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第3版) [Food Additives]

食品添加剂(第3版) [Food Additive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郝利平,聂乾忠,周爱梅 等 编
图书标签:
  • 食品添加剂
  • 食品科学
  • 食品安全
  • 食品工业
  • 化学
  • 营养学
  • 法规
  • 增值剂
  • 配料
  • 第三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5516047
版次:3
商品编码:1202778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精品课程建设教材 ,
外文名称:Food Additive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7
字数:5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食品添加剂(第3版)》进一步规范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较为详细地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作用机理、性状、性能与毒性,按照新的标准明确阐述了食品添加剂使用范围、使用剂量、使用方法,提出了食品添加剂使用注意事项,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并利用二维码技术链接了一些相关法规、标准及思考题参考答案,便于学习者查阅。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1.1.1 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1.1.2 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2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1.2.1 防止食品败坏变质,提高食品的稳定性、耐藏性及安全性
1.2.2 提高和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1.2.3 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1.2.4 增加食品的品种,提高食品的方便性
1.2.5 有利于食品的加工处理,适应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1.2.6 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和开发新的食品资源
1.3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3.1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历史
1.3.2 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的发展现状
1.4 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使用及发展趋势
1.4.1 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安全使用
1.4.2 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2章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与管理
2.1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
2.1.1 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与毒性的关系
2.1.2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评价
2.1.3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2.1.4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
2.1.5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
2.2 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2.2.1 FAO/WHO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2.2.2 国外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2.2.3 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管理
2.3 食品添加剂的选用原则
2.3.1 FAO/WHO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3.2 我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原则
2.3.3 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原则
2.4 食品添加剂的审批程序
2.5 食品添加剂的编码与缩略语
2.5.1 食品添加剂的编码系统
2.5.2 缩略语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3章 食品防腐剂
3.1 食品防腐剂的作用机理
3.2 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3.2.1 酸性防腐剂
3.2.2 酯性防腐剂
3.2.3 天然防腐剂
3.2.4 其他化学防腐剂
3.3 食品防腐剂的合理使用及注意事项
3.3.1 食品防腐剂的抑菌范围
3.3.2 不同防腐剂有效的pH范围
3.3.3 食品防腐剂的溶解和分散
3.3.4 食品防腐剂与食品的热处理配合使用
3.3.5 食品防腐剂的并用
3.3.6 其他因素对食品防腐剂作用的影响
3.4 食品防腐剂研究进展与展望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4章 食品抗氧化剂
4.1 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4.1.1 油脂酸败及脂肪氧化的机理
4.1.2 油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4.1.3 水溶性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
4.2 油溶性抗氧化剂
4.2.1 丁基羟基茴香醚
4.2.2 二丁基羟基甲苯
4.2.3 没食子酸丙酯
4.2.4 特丁基对苯二酚
4.2.5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4.2.6 茶多酚棕榈酸酯
4.2.7 4一己基间苯二酚
4.2.8 羟基硬脂精
……

第5章 食品着色剂
第6章 食品护色剂
第7章 食品漂白剂
第8章 食品增稠剂
第9章 食品乳化剂
第10章 食品用香料与香精
第11章 食品调味剂
第12章 食品膨松剂、凝固剂、水分保持剂和抗结剂
第13章 食品酶制剂
第14章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其他
第15章 食品营养强化剂

精彩书摘

  《食品添加剂(第3版)》:
  ③应在正常生产工艺条件下使用这些配料,并且食品中该添加剂的含量不应超过由配料带入的水平。
  ④由配料带入食品中的该添加剂的含量应明显低于直接将其添加到该食品中通常所需要的水平。
  (2)当某食品配料作为特定终产品的原料时,批准用于上述特定终产品的添加剂允许添加到这些食品配料中,同时该添加剂在终产品中的量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在所述特定食品配料的标签上应明确标示该食品配料用于上述特定食品的生产。
  2.3.2.5 食品用香料、香精的使用原则
  (1)在食品中使用食品用香料、香精的目的是使食品产生、改变或提高食品的风味。食品用香料一般配制成食品用香精后用于食品加香,部分也可直接用于食品加香。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也不包括增味剂。
  (2)食品用香料、香精在各类食品中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标准中规定没有加香的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法律、法规或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另有明确规定者除外。除标准中所列可加香的食品外,其他食品是否可以加香应按相关食品产品标准规定执行。
  (3)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的食品用香料品种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用物理方法、酶法或微生物法(所用酶制剂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从食品(可以是未加工过的,也可以是经过了适合人类消费的传统的食品制备工艺的加工过程)制得的具有香味特性的物质或天然香味复合物可用于配制食品用香精。
  注:天然香味复合物是一类含有食用香味物质的制剂。
  (4)具有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的食品用香料,在食品中发挥其他食品添加剂功能时,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如苯甲酸、肉桂醛、瓜拉纳提取物、双乙酸钠(又名二醋酸钠)、琥珀酸二钠、磷酸三钙、氨基酸等。
  (5)食品用香精可以含有对其生产、储存和应用等所必需的食品用香精辅料(包括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食品用香精辅料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食品用香精中允许使用的辅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品种。
  ②作为辅料添加到食品用香精中的食品添加剂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在达预期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在食品中的使用量。
  (6)食品用香精的标签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7)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食品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标示。
  2.3.2.6 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
  按照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2760-2014),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的使用原则如下。
  (1)加工助剂应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使用,使用时应具有工艺必要性,在达到预期目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使用量。
  (2)加工助剂一般应在制成最终成品之前除去,无法完全除去的,应尽可能降低其残留量,其残留量不应对健康产生危害,不应在最终食品中发挥功能作用。
  (3)加工助剂应该符合相应的质量规格要求。
  ……
食品添加剂(第3版) 内容概述 《食品添加剂(第3版)》是一部全面、权威、实用的著作,深入探讨了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关键作用。本书旨在为食品行业从业者、科研人员、监管机构以及关注食品安全与健康的广大读者提供系统、深入的知识体系。 本书在继承前两版扎实内容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当前食品科学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国际国内食品添加剂领域的最新法规、技术进展,进行了全面修订与更新。内容涵盖了食品添加剂的各个方面,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从法规监管到风险评估,力求为读者提供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框架。 核心内容 食品添加剂的基础理论与分类: 本版详细阐述了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功能、安全性评价原则,并对各类食品添加剂进行了系统分类。读者将了解到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感官性状(如色素、香料、甜味剂)、延长保质期(如防腐剂、抗氧化剂)、增强食品营养价值(如营养强化剂)、改善加工性能(如乳化剂、增稠剂)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机理。本书深入剖析了各类添加剂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及其在食品中的行为,帮助读者理解其功能发挥的微观基础。 各类食品添加剂的详细介绍与应用: 本书对市面上常见和重要的食品添加剂进行了逐一梳理,包括但不限于: 防腐剂: 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等,阐述其抗菌机制、适用范围、使用限制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抗氧化剂: 如维生素C、维生素E、BHT、BHA等,解释其清除自由基的原理,以及在防止油脂氧化、保持食品新鲜度方面的应用。 着色剂: 涵盖天然和合成着色剂,分析其色彩特性、稳定性、安全性和在不同食品中的应用场景。 甜味剂: 包括糖醇类(如木糖醇、赤藓糖醇)和高强度甜味剂(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详细介绍其甜度、能量值、代谢途径及在无糖食品中的应用。 增稠剂、稳定剂、乳化剂: 如卡拉胶、瓜尔胶、卵磷脂等,探讨它们如何改善食品的质构、口感和外观,以及在酱料、乳制品、烘焙食品中的作用。 香精香料: 介绍香精香料的组成、来源、风味特性,以及在糖果、饮料、方便食品中的增香应用。 营养强化剂: 如维生素、矿物质等,讲解其在婴幼儿食品、保健食品中的强化作用。 对于每一种添加剂,本书都提供了详细的化学名、CAS号、E编码(如适用)、理化性质、功能、作用机理、在不同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使用原则、潜在的毒理学信息以及相关的法规要求。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与风险管理: 这是本书的重中之重。书中详细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评价体系,包括毒理学研究方法、ADI(每日允许摄入量)、ARfD(急性参考剂量)等概念的由来与计算。本书也深入探讨了风险评估的过程,如何从暴露评估和危害评估两方面综合分析食品添加剂对公众健康的潜在风险。同时,本书也关注了风险管理的策略,包括法规标准的制定、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以及消费者信息沟通等。 食品添加剂的法规标准与监管: 本版重点更新了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最新法规标准。内容涵盖了中国国家食品安全标准(GB标准)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标准体系、通用要求、分类目录、使用原则以及限制要求。同时,也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美国FDA、欧盟EFSA等主要国际组织和地区在食品添加剂监管方面的最新动态和主要规定,为读者理解全球食品添加剂管理的共性和差异提供参考。 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与质量控制: 本书介绍了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技术和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质谱联用技术(MS)等,为食品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提供实用的技术指导。同时,也强调了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对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其合规、安全地投入使用。 食品添加剂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望了食品添加剂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包括天然来源添加剂的开发、功能性添加剂的研究、以及绿色、可持续生产技术在添加剂领域的应用。 本书的价值与特色 全面性与权威性: 内容涵盖广泛,信息来源可靠,汇集了食品科学、毒理学、法规学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 科学性与实用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深入的科学原理阐述,也有丰富的实际应用案例和技术指导。 前瞻性与更新性: 紧跟国际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和法规变化,为读者提供最前沿的知识。 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内容组织逻辑性强,语言专业而易于理解,配以图表,方便读者查阅和学习。 面向广泛的读者群体: 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预防医学、公共卫生、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的学生、教师、科研人员,以及食品生产企业研发、生产、质量控制、法规事务部门的专业人士,同时也适合关心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公众阅读。 《食品添加剂(第3版)》将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食品添加剂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价值与挑战,掌握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从而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食品行业发展的媒体从业者,每次看到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我都会深感责任重大。这次接触到的《食品添加剂(第3版)》让我看到了深入了解这个复杂领域的机会。我特别期待这本书能在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和发展趋势方面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梳理全球范围内主要的食品添加剂管理法规,例如欧盟的E编号系统、美国的FDA标准,以及中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同体系的差异和共同点,有助于我更全面地报道相关议题。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趋势,比如天然食品添加剂的兴起,以及生物技术在食品添加剂领域的应用。这些都是当前食品行业的热点话题,也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希望书中能够引用最新的市场调研数据和行业报告,来支撑这些趋势的分析。此外,作为一名媒体人,我更关注如何将复杂、专业的食品添加剂知识,以一种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给公众。因此,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案例分析,比如某个食品添加剂的“前世今生”,它的发现、应用、争议和最终的监管结果。这样的故事性叙述,能够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食品添加剂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恐慌。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集合,更是一扇了解食品添加剂背后复杂体系的窗口。

评分

我是一名在营养健康领域工作的专业人士,经常需要向公众普及健康饮食的知识。这次拿到《食品添加剂(第3版)》这本书,我希望它能够成为我向公众解释食品添加剂的有力工具。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清晰、易懂的知识体系,帮助我将复杂的食品添加剂信息,转化为普通大众能够理解的内容。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介绍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它们的功能,以及在日常饮食中的常见应用。比如,为什么在某些酱料中会添加防腐剂?它是否会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我希望书中能够引用权威的科学研究,来解释这些问题,并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认知。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解读食品标签,识别和选择食品添加剂的建议。例如,当看到配料表上有许多不熟悉的化学名称时,消费者应该如何辨别它们的安全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丰富的案例和数据,以便我在健康讲座和科普文章中,能够更加自信和准确地传达信息,帮助公众做出更健康、更明智的食品选择。

评分

我是一名对烘焙甜点有着狂热追求的美食爱好者,尤其喜欢挑战制作各种造型复杂、口感丰富的甜点。而在这个过程中,食品添加剂的身影无处不在。这次拿到《食品添加剂(第3版)》,我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巧妙运用食品添加剂,来提升烘焙甜点品质的“秘籍”。我最想了解的是,在制作蛋糕、饼干、慕斯等甜点时,不同种类的稳定剂、乳化剂、膨松剂、着色剂和香精,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在不同配方中的最佳使用比例和条件。比如,什么时候需要使用卵磷脂,什么时候又适合用单甘酯?哪种膨松剂最适合制作蓬松的戚风蛋糕,哪种又最适合制作酥脆的饼干?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针对不同烘焙产品,食品添加剂的“解决方案”,帮助我解决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例如奶油不易打发、慕斯不成形、颜色不均匀等。此外,我也对天然食品添加剂在甜点制作中的应用充满好奇,例如使用天然色素来代替人工色素,或者利用天然成分来达到增稠、稳定等效果。这本书如果能像一本“烘焙宝典”一样,为我提供专业而实用的指导,让我能够做出更美味、更令人惊艳的甜点,那我将欣喜若狂。

评分

我一直对食品安全领域颇感兴趣,特别是关于食品添加剂的那些细枝末节。这次拿到这本《食品添加剂(第3版)》,真是欣喜若狂。书拿到手,厚实的一本,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没有花哨的图案,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翻开书页,纸张的质感也很不错,印刷清晰,排版舒适,这对于长时间阅读来说至关重要。我特别关注这本书的更新程度,毕竟食品添加剂的法规和研究日新月异。据我了解,第三版意味着内容一定经过了大量的更新和修订,能够反映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科研成果,这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部分。我希望这本书能详尽地介绍各种食品添加剂的分类、功能、使用范围、最大使用量以及安全性评估等信息。尤其希望它能解释清楚,为什么有些添加剂在某些食品中是允许的,而在另一些食品中则被限制,这背后是否有科学的依据和严格的审批流程。我期待书中能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分析不同食品的配料表,解读其中涉及的食品添加剂,并解释它们的作用。这样,我作为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所购买的食品。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包含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误区和传言的澄清,比如一些被过度渲染的“有害添加剂”,以及科学界对此的真实看法。通过这本书,我希望能够建立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食品添加剂知识体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食品选择,并能在与人交流时,提供更准确的信息。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说明了它的专业性和深度,作为一本“第3版”,它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的更新,更是行业发展的缩影,我对此充满期待。

评分

我是一名在食品加工企业工作的工程师,日常工作中需要大量接触和使用食品添加剂。这次拿到《食品添加剂(第3版)》,我希望能从中获得更深入、更专业的技术指导。我对书中关于各种食品添加剂的理化性质、功能特性以及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表现有非常高的期待。我希望书中能详细介绍各种添加剂的分子结构、溶解度、热稳定性、pH稳定性等关键参数,这些对于我们在实际生产中选择和应用添加剂至关重要。此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食品添加剂复配使用和协同效应的讨论。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需要将几种添加剂组合使用,以达到更佳的保质、保色、增味等效果。我希望本书能提供一些关于不同添加剂复配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数据,指导我们如何优化配方,提高产品质量,同时降低成本。我也对书中关于食品添加剂在特定食品加工工艺中的应用有浓厚的兴趣,比如在乳制品、肉制品、方便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案例。了解这些具体的应用场景,有助于我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本书如果能像一本“工具书”一样,为我在技术研发和生产实践中提供可靠的参考,那我将视为它的最大价值所在。

评分

我是一名对食品科学史和食品安全发展演变感兴趣的业余研究者。读到《食品添加剂(第3版)》这本书,我非常期待它能在食品添加剂的历史发展、科学探索和伦理考量方面提供一些深度的视角。我希望书中能够追溯食品添加剂的起源,从古代的天然防腐、着色手段,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发展历程。了解这些历史背景,有助于我们理解食品添加剂为何会出现,以及它在保障食品供应和品质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我特别关注书中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评估方法的演变史的介绍,比如从早期的粗略评估到如今复杂的毒理学试验和风险评估体系。这些科学方法的进步,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基石。此外,我也希望这本书能够探讨食品添加剂在伦理和社会层面的议题,比如,如何平衡食品的经济效益、便利性与公众的健康关切?在追求更“天然”的食品的过程中,我们是否会牺牲一部分食品的安全性和可及性?这些深层次的思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食品添加剂这个话题。这本书如果能提供一些历史性的案例研究,比如某个食品添加剂的争议和最终的监管结果,那将极具启发性。

评分

作为一个对健康生活方式和天然食品有着强烈追求的消费者,我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一直比较谨慎。这次拿到《食品添加剂(第3版)》这本书,我抱着学习和辨别的心态。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关于天然食品添加剂和合成食品添加剂的详细对比,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ADI)的解释,以及它是如何通过科学研究确定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直观的例子,让我们普通消费者能够理解,在日常饮食中,我们可能摄入的食品添加剂总量,是否会超出安全范围。我对于书中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识别和选择“无添加”或“少添加”食品的指导很有兴趣。例如,在购买食品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配料表的哪些信息?有没有一些常见的“陷阱”需要警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建立一个更清晰的食品添加剂认知框架,让我能够更有意识地去选择对身体更友好的产品。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探讨一些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普遍担忧,并给出基于科学的解答。例如,一些关于“色素致癌”的传言,或者“味精害处”的说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权威的信息,帮助我做出理性的判断。

评分

我是一名在跨国食品公司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的专业人士。在为新产品策划推广方案时,我们经常需要考虑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以及如何向消费者传递清晰、准确的信息。这次拿到《食品添加剂(第3版)》,我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在市场营销和消费者沟通方面的洞察。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下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差异,以及营销策略如何应对这些差异。例如,在一些强调“天然”、“健康”的市场,如何有效地解释和定位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而不引起消费者的反感?我希望书中能提供一些成功的营销案例,展示如何以科学、透明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食品添加剂的问题。同时,我也对书中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命名和标签规范的讨论有兴趣。清晰、准确的标签信息,是建立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优化产品配料表,使其更容易被消费者理解的建议。总而言之,这本书如果能为我提供一些关于食品添加剂在市场端和消费者沟通端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那将对我非常有价值。

评分

我是一名正在准备相关执业考试的学生,食品安全和营养学是我学习的重点领域。这次读到的《食品添加剂(第3版)》对我来说,简直就是考试的“定心丸”和“通关秘籍”。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厚重感,拿到手里就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知识分量。我对这本书最看重的,是它能否系统、全面地梳理食品添加剂的各类知识点,并且能够以一种逻辑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希望书中能够详尽地介绍每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化学结构、物理性质、生产工艺,以及最重要的——它们在食品中的功能机理。比如,抗氧化剂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在某些油性食品中需要添加?而抑菌剂又有哪些不同的种类,它们分别针对哪些微生物?我更希望书中能够对各种添加剂的毒理学研究和安全性评估进行深入的阐述,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添加剂,我希望书中能够引用权威的研究数据和科学结论,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形成科学的认知。此外,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规范和限量标准,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最新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并解释这些标准制定的依据。比如,某类食品的最大使用量是如何确定的?是否有考虑到不同人群的摄入量?这本书如果能成为我备考路上的得力助手,帮助我扎实掌握食品添加剂的理论知识,那我对它的价值将是无限的。

评分

作为一名对烹饪和烘焙有着濃厚興趣的業餘愛好者,我一直對食品添加劑的存在感到既好奇又有些許疑慮。過去,我對於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食品配料表上的各種“E”開頭的代碼感到十分困惑,常常不知道它們究竟是什麼,對身體又會有什麼影響。這次有幸接觸到《食品添加劑(第3版)》,我對它寄予了厚望,希望它能為我揭開這層神秘的面紗。我尤其關注書中對於各種添加劑在烘焙和烹飪中的實際應用。例如,在製作蛋糕時,乳化劑是如何幫助麵糊均勻混合,使蛋糕口感更細膩的?防腐劑又是如何延長麵包的保質期,減少浪費的?還有那些增稠劑、著色劑、香精等等,它們在不同的食品製作過程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有哪些是我們日常烹飪中可以自行調製,或者需要謹慎使用的。我希望本書能夠提供豐富的實際操作建議,甚至是一些實驗數據,來佐證這些添加劑的作用機理和效果。同時,我也希望能學習到如何在家製作一些相對健康的食品,盡可能地減少對外部食品添加劑的依賴,或者在必要時,能夠準確地識別和選擇對身體更友好的替代品。畢竟,作為一個熱愛生活的人,我希望自己和家人的飲食不僅美味,更要健康。這本書如果能像一本實用的烹飪手冊一樣,指導我在食品添加劑的世界裡游刃有餘,那就再好不過了。我對書中可能包含的關於不同國家和地區對食品添加劑管理的差異性也很有興趣,這有助於我理解全球食品行業的規範標準。

评分

还不错 运输很快

评分

还没看,以后慢慢学习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还不错 运输很快

评分

还没看,以后慢慢学习

评分

还没看,以后慢慢学习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实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