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知名社会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从1995年开始每年出版一本合订本,《1995年<咬文嚼字>合订本》是1995年度的杂志合订本(精装)。合订本保持了一贯的特色:知识实用,信息密集,文字生动,材料新颖。刊物公布的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和年度十大流行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各类媒体纷纷报道。作为关注社会语文运用的语文类刊物,《咬文嚼字》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合订本经过长期积淀,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在不少读者心中形成了阅读期待。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刊物虽小,内容实在,文章有针对性,又短小精悍,虚浮之词较少,有的文章还有点情趣,有的文章又颇见功力。
——商务印书馆 张万起
★当此“无错不成书”之际,此刊一出,犹如充满病木的“书林”“报林”“刊林”之中,飞来一只健壮的啄木鸟。其反响之广、作用之大,超出了刊物本身,而且必将泽及后世。对此我深信不疑。
——诗刊社 丁国成
★乍看不起眼,一读放不下,真是越看越爱看,越读越耐读,有“咬头”,耐“咀嚼”,置于我的案头,让我心满意足。
——新华日报社 王颖
★每月少抽几根“红塔山”,就可以订一份《咬文嚼字》,这对于我这个当编辑的人来说,受益远胜于“红塔山”。为此,只想对《咬文嚼字》说一句:千万千万坚持下来。
——《社会》编辑部 何玉麟
目录
序
特稿
贺《咬文嚼字》创刊
吕叔湘论语文
要多办实事,多办好事——贺《咬文嚼字》出版
许嘉璐论规范汉字
整治语言文字混乱现象
语文是基础
一个创举
规范和风格罗常培
不必以“卡通”代称“动画”
滥用音译词应引起注意
规范和发展
语林漫步
学会同中见异
汉语中的外文字母
语必关风始动人
“咬”文“嚼”字论
《西游记》里的别字
用于人的量词
一字值多少?
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信息量与句子的完整性
男性的配偶一女性的配偶
女学生的国别
巧记形似字
话说“空嫂”
“假冒伪劣”追议
从“的士”巴士”说起
……
语文CT
会诊纪要
揆情度理
大众论语
广告天地
正音室
竞查专辑
字里乾坤
汉字春秋
寻根探源
辨字析词
一字难忘
一家言
画中错
向你挑战
向我开炮
五重奏
其他
前言/序言
不知不觉,又是岁首了。去年差不多此时,我寄出了祝贺《咬文嚼字》创刊的小文,不久就收到了该刊的第一辑。甫一开卷,刊物内容的清新气息和油墨的清香一起扑面而来,不禁为之一喜,而且从此对每期都爱不释手。亥年之尾,主编郝铭鉴先生来京,说打算出个一年的合订本,要我写篇序。闻之不禁又为之一喜:《咬文嚼字》问世之后,不仅受到读者的欢迎,而且已出版的各期还有着许多潜在的读者,不然怎么可能出合订本呢?刊物的生命力既来自编辑部和作者的辛勤劳动,也来自社会对提高语言文字水平的急切呼唤。我想,无论是为了表达对这一小小刊物的敬意,还是借这个机会说点儿自己的感想,写序的差事都是不能推辞的。
说老实话,《咬文嚼字》创办之初,我是替它捏着一把汗的。一是在错字、别字、不规范字和词语、句法混乱的海洋里,薄薄的月刊能否受到大家的重视;能起多大的作用?这层意思我在《贺<咬文嚼字>创刊》里已经说了。另一层想法当时则隐而未露:如果一阵“咬”、“嚼”之后没有出现预期的效应,自然销数就不会多,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它活得下去吗?这后一层,现在可以说出来了,因为实践已经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咬文嚼字>越办越好,越来越受欢迎,销数当然也越来越多。我低估了刊物的威力,低估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书刊语文水平下降的不满。
《咬文嚼字》才满周岁,在还没有通过邮局发行的情况下拥有的订户已经从最初的几千急升到几万,这说明它生逢其时,也就是适合了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和它有着突出的特色分不开。它切中语文生活的时弊,弹不虚发;它不说空话和一般性的大道理,每文必有的放矢,扎扎实实;它铁面无私,直言谈相,不论作者是谁,见问题就指出,包括刊物自身,欢迎“向我开炮”,哪怕因此而“提心吊胆、汗流浃背”,也必认错改错;它不但清源,即“匿谬正误,诊断开方”,而且正本,即“寻根探源”、传播知识;它和读者的联系紧而又紧,往往读者即作者,稿件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备业;它机动灵活,栏目新颖而不拘一格;……应该说,它的首年告捷不是偶然的,是客观形势和主观努力的必然结果。
1995年,《咬文嚼字》合订本,这是一本关于语言文字应用的宝库,它收录了该年度《咬文嚼字》杂志精华内容,为广大语言文字爱好者、编辑记者、教师学生以及所有关注语言规范和发展的人们提供了一份珍贵的参考资料。 《咬文嚼字》的历史与宗旨 《咬文嚼字》杂志创刊于1995年,以其独到的视角、严谨的态度和生动的笔触,在汉语语言文字的普及、规范和研究领域独树一帜。杂志的宗旨在于“咬文嚼字”,即对汉语中的每一个字、词、句都进行细致入微的考察和分析,辨析字词的准确用法、纠正语言错误、探讨语言现象、介绍语言知识,旨在提高读者的语言品味和文字运用能力,促进汉语的健康发展。 1995年合订本的时代背景 1995年,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社会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信息传播的速度不断加快,这在为语言注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语言的混乱和误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尽管在当时尚不发达)等各种渠道的信息涌入,使得语言的规范化和标准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和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对语言文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咬文嚼字》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其内容紧扣社会热点,紧抓语言脉搏,成为了一盏指引语言使用方向的明灯。 合订本内容概述 1995年的《咬文嚼字》合订本,汇集了该年度杂志所有期数的精华,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既有对日常用语的精细辨析,也有对热点事件中出现的语言现象的深入解读,更有对汉语发展趋势的探讨。具体来说,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 辨析字词,正本清源 这是《咬文嚼字》的核心栏目之一,也是合订本中占比最重的内容。1995年的合订本,精选了大量辨析字词的文章,力求纠正那些被普遍误用,或者容易混淆的字词。 同音字、近音字的辨析: 汉语中同音字、近音字数量庞大,常常因为读音相近而导致混淆。合订本中收录了大量文章,通过细致的音义辨析,区分“以”与“已”、“在”与“再”、“候”与“侯”等字的正确用法,并分析其产生的误用原因,例如是由于书写失误、记忆偏差,还是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冲击。 多义词的辨析与理解: 很多词语都具有多个含义,在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合订本深入剖析了“落实”、“效应”、“机遇”等词语的多重含义,提醒读者在理解和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望文生义或曲解其意。 形近字、易错字的辨析: 汉字数量众多,结构复杂,形近字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合订本对“度”与“渡”、“已”与“巳”、“辨”与“辩”等字进行了详细的辨析,从字形、字源、用法等方面进行解释,帮助读者牢固掌握这些字词的正确书写和使用。 成语、俗语的溯源与正用: 成语和俗语是汉语的精华,但很多时候其含义已经被人们淡忘,或者被误读误用。合订本对一些常用但容易被误用的成语,如“坚如磐石”、“集思广益”等,进行了深入的考证,追溯其典故和本义,并指出其正确的使用场合和方式。 二、 关注社会,解读语言现象 1995年的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现象在语言中留下了印记。《咬文嚼字》合订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些语言信号,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热点事件中的语言: 围绕1995年发生的重要社会事件、国际事件,文章分析了新闻报道、官方声明、公众讨论中所出现的语言特点,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语言误用或值得关注的语言现象。例如,对当时新兴的经济术语、政治术语的界定和用法进行探讨,防止出现概念模糊和理解偏差。 新兴词汇的出现与规范: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新词汇开始涌现,包括一些外来词的音译、意译,以及社会发展催生的新概念词。合订本对这些新词汇的来源、含义、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既肯定了语言的活力,也对其中不规范的用法提出了警示,例如对一些不恰当的“洋词”的使用进行了辨析。 媒体语言的审视: 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对语言的规范化起着重要作用。合订本的文章对当时媒体上出现的一些语言现象进行了审视,例如广告语的夸张与失实,新闻标题的吸引眼球与准确性之间的权衡,以及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的语言风格等,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三、 语言研究,探索汉语魅力 合订本不仅关注语言的“用”,也深入探究语言的“理”,展现汉语的独特魅力。 汉字的演变与文化: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合订本中的一些文章探讨了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通过对一些古汉字的字形、字义的解读,让读者感受到汉字的深厚底蕴。 词汇的演变与发展: 语言是发展的,词汇也在不断丰富和变化。合订本中有的文章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某些词语的起源、词义的演变过程,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 修辞手法的分析: 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合订本中的一些文章,对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进行了理论上的介绍和实例上的分析,指导读者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技巧来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赏析: 语言是文学的灵魂。合订本中有时也会对一些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特色进行赏析,例如对某位作家独特的遣词造句、精妙的修辞运用进行解读,引导读者体会语言文字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四、 实用指导,提升语言能力 《咬文嚼字》合订本的最终目的,是帮助读者提高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写作指导: 针对写作中常见的病句、表达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合订本提供了大量的范例和分析,指导读者如何写出清晰、准确、生动的文章。 口语表达: 语言不仅仅体现在书面,也体现在口头交流中。合订本中的一些文章,也会关注到口语表达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如语病、语气、语速等,指导读者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口头沟通。 阅读理解: 准确理解他人的语言是有效沟通的基础。合订本通过对字词句的精细辨析,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避免因误解而产生隔阂。 语言学习方法: 合订本中也会介绍一些学习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鼓励读者养成勤查字典、多读多写、勤于思考的习惯。 合订本的价值与意义 1995年《咬文嚼字》合订本,不仅仅是一本语言文字的“纠错本”,更是一部关于汉语学习、研究与应用的百科全书。 时代的记录者: 它记录了1995年中国社会在语言层面的种种变化,是研究当时社会文化和语言发展的重要史料。 语言的守护者: 它以严谨的态度,守护着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对于抵制语言污染、促进语言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习的指南: 对于任何一个希望提高自身语言文字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份宝贵的学习指南,它能帮助你辨别语言的细微差别,理解词语的深层含义,掌握正确的表达方式。 文化的传承者: 在解读和规范语言的同时,它也传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语言文化,让更多人领略到汉语的博大精深。 总而言之,1995年《咬文嚼字》合订本,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读物。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位孜孜不倦的“文字侦探”,带领读者走进汉字的奇妙世界,领略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无论你是专业的语言工作者,还是普通的语言爱好者,抑或是希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学生,都能从中获益匪浅。它将帮助你以更审慎、更精准、更富魅力的目光,去理解和运用我们祖国语言的每一个方块字,每一个词语,每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