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 弗兰克著 通俗经济学开山鼻祖 管理经济学畅销书籍

牛奶可乐经济学(完整版) 弗兰克著 通俗经济学开山鼻祖 管理经济学畅销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弗兰克,闾佳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通俗经济学
  • 管理学
  • 畅销书
  • 弗兰克
  • 牛奶可乐经济学
  • 行为经济学
  • 趣味经济学
  • 科普读物
  • 社会科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辽海出版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29082
商品编码:12032539896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12-01

具体描述

>
>
>
>
> 基本信息:
商品名称: 牛奶可乐经济学 开本: 4
作者: (美)罗伯特·弗兰克|译者:闾佳 页数:
定价: 39.8 出版时间: 2010-12-01
ISBN号: 9787550292505 印刷时间: 2010-12-0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版次: 1
商品类型: 图书 印次: 1
目录: 引子
***章 产品设计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第2章 供求关系实践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
第3章 职场的奥秘
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
第4章 折扣中的经济学
为什么很多餐厅都 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
第5章 军备竞赛与公用品悲剧
为什么许多超市24小时营业?
第6章 所有权之谜
为什么鲸鱼濒临灭***,鸡却没有繁衍之忧?
第7章 市场信号揭密
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
第8章 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
为什么DVD格式各地区不同,而CD格式却到处都一样?
第9章 当心理学碰上经济学
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0章 非正式的人际关系市场
为什么通常外表富有吸引力的人也*** 为聪明?
***1章 起源二题
作者后记

......


好的,这是一本名为《看不见的秩序:市场、法律与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的图书简介,内容力求详实,旨在展现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 --- 书名:《看不见的秩序:市场、法律与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 作者:[请在此处插入一位虚构的、具有经济学和社会学背景的作者姓名] 字数:约1500字 --- 内容简介: 我们生活在一个由无数选择、交易和互动构筑的复杂网络之中。从清晨排队购买咖啡的耐心,到复杂的金融市场中的高频交易,再到国际条约的达成与破裂,我们常常以为自己遵循的是完全理性的计算。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看不见的秩序:市场、法律与生活中的非理性行为》正是一部试图揭示隐藏在日常决策背后的深层结构和认知偏差的力作。 本书并非一部枯燥的学术专著,而是一场深入人类行为核心的探险。作者以其深厚的经济学、行为科学和社会学功底,巧妙地融合了经典理论与前沿实验成果,构建了一个多维度的分析框架,用以解读我们如何做出“次优”的决定,以及这些看似微小的非理性如何累积并重塑宏观世界的走向。 第一部分:理性之网的裂隙——行为经济学的现代审视 本书伊始,我们便要挑战“经济人”的传统假设。作者并未全盘否定理性模型,而是指出,在真实世界中,人类的心智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更倾向于依赖直觉、启发式方法和心理捷径。 1. 损失厌恶与禀赋效应的权力: 为什么我们对失去一百元的感觉远比获得一百元来得强烈?作者详细剖析了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的展望理论,并将其应用于市场定价和消费决策中。你将看到,在房地产交易中,卖家的要价为何总是高于买家的出价预期,这不仅仅是信息不对称,更是根植于人类情感的“所有权偏见”。 2. 锚定效应与选择架构: 零售商如何通过设置一个极高的“参照点”来影响你对价格的感知?本书探讨了“锚定”机制在谈判、工资设定乃至医疗方案选择中的隐蔽作用。它揭示了决策环境的设计者(Choice Architects)如何利用对人类认知的理解,引导大众做出特定的选择,即所谓的“助推”(Nudge)理论的深层机制。 3. 贴现的悖论: 为什么我们宁愿现在吃一块巧克力,也不愿为了更健康的长期收益而等待?本书深入探讨了“双曲贴现”现象,解释了拖延症、储蓄不足和冲动消费背后的时间偏好结构。作者提出的框架,远比简单的“自制力”解释更为精妙,它将时间视为一种动态的、主观的资源配置问题。 第二部分:制度的演化——从默契到成文法 秩序的建立并非总是源于自上而下的强力干预。在本书的第二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社会互动与法律制度的起源。作者借鉴了制度经济学和演化博弈论的视角,探讨了那些在没有正式权力机构干预下自发形成的规则。 1. 产权的自然形成: 著名的“公地悲剧”是理解资源分配的基石,但作者指出,在许多传统社区,私有产权的界定是通过长期的、互惠的互动而非政府法令形成的。如何通过“可观察性”和“可执行性”的成本效益分析,来理解牧场边界的确定或捕鱼权的确立过程。 2. 互惠与声誉的价值: 在小规模社群中,一个人的“信誉资本”比银行账户更重要。本书分析了“重复博弈”如何使得合作成为纳什均衡的一个子集。从古代的商业契约到现代的电子商务中的用户评价系统,我们都在依赖一套基于声誉的、无形的监管网络。 3. 法律的适应性与滞后性: 当技术和市场快速变化时,成文法往往显得迟缓。作者对比了普通法(Common Law)的演化特性与制定法(Statutory Law)的僵硬性。他认为,成功的法律体系必须具备一定的“模糊弹性”,以便在社会规范尚未完全固化时,仍能提供一个解决冲突的框架。法律的演进,本质上是对社会成本和收益不断进行修正的过程。 第三部分:集体行为与认知偏差的放大效应 当个体决策的非理性汇集成群体运动时,其后果可能是巨大的、往往是灾难性的。本部分着重分析了信息传播、羊群效应以及社会认同在市场泡沫、政治极化和集体恐慌中的作用。 1. 信息的噪音与信号: 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区分真实信号和市场噪音的成本极高。作者研究了“信息级联”现象:个体观察他人的行为,即便这些行为是基于错误的初始信息,也会导致大规模的模仿。这解释了股市的狂热追捧,也解释了某些被过度营销的产品为何能迅速占据市场。 2. 框定效应与公共政策: 如何向公众阐述一个复杂的环境税或社会保障改革方案,决定了其推行的成功与否。本书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了措辞、默认选项和对比参照物如何被用来“框架化”公众对风险和收益的认知,从而影响政策接受度。 3. 身份认同与经济选择: 人们并不仅是根据效用来做选择,更是根据“我是谁”来做选择。作者探讨了消费如何成为一种身份表达,以及这种身份驱动的需求如何使得价格弹性远低于传统经济学预测。例如,为什么某些奢侈品牌或特定群体的产品,即使价格高昂,也拥有稳定的追随者。 结语:走向审慎的决策 《看不见的秩序》最终指向一个核心问题:既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人性的弱点和环境的操纵,我们该如何优化我们的决策过程?本书并非呼吁成为完美的理性机器,而是倡导一种“元认知”——理解我们自己思考的模式,并设计出能够缓冲我们固有缺陷的系统和环境。 无论是企业的战略制定者、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希望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明智投资的普通读者,本书都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工具箱,帮助我们穿透表象,理解驱动这个世界的真正力量:隐藏在市场价格、法律条文和日常习惯背后的,是人类永恒的心理倾向和由此构筑的复杂、脆弱而又迷人的社会秩序。这是一本关于我们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能运作得更好的深刻洞察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期待它会带来多么颠覆性的阅读体验,毕竟“通俗经济学”的标签有时候会让人觉得内容会比较浅显。然而,弗兰克先生却用他独到的视角和严谨的论证,让我对“通俗”这两个字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并非简单地将复杂的经济学概念“稀释”,而是通过巧妙的类比和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那些原本晦涩难懂的原理变得生动形象。我最喜欢他讨论“信息不对称”的部分,他通过描述二手车交易的例子,清晰地揭示了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市场效率,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信号”和“筛选”机制。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不仅理解了概念,更能体会到其在现实中的应用场景。读完后,我发现自己看待很多社会现象和商业行为,都有了更深刻的洞察力。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经济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象牙塔,而是渗透在生活方方面面的实用学问。弗兰克先生的叙述方式非常具有个人风格,他善于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入手,然后层层剥茧,揭示出背后深刻的经济学道理。比如,他关于“价格歧视”的论述,通过对不同航空公司、不同电影院票价的分析,让我看到了经济学在商业定价策略中的实际运用。更重要的是,他鼓励读者用经济学的思维去审视周围的世界,去理解为什么会出现某种现象,以及这种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的利益驱动和市场机制。这种启发式的阅读体验,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充满了更多的好奇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让你在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吸收经济学的精髓。弗兰克先生的文笔非常具有感染力,他用一种近乎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将经济学原理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关于“外部性”的章节,他通过描述工厂排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政府干预和市场失灵,让我深刻理解了经济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副作用”。而且,他并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积极地探讨了如何通过政策和市场机制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仿佛在和一位博学的朋友聊天,他用生动的故事和清晰的逻辑,一点点地引导我理解经济世界的运行规律。

评分

这是一本我最近偶然发现的经济学入门读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弗兰克对于经济学概念的解读方式。他并没有采用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出发,比如为什么牛奶比可乐便宜,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引申出供需关系、生产成本、市场竞争等一系列经济学原理。我尤其喜欢他举的关于“机会成本”的例子,描述了人们在做出选择时,总是会权衡失去的利益。这种将抽象理论具象化的能力,让我这个对经济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能轻松理解。书中穿插了大量的现实案例和有趣的轶事,让阅读过程充满了惊喜。例如,他分析了为什么有时候更昂贵的商品反而更受欢迎,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消费行为背后的经济逻辑。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济学世界的大门,让我觉得经济学并非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评分

作为一本“管理经济学畅销书籍”,这本书果然名副其实。它并非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而是将经济学原理与商业决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弗兰克先生在书中探讨了许多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并用经济学的视角给出了分析和解决方案。我特别喜欢他对“博弈论”的讲解,他通过一些经典的商业案例,例如两个竞争对手如何定价,如何进行广告投放,让我看到了博弈论在企业战略制定中的重要作用。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理解经济学原理,对于提升个人的决策能力和商业洞察力至关重要。它不仅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市场,更能为我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提供理论支持。

评分

评分

很好

评分

物流 太慢了!!

评分

很不错,这么快就到了,而且包装到位

评分

很好

评分

孩子喜欢读的书,书质量挺好的。

评分

孩子喜欢读的书,书质量挺好的。

评分

这本书还可以看

评分

这本书非常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