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善的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是日本現代資産階級唯心主義哲學傢西田幾多郎(1870-1945)的處女作,內容共分四編:一、純粹經驗;二、實在;三、善;四、宗教。“純粹經驗”與“實在”兩編論述瞭“西田哲學”的基本觀點,“善”和“宗教”兩編則是這個基本觀點在倫理學和宗教上的應用。
《善的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從“純粹經驗”齣發,主張真正的實在是一種“主客閤一”、“物我相忘”的境界,企圖建立一條既非唯心,也非唯物的哲學上的中間道路,實際上則是一種以東方佛教思想為基礎,以西方哲學思想為材料的資産階級唯心主義哲學。
目錄
新版序
再版序
序
第一編 純粹經驗
第一章 純粹經驗
第二章 思維
第三章 意誌
第四章 知的直觀
第二編 實在
第一章 研究的齣發點
第二章 意識現象是唯一的實在
第三章 實在的翼景
第四章 真正的實在經常具有同一的形式
第五章 真正的實在的根本形式
第六章 唯一實在
第七章 實在的分化發展
第八章 自然
第九章 精神
第十章 作為實在的神
第三編 善
第一章 行為(上)
第二章 行為(下)
第三章 意誌的自由
第四章 價值的研究
第五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一)
第六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二)
第七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三)
第八章 倫理學的各種學說(其四)
第九章 善(活動主義)
第十章 人格的善
第十一章 善行為的動機(善的形式)
第十二章 善行為的目的(善的內容)
第十三章 完整的善行
第四編 宗教
第一章 宗教的要求
第二章 宗教的本質
第三章 神
第四章 神與世界
第五章 知與愛
精彩書摘
《善的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第三章
我現在想從純粹經驗的立場來討論意誌的性質,並闡明知與意的關係。在很多場閤,意誌以動作為目的,並且帶有動作。意誌是精神現象,與外界的動作自然是有區彆的。動作不一定是意誌的重要條件,即使因為某種外界情況而沒有發生動作,但意誌仍然是意誌。正像心理學傢所說的那樣,在我們有想要運動的意誌時,隻要重溫過去的記憶就夠瞭,也就是隻要把注意力轉嚮這方麵就可以瞭,運動自然就會伴隨著它。並且如果從純粹經驗來看,這種運動本身也不過是運動感覺的連續。一切意誌的目的,如果直接加以觀察時,也仍然是意識以內的事實;我們經常以自己的狀態為意誌,而意誌是沒有內麵和外麵的區彆的。
一提起意誌,就好像有某種特殊的力量似的,其實它不過是由一個意象轉嚮另一個意象的轉移的經驗,以做某事為意誌,實際上就是把注意力轉嚮這方麵。這種情況在所謂無意的行為中最能看得清楚,即使在上述知覺的連續那種場閤,注意的轉移與意誌的進行也是完全一緻的。當然注意的狀態並不限於意誌的場閤,它的範圍似乎更廣泛些,但通常所謂意誌是指對於運動錶象這一體係的注意狀態,換句話說,就是指這個體係占據瞭意識,而我們與它打成一片的場閤而言的。或許有人認為隻注意一個錶象和把它當做意誌的目的來看,這兩件事似乎是不同的,其實那隻是錶象所隸屬的體係的差異。一切的意識都是體係性的,錶象也絕不會孤立地發生,而一定是屬於某種體係的。同一錶象,根據它所屬的體係,既能成為知識的對象,也能成為意誌的目的。試以想起一杯水為例,在僅僅聯想到外界事物的時候,是知識的對象;但在聯想到自己的運動的時候,就成為意誌的目的。歌德說,“美哉,非我所欲的天上的星辰”,這句話可以說明,任何不進入自己運動的錶象係統中的事物,都不能成為意誌的目的。我們的欲望都是由於過去經驗的憶起而成立的,這是很明顯的事實。至於作為它的特徵的強烈的感情與緊張的感覺,前者是基於運動錶象的體係對我們是最強烈的生活本能而發生的,後者隻是伴隨運動的肌肉感覺而來的。僅僅想起某種運動,似乎還不能立即說是有瞭進行這種運動的意誌,那是因為運動錶象還沒有占據整個意識的緣故,如果真正與它打成一片,就立即成為意誌的斷然行動瞭。
那麼,運動錶象的體係與知識錶象的體係有什麼差彆呢?如果追溯到意識發展的開始來看,是沒有這種區彆的。我們的有機體本來是為瞭進行以保存生命為目的的種種運動而生成的。意識就是為符閤這種本能的動作而發生的,因此,它的原始狀態與其說是知覺的,毋寜說是衝動的。但是,隨著經驗的積纍,逐漸産生種種聯想,終於産生瞭以知覺中樞為基本的和以運動中樞為基本的兩種體係。不過不管怎樣分化為兩種體係,總不能成為完全不同的東西。即使是純知識,也要在某些地方具有實踐的意義;即使是純意誌,也一定是根據某種知識的。具體的精神現象一定具有這兩方麵。知識與意誌不過是把同一現象按照顯著的方麵而區彆開來的而已。也就是說知覺是一種衝動的意誌,意誌是一種憶起。
……
前言/序言
本書已經重印多次,許多字跡不清,所以這次書店決定重新排印。這本書是把我的觀點略加整理之後最初問世的著作,隻是年輕時代的一些想法。我本想藉此機會對書中的一些地方加以刪改或補充,但思想總是時時刻刻變化的東西,事隔幾十年,實已無從下筆。因此隻好仍舊保持本書的原來麵目。
從今天的觀點來看,本書的立場是意識的立場,也可能被看做是心理主義的。縱然受到這種非難也是無可奈何的。不過就是在寫這本書的時期,潛藏在我的思想深處的,我認為也不是僅僅這一點點。我的純粹經驗的立場,到瞭我寫《自覺中的直觀和反省》一書時,就通過費希特的“純粹活動”的立場,發展成為絕對意誌的立場;到瞭寫《從動者到見者》一書的後半部時,又通過希臘哲學轉變到“場所”的觀點。到那個時候我纔覺得獲得瞭對我的思想進行邏輯化的開端。於是“場所”的觀點,就具體化為“辯證法的一般者”,同時“辯證法的一般者”的立場就直接化為“行為的直觀”的立場。在本書中所說的直接經驗的世界或純粹經驗的世界,現在已經看做是曆史實在的世界瞭。行為的直觀世界、即想象的世界纔是真正的純粹經驗的世界。
費希納自己說過:有一天早晨,他坐在萊比锡玫瑰榖的凳子上休息,在春天晴朗的陽光下眺望著鳥語花香、群蝶飛舞的牧場,心中一反過去那種無聲無色的自然科學式的黑夜般的看法,而沉迷於當前現實的真實的白晝的思考。我不知受瞭什麼影響,很早以前就抱有這樣的想法,即認為實在必須就是現實原樣,所謂物質世界也不過是從這種現實思考齣來的。現在還可以迴憶起我在高等學校學習時期,一邊在金澤市的大街上走著路,一邊像做夢似地沉湎於這種思考的情景。當時的思考可能就是構成這本書的基礎。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根本沒有想到它能夠在這樣長的時間內為許多人所讀,也沒有想到我還能活得這麼久和看到這本書再版。因此,麵對這本書,不禁有命途麯摺之感。
善的研究/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