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历时30年写作,牛津大学政治学老教授阿兰·瑞安毕生研究和教学经验的结晶。刘擎、周濂、哈罗德·布鲁姆、史蒂芬·格林布拉特等中外学者一致推荐。
2. 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论政治(下卷):从霍布斯至今》即将出版),是继乔治·霍兰·萨拜因的经典《政治学说史》之后,政治思想研究界的全新通史著作。相比萨拜因1937年的作品,瑞安的这本书站在历史的更高处,在21世纪的新视角之下重整西方政治思想的历史图景。
3. 《论政治》为所有爱好历史、关心政治现状的读者所作;虽说是政治思想史,这本书并不是一本集合“谁,在什么时间,有什么著作,表达了什么思想”的政治思想教本。不铺陈概念,也不纠缠理论——相反,它带领你在历史中读懂思想,在思想中洞悉历史。如作者所说,书中的历史和观念深度讨论,止于“我们如何治理自身”这个公共问题的深度。
4. 当然,本书少不了对数十位政治思想巨人介绍。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读罢本书,你能够拿起任何一本政治学经典读得津津有味,谈得头头是道,他的目的就达到了。
5. 一览人类观念的千年传承,从人类政治历程中寻找解决当今问题的资源。从雅典的城邦民主和波斯的专制,到当今世界的反恐政治和国际政府,本书是21世纪时代全新的立意下反观的政治思想史。作者以此讲授了当代人必需的政治历史视野和大局意识。
牛津大学政治学元老阿兰·瑞安历时30年写作,完成了这本汇集毕生研究和教学经验的政治思想通史。这是献给大众读者的一门生动详尽的政治思想课,一部政治学领域全新的集大成之作。
政治的历史,就是对“人如何治理自身?”孜孜不倦的追问。以此为出发点,本书呈现了一部绵延2500年的政治思想史话。古往今来,众多思想伟人、战争、革命、思潮,一次次革新了人们关于自由、公平、民主、幸福、平等的观念,也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与发展轨迹。作者用丰沛的史料与学识,深入浅出,侃侃而谈。
上至希波战争引发的政治争议,下到现代的环保、反恐议题,人类的政治传统在数千年的思索、斗争与试错中一路走来。本书力求在历史中读懂思想,在思想中洞悉历史:从政治家们的争论、决策,到改变世界的战争与革命,了解曾经人们的政治理念,才能明白他们为何那样行事。
从古希腊的希罗多德、柏拉图,到近现代的韦伯、罗尔斯,作者同样讲述了众多伟大思想家的简要生平,以及具影响力的观点。后见之明也是本书的旨趣之一:如果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马克思等人天上有知,看到他们的创见在后来历史中的样子,会有怎样的评论和反思?
想知道今天的我们为何这样思考,社会为何如此运作,就来这里寻找答案吧!一览人类观念的传承之路,《论政治》将是你开启博古通今的大视野、学会独到地“论政治”的起点。
(上卷内容简介)
《论政治(上卷)》讨论了从希波战争到欧洲宗教改革的西方政治历程,集中论述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奥古斯丁、阿奎那、马基雅维利等早期西方思想家。这是西方政治传统的奠基时代,雅典之民主对波斯之集权,古罗马的共和对帝制,中世纪欧洲的王权对神权,这些历史冲突中暗藏的是深刻的政治理念与原则之争。
阿兰·瑞安(Alan Ryan),政治学家、政治评论家、英国国家学院院士。
他生于1940年,1988年开始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教授,1996年至2009年间,担任牛津大学新学院(New College, Oxford University)院长。之后,他还陆续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和斯坦福大学哲学系,2015年退休。
瑞安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跨越政治理论、哲学和法学,专攻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并且是约翰·斯图尔特·穆勒、约翰·杜威思想研究方面的quan威。同时,瑞安也是一个关心公共事务的学者,针对世界的政治时事发表过大量的讲座与评论,并长期为《纽约书评》《伦敦书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撰写书评和时事评论。
本书应归功于瑞安持之以恒的写作与生动的讲解,他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尺度下的世界如何发生政治演变,如何从古代传承到我们如今这个黑暗时代。我尤其推荐他简洁雄辩的语言、他的博闻强识、他的文章的灵韵和严谨;他以全身心投入,成就了他广阔的视野,以及他对人性局限的深刻关切。
——哈罗德·布鲁姆(Harold Bloom,著名批评家,耶鲁大学人文学教授)
阿兰·瑞安是当代重要的政治理论家。作者跨越2500年的西方政治历程,寻访一座座思想丰碑,启迪读者在纵深辽阔的思想史视野中重新思考当代政治。这部鸿篇巨作是博学、深邃、见识与愉悦可读的罕见结合。
——刘擎(著名政治思想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
这部作品的视野与雄心都是惊人的,阿兰·瑞安包罗了一片广阔的领域。政治思想纷繁复杂、遍布分歧,有一些思想,讲出来会有骇人的、甚至灾难性的现实后果,但瑞安却能讲解得游刃有余。
——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莎士比亚研究专家,哈佛大学人文学教授)
本书探讨2500年以来,政治学人对于“人如何治理自己”这个问题的追问和回答。阿兰·瑞安点石成金的问题意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史料运用能力,明晰达意的表达手法,让这本看似厚重的鸿篇巨制有着意想不到的阅读快感。
——周濂(著名哲学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副教授)
阿兰·瑞安同时展示了自希罗多德以降的思想的内在价值,以及他们能为当今政治提供的强大资源。
——夸梅·安东尼·阿皮亚(Kwame Anthony Appiah,著名政治哲学家,纽约大学哲学教授)
如果你想知道我们为何像现在这样思考,就去古希腊寻找答案——阿兰·瑞安验证了这一办法,而且解决了实际问题。
——玛莉·贝尔德(Mary Beard,著名古典学家,剑桥大学古典学教授)
如何设想更好的世界?如何履行我们改善世界的使命?这些是我们争执不休的问题。阿兰·瑞安有力地提醒了我们,从古至今的思想领袖可以如何启发我们。
——安东尼·W·马克斯(Anthony W. Marx,纽约公共图书馆馆长)
在研究领域精细化的时代,我们对于政治观念的历史大局意识已经失去大半了。阿兰·瑞安在他的新书里重现了这种大局观。……他的语言清晰易懂,不忌惮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本书极好地综合呈现了西方政治传统曾经取得的成就与失败。
——特雷西·B·斯特朗(Tracy B. Strong,政治学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特聘教授)
对政治思想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从阿兰·瑞安的智慧、才华和热情中受益……这本书提醒我们,政治的思考应该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马克·马佐尔(Mark Mazower,历史学家,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
导言:对政治的思考
上 卷 从希罗多德到马基雅维利
第一部 / 古典观念
第一章:为何始于希罗多德?
第二章:柏拉图与反政治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政治非哲学
第四章:罗马人之卓见:波利比奥斯与西塞罗
第五章:奥古斯丁的两座城
第二部 / 基督教世界
第二部前言
第六章:从奥古斯丁到阿奎那
第七章:阿奎那与合成法
第八章:过渡的14 世纪
第九章:人文主义
第十章:宗教改革
第十一章:马基雅维利
上卷注解
序言(节选)
许多人和我一样,穷其一生教授所谓的“政治思想”或“ 政治理论”,并就此著书立说。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关于什么是“ 政治理论”却各有各的看法。它并非历史,虽然它包括早已作古的思想家的思想;它不全是哲学,虽然它讨论死去和仍在世的思想家的论点;它不能算是社会学,虽然研究政治的作者在社会学方面通常的确比较幼稚。一位同事曾说,政治理论家是紧抱着20 来本书钻牛角尖的人;我花了半个世纪钻研穆勒的《论自由》、霍布斯的《利维坦》等著作之后,感到20 来本这个数字还太高了点儿。不同的政治理论家虽然在学术上各执己见,但都坚信不疑,跨越几个世纪与昔时的政治理论家及其同时代的人进行对话是有用的,尽管有时他们也因对话的艰难而感到气馁。他们希望任何感兴趣的人都来旁听并加入这样的对话,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极乐世界里的谈话,听不信人性本善的马基雅维利如何嘲笑苏格拉底的不谙世事,或杰斐逊如何承认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对美国的未来比他预见得更加准确。
这样做必然可能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无法起来自辩的古人。企图和已经辞世的伟大思想家对话显然有这个危险,因为即使我们对他们思想的解释完全不着边际,他们也无法做出纠正。我非常钦佩以赛亚·伯林,写作本书时就是以他论述思想史的文章为榜样的;然而,读者读他的作品,有时会搞不清他讲的到底是孟德斯鸠的意见还是他自己的观点,或者马基雅维利是否真的致力于伯林所说的那些事业。20 世纪初的哲学家兼历史学家R·G·科林伍德声称,解释历史需要重新思考过去的思想。伯林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做的,我在本书中也采取了这个办法。至于如何当心不要把我自己的观点强加到已经去世,无法自辩的人的头上,我只能说,我在写作的过程中一直牢记同行的不同意见。伯林的著作之所以如此生动鲜活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具有几乎是奇异的能力,能够抓住他笔下思想家的思路。企图了解古人的思想固然困难重重,想象和有血有肉的古人相遇的情形同样困难,甚至更加困难。然而,要想从多个角度看待我们的前辈,就必须冒此风险。
和今天许多悲叹“公共知识分子”式微的评论者一样,我对一种观点深感不安。这种观点认为,严肃的政治思想家可以退回象牙塔中,专心撰写只供同行阅读的艰深而又卓有趣味的论文和书籍,把现代政治生活的前景这个问题交由报刊专栏的撰稿人去探讨,或留给电视上貌似政治辩论,实则大吼大叫的吵架去纠缠。但我并不特别悲观;艾伦·布卢姆题为《美国精神的封闭》那本忧郁的书居然荣登畅销书榜,这说明美国人的精神远不像他想象的那样封闭。虽然我不太喜欢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一人》,但该书的成功证明市井之中有公共知识分子,他们思想的追随者大有人在。历史和传记从来喜爱者众,仅举两例:西蒙·沙马和戈登·伍德的著作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内心世界。但有些哲学史著作也广受欢迎,令人羡慕。伯特兰·罗素所著《西方哲学史》就是其中之一;我15 岁时读到这本书,一下就入了迷。它和穆勒的《论自由》这两本书改变了我的一生。多年以后拾卷重读,我仍觉受益良多;当然书中有许多不准确之处,而且表现出来的偏见令人瞠目,又非常好笑。我以罗素的明晰达意作为楷模,虽然对使他当之无愧地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那行云流水般的文体,我只有艳羡的份儿。至于他的那些偏见,其中一些我也有,但我尽力不让自己受其干扰。罗素不足为训的一点是,他经常对与他意见相左的思想家不予重视,甚至嗤之以鼻。在本书中,我对不容置疑的伟大思想家的批评有时比较尖锐,两个明显的例子是柏拉图和马克思;但我对他们十分重视并充满尊敬。我的尖锐批评针对的只是他们关于最佳治理方法的理论;柏拉图的哲学思辨深邃、渊博、意趣无限,但他提出的治理政治乱象的办法却不太高明。马克思的经济分析和历史社会学令人着迷,但他对如何管理社会主义经济这个问题避而不谈,这是不可原谅的。对他们二位绝不能嘲笑,但可以批评。
由此可以看出,我是个热心政治的人;我对政治的所有形式都深感兴趣,对一切报纸和时事文章都热切地阅读。我也是怀疑论者。像大多数人一样,我怀疑领导人的动机、才智和能力;但我与大多数人有一点不同,我也怀疑我们谈论政治的方法。政府、领导人、评论家和普通老百姓谈论政治时援引的许多思想其实没有多少实质内容;还有一些思想很久以前有道理,但在现代世界中已不再适用。
本书讲的是历史学家、哲学家、神学家、从政者和可能的革命者对一个问题作出的解答。这个问题是:人们如何能最好地治理自己?此一问题带出了一连串其他问题,全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人究竟有没有管理自己事务的能力?许多撰著人认为,人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是恶意的命运之神的玩物,或是不自觉间供天意役使的工具。要想改善人的处境,与其去搞政治,也许还不如去祈祷。即使说人能够控制一部分世事,关于到底能控制多少,控制的是什么,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许多撰著人说,只有某些人可以凭借其道德上的或心智上的能力来控制自己的命运,比如,男人可以,女人不行;希腊人可以,波斯人不行;有财产的人可以,做工的穷人不行;信基督教的欧洲人可以,信异教的美洲印第安人不行;自由的美国人可以,黑奴不行。本书研究的题材就是2 500 年来对“人如何治理自己”这个问题提出的各种回答,包括“把命运交给智者,由他全权斟酌掌握”、“尽力确保富人和穷人都不能独占决策权”、“找到神一般的明主,给他以绝对权威”,还有“不要胡思乱想,乖乖
做顺民,把心思用在培养自己不朽的灵魂上面。”这些回答有古老的根源,也有现代的体现。它们又引起了更多的问题,有宗教方面的,也有哲学、历史、生物学和社会学方面的,比如,国家应寻求何种正义?历史的发展是否有既定的格式?人是否因生物学的原因而注定要无休止地打仗?还有“人活着究竟为什么?”这个终极问题。不同理念导致对政治目的的不同理解,有的说政治的目的是生存活命;有的说是过好生活;有的说是获得荣耀;有的说是争取自由;有的说是来世得到救赎;有的说是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以实现人性的解放。所有这些回答都对政治思想与实践产生了影响。
对于比较深刻的问题,我只探讨到揭示人们应该如何治理自己的深度。对柏拉图或霍布斯这类哲学家的学说,探讨到这个深度需要很长的篇幅;而马基雅维利这样的怀疑论者对深刻的问题避而不谈,所以只需解释他为何如此的原因。本书讲的是政治,哲学、宗教、生物学或社会学都只是顺带。这也是一本讲书的书,讲前人写过的书。他们叙述历史、总结哲学理论、编写政治建言手册,而且经常是数举并行,每人都试图劝说读者在政治上走某一条路。对于他们的读者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事情,今人并不认同,他们的读者对书中内容与当地事务的联系了如指掌,而今人只有借助其他资料才能对其稍有了解,有时甚至完全无从得知。
我希望本书能使得读者喜欢前人的这些著作,并能就其中晦涩难解的地方为读者释疑解惑;但尽管本书包含了大量对前人著作的总结,却并不能代替阅读原著。我希望读者能够燃起兴趣,去读原著,和原著者的思维角力。本书中脚注用得很少,只是为了使读者能够核实我的叙述是否准确,而不是为了罗列另外的解释激发观念交锋;为此原因,我在每一章中都建议了更多的读物,以便使有兴趣的读者在本书有限的范围之外进一步深入研究。虽然本书介绍的是著作及其作者,但它不是教科书,而是对大背景的介绍,也是一个由头,借以不仅介绍有关的著作,而且讨论作者撰著的动机及所处的形势。如果读者读完此书后,拿起柏拉图的《理想国》、霍布斯的《利维坦》或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能读得津津有味而不是茫然不解,或即使茫然不解也愿意接着读下去,深入探讨,形成自己对作者观点的意见,那么我这本书就算成功了。
拿到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书名“论政治”。这个名字简洁而有力,直接点明了主题,但又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它不像一些书籍那样,用华丽的辞藻来包装,而是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这是一本关于政治的深刻探讨。我猜测,这本书或许是对政治的本质、起源、发展以及未来走向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阐释。作者很可能借鉴了古今中外的政治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我特别好奇,作者会如何定义“政治”这个概念,它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又会如何分析不同政治体制的优劣之处。也许,书中会涉及一些经典的政治学理论,比如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等等,作者会逐一剖析它们的思想内核,并分析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和局限。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张政治思想的地图,引导我深入了解这个复杂而迷人的领域,去探索那些塑造人类社会运作的根本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稳重而权威的感觉。它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追求时髦的视觉效果,而是以一种朴实无华但充满质感的方式呈现,这让我觉得作者必定是一位潜心研究、学识渊博的学者。我想,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政治的哲学根源,比如古希腊的城邦政治,或者启蒙运动时期关于人权和国家起源的思辨。我会期待在书中看到对不同政治思想流派的梳理,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马基雅维利、洛克、卢梭、马克思等等,以及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与演变。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能够将这些抽象的政治概念,与真实的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相结合,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解读。这本书,在我心中,已经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一次与人类政治智慧的深度对话,一场关于权力、秩序、公正和自由的思考盛宴,我渴望通过阅读,能够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洞察。
评分单从书名《论政治》来看,我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邃和力量。它不像某些书籍那样,用一个引人注目的副标题来吸引眼球,而是以最直接、最本质的方式,宣告其探讨的主题。我猜想,这本书并非是那种快速消费的短平快作品,而是需要读者沉下心来,细细品味,反复咀嚼。它或许是对人类政治发展脉络的宏大叙事,又或是对某个政治学核心议题的深入剖析。我非常好奇,作者会如何构建其理论框架,会从哪些角度切入,又会如何运用严谨的论证和史实的佐证来支撑其观点。这本书,在我看来,就像是一座精神的灯塔,指引着我在政治学这片广袤的海洋中,找到清晰的方向,去理解那些关于国家、政府、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根本问题。我期待它能为我打开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政治背后更深层的逻辑和运作机制。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初看之下就有一种厚重感,深褐色的封底搭配烫金的“论政治”几个大字,显得十分庄重。我拿到的时候,就感觉它不是那种轻易翻阅的通俗读物,而是需要沉下心来,一点点去体味和思考的。尽管我还没开始翻阅,但光是凭这份设计,就足以让我对书中蕴含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必然是一部经过深思熟虑、内容严谨的学术著作,或许是在政治理论的某个分支上,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也许,它会涉及到古代政治哲学家的思想,或者是在现代政治思潮的梳理与辨析。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在“政治”这个宏大的主题下,构建起自身的逻辑体系,又会从哪个角度切入,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思考。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扇通往政治思想殿堂的门,需要我们用耐心和智慧去推开,去探索里面那些关于权力、国家、人民、制度的奥秘。它的厚度,它的名字,都预示着这是一场智力上的漫游,一场对人类社会最基本运作方式的深度求索。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让我联想到那些我曾经在大学图书馆里,在古籍区偶然发现的老书。那种泛黄的纸张,细致的印刷,即便未曾翻开,也能感受到其中沉淀的岁月和智慧。我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在政治领域有着深厚积淀的学者,他的文字,必然是经过千锤百炼,字字珠玑。我期待在阅读中,能够与先哲对话,感受那些伟大的思想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发展,又如何影响着我们今天的世界。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对政治理论的探讨,更是一次对人类文明进程的回顾与反思。我甚至可以想象,书中会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佐证作者的观点,又或是提出一些极具挑战性的学术命题,引发学界的热烈讨论。它像是一个智者,静静地在那里,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去开启一段关于政治真谛的探索之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如此宏大而复杂的议题,化繁为简,又能在其中注入怎样的个人思考和洞见,带来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论述。
评分一直想买这套书,趁活动下手。屯书太多,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政治思想通史,也是学习使我快乐!
评分京东的活动就是能勾引购买欲望,不过也确实本值得收下的著作。
评分包装很好,书看起来很舒服,品质很棒,正在阅读
评分难得一见的好书,内容好,翻译好,装帧也好
评分很棒的书,我很喜欢,品相也很不错,满分
评分洋洋2500年的政治思想发展历程,本身全囊括了,很赞,知识的盛宴,不甚欢喜,推荐给大家
评分《论政治》为所有爱好历史、关心政治的读者所作;虽说是政治思想史,这本书并不是一本集合“谁,在什么时间,有什么著作,表达了什么思想”的政治思想教本——相反,它带领你在历史中读懂思想,在思想中洞悉历史。政治观念是行动的起点,所有的冲突、变革、发展都事出有因、有目的。政治的洞察,也就是对于行动背后思想的洞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