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修辞术

神话修辞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罗兰·巴特 著,屠友祥 译
图书标签:
  • 神话学
  • 修辞学
  • 文学理论
  • 叙事学
  • 文化研究
  • 象征主义
  • 古典文学
  • 比较文学
  • 结构主义
  • 神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99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900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1
字数:180000
正文语种:18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法国结构主义是20世纪以来较有生命力的西方理论源泉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仍然活跃在西方理论界的思想支柱。结构主义者中,罗兰?巴特独树一帜,他个人意趣所带来的真知灼见、他细腻的艺术敏感度和关注社会现实的态度,以及有意识地与学院派思想保持距离等,都吸引着诸多学者对其思想进行探寻。关于罗兰?巴特的研究始终是国内外学术界富有生命力的话题,研究领域涉及广泛,研究态势十分活跃。除了法国,其他各国每年都有新的研究著作问世,大学论文中依然流行着巴特的语言。《神话修辞术》便于我们了解巴特的符号学思想。

内容简介

  “神话学家”罗兰·巴特在《神话修辞术》中破译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神话,探索将真实与人类、描述与阐释、对象与知识的重新和解。他试图向读者表达,我们不断地在对象与破除其神秘性之间航行,没有能力恢复全貌:因为,如果我们进入到对象之中,解放了它,但却摧毁了它;如果我们放任不管,我们尊重了它,但却又使其神秘化。

作者简介

  罗兰·巴特,20世纪法国著名学者和思想家,被认为是萨特之后法国知识界的领袖人物,蒙田之后较有才华的散文家。其许多著作对于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影响所至包括结构主义、符号学、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后结构主义。

目录

1970年“观点”丛书版序言
初版序言

第一部分 神话学1
自由式摔角的境地3
阿尔古尔的演员13
电影里的罗马人16
作家度假19
王族的航游22
沉默而盲目的批评家24
肥皂粉和洗涤剂26
贫民与无产者28
火星人30
婚姻纪事33
小说和孩子36
玩具39
巴黎没被淹42
毕雄在黑人世界45
令人产生同感的劳动者48
嘉宝的脸51
力量与从容不迫53
葡萄酒和牛奶55
牛排与油炸土豆59
“鹦鹉螺号”与“醉舟”61
深度的广告64
布热德先生的名言67
爱因斯坦的大脑70
喷射人73
拉辛就是拉辛76
葛培理在冬季自行车赛场79
迪普里耶案的审判83
令人震惊的照片86
青年戏剧演出的两个神话89
蓝色旅行指南92
一目了然96
罢工权的使用者99
非此非彼的批评103
脱衣舞106
竞选照片110
失去的大陆113
占星术116
资产阶级的声乐艺术119
人类的大家庭122
“茶花女”125
布热德和知识分子128
第二部分 今日之神话137
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139
作为符号学系统的神话142
形式和概念148
意指作用152
神话的读解和破译159
神话作为劫掠的语言163
资产阶级作为股份有限公司169
神话是一种不带政治色彩的言说方式173
左翼神话176
右翼神话179
神话修辞术的必要性和界限

前言/序言

  《神话修辞术》诸文写于1954—1956年间;单行本1957年出版。
  我觉得写此书有两个决心:一是对大众文化的语言作意识形态批评,再是对这语言作初步的符号学解析。我那时刚刚读了索绪尔的著作,从中得出了一个信念:倘若把“集体表象”看作符号系统,就能期望从尽责的揭露中摆脱出来,就能深入细致地了解神话制作过程(mystification),这过程将小资产阶级文化转变成普遍的自然。
  导致本书写作的那两种姿态(两个决心)如今显然已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描绘了(这就是我不想再对此书加以修改的原因);倒不是由于造成问题的原因现在消失了,而是因为随着突然重新出现的对意识形态批评的强烈要求(1968年5月),意识形态批评已经变得更加洞察入微,或至少要求达到这一程度;另外,初创的符号学分析,至少是我在《神话修辞术》卷末涉及的符号学分析,如今已颇为发达,变得更加明确、复杂、细分;在这个时代、在我们西方,符号学分析已成为理论展开的舞台,其中可以上演某种能指的解放。因此,我不能依照过去了的(本书现存的)形式写出新的《神话修辞术》。
  然而依旧留存下来的,除了主要敌人(资产阶级的规范)之外,就是这样两种姿态的必要的结合:如果没有精良的分析工具,就不再进行揭露的工作了;如果最终没被承认为符号破坏者(sémioclastie)的角色,就不再进行符号学的工作了。罗兰·巴特〖〗1970年2月〖〗〖〗神话修辞术初版序言〖〗〖〗初版序言
  以下诸文大抵作于1954—1956年间,每月一篇,以时事为题。当时我试图对法国日常生活的若干神话按时作出思索。这一思索所采用的素材极为丰富驳杂(报刊文章、周刊照片、电影、戏剧表演、展览会),主题也颇为随意:涉及的显然都是热门话题。
  这一思索的缘起,就是面对“自然”经常产生难以忍受之感,报刊、艺术、常识不断地拿“自然”来装扮现实,使之呈现“自然”之貌。我们生活于现实这一存在物之中,尽管如此,它仍然完全是历史的现实:总之,在时事的记叙、报道中,我看到“自然”和“历史”每时每刻都混同难辨,我想要在表面看似得体的“不言而喻”的叙述中重新捉住意识形态的幻象,我觉得这幻象就藏匿于叙述之中。
  神话的概念我以为从一开始就阐明了这些明显的虚幻:那时,我是从传统的意义上来理解神话这词的。不过,我已经确信这样一个事实,我后来的所有结论都试图从这点得出,这事实就是: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因此,我探讨表面看来与文学截然不同的现象(兰开夏式摔角比赛、烹调好的菜肴、造型艺术展览),并不是打算偏离我们资产阶级世界的一般符号学的范围,而我先前的文章涉及的则属文学方面的现象。不过,只有在探究了一定数量的时事现象之后,我才尝试以系统的方式明确解释当代神话:当然,我将这篇长文置于本书卷末,因为它所做的只是对前述素材作进一步系统化而已。
  这些文章按月而作,便不追求整体的有机展开:其间的联系就是强调和重复。因为我不清楚是否如谚语所言,“重复使人欢喜”,但我相信强调和重复无论如何是有意义的。我在全书中始终寻求的,就是意义(意指作用)。而这是我的意义吗?换句话说,其中有神话修辞学家的神话修辞术吗?读者当然看得很清楚我把赌注押在哪儿了。不过说实话,我并不认为这是表述问题的恰当方法。我们使用一个已开始磨损、老化的词:“揭秘”、“揭露神话制作过程”(démystification),这并不是奥林匹斯诸神那般的庄严的活动。我想说的,乃是我并不赞同传统的信条,以为学者的客观性和作家的主观性的分离是自然而然的,仿佛一方“自由无拘”,不受约束,另一方则赋有“天职”和“使命”,它们所处的真实界限或是适宜于掩盖,使之消失,或是适宜于升华,使之净化。我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地生活在时代的矛盾中,这可以使嘲讽成为获取真理的条件。

《神话修辞术》是一本探索古代神话叙事结构与表达方式如何塑造人类思维、文化认知以及沟通技巧的深度著作。本书并非简单罗列神话故事,而是将其视为一种深刻的语言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现象,通过精密的分析,揭示神话背后蕴含的修辞力量,以及这些力量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世界观与行为模式。 本书的核心论点在于,神话并非仅是虚构的传说,而是承载着先民对宇宙、自然、社会秩序的理解与解释的叙事载体。这些叙事遵循着一套精巧的修辞策略,包括但不限于:隐喻、象征、类比、拟人、夸张、对比、韵律、节奏以及叙事原型等。作者通过对全球范围内不同文化神话的跨文化比较研究,证明了这些修辞手法的普遍性与共性,以及它们在构建集体记忆、传递价值观念、规范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强大功能。 在章节构成上,《神话修辞术》循序渐进地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奠定理论基础。 著者首先引入“神话修辞”这一概念,界定其内涵与外延,并追溯其在古希腊、古埃及、两河流域、中国古代以及美洲原住民等多元文化中的早期形态。这一部分着重阐释神话作为一种原始的、集体性的“语言”或“叙事编码”,如何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戏剧化的情节,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理解、可感知的体验。例如,如何通过“大地母亲”的意象来理解生殖与孕育,如何通过“天空之父”的形象来解释权力和秩序的来源,以及诸如此类的修辞手法如何构建了早期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框架。 第二部分,深入剖析核心修辞手法。 著者将详细解析神话叙事中最为关键的修辞工具。 隐喻与象征: 这一章将深入探讨神话如何运用隐喻和象征来表达复杂或抽象的概念。例如,水常常象征着起源、净化、混沌或重生;火则代表着创造、毁灭、启示或文明。著者会分析这些象征的跨文化共性,以及它们如何与人类的本能感知和集体潜意识产生共鸣。书中会选取经典的“世界树”意象,解析它在不同文化中象征宇宙秩序、连接天地、生命繁衍的多重含义。 拟人与神格化: 本章关注神话如何将自然现象、动物、甚至抽象概念赋予人的属性和情感,使其成为可对话、可互动 Thus the deities are born. 著人将分析拟人化如何使自然界变得“可理解”且“可应对”,如何通过神祇间的冲突与合作来映射人类社会的权力结构、伦理道德和命运变迁。例如,风的咆哮被描绘成愤怒的神祇,雷电成为至高神祇的武器,这些都使得不可抗拒的自然力变得有人格化的解释,从而降低了人类的恐惧感,并提供了一种应对策略。 叙事原型与母题: 遵循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本章将聚焦于神话叙事中反复出现的原型人物(如英雄、救世主、智者、骗子)和情节母题(如英雄的旅程、创世神话、末世预言)。著者将论证这些原型和母题如何触及人类心灵深处,并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普遍经验和心理需求的方式。例如,对“英雄的旅程”这一经典叙事母题的深度解析,将揭示从平凡走向非凡、从已知走向未知的普适性人类探索模式。 对比与二元对立: 许多神话通过鲜明的对比来构建意义,例如光明与黑暗、生命与死亡、善与恶、秩序与混沌。著者将分析这种二元对立如何在神话叙事中确立世界的边界,定义道德价值,并推动情节的发展。例如,创世神话中,有序的创造者与原始的混沌之间的对抗,即是这种二元对立的典型体现,它不仅解释了世界的由来,也奠定了善恶的价值判断基础。 韵律、节奏与口头传承: 尤其是在早期神话的口头传承阶段,韵律、节奏和重复等修辞手法对于神话的记忆、传播和仪式化至关重要。本章将探讨这些声音层面的修辞如何增强神话的感染力和仪式感,使其成为一种活态的文化传承方式。著人会引用大量古代诗歌、史诗中的韵律结构,分析它们与神话叙事的紧密结合。 第三部分,神话修辞的影响与应用。 神话修辞与文化认同: 著人将论述神话作为集体叙事,如何在塑造民族文化认同、历史记忆和社会凝聚力方面发挥作用。例如,建国神话、祖先神话如何为民族提供共同的起源叙事和精神支柱。 神话修辞与权力建构: 许多神话被用来论证统治者的合法性,确立社会等级制度,或传播意识形态。本章将分析神话如何被用作一种政治工具,以巩固权力结构和维护社会秩序。例如,君权神授的神话,如何通过神圣的叙事来论证君主的统治是天命所归,从而增加其统治的权威性。 神话修辞与艺术创作: 著人将探讨神话修辞如何深刻影响文学、戏剧、绘画、音乐乃至电影等各类艺术形式的创作。从古希腊悲剧到现代魔幻现实主义,神话叙事模式和修辞手法始终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神话修辞在现代社会的延续: 即使在科学昌明的现代社会,神话的修辞模式依然以新的形式存在于广告、政治宣传、流行文化和网络迷因之中。本章将揭示神话思维和修辞策略如何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其强大的说服力和影响力。著人会分析当代广告中对英雄叙事、救赎母题的运用,以及政治演说中对象征、隐喻的巧妙设计,来印证神话修辞的持久生命力。 第四部分,方法论与前瞻。 著者将回顾研究神话修辞的方法论,并展望未来研究的可能方向,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如计算语言学、叙事分析工具)来深化对神话修辞的理解。 本书的独特价值在于其严谨的学术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话的读物,更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思考”、“我们如何沟通”、“我们如何建构意义”的修辞学著作。通过对神话这一人类最古老、最普遍的叙事形式的精细解剖,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类心灵的运作机制,洞察文化表象下的深刻逻辑,以及认识到修辞力量在塑造个体与集体意识中的关键作用。 《神话修辞术》适合文学、历史、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以及传播学的研究者和学生阅读,同时也面向所有对人类文化、思维方式和叙事艺术感兴趣的读者。它将为你提供一把独特的钥匙,去解锁那些隐藏在古老神话深处,却又与我们当下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与启示。

用户评价

评分

《神话修辞术》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部关于“人类心灵沟通史”的杰作。我之前对神话的理解仅限于其表面的故事情节,但这本书却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维度。作者以一种极其精妙的笔触,挖掘出了神话深层的“修辞学”含义。他不仅仅是复述故事,更是在解构故事背后的“语言艺术”和“心理机制”。我被书中对“象征意义”的解读所深深吸引,那些看似古老而神秘的符号,原来都承载着人类最原始的恐惧、欲望和渴望。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故事能够穿越时空,成为经典,而有些则湮没无闻。它教会我,语言不仅仅是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更是用来构建世界、影响认知的强大力量。读完这本书,我对语言的敏感度大大提升,也开始更加警惕那些利用“神话修辞术”来操纵人心的信息。它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人类的共性,以及那些连接我们心灵的无形纽带。

评分

我从未想过,神话也能如此“有用”。《神话修辞术》这本书,彻底刷新了我对神话的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神话就是一些老掉牙的传说,充其量有点历史研究价值,但这本书却向我展示了神话作为一种强大的“修辞工具”的可能性。作者的分析非常有条理,他从神话的叙事方式、意象选择、人物塑造等多个维度,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神话是如何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乃至行为的。读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场古老的“心理学实验”,看到了古代人们如何运用最朴素却又最有效的方式来构建信仰,凝聚力量,传递价值观。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英雄旅程”的分析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框架,更是人类共同经历和渴望的一种象征。理解了这些,再回头看那些现代的营销策略、流行文化,甚至政治宣传,都能从中看到神话修辞术的影子。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有多少是经过精心包装的“神话”,有多少是真正源自内心的声音。

评分

这本《神话修辞术》真的是颠覆了我对叙事和表达的认知。我原以为神话不过是古老的故事,充斥着不可思议的传说和遥不可及的神祇,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神话背后蕴含的深刻智慧和强大的说服力。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神话故事,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故事是如何通过特定的语言、意象、叙事结构来触动人心,构建信仰,甚至塑造文明的。读这本书,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人心灵世界的窗户,看到了他们如何运用最原始却又最有效的方式来传递价值、表达情感、解释世界。我尤其对其中关于“原型意象”的部分印象深刻,那些跨越时空、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象征,原来都承载着人类共同的心理密码。理解了这些,再去看现代的广告、电影、甚至政治演讲,都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能看穿其背后操纵人心的“神话术”。这本书的语言也极具魅力,时而如涓涓细流般娓娓道来,时而又如惊涛拍岸般震撼人心,每一次阅读都能带来新的感悟,让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神话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力量的宝典。

评分

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来阅读《神话修辞术》的,以为它最多也就是一本考据严谨的神话学读物。然而,当我沉浸其中后,我才意识到这本书的野心远不止于此。它巧妙地将神话作为一种“修辞”的载体,揭示了语言是如何通过构建叙事、运用象征、引发共鸣,最终达到说服和影响的目的。作者的分析角度非常独特,他并不局限于神话本身的故事内容,而是着重于其“形式”和“功能”。比如说,关于英雄的叙事模式,书中分析了为何这些故事能够激发起读者的崇拜和效仿;又比如,关于宇宙起源的神话,为何它们能够提供一种秩序感和意义感,帮助人们安顿心灵。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古代智者们高超的叙事技巧的解读,他们如何在有限的知识和技术条件下,创造出如此具有传播力和生命力的故事,以至于这些故事能够代代相传,成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故事”的力量,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信息,也无时无刻不在运用着类似的“神话修辞术”,只是我们往往未能察觉。

评分

《神话修辞术》这本书,对我来说,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一次智慧的洗礼。我一直觉得,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但这本书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将这种力量具象化,并且展现在了最古老、最神秘的神话之中。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刻,他不仅仅是讲述故事,更是在解读故事的“密码”。他让我们看到,那些古老的神话,并非仅仅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古人对于宇宙、生命、社会秩序最深刻的理解和最有效的表达。尤其是书中关于“叙事结构”的剖析,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一个好的故事,是有其内在的逻辑和韵律的,它能够精准地抓住人性的弱点和渴望,然后通过一系列巧妙的设置,将信息植入人心。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比喻”和“象征”的解读,它们是如何在不经意间传递深层含义,如何引发情感共鸣,如何构建集体认同。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掌握了一套解读世界、理解人心的“秘籍”,看事情的角度都变得不一样了。

评分

活动的时候买的,比平时划算,物流也非常

评分

对这个书比较感兴趣,应该不错哦哦

评分

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沉醉其中~~

评分

罗兰巴特的文集 不需要问为什么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传播学研究话语形象建构的经典作品,值得拥有!京东图书送货又快又好,超赞!

评分

不错呦

评分

能让我学到很多知识,沉醉其中~~

评分

购物无忧,首选京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