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首届向全国推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图书
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设计者、2008年“茅以生桥梁大奖”获得者科普代表作
深入浅出的世界桥梁小史
百余幅图片呈现各个时代世界桥梁风貌
《世界桥梁趣谈》一书是国内享有世界性声誉的桥梁研究专家、桥梁美学家、2008年“茅以生桥梁大奖”得主唐寰澄先生关于世界桥梁小史、桥梁美学的小书,内容涵盖古今中外桥梁科技“奇花异草”,亚、欧、美、澳的桥风人情,另有百余幅图片呈现了各个时代世界桥梁的风貌,笔法苍劲幽默,读来引人入胜。本书曾于2001年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唐寰澄(1926—2014),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桥梁设计专家,桥梁史与美学专家,中国现代著名桥梁专家,中国古桥研究的泰斗。1926年出生于上海市朱泾镇西林街298号唐氏宅院,自幼聪慧好学,攻读勤奋,194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进入茅以升先生创立的中国桥梁公司武汉分公司,参与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初步方案设计。新中国成立后进入铁道部设计总局后转入大桥工程局工作,参加过武汉、南京、重庆、枝城、九江等长江大桥,以及济南等黄河大桥的设计与施工。1955年荣获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的武汉长江大桥建筑方案首奖。唐寰澄一生爱桥、建桥、写桥,尽平生之力研究中国与世界古代与近现代桥梁设计与施工技术的发展,在桥梁史尤其是中国古桥史领域卓有建树。一生设计桥梁无数,著述众多,多部图书获得全国优秀图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等奖项。代表作为《中国木拱桥》《中国古代桥梁》《中国科学技术史:桥梁卷》《桥》等,科普作品有《桥梁美的哲学》《世界桥梁趣谈》等。
引言(1)
一、什么叫桥(3)
二、古代桥梁科技(6)
木杆件系统(15)
木拱桥(17)
木桁架桥(21)
悬索桥——软桥(24)
三、近代的桥梁(28)
桁架拱桥(33)
桁架开启桥(34)
钢悬索桥(36)
钢筋混凝土桥(44)
四、现代的桥梁(50)
预应力桥(51)
计算手段(56)
钢桁架桥(58)
新型的拱桥(61)
双曲拱桥(61)
转体施工(62)
桁架拱(伸臂施工)(65)
浮运施工(65)
刚构拱(67)
提篮拱(68)
钢管拱(70)
钢管混凝土拱(72)
斜拉桥(75)
悬索桥(93)
桥梁基础(110)
地基地质(110)
桥梁基础形式(112)
|世界桥梁趣谈
目录|
五、未来的桥梁(124)
总结改进(125)
推陈出新(127)
旁搜博览(129)
效法自然(132)
哪里有需要?(134)
地球越来越小(135)
交通面的铺开(135)
潜水桥墩桥(139)
半潜式隧道桥(141)
30003350米悬索桥(143)
直布罗陀海峡(146)
网状5000米悬索桥(150)
渤海海峡(151)
琼州海峡(152)
台湾海峡(154)
结语(157)
木拱桥
飞桥、虹桥、贯木拱
中国和外国都有木料拼搭成的拱桥,目的亦是加大桥梁的跨度。怎样拼法,巧妙不同。欧洲有两种古老的木拱桥式(图18)。上图是起源于公元前103年一块残刻石雕,多瑙河上的木拱。下图是把两三层或更多层木料弯曲叠夹起来成为木拱。
中国还是走自己的道路。
中国有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木拱桥一虹桥、飞桥、贯木拱桥。这是我在1953年首先发现和不断考证研究发掘出的。
900多年前,公元1042年时宋朝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汴河上的木梁柱桥,每当发洪水时,运粮和载货的重船,往往撞折桥柱、船货亦受损坏,主管桥工的官吏受到处分。皇帝、宰相募人造无脚桥,鼓励新的创造发明。当年有个称为魏化基的人,用模型造了一座木拱桥,试造时费用高,不成,被罢黜职。这是第一次尝试。
大概在六七年后,安徽宿州的地方官陈希亮,也因为当地河道上经常发生船撞桥柱,两败俱伤,创造了一种用木料穿插搭架起来的木拱桥,用绳子捆绑,可能不用铁钉。桥上横铺木板加上栏杆,坚实可行,解决了河中不用桥柱的问题。受到皇帝下诏书、赐绸缎的奖励,并且推广到全国。到1049年时,山西、河南、江苏、山东的汾水、汴水、泗水、青水上到处建造称做“飞桥”。当年汴京开封城里城外就有上土桥、下土桥和虹桥三座。大概62年之后北宋画家张择端画了一幅长卷叫《清明上河图》,图中心便是那座虹桥的“飞桥”(图19)。桥的结构可以用火柴梗自己搭架起来。不信照图20试它一试。桥总得有个学名。作者在考证此桥时见书上记这座桥是用“大木相贯”(穿插)而成,所以起名为“贯木拱”桥。
这种杆件系统的木拱,世界上唯独中国有,并且成为系统。北宋败亡,朝廷搬到南方,北方这些木拱都毁坏不见。但是贯木拱的桥式流传到南方,有所改进。桥面平坦,上建桥屋(图21)现今浙江、福建山区仍有好多座单孔和多孔的贯木拱,有些是国家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假如有兴趣,可以到浙江云和、青田、泰顺(此处最多),或福建古田、屏南、武夷,或甘肃渭源去看一看实在的古老桥梁。最近,由作者出主意,美国出资,在上海市青浦县、金泽镇造成了一座完全忠实于北宋《清明上河图》上虹桥式的木拱桥(图22)。有机会大可一观。因为在世界上“唯我独有”,所以能引起诸多外国的重视,美国投资拍成科教电影,向全世界进行介绍呢!
在世界上的诸工种之中木工是最聪明的。中国古代桥梁工程的祖先是春秋时山东(鲁国)的木工,姓公输,名班。所以称鲁班。“班门弄斧”就是笑那些敢在行家门前卖弄自己的浅薄的人。
外国的木工一样聪明。瑞士木工葛鲁勃曼于公元1757年在下夫豪申地方跨莱茵河上建造了双孔有廊屋的木撑拱桥。结构相当复杂,也许比中国的贯木拱桥在技术上要略逊一筹。桥后来在战争中被法军焚毁了(图23)。
……
我必须指出这本书的某些段落展现了令人惊叹的洞察力,它所提供的视角是极其新颖且富有启发性的。很多我原本以为已经很了解的概念,经过作者的重新梳理和剖析后,焕发出了全新的光彩。这种“点石成金”的文字魔力,在于作者能够精准地捕捉到事物背后的本质联系,并用一种极富画面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读完某些章节后,我常常会停下来,陷入沉思,那种“原来还可以这样想”的震撼感,是很多同类书籍无法给予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思维的碰撞和拓展,有效地激活了我大脑中沉睡已久的逻辑回路,让人感觉自己的认知边界被轻轻推开了一扇门。
评分坦白说,这本书的装帧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让它在我众多的藏书中占据了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它并非那种追求速度和快餐式的阅读体验的书籍,而是需要你慢慢品味,像品鉴陈年老酒一样,每一口都有不同的回味。这种“慢阅读”的需求,恰恰迎合了现代人渴望从快节奏生活中抽离、寻求深度精神滋养的心理。它在视觉上给予了极致的享受,在精神上又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创造了一种稀有的阅读体验。我甚至会推荐给那些不常读书的朋友,不是因为内容多么简单易懂,而是因为它的实体本身就具有极高的吸引力和收藏价值,足以激发人们拿起书本的初始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简直是天马行空,作者的笔法像是那位游历四方的老者,信手拈来都是妙趣横生的故事,但又绝不流于表面。他似乎拥有将枯燥的知识点嚼碎了,再用最富有趣味性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的魔力。我特别欣赏它那种不拘泥于传统知识点的线性叙述,而是像在聊天一样,一会儿从一个历史的侧面切入,一会儿又跳到当下的某种社会现象进行类比,逻辑链条看似松散,实则紧密相连,总能在不经意间让人恍然大悟。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完全没有那种“阅读任务”的压力感,更多的是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那种字里行间流淌出的那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由衷地佩服作者的学识功底和独特的表达天赋,仿佛作者正在你耳边娓娓道来,让你沉醉其中,不愿停歇。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字体选择,简直是为深度阅读者量身定做的。通常市面上很多书籍为了追求版面饱满,字体会挤得过密,或者行距设置不合理,读一会儿就觉得压抑。但这本书完全不同,它的留白处理得极其到位,无论是页边距还是行间距,都保持着一种令人舒适的疏朗感。特别是那些专业名词的注释,采用了小号字体,既不喧宾夺主,又能保证需要时随时查阅,显示出编辑对阅读体验的极致追求。字体本身的风格也十分正派,易于辨识,即便在光线不佳的环境下,也能保持清晰的阅读体验。这种对细节的关注,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视力健康和阅读舒适度的尊重,让长时间沉浸其中也成为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简直是艺术品!硬壳精装的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触感,让人忍不住想反复摩挲。内页的纸张选择也相当考究,米白色的哑光纸,印刷清晰,字里行间透着一种复古的韵味,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封面设计更是巧妙,色彩搭配既高雅又不失活泼,那种留白的处理,让人感觉设计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倾注了心血。每次把它从书架上取下来,都像是在进行一场小小的仪式。这种对实体书的尊重和投入,在如今这个电子阅读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摆在书桌上,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整个阅读空间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这种用心的制作,足以让热爱纸质书的读者感到由衷的满足。
评分非常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评分挺好的挺好的
评分感谢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感谢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感谢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非常好啊,实惠又好用,值得推荐
评分感谢快递小哥!点赞!
评分非常好 很喜欢 希望京东多搞一些图书优惠活动
评分不错,书不大好拿,内容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