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圣严法师是世界公认的佛学大师,佛教界博士学位获得者,也是马英九 林青霞 李连杰 张国立 罗大佑等人的心灵导师。
2. 圣严法师被誉为“稳定人心的力量”,曾获台湾《天下》杂志遴选为“四百年来台湾影响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
3. 圣严法师教你静心笃志,化繁为简,远离浮躁。人生不松散、不昏沉、不脆弱。
4. 默照禅是禅宗史上非常微妙精深的修行之法,让人通过禅坐的方式认识真实的自己,心生智慧,字字玑珠,直击心灵。
5. 国家宗教局审定,身心精进的必读之作。
本书是圣严法师在美国带领四次话头禅修期间所做的开示结集,内容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阐释话头禅教法,例如修话头的阶段与身心现象、修行者的常见问题等,并强调禅修应具备的正确态度与观念,如信心、持戒、中道、正见、菩提心与空性等;第二部分则是讲解四段分别出自禅宗祖师憨山德清、黄龙悟新,以及大慧宗杲的语录。
“话头禅”是藉由打破头脑的惯性逻辑思维,以达到开悟的修行法门。修行者不断迫切询问一个无解的问题,例如“什么是无?”而生起巨大的疑团,最终问题本身与自我感彻底瓦解,达到“大地平沉,虚空粉粹”的开悟境界。修话头禅时关键在于放松,同时要有强烈的迫切感。对于生死大事必须认真,这就是参禅的方式。
作者:圣严法师
1930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43年于狼山出家。曾于高雄美浓闭关六年,随后留学日本,获立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75年应邀赴美弘法。1989年创建法鼓山,并于2005年开创继起汉传禅佛教的“中华禅法鼓宗”。
圣严法师是一位思想家、作家及国际知名禅师,著作丰富,中、英、日文著作达百余种,先后获颁“中山文艺奖”、“中山学术奖”等诸多奖项。当选台湾《天下》杂志“四百年来台湾影响力五十位人士”之一。
圣严法师提出“提升人的品质,建设人间净土”的理念,相继创办“中华佛学研究所”“法鼓佛教学院”“僧伽大学”“法鼓大学”等院校,也以丰富的禅修经验、正信的佛法观念和方法指导东、西方人士修行。
译者:单德兴
台湾大学外文研究所博士,1988年在圣严法师座下皈依三宝,哈佛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纽约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访问学者,曾获第六届梁实秋文学奖译文组首奖等诸多奖项。
圣严师父的德行让我感佩,阅读师父的著作,我得到很多启发。对我而言,佛法愈来愈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我看待人事物的角度也因此宽广许多,在创作上如此,生活上如此,婚姻、家庭、亲子关系莫不如此。——朱德庸
曾经师父的几句真言,在我生命里不可承受的痛时,因为用了它而顺利过渡,这几句真言就是“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林青霞
圣严法师是一位伟大的禅师,我对他的学问与智慧极具信心。我很庆幸能身为他的友人,我也尊崇他在东西方为佛教所做出的贡献。——一行禅师
原书编者序
第一部 话头禅法开示
一、话头禅
探索话头
呼吸法
念佛号
知道自己
如鸟之双翼
什么是无
修话头的阶段
参话头
生起疑情
身心现象
话头修行的意义
直观
二、修行
修行的意义
更向何生度此身?
信心
光影门头
持戒
精进与惭愧
忏悔
大信心、大愤心、长远心
三、中道
修行与中道
话头与中道
根本无明
正见
菩提心与出离心
四、弘誓愿
禅修的态度
把心空去
空
第二部 话头禅修行评论
一、初心修悟法要——评憨山德清《初心修悟法要》
生命危脆
技术指导
挥智慧剑,斩除妄想
生起疑情
初心
在零下二十七度修“无”
与万人敌
二、禅关策进——评黄龙悟新之语录节选
你的善业
人身难得
在语言文字之外
心与身:自我的两面
业识
粉碎大疑
怀疑的三个阶段
日常生活中的大疑
地狱的门槛
智慧之剑
精进
三、佛是众生药——评大慧宗杲示弟子函
肯定自我
智慧现前
无与佛性
佛与魔
空去万法
真如
开悟之道的层次
四、生死大事——评大慧宗杲之语录节选
生死大事
选佛堂
一切情境都可用作入处
回到本来的家
[中文版译后记]有愿有力,发愿必达
无法认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缺乏智慧;无明蒙蔽了我们,让我们看不清自己的行为。
我们经常无法分辨是非,而由于无明,即使我们自认用意良善,却造成伤害。
即使有人指出我们行为不当,我们依然坚持自己的错误看法。
因此,缺乏智慧就无法认清自己的错误,而且尽管用心良好却事与愿违。
我们认为对的事,也许对其他人并不合适,却想把自己的方式强加在别人身上。
一双鞋合我们的脚,并不一定表示也合别人的脚。
人们把自己的安全感放在转眼即逝的东西上,到头来却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抓到,因为万事万物一直在改变,不会长久持续。因此,当人们把自己的安全感和期盼放在无常的东西上时,终将失去希望,到头来一无所获。
事物之所以改变是因为因缘和合,造成了现象的出现,但是因为其他因缘的作用,这些现象亦随着时间而改变。到头来,再度因为因缘的缘故,现象会消灭。换句话说,万事因为因缘而存在,也因为因缘而消灭。因此,当人们不了解世界运作的方式,而把希望和期盼放在变动不居的现象,这时痛苦和苦难——家人的死亡、生涯的改变、失去自己珍惜的东西——就会随之而来。他们之所以受苦,是因为没看到万事打一开始就处于不断改变的状态中。真实的情况就是,我们一直生活在变迁之中,生起的事物时候到了就会消灭,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
不能面对无常就会导致痛苦,但如果我们能完全接受生命中的无常,就是解脱的开始。当我们因为执着于自我,而把希望寄托在短暂的事物上时,痛苦就会产生。我们所有的财产、我们所倚赖的东西、我们的希望和期盼,这些合起来建立了我们的自我感。当我们能面对无常时,我执就会减轻,因为我们不会那么强烈地执取于稍纵即逝的东西;我们不会把自我视为具有真实存在的实体。因此,如果一个人接受了在所有情况中的无常,充分了解它,我执就会不见,就会体悟到空;他就会空掉来自仰赖短暂事物的那些烦恼和执着。否则,想要得到解脱自在,就像把自己用绳子捆住,还抱怨:“我被绳子捆住了!”那是根本无明。
为什么有些人开始修行后会有更多的烦恼?原因在于他们期盼透过修行来摆脱痛苦。因此,他们在修行的路上遇到更多的烦恼。他们有着和以往一样的颠倒见,只不过他们现在是走在灵修的道路上。他们希望有一些愉快的经验,如果得到“好的”结果,就会很骄傲,而且永远不忘;他们很真诚,很在乎自己的修行;他们以进步来考量事情,非常关心自己使用的方法会道致某个伟大的结果。这就像已经被绳子捆住的人,却往自己身上多捆几圈绳子。
禅宗谈到智慧的金刚宝剑,能用来斩断各式各样的执着。不管在自身发现什么执着,都应该用这把剑斩除。能一刻摆脱执着,就得到一刻的解脱;能刻刻摆脱执着,就刻刻得到解脱。
如果在修行中有这种出离的态度,不管体验到利益或障碍,都会无障无碍、自由自在。如果有好的体验,就告诉自己这只是短暂的,没什么好骄傲的。如果修行不顺,有妄念,那也是无常,没有必要沮丧。不管怎样你都能自由自在,根本不必考虑开不开悟的问题。在破执的那个当下,你就解脱了。所以,应该用这种态度,用不执着的原则来修行。
第一段评价: 这本小说的开篇处理得相当巧妙,作者没有急于抛出宏大的世界观设定,而是通过主角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微小冲突,逐渐将读者引入故事的脉络。我特别喜欢那种潜藏在平静表象下的暗流涌动感,那种不经意的细节描写,比如某件旧物的使用习惯,或者邻里间一次意味深长的对视,都像是精心布置的伏笔,让人忍不住去猜测背后隐藏的更大图谋。叙事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该快则快,丝毫不拖泥带水,在关键转折点又能放慢笔触,让人物的内心挣扎和情感波动得以充分展现。读到中间部分时,我几乎是屏住呼吸读完了一整章,那种悬念的叠加和信息量的爆发,处理得非常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沓感。而且,作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极其细腻,即便是配角也都有着令人信服的动机和复杂性,绝非脸谱化的工具人。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在叙事技巧上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作品,读起来酣畅淋漓,充满惊喜。
评分第五段评价: 坦率地说,这部小说的情感张力处理得极为细腻,特别是主角群之间的关系网构建,简直是复杂到令人拍案叫绝。它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友谊或爱情的范畴,更多的是一种基于共同经历和对某一目标执着追求而形成的深刻联结。在关键时刻,角色们为了彼此做出的牺牲和让步,读来让人心头一颤,那不是廉价的煽情,而是基于长期情感积累的必然爆发。我特别感动于某几个次要人物的弧光,他们从最初的怀疑和对立,到最终的理解和并肩作战,转变过程自然流畅,令人信服。作者对于“牺牲的代价”这一主题的探讨也十分深刻,他没有将英雄主义浪漫化,而是展现了每一次重大抉择背后沉重的心理负担和永久的创伤。这本书读完后,留下的不只是故事的结局,更是那些鲜活的、有血有肉的角色形象在心中久久不散。
评分第三段评价: 从文笔和语言风格上来说,这部作品展现出一种近乎古典的优雅与现代的锐利感相结合的独特美感。作者的遣词造句考究而精准,很少有为了追求华丽而堆砌的辞藻,每一句话都像经过精确计算的音符,共同奏响了一曲和谐的乐章。尤其值得称赞的是其环境描写的功力,无论是描绘一处荒芜已久的遗迹,还是繁华都市中的一隅小店,那种场景感都如同身临其境。我仿佛能闻到空气中的尘土气息,感受到光影的变化。这种沉浸式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作者对感官细节的捕捉能力。不过,也正因为这种对语言的精雕细琢,使得某些段落的阅读速度相对较慢,需要读者投入更多的注意力去品味其中的韵味。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反复咀嚼其文字魅力的佳作。
评分第二段评价: 我必须承认,这本书的哲学思辨深度远超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冒险故事,更像是一场关于存在与虚无的深刻探讨。作者似乎对人类的认知边界有着独到的见解,书中多次出现的那些关于“真实”与“感知”的辩论,让我不得不停下来,反思自己所处的世界。我特别欣赏作者在构建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那些抽象的理论被巧妙地融入到角色的行动和选择中,使得理论不再是枯燥的阐述,而是带有血肉的故事情节。这种处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门槛,但也为那些愿意深究的读者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当然,对于追求纯粹爽文体验的读者来说,可能需要一些耐心去消化这些内容,但相信我,一旦你跨过那道门槛,你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学景观。这本书的后劲非常大,读完很久之后,那些关于世界本质的疑问依然会在脑海中盘旋不去。
评分第四段评价: 这本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它构建了一个逻辑自洽且充满内在张力的世界体系。这个体系的复杂性并非来源于无意义的规则堆砌,而是内生于其历史和文明发展之中的。作者对权力结构、社会阶层以及不同派系间微妙平衡的描绘,显得尤为真实可信。我喜欢看角色们如何在既定的规则下挣扎、反抗或者顺应,那种宿命感和个体能动性之间的拉锯战,是故事张力的核心来源。而且,作者在世界观的介绍上非常克制,没有采取那种大段的“百科全书式”的说明,而是通过碎片化的信息、角色之间的对话以及实地探险中逐步揭示,这种“发现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探索欲。每一次新的信息点出现,都像拼图的一块最终归位,让人产生强烈的满足感。
评分细腻、美丽的全景式画面,画面中能考验小读者眼力和记忆力的小细节,以及各种好玩的洞洞工艺等,依然能令小读者满意到爱不释手。
评分好
评分?
评分没看完,但有些东西是初学者急需的,有些时候一种信仰会让人的心态发生积极的变化
评分还没看
评分师父的书质量都好
评分没看完,但有些东西是初学者急需的,有些时候一种信仰会让人的心态发生积极的变化
评分师父的书质量都好
评分圣严法师的书带我入门,感恩顶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