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

UG NX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槐创峰,贾雪艳 著
图书标签:
  • UG NX10
  • 数控编程
  • 机械设计
  • CAD/CAM
  • 中文教程
  • 自学手册
  • 软件操作
  • 工业软件
  • 制造业
  • 设计软件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30274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2653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丛书名: CAD/CAM/CAE 自学手册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2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全面细致:自学手册的定位就是细致全面,与培训用书定位区别很大。
2.可读性强:精心设计的排版方式增强了可读性,书中实例经典,案例不复杂但是利于理解和掌握。
3. 资源丰富:作者按照本书的特点提供多媒体教学光盘,给出实例录像、图形源文件、结果文件和学习要点,让读者抓住要点并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4. 扫码学习:本书配套的视频资源可以通过扫码在线观看和学习。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的UG NX10版本为演示平台,系统地讲解了UG NX10的全部知识。全书内容共分6篇25章,第1篇介绍了UG NX10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巧;第2篇结合一系列实践案例介绍了实体建模;第3篇介绍了曲面造型的设计与实现;第4篇介绍了工程图的设计方法与技巧;第5篇介绍了钣金设计中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第6篇介绍了高级分析中用到的各种核心技能。
为了方便广大读者更加形象直观地学习此书,随书配赠的多媒体光盘中包含了全书所有实例的源文件和操作过程AVI文件。
本书内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各章节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关联。在讲解的过程中,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给出了全面的总结和相关提示,以帮助读者快捷地掌握所学知识。全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思路清晰。本书既可作为UG NX初学者的入门教程,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工具书。

目录

第1篇 基础知识篇
第1章 UG NX10入门基础 2
1.1 UG NX10的启动 3
1.2 工作环境 3
1.2.1 标题栏 6
1.2.2 菜单 6
1.2.3 功能区 6
1.2.4 工作区 7
1.2.5 坐标系 7
1.2.6 快捷菜单 8
1.2.7 资源条 8
1.2.8 状态栏 9
1.2.9 全屏按钮 9
1.3 鼠标+键盘 9
1.4 功能区的定制 10
1.5 文件操作 12
1.5.1 新建文件 12
1.5.2 打开文件 13
1.5.3 保存文件 14
1.5.4 另存文件 14
1.5.5 关闭部件文件 15
1.5.6 导入部件文件 16
1.5.7 装配加载选项 17
1.5.8 保存选项 18
第2章 基本操作 19
2.1 选择对象的方法 20
2.1.1 “类选择”对话框 20
2.1.2 “选择条”工具栏 21
2.1.3 “快速拾取”对话框 21
2.1.4 部件导航器 22
2.2 对象操作 22
2.2.1 观察对象 22
2.2.2 隐藏对象 24
2.2.3 编辑对象显示方式 25
2.2.4 对象变换 26
2.2.5 移动对象 28
2.3 坐标系 29
2.4 布局 31
2.5 图层操作 32
2.5.1 图层的分类 33
2.5.2 图层的设置 33
2.5.3 图层的其他操作 34
2.6 常用工具 35
2.6.1 点工具 35
2.6.2 平面工具 37
2.6.3 矢量工具 39
2.6.4 坐标系工具 39
2.7 表达式 40
2.8 布尔运算 43
2.8.1 合并 44
2.8.2 求差 44
2.8.3 求交 45
第3章 测量、分析和查询 46
3.1 测量 47
3.1.1 距离 47
3.1.2 角度 48
3.1.3 长度 49
3.1.4 面 49
3.1.5 体 50
3.2 偏差 50
3.2.1 偏差检查 50
3.2.2 邻边偏差分析 51
3.2.3 偏差度量 51
3.3 几何对象检查 52
3.4 曲线分析 53
3.5 曲面分析 54
3.5.1 面分析半径 54
3.5.2 面分析反射 55
3.5.3 面分析斜率 56
3.6 信息查询 57
3.6.1 对象信息 57
3.6.2 点信息 58
3.6.3 样条分析 58
3.6.4 B-曲面分析 59
3.6.5 表达式信息 59
3.6.6 其他信息 60
第2篇 实体建模篇
第4章 草图设计 62
4.1 进入草图环境 63
4.2 草图的绘制 64
4.2.1 轮廓 64
4.2.2 直线 64
4.2.3 圆弧 65
4.2.4 圆 65
4.2.5 圆角 66
4.2.6 倒斜角 66
4.2.7 矩形 67
4.2.8 多边形 69
4.2.9 椭圆 70
4.2.10 拟合曲线 70
4.2.11 艺术样条 71
4.2.12 二次曲线 73
4.3 编辑草图 73
4.3.1 快速修剪 73
4.3.2 快速延伸 74
4.3.3 镜像 74
4.3.4 偏置 75
4.3.5 阵列曲线 76
4.3.6 交点 78
4.3.7 派生曲线 78
4.3.8 添加现有曲线 78
4.3.9 投影曲线 79
4.3.10 相交曲线 79
4.4 草图约束 80
4.4.1 建立尺寸约束 80
4.4.2 建立几何约束 81
4.4.3 建立自动约束 82
4.4.4 显示/移除约束 82
4.4.5 动画模拟尺寸 83
4.4.6 转换至/自参考对象 84
4.5 综合实例—拨叉草图 85
第5章 特征建模 91
5.1 通过草图创建特征 92
5.1.1 拉伸 92
5.1.2 实例—连杆2 94
5.1.3 旋转 95
5.1.4 沿导线扫掠 96
5.1.5 管道 97
5.2 创建简单特征 98
5.2.1 长方体 98
5.2.2 圆柱体 99
5.2.3 实例—滑块 101
5.2.4 圆锥体 103
5.2.5 球 105
5.2.6 实例—球摆 106
5.3 创建设计特征 108
5.3.1 孔 108
5.3.2 实例—法兰盘 111
5.3.3 凸台 113
5.3.4 实例—支架 114
5.3.5 腔体 117
5.3.6 垫块 120
5.3.7 键槽 121
5.3.8 槽 124
5.3.9 实例—顶杆帽 125
5.3.10 三角形加强筋 131
5.3.11 螺纹 132
第6章 特征操作 135
6.1 偏置/缩放特征 136
6.1.1 抽壳 136
6.1.2 实例—漏斗 137
6.1.3 偏置面 140
6.1.4 缩放体 141
6.2 细节特征 143
6.2.1 边倒圆 143
6.2.2 实例—连杆1 147
6.2.3 倒斜角 150
6.2.4 实例—M12螺栓 151
6.2.5 球形拐角 156
6.2.6 拔模 156
6.2.7 实例—剃须刀盖 159
6.2.8 面倒圆 165
6.3 关联复制特征 166
6.3.1 阵列特征 166
6.3.2 镜像特征 169
6.3.3 实例—剃须刀 170
6.3.4 镜像几何体 181
6.3.5 抽取几何特征 182
6.4 修剪 184
6.4.1 修剪体 184
6.4.2 拆分体 185
6.4.3 分割面 186
6.5 综合实例—机盖 187
第7章 同步建模与GC工具箱 212
7.1 修改面 213
7.1.1 拉出面 213
7.1.2 调整面的大小 213
7.1.3 偏置区域 214
7.1.4 替换面 215
7.1.5 移动面 216
7.2 细节特征 217
7.2.1 调整圆角大小 217
7.2.2 圆角重新排序 218
7.2.3 调整倒斜角大小 218
7.2.4 标记为倒斜角 219
7.3 重用 219
7.3.1 复制面 219
7.3.2 剪切面 220
7.3.3 镜像面 220
7.4 GC工具箱 221
7.4.1 圆柱齿轮建模 221
7.4.2 实例—大齿轮 223
7.4.3 圆柱压缩弹簧 229
7.4.4 实例—弹簧 230
第8章 特征编辑 233
8.1 编辑特征参数 234
8.2 实例—连杆3 235
8.3 特征尺寸 236
8.4 实例—连杆4 236
8.5 编辑位置 238
8.6 移动特征 239
8.7 特征重排序 239
8.8 抑制特征 240
8.9 由表达式抑制 240
8.10 移除参数 241
8.11 编辑实体密度 242
8.12 特征回放 242
第9章 装配建模 244
9.1 装配基础 245
9.1.1 进入装配环境 245
9.1.2 相关术语和概念 245
9.2 装配导航器 246
9.2.1 功能概述 246
9.2.2 预览面板和依附性面板 247
9.3 引用集 247
9.4 组件 248
9.4.1 添加组件 248
9.4.2 新建组件 249
9.4.3 替换组件 250
9.4.4 创建阵列组件 251
9.5 组件装配 251
9.5.1 移除组件 251
9.5.2 组件的装配约束 252
9.5.3 显示和隐藏约束 253
9.5.4 实例—球摆装配 254
9.6 装配爆炸图 257
9.6.1 新建爆炸图 257
9.6.2 自动爆炸视图 258
9.6.3 编辑爆炸图 258
9.7 对象干涉检查 259
9.8 部件族 259
9.9 装配序列化 260
9.10 综合实例—连杆运动机构
装配 262
第10章 手压阀设计综合实例 268
10.1 底座 269
10.2 胶垫 274
10.3 弹簧 275
10.4 阀杆 277
10.5 胶木球 280
10.6 销轴 283
10.7 压紧螺母 285
10.8 手把 291
10.9 阀体 294
10.10 装配 305
第3篇 曲面造型篇
第11章 曲线功能 316
11.1 曲线 317
11.1.1 基本曲线 317
11.1.2 直线 321
11.1.3 圆弧/圆 321
11.1.4 倒斜角 323
11.1.5 多边形 325
11.1.6 椭圆 326
11.1.7 抛物线 326
11.1.8 双曲线 327
11.1.9 规律曲线 328
11.1.10 螺旋线 329
11.2 派生曲线 330
11.2.1 偏置 330
11.2.2 在面上偏置 332
11.2.3 桥接 334
11.2.4 简化 335
11.2.5 连结 335
11.2.6 投影 336
11.2.7 组合投影 338
11.2.8 缠绕/展开 339
11.2.9 圆形圆角曲线 340
11.2.10 镜像曲线 341
11.2.11 抽取 341
11.2.12 抽取虚拟曲线 343
11.2.13 相交曲线 343
11.2.14 等参数曲线 344
11.2.15 截面 345
11.3 曲线编辑 347
11.3.1 编辑曲线参数 347
11.3.2 修剪曲线 347
11.3.3 修剪拐角 349
11.3.4 分割曲线 349
11.3.5 编辑圆角 351
11.3.6 拉长曲线 352
11.3.7 曲线长度 352
11.3.8 光顺样条 353
11.4 综合实例—花瓣 354
第12章 曲面功能 357
12.1 简单曲面 358
12.1.1 通过点生成曲面 358
12.1.2 拟合曲面 359
12.1.3 四点曲面 360
12.1.4 过渡 361
12.1.5 修补开口 362
12.1.6 直纹面 363
12.1.7 通过曲线组 364
12.1.8 实例—叶轮 365
12.1.9 通过曲线网格 374
12.1.10 剖切曲面 376
12.1.11 艺术曲面 379
12.1.12 N边曲面 380
12.2 复杂曲面 381
12.2.1 延伸 381
12.2.2 规律延伸 383
12.2.3 轮毂线弯边 385
12.2.4 扫掠 386
12.2.5 实例—手柄 388
12.2.6 变化扫掠 394
第13章 曲面操作和编辑 396
13.1 曲面操作 397
13.1.1 偏置曲面 397
13.1.2 大致偏置 398
13.1.3 可变偏置 399
13.1.4 修剪片体 400
13.1.5 缝合 401
13.1.6 加厚 402
13.1.7 片体到实体助理 403
13.1.8 实例—吧台椅 404
13.2 曲面编辑 417
13.2.1 X型 417
13.2.2 I型 418
13.2.3 扩大 419
13.2.4 更改阶次 421
13.2.5 改变刚度 421
13.2.6 法向反向 422
13.2.7 光顺极点 422
13.3 综合实例—饮料瓶 423
第14章 飞机造型综合实例 436
14.1 机身 437
14.2 机翼 445
14.3 尾翼 451
14.4 发动机 459
第4篇 工程图设计篇
第15章 工程图 466
15.1 进入工程图环境 467
15.2 图纸管理 469
15.2.1 新建工程图 469
15.2.2 编辑工程图 469
15.3 视图管理 470
15.3.1 基本视图 470
15.3.2 投影视图 471
15.3.3 局部放大图 472
15.3.4 局部剖视图 474
15.3.5 断开视图 475
15.3.6 截面线 476
15.3.7 剖视图 477
15.4 视图编辑 478
15.4.1 对齐视图 478
15.4.2 视图相关编辑 479
15.4.3 移动/复制视图 481
15.4.4 视图边界 482
15.4.5 更新视图 483
15.5 综合实例—创建机盖视图 484
第16章 尺寸标注 490
16.1 符号 491
16.1.1 基准特征符号 491
16.1.2 基准目标 492
16.1.3 标示符号 493
16.1.4 几何公差符号 494
16.1.5 焊接符号 495
16.1.6 表面粗糙度 496
16.1.7 目标点符号 497
16.1.8 相交符号 498
16.1.9 剖面线 499
16.1.10 注释 500
16.2 中心线 502
16.2.1 中心标记 502
16.2.2 螺栓圆 503
16.2.3 圆形 503
16.2.4 对称 504
16.2.5 2D中心线 504
16.2.6 3D中心线 505
16.3 表格 506
16.3.1 表格注释 506
16.3.2 表格标签 507
16.3.3 零件明细表 508
16.3.4 自动符号标注 508
16.4 尺寸 509
16.5 综合实例—标注机盖尺寸 511
第17章 手压阀工程图综合实例 520
17.1 阀体工程图 521
17.2 手压阀装配工程图 529
第5篇 钣金设计篇
第18章 钣金基本特征 536
18.1 进入钣金环境 537
18.2 钣金概述 538
18.2.1 钣金流程 538
18.2.2 钣金首选项 538
18.3 钣金基本特征 541
18.3.1 突出块特征 541
18.3.2 弯边特征 541
18.3.3 轮廓弯边 545
18.3.4 实例—提手 546
18.3.5 放样弯边 551
18.3.6 折边弯边 553
18.3.7 实例—基座 553
18.3.8 二次折弯特征 557
18.3.9 折弯 558
18.3.10 法向除料 560
18.4 综合实例—前后侧板 560
第19章 钣金高级特征 564
19.1 冲压除料 565
19.2 冲压特征 566
19.2.1 凹坑 566
19.2.2 实例—电饭锅盖 567
19.2.3 实体冲压 572
19.2.4 筋 573
19.2.5 百叶窗 575
19.3 转换特征 575
19.3.1 撕边 575
19.3.2 转换为钣金件 576
19.4 拐角特征 576
19.4.1 封闭拐角 576
19.4.2 倒角 578
19.4.3 展平实体 578
19.5 综合实例—投影机底盒 579
第20章 计算机机箱设计综合实例 587
20.1 机箱顶板 588
20.2 机箱左右板 597
第6篇 高级分析篇
第21章 建立有限元模型 616
21.1 分析模块的介绍 617
21.2 有限元模型和仿真模型的建立 617
21.3 求解器和分析类型 619
21.3.1 求解器 619
21.3.2 分析类型 619
21.4 模型准备 620
21.4.1 理想化几何体 620
21.4.2 移除几何特征 621
21.5 材料属性 621
21.6 添加载荷 624
21.6.1 载荷类型 624
21.6.2 载荷添加方案 625
21.7 边界条件的加载 626
21.7.1 边界条件类型 626
21.7.2 约束类型 626
21.8 划分网格 626
21.8.1 网格类型 627
21.8.2 零维网格 628
21.8.3 一维网格 628
21.8.4 二维网格 629
21.8.5 三维四面体网格 630
21.8.6 三维扫描网格 631
21.8.7 接触网格 632
21.8.8 表面接触 633
21.9 创建解法 633
21.9.1 解算方案 634
21.9.2 步骤-子工况 634
第22章 模型编辑与后处理 636
22.1 单元操作 637
22.1.1 拆分壳 637
22.1.2 合并三角形单元 638
22.1.3 移动节点 638
22.1.4 删除单元 638
22.1.5 创建单元 639
22.1.6 单元拉伸 639
22.1.7 单元旋转 640
22.1.8 单元复制和平移 641
22.1.9 单元复制和投影 642
22.1.10 单元复制和反射 643
22.2 节点/单元信息 643
22.3 分析 644
22.3.1 求解 644
22.3.2 分析作业监视器 645
22.4 后处理控制 645
22.4.1 后处理视图 646
22.4.2 标识(确定结果) 647
22.4.3 动画 648
22.5 综合实例—柱塞有限元分析 649
第23章 机构分析基础 654
23.1 机构分析的基本概念 655
23.1.1 机构的组成 655
23.1.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655
23.2 仿真模型 656
23.3 机构分析的一般步骤 657
23.4 运动分析首选项 657
23.5 连杆及运动副 659
23.5.1 连杆 659
23.5.2 运动副 660
23.5.3 齿轮齿条副 663
23.5.4 齿轮副 664
23.5.5 线缆副 664
23.5.6 点线接触副 665
23.5.7 线线接触副 666
23.5.8 点面副 666
23.6 连接器和载荷 667
23.6.1 弹簧 667
23.6.2 阻尼 668
23.6.3 标量力 669
23.6.4 矢量力 669
23.6.5 标量扭矩 670
23.6.6 矢量扭矩 670
23.6.7 弹性衬套 671
23.6.8 3D接触 672
23.6.9 2D接触 673
第24章 模型准备与运动分析 675
24.1 模型编辑 676
24.1.1 主模型尺寸编辑 676
24.1.2 编辑运动对象 677
24.2 标记和智能点 677
24.2.1 标记 677
24.2.2 智能点 678
24.3 封装 678
24.3.1 测量 678
24.3.2 追踪 679
24.3.3 干涉 679
24.4 解算方案的创建和求解 680
24.4.1 解算方案的创建 680
24.4.2 求解 680
24.5 运动分析 681
24.5.1 动画 681
24.5.2 生成图表 682
24.5.3 运行电子表格 683
24.5.4 载荷传递 683
第25章 运动分析实例 685
25.1 连杆运动机构 686
25.1.1 创建连杆 686
25.1.2 创建运动副 688
25.1.3 动画分析 691
25.2 活塞 693
25.2.1 创建连杆及运动副 693
25.2.2 动画分析 697
25.3 汽车发动机气门 698
25.3.1 创建连杆 698
25.3.2 运动副 699
25.3.3 创建约束 702
25.3.4 创建汽车发动机气门动画 704
25.4 剪式千斤顶 705
25.4.1 运动要求及分析思路 705
25.4.2 创建连杆 706
25.4.3 创建剪式机构运动副 707
25.4.4 创建螺杆机构运动副 710
25.4.5 干涉检查 714
25.4.6 转速和顶起速度的图表 716
25.4.7 测量最大顶起高度 718
25.5 球摆 720
25.5.1 运动分析 720
25.5.2 结构分析 723
UG NX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 内容预览: 本书是一本面向UG NX10中文版用户的权威自学指南,旨在帮助您从零基础入门到精通UG NX10的各项功能,高效地完成三维建模、工程图设计、曲面造型、装配管理、仿真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工程设计任务。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您学习UG NX10的理想工具。 本书内容结构: 本书分为十二章,系统地涵盖了UG NX10中文版的核心功能和高级应用。 第一章:UG NX10概述与安装配置 UG NX10简介: 详细介绍UG NX10的强大功能、行业应用领域以及其在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地位。 软件安装与激活: 提供清晰易懂的安装步骤,帮助您顺利完成UG NX10的安装和激活过程。 用户界面与常用操作: 详细解读UG NX10的用户界面布局,包括菜单栏、工具栏、图形窗口、导航器等,并介绍基础的视图操作、鼠标操作以及快捷键的使用,帮助您快速熟悉软件环境。 参数化设计理念: 深入浅出地讲解参数化设计和模型驱动设计的核心概念,让您理解UG NX10是如何实现智能化的设计。 第二章:草图绘制与二维实体建模 草图绘制基础: 讲解草图绘制的常用工具,如直线、圆、弧、矩形、多边形等,以及约束的应用,包括几何约束(重合、平行、垂直、相等、对称等)和尺寸约束,确保草图的精确性和可编辑性。 草图编辑与修剪: 掌握草图的移动、复制、阵列、镜像等编辑操作,以及修剪、延伸、圆角等常用修剪工具的使用。 二维基准特征: 学习创建二维基准平面、基准轴、基准点和基准坐标系,它们是进行三维建模的基础。 基础二维实体: 演示如何将草图转化为二维实体,并介绍常用的二维实体创建命令。 第三章:三维实体建模基础 拉伸特征: 讲解如何通过拉伸草图创建实体,包括单向拉伸、双向拉伸、对称拉伸等,以及端点处理选项。 旋转特征: 学习如何通过绕轴旋转草图创建实体,掌握旋转角度、方向等参数的设置。 扫描特征: 介绍扫描特征的应用,包括沿路径扫描、扫掠等,适用于创建复杂的形状。 抽壳特征: 演示如何创建薄壁实体,掌握壁厚、圆角等参数的设置。 倒圆角与倒角: 详细讲解如何对模型的边、面进行倒圆角和倒角处理,包括常量圆角、变量圆角、等半径圆角等。 阵列特征: 学习如何对实体特征进行线性阵列、圆形阵列、用户定义阵列等,提高建模效率。 第四章:高级实体建模技术 特征编辑与修改: 掌握对已创建特征进行编辑和修改的方法,包括删除、复制、移动、镜像、阵列、更新等,体现参数化建模的优势。 组合与减法特征: 学习如何利用联合、差集、交集等布尔运算来组合或分割实体,创建更复杂的模型。 特征识别与利用: 讲解如何识别和利用现有的实体特征,如孔、槽等,进行二次编辑。 拔模特征: 掌握如何为模型添加拔模角度,以适应注塑、压铸等成型工艺的要求。 肋板与加强筋: 学习创建模型中的肋板和加强筋,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刚性。 用户自定义特征: 介绍如何创建和管理用户自定义特征,实现常用操作的模块化。 第五章:曲面造型基础 曲面概念与类型: 介绍曲面的基本概念、曲面类型(如自由曲面、工程曲面)以及曲面建模的重要性。 基础曲面创建: 讲解通过拉伸、旋转、扫描、圆角等方式创建基础曲面。 曲面编辑与修剪: 掌握曲面的延伸、修剪、缝合、相交等编辑操作。 曲面造型辅助工具: 学习利用曲面分析工具,如曲率分析、斑马线分析、曲面连续性分析等,评估曲面质量。 第六章:高级曲面造型技术 高级曲面创建: 深入讲解高级曲面创建工具,如通过曲线网络创建、通过点集创建、通过面创建等,用于构建复杂的自由曲面。 混合曲面: 学习如何混合使用不同的曲面创建方法,以达到最佳的造型效果。 曲面质量优化: 掌握更精细的曲面质量控制方法,如调整曲面密度、平滑度等。 曲面与实体混合建模: 学习如何将曲面与实体进行结合,用于创建包含复杂曲面的实体模型。 曲面在装配中的应用: 探讨曲面模型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如外壳设计、流线型设计等。 第七章:装配设计 装配基础: 讲解装配的基本概念、装配文件结构以及装配策略。 组件的添加与约束: 学习如何将零件添加到装配中,并使用各种约束(如贴合、对齐、距离、角度等)来定义组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组件的移动、复制与阵列: 掌握在装配环境中对组件进行移动、复制、阵列等操作。 装配结构的构建: 学习如何构建多层级的装配结构,管理复杂的装配关系。 间隙与干涉检查: 演示如何进行装配的间隙检查和干涉检查,确保零件的正确配合。 替代组件与表现: 介绍如何创建组件的替代模型以及定义组件的表现模式。 第八章:工程图设计 工程图创建基础: 讲解如何从三维模型创建二维工程图,包括视图的创建、投影方式等。 视图的编辑与管理: 掌握对工程图视图进行移动、复制、删除、尺寸标注、公差标注、形位公差标注等操作。 尺寸标注与符号: 详细讲解各种尺寸标注的类型、标注方法,以及常用工程符号的应用。 明细栏与BOM表: 学习创建和编辑明细栏,以及生成物料清单(BOM表)。 图纸格式与模板: 讲解如何设置图纸的边框、标题栏,并创建和应用图纸模板。 打印与导出: 掌握工程图的打印设置以及导出为PDF、DXF等格式。 第九章:模具设计基础 模具设计概述: 介绍模具设计的基本流程和重要性。 分型面设计: 讲解如何根据零件的形状和拔模方向设计合理的分型面。 模仁与型腔创建: 演示如何基于零件和分型面创建模仁和型腔。 浇注系统与冷却系统: 介绍浇注系统的设计要点,如主流道、分流道、浇口等,以及冷却系统的设计原则。 顶出系统: 学习设计顶出系统,如顶杆、司筒等。 模板与导柱: 讲解标准模板的选择与应用,以及导柱、导套的安装。 第十章:高级模具设计技巧 斜顶与滑块设计: 详细讲解斜顶和滑块的结构设计、运动分析以及在UG NX中的实现。 复杂模仁与分型: 探讨复杂零件的分型策略和模仁设计方法。 模具组件库的应用: 介绍如何利用UG NX的模具组件库,快速选择和应用标准件。 模具运动仿真: 演示如何进行模具的开合模运动仿真,检测潜在的干涉问题。 模具结构优化: 探讨如何通过优化模具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和模具寿命。 第十一章:仿真分析基础 UG NX仿真分析模块介绍: 简要介绍UG NX的仿真分析功能,包括结构分析、热分析、流体分析等。 前处理: 讲解如何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加载约束、施加载荷等前处理操作。 求解与后处理: 演示求解器的运行,以及如何对仿真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如应力分布、变形显示、温度云图等。 常用仿真类型讲解: 针对结构静力分析、模态分析等进行详细介绍。 第十二章:UG NX10实用技巧与经验分享 提高建模效率的技巧: 分享一些提高建模速度和效率的实用技巧,如模板的使用、快捷键的熟练掌握、特征的合理组织等。 常见问题解答与故障排除: 汇总UG NX10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与其他软件的交互: 简要介绍UG NX10与其他CAD/CAM/CAE软件的数据交换方法。 项目实战案例: 通过几个不同行业的典型项目案例,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并演示实际的应用过程。 学习资源与进阶方向: 提供进一步学习UG NX10的资源渠道,以及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 本书特点: 内容全面,结构清晰: 从基础到高级,循序渐进,系统地讲解UG NX10中文版的各项功能。 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 大量使用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理解复杂概念。 注重实践应用: 结合实际工程设计需求,提供大量操作实例和练习。 涵盖主流应用领域: 涉及零件设计、装配设计、工程图、模具设计等核心应用。 贴近中文用户习惯: 所有操作演示均基于UG NX10中文版,符合国内用户的操作习惯。 资深工程师撰写: 由具有丰富UG NX应用经验的工程师精心编写,确保内容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适用人群: UG NX10中文版初学者,希望系统学习UG NX10功能的工程设计人员。 需要提升UG NX10建模、装配、绘图、模具设计等技能的工程师。 希望快速掌握UG NX10软件,应用于产品开发、模具制造等领域的技术人员。 CAD/CAM/CAE专业院校学生,作为学习UG NX10的辅助教材。 总结: 《UG NX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将是您在UG NX10学习道路上的得力助手。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自信地运用UG NX10完成各种复杂的工程设计任务,极大地提升您的工作效率和设计水平。立即开始您的UG NX10自学之旅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UG NX 10中文版的福音!作为一名机械设计新人,刚开始接触UG的时候,感觉像是在一片迷雾中摸索,各种命令、操作界面都让人眼花缭乱,尤其是那个厚重的官方教程,对我这种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天书。我之前尝试过零散地在网上找一些教程,但它们要么过于碎片化,要么讲解不够深入,导致我学到的知识总是断断续续,缺乏系统性。每次遇到问题,都得花费大量时间去搜索,效率低下得让我一度想放弃。后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书店看到了这本《UG NX 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它的封面设计简洁明了,标题也直击痛点,立刻吸引了我。翻开目录,看到它涵盖了从基础的草图绘制,到复杂的曲面造型,再到装配、工程图等等UG NX的核心功能,并且每个章节都标注了详细的学习目标,让我对学习路径有了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书中大量的图文并茂的实例演示,让我能够一步一步跟着操作,感受UG NX的强大之处,这种学习方式比单纯的理论讲解要生动有趣得多,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评分

我是一名刚踏入工程设计领域不久的大学生,对于UG NX这个软件,我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同时也感到一丝无从下手。学校的课程虽然涉及UG NX,但讲解深度和实践机会都相对有限,我渴望能够系统地学习并掌握这项技能。在网上搜寻各种学习资源时,我看到了许多 UG NX 的教程,但要么是更新换代的太快,要么是针对性不强,让我不知道该从何开始。直到我偶然间发现了这本《UG NX 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我仿佛找到了指路的明灯。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从零开始,一点一点地引导读者熟悉UG NX的界面和基本操作,每一个步骤都清晰明了,配合着大量的实例,让我能够边学边练,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关于曲面造型的讲解,非常细致,对于我这种之前对曲面建模感到头疼的学生来说,简直是救星。

评分

在工作需求驱动下,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习UG NX。之前尝试过一些在线课程,但总感觉学习进度不自由,而且很多地方讲得云里雾里,效率不高。最让我头疼的是,很多教程都直接跳到了高级应用,让我这个连基本操作都不熟悉的“小白”感觉更加抓瞎。后来,我同事推荐了这本《UG NX 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说是对他帮助很大。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本,结果真是让我惊喜连连。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真的做到了“完全自学”。它并没有一开始就抛出一些复杂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界面介绍、鼠标操作、快捷键使用这些最基本的东西讲起,让我能够一点点建立起对UG NX的认识。然后,它循序渐进地讲解了各种绘图工具、编辑命令、曲面造型、装配关系等内容,每一个章节的讲解都非常详细,配合着大量的图示和步骤说明,让我能够轻松理解并掌握。最重要的是,它提供的案例都非常实用,涵盖了我在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学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UG NX的掌握程度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作为一名在CAD领域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兵,我一直坚信,工具是为思想服务的,而对工具的精通,是实现高效设计的基础。UG NX作为业内顶尖的CAD/CAM/CAE一体化软件,其功能之强大,应用之广泛,毋庸置疑。然而,许多UG NX的学习资料,要么是零散的视频教程,缺乏系统性;要么是过于简化的入门手册,无法满足进阶需求。我曾经也尝试过一些所谓的“专家级”教程,但要么讲解过于晦涩难懂,要么内容陈旧,与最新版本脱节。因此,当我看到《UG NX 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这本书时,我带着一种审视的态度去阅读。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深度和广度都恰到好处。它不仅详细讲解了UG NX 10的基本操作和常用功能,还深入剖析了许多高级建模技巧和设计流程。更重要的是,它用一种非常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和操作步骤清晰地呈现出来,即使是对于UG NX的初学者,也能快速入门,并逐步进阶。

评分

老实说,我以前对UG NX这种专业软件的学习一直持有一种“畏惧”的态度。总觉得它太高深,不是我这种普通工程师能够轻易掌握的。我曾经也购买过一些UG NX的教程,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有些教程过于注重理论,缺乏实操性,学完感觉脑子里一堆概念,但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所措。有些教程的案例又太过简单,根本无法应对实际工作中的复杂场景。直到我入手了这本《UG NX 10中文版完全自学手册》,我才真正体验到了“完全自学”的可能。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合理,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循序渐进,每一个知识点都讲解得非常透彻,而且逻辑清晰,不会让你感到迷茫。它不像其他教程那样一股脑地堆砌知识点,而是将复杂的概念拆解成易于理解的小模块,让你能够扎实地掌握每一个环节。书中提供的案例也非常贴合实际应用,涵盖了多种工程领域的设计需求,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UG NX的操作技巧,还潜移默化地提升了自己的设计思维。

评分

昨天中午买的书,今天中午就到了,希望自己能好好学!

评分

ok

评分

入门课程,很多内容都是文字叙述,非常简单,具体用途没有任何例子讲解,只适合刚接触3d软件的朋友

评分

不错,看了很久也没看懂,太深奥了

评分

很好,物流速度很快很方便

评分

不怎么样,书挺厚,就是看不懂,跟着书一步一步的画,草图我都没画成,讲的太笼统,光盘上的教程就是自顾自的一边画一边讲,不管你懂不懂,不适合初学者

评分

附赠的光盘太落后,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书本内容很详细,跟光盘一起学更容易理解。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