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慧敏,刘高峰,陶飞飞,佟金萍 著
图书标签:
  • 水灾害
  • 应急管理
  • 突发事件
  • 合作机制
  • 决策分析
  • 风险评估
  • 灾害应对
  • 公共安全
  • 危机管理
  • 防灾减灾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4427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1245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3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频发的水灾害不仅威胁人民生命安全和国家公共安全,也对水危机管理提出了挑战。面对脆弱的现代文明及政府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需求,在不确定性环境下,缓解水危机问题,有效进行水灾害应急管理成为当务之急。《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从理论、方法和应用三个方面系统地研究了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问题,以复杂系统科学为方法论,以和谐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水灾害应急处置问题为导向,分析水灾害应急管理系统演化规律,全面深入地展开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基本理论、决策方法和系统实现的研究。《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提供了两个应用研究,即水旱灾害问题比较突出的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和云南省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合作响应。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可作为水利管理、资源环境、灾害管理、风险与应急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师生的参考书,也可供相关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及决策部门的科技、管理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关于非常规突发水灾害
1.1.1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事件概述
1.1.2 中国水安全形势严峻及面临的挑战
1.2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
1.2.1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的概念与内涵
1.2.2 水灾害应急管理实践的现状分析
1.2.3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变革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3.1 水灾害应急管理研究进展
1.3.2 复杂系统理论的研究进展
1.3.3 综合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进展
1.4 本书研究内容

第2章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机制分析
2.1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分析
2.1.1 应急管理的困境
2.1.2 应急管理系统的构成
2.1.3 应急管理系统的特征
2.2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主体分析
2.2.1 应急合作主体构成
2.2.2 应急合作主体特性分析
2.3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机制及演化
2.3.1 应急主体合作行为机制
2.3.2 应急主体合作均衡
2.3.3 应急合作系统演化

第3章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体系
3.1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体系的构建
3.1.1 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体系
3.1.2 干旱灾害应急合作响应体系
3.2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流程分析
3.2.1 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流程
3.2.2 干旱灾害应急合作响应流程
3.3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流程效率分析
3.3.1 应急合作管理流程的有效性
3.3.2 应急合作管理流程的时间性能

第4章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的系统建模
4.1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的建模思路
4.1.1 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的建模框架
4.1.2 干旱灾害应急合作响应的建模框架
4.2 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的系统建模
4.2.1 宏观层而应急合作演化模型
4.2.2 微观层面应急合作演化模型
4.3 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合作管理的系统建模
4.3.1 应急水资源合作储备模型
4.3.2 应急水资源调配模型

第5章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研讨与决策
5.1 基于情景的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决策分析
5.1.1 情景分析法与应急决策信息关键因素分析
5.1.2 应急合作研讨决策的情景构建
5.2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研讨决策体系
5.2.1 应急合作研讨决策主体
5.2.2 应急响应行动及合作研讨决策流程
5.2.3 应急合作研讨决策系统体系架构
5.3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决策研讨模型
5.3.1 基于网络的综合集成群思考模式
5.3.2 应急合作研讨知识获取
5.3.3 应急合作研讨多层决策模型
5.4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研讨技术
5.4.1 知识库推理技术
5.4.2 情景可视化技术
5.4.3 模型库设计技术

第6章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管理应用研究
6.1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6.1.1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概况
6.1.2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6.2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
6.2.1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机制
6.2.2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合作仿真分析
6.3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合作行动的研讨决策体系
6.3.1 研讨决策参与主体分析
6.3.2 应急合作研讨决策过程
6.3.3 淮河流域非常规突发洪水灾害应急管理的保障措施及对策

第7章 云南省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管理应用研究
7.1 云南省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管理现状分析
7.1.1 云南省干旱灾害基本概况
7.1.2 云南省干旱灾害应急管理现状
7.2 云南省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合作响应研讨决策体系
7.2.1 应急合作响应行动的研讨决策主体
7.2.2 应急合作响应行动的决策流程
7.3 云南省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合作响应分水方案
7.3.1 应急合作响应分水方案的设计思想
7.3.2 应急合作响应分水方案设计及应用
7.4 云南省非常规突发干旱灾害应急管理的保障措施及对策
参考文献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一本关于“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的书籍的简介,内容将聚焦于其他领域,以确保不涉及您指定书名的主题: --- 图书简介: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与商业生态 书名: 丝路千年:游牧文明、绿洲商埠与跨大陆贸易网络的重塑 作者: 历史地理研究所课题组 出版社: 文渊阁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份: 2024年 字数: 约 1500 字 --- 内容概述 《丝路千年:游牧文明、绿洲商埠与跨大陆贸易网络的重塑》是一部深度挖掘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互动历史的专著。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着重探讨了在欧亚大陆广阔的空间中,不同文明体系如何通过贸易和迁徙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 本书核心聚焦于“非常规”的连接点——那些看似边缘化或被忽视的节点,如高山牧场、沙漠绿洲的边缘地带,以及这些区域在长距离贸易网络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我们摒视以往将丝路视为固定路线的刻板印象,而是将其描绘为一个动态演化、不断重组的“流动性生态系统”。 第一部分:游牧力量与区域互动模型 本书的第一部分,题为“马背上的全球化:游牧帝国的兴衰与贸易通道的开辟”,探讨了游牧民族在丝绸之路形成与维持中的核心作用。我们不再仅仅将游牧部落视为“破坏者”或“过客”,而是将其视为“通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 重点章节分析: 1. 从草原到绿洲的资源置换机制: 详细分析了游牧社区提供的马匹、毛皮、牲畜与定居农耕文明提供的粮食、丝绸、金属器物之间的供需平衡。研究表明,这种资源置换并非简单的交换,而是一种复杂的、受政治气候影响的互惠胁迫关系。通过对唐代与突厥汗国、蒙古帝国初期与欧亚贸易体系关系的个案研究,揭示了游牧精英如何通过控制咽喉要道来影响区域经济格局。 2. 军事压力与贸易安全: 传统观点认为战争阻碍贸易,但本书提出了一个修正观点:周期性的军事扩张,尤其是在强力游牧政权统治下,反而能提供一个相对统一的、广阔的“安全走廊”,从而降低了区域性小规模的盗匪风险,刺激了长距离贸易的繁荣。例如,安西都护府与突厥化部落间的军事合作机制,如何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商贸顺畅。 3. 游牧对城市文化的渗透: 通过考察粟特语在贸易中的主导地位,以及突厥语、蒙古语词汇对汉藏语系地区日常用语的影响,论证了游牧文化的“软实力”如何在商业和行政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中间地位。 第二部分:绿洲商埠的垂直整合与技术扩散 第二部分,聚焦于丝绸之路沿线的绿洲城市——从敦煌到撒马尔罕,再到巴格达。本书强调了这些商埠的生存并非单纯依赖于商队汇聚,而是依赖于它们对周边垂直资源的整合能力。 核心议题探讨: 1. 水利工程的跨文化协作: 深入剖析了干旱气候下,绿洲城市赖以生存的坎儿井、涝坝等水利系统的构建与维护。研究发现,这些系统的技术知识往往不是单一民族独有的,而是通过波斯、希腊化、乃至更早期的文明相互传播和适应的结果。例如,探讨了公元8至10世纪,阿拉伯水利工程师在粟特绿洲城市进行技术改良的实例。 2. 手工业的“全球供应链”前身: 考察了陶瓷、玻璃、金属冶炼等手工业如何利用丝绸之路网络进行原料获取和成品分销。本书展示了玻璃制造中的叙利亚技术如何传入中原,以及中原的瓷器技术如何被西域工匠模仿和改进,形成了基于技术交流的“区域专业化集群”。 3. 金融与信贷体系的演变: 关注早期票据、汇兑(如飞钱)的实际运作机制,而非仅仅停留在制度层面。通过对商业文书的解读,重建了商人如何处理跨越数千公里、不同货币体系下的资金流动风险,揭示了早期金融工具在支持大规模贸易中的创新作用。 第三部分:信仰、知识与“人类世”的初步形态 本书的最后一部分将视角从物质贸易转向了无形的“思想商品”的流动。我们认为,丝绸之路的意义远超商品交换,它是欧亚大陆知识、宗教和疾病传播的生物-文化走廊。 深入研究方向: 1. 宗教的“本土化”适应: 佛教、景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在不同绿洲和定居点传播的案例研究。重点不在于宗教的传入,而在于它们如何被地方精英和社会结构“重塑”以适应当地的政治需要和文化语境。例如,对高昌回鹘佛教艺术风格中融合了中原与印度特征的分析。 2. 医学与天文学知识的对流: 阐述了印度和波斯(伊朗高原)的医学典籍如何通过粟特商队和回鹘僧侣传入中土,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在翻译和实践中被修正。 3. 生态冲击与“丝路环境史”: 引入生态史视角,讨论了大规模贸易和人口流动对沿线生态环境的连锁反应,包括物种的引入与传播,以及过度开垦对绿洲可持续性的挑战,探讨了古代全球化对环境的初期冲击。 总结与学术贡献 《丝路千年》旨在提供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叙事框架,将游牧、绿洲与帝国力量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本书通过对考古发现、文献记录和比较历史学的综合运用,重塑了我们对古代世界中心如何通过复杂且非线性的贸易网络得以连接的理解,为研究跨区域互动和全球化早期形态提供了新的理论工具和实证基础。它挑战了“中心-边缘”的传统历史观,强调了边缘地带在历史演进中的能动性与创造性。

用户评价

评分

不得不说,《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这个书名,初看之下,确实有点“硬核”。它不像那些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也不是描绘灾难场面的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本为专业人士量身打造的“案头书”,或者是为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提供智力支持的“白皮书”。我之前接触过一些关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内容,但大多集中在常规的洪涝、干旱等,而“非常规”这个限定词,一下子就引起了我的好奇。这是否意味着书中会涉及一些更为复杂、更具挑战性的水灾害类型,例如由气候变化加剧而引发的罕见极端天气事件?又或者,是那些由于人为因素(如工程失误、污染物泄漏)引发的、具有突发性和高破坏性的水体污染事件?“合作管理与决策”更是触及了应急体系的核心。在瞬息万变的灾害面前,信息共享、资源调配、指挥协调的效率至关重要。我猜想,这本书大概率会剖析在多主体参与、多领域协作的复杂局面下,如何构建有效的沟通渠道,如何厘清责任边界,以及如何在信息不对称、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做出最优的决策。它或许会提供一些模型、框架,或者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策略,来指导实践者如何应对那些“意想不到”的挑战,让“合作”真正落到实处,让“决策”更加科学。

评分

《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这个书名,瞬间就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未知和挑战的探索欲。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灾害应对指南,更像是对人类在面对极端水文事件时,如何凝聚力量、如何智慧博弈的一场深度剖析。“非常规”这个词,就仿佛一道门,打开了通往那些我们尚未充分理解的水灾害世界的大门,比如由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超出历史记录的极端降水模式,又或者是那些罕见的、源于复杂地质构造的水体异动。而“突发”更是强调了事件的紧迫性和不可预测性,让我想象着那些瞬息万变的灾难现场。更吸引我的是“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这部分。我深信,在应对这类挑战时,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这本书很可能深入探讨了在复杂的多主体环境下,如何构建高效的合作网络,如何打破信息孤岛,如何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它或许还会揭示一些在高压之下,成功的决策者所具备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以及如何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平衡速度与审慎,做出最有利于全局的判断。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极具启发性的理论框架,或者是一些饱含经验的实践指南,帮助我们提升应对这类“非常规”挑战的能力。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人类在面对自然力量时的脆弱性,以及如何通过智慧和组织来应对这些挑战都充满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敬畏又着迷。《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这个标题,瞬间就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所涵盖的“非常规”和“突发”这两个词,就足以勾勒出一个充满不确定性和高风险的场景,让我联想到那些打破常规、超出预期的灾难瞬间,比如罕见的冰川湖溃决,或者由剧烈地震引发的海啸。这类事件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其演变速度和影响范围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而“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这部分,则是我最期待深入了解的内容。在如此严峻的时刻,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合作”?这其中涉及到不同层级政府的联动、军民的协同、甚至是国际间的援助。而“管理”和“决策”更是核心中的核心。在信息不完整、情况不明朗的情况下,如何迅速准确地判断灾害的性质和发展趋势?如何制定并执行一套既能快速响应又能保障安全、减少损失的决策方案?这本书或许会深入探讨这些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并尝试给出一些理论上的指导和实践上的建议,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危机。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就带着一股子“劲儿”,《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光是念出来,脑子里就浮现出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山洪暴发、冰凌溃堤、海啸来袭,这些可不是普通的汛情,而是那种让人措手不及、破坏力惊人的“黑天鹅”事件。我一直对这类突发性灾害的应对机制很感兴趣,总觉得在生死关头,一个国家的反应速度、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决策的科学性,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这本书似乎就是直击了这个痛点,它不仅仅是泛泛而谈应急预案,而是深入到“非常规”的层面,这就意味着它可能会探讨那些罕见的、超出常规经验的灾害类型,比如城市内涝的极速蔓延,或者跨区域的水文极端事件。而且,“合作管理与决策”这几个词,直接点出了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信息爆炸、资源分散的当下,没有高效的合作,再好的技术和再多的资源也可能形同虚设。这本书大概会为我们揭示,在极端压力下,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国家之间,如何打破壁垒,形成合力,如何制定出既果断又审慎的决策,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一些创新性的合作模式,来印证它的理论。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非常规突发水灾害应急合作管理与决策》,光是看着就让人觉得分量十足,而且有一种迫切感。我一直关注着全球范围内不断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深知一旦发生,其破坏力往往是毁灭性的,而且很多时候是“意想不到”的。这本书的“非常规”和“突发”这两个词,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些灾害的特点,它不仅仅局限于我们熟悉的洪水、干旱,而是可能包含了那些更罕见、更难预料的水体灾害,比如突如其来的大范围地下水涌出现象,或是与冰冻圈相关的复杂灾害链。我非常好奇书中会如何阐述“应急合作管理”。灾难发生时,往往需要政府、军队、民间组织、甚至国际力量的通力协作,但现实中,这种协作常常面临着信息壁垒、指挥不畅、资源分散等难题。这本书是否会提供一些创新的合作模式,或者一些能够有效打破沟通障碍的机制?同时,“决策”部分也至关重要。在混乱和压力之下,如何才能做出既果断又不失稳妥的决策,从而最大程度地保护生命和财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或者一些决策模型,来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在极端条件下进行科学、有效的决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