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

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祝程远 著
图书标签:
  • 景观设计
  • 手绘
  • 绘画
  • 设计
  • 艺术
  • 景观
  • 建筑
  • 草图
  • 表现
  • 技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9802097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7437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36
字数:26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20年手绘教学+10年手绘培训,
200幅手绘作品+20个过程讲解

教学示范+设计项目+艺术创作,
构思来源+实用技巧+问题答疑,
用手绘学习思考,
深入“匠人”精神,
名校名师360度剖析手绘表达!

从手绘菜鸟到设计大咖,
从快题作业到考研工作,
你缺的只是这一本书~


内容简介

手绘表现是设计过程的记录,也是设计思考的方式。本书作者具有近二十年手绘教学经验,并有丰富的设计项目经历,书中将手绘基本技法结合教学示范、设计项目、艺术创作,在技法解析的同时,通过设计项目对手绘实践给予讲解。全书共分七章,分别为设计表达基础,效果图基本技法,设计表达技法强化,景观空间素材,景观空间表达——粗分、细分、刻画、气氛,创意练习及案例分析,优秀手绘设计图赏析。每一章节均有“实用技巧”板块,针对初学者常见问题,做以要点性提示与指导。本书适合手绘初学者学习参考,也适合作为考研、就业等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祝程远,江苏靖江人,艺术硕士。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南京艺术学院教师, 祝程远手绘工作室主持人。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和祝程远结识并成为忘年交,是缘于一次我在南京艺术学院的讲座。


对于钢笔画,他和我有很多的话题,我们聊技法,聊作品,聊教学,聊创作。也是通过那一次的畅聊,

我们互相多了一份了解,我对眼前的这位青年教师以及他的手绘作品,平添了一份欣慰和期待。


前些天他通过微信找到我,想请我为他的第二本新书写序,同时也附上了书的内容,我看后欣然答应!

钢笔画是绘画艺术中特殊的形式语言,它的作用远远超于塑造物体本身,而是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感

情、意念的重要手段。钢笔画是通过节奏、韵律、动势、力度等来表现情感的。每个作者由于所处的时空和

思想感情不同,在线条的运用上,就会有不同的韵味。


祝老师的画,就有他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祝老师因为设计专业的关系和教学的需要,他的画有着设计人独有的理性和缜密,也是因为常年处于教

学第一线,他的画是接地气的,可以说是初学者临摹的范本!


通过后来进一步的接触,我发现祝老师的作品涉猎很广,这应该也是和他教学的需要分不开的,同时我

也听说祝老师的手绘课很受学生的追捧,这就更加证实了我对他的看法。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愿意沉淀

自己、不断钻研、不断坚持的人是值得被点赞的!


书中除了有祝老师精心编排的手绘教学板块之外,值得一提的,是他把手绘运用在他的一些实践项

目,以及表现出来的成果。这是手绘能力和手绘价值的集中体现,没有多年的磨砺和积累是很难做到的,祝

老师将手绘与设计做到了高度的融合,这样的教学和示范,学生喜欢上他的课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和祝老师聊天,觉得他很儒雅,也很风趣,对手绘教学有他独到的见解和体会,平时他也喜欢打打羽毛

球,说明他很热爱艺术、热爱生活,并一直为此孜孜不倦。因此,他的手绘作品是饱含生命力的!


艺无止境,是我创作生涯中的一点体会,在这里也与祝老师共勉!在探索艺术的道路上,我相信祝老师

一定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唐亮

香港美术家协会理事

亚洲美术家协会理事

中国建筑学会会员

中国壁画学会理事

中国世界民族文化交流促进委员会常务理事

中国钢笔画研究会副主席

历年作品多次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以及

美国等其他国家举办个展及联展,并获金


目录


前言
1 设计表达基础
11 设计手绘发展态势/001
12 设计流程/002
13 设计草图的种类/003
14 草图绘制工具/004
141 绘制用笔/004
142 绘制用纸/005
2 效果图基本技法
21 效果图构图基本法则/006
211 气韵生动/006
212 设计即“整理”/006
213 构图/006
22 透视与比例/008
221 透视/008
222 比例/009
223 徒手透视/010
224 透视也可以这么画/011
23 几何解析/012
231 空间几何模块解析/012
232 车的画法/014
3 设计表达技法强化
31 光影与色调技法/016
311 光影/016
312 色调/017
313 马克笔小画/018
32 马克笔和彩铅技法/020
321 马克笔/020
322 几何块体练习/021
323 彩色铅笔/024
324 彩铅技法/025
33 “同曲异韵”表现技法/026
331 同曲异韵(冷色和暖色)/026
332 同曲异韵(单色和多色)/028
333 同曲异韵(概括和细节)/030
4 景观空间素材
41 置石表现技法/032
42 山体表现技法/036
43 水体表现技法/038
44 景观亭表现技法/045
45 景观小品表现技法/046
46 景观树表现技法/048
5 景观空间表达
——粗分 细分 刻画 气氛
51 景 观空间表达
——滨水景观/054
52 景 观空间表达
——商业广场/058
53 景 观空间表达
——难波公园/060
54 景 观空间表达
——商业空间/062
55 景 观空间表达
——庭院空间/066
6 创意练习及案例分析
61 某滨水度假村观演空间设计方案/069
611 中心舞台设计方案一/070
612 中心舞台设计方案二/072
62 某小区庭院快题设计方案/074
621 问题解析/075
622 中心景观表现方案/076
623 景观亭表现方案/078
63 江西青原山整体规划设计方案/080
631 青原山规划设计方案线稿/082
632 青原山规划设计方案彩色稿/084
64 照片写生与创作技巧/086
641 住宅区景观表现/086
642 商业景观表现/088
7 优秀手绘设计图赏析

前言/序言

闲暇时整理书架,偶然翻出我的第一本手绘书《手绘的力量》 ,不觉中时间已过去两年了,翻开书页的

瞬间,两年前准备书稿的情景不断浮现。


如果说第一本书的出版是机缘巧合,那么这一本便是水到渠成了。


写书的过程是自我整理、自我修复的过程,也是促使我在手绘这条路上不断摸索前进的加油站。两年的

时间和实践,使我对手绘有了全新的认识。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亲人则是我手绘蜕变的见证者,这本

书,凝聚了他们对我的鼓励和希望!


手绘对我而言,从最初的教学需求,已然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与这个世界交流、与自己对话的

方式。


两年间,课堂上同学们领悟一个手绘技法时满意的微笑,朋友圈中手绘作品发布时的一个个点赞,项目

里设计团队看到手绘表现图时赞许的眼神,所有的这些,都让我更加笃定地去坚持做一件事,那就是手绘!

手绘让我学会思考,学会坚持,明白真正的“匠人”精神,再好的画面最初也是由一根根不起眼的线条

构成。你要学会驾驭你的线条,或曲或直,或疏或密,而这之前,你要学会观察,审时度势,对画面有一定

的预知和预判,而一旦开始便需坚定不移。


这本书主要集结了我这两年教学示范、设计项目、艺术创作的手绘作品。和第一本书有很大程度的创新

和不同,这次既有手绘基础技法的解析,也有手绘实践运用的表达。同时,本书也特别得到了钢笔画大师唐

亮先生的倾情赞助,以及南艺季鹏教授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感谢!


很喜欢李宗盛的《山丘》 ,人生有许多个山丘需要去翻越, “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

他的就留给时间去” 。做好一件事,有时需要执念,需要坚持!手绘如此,人生如斯!

祝程远



《光影之间:城市肌理的视觉解码》 一、 城市,一部流动的史诗 城市,绝非冰冷的水泥丛林,而是承载着人类文明、记忆与梦想的鲜活有机体。它在时间的洪流中不断生长、演变,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每一片绿地,都悄然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勾勒着未来的轮廓。然而,城市肌理的复杂性,往往超出我们日常的直观感知。《光影之间:城市肌理的视觉解码》一书,正是致力于揭示这层层叠叠的城市叙事,邀请读者以全新的视角,深入探索那些塑造我们城市空间、影响我们生活方式的内在逻辑与视觉表达。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城市游记,也不是一本枯燥的城市规划理论读物。它是一次对城市生命力的深度透视,一次对城市美学特征的细致剖析,一次对城市精神内核的视觉追溯。作者通过对全球范围内的典型城市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从宏观的城市形态到微观的街角细节,从历史的沉淀到当代的演进,捕捉那些构成城市独特“性格”的关键元素。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塑造城市轮廓的轴线与节点,感受那些赋予城市灵魂的公共空间,品味那些隐藏在肌理之中、却深刻影响我们感知与行为的微妙力量。 二、 视觉语言的魔力:解码城市的“表情” 城市的语言,有时是直白的,有时却是含蓄的。它们通过建筑的风格、材质的肌理、空间的尺度、色彩的搭配、光影的变幻,甚至风的流动与水的形态,共同织就了一张复杂的视觉网络。《光影之间》的核心,便是解锁这种视觉语言的密码。我们并非仅仅满足于“看到”,而是要学会“读懂”。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一个由线条、形状、明暗、色彩构成的视觉实验室。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对不同建筑立面的观察,理解材料的选择如何反映当地的文化与经济发展;如何分析城市绿地的布局,感知它们在调节微气候、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如何解读城市广场的设计,体会它们作为社交中心、文化载体所承载的意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将重点关注“光影”这一艺术化元素。光线的角度、强度、色彩的变化,如何在一天、一年之中,赋予城市不同的生命力,如何塑造建筑的体量感,如何引导人们的视线与情绪,都将在书中得到深入的探讨。从清晨的柔和晨曦,到午后的烈日炎炎,再到傍晚的余晖脉脉,乃至夜晚的灯火阑珊,每一个时刻的光影,都赋予了城市独一无二的“表情”,而这些表情,恰恰是我们理解城市精神的关键。 三、 从感知到洞察:重塑你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不仅仅是我们居住的空间,更是我们情感的寄托,是身份的认同。当我们将目光从日常的匆忙中抽离,开始有意识地去“读懂”城市,我们与城市的关系便会发生质的改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感知,再到深入洞察,《光影之间》旨在帮助读者建立一种全新的城市观。 本书将引导读者认识到,城市的设计并非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堆砌,更是艺术、文化、历史、社会心理等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晶。通过对城市肌理的深入剖析,我们将学会发现那些隐藏在平淡表象之下的匠心独运,理解那些看似随意的布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考量。例如,一条狭窄弯曲的巷道,可能蕴含着历史的记忆与防火的功能;一个开阔的广场,不仅是人们聚集的场所,更是城市公共生活的舞台。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鼓励读者将这种视觉解读的能力,迁移到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无论是在熟悉的家乡小镇,还是在异域他乡的都市,你都可以运用书中提供的工具与方法,去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去理解那些未曾言说的故事。这种能力,将极大地丰富你的城市体验,让你在每一次出行、每一次漫步中,都能获得更深层次的满足与启发。你将不再是那个对周围环境漠不关心的旁观者,而是成为一个懂得欣赏、善于发掘的城市探索者。 四、 案例解析:全球视野下的城市样本 为了让理论更加生动,实践更加具象,《光影之间》精选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类型、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案例。这些案例并非随机选择,而是经过精心策划,旨在展现城市肌理的多样性与普遍性,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城市演进的独特路径。 我们或许会走进古老欧洲城市的蜿蜒小巷,感受其历史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气;或许会漫步于北美新兴都市的严谨街区,体会其规划的理性与效率;或许会穿梭于亚洲传统聚落的密集空间,领略其东方哲学的含蓄韵味;亦或许会驻足于拉丁美洲充满活力的街头,感受其奔放的色彩与热情。 每一个案例的分析,都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景观描述,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成因。我们将探讨: 历史演进与空间骨架: 城市早期的规划理念、历史事件对城市格局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今天的城市肌理。 地理环境与气候适应: 特定地理条件(如河流、山地、海岸线)如何引导城市的发展,以及气候因素在建筑形态、绿化布局、材料选择上的体现。 文化传统与社会结构: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社会交往方式,如何在城市空间中留下印记。 经济发展与技术革新: 工业革命、现代化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深刻地改变着城市的形态与功能。 人本设计与绿色理念: 当代城市设计中对公共空间、步行系统、生态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得以体现。 通过这些详实的案例研究,读者将能清晰地看到,城市肌理并非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历史、地理、文化、技术、经济等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全球性的视野,将帮助我们跳出地域的局限,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城市的本质。 五、 实践指南:提升你的城市感知力 《光影之间》的最终目标,是赋能读者。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你培养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一种深入的理解力,以及一种创新的感知力。本书并非一本“如何画好图”的教程,而是一本“如何看懂世界”的指南。 在阅读过程中,你将被鼓励主动参与到对城市肌理的“解码”过程中: 观察与记录: 学习如何用眼睛去“阅读”城市,注意到那些被日常忽略的细节,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或许是拍照,或许是简单的速写,或许是文字记录)将它们捕捉下来。 对比与分析: 将不同城市的特征进行对比,寻找它们之间的异同,并思考背后的原因。 思考与提问: 对所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疑问,并尝试从书中提供的理论和案例中寻找答案。 联系与应用: 将书中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你自己的生活环境中,去发现你所处的城市有何不同,有何精彩之处。 这本书,将是你手中一份探索城市奥秘的地图,是你心中一盏照亮城市细节的明灯。它将带领你穿梭于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广度,让你在每一次城市的凝视中,都能发现新的惊喜,获得新的启迪。 《光影之间:城市肌理的视觉解码》,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视觉的盛宴,用眼睛去感受,用心灵去理解,最终,以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我们赖以生存的城市。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我一直深感在手绘表达方面存在着瓶颈。虽然我熟练掌握了各种设计软件,但当我面对一张白纸,试图将脑海中的构思清晰地呈现出来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当我在网上看到《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它所吸引。《手绘新视界》这个名字,让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技巧的传授,更是关于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系统而实用的手绘训练方法,帮助我突破目前的困境。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快速捕捉和表现空间关系、光影变化以及植物形态的手绘技巧。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示一些优秀的设计师是如何利用手绘来构思和表达复杂的设计理念的,从中学习他们的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帮助我提升手绘的效率和表现力,让我的设计作品更加生动、有感染力,同时也希望能够启发我思考手绘在设计流程中更深层次的价值,以及如何将其与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视界”。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景观设计教育的教师,我深知手绘在培养学生设计思维和表达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我注意到许多学生在手绘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他们更倾向于依赖电脑软件,而忽略了手绘的魅力和力量。因此,当我看到《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这本书时,我感到非常振奋。我期望这本书能够为我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素材,帮助我引导学生重新认识手绘的价值,并掌握一套系统而有效的手绘表达方法。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分享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手绘练习,例如如何通过速写来捕捉场地信息,如何通过意象图来表达设计理念,以及如何通过不同风格的手绘图来展现景观的空间感和氛围感。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展示一些优秀的国内外景观设计手绘作品,从中学习设计师的构图、色彩运用以及线条表现等技巧,并从中汲取灵感。我相信,这本书的出现,将为景观设计教育领域带来一股清流,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下一代景观设计师。

评分

我一直认为,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形式和功能,更关乎情感的传递和意境的营造,而手绘,恰恰是实现这一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这本书的题目《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让我对其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在这个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是否正在逐渐失去一种最纯粹、最富有人情味的设计语言?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新视界”,重新发现手绘在景观设计中的价值,它不仅仅是辅助工具,更是设计师思维和情感的载体。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手绘来捕捉和表现景观的动态美,例如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水流的潺潺声,甚至是对光影变化和季节更迭的细腻描绘。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一些富有创意和表现力的手绘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技术上精湛,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传递出设计师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未来空间的无限想象。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将传统手绘技巧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创造出独具风格和时代感的景观表达。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景观设计的手绘表达充满了新的思考和探索的动力。

评分

我对景观设计领域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尤其是在设计表达方面。手绘,作为一种古老而充满生命力的表达方式,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似乎逐渐被边缘化。然而,我始终相信,手绘所蕴含的独特魅力和设计思维是任何技术都无法完全取代的。这本书《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的出现,让我看到了重新激活和革新手绘表达的希望。《手绘新视界》这个名字,暗示着一种超越传统、更加前沿的视角。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系统而富有启发性的手绘表达方法论,帮助设计师们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拾和精进手绘技巧。我希望书中能够展示一些不同风格、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手绘作品,从写意到写实,从概念草图到方案表现,能够涵盖广泛的应用场景。同时,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手绘来捕捉和表现景观的“意境”和“氛围”,例如通过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以及构图的疏密来传达设计的情感和主题。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次学习的机遇,更是一次对景观设计表达方式的深刻反思和革新。

评分

作为一个长期关注设计领域趋势的爱好者,我总是对那些能够触及核心、深入本质的作品抱有浓厚的兴趣。这本书的题目《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瞬间吸引了我,它传递出的信息是,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技术教程的书,更是一次关于“如何看”和“如何表达”的哲学探讨。我理解的手绘,绝非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堆砌,它是一种直观的思考方式,一种连接内在感受与外部呈现的桥梁。在这个信息爆炸、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是否还在追寻一种更加纯粹、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这本书是否能引领我们进入一个“手绘新视界”,让我们看到手绘在当代景观设计中的全新价值和潜力?我期望书中能展示一些极具启发性的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在技术层面展现了高超的手绘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传递出设计师的情感、对场地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想象。我非常好奇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手绘来捕捉和表现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场地肌理以及生态肌理,让景观设计不仅仅是功能的满足,更是对场所精神的致敬。我也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手绘建立与自然的连接,如何让笔触下的线条与真实的自然元素产生共鸣,从而创造出更具生命力和情感深度的景观作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开始重新思考手绘的边界,以及它在我们理解和塑造我们所处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评分

我一直认为,伟大的景观设计作品,离不开设计师卓越的想象力与精湛的表达能力,而手绘,恰恰是连接这两者的关键纽带。这本书的书名《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让我眼前一亮,它暗示着一种超越传统、革新视角的手绘表达方式。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我们是否正在逐渐失去一种最直接、最富有人情味的设计语言?我渴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重新认识手绘在景观设计中的核心价值,它不仅仅是辅助工具,更是设计师灵魂的显现。我期待书中能够展示如何通过手绘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象的画面,如何用笔触捕捉光影的流转、季相的变化,以及不同材质的触感。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将手绘与不同类型的景观项目相结合,例如公共空间、私家花园、城市规划等,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调整手绘的风格和侧重点。我相信,一本真正优秀的景观设计手绘表达书籍,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应该深入挖掘手绘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思维方式。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手绘世界,让我们用更具创造力、更富表现力的方式,去构想、去表达、去创造那些触动人心的景观。

评分

最近一直在探索景观设计领域的一些前沿性话题,偶然间看到了这本书的介绍,便被其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探索和创新的意味。在我看来,手绘是设计师最原始、最直接的情感载体,它承载着设计师对空间的理解、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文的关怀。然而,在现代设计流程中,手绘往往被技术性的软件操作所取代,显得有些边缘化。我非常好奇,这本书将如何重塑我们对手绘的认知,它是否能够提供一种方法,让手绘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我期望书中能够展示一系列充满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手绘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在视觉上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反映出设计师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艺术品味。我特别关注书中是否会介绍一些创新的手绘技法,例如如何运用不同的笔触、色彩和构图,来表现景观的层次感、空间感和氛围感,以及如何通过手绘来传达设计的情感温度。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探讨手绘在概念设计阶段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手绘来捕捉和深化设计灵感,从而创作出更具原创性和生命力的景观作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景观设计的手绘表达充满了新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景观设计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我一直深信,手绘不仅仅是草图,更是设计师思维的直接流淌,是情感的捕捉,是意境的传达。然而,随着数字化工具的飞速发展,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在软件操作上游刃有余,但在手绘表达上却显得力不从心,甚至有些生疏。这本书以“新视界”为名,恰恰点出了它对传统手绘表达的重新审视和创新。我非常期待它能提供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帮助我们重新拾起被淡忘的技能,或者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手绘以新的生命力。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如何将手绘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部分,这或许是未来景观设计表达的必然趋势。我希望书中能展示一些不同风格的手绘案例,从写实到写意,从概念草图到表现图,能够涵盖不同项目类型和尺度的需求。同时,我也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手绘在创意生成阶段的作用,如何通过手绘激发灵感,打破思维定势,最终形成独特的景观设计理念。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看到了重塑景观设计表达语言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充满了期待。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切实可行、易于掌握的技巧,让我能够更自信、更有效地将脑海中的设计构思转化为具有感染力的视觉语言,从而更好地与业主、团队以及公众沟通我的设计愿景。

评分

在我看来,景观设计是一门关于“感知”和“表达”的艺术,而手绘,正是连接这两者最直接、最富情感的媒介。这本书的题目《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立刻勾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在这个信息爆炸、图像泛滥的时代,我们是否还在追寻一种更加纯粹、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打开一个“新视界”,让我们看到手绘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全新的可能性。我期待书中能展示一些极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手绘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仅在技术层面展现了高超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传递出设计师对场地、对自然、对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手绘来捕捉和表现景观的“时间性”和“动态性”,例如植物的生长变化、光影的流动轨迹,以及人们在景观中的活动痕迹。我也希望书中能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利用手绘来激发创意、深化设计,并最终将设计理念转化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视觉语言的经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重塑景观设计表达语言的可能性充满期待。

评分

在我多年的景观设计实践中,我始终坚信手绘是设计师最直接、最原始、最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它能够捕捉到瞬间的灵感,传达出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情感,更是连接设计师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的桥梁。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人开始忽视手绘的重要性。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希望。《手绘新视界——景观设计手绘表达》,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革新和探索的精神。我渴望这本书能够为我们揭示一种全新的手绘表达方式,一种能够与时代同步,又不失传统韵味的手绘艺术。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手绘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应用,从概念草图的快速构思,到方案深化时的细节描绘,再到最终成果的展示。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展示不同风格、不同尺度的景观设计项目是如何通过手绘来呈现其独特魅力的。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分享一些关于如何通过手绘来捕捉和表现场地特质、文化内涵以及生态肌理的技巧,让手绘不仅仅是技术,更是对场所精神的深度解读。这本书的出版,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唤醒沉睡已久的手绘热情的契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