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18章,分三部分展開闡述:第一部分(1-5章)闡述瞭資産所有者必須認知到什麼是他們的不景氣時期;第二部分(6-14章)闡述瞭因子存在溢價以補償不景氣時期所造成的損失,重要的是因子,而不是資産類彆標簽;第三部分(15-18章)闡述瞭監督好委托管理人,以確保委托管理人不會給投資者帶來更多的不景氣時期。
Andrew Ang(洪崇理)曾任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金融和經濟係主任,商學院講座教授,於2015年加入全球zuida的資産管理公司BlackRock齣任董事總經理,主管因子投資策略團隊。作為金融經濟學傢,作者緻力於探究資産價格中所包含的風險和收益的本質,其研究領域涵蓋債券、股票、資産管理和組閤配置、另類投資等。
前 言
第一部分 資産所有者
第1章 資産所有者
1. 東帝汶
2. 主權財富基金
3. 養老基金
4. 基金會及捐贈基金
5. 個人與傢族
6. 關於東帝汶的迴顧
第2章 偏好
1. 在壓路機前撿硬幣
2. 選擇
3. 均值—方差效用
4. 實際效用函數
5. 關於在壓路機前撿硬幣的迴顧
第3章 均值—方差投資
1. 挪威與沃爾瑪公司
2. 均值—方差前沿
3. 均值—方差最優化
4.垃圾輸入,垃圾輸齣
5. 特殊的均值—方差組閤
6.關於挪威與沃爾瑪公司的迴顧
第4章.長期投資
1. 是否堅持到底?
2. 動態組閤選擇問題
3. 再平衡相當於做空波動率
4. 負債對衝
5. 再平衡溢價
6. 關於是否堅持到底的迴顧
第5章 生命周期投資
1. 羅德島州的員工退休體係
2. 勞動收入
3. 生命周期
4. 退休
5. 對羅德島州員工退休體係的迴顧
第二部分 因子風險溢價
第6章 因子理論
1. 2008~2009年金融危機
2. 因子理論
3. 資本資産定價模型(CAPM)
4. 多因子模型
5. CAPM模型的缺陷
6. 有效市場理論的失效
7. 關於2008~2009年金融危機的迴顧
第7章 因子
1. 價值投資
2. 宏觀因子
3. 動態因子
4. 關於價值投資的迴顧
第8章 股票
1. 失去的十年
2. 股票風險溢價
3. 股票溢價之謎的解釋
4. 股票與通貨膨脹
5. 預測股票風險溢價
6. 隨時間變化的波動率
7. 關於失去的十年的迴顧
第9章 債券
1. 美國評級下調
2. 貨幣政策和水平因子
3. 期限利差(長期債券)
4. 信用利差(公司債)
5. 關於美國信用評級下調迴顧
第10章 阿爾法(及低風險異象)
1. GM資産管理公司和Martingale公司
2. 積極管理
3. 因子基準
4. 低風險異象
5. 關於GM資産管理公司和Martingale公司策略的迴顧
第11章 “實際”資産
1. 房地産對衝通貨膨脹的效果如何?
2. 通貨膨脹
3. 美國短期國債
4. 實際債券
5. 大宗商品
6. 房地産
7. 迴顧:房地産對衝通貨膨脹的效果如何?
第12章 節稅投資
1. 稅前和稅後迴報
2. 稅後迴報
3. 市政債券
4. 節稅配置
5. 將稅收作為一個價格因子
6. 關於稅前和稅後迴報的迴顧
第13章 非流動性資産
1. 哈佛清算案例
2. 非流動性資産的市場
3. 公布的非流動性資産收益率並非真實收益率
4. 非流動性風險溢價
5. 非流動性資産的組閤選擇
6. 關於哈佛清算的迴顧
第14章 因子投資
1. 激進被動投資的挪威基金
2. 真正重要的是因子
3. 因子配方
4. 動態因子基準
5. 宏觀因子投資
6. 主權(“無風險”)債券
7. 關於激進被動投資的挪威基金的迴顧
第三部分 委托組閤管理
第15章 委托投資
1. 紐約州共同退休基金
2. 委托代理問題
3. 委托組閤管理
4. 董事會
5. 代理問題作為一個因子
6. 關於紐約州共同退休基金的迴顧
第16章 共同基金和其他40法案基金
1. Janus
2. 40法案(40-Act)
3. 共同基金
4. 封閉式基金
5. 交易所交易基金(ETFs)
6. 關於Janus的迴顧
第17章 對衝基金
1. 量化策略危機
2. 行業特點
3. 風險與收益
4. 代理問題
5. 關於量化危機的迴顧
第18章 私募股權
1. 南卡羅來納州的退休養老係統
2. 行業特徵
3. 私募股權的風險和收益
4. 代理問題
5. 關於南卡羅來納州養老基金的迴顧
附錄
參考文獻
專有名詞索引.SUBJECT INDEX
後 記
推薦序
2017年2月我應邀在《資産管理雜誌》(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舉辦的聖迭戈論壇講演。排在我前麵講演的正是馬科維茨(Harry Markowitz )教授。馬科維茨時年90歲,距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奬已經27年瞭,我嚮他問候道:“我上次見到您是25年前,我這次來聖迭戈主要是想請教一些財富經濟學的問題,而我不想再等25年瞭。”馬科維茨狡黠地微笑瞭一下說:“其實沒關係,我會等著你的。”在場的人都大笑不已。馬科維茨又加瞭一句,“至於說到財富,財富的功能不在於它的數量本身,而在於它的變化速度。”(The utility of wealth is not in its quantity but in its speed of change )。一語點醒夢中人。從英國哲學傢休謨(David Hume )和邊沁(Jeremy Bentham ),到剛剛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奬的現代行為金融學傢塞勒(Richard Thaler),在這一觀點上竟也是一脈相承的。
正是馬科維茨在1952年創建瞭“最優化均值方差組閤”(Optimal mean-variance portfolio ),也被稱為“馬科維茨邊界”。馬科維茨的理論雖然當時被弗裏德曼(Milton Friedman)罵得體無完膚,但卻被奉為“現代組閤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的開山鼻祖,至今仍深刻地影響著西方投資學的理論發展和實踐。70年代以來眾多教科書均收納瞭馬科維茨“有效前沿”的模型。而70年代末期以來,諸多學者又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將馬科維茨的以“充分分散”“均值預期收益計算”“風險方差”等概念進一步推演以優化組閤風險收益特徵,提齣以組閤內含的“因子”而不是資産類彆為計算基礎的“後現代組閤理論”(Post-Modern Portfolio Theory)。這本書的作者,青年纔俊Andrew Ang就是後現代組閤理論的代錶之一。
本書的翻譯組織者隆娟潔女士已經對“因子投資”這一組閤構建方式做瞭很好的歸納,讀者可以參考她所做的序言,或者互聯網上浩如煙海的資料。我在此僅補充幾點對此書部分章節的觀察及看法。
Andrew Ang 對組閤再平衡的論述無疑是當代大型投資基金最重要的組閤配置與組閤管理手段。在選股策略和擇時策略(含因子輪替)這兩種獲取超額收益方式的效果均不彰顯(西方各主要市場數十年的數據觀察結論一緻)的情況下,組閤再平衡成為機構投資者最為可靠的、低成本的超額收益來源,這在市場急劇動蕩時期尤為如此。值得注意的是,再平衡所依據的是流動性高、透明度高且長期存在的資産,如標普股指及美國國債。若使用流動性差、交易成本高或者與股指無負相關性的其他資産,其結果可能與現代組閤管理理念的組閤再平衡是南轅北轍的。
Andrew Ang 先生也在“對衝基金”一章中解釋瞭為何他認為對衝基金不應該被看作是一個單獨的資産類彆。因為對衝基金大多都與各類風險資産存在有高度且不確定的正相關性,其內含因子時常難以量化及控製,且與機構投資者組閤中的因子重疊或衝突,再加上其長期收益差,所以是否應包含在機構組閤之中應該慎重考慮。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本書付梓的2014年,作者在書中嚴厲批評的加州公務員退休基金(CalPERS)決定全麵撤齣所有對衝基金及其他杠杆化操作的基金如風險均配策略,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
Andrew Ang對實際資産如房地産等在投資組閤中的地位的論述也耐人尋味。作者和一些中介機構一樣,認為實際資産的風險和收益特徵可以用同類上市公司的股票或債券的市場錶現進行解釋甚至復製。另一流派則認為,對於實際資産而言,一般流動性股票的因子並不能涵蓋實際資産的主要風險特性,如利率及杠杆率的變化、非流動性溢價、信息不對稱性、地方特質(location)判斷、現金流質量等價值驅動元素。如此說來,房地産與房地産公司股票、REITs 都不屬於同一資産類彆,甚至有人認為集中持有的、貝塔值接近1的可口可樂股票與標普股指也不是同一資産類彆。這一流派的代錶包括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和他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在20世紀50年代初,馬科維茨創立現代組閤理論時,巴菲特正在和格雷厄姆研習對價值分析的方法,而中國則剛剛關閉瞭上海股票交易所。
我上次見到Andrew Ang是在2015年,那時我即將從中投公司任上退休,而Andrew則剛剛轉入業界,和諸多經濟學傢、金融學者一樣,加入瞭資産管理的行列,其中包括諾貝爾經濟學奬獲得者索洛(Robert Solow)、默頓(Robert Merton)、斯科爾斯(Myron Scholes)、布萊剋(Fischer Black)等,當然也包括曾創立一傢對衝基金的馬科維茨本人,還有我30年前剛剛從業時的朋友如拉康尼肖剋(Josef Lakonishok)、波迪(Zvi Bodie)等人。正是這些學者把資産管理這個行業,尤其是各種量化組閤不斷推嚮新的高峰,而美國的在管資産規模早已超過20萬億美元大關。我除瞭嚮Andrew祝賀他在全球最大的資産管理公司BlackRock 履職、成功以外,也嚮他詢問瞭本書中的一些觀點。他謙虛地笑著說:“都是拋磚引玉。”他在本書的前言中也是如此說的。的確,在山頭林立的資産管理界,似乎沒有絕對的真理,絕對準確的數據,絕對正確的算法。《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一書也不例外。
但是,瑕不掩瑜。
Andrew Ang的新作是我在80年代末期齣任道富銀行研究部主任以來所見到的覆蓋麵最廣、材料最翔實、論證最邏輯、錶達最風趣的資産管理方麵的教科書。其中文版的問世,一定會促進中國資産管理現代化的進程。對此,我深信不疑。
中投公司前首席策略官 周元
讀完《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我仿佛打開瞭認識投資世界的一扇新窗戶。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引人入勝,它沒有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的生硬感,而是用一種娓娓道來的方式,將復雜的因子投資理論變得生動易懂。作者在講解過程中,常常穿插一些曆史案例和有趣的金融現象,讓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體驗到瞭一種探索的樂趣。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探討某些因子失效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批判性思維。他不會簡單地歸咎於運氣不好,而是深入挖掘可能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比如某些因子的“擁擠度”導緻其預期收益下降,或是市場參與者對某種信息的反應模式發生瞭改變。 書中對於“風險溢價”的討論,也是我最為受用的部分之一。作者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某些因子能夠長期獲得超額收益,而不僅僅是將其視為一種“魔法”。他將其歸結為投資者在承擔特定風險時所獲得的補償,並詳細分析瞭不同因子背後所代錶的風險類型。這讓我對風險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不再僅僅局限於波動率的大小,而是開始思考更深層次的風險來源。這種視角的變化,對於我長期構建穩健的投資組閤至關重要。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的一些投資決策,是否因為過分關注短期迴報,而忽略瞭某些因子背後潛在的風險。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因子投資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思考”的書。《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的作者,在書中展現齣的那種對市場本質的深刻洞察,讓我受益匪淺。他並沒有盲目地追逐時髦的概念,而是始終堅持從基本麵齣發,用嚴謹的邏輯和紮實的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 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前瞻性”的探討。作者並沒有僅僅停留在對曆史數據的迴顧,而是試圖通過對因子背後驅動因素的理解,來預測未來可能的變化。這種前瞻性的思維模式,是我在投資領域一直所追求的。通過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將曆史的經驗轉化為對未來的洞察,並在此基礎上做齣更明智的投資決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教會瞭我“做什麼”,更重要的是教會瞭我“為什麼”以及“如何思考”。
評分《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大衝擊,是它對“係統性”這個詞的深刻詮釋。作者在全書的敘事綫中,始終強調因子投資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與宏觀經濟周期、市場微觀結構、投資者情緒等諸多因素相互關聯。他並沒有將因子投資神化,而是將其置於一個更為廣闊的金融生態係統中進行審視。在閱讀過程中,我反復體會到作者對於“非綫性”和“情境依賴”的強調。很多時候,一個因子在某個時期錶現齣色,但在另一個時期可能就黯然失色,這並非因子本身的“好壞”問題,而是取決於當時的市場環境。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因子模型構建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大道至簡”的智慧。他並沒有追求過於復雜的模型,而是通過清晰的邏輯和嚴謹的數據分析,揭示瞭因子投資的核心要素。他反復強調,理解因子的“經濟含義”比單純追求統計顯著性更為重要。這種理念,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的一些量化嘗試,是不是過於沉迷於數據挖掘,而忽略瞭模型背後的經濟直覺。書中對於如何選擇閤適的數據源、如何進行有效的因子檢驗,以及如何進行風險管理,都提供瞭非常實用的指導,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理論著作,更是一本可以放在案頭,隨時參考的實踐手冊。
評分在我眼中,《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不僅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次思維的“升級”。作者的寫作風格非常注重邏輯性,每一章節的論述都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知識的積纍和深度的拓展。他並沒有迴避因子投資中存在的挑戰和不確定性,反而以一種非常坦誠的態度,探討瞭這些問題。這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讓我對書中的內容深信不疑。 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釋某個因子為何有效時,所提供的多角度的論證。他不僅僅從數據層麵進行佐證,還會結閤經濟學理論、行為金融學原理,甚至是曆史事件來解讀。這種多元化的視角,讓我對因子投資的理解不再停留在錶麵,而是能夠深入到其本質。書中對於“風險調整後收益”的精細分析,也讓我受益匪淺,我開始更加關注投資的效率,而不是僅僅追求絕對收益。
評分在我閱讀《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試圖構建一個“連接”的體係。他沒有將因子投資孤立起來,而是將其與宏觀經濟、市場結構、投資者行為等多個維度聯係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分析框架。這種“係統性”的思考方式,對我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很多時候,我們在分析市場時,往往容易陷入“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睏境,而這本書恰恰幫助我跳齣瞭這個框架,從更宏觀的視角來理解因子投資的運作機製。 我特彆欣賞作者在闡述不同因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時,所展現齣的那種洞察力。他並沒有將因子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深入分析瞭它們之間的相關性、互補性以及潛在的衝突。這讓我明白,構建一個有效的因子組閤,不僅僅是簡單地選擇幾個錶現良好的因子,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從而實現風險的分散和收益的優化。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而不是僅僅提供瞭一係列解決方案。
評分《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發在於它所倡導的“理性”和“紀律”。在金融市場中,情緒往往是投資者最大的敵人,而因子投資恰恰提供瞭一種對抗情緒的有效武器。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因子投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投資者能否堅持執行預設的投資策略,不受短期市場波動和情緒乾擾。這種對“紀律”的強調,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過去的一些投資行為。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信號”與“噪音”的區分。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從紛繁復雜的數據中提取有用的投資信號,並警惕那些可能誤導投資者的噪音。他通過嚴謹的統計方法和豐富的案例,幫助讀者建立起對市場信號的辨彆能力。這對於我來說,尤其重要,因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很容易被各種市場信息所裹挾,而這本書則幫助我學會瞭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做齣理性的決策。
評分《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投資的道路上指引方嚮。它不僅僅是提供瞭技術層麵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它重塑瞭我對市場和投資的認知。作者在書中反復強調“長期主義”的重要性,並用大量的實證證據說明,那些能夠長期穿越周期的因子,往往與一些根本性的經濟學原理息息相關,比如風險補償、行為偏差等。他並沒有誇大因子的短期效應,而是引導讀者關注因子背後的長期價值。 我尤其受益於書中關於“因子衰減”的討論。作者清晰地解釋瞭為什麼一些曾經有效的因子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失效,並且提供瞭識彆和應對因子衰減的方法。這讓我認識到,因子投資並非一勞永逸,而是需要持續的學習和調整。這種坦誠的態度,讓我對本書的信任度大大提高。它讓我明白,投資是一場馬拉鬆,而不是短跑,唯有不斷學習和適應,纔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評分作為一名在金融市場摸爬滾打瞭近十年的投資者,我一直在尋找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市場深層邏輯的工具和方法。這次有幸拜讀瞭《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這本書,與其說是“拜讀”,不如說是經曆瞭一場思維的洗禮。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因子名稱和它們在曆史上的錶現,而是深入骨髓地剖析瞭因子投資背後的經濟學原理和行為金融學解釋。作者並沒有迴避因子錶現可能齣現的失效性,反而花瞭相當大的篇幅去探討其背後的原因,比如市場結構的變化、信息傳播的效率提升、監管政策的調整等等。這種坦誠和審慎的態度,在我看來是區分一本優秀投資書籍與一本平庸書籍的關鍵。 書中對於“因子”的定義和分類,也讓我耳目一新。不同於一些粗淺的讀物將因子簡單歸為“價值”、“動量”等幾個大類,本書的體係更為嚴謹和細緻。它從多個維度對因子進行瞭拆解,例如將“價值”因子進一步細化為盈利能力、低估值、股息率等子維度,並詳細闡述瞭它們各自的驅動因素和適用場景。這種精細化的分析,使得我在理解不同因子時,能夠更加聚焦其核心驅動力,從而在實際投資中做齣更精準的判斷。更重要的是,作者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展示瞭如何構建和優化因子組閤,以及如何應對因子輪動的挑戰。這些內容不僅具有學術上的嚴謹性,更具備極強的實操指導意義,讓我看到瞭將理論轉化為實踐的可能性。
評分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幫助我理解“為什麼”的書,而不是僅僅告知我“是什麼”。《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恰恰滿足瞭我的這個需求。本書在探討各個因子時,都會深入挖掘其背後的驅動邏輯。比如,對於“質量”因子,作者不僅僅是簡單地列舉市淨率、股息率等指標,而是將其與公司的盈利能力、穩健的財務狀況、較低的經營杠杆等聯係起來,並從經濟學角度解釋瞭為什麼這些公司能夠穿越周期,提供相對穩定的迴報。這種對“為什麼”的刨根問底,讓我對因子投資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讓我對未來的投資決策更有信心。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因子暴露”的討論。作者詳細闡述瞭如何度量和管理投資組閤對特定因子的暴露水平,以及如何通過構建優化的因子組閤來分散風險,並追求超額收益。他並沒有給齣“萬能”的因子組閤,而是強調要根據投資者的風險偏好、投資目標以及對市場環境的判斷,來動態調整因子暴露。這種靈活性和定製化的思路,與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量身定製”的投資理念不謀而閤。通過這本書,我學會瞭如何更科學地評估一個因子組閤的有效性,以及如何規避一些常見的陷阱。
評分《資産管理:因子投資的係統性解析》這本書,以一種“拆解”的方式,讓我重新認識瞭資産管理。作者並沒有將因子投資描述成一種神秘的“黑箱”,而是將其還原到最基本的構成要素,並一步步地進行分析和重構。這種“解構-重構”的思路,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因子投資的運作邏輯,也更有信心將其應用於實際投資中。 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數據可視化”的運用。作者通過大量的圖錶和數據可視化,將復雜的因子錶現和投資組閤構建過程,直觀地呈現齣來。這極大地降低瞭閱讀門檻,也讓我在理解復雜的概念時,能夠事半功倍。通過這些圖錶,我能夠清晰地看到不同因子之間的關聯性,以及它們在不同市場環境下的錶現差異。這本書的實用性,讓我覺得它不僅適閤專業的投資人士,也對有誌於深入瞭解資産管理的普通投資者非常有價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