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种多肉植物图鉴(汉竹)

1200种多肉植物图鉴(汉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意成 著
图书标签:
  • 多肉植物
  • 植物图鉴
  • 园艺
  • 花卉
  • 植物
  • 汉竹
  • 园艺种植
  • 多肉
  • 植物识别
  • 养花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537716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020365
包装:平装
开本:8开
出版时间:2016-12-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176
字数:20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买了一堆肉肉,但是总叫不出来名字,怎么办?
  景天简直太火爆,好些个又太像导致傻傻分不清,怎么办?
  作为一名骨灰级肉友,只能混迹多肉吧看帖子才能看到名贵“肉肉”,太烦恼怎么办?
  常常听人说起缀化、锦等品种,但却不知道跟原生品种的区别在哪里?
  ……
  无论你是新入“肉”坑,还是骨灰级的,本书帮你解答所有问题。
  一页上排列8~10种相似的多肉,各个之间的不同点一目了然,让你不再傻傻分不清。
  无论是广受欢迎的姬莲系、月影系、美人系,还是萌态百出的肉锥系、生石花玉系,还是名贵的万象系、卧牛系、寿系,林林总总1200种多肉全部收录在内,让肉友们一饱眼福。
  本书还画出了多肉族谱,缀化、锦、杂交品种等,与原始品种联在一起,形象有趣,很涨姿势!

内容简介

  国内一本品种全、种类多的多肉植物图鉴书。囊括了火爆市场的景天科多肉、受肉友欢迎的屁股花、热度持续不减的菊科等,共1200种。
  首次以多肉的形状特征分类排列,以便于读者比较,每翻开一页都有将近10张精美多肉图片,图片颜色饱和度高,每一张都是栩栩如生的萌肉,让读者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首次揭秘多肉家族中的缀化、锦、群生现象,不仅让人认识一种“肉肉”,还能认识一家“肉肉”。
  此外,本书语言精简、通俗,且信息量大,对多肉的形状特征、生长环境、花期、科属等都有介绍,尤其缀化与出锦的介绍更是能让肉友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可轻松鉴定萌肉的品种。
  书大图美,信息量大,装帧精美。

作者简介

  王意成,“花样爷爷”,花卉专家,著名园艺科普作家。
  1981年,他出版了国内一本多肉书籍。现如今他虽年逾八旬,却依旧保持着对多肉的热爱。他关心每一株多肉,对多肉的脾气、秉性了然于胸,三言两语就能道破识肉、养肉的“天机”;他亲自走访各地,拍摄了大量真实的多肉植物图片,详细记录下它们成长的点点滴滴,精心呈现它们美丽的身姿。切身的爱肉历程,用他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入浅出地告诉读者实用、详实的多肉植物知识。翻看他的书,你能感受到这位园林工程师对多肉的热爱与激情。退休后,他专注于科普图书的写作,撰写有关多肉植物和园林花卉等著作50余部,累计发表文字700多万字、照片将近2万幅,被花友亲切地称为“花样爷爷”。“花样爷爷”近年来屡有佳作问世,从《700种多肉植物原色图鉴》、《多肉肉多》等多肉植物书籍均受到了业内人士和读者的广泛好评。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1 景天科
石莲花属
1. 初恋
2. 姬莲
3. 静夜
4. 白凤
5. 丽娜莲
6. 鲁氏石莲
7. 露娜莲
8. 魅惑之宵
9. 红稚莲
10. 摩氏石莲花
11. 苍白石莲花
12. 吉娃莲
13. 雪莲
14. 铁石莲花
15. 女雏
16. 象牙莲
石莲花属:缀化、锦品种
17. 黑王子锦
18. 花月夜缀化
19. 特玉莲缀化
20. 月光女神缀化
21. 冬云
22. 卷叶冬云
23. 圣诞冬云
24. 银冬云
25. 星影冠
26. 雪闪冠
27. 高砂之翁
28. 高砂之翁缀化
29. 冬云缀化
30. 地毯东云
31. 白蜡东云
32. 红蜡东云
33. 大和锦
34 小和锦
35. 厚叶花月夜
36. 锦晃星
37. 月影
38. 红边月影
39. 白闪星
......
Part2 番杏科
肉锥花属
Part3 百合科
芦荟属
Part9 马齿苋科
Part10 其他科
Part11 仙人掌科
附录 多肉植物名称索引

精彩书摘

  石莲花属Echeveria
  1. 初恋(Echeveria‘Huthspinke’)
  株高10~15 厘米,株幅10~25 厘米。叶匙形,肉质,呈松散莲座状,中绿色。花浅红色。春、夏季开花。为石莲花属的夏型栽培品种,多年生肉质植物。
  2. 姬莲(Echeveria minima)
  株高5~8厘米,株幅8~10厘米。叶卵圆形,先端有小尖,肉质,肥厚,小尖和叶缘红色。聚伞花序,花红色,春、夏季开花。为石莲花属的夏型种。
  3. 静夜(Echeveria derenbergii)
  株高10 厘米,株幅20~30 厘米。叶倒卵形或楔形,肉质,肥厚,被白粉,呈莲座状排列,叶尖和叶边具红色。总状花序,长10 厘米,花钟状,黄色,冬、夏季开花。
  4. 白凤(Echeveria ‘Baifeng’)
  株高6~10 厘米,株幅10~15 厘米。叶片卵圆形至近球形,扁平,肉质,青绿色,被白粉,叶片前端有粉红色溅点。聚伞花序,花浅红色,夏季开花。为石莲花属的夏型种。
  5. 丽娜莲(Echeveria lilacina)
  株高5~6厘米,株幅10~23厘米。叶片卵圆形,肉质,叶顶端有小尖,叶面中间向内凹,浅粉色。聚伞花序,花浅红色,春、夏季开花。为石莲花属的夏型种。
  6. 鲁氏石莲(Echeveria runyonii)
  株高8~12 厘米,株幅15~25 厘米。叶匙形,先端有小尖,叶上半部背面有微龙骨突,呈莲座状排列,灰白色。聚伞花序,花钟状,橘红色,冬、夏季开花。
  7. 露娜莲(Echeveria ‘Lola’)
  株高5~7 厘米,株幅8~10 厘米。叶片卵圆形,肉质,先端有小尖,灰绿色,被浅粉色晕。聚伞花序,花淡红色,夏、冬两季开花。为石莲花属的夏型种。
  8. 魅惑之宵(Echeveria agavoides ‘Lipstick’)
  具短茎。叶片长三角形,呈莲座状排列,绿色,质硬,先端尖。光照强时叶缘和叶尖会变红。为东云的栽培品种。
  ……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1200种多肉植物图鉴(汉竹)》内容的图书简介,内容详实,旨在介绍一本专注于特定领域(例如,园艺工具、苔藓微景观、兰花栽培等)的专业书籍。 《微光中的静谧:苔藓与蕨类植物的微景观营造艺术》 书籍定位: 艺术、园艺、自然观察、室内造景 目标读者: 室内植物爱好者、微景观设计师、日式庭院风格追随者、寻求自然疗愈的都市人群 内容概述: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植物图鉴,它聚焦于一个迷人且相对小众的领域——苔藓与蕨类植物的生态构建与微景观艺术。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许多人渴望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重新连接自然。苔藓与蕨类,以其低调的生命力和对潮湿环境的依赖性,为我们提供了在方寸之间打造“静谧之境”的绝佳媒介。 《微光中的静谧》旨在带领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古老植物的生命哲学,并提供一套从理论基础到实操技巧的完整指南,帮助任何爱好者成功地在室内环境中,复刻出一个微缩的、生机勃勃的森林角落。 第一部分:生命的低语——苔藓与蕨类植物的生态解析 本部分将为读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理解为何苔藓和蕨类如此独特,以及它们如何在自然界中生存。 1. 苔藓的古老遗产: 无维管束的生存之道: 深入剖析苔藓(Bryophyta)缺乏真正根、茎、叶的结构,它们如何通过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固氮和水土保持作用。 光照与湿度需求的细微差别: 区分地衣苔藓(Acrocarpous)与铺地苔藓(Pleurocarpous)的形态差异及其对光线的偏好。我们将详细描述如葫芦藓、白发藓等常见种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状态。 孢子世代与配子世代的转换: 图文并茂地解释苔藓的生命周期,帮助读者理解何时是播种(孢子散布)的最佳时机,以及如何维护适宜的湿度以促进孢子萌发。 2. 蕨类的优雅形态: 叶的艺术: 蕨类植物(Pteridophytes)的魅力核心在于其叶片——“叶状枝”。我们将详细介绍羽状复叶的结构,如叶柄、叶轴、叶片和孢子囊群(Sori)的识别。 经典蕨类家族巡礼: 重点介绍适合室内培养的品种,如铁线蕨(Adiantum spp.)对通风的敏感性、鸟巢蕨(Asplenium nidus)的独特形态,以及石松类(Lycopodiophyta)的原始美感。 根状茎的秘密: 探讨不同蕨类通过根状茎(Rhizome)的蔓延方式,这对于规划微景观的整体布局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工具与基质——微景观的物质基础 成功的微景观依赖于精确的材料选择。本章将详尽介绍构建生态环境所需的“硬件”。 1. 容器的选择与改造: 透明度与透气性的权衡: 分析玻璃容器、陶土盆、球形缸、方形缸等不同材质和形状对内部湿度的影响。 开口与封闭系统的哲学: 详细指导如何建立一个完全封闭(自给自足)的生态瓶,以及半开放系统(更适合需要定期通风的蕨类)的搭建步骤。 排水层的艺术: 讲解不同等级的砾石、陶粒、活性炭在容器底部的分层作用,强调如何避免积水烂根的核心技术。 2. 土壤与基质的配方: 无土栽培的探索: 介绍使用水苔(Sphagnum Moss)、泥炭藓、椰糠作为苔藓和蕨类基质的优点与局限。 矿物基质的调配: 为蕨类设计高透气性配方,涉及赤玉土、鹿沼土、硅藻土等颗粒介质的混合比例,以模拟其原生地的酸性及疏松环境。 第三部分:微景观的营造:从设计到实现 本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实践指南,侧重于美学构图和生态平衡的建立。 1. 景观设计原则: “留白”与“留空”的东方美学: 如何运用禅宗园林理念,通过空间的留白来突显苔藓的细腻质感和蕨类的结构美。 比例与尺度: 如何在小空间内创造出“远山近水”的视觉效果,选择合适的“点景物”(如小石块、漂流木)来烘托主体植物。 光影的叙事: 探讨如何利用光源(如LED灯)的色温和投射角度,来增强苔藓表面的纹理和蕨类叶片的层次感。 2. 实例教程:分步构建你的微型世界 本书提供了十个详尽的案例教程,涵盖从最简单的“苔藓盆景”到复杂的“蕨类湿地缸”。 案例一:极简主义苔藓球(Kokedama变体): 专注于单一苔藓的形态美,强调球体的紧实度与保湿性。 案例五:热带雨林地貌缸: 组合使用藤蔓类蕨类(如铁线蕨)与岩石造景,模拟高湿度环境的搭建流程。 案例八:枯木重生微景: 学习如何利用已腐朽的木材(Sinker Wood)作为基底,引导苔藓沿着木材纹理自然生长,营造出时间流逝的沧桑感。 第四部分:持续的照料与生态维护 一个成功的微景观是一个活的系统,需要持续的微调。 1. 水分管理的高级技巧: 雾化与喷淋的艺术: 区分对苔藓(偏好饱和空气湿度)和蕨类(需要基质湿润但叶片干燥)的不同浇水策略。 “白化”与“发霉”的诊断: 识别苔藓变白的原因(过度暴晒或水质问题)及真菌滋生的早期干预措施。 2. 生物共生的选择: 小生灵的引入: 探讨是否以及如何引入如跳虫(Springtails)和螨虫(Mites)等微小生物,来帮助分解落叶、控制霉菌,维持生态平衡。 病虫害的自然防治: 针对室内封闭环境常见的蚜虫、红蜘蛛等,推荐使用印楝油等有机方法进行处理,避免化学污染破坏微生态。 总结: 《微光中的静谧》是一本致力于培养读者对微观世界感知力的指南。它拒绝浮躁的“快餐式”植物养护,提倡一种沉静、细致的照料方式。通过掌握苔藓与蕨类的特性,读者不仅能成功地在室内环境中创造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画卷,更能从中体会到生命在幽微角落中顽强而有序的哲学。这是一场关于光线、水分与耐心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它的信息密度控制得恰到好处,既不显得拥挤空洞,也不会让人感到阅读压力。每一页的构图都极其平衡,植物主体、名称标识以及必要的留白,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视觉节奏。我特别欣赏它在布局上体现出的那种克制与专业。它没有像很多百科图鉴那样,为了塞入更多内容而牺牲美观度,反而选择用更少的文字去引导你关注图像本身,让视觉成为主要的交流媒介。这种设计哲学非常符合我个人的偏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沉下心来欣赏单一、精美的对象,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且,这种简洁的排版使得我在查找特定物种时,能够更快地定位,因为它没有太多分散注意力的冗余信息干扰。对于一个追求生活美学的人来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本可以随时翻阅的艺术画册,它提升的不仅是我对多肉植物的认知,更是我对生活美感的品味。

评分

这本精美的画册,简直是多肉爱好者的福音!光是翻阅那些高清的图片,就让人心旷神怡。那些色彩斑斓的莲座,形态各异的叶片,被摄影师捕捉得淋漓尽致,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一些稀有品种的特写,细节处理得非常到位,即便是最细微的白霜或叶尖的红晕,都展现得一清二楚。虽然我之前也看过不少网上的资料,但实体书的质感和色彩还原度,是屏幕完全无法比拟的。光是看着这些图片,我的种植热情就被极大地激发了。我常常会花上一个下午,沉浸在这些植物构建的微观世界里,光是辨认图谱中的不同种类,就已经充满了乐趣。对于新手来说,这无疑是一本绝佳的视觉入门教材,它让你在尚未拥有它们之前,就能先领略一番多肉植物的万千风情,为未来的“肉坑”之旅打下坚实的美学基础。这本书的装帧也十分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绝对是值得收藏的佳作,让人忍不住想把它放在阳光最好的书架上。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是一个“重度实践派”,对那些空泛的理论介绍不太感兴趣,更关心的是“我该怎么做才能养活我的肉肉”。这本书在这一点上,虽然没有直接提供大量的文字说明,但它通过其细致入微的物种展示,间接传授了非常重要的信息。比如,通过观察不同品种叶片厚度和形态的差异,我能初步推测出它们对光照和水分的需求倾向。那些叶片肥厚、紧凑的品种,显然更耐旱;而那些颜色鲜艳、叶片舒展的,可能需要更多散射光来维持状态。这种“看图识物,推断习性”的过程,对我来说比死记硬背参数要来得直观和有效得多。而且,它提供了一个极广的物种参考库,让我能对照我手头的植株,去想象它们在最佳生长状态下应该呈现出的完美形态,这极大地帮助我校正了自己的养护方法。我发现,有些我一直养不好的肉,原来是因为它的“标准美照”和我的实际养护环境差距太大了,这本书让我对“理想状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因此更有动力去调整我的阳台环境。

评分

从一个纯粹的收藏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其“权威性”和“稀缺性”上。在数字时代,信息获取的门槛极低,但也导致了信息质量的参差不齐。一本优秀的实物图鉴,其意义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定锚点”,一个经过专业团队筛选和确认的、相对稳定的物种标准视图。对于很多新兴的或者容易混淆的品种,这本书提供的清晰对比图,比模糊不清的网络照片更有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实物载体,代表着一种投入和专注,这与我们投入心力去培育植物的精神是相通的。它不是那种看完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籍,而是会频繁被我带到肉架边,作为工具和灵感来源。它安静地立在那里,本身就是一种对我“肉坑”生涯的肯定和纪念。每次打开它,那种油墨的清香和纸张的触感,都提醒着我,比起虚拟的浏览,实实在在的拥有和探索才是最令人满足的。

评分

说实话,我买这本书之前其实有点犹豫,因为市面上的多肉图鉴实在太多了,很多都只是简单地将图片堆砌在一起,缺乏深度和系统性。但《1200种》系列(我指的是这种风格的图鉴)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提供了一个近乎博物馆级别的物种收录广度。即便是我自认为已经拥有了不少“硬货”的老手,在翻阅过程中,依然不断有“咦,这个我居然没见过!”的惊喜时刻。它不仅仅涵盖了那些我们常见的“肉肉”,更深入到了许多专业玩家圈子里流传的,或是在特定地区才能见到的稀有变种和园艺品种。这种“大而全”的基础之上,还保持了极高的收录准确度,这背后付出的努力是可想而知的。这让我觉得,投资这本书是非常值得的,因为它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边界,让我对多肉植物这个大家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敬畏之心。它更像是一份长期有效的“灵感宝库”,时不时能从中发现新的目标物种,激发新一轮的收集欲望。

评分

图片印刷很好,实用,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非常棒的一本书,纸张很厚,很好,图案清晰,介绍详细,对于多肉爱好者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拥有的好书,而且物流很给力,春节期间能做到第二天送达,点赞。非常愉悦的一次购物。

评分

印刷清晰,送货速度快

评分

本人养了许多多肉,一直依靠这本书,还是很有用的

评分

图片印刷很好,实用,不错。

评分

刚入手多肉 还不太懂 买来学习 最基础讲起 不错

评分

书很不错,很喜欢,推荐给大家!!!

评分

东西质量一如既往的好,快递也速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