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21》描写了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北美的殖民开拓和明争暗斗,参谋体系在普鲁士的创立与成长过程;《战争事典022》详述了不列颠被外族征服的千余年历史,岳飞如何排兵布阵,抵御金兵的历史;《战争事典023》详述了英国如何与欧陆强国周旋,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历史,还原了日本战国时期九州名将立花道雪的真实人生;《战争事典024》再现了黄金家族的连番血腥内斗,萨摩藩变为一代强藩的历次改革;《战争事典025》讲述了法国元帅贝当的曲折人生,再现了中日甲午陆战的慷慨悲歌。内容均由相关领域军事、文史爱好者撰写,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了历史的脉络,具有通俗性、可读性等特点。
指文烽火工作室:由众多历史、战史作家组成,从事古今战争、中外历史的研究、写作与翻译工作,通过精美的图片、通俗的文字、独到的视角理清历史的脉络。
赵恺:生于鱼米之乡,求学于燕赵之地,历史研究者,现出版有《一言难尽:全元历史现场》《军国凶兽:日本战史》《猛禽崛起:美国战史》《军部当国》等。
常山日月:专业作者,精通中国古代历史,并致力于日本古代历史,中世纪欧洲历史研究。曾担任凤凰网历史版版主、TOM网渔樵耕读版版主,在《中华遗产》《百家讲坛》《国际展望》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
矢锋:研究历史的法律从业者,潜心二十年实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倡导以逻辑思辨和律法条理研究历史问题。曾参与《战场决胜者》《战争事典》图书的写作工作。
爱澜: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会员、民间军史爱好者。自2002年起,在《国际展望》《舰船知识》等多家刊物上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了《世界重巡洋舰全集》《世界轻巡洋舰全集》等专著。
不朽如梦:文史爱好者,精通中外军政历史文章写作,曾参与《秘密战三千年》《战争事典》《透过镜头看历史》等图书的写作。
经略幽燕我童贯:知名宋代军事史爱好者,知乎热门答主,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运作过多个著名商业项目,得以一窥古典指挥艺术的精髓。擅长古典军事战略分析,古典军事军务作业研究,曾参与《战场决胜者》等图书的写作。
战争事典021《争夺蛮荒》
战争事典022《从罗马的利剑到诺曼的铁蹄》
战争事典023《日不落的光辉岁月》
战争事典024《黄金血腥内斗》
战争事典025《凡尔登英雄的双面人生》
1754年的7月4日,未来被称为“世界钢铁之都”的匹兹堡周围还是一片未被开发的荒蛮之地。悠闲的野生动物享受着平静的生活,尽管风雨中那代表着西方文明的枪炮声响了一天。伴随着整齐的鼓点,300多名来自英国北美殖民地弗吉尼亚的民兵和100名英国正规军手持武器,打着随风飘扬的军旗走出了自己的堡垒,而在他们的对面则是由法国军队和印第安部落组成的两倍于己的敌阵。如果您将这一场面解读为一场风云变色的大决战的前奏,那么“恭喜你……答错了!”在双方的士兵列队完毕之后,英方最高指挥官随即签署了一份由对手草拟的投降书,宣布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属于法王路易十五,所有参战的英国军人和民兵在未来的一年中都将解甲归田。
在留下了两个倒霉的上尉作为人质之后,这位中校灰溜溜地带着自己的部下向南撤退。而在他身后那座被称为“困苦堡”(FortNecessity)的要塞中,不仅留下了5门法国人所没有的重武器——瑞典人发明的所谓“团属炮”的轻型火炮,还有25名伤兵陪伴着12具尸体。这位选择投降而不是血战到底的弗吉尼亚民兵中校正是未来赫赫有名的“美利坚国父”——乔治·华盛顿。和所有被打上“伟人”标签的政治明星一样,在后世所撰写的各种华盛顿传记中都会煞有其事地宣称:乔治·华盛顿,血统高贵,系出名门。其中最为普遍的说法是,乔治·华盛顿其实是英国诺曼王朝的创始人——“征服者威廉”麾下战功卓著的威廉·德·赫特伯恩家族的血裔。这种攀龙附凤的说法由于历史久远难以考证,而且早在13世纪之前威廉·德·赫特伯恩家族便已经因政权更迭而在英国本土失势。不过乔治·华盛顿这一兼顾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出身显然在以英、法移民为主的北美大陆颇为吃香,更对他本人未来的政治生涯大有裨益。
…………
为期一个月的测量工作结束后,乔治·华盛顿不仅轻松地获得了每天1枚西班牙大金币的丰厚收入,更成为英国政府认可的注册测量员。作为高级职业人才,他受聘于获得英国政府特许开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50万英亩土地的俄亥俄公司。“公司”这一名词在18世纪有着相对特殊的含义,就如同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一样,所谓的“俄亥俄公司”实际上是一个获得英国政府支持的半官方殖民机构。华盛顿家族在俄亥俄公司拥有相当多的股份,以至于公司主席托马斯·李因病去世之后,劳伦斯·华盛顿顺利地成了俄亥俄公司的掌门人。而劳伦斯不久也死于肺痨,年仅21岁的乔治·华盛顿不得不继承了华盛顿家族在俄亥俄公司的所有股份以及包括弗农山庄在内的劳伦斯的大部分遗产。
年轻的乔治·华盛顿身兼“富二代”和“青年企业家”双重光环,自然不缺钱和女人,但此时英、法在北美的殖民地争夺已经日趋白热化,其中与华盛顿家族的利益休戚相关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地区便是双方明争暗夺的核心区域之一。针对法国政府收买当地印第安部落并在安大略湖部署炮舰、修筑要塞的举动,英属弗吉尼亚采取划分军区、组建民团以对应。为了巩固自身的利益,乔治·华盛顿通过各种关系为自己谋得了弗吉尼亚北峡民团少校副官的职务,积极地准备投身英法之间即将围绕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俄亥俄河流域的广袤土地所展开的血腥厮杀。
…………
英属弗吉尼亚的民兵决心为了土地和烟草而战,但是在战略部署上总督罗伯特·丁威迪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为了争夺先机,丁威迪在民兵部队还没有集结完毕之时,便贸然派遣一个名叫威廉·特伦特的上尉率领百余人的先遣部队北上,赶赴俄亥俄河的分岔口修筑要塞。此举引发了英法两国之间的直接冲突。法国方面随即派出1000名步兵携带野战炮乘船直逼弗吉尼亚民兵未完工的要塞,勒令守军投降。而毫不知情的乔治·华盛顿刚刚率领着120名部下离开自己的家乡——弗吉尼亚州北部城市亚历山德里亚赶赴战场。
华盛顿得知特伦特上尉一枪没放便把接近完工的要塞拱手送给法国人的时候,他的部队已经进入了战区。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唯一可以令华盛顿感到欣慰的是特伦特上尉在法国人发起进攻时“恰巧”不在要塞内。在沿途又招募了30名闲汉之后,华盛顿硬着头皮继续前进,希望可以抵达俄亥俄公司位于红石溪的货栈,在那里构筑工事阻击法国人的军队。华盛顿的这一举动看似勇敢无畏,实乃无奈之举。毕竟战区内最大的威胁不是文明的法国人,而是始终对这场白人战争冷眼旁观的印第安人,一旦华盛顿下令撤退,那么他那些缺乏训练的民团成员很可能会立即溃散,而印第安人也会毫不留情地割下他们的头皮向法国人请赏。当然华盛顿也不是一介莽夫,在孤军深入的同时,他写信向自己的领导——丁威迪总督求援,甚至越级给邻近的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三个殖民地的总督写信“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
…………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统治者把民众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即读书人、农夫、手工业者和商人。这一名词,最早出自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的《管子》:“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柱石)也。”话虽如此,但是在以农桑为本的古代中国,商人其实是四民中最没有地位的阶层。譬如辅佐勾践灭吴的范蠡,他功成身退后化名陶朱公,前往齐国经商,很快富甲天下。就是这位我国几千年来商业界公认的鼻祖,在当时还不得不遵从商人穿鞋必须着一黑一白的陋规,更因自己弃官经商的经历而被士人轻视,无法与其他名人(比如他的老搭档文种)在史册中相提并论。
闻名天下的范蠡尚且落个如此下场,也难怪后世商人削尖了脑袋也要弃商从政了。然而官场之凶险,并非和气生财的商道可比,倒是与今日瞬息万变的股市差相仿佛。把政治当成股票来搞的难度之高也就不消说了,这第一个吃螃蟹的“操盘手”要算被后人称为战国枭雄的吕不韦。然而,强中自有强中手,真正出手光明正大,依靠股票投资一样的本事而青史留名的奇人,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登场了,此人就是在《三国演义》中戏份少得可怜、几乎形同路人的糜竺。
…………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句歇后语在中国可谓老少皆知。此歇后语的典故大家耳熟能详,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徐庶因老母自杀而终生不为曹魏出谋划策的情节。不过在史实中,徐母并未自杀,徐庶在曹魏更是一步步升任了御史中丞(相当于今中纪委书记)。
那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原装正版”,其实是在演义中听闻刘璋要亲自去迎接刘备时,跑出来咬住刘璋的衣服苦苦劝谏,结果被扯掉了两颗门牙,以一个忠诚谋士形象登场,后来因叛蜀降魏被崇尚正统的罗贯中以:“降吴不可却降曹,忠义安能事两朝?”痛斥,最后惨淡谢幕的黄权。
…………
当时的军事观察家们认为,普鲁士的作战计划意味着普军将他们与奥军大致相当的兵力,分为两个互相不能救应的集团分别推进,简直是在邀请奥军将他们各个击破。在恩格斯看来,普军居然会犯下这样一个尉官都不可能犯的错误,唯一的可能就是威廉一世身边那些阿谀小人插手指挥。因为毛奇这样“优秀的将军”和他那以专业著称的总参谋部不可能如此业余。
总之,只要奥军能够阻止普鲁士两个军团会合,则大势已定。
就在刊载这篇短评的《曼彻斯特卫报》伴随清晨的阳光传遍英格兰的同一时刻,在数个时区之外的波西米亚萨瓦多-克尼格雷茨①,普鲁士第1军团和易北河军团共12万大军正面展开,国王威廉一世的旗帜在烈风中飘扬,总参谋长毛奇策马立于国王身边。在他们对面,由奥地利宿将路德维希·冯·贝奈德克指挥的24万奥地利与萨克森联军正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向普军阵地进攻。12万对24万,欧洲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人见过规模如此惊人的会战②。这一天,注定将创造历史。
威廉一世尽量保持镇定自若的神态,但如果走近他身边,任谁都能发现他苍白的脸色。由王储腓特烈三世率领的普鲁士第2军团的10万人并没有出现在战场上。这个时代还没有无线电报,军队主要依靠有线电报进行通信。就在战斗前夜,两支部队之间的电报线路突然中断了。总参谋长毛奇紧急派遣两名军官骑着快马去寻找还在30多公里外的第2军团。如果第2军团不能如期出现在战场上,那么普鲁士人将输掉这场战争。
…………
战至中午,5万普军竟然被只有自身一半兵力的法军打得寸步难行。普军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情急之下亲自带队冲锋,却不幸被一发子弹击中,20天后伤重不治。
对于普军而言,这仅仅是悲剧的开始。耶拿的普军霍恩洛厄军团同样被拿破仑以散兵群战术击溃,惨遭歼灭性打击。到这天傍晚,全军溃退的普军夺路而逃。在之后的20多天里,法军缪拉、苏尔特和贝纳多特三位元帅跟踪追击,不断摧垮试图抵抗的普军残部,史称“三元帅大追击”。27日,拿破仑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柏林。11月7日,最后一位仍在顽抗的普军将军布吕歇尔在吕贝克投降。至此,普鲁士与萨克森盟军的全部军事力量被毁灭殆尽,伤亡25000人,被俘10万人,其中包括大量高级将领。在这份长长的俘虏名单中,有很多日后将改变普鲁士历史的人,比如,沙恩霍斯特、布吕歇尔和克劳塞维茨。
对此,时人有一个夸张的评价:“拿破仑一口气就吹倒了普鲁士。”
1807年,普鲁士与法国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根据和约内容,普鲁士割让易北河以西的全部领土和普属波兰的绝大部分给法国,并赔款1。3亿法郎。丢失近半领土的普鲁士国运一片黯淡,但在这普鲁士历史上最黑暗的时刻,改革的种子却正在悄悄发芽。
……
我最近翻阅的《星际漂流者:失落的方舟》是一部科幻想象力爆棚的作品,它的宏大设定和细腻的情感刻画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故事围绕着一艘在宇宙中漫游了数百年,承载着人类文明火种的方舟展开。作者构建的那个未来世界充满了光怪陆离的科技奇观,但更令人震撼的是,他探讨了在极端环境下,人类社会结构和伦理道德将如何重塑。书中的角色塑造极为立体,没有绝对的善恶之分,每个人物都有其复杂的动机和挣扎。我特别喜欢主角团中那位人工智能“先知”的视角,它用一种近乎冰冷的逻辑来审视人类的情感缺陷,这种对比产生了极强的哲学张力。情节推进上,每一次危机都设计得巧妙绝伦,每一次技术难题的解决都伴随着巨大的道德代价。读到中段,我完全沉浸在了那个冰冷而又充满希望的宇宙图景中,甚至能想象出方舟内部空气循环系统的嗡鸣声。它远不止是一部太空冒险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人类身份和存续意义的深刻寓言。
评分这本《百年药师手记:从草药到分子》实在是一本跨越了时间维度的医学史诗。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的医学史料汇编,结果却被作者流畅而又充满人情味的笔触深深吸引。他以一位资深药师的视角,串联起了中医药从古代炮制、验方积累到近代科学分离、分子靶向治疗的漫长演进过程。书中最动人的是那些关于医患关系的零散记录,那些关于疑难杂症的记录,真实展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医生们是如何在有限的认知框架内,竭尽全力去挽救生命的。作者对于不同时代医学思想冲突的描述,比如经验主义与循证医学之间的张力,分析得非常客观和深刻。这本书的结构很有趣,它不是按时间顺序线性推进,而是通过特定的“药材”或“病症”作为线索进行辐射展开,读起来丝毫不觉乏味,反而像是在走一条充满发现的知识迷宫。对于医学爱好者和历史学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带有温度的视角。
评分《林间低语:北欧神话的现代回响》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片迷雾缭绕的古老森林,神秘而又充满生命力。它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神话故事集,而是作者对北欧神话中那些核心意象——如世界树、诸神的黄昏、命运三女神——进行的当代文化和心理学解读。作者的文笔极其优雅、富有诗意,像是在低声诉说一个跨越千年的秘密。我特别赞赏它对“宿命感”的探讨,北欧神话中那种明知结局悲剧却依然奋力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转化和体现,是全书最引人深思的部分。书中穿插的艺术插画也极为精美,那种粗犷而又充满力量感的北欧风格,完美地烘托了文本氛围。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更像是一场静心的冥想,每一次翻页,都能从中汲取到一种原始而坚韧的力量。它成功地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焦虑和希望连接起来,读完后对生活中的一些困境都有了新的理解角度。
评分《静默的河流:东亚水系与文明的兴衰》以一种非常独特的地理决定论视角,探讨了东亚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湄公河等主要水系如何塑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形态、战争模式乃至哲学思维。这本书的地图和图表制作得极其出色,配合文本阅读,能让人清晰地理解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与赋能。作者在论述中表现出极强的跨学科能力,将水文学、气候学、考古学和社会学知识融会贯通,论证严密。我个人尤其欣赏作者在探讨“水利工程”与“中央集权”之间关系时的论述,他没有简单地将水患解释为灾难,而是将其视为推动大型社会组织和官僚体系形成的催化剂。整本书的基调沉稳而富有远见,读完之后,我对脚下流淌的每一条河流,都产生了一种敬畏之情。它让我意识到,人类的历史,很大程度上是与我们赖以生存的水的脾气秉性,在进行着一场漫长而微妙的博弈。
评分这本《帝国余晖:罗马的黄昏》简直就是一部史诗级的巨著,作者对罗马帝国晚期的社会、政治和军事变迁的剖析入木三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绘蛮族入侵和内部腐败交织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深沉的历史洞察力。他不仅仅罗列了历史事件,更是深入挖掘了导致这个庞大帝国走向衰亡的深层结构性原因。书中的文献引用极为扎实,无论是对古代史料的解读还是对现代史学观点的整合,都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读这本书,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剧变与挣扎的时代,能真切感受到那些君王、将军和普通民众在面对历史洪流时的无奈与抗争。特别是关于戴克里先改革和君士坦丁东迁的章节,作者提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传统认知。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尽管内容厚重,但文字却极富感染力,即便是历史的细节也能被描绘得引人入胜。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西方文明源头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案头必备的经典之作。
评分好!
评分活动时买的,收藏用,书不错
评分回望历史,我们珍爱和平,和平万岁
评分东西还不错,速度也还可以
评分非常好,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还没有拆开,但是指文的书不用多说除了个别的就是精品。
评分非常好,经典中的经典
评分每月都买一些书成了我的一个习惯和爱好,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自己的万卷书屋,闲暇时和孩子一起静静的看看书!感谢这里提供了一个购书好平台!
评分活动时买的,收藏用,书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