的担忧,以及希望了解如何在运动后更好地进行身体恢复。我经常参与一些户外运动,比如徒步、骑行,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小磕小碰,或者运动后感觉肌肉酸痛不已,渴望书中能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希望它能详细介绍如何预防常见的运动损伤,例如如何正确热身、拉伸,以及在进行某些高强度动作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有一些关于运动后放松技巧的指导,比如泡沫轴的使用方法、不同的按摩手法,甚至是一些简单的居家理疗方案。然而,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到非常困惑。它似乎将重点放在了“康复”的医学层面,讨论了各种康复设备的原理、康复机构的设置,以及一些复杂的康复流程。这些内容对于我这样一名普通运动爱好者来说,显得过于专业和深奥,根本无法直接应用到日常的运动和恢复中。书中对于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日常恢复的指导,几乎是寥寥数语,没有给我提供任何实质性的帮助。我希望找到的是一本能够帮助我在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能有所指导的书籍,而不是一本让我觉得离自己很遥远的医学教材。

评分

用作了解 。 价格吧 呵呵 毕竟是教材类

评分

教科书,理论性较强,学习中。

评分

专业啊,慢慢学习吧

评分

物流可以书也实在

评分

写的不太具体和使用牙感觉。

评分

教科书,理论性较强,学习中。

评分

不错

评分

好书!

评分

每次买书都有破损的。无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