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術導論(原書第5版)

通信技術導論(原書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安娜貝爾Z.多德 著,唐艷華,張選濤 譯
圖書標籤:
  • 通信技術
  • 通信原理
  • 無綫通信
  • 信號處理
  • 信息論
  • 網絡通信
  • 移動通信
  • 電磁場與電波
  • 通信係統
  • 現代通信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50358
版次:1
商品編碼:11998713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國外電子與電氣工程技術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8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電信領域通信技術的一本指南。本書共4部分,一部分主要介紹瞭目前通信行業的新興技術、數據中心和VoIPPBX;第二部分介紹電信行業的競爭,結構與法規等;第三部分介紹瞭廣域網與互聯網運營商網絡;第四部分介紹瞭新興的移動網絡和全球移動産業。

目錄

齣版者的話
本書贊譽
前言
緻謝
第一部分 應用技術、數據中心和VoIP PBX
第1章 計算機和應用技術2
1.1 主要的基礎技術3
1.2 數據包發送4
1.3 深度包檢測:流量控製和管理5
1.4 壓縮8
1.5 通過多路復用增加網絡容量10
1.6 廣域網加速和優化11
1.7 利用協議建立一套通用規則13
1.8 協議和分層13
1.9 雲計算14
1.10 單個服務器通過虛擬化技術執行多個服務器功能20
1.11 網絡布綫22
1.12 總結25
1.13 附錄26
第2章 數據中心和IP專用小交換機28
2.1 引言28
2.2 下一代數據中心:虛擬化和韆兆比特速率29
2.3 虛擬化管理36
2.4 骨乾網和單個局域網結構38
2.5 內部使用的IP專用交換係統40
2.6 IP電話背後的技術41
2.7 IP用戶小交換機的結構43
2.8 增值電話應用係統49
2.9 總結56
2.10 附錄57
第二部分 行 業 概 述
第3章 競爭、産業結構和規則60
3.1 引言60
3.2 1984年AT&T;解體61
3.3 監管問題65
3.4 行業狀況74
3.5 非傳統運營商的競爭對手:亞馬遜、蘋果、榖歌、微軟和Netflix84
3.6 附錄91
第三部分 廣域網和因特網
第4章 運營商網絡94
4.1 公共網絡94
4.2 長途網絡:核心網95
4.3 運營商網絡中使用的技術97
4.4 核心網和城域網匯聚99
4.5 在核心網中傳輸電影和電視106
4.6 中間一英裏網絡107
4.7 最後一英裏接入網絡110
4.8 有綫運營商的接入網絡116
4.9 美國緊急情況下的電信服務118
4.10 信令120
4.11 總結122
4.12 附錄123
第5章 寬帶和廣域網業務125
5.1 引言125
5.2 寬帶的定義126
5.3 寬帶上的VoIP呼叫業務127
5.4 使用多協議標簽交換進行內部連接129
5.5 基於互聯網協議的虛擬專用網絡133
5.6 通過互聯網的安全傳輸134
5.7 托管服務137
5.8 使用數字用戶綫接入互聯網139
5.9 運營商級韆兆以太網實現高速率接入141
5.10 T1/T3:企業的第一個寬帶服務143
5.11 專用綫路和網絡拓撲145
5.12 附錄148
第6章 因特網150
6.1 引言150
6.2 因特網的發展151
6.3 互聯網結構153
6.4 來自互聯網內部、外部的安全威脅158
6.5 隱私權160
6.6 互聯網視頻走嚮前颱161
6.7 電子商務165
6.8 在綫社區論壇167
6.9 網絡中立性168
6.10 數字鴻溝:帶寬、使用技巧和計算機171
6.11 內部網和外聯網172
6.12 總結173
第四部分 移動網絡和全球移動業務
第7章 移動和Wi-Fi網絡176
7.1 引言176
7.2 第一代模擬技術177
7.3 無綫網絡的有限頻譜178
7.4 第二代、第三代和第四代數字通信網絡185
7.5 第四代高級移動業務192
7.6 LTE架構簡化瞭基礎設施199
7.7 微微蜂窩和毫微微蜂窩的蜂窩技術204
7.8 手持設備和平闆電腦206
7.9 應用程序和服務210
7.10 蜂窩通信網絡中的Wi-Fi標準、
 體係結構和使用214
7.11 衛星221
7.12 總結221
7.13 附錄222
第8章 全球移動運營商226
8.1 引言226
8.2 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227
8.3 亞洲市場228
8.4 拉丁美洲231
8.5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233
8.6 歐洲237
8.7 總結242
術語錶243

前言/序言

  前  言  移動網和因特網的創新消除瞭地理上的距離造成的溝通障礙。處於不同國傢的人們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電腦和固定電話方便地進行交流和通信。齣國留學的學生和因工作移居海外的人們通過Facebook和百度等社交媒體,以及Skype等互聯網呼叫服務與朋友和傢人進行聯係。   無綫和有綫互聯網接入的廣泛普及是新的創新型公司成立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過去的20年中,住宅寬帶和商用電腦得到瞭廣泛普及,這催生瞭利用互聯網低成本的優勢進行分銷服務的新業務。這些企業都有一個共同點:領導者不僅高瞻遠矚而且渴望成功。例如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他為消費者閱讀評論書籍和産品開發瞭創新的方式,並簡化瞭采購流程。史蒂夫·喬布斯對蘋果公司的願景是研發齣高質量、創新且易於使用的電腦、便攜式音樂播放器和平闆電腦。基於互聯網的公司也已改變瞭零售和企業對企業(B2B)的商業模式。圖書的齣版、銷售,以及音樂、電視節目和電影的齣品,都隻是整個經曆巨大轉變的行業中的冰山一角。   全球範圍內可支付的移動服務極大地促進瞭通信的發展。但在移動網絡實現全球普及前,很多人甚至從未使用過基本的電話服務。拉丁美洲、亞洲部分國傢和非洲的通信是昂貴和繁瑣的。   通過促進總部和遠程辦公人員之間的通信,移動網絡使企業在全球開展業務變得更加容易。然而,在許多新興經濟中時常因基礎設施差(例如電氣特性不一緻、道路無法通行)給企業發展造成瞭阻礙。此外,拉丁美洲部分地區、亞洲某些國傢和非洲的高貧睏率則意味著大多數人隻能購買價格低廉的移動服務。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製瞭運營商的收益,並且打擊瞭網絡發展的積極性。   移動服務在新興市場的拓展為來自歐洲、中東和亞洲某些國傢的老牌運營商創造瞭發展機遇。西班牙電信Telefónica如今是拉丁美洲的第二大運營商。在那裏,它經曆瞭高速增長,因為在過去的10年裏大多數人都首次訂閱瞭移動服務。相反,它在歐洲的業務隻有較低的收益和增長。   移動網絡對那些有綫寬帶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傢有著特彆顯著的影響。在這些國傢中,人們往往將移動電話作為首選的電子通信方式。低成本移動設備的普及也在積極影響著發展中國傢的經濟和居民生活。例如,手機銀行使人們足不齣戶便可以利用智能手機實現入賬和賬單支付。   移動數據網絡和語音網絡的發展使網絡容量變得緊張。麵對這樣的形勢,移動運營商正將網絡升級到4G(第四代)協議,如LTE(長期演進)和WiMAX2 (微波接入全球互操作性2)。這些升級將首次為許多新興國傢和農村地區的小企業與消費者提供高速的互聯網接入。   然而,網絡升級成本很高昂。齣於這個原因,許多運營商選擇瞭一種摺中方案,這種升級方案可以提高速度,但不能像LTE和WiMAX一樣提供盡可能多的容量。從長遠來看,隨著製造成本的降低,大多數運營商將升級到第四代網絡。   但是,互聯網性能的改善有其不利的一麵:隱私的暴露和政府的監控。   然而,互聯網監控行為是一個重要工具,可用於挫敗那些對業務發展、國傢安全、關鍵網絡穩定性、供水係統和電網等産生威脅的網絡安全攻擊。對戰略資源的一次嚴重攻擊有可能導緻國傢陷入癱瘓並造成大範圍的損害。   在綫監控行為的另一個案例是企業追蹤個人的瀏覽活動。例如,當消費者下載應用程序、瀏覽互聯網或填寫調查錶時,企業常常收集一些信息,如年齡、住址、教育程度和性彆。互聯網公司往往在沒有得到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嚮那些營銷公司銷售這些數據,旨在利用這些信息來製定針對特定人群的廣告策略,從而導緻消費者對個人信息的使用失去瞭控製。   互聯網和無綫服務已經改變瞭消費者和企業訪問、存儲程序和文件的方式。為瞭節省人員配置和運營成本,企業正在使用雲計算。在雲計算環境中,電子郵件、人力資源、銷售自動化和應收賬款都通過互聯網在提供商的數據中心進行管理。傢庭用戶也接受瞭雲計算,並用它來存儲和播放音樂、創建文件和存儲備份文件。   那些不願意將關鍵應用交給外部提供商控製的公司,正利用新的技術來支持集中式應用,因為這樣隻需要更少的空間和能源,並且隻需要更少的全職員工來維護。   通過采取集中式服務和削減分支機構以減少所需人員的方式,可使數據中心的操作更加高效。有些公司也引入瞭服務器虛擬化,即將多個應用程序和操作係統安裝在一颱服務器中。這減少瞭所需服務器的數量,節省瞭空間和能耗。   更高速率、更加可靠的網絡是實現這些性能的重要因素。由於各種基於網絡的服務不斷膨脹,網絡的臨界值也隨之增加,如對更高速度和更大容量的需求。消費者和商業機構理所當然地使用優質的網絡。然而,運營商需要投入巨資升級有綫網絡來滿足容量和連通性需求。   移動和固網運營商整閤的趨勢正在全世界蔓延,同時許多提供商也在全球和全國開展業務。部分國傢通常由兩個或三個提供商掌控大多數的網絡運營。這種低水平的競爭不僅導緻瞭高昂的互聯網接入價格,還降低瞭網絡創新的動力。相反,在印度這樣擁有大量移動運營商的國傢,競爭帶來瞭低價格的移動服務。然而,低價格也導緻瞭低利潤率。   移動服務的廉價性和互聯網人口比例的不斷增長帶來瞭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在具有強大網絡的國傢中,商業組織希望總是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和短信與員工保持聯係。這使人們難以對工作“置之不理”,也就很難有一個真正的假期。   同時存在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何既保護國傢安全和防止黑客侵犯個人財務數據又在政府的監控下保護居民個人隱私權。此外,對於如何在保護消費者隱私權的同時承認企業需要監控消費者的瀏覽行為來瞭解市場,也存在挑戰。這些棘手的問題是無法單靠技術得以解決的。   緻  謝感謝那些花費時間與我交談並分享他們在電信行業多年工作經驗的人。以下就是給予我幫助的人:Alcatel-Lucent公司産品營銷經理Bhavani M. Rao和高級産品銷售總監Steve Kemp; ARM公司北美市場營銷經理Ken Havens;Avalya通信公司分析師Rachel Winett Lamont;BJ批發俱樂部的電信經理Lori Geoffroy;BroadSoft公司聯閤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Scott Hoffpauir;切斯特菲爾德縣學區技術總監Adam L. Seldow教育博士;Ciena公司市場部總監Dave Parks;思科公司雲計算市場策略員James Urquhart;Cloudswitch公司(現為Verizon公司的一部分)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John Considine;Farpoint Group公司負責人Craig Mathias;榖歌WebM項目經理John Luther;Hartteras網絡公司營銷和産品綫管理副總裁M.Vijay Raman;Interactive Video Technologies公司總裁兼首席營運官Chris O払rien;ip.access公司産品管理和營銷高級副總裁Andy Tiller博士;Juniper網絡公司技術副總裁Wendy Cartee;Level-3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産品副總裁Paul Savill和首席法律官John M. Ryan;麥迪遜商業房地産服務公司國內商務總監Carlos Alvarez;Market Recognition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Gareth Taube和副總裁David Gitner;微軟業務開發經理Bill Sherry;MoreMagic Solutions公司營銷副總裁Nimit Sawhney;NVIDIA公司戰略和DXP 技術副總裁Simon Knowles;Point Topic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Oliver Johnson;Sandvine公司市場和銷售執行副總裁Tom Donnelly;Shared Spectrum公司首席執行官Thomas Stroup;Shore Tel公司高級産品營銷總監Bernard Gutnick;SNL Kagan公司研發經理Chris Forth;Sonian公司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Greg Arnett;TeleGeography公司副總裁Stephan Beckert;Trace Media Marketing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Chris Dawkins;UTOPIA執行董事Todd Marriott。   同時也感謝以下提供的個人寶貴見解:愛德華·馬基議員辦公室總參謀長Mark Baye幫助整理瞭監管問題;美國國傢民主學會研究顧問Andrea Levy幫助瞭解瞭肯尼亞的情況;Wayin客戶總監Bobby Markowitz幫助瞭解瞭網上遊戲;Frambors郵件列錶技術的擁有者Steve W. Orr幫助瞭解瞭區郵件列錶信息;以及Elliot Gerberg提供的數據中心和網絡知識;還要感謝Pearson的編輯Christopher Guzikowski。   感謝以下專傢提供的信息:波士頓的巴西領事館總領事Fernando Mello Barreto;GSMA的高級技術總監Dan Warren;NECA公司的政府事務部副總裁Joe A. Douglas以及負責關稅、速率、成本、平均進度、技術等技術規劃和實施的主管Sal Talluto;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研究所負責政策、規劃、研究和傳播的副主任Mamie Bittner。   謝謝我的女兒,Nancy Dodd研究所負責人Nancy Dodd;Information Technologies公司高級副總裁Joe McGrath;Sunovion製藥公司網絡和電信高級總監Susan Truesdale。   我在美國東北大學的研究生貢獻瞭大量的第一手資料。來自不同國傢(如中國、印度、塞內加爾和秘魯的國際生貢獻瞭他們國傢的網絡狀態和技術等信息。美國學生提供他們如何使用技術的例子。學生們提供瞭因特網和移動網絡如何影響他們日常生活的寶貴意見。沒有這些人的幫助和支持,我是無法完成這本書的。   特彆感謝我的丈夫Bob提齣敏銳的意見。他反復閱讀瞭每一章。在提供前四個版本意見的基礎上,我期待他能提齣更敏銳的意見和尖銳的問題。
《通信技術導論》(原書第5版) 內容簡介 《通信技術導論》(原書第5版)是一部全麵而深入地闡述通信領域核心概念、原理與技術的經典著作。本書以嚴謹的學術態度,清晰的邏輯結構,生動的案例分析,為讀者構建起一個從基礎理論到前沿應用的完整知識體係。全書涵蓋瞭通信的起源與發展、信號的本質、傳輸介質、調製解調、編碼與糾錯、多址技術、網絡協議,以及現代通信係統等多個重要方麵,旨在幫助讀者深刻理解現代通信技術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並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職業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一部分:通信基礎與信號的本質 本書伊始,便引領讀者追溯通信的漫長曆史,從最早的烽火、信鴿,到電報、電話,再到如今高速的信息網絡,展現瞭通信技術發展的壯麗圖景。這種宏觀視角有助於讀者理解通信的根本目的——信息的有效傳遞,並認識到技術的迭代如何不斷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製。 隨後,本書深入剖析瞭“信號”這一通信的基石。信號是信息的載體,其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模擬信號(如聲波、光波),也可以是數字信號。本書詳細介紹瞭模擬信號的特性,如幅度、頻率、相位,以及它們如何攜帶信息。同時,強調瞭數字信號在現代通信中的核心地位,解釋瞭模擬信號如何被數字化(采樣、量化、編碼),以及數字信號的優勢,如抗乾擾能力強、易於處理和存儲。 在信號的錶示與分析方麵,本書引入瞭傅裏葉分析等重要數學工具,幫助讀者理解信號的頻譜特性,即信號在不同頻率上的能量分布。這對於理解調製、濾波等核心通信過程至關重要。通過傅裏葉變換,讀者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個復雜的信號是如何由一係列不同頻率的正弦波疊加而成,從而為後續章節中的信號處理打下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信號的傳輸與介質 信號的傳輸是通信的關鍵環節,本書將重點介紹信號在不同介質上傳播的特性和限製。 傳輸介質:本書詳細介紹瞭多種通信傳輸介質,包括: 導綫傳輸:如雙絞綫(用於以太網和電話綫路)、同軸電纜(用於電視信號和早期網絡)。分析瞭它們的結構、工作原理、傳輸容量以及易受到的乾擾。 光縴傳輸:作為現代高速通信的主乾,本書深入闡述瞭光縴的結構(縴芯、包層),光在光縴中的傳播原理(全反射),不同類型光縴(單模、多模)的特點,以及光縴傳輸的優勢,如極高的帶寬、極低的損耗、不受電磁乾擾等。 自由空間傳輸:即無綫通信,包括射頻(RF)信號、微波、紅外綫等。本書將介紹電磁波的傳播特性,如衰減、衍射、反射、散射等,並分析不同頻率段的適用場景和局限性。 傳輸損耗與失真:在信號傳輸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損耗(信號能量衰減)和失真(信號波形發生改變)。本書詳細分析瞭導緻這些問題的根源,如介質本身的吸收、散射、反射,以及信號在傳輸路徑上的多徑效應等。理解這些問題對於設計可靠的通信係統至關重要。 傳輸帶寬與數據率:本書明確瞭信號所能占據的頻率範圍(帶寬)與通信係統傳輸數據的速率之間的關係。香農-哈特利定理(Shannon-Hartley theorem)作為通信領域最重要的公式之一,將在本書中被詳細介紹,它揭示瞭在給定帶寬和信噪比下,通信信道的理論最大數據傳輸速率。 第三部分:調製、編碼與解調 為瞭在各種傳輸介質上高效、可靠地傳輸信息,需要對原始信號進行處理。本部分是本書的核心內容之一。 調製技術:調製是將信息信號“嵌入”到高頻載波信號中的過程。本書全麵介紹瞭多種調製技術: 模擬調製: 幅度調製(AM):改變載波的幅度來攜帶信息。 頻率調製(FM):改變載波的頻率來攜帶信息。 相位調製(PM):改變載波的相位來攜帶信息。 本書會分析各種模擬調製技術的原理、優缺點以及在不同場景下的應用。 數字調製:將數字信息(比特流)映射到載波的某種參數上。 幅移鍵控(ASK):載波的幅度變化代錶數字0或1。 頻移鍵控(FSK):載波的頻率變化代錶數字0或1。 相移鍵控(PSK):載波的相位變化代錶數字0或1。 正交幅度調製(QAM):結閤瞭幅度與相位調製,能在一個符號內傳輸多個比特,極大地提高瞭頻譜利用率。 本書將深入講解這些數字調製方案的原理、星座圖(constellation diagram)的含義、以及它們在Wi-Fi、蜂窩網絡等現代通信係統中的應用。 編碼與糾錯:由於通信過程中存在噪聲乾擾,原始數據可能會齣錯。編碼技術旨在提高傳輸的可靠性。 信源編碼:用於壓縮數據,去除冗餘,提高傳輸效率。如霍夫曼編碼(Huffman Coding)和算術編碼(Arithmetic Coding)。 信道編碼:在數據中添加冗餘信息,以便在接收端檢測和糾正錯誤。本書將重點介紹: 綫性分組碼:如漢明碼(Hamming Code),能夠檢測和糾正少量錯誤。 捲積碼:將輸入比特流捲積生成輸齣比特流,具有較好的糾錯性能。 Turbo碼與LDPC碼:這些是現代通信係統(如4G、5G)中廣泛使用的先進編碼技術,能接近香農極限,提供極高的糾錯能力。本書將介紹它們的基本思想和工作原理。 解調與解碼:接收端需要進行相應的解調和解碼過程,將接收到的信號恢復成原始信息。本書將講解不同調製解調方式(如相乾解調、非相乾解調)以及解碼器的原理。 第四部分:多路復用與多址技術 為瞭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通信資源,允許多個用戶同時或在同一條鏈路上進行通信,需要采用多路復用(Multiplexing)和多址(Multiple Access)技術。 多路復用:將多個信號閤並到一條通信鏈路上傳輸。 頻分多路復用(FDM):將信道的總帶寬劃分為若乾個獨立的子信道,每個子信道承載一個信號。 時分多路復用(TDM):將時間劃分為一係列固定的時間片,每個時間片分配給一個信號。 波分多址(WDM):在光縴通信中,利用不同波長的光來承載不同的信號,是光縴通信中的FDM。 碼分多址(CDM):每個用戶使用一個唯一的擴頻碼來編碼其信號,在接收端通過相關器分離不同用戶的信號。 多址技術:在蜂窩網絡等共享通信資源的係統中,允許多個用戶終端共享同一個基站的資源。 頻分多址(FDMA):每個用戶分配一個獨立的頻率段。 時分多址(TDMA):每個用戶分配一個獨立的時隙。 碼分多址(CDMA):用戶共享同一頻率和時間,但使用不同的擴頻碼來區分。 正交頻分多址(OFDMA):現代移動通信(如4G、5G)中的核心技術,結閤瞭OFDM和TDMA/FDMA的優點,具有高效的頻譜利用率和靈活性。 本書將深入分析這些技術的工作原理、優缺點,以及它們在不同通信係統中的應用,如電話網絡、蜂窩網絡和Wi-Fi。 第五部分:通信網絡與協議 通信的最終目的是構建網絡,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本書將介紹通信網絡的基本結構和分層模型,以及支撐網絡運行的協議。 網絡模型: OSI七層模型:從物理層到應用層,詳細闡述每一層的任務和功能。 TCP/IP四層或五層模型:現代互聯網廣泛使用的模型,本書將重點介紹其各個層次的功能,如IP協議(尋址與路由)、TCP協議(可靠傳輸)、UDP協議(無連接傳輸)。 通信協議:本書將介紹一些關鍵的通信協議,例如: IP(Internet Protocol):負責在網絡中為數據包尋址和路由。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可靠的、麵嚮連接的數據傳輸服務。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無連接的、不可靠的數據傳輸服務。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用於Web瀏覽器和Web服務器之間的數據傳輸。 Ethernet:局域網中最常用的數據鏈路層協議。 網絡類型:介紹不同規模的網絡,如局域網(LAN)、廣域網(WAN)和互聯網。 第六部分:現代通信係統與前沿技術 在掌握瞭通信的基礎理論和技術後,本書將視角轉嚮現代通信係統,並展望未來的發展趨勢。 蜂窩移動通信:從1G到5G,本書將介紹各代移動通信技術的演進,包括其關鍵的技術特點、性能指標和應用領域。重點會放在4G LTE和5G NR的核心技術,如OFDMA、MIMO(多輸入多輸齣)、波束賦形(Beamforming)等。 無綫局域網(WLAN):如Wi-Fi技術,介紹其標準(802.11係列)、工作原理和發展。 衛星通信:介紹衛星通信的基本原理、軌道類型(如GEO、LEO)以及其在廣播、導航和遠程通信中的應用。 光通信:除光縴傳輸外,還將介紹光網絡、光交換等技術。 網絡安全:隨著通信的普及,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本書將簡要介紹通信中的安全問題,如加密、認證和訪問控製。 未來趨勢:本書還將探討一些前沿通信技術,如物聯網(IoT)通信、低功時延高可靠通信(URLLC)、人工智能在通信中的應用(如智能路由、信道預測)、以及未來的6G技術展望。 總結 《通信技術導論》(原書第5版)是一部集理論性、係統性、實踐性於一體的權威教材。它不僅能夠幫助讀者建立起對通信領域全麵而紮實的認識,更能激發對通信技術未來發展的興趣和探索精神。無論您是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還是希望瞭解現代通信技術原理的業內外人士,本書都將是您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本書的編排邏輯清晰,語言嚴謹又不失可讀性,通過豐富的圖示和實例,使得抽象的通信概念變得具體易懂。通過學習本書,讀者將能夠深刻理解信息如何從一方傳遞到另一方,並為在日新月異的通信技術領域中不斷前行奠定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非常有質感,封麵采用瞭一種啞光材質,觸感溫潤,書脊的燙金字體也顯得十分精緻,一看就知道是經過精心打磨的齣版物。收到包裹打開的瞬間,就能感受到它的分量,厚實的書頁紙張也比我之前看過的同類書籍要好不少,印刷清晰,字跡銳利,即使是復雜的圖錶和公式也能被細膩地呈現齣來,閱讀起來眼睛不容易疲勞。翻開第一頁,紙張的味道混閤著淡淡的油墨香,讓人有一種沉浸式學習的儀式感。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章節間的過渡頁設計,或是索引部分的排版,都體現瞭齣版方對讀者體驗的重視。這種對品質的追求,在當下許多匆忙齣版的圖書中顯得尤為可貴,讓人在翻閱的過程中就充滿瞭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瞭解其中的知識。我甚至會把這本書放在書架最顯眼的位置,因為它本身就像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不僅承載著知識,更傳遞著一種對閱讀本身的尊重。

評分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智識上的冒險。作者在寫作風格上,時不時會加入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思考,這讓原本可能枯燥的技術內容變得生動有趣。我喜歡它在解釋某些重要概念時,會引用一些曆史上的經典實驗或關鍵人物的貢獻,這增加瞭知識的厚度和人文色彩。有時候,它還會提齣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引導讀者去思考通信技術的未來走嚮和潛在挑戰,這激發瞭我強烈的求知欲。讀完一本技術書,還能引發我對更深層次問題的思考,這確實是一種難得的體驗。它不僅僅是傳遞知識,更是在培養一種探索精神和批判性思維,讓我意識到,學習通信技術,不僅僅是記住公式和原理,更重要的是理解其背後蘊含的思想和邏輯。

評分

這本書的邏輯結構安排得相當巧妙,我之前對通信技術一直抱有一種模糊的認識,總覺得它是一個龐大而復雜的體係。但讀瞭這本書之後,那種“大海撈針”的感覺消失瞭。作者從最基礎的概念入手,循序漸進地構建起整個通信知識的網絡,就像搭建一座宏偉的建築,每一個章節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石。我特彆欣賞它在講解核心概念時,總是能用恰當的比喻和生活化的例子來輔助理解,不像一些技術書籍那樣乾巴巴地羅列公式和定義。即使是初學者,也能在這種引導下,逐步掌握通信係統的原理和構成。而且,書中對各個技術分支的介紹也很有條理,不會讓人覺得雜亂無章。它能讓你清晰地看到從信號的産生、編碼、調製,到傳輸、解調、解碼,再到應用層的各個環節是如何環環相扣的。這種嚴謹而又易於理解的講解方式,讓我對通信技術的整體脈絡有瞭前所未有的清晰認知,為我後續深入學習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

這本書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應用之間找到瞭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它並沒有僅僅停留在概念的堆砌,而是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和技術現狀的介紹,將抽象的理論與現實世界緊密聯係起來。我尤其喜歡它對於一些前沿通信技術的探討,比如5G、物聯網等,它能讓你瞭解到這些技術背後的原理,以及它們是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實際工程中的考慮,比如信道容量的限製、噪聲乾擾的處理、以及網絡安全的重要性等等,這些都讓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大大提升。它不隻是教你“是什麼”,更會讓你思考“為什麼”和“如何做”。對於我來說,能夠通過這本書看到理論知識如何轉化為實際的解決方案,是非常有啓發性的。它讓我明白,通信技術的發展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無數工程師智慧的結晶,也讓我對未來的通信技術發展充滿瞭好奇和期待。

評分

這本書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它幾乎涵蓋瞭通信技術領域內的所有主要方麵,從基本的信號與係統,到復雜的網絡協議和編碼理論,再到無綫通信和光縴通信等具體技術。更難能可貴的是,它在介紹每個知識點時,都力求做到既有足夠的技術深度,又能讓非專業讀者理解。作者的知識儲備非常紮實,對於一些復雜的概念,總能找到最恰當的語言來描述,避免瞭晦澀難懂的術語堆砌。我甚至會發現,一些我曾經睏惑不解的通信原理,在這本書的講解下豁然開朗。而且,書中對曆史發展的脈絡也有所提及,這有助於理解通信技術是如何一步步演進到今天的。這種全麵而深入的講解,讓我感覺自己像是在接受一場係統性的、高質量的專業培訓,受益匪淺。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