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石油战争

看懂世界格局的第一本书:石油战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伟 著
图书标签:
  • 世界格局
  • 石油
  • 战争
  • 国际关系
  • 地缘政治
  • 能源安全
  • 历史
  • 经济
  • 中东
  • 战略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ISBN:97875108364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78278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2
字数:2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战争时期,石油是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有“沙漠之狐”之称的纳粹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因资源短缺悲叹道:“石油奇缺,足以令人潸然泪下。”而美国陆军上将巴顿在法国追击德军时也为石油而苦恼:“如果我能偷到一点汽油,我就能赢得这场战争。”

和平发展时期,石油既是工业的血液,又是大国间经济、政治博弈的工具,如美国借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完成对欧洲、日本经济的整合,接着与沙特联手通过低油价促使苏联解体,以及2008年的俄格战争和现在的乌克兰危机,都与石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内容简介

本书以美俄石油斗争为背景,将中东战争、车臣战争、美苏争霸、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事件与现今的乌克兰内战、克里米亚之争等时事热点串联起来,向读者解读事件背后的地缘、政治因素,如石油美元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苏、欧三家在中东地区的博弈;美国如何与沙特联手通过低油价促成苏联解体。书中还将介绍乌克兰危机的由来,以及俄、美、欧之间的博弈和中国的石油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

王伟,自由撰稿人、投资公司顾王伟,鬼谷工作室主笔。工科出身,自由撰稿人、时评人,曾做过金融公司的投资顾问。机缘巧合,站在了几个领域的交叉点上,故善以历史、地缘和经济等多个视角,对国内外战略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世界军事》杂志刊有系列连载《秦汉帝国》,此外在《中国国防报》等媒体亦常有时评刊载。

目录

第一章  美酒与毒药

始于诺贝尔家族的俄国石油工业 / 002

能源危机背后的机会 / 008

“煤、油”之争背后的隐患 / 013

逆向行驶的苏联工业 / 017

二战成就了苏联的石油工业 / 020

赫鲁晓夫时代留下的“裂缝” / 024

农业——苏联的阿喀琉斯之踵 / 028

第二章  成也石油,败也石油

斯大林的绝地反击 / 036

饮鸩止渴的“攘内安外”策略 / 043

定时炸弹——《赫尔辛基条约》 / 051

诡异的石油危机 / 055

“荷兰病”变成了“苏联病” / 058

“半吊子”式的阿富汗战争 / 063

肢解苏联的开始 / 068

油价危机引爆 / 073

苏联真正的“死因” / 079

第三章  里海的秘密

车臣,俄罗斯南部的“应力点” / 086

乱象显现 / 093

第一次车臣战争 / 101

第二次车臣战争 / 109

俄格“五日战争” / 117

第四章  经略中东

由来已久的“南下战略” / 128

巴以问题上,美苏联手对付英国 / 131

借助埃及,苏联进入战略攻势 / 136

隐患凸显,苏联开始全面收缩 / 143

安德罗波夫时代的“回光返照” / 151

戈尔巴乔夫时代,苏联在中东全面败退 / 157

普京时代,俄罗斯重返中东 / 159

第五章  寡头战争

依靠政治资源发迹 / 164

依靠混乱崛起 / 169

是危机?还是机遇? / 174

石油保卫战 / 179

软硬皆施,结束“战争” / 186

第六章  东欧四国演义

此“国”非彼“国”——从概念说起 / 190

俄罗斯篇 / 194

乌克兰篇 / 204

西欧篇 / 215

美国篇 / 221

尾声

资源型经济 / 224

地缘战略 / 229

中国石油战略 / 232

后记一 漫谈俄罗斯“危机” / 240

后记二 中东之王 / 248

附录一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 / 257

附录二 苏联战后经济的部分数字 / 260

参考文献 / 262


精彩书摘

肢解苏联的开始

在苏联上层维持这种浑浑噩噩的情况下,美国对苏联的战略“大决战”却悄然展开。1981年里根就任美国总统,此时对于美国来讲,已经是粮草齐备——通过石油危机美国已经完成了对欧洲和日本的重新约束,陷在越南的脚也已经安全地拔出来,接下来要做的事只剩下一件——肢解苏联。

1985年8月,里根政府和沙特达成了协议,沙特开始采取“逆向石油冲击”战略:1985年10月,在欧佩克会议上对出口配额没有达成共识的情况下,沙特阿拉伯开始自作主张进行强行增产——1985年之前出于“制裁西方”的考虑,沙特的石油产量一直维持在日产量不足200万桶的水平,而在美国和沙特阿拉伯达成协议之后,日产量很快就猛增到了600万桶,到了当年的秋天,日产量进一步达到了900万桶。与此同时,美国的另一个盟友科威特紧随沙特之后,不理会欧佩克配额限制,自行增产。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石油产能也迅速被激发出来。1970年美国的石油日产量是300万桶,在里根上台之后也是一路增产,到了1990年苏联解体之前,美国的石油产量已经增加到了800万桶。

随着大量石油注入国际市场,从1985年11月份开始国际油价一路下跌,从开始的每桶30美元,在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跌到了每桶12美元。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无论是沙特、科威特还是美国,其实它们本身都有着很大的石油生产潜能,尤其是美国自己;而且美国一句话就可以让沙特、科威特把产量在几个月之内翻好几番。那么在1973年,西欧都已经困难到老百姓开始点蜡烛了,美国在做什么呢?这中间有没有隐情我们不得而知,只能说这件事情太不可思议了。

对于苏联来讲,这一击实在是太重了。苏联在一夜之间就损失了100亿美元,按照20世纪90年代初美元的购买力,一辆本田雅阁轿车在北美市场的价格也不过8000美元上下——这还是在美元大幅贬值以后,这几乎占到苏联外汇储备的一半。在当时的贸易结构下,每桶石油的价格每下降1美元,莫斯科每年就要少收入5~10亿美元。不仅仅是石油,在国际市场上天然气价格和石油价格永远是挂钩的,油价大跌也使得天然气的价格开始打着滚往下跌,苏联在天然气出口上又损失了几十亿美元。

问题还远没有结束,里根上台后,美联储宣布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直白地说就是美国人要全力开动美元印钞机了。随着大量美元流入市场,各国的外汇储备纷纷开始贬值,这又让莫斯科每年损失约20亿美元。

受到油价冲击的不仅仅是苏联人,到了1986年的上半年,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的石油收入损失了46% ,而这几个国家在当时是中东地区打仗打得最多的国家,也是苏联在中东武器出口最大的买主。没有钱了,仗也打不起来了,因为打不起了,所以伊朗、伊拉克和比亚都开始减少武器的进口量,最终两伊战争宣告结束。苏联军火销售量因此在 1986 年减少了 20%,莫斯科又失去了 20 亿美元。

而此时的苏联由于之前的“荷兰病”,已经让自己的经济变得积重难返。在油价大跌前夕,苏联大约三分之二的外汇收入是靠石油来获得的,而又要用这一收入来进口西方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粮食。(苏联当时一半的外汇收入用于购买粮食。)西方估计,1984 年苏联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口石油及石油产品 9000 万吨,换取外汇 190 亿美元,大约占从西方获得的出口外汇收入的 67%;1985 年虽有所下降,出口石油和油品不超过 5550 万吨,但仍占从西方获得的出口收入的 60%。

我们总说西方存在着经济泡沫,现在回过头来看苏联的经济模式,其实可以这样来表述:在1973年以后的那段时期,苏联的经济其实也是一种泡沫式的崛起,一切都是虚幻的。因为在那段时期,苏联的工业、农业,以及政治体制,几乎没有解决任何结构性的问题,其实质远远没有老百姓看上去那么辉煌夺目,之所以看上去很美,是由于石油财富的掩盖,很多急待解决的问题都被结结实实地压在了浮华之下。

到了1986年,这个盖子最终盖不住了。可是官方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大灾难即将到来。亦或许苏联高层那个时候就是在有意识地自欺欺人——从人的心理来讲,当危机来临时,人们往往会为了获得安全感而欺骗自己,同时也去骗别人。苏联的经济学家还有官员们普遍宣传石油价格下跌是暂时性的,并不会给苏联经济造成困难。此外他们认为苏联的生产潜力和科学技术潜力能让他们迅速地调整生产:即便不能出口石油、天然气了,也可以出口柴油、喷气机燃料、化学原料、电力,以这些东西来弥补石油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

然而真实情况并没有这么乐观。由于之前大量的石油收益多都被用来购买消费品,苏联的制造业并没从中获得太多好处,它的工艺水平还有技术在这近十年当中并没有多大的提高。因此苏联生产出来的民用商品即便不考虑关税和贸易壁垒的问题,在海外也还是找不到市场。

由于油价的突然下跌,苏联政府在1986年1月就宣布暂停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售原油,并且力求增加天然气的出口;这说明苏联政府对当时国际形势并没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自己限产,那么石油价格就能跟着上涨,这个危机也会转瞬即逝,可情况全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

位于波斯湾的沙特和科威特产油区,它们的开采难度远远比西伯利亚的油田要低,一直到今天海湾地区的油井依然是自喷井,它们的开采成本只有苏联石油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按照2005年的汇率,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地区石油的开采成本每桶约为20美元,而同期波斯湾地区只要5~7美元,海上油田也不过25~30美元。也就是说,即便持续低油价,沙特和科威特依然是有利可图的。

另一个苏联人可能没有认识到的问题是,国际油价其实跟石油产量并不是完全挂钩的,石油在国际市场上有两种身份,一个就是作为商品,另一个则是期货市场最重要的炒作对象。大的金融庄家完全可以通过操作期货反向影响实物的价格。在当时,国际金融体系是完全控制在美国人和英国人手中,苏联在大量向西欧出口石油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也就融入了以美元为统治者的国际贸易体系之下,苏联在这其中完全没有定价权。


前言/序言


《观澜:百年风云中的大国博弈》 一、 穿越迷雾,洞悉时代脉搏 自古以来,人类历史的洪流便由无数错综复杂的交织而构成。王朝的更迭,文明的碰撞,思想的激荡,无不折射出背后深刻的权力逻辑和利益驱动。在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大国间的角力此起彼伏,区域性的冲突与合作交织,技术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社会结构。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局面,我们既感到时代的脉搏强劲有力,又常常为迷雾笼罩而感到困惑。 《观澜:百年风云中的大国博弈》并非旨在提供一个简单的答案,也不是一本预言未来走向的百科全书。它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深入探究影响当今世界格局的深层逻辑,理解那些塑造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宏大叙事,以及那些在幕后默默牵引着历史车轮前进的力量。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近一个世纪的跌宕起伏,从历史的纵深处审视当下,从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洞悉大国的角力,从经济的血脉里感知全球的脉动,从思想的碰撞中体味文明的张力。 二、 历史的长河,政治的博弈 本书将从一个宏大的历史视角切入,考察自二十世纪初至今,全球政治格局如何一步步演变。我们将回溯两次世界大战的深刻影响,它们不仅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冲突,更是重塑了世界秩序的催化剂。战后的冷战格局,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对峙,核武器的阴影,以及随之而来的代理人战争,共同塑造了持续数十年的全球政治版图。 本书将详细剖析美苏两大超级大国的崛起与衰落,它们各自的意识形态、发展模式以及全球战略,如何深刻影响了世界的走向。同时,我们也将关注那些在新兴力量崛起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国家,它们的民族解放运动,它们的独立自主之路,以及它们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我们将深入探讨地缘政治的经典理论,理解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规模等因素如何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考量。本书将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切入点,例如欧洲的统一与分裂、亚洲的变革与发展、非洲的独立与挑战、拉丁美洲的探索与转型,来具体阐释地缘政治在不同区域的实践。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着眼于大国间的战略博弈。这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较量,更是经济、科技、文化、意识形态等全方位的竞争。从冷战时期的军备竞赛,到后冷战时期的全球治理的重塑,再到当下多极化趋势下的权力再平衡,《观澜》将为您呈现一幅幅波澜壮阔的大国角力图。我们将分析大国崛起与衰落的周期性规律,解读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战略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如何牵动着全球的神经。 三、 经济的血脉,全球的联动 世界格局的演变,离不开经济因素的驱动。本书将深入考察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理解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以及其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将审视工业革命以来,科技进步如何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以及每一次技术飞跃如何重新分配全球的经济和权力。 本书将聚焦于全球化进程的各个阶段,从早期贸易的萌芽,到跨国公司的主导,再到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理解全球经济是如何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将分析不同经济体的发展模式,考察它们如何融入或挑战现有的全球经济秩序。 我们将重点关注那些在世界经济版图中扮演关键角色的国家和地区,分析它们的经济奇迹、发展困境,以及它们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从西方发达经济体的转型升级,到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挑战,再到欠发达地区的生存与发展,《观澜》将为您呈现一个多元而复杂的全球经济图景。 同时,本书也将关注那些影响全球经济格局的重大议题,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全球金融风险的累积,以及气候变化对经济可持续性的挑战。我们将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大国的经济战略,以及它们如何引发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冲突。 四、 思想的激荡,文明的对话 在宏大的政治和经济图景之下,思想的激荡和文明的对话同样是塑造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观澜》将带领读者审视近一个世纪以来,各种思想流派的涌现与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政治制度、社会思潮和国际关系。 我们将回顾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等主流意识形态的兴衰,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本书也将关注那些挑战现有秩序的激进思想,以及它们如何引发社会变革甚至政治动荡。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尝试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互动与碰撞。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不同文化、宗教、价值观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书将探讨文明冲突的根源,以及不同文明如何寻求共存之道。 我们将关注那些塑造了不同国家和民族身份认同的关键历史事件和文化符号,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国际关系中的信任与误解。本书将鼓励读者以更开放的心态去理解和尊重不同文明的独特性,理解文化多样性对人类社会的价值。 五、 观察者视角,独立思考 《观澜:百年风云中的大国博弈》并非试图灌输任何单一的观点或立场,而是致力于提供一个多角度、深层次的观察视角。本书将鼓励读者批判性地思考,独立地判断。我们将为您呈现历史事实,分析其背后的逻辑,提供不同的解读,但最终的判断权,留给每一位读者。 本书旨在帮助您建立一个更清晰的世界观,培养一种更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无论您是历史爱好者、国际关系研究者、经济学者,还是仅仅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感到好奇,本书都将为您提供一次深入的思考之旅。 通过《观澜》,您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大国为何这样行动,全球经济为何如此运行,以及不同文化和思想如何交织影响着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思维的提升,一次对我们所处世界更深刻的认知。让我们一同穿越迷雾,在百年风云中,洞悉大国博弈的精髓,理解我们所身处的时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很久,但每次翻开,总有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能让你一口气读完的快餐式读物,更像是陈年的佳酿,需要细细品味。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梳理,那种纵横捭阖,将看似孤立的事件串联起来的能力,真的让人叹为观止。比如,他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不仅仅是萨拉热窝事件那么简单,背后是欧洲列强之间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算计,而石油,虽然在当时还没那么举足轻重,但它的影子已经开始显现。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枯燥的史料变成了鲜活的故事,我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感受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而且,他并没有简单地叙述历史,而是深入剖析了其中的逻辑和动机,让你不仅仅是记住事件,更能理解事件发生的根源。读完这一部分,我对“世界格局”这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无数个因素相互作用、不断演变而成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揭示了“看不见的手”是如何在国际关系中发挥作用的。很多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军事冲突的爆发,但作者通过对石油这一核心资源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另一股更为深刻的力量。他详细阐述了石油是如何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焦点,又是如何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和国际议程的。我尤其对作者关于“石油美元”体系形成的分析印象深刻,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更是深刻影响着全球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的重要机制。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一些国家即便在军事上并非最强,却依然能在国际事务中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他能够从一个“资源”的视角去解读复杂的国际关系,这对我来说是全新的体验。

评分

我一直觉得,了解一个国家的强大与衰落,不能只看表面的政治制度或者军事力量,更要深入到其经济命脉,尤其是能源的掌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我记得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去分析,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崛起,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玩家,而另一些国家则逐渐沉沦。他的论证非常有说服力,通过对不同国家能源政策、资源分布以及国际能源贸易的分析,揭示了隐藏在繁荣表象下的脆弱性。尤其是在提到一些中东国家的崛起时,石油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也重塑了全球的力量平衡。我读到这些部分,常常会感到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大悟。它让我意识到,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并非如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背后存在着许多我们常常忽略但至关重要的驱动力。作者的分析鞭辟入里,不是空泛的理论,而是有具体的史实和数据支撑,让人信服。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石油战争”这个名字感到有些犹豫,担心会是那种充斥着暴力和血腥描写的书。但实际阅读下来,我发现这本书远不止于此。它更像是一堂关于世界近代史和地缘政治的导论课,而石油只是作者切入这个宏大主题的一个关键维度。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沉稳,他并不煽情,而是用一种冷静、客观的笔触,娓娓道来。他分析了不同时期,石油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以及围绕石油的争夺如何引发了无数的冲突和联盟。我尤其喜欢作者在梳理历史脉络时,那种严谨的逻辑和清晰的思路,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会感到混乱。而且,他提出的很多观点,都值得我反复思考,比如,在资源日益紧张的今天,如何看待未来的国际关系走向。

评分

我是一个对国际事务一直充满好奇但又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的人。总是觉得世界太复杂,信息太多,难以理清头绪。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弥补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空白。它没有使用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易懂的方式,将那些复杂的国际关系背后的逻辑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叙述方式很吸引人,他能够将一些看似枯燥的政治经济学原理,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来解释。我读到关于二十世纪几次重大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和政治产生的深远影响时,深感震撼,也终于理解了为什么石油会成为如此敏感和重要的战略资源。这本书让我对“世界格局”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认识,它像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理解这个世界的另一扇大门,让我看到了那些隐藏在表面之下的复杂联系和权力博弈。

评分

书很不错,活动价格很给力。

评分

有位‘老书虫’教给我一个小窍门,给大家分享一下。

评分

开卷有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评分

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评分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

评分

又买了一堆书。准备好好看看!

评分

我是在缅北某民地武的公众号上看到了该书作者写的中南半岛的地缘局势分析所折服,后来通过天涯论坛找到了该作者写的地缘看世界的连载,得知作品已集结成书出版,所以立马上京东自营购买以示支持!该书里面地图配文字堪称一绝,图文让人一目了然!非常好非常赞,期待该作者写的地缘续集尽快出版,急不可耐啊哈哈……

评分

京东商城买的东西特别喜欢特别不错,质量可以放心!快递速度非常的快!快递师傅辛苦了!谢谢京东

评分

内容简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