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代名傢書法經典 米芾 9787514903133

曆代名傢書法經典 米芾 978751490313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鼕梅 著
圖書標籤:
  • 書法
  • 米芾
  • 書法作品
  • 曆代名傢
  • 藝術
  • 中國書法
  • 字體
  • 繪畫藝術
  • 文化藝術
  • 書法經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樂虎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國書店齣版社
ISBN:9787514903133
商品編碼:120104146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2-04-01

具體描述

  • 書名:曆代名傢書法經典   米芾
  • 定價:38.00元
  • 主編 :王鼕梅
  • 齣版社:中國書店齣版社
  • 齣版日期:2012年4月
  • ISBN9787514903133
  • 版次:1
  • 印次:1
  • 裝幀:平裝
  • 開本:8
  • 頁碼:77

 

目錄

蜀素帖
苕溪詩捲
研山銘
叔晦帖
李太師帖
張季明帖
元日帖
中鞦詩帖
海岱帖
吾友帖
論草書帖
拜中嶽命作
鞦暑憩多景樓帖
復官帖
送提舉通直使詩
嚮亂帖
盛製帖
識語
緻希聲吾英友
聞張都大宣德
清和帖
篋中帖
值雨帖
緻伯老颱坐
德忱帖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鹿門居士、海嶽外史、淮陽外史、海嶽山人等。祖籍太原,後遷居湖北襄陽,有“米襄陽”之稱。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為北宋四傢之一。
米芾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程度。史傳說他個性怪異,喜穿唐服,嗜潔成癖,遇石稱“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稱“米顛”。米芾對書法的分布、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薑夔所記的“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閤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齣機巧。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嚮背、轉摺、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摺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摺。勾也富有特色。
曆代名傢書法寶典:探尋漢魏風骨與唐宋氣韻 導語: 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瑰寶,是文字的審美升華,是精神的無聲流淌。它不僅僅是記錄信息的工具,更是個人修養、時代風貌的集中體現。本套叢書旨在係統梳理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脈絡,擷取不同曆史時期最具代錶性的大傢作品,構建一部全麵、深入、賞析性極強的書法學習與鑒賞指南。本捲專注於探討書法藝術在漢魏至唐宋這一黃金發展時期的演變與高峰,深入解析不同書體的風格特徵與時代精神的交融。 第一章:漢魏風骨——篆隸的古樸與氣韻 本章將時間迴溯至中國書法的早期階段——漢魏時期。這一時期,篆書與隸書經曆瞭從規範化到藝術化的重要轉變,奠定瞭後世楷、行、草書發展的基礎。 一、秦漢篆書的規範與變奏: 我們將從秦統一文字的“小篆”入手,剖析其結構嚴謹、筆畫圓轉的特點。重點考察秦代刻石如《泰山刻石》、《琅琊颱刻石》等,分析其規範性如何為帝國統治服務,同時展現齣渾厚莊重的氣息。隨後,我們將探討漢代篆書在民間與碑刻中展現齣的“拙樸”傾嚮,如錢坫所推崇的“古樸之美”。 二、隸變之功:隸書的成熟與多元: 隸書的誕生是書法史上一次劃時代的變革——“隸變”,它使書寫效率大大提高,並形成瞭獨特的“蠶頭燕尾”等結構特徵。 1. 漢碑的雄強與樸茂: 詳細解析漢代隸書的巔峰成就,如《乙瑛碑》、《曹全碑》、《禮器碑》等。通過對這些碑刻的結構、筆法、章法的細緻入微的解讀,闡述漢隸如何將莊重與靈動完美結閤。例如,《曹全碑》的秀逸清健與《乙瑛碑》的端莊方勁之間的差異,體現瞭地域風格與書傢個性的差異。 2. 簡牘的鮮活與率真: 探討齣土文物如睡虎地秦簡、尹灣漢簡中所見的隸書風貌。這些墨跡展現瞭更為快速、更具書寫性的隸書形態,為我們理解“今隸”的産生提供瞭第一手的資料,感受其不事雕琢的生命力。 三、早期草書的萌芽:章草的形成: 章草,作為隸書的快寫體,是連接隸書與今草的關鍵橋梁。本節重點分析漢代章草的代錶性作品,如《急就章》的傳本,解析其如何保留隸書的波磔,同時融入瞭連帶的書寫習慣,展現齣古樸的韻味。 第二章:魏晉風度——楷書初成與行草的勃發 魏晉南北朝是書法藝術真正走嚮自覺的時期,士人精神與書寫實踐緊密結閤,催生瞭影響深遠的楷書和徹底解放的今草。 一、鍾張的開創之功: 迴顧“書聖”王羲之之前,鍾繇與張芝的貢獻。鍾繇的“鍾體”楷書對後世楷書的結構影響至深,其端莊溫潤的風格如何為後世楷書定下基調。張芝的“今草”變革,徹底擺脫瞭章草的隸意,使草書成為純粹的抒情載體,其“奔放不羈”的氣勢為王羲之的成熟奠定瞭基礎。 二、二王一脈的巔峰: 王羲之與王獻之父子的藝術成就,是本章的絕對核心。 1. 王羲之:集大成者的博采眾長: 深入分析《蘭亭集序》所代錶的“盡善盡美”的境界。探討王羲之如何融匯篆、隸、草之精髓,創造齣筆勢連貫、結構多變的行書典範。同時,解析其楷書(如《樂毅論》)與草書(如《十七帖》的風格影響)的全麵性。 2. 王獻之:獨樹一幟的創新: 比較父子兩人的差異,重點研究王獻之的“大王體”,其用筆更為瘦勁、更具動感,展現瞭魏晉名士在藝術上的自我突破精神。 三、楷書定型:南北碑學的對峙: 魏晉南北朝也是楷書最終定型的關鍵時期。本節將對比江南“二王”的“法帖”體係與北方“碑學”的雄強麵貌。 1. 北碑的雄健與方硬: 分析《龍門二十品》、《北魏墓誌》等代錶作,闡述北魏時期民間與宗教書法如何形成“方筆中寓圓意”的獨特風格,筆畫堅挺,結構開張,為唐代楷書的“法度”奠定瞭基礎。 2. 南朝的秀美與妍麗: 考察南朝士族對“妍美”的追求,以及墓誌書寫中逐漸成熟的楷書體勢。 第三章:盛唐氣象——楷書的極緻與法度的確立 唐代是中國書法史上製度化、規範化的高峰。在國傢意誌與文人追求的共同驅動下,楷書達到瞭前所未有的成熟,行草也展現齣磅礴的氣勢。 一、初唐的轉型與奠基: 1. 歐陽詢的“險勁”結構: 詳述歐陽詢楷書的結構特點,其“三十六法”如何將隸意徹底消化,形成方正中寓險側的獨特美學,對後世法度影響深遠。 2. 虞世南的溫潤與法度: 探討虞世南楷書“外柔內剛”的特點,體現瞭初唐士人的儒雅風度。 二、盛唐氣象的磅礴展現: 1. 虞顔之爭與楷書的對立統一: 深入對比顔真卿與柳公權兩位巨匠的風格。顔真卿的楷書以“雄渾開闊、氣勢磅礴”著稱,體現瞭盛唐的博大胸襟,其用筆的“顔體”特色對後世影響巨大,尤其是在中晚唐和宋代。 2. 柳公權的法度森嚴: 分析柳公權“顔筋柳骨”中“柳骨”的體現,其楷書的骨力遒勁、結體嚴謹,達到瞭楷書結構美的極緻。 三、唐代行草的解放與張揚: 1. 張旭的“顛張”: 探究唐代大草的極緻,張旭如何將音樂的節奏感融入筆端,展現齣狂放不羈、如醉如癡的浪漫主義精神。 2. 懷素的“狂素”: 對比張旭,解析懷素如何以“今草”為載體,追求筆法的精煉與連帶的自然,達到“心手相應,無意於佳乃佳”的境界。 第四章:宋代尚意——從法度到個性的迴歸 宋代書風是對唐代“尚法”的一種有意識的反動與迴歸,強調“意趣”和“性情”,開啓瞭中國書法史上“尚意”的新篇章。 一、宋四傢的崛起與風格分野: 本章重點解析宋代書法在“尚意”旗幟下所展現齣的多樣性。 1. 蘇軾的豐腴與拙樸: 分析蘇軾如何以“我書意造,獨由心裁”的理念,將篆隸筆意融入行楷,形成寬博厚重、略顯欹側的獨特風格。 2. 黃庭堅的奇崛與內斂: 深入探討黃庭堅如何以獨特的“長槍大戟”般的筆法,強調提按的節奏感和行間的疏密變化,形成“後世罕有”的風格。 3. 米芾的瀟灑與率真: (此處不做具體介紹,因為是其他書目的範圍) 4. 蔡襄的穩健與平和: 探討蔡襄在宋代書法承上啓下中的重要地位,其風格如何連接晉唐的法度和宋代的意趣。 結語: 漢魏的古樸雄強、魏晉的靈動瀟灑、唐代的法度森嚴、宋代的意趣迴歸,共同構成瞭中國書法藝術最為輝煌的篇章。本套叢書旨在通過對這些經典範本的係統梳理與深入賞析,使讀者不僅能掌握書法的基本技法,更能體會到不同時代精神在筆墨間的深刻印記,從而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與文化品味。

用戶評價

評分

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最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它在“書學思想”方麵的深入挖掘。米芾作為“刷字”的開創者,其對筆法和結字的顛覆性理解,是後世難以企及的。這本書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如何從“顔筋柳骨”中脫胎換骨,形成自己獨特的“八麵齣鋒”的獨特體勢。書中對比如《苕溪詩稿》與《研山銘》的對比分析,讓我更直觀地理解瞭他在不同書體上所下的功夫和所達到的境界。特彆是對筆鋒在行進過程中提按頓挫的文字描述,非常形象化,甚至能讓人在腦海中重構齣他運筆時的肌肉記憶。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不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在大師的指引下進行心領神會的體悟,對於想在行書上有所突破的習書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評分

這本書的選篇非常具有代錶性,涵蓋瞭米芾創作生涯的各個重要階段和主要書體,從早期對晉人法度的追摹,到中期的自我張揚,再到晚年的渾然天成,脈絡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我尤其欣賞其中收錄的一些相對冷門但極具個人色彩的小品尺牘,這些作品往往更能體現書傢不經意間的真實情感流露,沒有刻意為之的痕跡,更顯自然天真。比如那幾頁信劄,筆勢連綿,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文人情趣和瀟灑不羈,讓人感受到米芾那份“不拘泥”的魏晉風度。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從這些“非正式”的作品中學習到的東西,往往比那些刻意為之的榜書要多得多,因為它更貼近生活,更易於吸收和轉化。這本書做到瞭在“大雅”與“率真”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

評分

從內容編排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極強,像一部精心策劃的展覽大綱。它不僅僅是把米芾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專題章節進行瞭精妙的串聯。比如,某一章節專門探討瞭他與同時代書傢的交流與影響,另一章節則聚焦於他的審美觀在繪畫領域的延伸。這種多維度的視角,使得讀者可以跳齣單純的書法鑒賞,去理解米芾作為一位全能型藝術傢的復雜性。更值得稱贊的是,最後的附錄部分,對與米芾相關的一些曆史典故和人物關係進行瞭簡要梳理,這對於初次接觸米芾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能滿足資深研究者的細緻考證需求,又能為剛剛步入米芾藝術世界的初學者提供一個清晰而詳盡的導覽地圖,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厚重而不失親和力。

評分

這本關於米芾的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每一頁都仿佛能感受到他那份超逸灑脫的書風。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米芾生平經曆的梳理,結閤他對書法的獨特見解,構建瞭一個立體豐滿的“米顛”形象。比如,書中對他在宋徽宗時期所扮演角色的描述,細緻入微,讓我看到瞭一個在政治漩渦中依然保持藝術追求的書法大傢。書中對於其“刷字”技巧的分析,更是達到瞭令人叫絕的地步,那種筆走龍蛇、一氣嗬成的感覺,即便是通過印刷品呈現,也依然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編者在選取範例時,不僅考慮瞭其代錶性,更注重瞭不同時期的風格演變,讓讀者能夠清晰地追蹤他藝術道路上的每一步足跡。對於一個書法愛好者來說,這本冊子無疑是案頭必備的精品,它不僅僅是一部作品集,更像是一本深入骨髓的藝術研究報告,讓人在欣賞之餘,深思書法藝術的本質和精神內核。

評分

翻開這本畫冊,首先被吸引的是其裝幀的考究和印刷的精良。很多古代書法作品的影印本,常常因為墨色失真或者紙張質感不佳而大打摺扣,但這一本卻做到瞭令人驚喜的還原度。特彆是那些描摹宋代絹本的作品,那種細微的縴維紋理和墨色的洇散層次,都得到瞭很好的體現,這對於研究者和鑒賞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的版式設計也頗具匠心,留白恰到好處,既突齣瞭主體作品的磅礴氣勢,又留給觀者足夠的呼吸空間去品味細節。我注意到,有些篇章還附帶瞭專業的考證文字,對一些存疑作品的齣處和時間點進行瞭嚴謹的探討,這種學術的嚴謹性,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普通欣賞類圖冊,它更像是一部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專業工具書。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置身於宋代的文人雅集中,與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沉浸式的體驗,非常難得。

評分

評分

評分

給力

評分

評分

給力

評分

不錯?

評分

還行

評分

給力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