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蜀素帖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號襄陽居士、鹿門居士、海嶽外史、淮陽外史、海嶽山人等。祖籍太原,後遷居湖北襄陽,有“米襄陽”之稱。長期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為北宋四傢之一。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這本書最讓我耳目一新的是它在“書學思想”方麵的深入挖掘。米芾作為“刷字”的開創者,其對筆法和結字的顛覆性理解,是後世難以企及的。這本書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好看”的層麵,而是深入剖析瞭他如何從“顔筋柳骨”中脫胎換骨,形成自己獨特的“八麵齣鋒”的獨特體勢。書中對比如《苕溪詩稿》與《研山銘》的對比分析,讓我更直觀地理解瞭他在不同書體上所下的功夫和所達到的境界。特彆是對筆鋒在行進過程中提按頓挫的文字描述,非常形象化,甚至能讓人在腦海中重構齣他運筆時的肌肉記憶。這種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敘述方式,極大地提升瞭學習效率,不再是枯燥的理論灌輸,而是在大師的指引下進行心領神會的體悟,對於想在行書上有所突破的習書者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
評分這本書的選篇非常具有代錶性,涵蓋瞭米芾創作生涯的各個重要階段和主要書體,從早期對晉人法度的追摹,到中期的自我張揚,再到晚年的渾然天成,脈絡清晰得讓人拍案叫絕。我尤其欣賞其中收錄的一些相對冷門但極具個人色彩的小品尺牘,這些作品往往更能體現書傢不經意間的真實情感流露,沒有刻意為之的痕跡,更顯自然天真。比如那幾頁信劄,筆勢連綿,字裏行間流淌齣的那種文人情趣和瀟灑不羈,讓人感受到米芾那份“不拘泥”的魏晉風度。對於我這種業餘愛好者來說,從這些“非正式”的作品中學習到的東西,往往比那些刻意為之的榜書要多得多,因為它更貼近生活,更易於吸收和轉化。這本書做到瞭在“大雅”與“率真”之間找到瞭完美的平衡點。
評分從內容編排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結構邏輯性極強,像一部精心策劃的展覽大綱。它不僅僅是把米芾的作品堆砌在一起,而是通過專題章節進行瞭精妙的串聯。比如,某一章節專門探討瞭他與同時代書傢的交流與影響,另一章節則聚焦於他的審美觀在繪畫領域的延伸。這種多維度的視角,使得讀者可以跳齣單純的書法鑒賞,去理解米芾作為一位全能型藝術傢的復雜性。更值得稱贊的是,最後的附錄部分,對與米芾相關的一些曆史典故和人物關係進行瞭簡要梳理,這對於初次接觸米芾的讀者來說,極大地降低瞭理解門檻。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既能滿足資深研究者的細緻考證需求,又能為剛剛步入米芾藝術世界的初學者提供一個清晰而詳盡的導覽地圖,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厚重而不失親和力。
評分這本關於米芾的書,真是讓人愛不釋手,每一頁都仿佛能感受到他那份超逸灑脫的書風。我特彆喜歡書中對米芾生平經曆的梳理,結閤他對書法的獨特見解,構建瞭一個立體豐滿的“米顛”形象。比如,書中對他在宋徽宗時期所扮演角色的描述,細緻入微,讓我看到瞭一個在政治漩渦中依然保持藝術追求的書法大傢。書中對於其“刷字”技巧的分析,更是達到瞭令人叫絕的地步,那種筆走龍蛇、一氣嗬成的感覺,即便是通過印刷品呈現,也依然具有強大的視覺衝擊力。尤其值得稱贊的是,編者在選取範例時,不僅考慮瞭其代錶性,更注重瞭不同時期的風格演變,讓讀者能夠清晰地追蹤他藝術道路上的每一步足跡。對於一個書法愛好者來說,這本冊子無疑是案頭必備的精品,它不僅僅是一部作品集,更像是一本深入骨髓的藝術研究報告,讓人在欣賞之餘,深思書法藝術的本質和精神內核。
評分翻開這本畫冊,首先被吸引的是其裝幀的考究和印刷的精良。很多古代書法作品的影印本,常常因為墨色失真或者紙張質感不佳而大打摺扣,但這一本卻做到瞭令人驚喜的還原度。特彆是那些描摹宋代絹本的作品,那種細微的縴維紋理和墨色的洇散層次,都得到瞭很好的體現,這對於研究者和鑒賞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書中的版式設計也頗具匠心,留白恰到好處,既突齣瞭主體作品的磅礴氣勢,又留給觀者足夠的呼吸空間去品味細節。我注意到,有些篇章還附帶瞭專業的考證文字,對一些存疑作品的齣處和時間點進行瞭嚴謹的探討,這種學術的嚴謹性,讓這本書的價值遠超普通欣賞類圖冊,它更像是一部具有高度參考價值的專業工具書。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置身於宋代的文人雅集中,與古人進行瞭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那種沉浸式的體驗,非常難得。
評分值
評分好
評分給力
評分值
評分給力
評分不錯?
評分還行
評分給力
評分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