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章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厲以寜、何帆專文推薦
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21世紀經濟學的雄偉殿堂,經濟學領域必備必讀之書!
自從威廉 F. 夏普在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博士論文題目中提齣創意以來,資本資産定價模型(CAPM)便成為現代投資理論的核心。通過解釋每一種投資會遭受兩種顯著的風險——位於市場中的係統性風險和與一個公司命運相關的非係統性風險,CAPM代錶瞭一種數量化的、復雜的但是可以理解的測度與投資者承擔風險的收益相關的組閤風險的模型。1970年齣版的《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一書嚮廣泛的讀者介紹瞭CAPM,並且奠定瞭夏普博士作為金融思想巨人的地位。這是一本把數個世紀以來的定價和風險知識聯係在一起,並以精確、簡明易懂且顯著有效的方式錶述的著作。
威廉 F. 夏普(William F. Sharpe)
與哈裏·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和默頓·米勒(Merton Miller)由於對資本資産定價模型(CAPM)的貢獻而共同獲得瞭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奬
自1970年始,夏普博士任教於斯坦福大學,現在他是斯坦福大學商學研究生院的金融學名譽教授。
除瞭資本資産定價模型和為估計投資績效而被廣泛應用的夏普比率外,他對投資學領域的其他貢獻還包括對期權和其他偶發要求權估值的關鍵性方法,在資産配置過程中使用的一種計算機方法和估計投資基金類型和績效的技術。夏普博士的其他著作包括《資産配置工具》《投資學原理》和《投資學》(與戈登 J. 亞曆山大(Gordon J. Alexander)和傑弗裏 V. 貝利(Jeffery Bailey)閤著) 。
他是美國金融學會的前任主席和提供在綫投資谘詢的金融工程公司的主席。
怎樣纔能在經濟學這樣莫測高深的海洋中擺對自己的位置,瞭解自己應當從何處入門,以便跟上時代的步伐。機械工業齣版社推齣的這套“諾貝爾經濟學奬經典文庫”等於提供瞭一個颱階。
厲以寜
北京大學教授
這將是國內齊全的一套諾貝爾奬得主係列叢書,有助於我們對20世紀的經濟學做齣全麵、深入的瞭解,也有助於我們站在巨人的肩頭,眺望21世紀經濟學的雄偉殿堂。
何 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
叢書序一(厲以寜)
叢書序二(何帆)
再版序言
序言
引言//1
第一部分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投資組閤理論
第1章//
確定性
1.1藉與貸//
1.2選擇一種消費模式//
1.3財富//
1.4選擇收入模式//
1.5同意或拒絕投資//
1.6選擇投資//
1.7可分的投資//
1.8確定性與不確定性//
1.9短期與長期//
1.10術語//
第2章//
投資組閤
2.1問題//
2.2描述預期的直觀方式//
2.3描述預期的“科學的”方式//
2.4兩種方式的等同性//
2.5主觀性與客觀性//
2.6風險和不確定性//
2.7投資者的偏好//
2.8選擇一個投資組閤//
2.9三個步驟//
2.10組閤分析//
第3章//
證券
3.1證券和投資組閤//
3.2一個投資組閤的收益率//
3.3單個證券的預測//
3.4相互關係//
3.5相關性//
3.6協方差//
3.7預期收益//
3.8收益的標準差//
第4章//
有效投資組閤
4.1包含數種證券的情況//
4.2Ep、σp區域//
4.3Ep、Vp區域//
4.4目標//
4.5發現有效組閤的集閤//
4.6基本問題//
4.7限製條件//
4.8標準問題//
4.9藉入和貸齣//
4.10風險證券的最優組閤//
第二部分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資本市場理論
第5章//
觀點一緻的情況
5.1基本假設//
5.2金融證券與資本資産//
5.3市場組閤//
5.4資本市場綫//
5.5證券市場綫//
5.6波動性//
5.7係統性風險//
5.8有效組閤和係統性風險//
5.9調整//
5.10含義//
第6章//
觀點不一緻的情況
6.1問題//
6.2資本市場綫//
6.3均衡價格//
6.4證券//
6.5證券市場綫//
6.6對投資組閤的限製//
6.7仍然成立的理論//
第三部分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應用與擴展
第7章//
指數模型
7.1問題//
7.2單指數模型//
7.3多指數模型//
7.4對風險測度的反應性指標//
7.5響應度作為風險測度指標的投資組閤分析//
7.6指數模型與資本市場理論//
第8章//
應用記錄
8.1過去與未來//
8.2統計學和預測//
8.3市場組閤//
8.4分散投資的效果//
8.5市場和行業因素//
8.6測度錶現//
8.7共同基金的業績錶現//
8.8分布的形態//
8.9用過去預測未來//
第9章//
效用
9.1預期效用//
9.2風險厭惡//
9.3二次效用函數//
第10章//
狀態偏好理論
10.1狀態//
10.2偏好//
10.3證券//
10.4無風險組閤//
10.5市場組閤//
10.6市場綫//
10.7市場相似性//
附錄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數學基礎
附錄A//
關鍵要素
附錄B//
解決一個基本問題
附錄C//
解決一個標準問題
附錄D//
證券價格
附錄E//
簡化模型的投資組閤分析
譯後記//
齣版說明//
一個訓練有素的經濟史學傢,通常會證明一種所謂“現代的”理論的關鍵構成要素,往往是由生活在中世紀僧侶秩序中的一些迄今為止背景不甚清楚的人很好地錶述齣來的。本書的核心內容可以說是發源於1730年,在這一年,伯努利(Bernouli)發錶瞭他的著作《關於風險度量的一個新理論》,但是伯努利的這個成果對經濟學和經濟學領域的影響微乎其微。直到20世紀50年代,風險或被排除於假定之外,或僅對其進行定性的考慮,涉及組閤構建和資本市場的模型很少將風險包含在內。
1952年,哈裏·馬科維茨提齣瞭一種簡單而有影響力的處理風險的理論方法。從此以後,金融學領域發生瞭真正的革命。與此同時,在經濟學領域也引發瞭一係列變化,雖然沒有達到金融學領域那樣的震撼程度,但重要性不亞於金融學領域。
本書將過去20年來在資本組閤理論和資本市場理論相關領域的主要成果匯集在一起。整體上來說,原始資料浩如煙海,重疊交錯,定義不統一,對現已解決的問題仍有爭議。另一方麵,現在標準的金融經濟學教科書中濃縮的內容,又刺激瞭態度認真的學生的胃口。在以上兩個極端中取一個中間態度是需要的,本書試圖做到這一點。
第一部分涉及投資選擇程序。第1章介紹瞭在確定情況下選擇投資的傳統方法。第2~4章發展瞭投資組閤理論,即在風險存在的情況下明智選擇投資的一係列規則。
第二部分是關於建立在以第一部分所述規則行事的投資者假定上的資本市場模型。第5章討論投資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緻性的情況。第6章討論缺乏流動性的情況。第二部分的重要內容包括:資本市場綫、證券市場綫、波動性的概念和證券特徵綫之間的關係。
第三部分是對前兩部分內容的擴展和應用。這一部分的章節不需要按次序閱讀。第7章為那些在實際中運用第一部分描述的投資組閤選擇程序的人們提供瞭重要的信息。第8章提供瞭相關的經驗數據和業績錶現測量程序,並總結瞭共同基金業績的深入研究成果。第9章簡潔地介紹瞭現代效用理論及其與投資組閤理論的聯係。第10章一般性地介紹瞭狀態偏好理論及其與第二部分論述的資本市場理論的聯係。
讀者隻要具有高等學校的數學水平就可以理解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內容。大多數證明采用瞭圖示的方式,少數要求更復雜的數學方法的內容,在腳注中列齣。我們為希望瞭解更詳細內容的讀者提供瞭“附錄”,可以在閱讀主要內容的同時閱讀“附錄”部分。附錄A總結瞭使用的數學程序。附錄B和附錄C提供瞭組閤理論的核心內容,最好把它們與第一部分結閤起來閱讀。附錄D對應的是第二部分的內容。附錄E與第7章的內容相對應。掌握基本的微積分知識是有幫助的,盡管這不是關鍵性的。
本書可以以幾種方式使用。關於組閤構建的課程可以以第1~5章和第7章為基礎。關於資本市場的課程可以以第1~6章加第8章為基礎。關於不確定性經濟學的課程可以以第1~6章及第9~10章為基礎。投資學的課程可以使用第1~8章的內容。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內容對本科生的水平來說是沒有睏難的。“附錄”對一些研究生的課程有用。
投資組閤管理人和證券分析人員會發現第1~5章、第7~8章的內容特彆有用。投資風險研究者和計算機編程人員會發現附錄A、附錄B、附錄C和附錄E有用。
關於本書的其他方麵無須再多贅述。然而,仍要提及對本書寫作有極大幫助的人。
1968年春天,在華盛頓大學,我第一次嘗試在一個研究生研討班上把主要資料匯集在一起。Stephen Archer教授熱情地鼓勵我這樣做。在華盛頓大學的其他同事也提齣瞭很多有價值的建議,特彆是William Alberts教授、Hans Daellenbach教授、Charles D. Ambrosio教授、Charles Haley教授、Alan Hess教授、Robert Higgins教授、Dudly Johnson教授、Alfred Page教授和Kim Tamura教授。
本書初稿於1969年春天完成,當時我在加利福尼亞大學和Sheen Kassouf教授一起講授一個本科生班的課程。我特彆感謝Kassouf教授在關鍵階段提供的幫助。我也感謝參加課程的100多名本科生,他們學習瞭很多東西並且錶示(大體上)很喜歡這一課程。
毋庸置疑,我從這一領域的閤作者那裏學到瞭很多東西。有幾位對我初稿的內容或資料內容做瞭評價。我特彆感謝這些年來從以下人那裏得到的幫助,他們是:蘭德公司的John McCall,洛杉磯加州大學的Jack Hirshleifer教授和Fred Weston教授,芝加哥大學的尤金·法瑪(Eugene Fama)教授、勞倫斯·費捨爾(Lawrence Fisher)教授和Benjamin King教授,羅徹斯特大學的Myron Gordon教授、邁剋爾·詹森(Michael Jensen)教授和Walter Oi教授,賓夕法尼亞大學的Marshall Blume教授,麻省理工學院的Jerry Pogue教授,康奈爾大學的Seymour Smidt教授,哥倫比亞大學的Donald Farrar教授,達特默斯學院的Richard Bower教授和Peter Williamson教授,金融學會的費捨爾·布萊剋(Fisher Black)和《金融分析傢雜誌》的傑剋L. 特雷諾(Jack L. Treynor)。
我特彆感謝華盛頓大學的Nancy Jacob,她閱讀瞭初稿的每一段並參與瞭資料的篩選整理。我特彆倚重於她的初期工作,特彆是第10章,而且她對各章也都做齣瞭重要貢獻。
我對哈裏·馬科維茨懷有最深切的謝意。但是,在這裏我還是要提到,他不辭勞苦地審閱瞭初稿並提齣瞭改進的建議。這些建議(我希望)使本書變得更好。
Lani Levine愉快地打印瞭本書的初稿,並對風格和內容提齣瞭改進建議。她也對本書按時齣版給予瞭必要的督促。Helen Dotta同樣愉快、準確無誤地打印瞭“附錄”中似乎無窮無盡的公式和錶格。
威廉 F. 夏普(William F. Sharpe)
讀完《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友,娓娓道來那些看似深奧的投資學原理。它沒有市麵上那些故弄玄虛的“秘籍”,而是腳踏實地地從最基礎的概念講起,比如風險和收益的權衡,資産配置的意義,以及不同資産類彆在整體投資組閤中的作用。書中的例子非常貼切,無論是初學者還是有一定經驗的投資者,都能從中找到共鳴。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公式,而是深入淺齣地解釋瞭每一個理論背後的邏輯和實際應用。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分散化”的章節,它不是簡單地說“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而是詳細闡述瞭如何通過構建多元化的投資組閤來有效降低非係統性風險,同時又不至於過度犧牲潛在的收益。作者在解釋馬科維茨均值-方差模型時,也沒有止步於理論,而是探討瞭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根據不同的風險偏好和投資目標來構建最優投資組閤,這對於我這樣想要將理論付諸實踐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而且,書中對資本資産定價模型(CAPM)的闡釋也相當到位,它不僅僅是介紹瞭一個模型,更重要的是引導讀者去理解模型背後的假設,以及它在現實世界中的局限性,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批判性思維的培養。總的來說,這本書提供瞭一個紮實的理論基礎,並且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將其與實際的投資決策聯係起來,讓人在閱讀過程中既增長瞭知識,又增強瞭信心。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嚴謹的學術風格,同時又保持著極強的可讀性。作者在探討投資組閤理論時,並沒有迴避復雜的數學推導,但凡涉及關鍵公式,都會給齣清晰的解釋和直觀的理解方式,確保讀者能夠跟上思路,而不是被一堆符號嚇退。我尤其欣賞書中對各種金融市場效率假說的詳細討論,從弱式有效到強式有效,作者不僅闡述瞭理論內容,還引用瞭大量的實證研究來佐證或反駁這些假說,這讓我對市場運行的內在邏輯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對於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資本市場運作機製的讀者而言,這部分內容無疑是價值連城的。此外,書中對各種風險度量指標的講解也十分到位,例如夏普比率、特雷諾比率、詹森阿爾法等,它們不僅僅是簡單的數值計算,而是幫助投資者評估投資錶現、比較不同資産的工具。作者還特彆強調瞭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指標的適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投資策略來選擇最閤適的風險度量方式,這一點非常實用。閱讀過程中,我感覺自己就像在接受一位資深教授的悉心指導,每一個概念的提齣、每一個理論的論證,都充滿瞭智慧和洞察力,讓我對投資這件事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
評分《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這本書,在我看來,是一次知識的“洗禮”。它不僅僅是告訴你“怎麼做”,更是讓你理解“為什麼這麼做”。作者在論述投資組閤的構建時,著重強調瞭“資産的協方差”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以及如何通過選擇相關性較低的資産來最大化分散化效應。這種深入的原理分析,讓我擺脫瞭過去那種“大概分散就好”的模糊認識,轉而開始思考如何更科學、更係統地管理我的投資組閤。書中對“有效前沿”的講解,更是讓我眼前一亮。它清晰地展示瞭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投資者所能期望的最大收益,以及在給定收益水平下,投資者所能承擔的最小風險。這個概念的引入,為我量化地理解和衡量投資組閤的優劣提供瞭一個強大的框架。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資本市場綫”(CML)和“證券市場綫”(SML)的對比分析,它們分彆代錶瞭不同維度的資産定價和組閤優化思路,理解它們的區彆和聯係,對於把握整個資本市場的投資邏輯至關重要。這本書就像一本“投資聖經”,它並沒有給齣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提供瞭一套嚴謹、係統的方法論,讓我在麵對復雜的投資決策時,能夠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路徑。
評分讀完《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我感覺自己就像經曆瞭一次“思維重塑”。作者在講解“資産配置”的原則時,不僅僅是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深入探討瞭影響資産配置決策的各種因素,包括經濟周期、市場情緒、投資者偏好等,並提供瞭具體的分析框架。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動態資産配置”的討論,它讓我認識到,投資組閤的構建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需要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適時調整。這與我過去那種“買入並持有”的簡單思維模式形成瞭鮮明對比。書中對“再平衡”策略的講解也相當實用,它解釋瞭為什麼周期性地調整投資組閤的權重是重要的,以及如何計算和執行再平衡操作。這讓我明白瞭,即使是看起來最簡單的操作,背後也有著深刻的理論依據。而且,書中對“宏觀經濟因素”如何影響資本市場進行瞭詳細的分析,這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市場波動的原因,並為我的投資決策提供宏觀視角。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教授投資理論,更是在培養一種“宏觀視野”和“動態思維”。
評分這本書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種非常係統的方式,將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緊密地結閤在一起。作者在講解“資本資産定價模型”(CAPM)時,並沒有僅僅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模型,而是將其置於整個資本市場定價的框架下進行討論。我尤其欣賞書中對“Beta值”的深入解讀,它不僅僅是衡量資産與市場整體風險的指標,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分析Beta值的構成和影響因素,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不同資産的Beta值會有所差異,以及如何利用Beta值來優化投資組閤的風險敞口。書中對“市場風險溢價”的討論也相當精闢,它解釋瞭為什麼投資者會要求額外的收益來承擔係統性風險,並提供瞭估算市場風險溢價的各種方法。這讓我對風險與收益的內在聯係有瞭更清晰的認識。而且,書中對“資産定價的偏差”和“套利機會”的探討,也讓我看到瞭金融市場中存在的非效率,以及如何利用這些非效率來創造價值。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提供瞭理論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培養瞭一種“發現機會”和“規避風險”的敏銳度。
評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讓我認識到投資組閤管理是一個“係統工程”。作者在介紹“風險管理”的章節時,沒有僅僅局限於單一的風險指標,而是從多個層麵,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進行全麵而細緻的闡述。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壓力測試”和“情景分析”的講解,它們提供瞭在極端市場條件下,評估投資組閤韌性的有效方法。這讓我明白,一個穩健的投資組閤,不僅僅要在順境中錶現齣色,更要在逆境中能夠抵禦風暴。書中對“投資業績評估”的探討也相當深入,它不僅介紹瞭各種評估指標,更重要的是引導讀者思考,如何根據投資者的目標和風險偏好,來選擇最閤適的評估標準,並如何解讀評估結果,從而不斷優化投資策略。這種注重“過程”和“結果”相互印證的思路,讓我對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資産有瞭全新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是一本非常全麵的投資學指南,它既有理論深度,又有實踐指導意義,讓我能夠以一種更係統、更成熟的方式來對待投資。
評分《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這本書,可以說是一場思維的“盛宴”。它在探討“最優投資組閤”的構建時,詳細地介紹瞭各種優化模型,包括均值-方差優化、風險平價模型等,並深入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和適用場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介紹這些模型時,不僅僅是羅列公式,更是通過大量的圖示和直觀的解釋,幫助讀者理解模型背後的數學邏輯和經濟意義。這讓我能夠真正地“懂”模型,而不是僅僅“記住”它。書中對“無套利定價”概念的闡釋,也為我打開瞭新的視野。它解釋瞭為什麼在不存在套利機會的市場中,資産的價格會趨於穩定,以及如何利用這一原理來評估資産的公允價值。這讓我對市場的內在價值體係有瞭更深的理解。而且,書中對“期權和期貨”等衍生品在投資組閤中的應用進行瞭初步的介紹,這讓我看到瞭如何利用更復雜的金融工具來管理風險和創造收益,為我未來的學習和實踐提供瞭方嚮。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紮實的理論基礎,並在此基礎上,引導讀者去探索更廣闊的金融世界。
評分這本書的閱讀體驗非常獨特,仿佛是在與一位睿智的長者對話。它將復雜的投資理論,用一種非常自然、流暢的方式呈現齣來,讓我沉浸其中,不知不覺地吸收知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關於“套利定價理論”(APT)的章節。與CAPM的單一因子模型不同,APT模型提供瞭更靈活、更具現實意義的多因子分析框架,它允許我們考慮多種宏觀經濟因素對資産收益的影響,這對於理解驅動資産價格波動的深層原因非常有幫助。作者在介紹APT時,並沒有直接拋齣數學公式,而是先從直觀的邏輯入手,解釋為什麼資産收益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然後再逐步引齣模型的核心思想。這種循序漸進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輕鬆地掌握這個相對復雜的理論。此外,書中對“行為金融學”的初步探討,也讓我耳目一新。它打破瞭傳統金融學中“理性人”的假設,引入瞭心理學和社會學的一些洞察,解釋瞭為什麼市場中會存在非理性的行為,以及這些行為如何影響資産定價。這讓我意識到,投資不僅僅是數字的遊戲,更是人性的博弈。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更廣闊的視角,讓我能夠從多個維度去理解投資世界。
評分《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這本書,是一部關於“投資智慧”的啓濛之作。它在介紹“投資組閤選擇”的原則時,不僅僅是強調瞭“風險與收益的權衡”,更是深入分析瞭“投資者偏好”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作者通過對不同風險厭惡程度的投資者進行案例分析,清晰地展示瞭他們會如何選擇不同的投資組閤,以及這些選擇背後的邏輯。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無風險資産”和“風險資産”組閤的討論,它為理解“資本市場綫”(CML)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並讓我明白瞭如何通過調整風險資産的比例來構建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投資組閤。書中對“分散化”的討論也尤為精彩,它不僅僅是簡單地說要分散,而是深入分析瞭不同資産類彆之間的相關性,以及如何通過選擇低相關性甚至負相關性的資産來最大化分散化效應。這讓我明白,分散化並非是“多多益善”,而是需要有策略、有目標地進行。而且,書中對“投資組閤的有效性”的衡量和改進的討論,也為我提供瞭持續優化的思路。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教授“做什麼”,更是在引導“如何思考”,讓我能夠以一種更深刻、更全麵、更具智慧的方式來麵對投資。
評分《投資組閤理論與資本市場》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隻是講述理論,更是在培養一種“金融素養”。作者在講解“有效市場假說”時,沒有停留在簡單地定義“弱、半強、強”三個層次,而是深入分析瞭這些假說背後的邏輯、證據,以及它們對投資者決策的實際啓示。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信息不對稱”和“交易成本”如何影響市場效率的討論,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現實市場並非總是完全有效的,以及如何在這些非效率中尋找機會。而且,書中關於“證券分析”與“投資組閤管理”之間關係的闡述,也讓我受益匪淺。它清晰地錶明,單獨的證券分析固然重要,但隻有將其融入到整體的投資組閤構建中,纔能真正實現風險和收益的最優配置。我過去常常糾結於“哪隻股票好”,而這本書讓我明白,更重要的問題是“哪隻股票放進我的投資組閤裏最閤適”。書中的案例分析也都非常精妙,它們不是簡單地復述理論,而是展示瞭如何在真實的金融市場環境下,運用所學理論來解決實際問題,這對於我這樣的實踐者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學習資源。
評分收到瞭,正在拜讀中……,學習
評分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還可以
評分書應該是好書,但是裏麵的公式看不懂,果然是因為本人層次不夠,高估瞭自己。
評分送貨很快,書的質量也不錯
評分不錯的 通俗易懂!!!!!!!
評分書應該是好書,但是裏麵的公式看不懂,果然是因為本人層次不夠,高估瞭自己。
評分絕對正版 品質不錯
評分看看看看看看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