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

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胡适宜 著
图书标签:
  • 植物学
  • 植物结构
  • 植物解剖学
  • 植物形态学
  • 植物图谱
  • 植物学图鉴
  • 植物细胞
  • 植物组织
  • 显微摄影
  • 植物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978704045385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00433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46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植物结构图谱》以显微照片为主,配合简要的文字说明,介绍植物体(以被子植物为主)的结构。全书分8部分:细胞,组织,茎,叶,根,花,种子和果实,从种子到种子一—种子植物的生活周期。全书图片共230幅,主要取自北京大学20世纪50-60年代植物学教学中为实验课制作的显微标本,还补充了_一些作者研究论文中的图片及制作的新标本。
  本图谱可作为植物学和植物发育生物学教学的辅助教材,也可为植物结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目录

导言
1 细胞
1.1 细胞的基本结构
1.2 细胞间的中层和细胞壁
1.3 纹孔和胞间连丝
1.3.1 纹孔
1.3.2 胞间连丝
1.4 传递细胞

2 组织
2.1 分生组织
2.1.1 茎端的分生组织
2.1.2 根端的分生组织
2.1.3 维管形成层
2.2 成熟组织
2.1.1 表皮
2.2.2 薄壁组织和厚角组织
2.2.3 厚壁组织
2.2.4维管组织

3 茎
3.1 茎的发育
3.2 茎的类型
3.2.1 草本双子叶植物的茎
3.2.2 草本单子叶植物的茎
3.2.3 木本双子叶植物的茎

4 叶
4.1 叶的发育与形态
4.2 叶的组织与结构
4.2.1 组织
4.2.2 叶柄的结构
4.2.3 叶片的结构
4.3 叶的结构在生态上的适应
4.3.1 旱生植物的叶
4.3.2 水生植物的叶
4.3.3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

5 根
5.1 根系
5.2 根端生长锥及其发展
5.3 根的初生结构
5.3.1 表皮
5.3.2 皮层和中柱
5.4 根的次生生长
5.4.1 草本双子叶植物根
5.4.2 木本双子叶植物根
5.5 侧根的发生
5.5.1 蚕豆侧根发生
5.5.2 水稻侧根发生

6 花
6.1 雄蕊
6.2 雌蕊
6.2.1 子房
6.2.2 花柱和柱头
6.3 生殖过程
6.3.1 雄配子体(花粉)的形成及构造
6.3.2 雌配子体(胚囊)的形成及构造
6.3.3 传粉与受精

7 种子和果实
7.1 种子的结构
7.2 果实
7.2.1 果实的结构
7.2.2 果实的类型

8.从种子到种子——种子植物的生活周期
8.1 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8.2 被子植物的生活周期
好的,以下是一本与《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无关的图书简介,字数大约1500字,力求内容详实且自然流畅。 --- 《星海迷航:阿尔法象限的遗失文明》 导言:当科幻遇见历史,当深空成为故土 《星海迷航:阿尔法象限的遗失文明》是一部宏大的太空歌剧,它并非单纯描绘光束枪与飞船追逐的传统科幻冒险。相反,它将焦点投向了人类文明在宇宙尺度上的“考古学”,探索那些比我们古老数百万年的高等文明留下的宏伟印记。本书带领读者深入银河系中一个被称为“阿尔法象限”的遥远区域,那里潜藏着一个消失已久的超级文明——“先驱者”的残骸。 我们的故事始于公元27世纪,地球联邦的探测器在一次深空跃迁中,意外捕获到一段复杂到无法解析的引力波信号。经过数十年的解码,科学家们确认,这并非随机的宇宙噪声,而是来自一个精心设计的、向宇宙广播了亿万年的信息矩阵。这个矩阵的终点指向阿尔法象限最深处的黑洞边缘,一个被认为环境极端恶劣的星域。 主角群并非传统的太空战士,而是一支由顶尖语言学家、天体物理学家、考古学家和异星生物学家组成的“黎明勘探队”。他们驾驶着被誉为“时间之舟”的实验性飞船“奥德赛号”,背负着全人类的希望与猜疑,踏上了这趟单程的史诗之旅。 第一部分:象限边缘的寂静回声 奥德赛号抵达阿尔法象限后,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前所未有的物理现象:一个由密集暗物质构成的“帷幕”,它有效地隔绝了该区域与银河系主流空间的联系。穿过帷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场对现有物理学的严峻考验,船体结构承受着超乎想象的应力,船员们在生死边缘体验了时间感知的扭曲。 穿过帷幕后,眼前的景象令人窒息。这不是荒凉的废墟,而是一个被打理得井井有条的宇宙花园。星系被奇特地排列成几何图形,恒星的能量输出被极其精准地调控。勘探队发现的第一个主要遗迹是一个巨大的、漂浮在星际空间中的“数据方尖碑”。这座方尖碑高达数百万公里,表面覆盖着一种自我修复的、我们无法理解的有机金属。 语言学家薇拉·陈博士在这部分的表现尤为突出。她发现先驱者的语言结构并非基于声音或符号,而是基于量子纠缠态的即时信息传递。她必须在飞船的超级量子计算机的辅助下,模拟出数百万年前的思维模式,才能开始触及文明的皮毛。初次成功“阅读”的信息,揭示了先驱者对“熵增”的恐惧——他们似乎将宇宙的最终热寂视为唯一的敌人,并试图用技术手段来“逆转”时间河流的方向。 第二部分:失落的技术与哲学的迷宫 随着勘探的深入,黎明队发现了先驱者遗留下的核心定居点——一个围绕着一颗中子星建立的戴森球结构。然而,这个戴森球并非用于收集能量,而是一个巨大的、功能复杂的“记忆库”。 在这里,考古学家雷诺兹教授发现了先驱者文明的核心矛盾。他们已经解决了物质的匮乏、疾病和死亡,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社会结构。然而,完美带来了停滞。先驱者们开始质疑存在的意义。他们留下的记录显示,他们并未遭受外敌入侵,也不是因为资源枯竭而衰亡,而是主动选择了“意识的升华与消散”。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章节之一,详细描述了黎明队试图激活一座被称为“创世熔炉”的装置。这装置据信是先驱者用来储存其所有集体意识的保险库。激活过程需要整合地球科学的最新突破,涉及到高维拓扑学的理论应用。当装置被激活的瞬间,船员们接收到了一股无法抗拒的洪流——先驱者文明数百万年的记忆、艺术、痛苦和希望,瞬间涌入他们的大脑。这不仅仅是信息,更是一种深刻的、近乎宗教体验的感悟。 这种体验对不同船员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有的船员获得了超越常人的洞察力,能够预见数秒后的宇宙事件;而另一些则被淹没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陷入了永久性的精神混乱。这段经历迫使勘探队成员重新审视人类文明的价值:我们是否应该追求永恒的完美,还是接受生命本身的短暂与局限? 第三部分:遗嘱与归途的抉择 在“记忆库”的最深处,黎明队找到了先驱者的“遗嘱”。这份遗嘱并非是警告,而是一个宏伟的“邀请”。先驱者们设计了一套跨越时间尺度的机制,确保他们的知识不会随宇宙的衰亡而消散。他们将自己文明的精髓转化为一种“种子”,希望能被后来者——任何有能力理解和承载这份遗产的文明——重新播种。 遗嘱中揭示了一个令人心寒的真相:阿尔法象限的帷幕并非为了阻挡外界,而是为了隔离一个未被命名的、起源于先驱者自身实验的“宇宙病原体”。这个病原体并非生物性,而是一种逻辑病毒,它会感染任何试图模仿先驱者“永恒计划”的文明,使其陷入同样的、主动消亡的循环。 勘探队面临最后的抉择:是带回那些足以让人类文明在技术上突飞猛进的知识,冒着感染逻辑病毒的风险;还是遵照先驱者的最终指示,将整个象限封存,让这个伟大的文明成为宇宙中一个美丽而遥远的传说? 作者通过精妙的叙事结构,将物理学的硬核概念与深刻的人文哲学探讨完美融合。本书的笔触既有对深空尺度的敬畏,也有对个体生命意义的细腻捕捉。它不是一本关于征服太空的书,而是一本关于理解历史、面对虚无,并最终为人类自身的未来选择的沉思之作。读者将被迫思考:我们渴望的进步,是否最终会导向自我毁灭的完美陷阱? 《星海迷航:阿尔法象限的遗失文明》是一次精神上的远征,它挑战了我们对进步、永恒和文明终结的所有既有观念。当奥德赛号最终做出它的决定,带着或沉重或光明的负担返航时,读者会发现,真正的星海迷航,其实是一场对人类自身灵魂深处的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这本书,真的为我打开了全新的视角。我一直觉得我对植物的理解,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知道有根、有茎、有叶,知道它们会开花结果。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植物“内在的灵魂”。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极其专业且清晰的图像语言,揭示了植物身体内部的每一个“齿轮”是如何运作的。我特别喜欢它对植物组织分化的展示,从最初的细胞,到形成各种专门的组织,再到构成完整的器官,整个过程被图解得一目了然。当我看到那些关于植物适应环境的结构性解释,比如表皮的蜡质层如何防止水分流失,气孔如何调节气体交换,我才真正理解到,植物的每一个结构,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而演化出的智慧。这本书的图例设计,可以说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视觉的美感。它让我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去观察身边的植物,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它不再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植物学家,耐心细致地向我展示植物世界的奥秘。

评分

作为一名对植物解剖学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必须说,《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这本书最让我赞叹的地方在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植物细胞、组织、器官的每一个细节。例如,在描述植物的维管束结构时,它不仅清晰地标注了木质部和韧皮部,还进一步细化到了导管、筛管等关键组成部分,并配以精妙的示意图,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水分和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更难得的是,本书在讲解过程中,巧妙地融入了不同植物类群的代表性例子,比如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在茎、叶结构上的显著区别,这极大地帮助我建立起一个系统性的认知框架,而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植物生殖结构,如花、果实和种子的详细剖析,那些精细的纹理和发育过程的展示,让我对生命的延续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它仿佛是一部关于植物生命演进的视觉史诗,每一页都充满了科学的严谨和艺术的美感。我常常会沉浸在其中,细细品味那些肉眼难以察觉的精妙构造,每一次翻阅都能发现新的亮点,这种学习的乐趣是难以言喻的。

评分

一本充满惊喜的视觉盛宴,我刚拿到《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这本书,就被它深深吸引了。首先,从装帧设计上就看得出是花了心思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印刷色彩饱满却不失细腻,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翻开书页,我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而这本书没有让我失望。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勾勒,更像是把植物内在的生命脉络一点点地呈现在我眼前。我一直对植物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比如细胞壁的组成,叶绿体的运作机制,根系如何吸收养分等等,很多时候文字描述总是显得有些抽象。《植物结构图谱》则以极其直观的方式,通过清晰、准确的图示,将这些复杂的生理结构和功能过程一一解析。我尤其喜欢它对不同植物种类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异进行的对比展示,这让我对植物多样性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层次。即使是对植物学领域不太熟悉的我,也能在这些图谱的引导下,逐渐理解那些专业名词背后的奥秘。它不是那种需要反复研读才能掌握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个随身携带的植物“解剖镜”,随时随地都可以打开,发现新的细节和惊喜。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学生,对于园艺爱好者、设计师,甚至对自然美学感兴趣的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宝藏。它以一种优雅而深刻的方式,重新连接了我与大自然中那些沉默而伟大的生命体。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抱着“了解一下”的心态购入《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但这本书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它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它将原本枯燥的植物结构知识,通过极致的视觉化表达,变得生动且易于理解。我一直觉得植物学中的许多概念,例如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壁的层次结构,如果仅仅依靠文字描述,很容易让人感到困惑。但这本书的图解,简直是“上帝视角”,将这些微观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看到那些细胞的精密排布,组织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器官之间协同工作的巧妙设计。它不像一本填鸭式的教科书,而是更像一本引人入胜的科普读物,它引导你一步步去观察、去思考。我发现自己能够通过书中的图谱,将脑海中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起来。比如,理解植物如何支撑自身重量,如何应对环境变化,这些看似简单的生理现象,在书中精细的结构图下,都能找到答案。而且,这本书在细节处理上非常到位,每一个标签、每一个箭头,都指向最核心的关键点,不会让人产生歧义。它让我对植物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原来在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绿色生命,竟然蕴含着如此复杂而精巧的运行机制。

评分

我一直以为自己对植物的认识仅限于“开花结果”,直到我翻开《植物结构图谱 [The Structure Of Plants-An Atlas]》这本书,才真正打开了植物世界的大门。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它以一种非常“解构”的方式,将植物这个复杂的生命体,分解成一个个清晰可见的组成部分,然后又将它们重新组合,展现出完整的生命体系。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植物“骨架”和“脉络”的描绘,例如木质部和韧皮部是如何构成植物的“高速公路”,而细胞壁又是如何赋予植物挺拔的身姿。书中的插图不仅仅是静态的图解,很多时候,我能从图谱中感受到生命的流动和能量的传递。比如,当我看到根毛吸水、水分上升至叶片的示意图时,我仿佛能亲身感受到那股生命的动力。而且,这本书在编排上也非常用心,它遵循着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逻辑顺序,让我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我曾经在阅读其他植物学资料时遇到的许多“死角”,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完美的解答。它让我明白了,植物不仅仅是美丽的装饰,更是拥有着令人惊叹的内部构造和精妙生理机制的生命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