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威廉 F.夏普(WilliamF.Sharpe) 著,郑磊 译
图书标签:
  • 投资组合
  • 资产定价
  • 资本市场
  • 金融工程
  • 风险管理
  • 投资策略
  • 现代金融理论
  • 投资分析
  • 金融模型
  • 投资组合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462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3234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
外文名称: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7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 华章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厉以宁、何帆专文推荐
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经济学领域必备必读之书!

内容简介

自从威廉 F. 夏普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的博士论文题目中提出创意以来,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便成为现代投资理论的核心。通过解释每一种投资会遭受两种显著的风险——位于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和与一个公司命运相关的非系统性风险,CAPM代表了一种数量化的、复杂的但是可以理解的测度与投资者承担风险的收益相关的组合风险的模型。1970年出版的《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一书向广泛的读者介绍了CAPM,并且奠定了夏普博士作为金融思想巨人的地位。这是一本把数个世纪以来的定价和风险知识联系在一起,并以精确、简明易懂且显著有效的方式表述的著作。

作者简介

威廉 F. 夏普(William F. Sharpe)
与哈里·马科维茨(Harry Markowitz)和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由于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贡献而共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自1970年始,夏普博士任教于斯坦福大学,现在他是斯坦福大学商学研究生院的金融学名誉教授。
除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为估计投资绩效而被广泛应用的夏普比率外,他对投资学领域的其他贡献还包括对期权和其他偶发要求权估值的关键性方法,在资产配置过程中使用的一种计算机方法和估计投资基金类型和绩效的技术。夏普博士的其他著作包括《资产配置工具》《投资学原理》和《投资学》(与戈登 J. 亚历山大(Gordon J. Alexander)和杰弗里 V. 贝利(Jeffery Bailey)合著) 。
他是美国金融学会的前任主席和提供在线投资咨询的金融工程公司的主席。

精彩书评

怎样才能在经济学这样莫测高深的海洋中摆对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应当从何处入门,以便跟上时代的步伐。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的这套“诺贝尔经济学奖经典文库”等于提供了一个台阶。
厉以宁
北京大学教授

这将是国内齐全的一套诺贝尔奖得主系列丛书,有助于我们对20世纪的经济学做出全面、深入的了解,也有助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头,眺望21世纪经济学的雄伟殿堂。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

目录

丛书序一(厉以宁)
丛书序二(何帆)
再版序言
序言
引言//1
第一部分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投资组合理论
第1章//
确定性
1.1借与贷//
1.2选择一种消费模式//
1.3财富//
1.4选择收入模式//
1.5同意或拒绝投资//
1.6选择投资//
1.7可分的投资//
1.8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1.9短期与长期//
1.10术语//
第2章//
投资组合
2.1问题//
2.2描述预期的直观方式//
2.3描述预期的“科学的”方式//
2.4两种方式的等同性//
2.5主观性与客观性//
2.6风险和不确定性//
2.7投资者的偏好//
2.8选择一个投资组合//
2.9三个步骤//
2.10组合分析//
第3章//
证券
3.1证券和投资组合//
3.2一个投资组合的收益率//
3.3单个证券的预测//
3.4相互关系//
3.5相关性//
3.6协方差//
3.7预期收益//
3.8收益的标准差//
第4章//
有效投资组合
4.1包含数种证券的情况//
4.2Ep、σp区域//
4.3Ep、Vp区域//
4.4目标//
4.5发现有效组合的集合//
4.6基本问题//
4.7限制条件//
4.8标准问题//
4.9借入和贷出//
4.10风险证券的最优组合//
第二部分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资本市场理论
第5章//
观点一致的情况
5.1基本假设//
5.2金融证券与资本资产//
5.3市场组合//
5.4资本市场线//
5.5证券市场线//
5.6波动性//
5.7系统性风险//
5.8有效组合和系统性风险//
5.9调整//
5.10含义//
第6章//
观点不一致的情况
6.1问题//
6.2资本市场线//
6.3均衡价格//
6.4证券//
6.5证券市场线//
6.6对投资组合的限制//
6.7仍然成立的理论//
第三部分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应用与扩展
第7章//
指数模型
7.1问题//
7.2单指数模型//
7.3多指数模型//
7.4对风险测度的反应性指标//
7.5响应度作为风险测度指标的投资组合分析//
7.6指数模型与资本市场理论//
第8章//
应用记录
8.1过去与未来//
8.2统计学和预测//
8.3市场组合//
8.4分散投资的效果//
8.5市场和行业因素//
8.6测度表现//
8.7共同基金的业绩表现//
8.8分布的形态//
8.9用过去预测未来//
第9章//
效用
9.1预期效用//
9.2风险厌恶//
9.3二次效用函数//
第10章//
状态偏好理论
10.1状态//
10.2偏好//
10.3证券//
10.4无风险组合//
10.5市场组合//
10.6市场线//
10.7市场相似性//
附录
Portfolio Theory and Capital Markets
数学基础
附录A//
关键要素
附录B//
解决一个基本问题
附录C//
解决一个标准问题
附录D//
证券价格
附录E//
简化模型的投资组合分析
译后记//
出版说明//

前言/序言

  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史学家,通常会证明一种所谓“现代的”理论的关键构成要素,往往是由生活在中世纪僧侣秩序中的一些迄今为止背景不甚清楚的人很好地表述出来的。本书的核心内容可以说是发源于1730年,在这一年,伯努利(Bernouli)发表了他的著作《关于风险度量的一个新理论》,但是伯努利的这个成果对经济学和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微乎其微。直到20世纪50年代,风险或被排除于假定之外,或仅对其进行定性的考虑,涉及组合构建和资本市场的模型很少将风险包含在内。
  1952年,哈里·马科维茨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影响力的处理风险的理论方法。从此以后,金融学领域发生了真正的革命。与此同时,在经济学领域也引发了一系列变化,虽然没有达到金融学领域那样的震撼程度,但重要性不亚于金融学领域。
  本书将过去20年来在资本组合理论和资本市场理论相关领域的主要成果汇集在一起。整体上来说,原始资料浩如烟海,重叠交错,定义不统一,对现已解决的问题仍有争议。另一方面,现在标准的金融经济学教科书中浓缩的内容,又刺激了态度认真的学生的胃口。在以上两个极端中取一个中间态度是需要的,本书试图做到这一点。
  第一部分涉及投资选择程序。第1章介绍了在确定情况下选择投资的传统方法。第2~4章发展了投资组合理论,即在风险存在的情况下明智选择投资的一系列规则。
  第二部分是关于建立在以第一部分所述规则行事的投资者假定上的资本市场模型。第5章讨论投资者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的情况。第6章讨论缺乏流动性的情况。第二部分的重要内容包括:资本市场线、证券市场线、波动性的概念和证券特征线之间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对前两部分内容的扩展和应用。这一部分的章节不需要按次序阅读。第7章为那些在实际中运用第一部分描述的投资组合选择程序的人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第8章提供了相关的经验数据和业绩表现测量程序,并总结了共同基金业绩的深入研究成果。第9章简洁地介绍了现代效用理论及其与投资组合理论的联系。第10章一般性地介绍了状态偏好理论及其与第二部分论述的资本市场理论的联系。
  读者只要具有高等学校的数学水平就可以理解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内容。大多数证明采用了图示的方式,少数要求更复杂的数学方法的内容,在脚注中列出。我们为希望了解更详细内容的读者提供了“附录”,可以在阅读主要内容的同时阅读“附录”部分。附录A总结了使用的数学程序。附录B和附录C提供了组合理论的核心内容,最好把它们与第一部分结合起来阅读。附录D对应的是第二部分的内容。附录E与第7章的内容相对应。掌握基本的微积分知识是有帮助的,尽管这不是关键性的。
  本书可以以几种方式使用。关于组合构建的课程可以以第1~5章和第7章为基础。关于资本市场的课程可以以第1~6章加第8章为基础。关于不确定性经济学的课程可以以第1~6章及第9~10章为基础。投资学的课程可以使用第1~8章的内容。第一、第二和第三部分的内容对本科生的水平来说是没有困难的。“附录”对一些研究生的课程有用。
  投资组合管理人和证券分析人员会发现第1~5章、第7~8章的内容特别有用。投资风险研究者和计算机编程人员会发现附录A、附录B、附录C和附录E有用。
  关于本书的其他方面无须再多赘述。然而,仍要提及对本书写作有极大帮助的人。
  1968年春天,在华盛顿大学,我第一次尝试在一个研究生研讨班上把主要资料汇集在一起。Stephen Archer教授热情地鼓励我这样做。在华盛顿大学的其他同事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特别是William Alberts教授、Hans Daellenbach教授、Charles D. Ambrosio教授、Charles Haley教授、Alan Hess教授、Robert Higgins教授、Dudly Johnson教授、Alfred Page教授和Kim Tamura教授。
  本书初稿于1969年春天完成,当时我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Sheen Kassouf教授一起讲授一个本科生班的课程。我特别感谢Kassouf教授在关键阶段提供的帮助。我也感谢参加课程的100多名本科生,他们学习了很多东西并且表示(大体上)很喜欢这一课程。
  毋庸置疑,我从这一领域的合作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有几位对我初稿的内容或资料内容做了评价。我特别感谢这些年来从以下人那里得到的帮助,他们是:兰德公司的John McCall,洛杉矶加州大学的Jack Hirshleifer教授和Fred Weston教授,芝加哥大学的尤金·法玛(Eugene Fama)教授、劳伦斯·费舍尔(Lawrence Fisher)教授和Benjamin King教授,罗彻斯特大学的Myron Gordon教授、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教授和Walter Oi教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Marshall Blume教授,麻省理工学院的Jerry Pogue教授,康奈尔大学的Seymour Smidt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Donald Farrar教授,达特默斯学院的Richard Bower教授和Peter Williamson教授,金融学会的费舍尔·布莱克(Fisher Black)和《金融分析家杂志》的杰克L. 特雷诺(Jack L. Treynor)。
  我特别感谢华盛顿大学的Nancy Jacob,她阅读了初稿的每一段并参与了资料的筛选整理。我特别倚重于她的初期工作,特别是第10章,而且她对各章也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对哈里·马科维茨怀有最深切的谢意。但是,在这里我还是要提到,他不辞劳苦地审阅了初稿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这些建议(我希望)使本书变得更好。
  Lani Levine愉快地打印了本书的初稿,并对风格和内容提出了改进建议。她也对本书按时出版给予了必要的督促。Helen Dotta同样愉快、准确无误地打印了“附录”中似乎无穷无尽的公式和表格。
  威廉 F. 夏普(William F. Sharpe)


现代金融学的基石:洞悉资产配置与市场定价的奥秘 本书并非直接论述“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这一特定学科分支,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现代金融学领域,深入探讨了那些构筑起我们理解资产配置、风险管理以及金融市场运作之根基的理论与实践。它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且深入的视角,揭示金融资产的内在价值、市场定价的逻辑,以及如何在不确定性环境中做出最优的投资决策。 穿越市场的迷雾:价值评估与风险认知 金融市场的核心在于对资产价值的判断和对潜在风险的衡量。本书从最基础的概念入手,详尽阐述了各种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如何被估算的。这包括但不限于股票的内在价值分析,即通过考察公司的盈利能力、增长前景、资产质量以及行业地位等多种因素,来判断其当前市场价格是否偏离了其真实价值。我们将探讨各种估值模型,例如现金流折现模型(DCF)、市盈率(P.E. Ratio)、市净率(P.B. Ratio)等,并深入分析它们各自的适用场景、优劣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遇到的挑战。 与此同时,风险是金融投资中不可回避的议题。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风险的深层世界,解析不同类型的风险,如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特异性风险)。我们将学习如何量化和度量风险,例如波动率(Volatility)、Beta系数(Beta)等指标,以及它们在衡量资产价格变动幅度以及与市场整体走势的相关性方面的作用。理解风险并非是为了规避一切,而是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它,从而在预期回报和可接受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驾驭资本的浪潮:市场效率与信息传递 资本市场是金融资产交易的场所,其运作效率直接影响着资源的配置和经济的增长。本书将深入探讨资本市场的结构与功能,分析不同类型的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等,并讨论它们在为经济主体提供融资渠道、促进信息有效传递以及实现价格发现方面的关键作用。 我们还将聚焦于市场效率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EMH)。这一理论认为,在有效市场中,资产的价格会充分反映所有可获得的信息。本书将详细阐述不同形式的市场效率,即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和强式有效,并探讨支持与反对这些假说的实证研究。理解市场效率有助于我们认识到,在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存在的现实世界中,是否存在“套利”的机会,以及职业投资者如何通过信息优势和分析能力来获得超额收益。 精妙的决策艺术: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 在理解了资产的价值和市场的运作后,本书将转向更为实际的投资决策层面。我们将探讨资产配置(Asset Allocation)的原理和实践。资产配置的核心思想是将投资资金分散投资于不同类型的资产,以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风险,并优化预期回报。本书将介绍多种资产配置模型和方法,例如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配置,以及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投资目标和时间 horizon 进行个性化配置的策略。 同时,本书还将涵盖一些重要的投资策略。这可能包括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成长投资(Growth Investing)、指数化投资(Index Investing)等。我们将分析这些策略背后的逻辑,探讨它们的适用条件,以及如何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灵活运用。此外,对于一些新兴的投资工具和理念,例如量化投资(Quantitative Investing)或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也可能被纳入探讨范围,为读者提供更前沿的视野。 展望未来:金融创新的驱动力 金融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创新是其永恒的主题。本书的最后一章可能还会触及金融创新的话题,例如金融科技(FinTech)的发展如何改变着资产管理和交易方式,新的金融产品如何出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以及监管政策如何在其中扮演的角色。通过对这些前沿议题的探讨,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现代金融学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总而言之,本书并非仅仅是一本介绍特定理论的书籍,它更像是一次穿越现代金融学核心地带的探索之旅。它致力于赋能读者,使其能够更清晰地理解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更理性地评估资产的价值,更审慎地管理投资的风险,并最终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无论您是金融领域的学生、从业者,还是对个人财富管理感兴趣的普通投资者,本书都将为您打开一扇通往更深刻金融理解的大门。

用户评价

评分

《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知识的“洗礼”。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是让你理解“为什么这么做”。作者在论述投资组合的构建时,着重强调了“资产的协方差”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以及如何通过选择相关性较低的资产来最大化分散化效应。这种深入的原理分析,让我摆脱了过去那种“大概分散就好”的模糊认识,转而开始思考如何更科学、更系统地管理我的投资组合。书中对“有效前沿”的讲解,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它清晰地展示了在给定风险水平下,投资者所能期望的最大收益,以及在给定收益水平下,投资者所能承担的最小风险。这个概念的引入,为我量化地理解和衡量投资组合的优劣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框架。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资本市场线”(CML)和“证券市场线”(SML)的对比分析,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维度的资产定价和组合优化思路,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把握整个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至关重要。这本书就像一本“投资圣经”,它并没有给出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系统的方法论,让我在面对复杂的投资决策时,能够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路径。

评分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种非常系统的方式,将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在讲解“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时,并没有仅仅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模型,而是将其置于整个资本市场定价的框架下进行讨论。我尤其欣赏书中对“Beta值”的深入解读,它不仅仅是衡量资产与市场整体风险的指标,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分析Beta值的构成和影响因素,让我明白了为什么不同资产的Beta值会有所差异,以及如何利用Beta值来优化投资组合的风险敞口。书中对“市场风险溢价”的讨论也相当精辟,它解释了为什么投资者会要求额外的收益来承担系统性风险,并提供了估算市场风险溢价的各种方法。这让我对风险与收益的内在联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而且,书中对“资产定价的偏差”和“套利机会”的探讨,也让我看到了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非效率,以及如何利用这些非效率来创造价值。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理论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一种“发现机会”和“规避风险”的敏锐度。

评分

《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这本书,是一部关于“投资智慧”的启蒙之作。它在介绍“投资组合选择”的原则时,不仅仅是强调了“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更是深入分析了“投资者偏好”在其中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通过对不同风险厌恶程度的投资者进行案例分析,清晰地展示了他们会如何选择不同的投资组合,以及这些选择背后的逻辑。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的讨论,它为理解“资本市场线”(CML)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让我明白了如何通过调整风险资产的比例来构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书中对“分散化”的讨论也尤为精彩,它不仅仅是简单地说要分散,而是深入分析了不同资产类别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如何通过选择低相关性甚至负相关性的资产来最大化分散化效应。这让我明白,分散化并非是“多多益善”,而是需要有策略、有目标地进行。而且,书中对“投资组合的有效性”的衡量和改进的讨论,也为我提供了持续优化的思路。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授“做什么”,更是在引导“如何思考”,让我能够以一种更深刻、更全面、更具智慧的方式来面对投资。

评分

《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这本书,可以说是一场思维的“盛宴”。它在探讨“最优投资组合”的构建时,详细地介绍了各种优化模型,包括均值-方差优化、风险平价模型等,并深入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场景。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介绍这些模型时,不仅仅是罗列公式,更是通过大量的图示和直观的解释,帮助读者理解模型背后的数学逻辑和经济意义。这让我能够真正地“懂”模型,而不是仅仅“记住”它。书中对“无套利定价”概念的阐释,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它解释了为什么在不存在套利机会的市场中,资产的价格会趋于稳定,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来评估资产的公允价值。这让我对市场的内在价值体系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书中对“期权和期货”等衍生品在投资组合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介绍,这让我看到了如何利用更复杂的金融工具来管理风险和创造收益,为我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了方向。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引导读者去探索更广阔的金融世界。

评分

读完《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友,娓娓道来那些看似深奥的投资学原理。它没有市面上那些故弄玄虚的“秘籍”,而是脚踏实地地从最基础的概念讲起,比如风险和收益的权衡,资产配置的意义,以及不同资产类别在整体投资组合中的作用。书中的例子非常贴切,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经验的投资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它并非简单地罗列公式,而是深入浅出地解释了每一个理论背后的逻辑和实际应用。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分散化”的章节,它不是简单地说“不要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同时又不至于过度牺牲潜在的收益。作者在解释马科维茨均值-方差模型时,也没有止步于理论,而是探讨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根据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来构建最优投资组合,这对于我这样想要将理论付诸实践的读者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而且,书中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阐释也相当到位,它不仅仅是介绍了一个模型,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去理解模型背后的假设,以及它在现实世界中的局限性,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并且用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其与实际的投资决策联系起来,让人在阅读过程中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信心。

评分

《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只是讲述理论,更是在培养一种“金融素养”。作者在讲解“有效市场假说”时,没有停留在简单地定义“弱、半强、强”三个层次,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假说背后的逻辑、证据,以及它们对投资者决策的实际启示。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如何影响市场效率的讨论,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现实市场并非总是完全有效的,以及如何在这些非效率中寻找机会。而且,书中关于“证券分析”与“投资组合管理”之间关系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它清晰地表明,单独的证券分析固然重要,但只有将其融入到整体的投资组合构建中,才能真正实现风险和收益的最优配置。我过去常常纠结于“哪只股票好”,而这本书让我明白,更重要的问题是“哪只股票放进我的投资组合里最合适”。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都非常精妙,它们不是简单地复述理论,而是展示了如何在真实的金融市场环境下,运用所学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我这样的实践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资源。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认识到投资组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作者在介绍“风险管理”的章节时,没有仅仅局限于单一的风险指标,而是从多个层面,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阐述。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的讲解,它们提供了在极端市场条件下,评估投资组合韧性的有效方法。这让我明白,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不仅仅要在顺境中表现出色,更要在逆境中能够抵御风暴。书中对“投资业绩评估”的探讨也相当深入,它不仅介绍了各种评估指标,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根据投资者的目标和风险偏好,来选择最合适的评估标准,并如何解读评估结果,从而不断优化投资策略。这种注重“过程”和“结果”相互印证的思路,让我对如何更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资产有了全新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投资学指南,它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指导意义,让我能够以一种更系统、更成熟的方式来对待投资。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其严谨的学术风格,同时又保持着极强的可读性。作者在探讨投资组合理论时,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数学推导,但凡涉及关键公式,都会给出清晰的解释和直观的理解方式,确保读者能够跟上思路,而不是被一堆符号吓退。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金融市场效率假说的详细讨论,从弱式有效到强式有效,作者不仅阐述了理论内容,还引用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来佐证或反驳这些假说,这让我对市场运行的内在逻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资本市场运作机制的读者而言,这部分内容无疑是价值连城的。此外,书中对各种风险度量指标的讲解也十分到位,例如夏普比率、特雷诺比率、詹森阿尔法等,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值计算,而是帮助投资者评估投资表现、比较不同资产的工具。作者还特别强调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指标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投资策略来选择最合适的风险度量方式,这一点非常实用。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在接受一位资深教授的悉心指导,每一个概念的提出、每一个理论的论证,都充满了智慧和洞察力,让我对投资这件事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独特,仿佛是在与一位睿智的长者对话。它将复杂的投资理论,用一种非常自然、流畅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沉浸其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知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关于“套利定价理论”(APT)的章节。与CAPM的单一因子模型不同,APT模型提供了更灵活、更具现实意义的多因子分析框架,它允许我们考虑多种宏观经济因素对资产收益的影响,这对于理解驱动资产价格波动的深层原因非常有帮助。作者在介绍APT时,并没有直接抛出数学公式,而是先从直观的逻辑入手,解释为什么资产收益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然后再逐步引出模型的核心思想。这种循序渐进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轻松地掌握这个相对复杂的理论。此外,书中对“行为金融学”的初步探讨,也让我耳目一新。它打破了传统金融学中“理性人”的假设,引入了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一些洞察,解释了为什么市场中会存在非理性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影响资产定价。这让我意识到,投资不仅仅是数字的游戏,更是人性的博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让我能够从多个维度去理解投资世界。

评分

读完《投资组合理论与资本市场》,我感觉自己就像经历了一次“思维重塑”。作者在讲解“资产配置”的原则时,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影响资产配置决策的各种因素,包括经济周期、市场情绪、投资者偏好等,并提供了具体的分析框架。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动态资产配置”的讨论,它让我认识到,投资组合的构建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调整。这与我过去那种“买入并持有”的简单思维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书中对“再平衡”策略的讲解也相当实用,它解释了为什么周期性地调整投资组合的权重是重要的,以及如何计算和执行再平衡操作。这让我明白了,即使是看起来最简单的操作,背后也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而且,书中对“宏观经济因素”如何影响资本市场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市场波动的原因,并为我的投资决策提供宏观视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教授投资理论,更是在培养一种“宏观视野”和“动态思维”。

评分

非常好的商品,推荐购买

评分

不错的 通俗易懂!!!!!!!

评分

不错的 通俗易懂!!!!!!!

评分

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

需要这类书,参考一下,看完再回评

评分

地方放假吗喝喜酒继续看花擦卡擦爸妈v你那没卡

评分

京东送货很快,书的质量不错。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