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虫音乐国/自然观察丛书

鸣虫音乐国/自然观察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许育衔 著
图书标签:
  • 自然观察
  • 昆虫
  • 音乐
  • 科普
  • 儿童
  • 少儿
  • 自然科学
  • 生物
  • 鸣虫
  • 趣味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23747
版次:1
商品编码:11999421
品牌: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自然观察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993年度台湾“好书大家读”知识性读物——创作类奖
  1993年度台湾“中小学生优良课外读物推介”科学类奖
  “数字出版金鼎奖”1993年zui佳数字创新奖
  用一种看得到的方式,展现了鸣虫的精彩,是本书区别于其他昆虫书籍的zui大特色。此外,用二维码的形式链接鸣虫的声音,让图书增加了阅读的情趣。

内容简介

  书里收录了台湾32种蟋蟀和螽斯的鸣声和图片,除了声音、声谱,还有细腻的文字介绍。物种的介绍和解说翔实、活泼,声音转变成了可以看清暗道的图像,更增添了趣味和辨识感。过去,针对这鸣虫的专门书籍屈指可数,而本书的问世对蟋蟀和螽斯等鸣虫声音世界的辨识,无疑是初步的重要指南。

作者简介

  许育衔,1968年生于台北,从小深受父亲影响,喜爱种植花木。屏东科技大学兽医系毕业,目前在自家的日东农场工作,除了推动生态旅游之外,也期望藉由“心有铃蟋”工作室的成立,可以进一步推广鸣虫的观察与饲养。著有《瓶罐蟋蟀》等书。

目录

作者序:另类的接触
Lesson 1 进入鸣虫音乐馆
听虫在唱歌
打开鸣虫音乐史
Lesson 2 音乐家的演化身世
直翅目鸣虫的共同特征
鸣虫辨识大考验
蟋蟀、螽斯、蝗虫的快速识别法
浑然天成的弦乐
鸣虫的家
Lesson 3 音乐家的生活史
不完全变态的生活史
产卵
冬季的告别演出
Lesson 4 优秀音乐家名录
洞蟋真相
蝼蛄
黑脸油葫芦
南方油葫芦
黄脸油葫芦
双斑蟋
花生大蟋
迷卡斗蟋
尖角棺头蟋
石首棺头蟋
短翅灶蟋
姬蟋
日本松蛉蟋
亮褐异针蟋
斑翅灰针蟋
斑腿双针蟋
日本钟蟋
铁蟋
树蟋
奥蟋
优兰蟋
云斑金蟋
弯脉蟋
小黄蛉
双带金蛉蟋
墨蛉
长翅纺织娘
日本纺织娘
悦鸣草螽
黑膝草螽
似织螽
日本条螽
竹草螽
Lesson 5 网罗优秀音乐家
户外的发现与采集
观察与采集的装备
各种栖息地的捕捉技巧
Lesson 6 打造鸣虫音乐国
鸣虫的饲养
饲养环境的重要性
营造饲育环境
饲育环境的布置
环境造景范例及管理
饲养箱的保养及维持
食物的补给
遛虫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作者序] 另类的接触
  我喜欢用五官感受大自然的美,每到一处山光水色之地,都会嗅嗅属于那个地方的味道、听听虫鸣鸟叫蛙鼓,常流连忘返于如仙境般的意境。
  昆虫的世界里,蝴蝶翩翩飞舞,五彩缤纷,视觉上几近完美,似乎无可挑剔。萤火虫黑夜间的漫天飞舞,也是一种美,但光芒若能多些色调,会更美不胜收。童年的我曾捕捉飞舞的黑翅萤,将其发光部位用笔涂上七彩颜色,结果并没有像预期般有七彩的光芒,反而成了一只暗淡的虫子。蟋蟀的声音也曾让我觉得单调乏味,若能够发出Do-Re-Mi-Fa-So-La-Si的音调,该多完美。
  直到1999年秋天,听到日本钟蟋(铃虫)的声音,我的看法改变了。从那一刻起,我开始积极寻找曾经听过及未听过的虫声。到目前为止,虽然仍没有找到发出Do-Re-Mi-Fa-So音调的蟋蟀,但已深觉直翅目鸣虫是十分有趣的小宠物,在此将这些年来累积的台湾直翅目鸣虫的声音、生态、观察饲养及多年来对小虫子的感情等集合成《鸣虫音乐国》这本书,和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次和鸣虫邂逅的特殊经历是在八年前,一只蟋蟀跑到我的床边,在我入睡前发出格外引人注意的声音,我闭着眼仿佛躺在自然星空下,当木床摇晃,声音便停下来,过一阵又再响起,听着听着便入梦了。从那天起,蟋蟀每夜陪我入眠,某日我突发奇想,该是朋友见面的时候了。我小心翼翼地接近,只见它一溜烟钻进壁缝,还不时探探头,似乎嘲讽我逮不着它;如此经过数日的拉锯战,我拿了一个苹果核放在地上,以美食诱惑,果真如我所料,它马上趴在苹果核上大快朵颐,再度接近时,不知是美食当前还是接受了我的友谊,它并未闪躲。于是我迅速用透明罐子一盖,捉住了它,它激烈地跳了两下便又啃起苹果核。晚上将它放在玻璃瓶中,入睡前,它又开始发出声音。三个多月后的一天,声响停了,我知道该是道别的时候了,隔日将它放在草中,它卷着须走到草堆中,我以感谢及祝福的心情和它说再见。这样难忘的另类接触经历,希望能通过本书的出版,让更多人了解鸣虫的美好。


《虫鸣之歌:一场未曾预料的听觉盛宴》 在一个被城市喧嚣所裹挟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忽略了身边最微弱却也最动听的声音。当我们低头匆忙赶路,抬头仰望星辰,或是沉浸于科技的无尽洪流中时,那些来自大地的、古老而纯粹的旋律,常常被我们遗忘在角落。然而,如果我们愿意放慢脚步,拨开纷繁的迷雾,倾耳聆听,就会发现一个隐藏在我们不远处,充满生机与奇幻的音乐国度——鸣虫的世界。 本书并非一本关于遥远异域风情或宏大史诗的叙事,它也不是一本艰涩的科学百科全书,更非一本描摹跌宕起伏情感的爱情小说。它是一次邀请,一次深入生命脉搏的探险,一场献给所有渴望与自然重新连接的灵魂的盛宴。我们将暂别钢筋水泥的丛林,踏入那些尚未被过多打扰的草地、林间、溪畔,用全新的视角去认识一群古老而充满智慧的艺术家——鸣虫。 提起鸣虫,你可能会立刻想到夏夜里此起彼伏的蝉鸣,或是秋风中沙沙作响的蟋蟀。但这个庞大的家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得多。它们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之一,承载着亿万年的演化秘密,用它们独特的方式,演绎着一场场无与伦比的音乐会。从体型娇小的螽斯,到振翅高歌的蝉,再到低吟浅唱的蛩,每一种鸣虫都有其独特的发声器官、复杂的鸣唱结构,以及一套独属于它们的“语言”。而这些,都将是我们探索的起点。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乐器”——鸣虫的发声器官入手。你知道吗?许多雄性鸣虫是通过摩擦身体的特定部位来发出声音的。比如,蟋蟀的翅膀,蝉的腹部,甚至是一些甲虫的腿部,都可能隐藏着精密的“发声器”。它们如何巧妙地运用这些“乐器”,发出如此多样的声音?它们的“演奏”技巧又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将揭示这些微观世界的奇迹,让你对这些小生命产生全新的敬畏。 接着,我们将深入到它们的“音乐厅”——它们所处的自然环境。鸣虫的鸣唱并非漫无目的的杂音,而是一种高度发展的交流方式。雄虫通过鸣唱吸引雌虫,争夺领地,甚至警告潜在的威胁。而雌虫,则会根据鸣唱的质量、频率和节奏来选择配偶。这意味着,鸣虫的音乐,本身就是一场关于生存、繁衍和进化的史诗。我们将探讨不同鸣虫的鸣唱模式,以及这些模式与它们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之间的微妙联系。例如,为何有些鸣虫喜欢在清晨歌唱,有些则偏爱午夜的宁静?它们的歌声为何在空旷的原野上能传得很远,又如何在茂密的森林中变得低沉而婉转? 本书将带你走进一个充满惊喜的听觉世界。你将了解到,并非所有的鸣虫都会发出我们熟悉的“吱吱”、“呱呱”声。有些鸣虫的歌声如同低沉的鼓点,有些则如高亢的号角,还有些,其鸣唱的复杂程度,甚至能媲美某些管弦乐的精妙编排。我们将分享一些令人惊叹的鸣虫“音乐家”的故事,讲述它们如何在大自然的舞台上,用最纯粹的生命力量,奏响生命的赞歌。 这不仅仅是一次关于声音的探索,更是一次关于生命的体悟。鸣虫的音乐,是它们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是它们存在的证明,也是它们对生命最真挚的表达。在它们的歌声中,我们能听到生命的顽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谐与平衡。当我们沉浸于它们的音乐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最动听的旋律,往往隐藏在最不显眼的地方。 我们将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绘那些在月光下悄然奏响的夜曲,在阳光下热烈奔放的晨歌,以及在草叶间低语的私语。我们将尝试用文字去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声响,去还原那些不为人知的微观世界里的盛大集会。你将不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会成为这场自然音乐会的参与者,用心去感受,去聆听,去体会。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忘记了我们同样是这个星球上的一份子,与所有生命息息相关。通过了解鸣虫,了解它们的生活,了解它们的歌声,我们得以重新审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找回那份久违的宁静与和谐。 这并非一本需要你具备专业知识才能阅读的书籍。无论你是孩子,还是成人,无论你是对自然充满热情,还是刚刚开始萌生兴趣,这本书都将为你打开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它鼓励你去观察,去倾听,去发现。或许,在不经意间,你会发现你的后院里,就藏着一个让你惊喜不已的“鸣虫音乐会”;或许,在一次户外远足中,你会对那些来自草丛深处的声音,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感悟。 《虫鸣之歌:一场未曾预料的听觉盛宴》是一次关于生命、关于声音、关于自然的深度对话。它将带领你走出喧嚣,走进宁静,让你在聆听鸣虫的歌声中,重新发现世界的美丽与奇妙。这是一场属于你的自然之旅,一场你从未预料过的、感官上的盛宴。让我们一起,在这场纯粹而动人的生命交响曲中,找回属于自己的旋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自然观察的丛书简直是一股清流!我一直对那些生活在我们身边、却常常被我们忽略的小生命怀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这套书完美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书中的文字生动活泼,仿佛带着我亲身走进了那些微观的世界。比如,它详细描述了不同种类的昆虫是如何筑巢、如何求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角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特别是关于色彩和形态的描写,简直可以用“艺术品”来形容,作者仿佛是一位极具天赋的画家,用文字勾勒出了自然界最精妙的细节。我尤其欣赏它叙事中那种克制的诗意,没有过度煽情,却让人在平静的文字中感受到生命力的蓬勃。读完后,我立刻拿起放大镜,开始在自家的花园里寻找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中的“小主人公”,那种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的乐趣,是任何电子产品都无法替代的。它不只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耐心、博学的向导,引导我重新审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评分

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结构组织非常巧妙,它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分类学来编排,而是以“时间”和“环境变化”为主线,串联起各种自然现象。这使得阅读体验充满了探索性和不可预测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页会带你进入哪个季节的哪个角落,会遇到哪些奇特的“角色”。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非常符合自然界本身的运作逻辑——它不是按部就班的,而是充满了惊喜和突变。对于那些对“故事性”有较高要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丛书无疑是一场盛宴。它成功地将枯燥的自然知识,打磨成了引人入胜的、充满悬念的生命传奇。每一次阅读,都像是在解开一个全新的自然谜题,让人欲罢不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一个篇章会揭示什么样的奥秘。

评分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作者似乎拥有一种近乎“通感”的能力。他描述的声音、气味、触感,都通过文字精确地传递给了读者。比如,描述那些夜行动物活动的章节,那种寂静中蕴含的巨大声响和冷湿的空气感,几乎要从纸页中溢出来。这不仅仅是描述,更是一种体验的重构。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感官去感知我过去习以为常的环境——风吹过草地的沙沙声不再单调,而是蕴含着无数小生物的活动信息。这本书成功地打破了“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壁垒,让我们意识到,我们也是自然剧场中的一个演员,而非仅仅是台下的观众。这种视角的转换,极大地拓宽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相互依赖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在叙事节奏的掌控上达到了一个极高的水准,它不是线性的、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富有层次感的张力。有些章节如同史诗般宏大,讲述了物种迁徙的壮阔与艰辛;而另一些段落则像精致的微雕,聚焦于个体生命在某一瞬间的挣扎与胜利。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科学事实与人文关怀之间的平衡。它用严谨的数据和观察支撑起论点,但最终呈现给读者的,却是对生命多样性最深沉的敬畏。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人类在整个自然系统中所处的位置。这种哲学层面的触动,是很多侧重于纯粹信息传递的科普读物所欠缺的。它成功地将“科学”与“美学”进行了深度融合,让读者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心灵也得到了滋养和提升。这本书简直是自然教育的最佳范本。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落入一般科普读物那种枯燥的“知识点堆砌”的窠臼。相反,它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叙事结构。你读进去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物种介绍,而是一张相互交织的生命网络。作者擅长捕捉那些转瞬即逝的瞬间,比如清晨露珠滑过蜘蛛网的弧线,或者蝴蝶振翅时空气中微小的湍流。这种对“动态过程”的捕捉能力,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而且,书中的插图(虽然我不能直接描述图片本身,但我可以描述它们给我的感受)与文字的配合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和谐,它们不是简单的配图,而是对文本意境的二次阐释,让抽象的科学概念瞬间变得具象化和可触摸。我感觉自己像一个深入热带雨林深处的探险家,每一次翻页都可能发现新的奇观。对于那些寻求深度阅读体验,而非仅仅获取信息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无可估量。它教会我们如何“慢下来”观察世界,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尤为珍贵。

评分

书很好,很喜欢。

评分

给女儿买的,应该不错吧

评分

喜欢这本书,快递晚上送来,感谢!

评分

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京东购物这么久,有买到很好的产品,也有买到比较坑的产品,如果我用这段话来评价,说明这款产品没问题,而比较的产品,我绝对不会偷懒到复制粘贴评价,我绝对会用心的差评,这样其他消费者在购买的时候会作为参考,会影响该商品销量,而商家也会因此改进商品质量。

评分

台湾学者讲鸣虫,角度独特有新意。

评分

挺好的一本昆虫科普书,里面的二维码扫声音挺有创意的

评分

喜欢这本书,快递晚上送来,感谢!

评分

帮朋友买的,他家孩子喜欢。

评分

挺好的,喜欢京东的送货速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