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安娜贝尔Z.多德 著,唐艳华,张选涛 译
图书标签:
  • 通信技术
  • 通信原理
  • 无线通信
  • 信号处理
  • 信息论
  • 网络通信
  • 移动通信
  • 电磁场与电波
  • 通信系统
  • 现代通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50358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8713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外电子与电气工程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8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关于电信领域通信技术的一本指南。本书共4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目前通信行业的新兴技术、数据中心和VoIPPBX;第二部分介绍电信行业的竞争,结构与法规等;第三部分介绍了广域网与互联网运营商网络;第四部分介绍了新兴的移动网络和全球移动产业。

目录

出版者的话
本书赞誉
前言
致谢
第一部分 应用技术、数据中心和VoIP PBX
第1章 计算机和应用技术2
1.1 主要的基础技术3
1.2 数据包发送4
1.3 深度包检测:流量控制和管理5
1.4 压缩8
1.5 通过多路复用增加网络容量10
1.6 广域网加速和优化11
1.7 利用协议建立一套通用规则13
1.8 协议和分层13
1.9 云计算14
1.10 单个服务器通过虚拟化技术执行多个服务器功能20
1.11 网络布线22
1.12 总结25
1.13 附录26
第2章 数据中心和IP专用小交换机28
2.1 引言28
2.2 下一代数据中心:虚拟化和千兆比特速率29
2.3 虚拟化管理36
2.4 骨干网和单个局域网结构38
2.5 内部使用的IP专用交换系统40
2.6 IP电话背后的技术41
2.7 IP用户小交换机的结构43
2.8 增值电话应用系统49
2.9 总结56
2.10 附录57
第二部分 行 业 概 述
第3章 竞争、产业结构和规则60
3.1 引言60
3.2 1984年AT&T;解体61
3.3 监管问题65
3.4 行业状况74
3.5 非传统运营商的竞争对手:亚马逊、苹果、谷歌、微软和Netflix84
3.6 附录91
第三部分 广域网和因特网
第4章 运营商网络94
4.1 公共网络94
4.2 长途网络:核心网95
4.3 运营商网络中使用的技术97
4.4 核心网和城域网汇聚99
4.5 在核心网中传输电影和电视106
4.6 中间一英里网络107
4.7 最后一英里接入网络110
4.8 有线运营商的接入网络116
4.9 美国紧急情况下的电信服务118
4.10 信令120
4.11 总结122
4.12 附录123
第5章 宽带和广域网业务125
5.1 引言125
5.2 宽带的定义126
5.3 宽带上的VoIP呼叫业务127
5.4 使用多协议标签交换进行内部连接129
5.5 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虚拟专用网络133
5.6 通过互联网的安全传输134
5.7 托管服务137
5.8 使用数字用户线接入互联网139
5.9 运营商级千兆以太网实现高速率接入141
5.10 T1/T3:企业的第一个宽带服务143
5.11 专用线路和网络拓扑145
5.12 附录148
第6章 因特网150
6.1 引言150
6.2 因特网的发展151
6.3 互联网结构153
6.4 来自互联网内部、外部的安全威胁158
6.5 隐私权160
6.6 互联网视频走向前台161
6.7 电子商务165
6.8 在线社区论坛167
6.9 网络中立性168
6.10 数字鸿沟:带宽、使用技巧和计算机171
6.11 内部网和外联网172
6.12 总结173
第四部分 移动网络和全球移动业务
第7章 移动和Wi-Fi网络176
7.1 引言176
7.2 第一代模拟技术177
7.3 无线网络的有限频谱178
7.4 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数字通信网络185
7.5 第四代高级移动业务192
7.6 LTE架构简化了基础设施199
7.7 微微蜂窝和毫微微蜂窝的蜂窝技术204
7.8 手持设备和平板电脑206
7.9 应用程序和服务210
7.10 蜂窝通信网络中的Wi-Fi标准、
 体系结构和使用214
7.11 卫星221
7.12 总结221
7.13 附录222
第8章 全球移动运营商226
8.1 引言226
8.2 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227
8.3 亚洲市场228
8.4 拉丁美洲231
8.5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33
8.6 欧洲237
8.7 总结242
术语表243

前言/序言

  前  言  移动网和因特网的创新消除了地理上的距离造成的沟通障碍。处于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电脑和固定电话方便地进行交流和通信。出国留学的学生和因工作移居海外的人们通过Facebook和百度等社交媒体,以及Skype等互联网呼叫服务与朋友和家人进行联系。   无线和有线互联网接入的广泛普及是新的创新型公司成立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过去的20年中,住宅宽带和商用电脑得到了广泛普及,这催生了利用互联网低成本的优势进行分销服务的新业务。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领导者不仅高瞻远瞩而且渴望成功。例如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他为消费者阅读评论书籍和产品开发了创新的方式,并简化了采购流程。史蒂夫·乔布斯对苹果公司的愿景是研发出高质量、创新且易于使用的电脑、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和平板电脑。基于互联网的公司也已改变了零售和企业对企业(B2B)的商业模式。图书的出版、销售,以及音乐、电视节目和电影的出品,都只是整个经历巨大转变的行业中的冰山一角。   全球范围内可支付的移动服务极大地促进了通信的发展。但在移动网络实现全球普及前,很多人甚至从未使用过基本的电话服务。拉丁美洲、亚洲部分国家和非洲的通信是昂贵和繁琐的。   通过促进总部和远程办公人员之间的通信,移动网络使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变得更加容易。然而,在许多新兴经济中时常因基础设施差(例如电气特性不一致、道路无法通行)给企业发展造成了阻碍。此外,拉丁美洲部分地区、亚洲某些国家和非洲的高贫困率则意味着大多数人只能购买价格低廉的移动服务。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运营商的收益,并且打击了网络发展的积极性。   移动服务在新兴市场的拓展为来自欧洲、中东和亚洲某些国家的老牌运营商创造了发展机遇。西班牙电信Telefónica如今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运营商。在那里,它经历了高速增长,因为在过去的10年里大多数人都首次订阅了移动服务。相反,它在欧洲的业务只有较低的收益和增长。   移动网络对那些有线宽带资源非常匮乏的国家有着特别显著的影响。在这些国家中,人们往往将移动电话作为首选的电子通信方式。低成本移动设备的普及也在积极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居民生活。例如,手机银行使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入账和账单支付。   移动数据网络和语音网络的发展使网络容量变得紧张。面对这样的形势,移动运营商正将网络升级到4G(第四代)协议,如LTE(长期演进)和WiMAX2 (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2)。这些升级将首次为许多新兴国家和农村地区的小企业与消费者提供高速的互联网接入。   然而,网络升级成本很高昂。出于这个原因,许多运营商选择了一种折中方案,这种升级方案可以提高速度,但不能像LTE和WiMAX一样提供尽可能多的容量。从长远来看,随着制造成本的降低,大多数运营商将升级到第四代网络。   但是,互联网性能的改善有其不利的一面:隐私的暴露和政府的监控。   然而,互联网监控行为是一个重要工具,可用于挫败那些对业务发展、国家安全、关键网络稳定性、供水系统和电网等产生威胁的网络安全攻击。对战略资源的一次严重攻击有可能导致国家陷入瘫痪并造成大范围的损害。   在线监控行为的另一个案例是企业追踪个人的浏览活动。例如,当消费者下载应用程序、浏览互联网或填写调查表时,企业常常收集一些信息,如年龄、住址、教育程度和性别。互联网公司往往在没有得到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向那些营销公司销售这些数据,旨在利用这些信息来制定针对特定人群的广告策略,从而导致消费者对个人信息的使用失去了控制。   互联网和无线服务已经改变了消费者和企业访问、存储程序和文件的方式。为了节省人员配置和运营成本,企业正在使用云计算。在云计算环境中,电子邮件、人力资源、销售自动化和应收账款都通过互联网在提供商的数据中心进行管理。家庭用户也接受了云计算,并用它来存储和播放音乐、创建文件和存储备份文件。   那些不愿意将关键应用交给外部提供商控制的公司,正利用新的技术来支持集中式应用,因为这样只需要更少的空间和能源,并且只需要更少的全职员工来维护。   通过采取集中式服务和削减分支机构以减少所需人员的方式,可使数据中心的操作更加高效。有些公司也引入了服务器虚拟化,即将多个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安装在一台服务器中。这减少了所需服务器的数量,节省了空间和能耗。   更高速率、更加可靠的网络是实现这些性能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基于网络的服务不断膨胀,网络的临界值也随之增加,如对更高速度和更大容量的需求。消费者和商业机构理所当然地使用优质的网络。然而,运营商需要投入巨资升级有线网络来满足容量和连通性需求。   移动和固网运营商整合的趋势正在全世界蔓延,同时许多提供商也在全球和全国开展业务。部分国家通常由两个或三个提供商掌控大多数的网络运营。这种低水平的竞争不仅导致了高昂的互联网接入价格,还降低了网络创新的动力。相反,在印度这样拥有大量移动运营商的国家,竞争带来了低价格的移动服务。然而,低价格也导致了低利润率。   移动服务的廉价性和互联网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带来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在具有强大网络的国家中,商业组织希望总是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和短信与员工保持联系。这使人们难以对工作“置之不理”,也就很难有一个真正的假期。   同时存在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何既保护国家安全和防止黑客侵犯个人财务数据又在政府的监控下保护居民个人隐私权。此外,对于如何在保护消费者隐私权的同时承认企业需要监控消费者的浏览行为来了解市场,也存在挑战。这些棘手的问题是无法单靠技术得以解决的。   致  谢感谢那些花费时间与我交谈并分享他们在电信行业多年工作经验的人。以下就是给予我帮助的人:Alcatel-Lucent公司产品营销经理Bhavani M. Rao和高级产品销售总监Steve Kemp; ARM公司北美市场营销经理Ken Havens;Avalya通信公司分析师Rachel Winett Lamont;BJ批发俱乐部的电信经理Lori Geoffroy;BroadSoft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Scott Hoffpauir;切斯特菲尔德县学区技术总监Adam L. Seldow教育博士;Ciena公司市场部总监Dave Parks;思科公司云计算市场策略员James Urquhart;Cloudswitch公司(现为Verizon公司的一部分)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John Considine;Farpoint Group公司负责人Craig Mathias;谷歌WebM项目经理John Luther;Hartteras网络公司营销和产品线管理副总裁M.Vijay Raman;Interactive Video Technologies公司总裁兼首席营运官Chris O払rien;ip.access公司产品管理和营销高级副总裁Andy Tiller博士;Juniper网络公司技术副总裁Wendy Cartee;Level-3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副总裁Paul Savill和首席法律官John M. Ryan;麦迪逊商业房地产服务公司国内商务总监Carlos Alvarez;Market Recognition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Gareth Taube和副总裁David Gitner;微软业务开发经理Bill Sherry;MoreMagic Solutions公司营销副总裁Nimit Sawhney;NVIDIA公司战略和DXP 技术副总裁Simon Knowles;Point Topic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Oliver Johnson;Sandvine公司市场和销售执行副总裁Tom Donnelly;Shared Spectrum公司首席执行官Thomas Stroup;Shore Tel公司高级产品营销总监Bernard Gutnick;SNL Kagan公司研发经理Chris Forth;Sonian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Greg Arnett;TeleGeography公司副总裁Stephan Beckert;Trace Media Marketing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hris Dawkins;UTOPIA执行董事Todd Marriott。   同时也感谢以下提供的个人宝贵见解:爱德华·马基议员办公室总参谋长Mark Baye帮助整理了监管问题;美国国家民主学会研究顾问Andrea Levy帮助了解了肯尼亚的情况;Wayin客户总监Bobby Markowitz帮助了解了网上游戏;Frambors邮件列表技术的拥有者Steve W. Orr帮助了解了区邮件列表信息;以及Elliot Gerberg提供的数据中心和网络知识;还要感谢Pearson的编辑Christopher Guzikowski。   感谢以下专家提供的信息:波士顿的巴西领事馆总领事Fernando Mello Barreto;GSMA的高级技术总监Dan Warren;NECA公司的政府事务部副总裁Joe A. Douglas以及负责关税、速率、成本、平均进度、技术等技术规划和实施的主管Sal Talluto;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研究所负责政策、规划、研究和传播的副主任Mamie Bittner。   谢谢我的女儿,Nancy Dodd研究所负责人Nancy Dodd;Information Technologies公司高级副总裁Joe McGrath;Sunovion制药公司网络和电信高级总监Susan Truesdale。   我在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生贡献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不同国家(如中国、印度、塞内加尔和秘鲁的国际生贡献了他们国家的网络状态和技术等信息。美国学生提供他们如何使用技术的例子。学生们提供了因特网和移动网络如何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宝贵意见。没有这些人的帮助和支持,我是无法完成这本书的。   特别感谢我的丈夫Bob提出敏锐的意见。他反复阅读了每一章。在提供前四个版本意见的基础上,我期待他能提出更敏锐的意见和尖锐的问题。
《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 内容简介 《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是一部全面而深入地阐述通信领域核心概念、原理与技术的经典著作。本书以严谨的学术态度,清晰的逻辑结构,生动的案例分析,为读者构建起一个从基础理论到前沿应用的完整知识体系。全书涵盖了通信的起源与发展、信号的本质、传输介质、调制解调、编码与纠错、多址技术、网络协议,以及现代通信系统等多个重要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深刻理解现代通信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通信基础与信号的本质 本书伊始,便引领读者追溯通信的漫长历史,从最早的烽火、信鸽,到电报、电话,再到如今高速的信息网络,展现了通信技术发展的壮丽图景。这种宏观视角有助于读者理解通信的根本目的——信息的有效传递,并认识到技术的迭代如何不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随后,本书深入剖析了“信号”这一通信的基石。信号是信息的载体,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模拟信号(如声波、光波),也可以是数字信号。本书详细介绍了模拟信号的特性,如幅度、频率、相位,以及它们如何携带信息。同时,强调了数字信号在现代通信中的核心地位,解释了模拟信号如何被数字化(采样、量化、编码),以及数字信号的优势,如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处理和存储。 在信号的表示与分析方面,本书引入了傅里叶分析等重要数学工具,帮助读者理解信号的频谱特性,即信号在不同频率上的能量分布。这对于理解调制、滤波等核心通信过程至关重要。通过傅里叶变换,读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复杂的信号是如何由一系列不同频率的正弦波叠加而成,从而为后续章节中的信号处理打下理论基础。 第二部分:信号的传输与介质 信号的传输是通信的关键环节,本书将重点介绍信号在不同介质上传播的特性和限制。 传输介质:本书详细介绍了多种通信传输介质,包括: 导线传输:如双绞线(用于以太网和电话线路)、同轴电缆(用于电视信号和早期网络)。分析了它们的结构、工作原理、传输容量以及易受到的干扰。 光纤传输:作为现代高速通信的主干,本书深入阐述了光纤的结构(纤芯、包层),光在光纤中的传播原理(全反射),不同类型光纤(单模、多模)的特点,以及光纤传输的优势,如极高的带宽、极低的损耗、不受电磁干扰等。 自由空间传输:即无线通信,包括射频(RF)信号、微波、红外线等。本书将介绍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如衰减、衍射、反射、散射等,并分析不同频率段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 传输损耗与失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损耗(信号能量衰减)和失真(信号波形发生改变)。本书详细分析了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源,如介质本身的吸收、散射、反射,以及信号在传输路径上的多径效应等。理解这些问题对于设计可靠的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传输带宽与数据率:本书明确了信号所能占据的频率范围(带宽)与通信系统传输数据的速率之间的关系。香农-哈特利定理(Shannon-Hartley theorem)作为通信领域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将在本书中被详细介绍,它揭示了在给定带宽和信噪比下,通信信道的理论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第三部分:调制、编码与解调 为了在各种传输介质上高效、可靠地传输信息,需要对原始信号进行处理。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之一。 调制技术:调制是将信息信号“嵌入”到高频载波信号中的过程。本书全面介绍了多种调制技术: 模拟调制: 幅度调制(AM):改变载波的幅度来携带信息。 频率调制(FM):改变载波的频率来携带信息。 相位调制(PM):改变载波的相位来携带信息。 本書會分析各種模擬調制技術的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数字调制:将数字信息(比特流)映射到载波的某种参数上。 幅移键控(ASK):载波的幅度变化代表数字0或1。 频移键控(FSK):载波的频率变化代表数字0或1。 相移键控(PSK):载波的相位变化代表数字0或1。 正交幅度调制(QAM):结合了幅度与相位调制,能在一个符号内传输多个比特,极大地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本书将深入讲解这些数字调制方案的原理、星座图(constellation diagram)的含义、以及它们在Wi-Fi、蜂窝网络等现代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编码与纠错:由于通信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原始数据可能会出错。编码技术旨在提高传输的可靠性。 信源编码:用于压缩数据,去除冗余,提高传输效率。如霍夫曼编码(Huffman Coding)和算术编码(Arithmetic Coding)。 信道编码:在数据中添加冗余信息,以便在接收端检测和纠正错误。本书将重点介绍: 线性分组码:如汉明码(Hamming Code),能够检测和纠正少量错误。 卷积码:将输入比特流卷积生成输出比特流,具有较好的纠错性能。 Turbo码与LDPC码:这些是现代通信系统(如4G、5G)中广泛使用的先进编码技术,能接近香农极限,提供极高的纠错能力。本书将介绍它们的基本思想和工作原理。 解调与解码:接收端需要进行相应的解调和解码过程,将接收到的信号恢复成原始信息。本书将讲解不同调制解调方式(如相干解调、非相干解调)以及解码器的原理。 第四部分:多路复用与多址技术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通信资源,允许多个用户同时或在同一条链路上进行通信,需要采用多路复用(Multiplexing)和多址(Multiple Access)技术。 多路复用:将多个信号合并到一条通信链路上传输。 频分多路复用(FDM):将信道的总带宽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承载一个信号。 时分多路复用(TDM):将时间划分为一系列固定的时间片,每个时间片分配给一个信号。 波分多址(WDM):在光纤通信中,利用不同波长的光来承载不同的信号,是光纤通信中的FDM。 码分多址(CDM):每个用户使用一个唯一的扩频码来编码其信号,在接收端通过相关器分离不同用户的信号。 多址技术:在蜂窝网络等共享通信资源的系统中,允许多个用户终端共享同一个基站的资源。 频分多址(FDMA):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立的频率段。 时分多址(TDMA):每个用户分配一个独立的时隙。 码分多址(CDMA):用户共享同一频率和时间,但使用不同的扩频码来区分。 正交频分多址(OFDMA):现代移动通信(如4G、5G)中的核心技术,结合了OFDM和TDMA/FDMA的优点,具有高效的频谱利用率和灵活性。 本书将深入分析这些技术的工作原理、优缺点,以及它们在不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如电话网络、蜂窝网络和Wi-Fi。 第五部分:通信网络与协议 通信的最终目的是构建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本书将介绍通信网络的基本结构和分层模型,以及支撑网络运行的协议。 网络模型: OSI七层模型:从物理层到应用层,详细阐述每一层的任务和功能。 TCP/IP四层或五层模型:现代互联网广泛使用的模型,本书将重点介绍其各个层次的功能,如IP协议(寻址与路由)、TCP协议(可靠传输)、UDP协议(无连接传输)。 通信协议:本书将介绍一些关键的通信协议,例如: IP(Internet Protocol):负责在网络中为数据包寻址和路由。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用于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Ethernet:局域网中最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类型:介绍不同规模的网络,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互联网。 第六部分:现代通信系统与前沿技术 在掌握了通信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后,本书将视角转向现代通信系统,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蜂窝移动通信:从1G到5G,本书将介绍各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演进,包括其关键的技术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重点会放在4G LTE和5G NR的核心技术,如OFDMA、MIMO(多输入多输出)、波束赋形(Beamforming)等。 无线局域网(WLAN):如Wi-Fi技术,介绍其标准(802.11系列)、工作原理和发展。 卫星通信:介绍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轨道类型(如GEO、LEO)以及其在广播、导航和远程通信中的应用。 光通信:除光纤传输外,还将介绍光网络、光交换等技术。 网络安全:随着通信的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书将简要介绍通信中的安全问题,如加密、认证和访问控制。 未来趋势:本书还将探讨一些前沿通信技术,如物联网(IoT)通信、低功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应用(如智能路由、信道预测)、以及未来的6G技术展望。 总结 《通信技术导论》(原书第5版)是一部集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权威教材。它不仅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对通信领域全面而扎实的认识,更能激发对通信技术未来发展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无论您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还是希望了解现代通信技术原理的业内外人士,本书都将是您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语言严谨又不失可读性,通过丰富的图示和实例,使得抽象的通信概念变得具体易懂。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深刻理解信息如何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并为在日新月异的通信技术领域中不断前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逻辑结构安排得相当巧妙,我之前对通信技术一直抱有一种模糊的认识,总觉得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但读了这本书之后,那种“大海捞针”的感觉消失了。作者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循序渐进地构建起整个通信知识的网络,就像搭建一座宏伟的建筑,每一个章节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石。我特别欣赏它在讲解核心概念时,总是能用恰当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来辅助理解,不像一些技术书籍那样干巴巴地罗列公式和定义。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在这种引导下,逐步掌握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构成。而且,书中对各个技术分支的介绍也很有条理,不会让人觉得杂乱无章。它能让你清晰地看到从信号的产生、编码、调制,到传输、解调、解码,再到应用层的各个环节是如何环环相扣的。这种严谨而又易于理解的讲解方式,让我对通信技术的整体脉络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为我后续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分

这本书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几乎涵盖了通信技术领域内的所有主要方面,从基本的信号与系统,到复杂的网络协议和编码理论,再到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等具体技术。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在介绍每个知识点时,都力求做到既有足够的技术深度,又能让非专业读者理解。作者的知识储备非常扎实,对于一些复杂的概念,总能找到最恰当的语言来描述,避免了晦涩难懂的术语堆砌。我甚至会发现,一些我曾经困惑不解的通信原理,在这本书的讲解下豁然开朗。而且,书中对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有所提及,这有助于理解通信技术是如何一步步演进到今天的。这种全面而深入的讲解,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在接受一场系统性的、高质量的专业培训,受益匪浅。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有质感,封面采用了一种哑光材质,触感温润,书脊的烫金字体也显得十分精致,一看就知道是经过精心打磨的出版物。收到包裹打开的瞬间,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厚实的书页纸张也比我之前看过的同类书籍要好不少,印刷清晰,字迹锐利,即使是复杂的图表和公式也能被细腻地呈现出来,阅读起来眼睛不容易疲劳。翻开第一页,纸张的味道混合着淡淡的油墨香,让人有一种沉浸式学习的仪式感。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处理上的用心,比如章节间的过渡页设计,或是索引部分的排版,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体验的重视。这种对品质的追求,在当下许多匆忙出版的图书中显得尤为可贵,让人在翻阅的过程中就充满了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其中的知识。我甚至会把这本书放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因为它本身就像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不仅承载着知识,更传递着一种对阅读本身的尊重。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智识上的冒险。作者在写作风格上,时不时会加入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这让原本可能枯燥的技术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我喜欢它在解释某些重要概念时,会引用一些历史上的经典实验或关键人物的贡献,这增加了知识的厚度和人文色彩。有时候,它还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通信技术的未来走向和潜在挑战,这激发了我强烈的求知欲。读完一本技术书,还能引发我对更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这确实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是在培养一种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我意识到,学习通信技术,不仅仅是记住公式和原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后蕴含的思想和逻辑。

评分

这本书在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之间找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技术现状的介绍,将抽象的理论与现实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于一些前沿通信技术的探讨,比如5G、物联网等,它能让你了解到这些技术背后的原理,以及它们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实际工程中的考虑,比如信道容量的限制、噪声干扰的处理、以及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都让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大大提升。它不只是教你“是什么”,更会让你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对于我来说,能够通过这本书看到理论知识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解决方案,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它让我明白,通信技术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无数工程师智慧的结晶,也让我对未来的通信技术发展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