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柏舟一席茶》的封面很美,干干净净,素朴雅致。泥炉火正旺,几只素盏散落其间,恰好成一席。书未翻动,文字间的松风清露气韵已入眼入心。
陆羽对李冶说,善茶之人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饮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与诗的境界是一样的。这“器”与“火”离不开手的掌握。“饮”“境”离不开人的心态。字里行间品迎新,卷上笔墨朴拙圆满。在这本书里可见五美之中,茶本身的气质只占其一,扰乱茶香的,主要还是人。人心不俗,田间、粗瓷、劳作后的一碗凉茶,望着“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情景,也有一番滋味。人心若是俗了,即若李冶泡出贡茶,对着茶圣来喝,又有什么趣味呢?
茶事,一种因茶而起的生活美学。茶席,天地之间成大美。加上山水柏舟,平添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是岁时凝结的茶之初相。当茶人的人文情怀与浪漫主义相遇,茶席间的天地变得开阔起来,这天地中有清风般高逸的灵性,有泥土一样本真的朴拙,亦有画卷般可书写的留白。迎新在文中说:中国的茶道,从不拘泥于一招一式,茶事亦如禅诗云:白牛之步疾如风,不在西,不在东,只在浮生日用中。浮生日用,这一句真切的就是茶的本意与初心。
光阴有情,岁月知意。十一年行走中的中国茶之道,十六品人文茶事的林泉况味。日子不疾不徐,闲闲散散地去,新的日子将又来,时间的刻痕尽在日影里,尽在一席茶中。
本书秉承中国茶道“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之内涵,一炉山水傍茶行,在遍访富春山、武夷山、峨眉山、青城山、嵩阳书院、临济寺等山川风物后,宝瓶观水、洞天谈诗,太行听风,怀古经石峪,青石板上烤新茶,又绘清蒲入茶瓯,卧佛寺中得大自在……这一切,茶为席魂,心饮为上。作者穿越不同的时空,将茶与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相结合,设计出不同况味的茶席,加上原生态的行走图片,融古炼今,带您体验文字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并领略山水之间茶席风华,再现当代国人茶饮的人文风骨与文化镜像。
此生,也许与茶结伴,才是红尘美的修行。
王迎新,知名茶文化学者,副研究员。出生于云南普洱茶文化世家,幼承家学,师从父亲 王树文先生。系中国人文茶道首倡者、人文茶席创始人,云南昆明民族茶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 国家人社部茶艺实训师教材编委,云南科技出版社《云南普洱茶》副主编,景德镇茶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华煎茶道协会导师,华茶青年会导师,一水间王迎新人文茶道传习馆馆主。一直致力于中国人文茶道、香道、陶瓷艺术的教学、研 习及传播,以文字书写茶席的美学文化。2006 年出版《正解云南普洱茶》,2013 年出版被业内称为“大陆zui美茶书”的《吃茶一水间》,2015 年在中国台湾出版《吃茶一水间》,2016 年出版反映现当代中国茶道理念与茶道礼法、手法及审美思想的《人文茶席》。
这套书如同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王迎新先生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茶文化深处的大门。他不仅仅是讲述茶的知识,更是传递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智慧。读他的书,我感觉像是在听一位长者,以一种平和而充满智慧的语调,与你分享他的人生感悟。他对“人文茶席”的阐释,让我深刻体会到,茶席的意义远不止于器皿的摆设,更在于其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他强调茶席的布置要体现主人的心意,要营造一种和谐、宁静的氛围,让饮茶者在品味茶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尊重。我尤其喜欢他关于“吃茶”的描写,那是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对当下时刻的全然投入。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王迎新先生的作品,就像一阵清风,吹醒了我们沉睡的感官,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诗意。这套书不仅仅是关于茶,更是关于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在这纷繁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从容。
评分说实话,刚开始接触这套书,我被其精美的装帧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但真正让我投入进去,并爱不释手的,是王迎新先生那深邃而富有诗意的文字。他笔下的“吃茶”,绝非简单的“喝”,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一种对味蕾、对香气、对温度、对意境的全面品味。他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不同季节、不同场合下,喝茶的细微感受,仿佛能让我隔着书页,闻到那淡淡的茶香,尝到那缕缕甘甜。我特别欣赏他对茶与“一水间”的精妙结合的论述。在现代社会,水往往被我们忽视,但王迎新先生却告诉我们,一杯好茶,离不开一壶好水。他从水的来源、水的温度、水的纯净度等多个角度,阐述了水在泡茶过程中的重要性,并由此引申出对自然、对生活细节的尊重。读到“山水柏舟”这一部分时,我仿佛看到了水墨画中的意境,看到了山林间的清幽,看到了竹林旁的雅致,这一切都与茶的清雅气质完美契合。这套书让我对“茶”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连接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内心的纽带。
评分这套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王迎新先生所构建的茶的世界。他的文字极富感染力,每一段描写都细腻入微,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我尤其被打动的是他对“茶”背后人文精神的挖掘。他没有仅仅停留在器物和技法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茶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与哲学、艺术、文学等领域产生深刻的联系。从古代的隐士煮茶品茗,到文人墨客的诗酒茶会,再到寻常百姓家的日常饮茶,他都一一娓娓道来,展现了茶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多元面貌。书中对于“人文茶席”的解读,更是让我眼前一亮。他将茶席看作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情感交流的载体,是体现个人品味和修养的窗口。他强调茶席的布置要符合场合,要体现主人的心意,要让客人感受到温暖和尊重。我从中汲取了许多灵感,不仅仅是关于如何准备一次茶会,更是关于如何以一种更加真诚和有温度的方式与人交往。这套书让我深刻体会到,茶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智慧,一种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宁静,感受生命美好的智慧。
评分当我翻开这套书时,并没有预设太多期待,只是单纯地被“茶”这个主题所吸引。然而,随后的阅读体验却是出乎意料的丰富和深刻。王迎新先生的文字,不愧大家风范,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意境,字里行间流淌着对茶文化的深深热爱与思考。他笔下的山水,并非仅仅是地理的描绘,而是与茶的意境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比如,在描绘某一种山泉茶时,他会细致地描述水源的清冽,山间的云雾,以及茶树生长的独特环境,将茶的品质与自然环境紧密联系起来,让人喝茶时,仿佛也能感受到那份山野的清新与纯净。而“柏舟”这一意象的引入,更是为茶增添了几分古朴与雅致,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饮茶时的那种超然物外的意境。书中对于“一席茶”的阐述,更是将茶与人的互动,茶与环境的和谐,以及茶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多维度的呈现。我从中学习到了许多关于如何布置茶席的知识,不仅仅是器物的选择,更是对整体氛围的营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禅意与美感。读完这本书,我对“茶席”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摆放茶具的地方,而是一个充满仪式感和艺术性的空间,一个让人放松身心,与自然对话的场所。
评分读完这套书,我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静心之旅。王迎新先生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底蕴,带领我重新审视了“茶”这个日常而又充满哲思的载体。书中不仅仅是关于茶的冲泡技巧,更是对茶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以及生活美学的深刻解读。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不同地域茶文化的介绍,从江南的温婉到西南的醇厚,每一种茶都仿佛有了自己的故事,诉说着当地的风土人情。读到关于“茶与道”的章节时,我更是深受启发,茶的“淡泊宁静”与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道”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体会到在喧嚣的世界里,如何通过一杯茶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平衡。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古代文人雅士饮茶的轶事,那些充满智慧和情趣的对话,让冰冷的文字瞬间变得鲜活起来,仿佛我也置身于那个风雅的年代,与他们一同品味茶的甘醇和人生的况味。这套书让我明白,喝茶不仅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与自己、与自然、与历史对话的方式。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个精神的栖息地,让人在阅读中得到滋养和升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