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发现国内包括酒店餐饮在内的很多服务类行业,甚至一些生产制造行业,都在向一家餐饮企业——海底捞学习,努力探索并学习它的服务理念、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
在餐饮酒店行业,最早提出向海底捞学习的是全球餐厅网络最大的餐饮集团——百胜。当时他们的中国区域经理有两百多人,全部涌入到海底捞的北京牡丹园店参观和学习。连百胜这样的国际集团都在向海底捞学习,于是很多本土企业也纷纷发起向海底捞学习的口号。
要向海底捞学习的究竟是什么呢?正是带着这样的思考,于是在2011年,我写了《海底捞的秘密》一书。这本书不但从管理模式、盈利模式、服务模式等角度去深入探讨海底捞,还从它的企业文化去解读其成功的根源,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度成为畅销类图书。
在培训及管理咨询过程中,我发现现在很多餐饮酒店老板的确爱学习,也动不动就号召企业员工向优秀的餐饮酒店企业学习,但常常学的都是表面功夫:看到别人有眼镜布,他也搞个眼镜布;看到别人擦皮鞋,他们也擦皮鞋;看到别人说可以帮女士美甲,他们也在门口搞一个美甲。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就是盲目地在学习别人,盲目地复制,我们只能做一个跟随者,而无法做行业的领导者。
所以,作为酒店餐饮业的企业家,抑或其他行业的领导者,在积极培训学习时,一定要清楚向优秀企业学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点不能不思考。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透过优秀企业的表面形式了解其成功的模式。
我们放眼国内做的好的优秀餐饮酒店企业,不难发现它们的服务模式大多一样,都是用最好的服务赢得了员工、客户和市场。在这些成功的服务企业里,员工不再是一般企业中常见的那样消极怠工、说走人就走人,客户不再是牢骚满腹、不愿再来,我们的管理者们也不再整日忙得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总结这些优秀企业的服务模式,我们发现服务对象不仅仅是对外的客户,还要有我们对内的员工;更为重要的是,你要首先服务好自己的员工,然后再去服务外部的客户。因为你有满意的员工,才有满意的客户。如:江苏溧阳天目湖宾馆、青岛的海景花园酒店、海底捞等餐饮酒店企业,它们不仅真正认识到了,并且努力做到了。
综上所述,本书只关注一个话题,就是酒店的最佳服务模式到底是什么?我们将结合江苏溧阳天目湖宾馆、青岛海景花园酒店、海底捞等优秀餐饮酒店企业的服务模式,重点探讨两大块核心内容:第一,酒店服务的前提是尊重员工。我认为先服务好员工,员工才能服务好客户,感动的员工,才能创造感动的客户,也就是说,我们对员工的服务应该是怎样的?第二,酒店服务的价值是让客户感动。当我们把员工服务好了,接下来就是怎么去服务给我们送钱来的客人,也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服务赢得客户,也就是我们的员工怎么去通过自己的那份感动,去给客户创造一份感动。我们把这称为“爱的循环”。
服务,是体验经济时代的强大武器。
在我们这个信息网络急速发展的时代,聊天、通信、学习、阅读、购物等一切需求似乎都可以轻松满足。但酒店行业所提供的餐饮、住宿、旅行等直接的体验式服务,是虚拟的网络世界所无法呈现的。面对面的服务,就是人与人的直接沟通,更需要对人性、人心的理解与感知。因此,我一直认为,服务员工、客户,其实就是服务人心;经营企业,其实也就是经营人心。所有的管理者,不管做什么样的企业,只要你掌握了让员工用心、让客户感动的方法,打造内外兼修的服务模式,就会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效益,不断地创造利润,也就是不断地使企业做大、做强、做久。
所以,在这本中,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和思考,希望能够给餐饮酒店业的企业家及经理人朋友以及同行们一些借鉴。世上只有不断成长的企业,没有完美的企业,所以我们只有不断地成长,不断地完善,才能不断打造卓越的企业。
易钟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十分引人注目,用色大胆而富有冲击力,主色调的搭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氛围。书名“向服务要利润”简洁有力,直击核心,我第一眼看到就被它所吸引,这似乎不是一本空洞的理论书籍,而是蕴含着实实在在的商业智慧。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虽然还没有深入阅读,但从目录和章节标题来看,作者显然是深入研究了服务业的本质,并且试图揭示隐藏在日常服务中的盈利之道。我个人一直对如何将服务转化为可持续的利润增长点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升企业效益,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这本书的出现,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服务背后蕴藏的巨大潜力。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操作性的方法和案例,帮助我理解并实践“向服务要利润”的理念,从而在自己的工作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评分这本书的论证逻辑非常严谨,作者在每一章节的展开都紧密围绕着“向服务要利润”这个核心主题,并且有大量翔实的案例支撑。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不同行业的服务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提炼出了共性的成功要素和潜在的风险点。这对于我这样身处服务业但又希望拓展视野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我看到了自己行业之外的创新思路,也帮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自身业务的优势和不足。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例如客户的抱怨、员工的压力等,而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让整本书读起来既有理论的高度,又不失实践的温度。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将挑战转化为机遇,如何通过积极的服务管理来化解矛盾,最终实现双赢。
评分从整体的阅读体验来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且富有启发性。作者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复杂的商业概念解释得通俗易懂,即使是对商业理论不太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其中关于“服务溢价”的章节,作者通过几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来为产品或服务创造更高的附加值。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提升,而是建立在客户高度认可和忠诚度之上的价值实现。这本书让我对“服务”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提供便利”,而是上升到了“创造价值”、“提升体验”以及“驱动利润增长”的战略层面。我感觉它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商业导师,在耐心地引导我一步步走向更成熟的服务经营理念。
评分读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视角非常独特和深刻。他没有停留在表面上看待服务,而是深入剖析了服务行为的每一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如何与客户的期望、企业的成本和最终的利润紧密相连。我尤其被其中一个关于“服务蓝图”的章节所吸引,它详细地描绘了如何将看不见的服务过程可视化,并从中找出可以优化和提升效率的地方。这让我联想到自己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被动地应对客户的需求,却很少去主动地设计和管理整个服务流程。作者通过这本书,仿佛在教我们如何像一位艺术家一样去雕琢服务,用精巧的设计和细致的执行,让每一次与客户的互动都成为创造价值的机会。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讲商业道理,更像是一本关于“服务美学”的指南,教会我们在看似平凡的服务中发现不凡的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十分合理,从宏观的服务战略到微观的操作细节,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赞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服务文化”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如何构建一种积极向上的服务型企业文化。这让我意识到,要真正实现“向服务要利润”,不仅仅是靠管理者的决策,更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和价值观的认同。书中提到的如何激发员工的服务热情,如何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这些内容对于任何希望在服务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来说,都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我感觉这本书不只是一本讲授理论的书,更像是一本实践手册,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更告诉我们“怎么做”,并且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思路和方法论,帮助企业在服务中找到持续的盈利增长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