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说造像量度经》俨然是一部“造像法典”,对造像中的每个细节都有严密的规格(单位是“指”)。以“释迦佛裸体之相”为例,肉髻高为四指,头顶到发际四指、脖颈高四指,肩部至乳十二指,乳至肚脐十二指,面阔十二指,两耳间距十六指……无论眉眼、口鼻、耳垂、肩宽、臂长,皆有周详数据,标注在经纬线上,一丝不苟。佛像的庄严殊胜,可谓藏汉相通,《量度经》的汉译本,对中原地区造像的标准化意义非同寻常。
《佛说造像量度经》,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是一部关于佛教塑像、绘画、浮雕的工具书,相传是释迦牟尼的四大弟子之一舍利弗所撰,历代都以梵本流传,没有汉文译本,清乾隆年间,蒙古族学者工布查布把它翻译成为汉文。该书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
清西番学总理工布查布语言功底深厚,通满、蒙、藏、汉等诸种文字,尤精佛学五明,曾跟随多位藏传佛教的画师学习绘制佛像及梵塔的相关知识。乾隆七年(1742年),洮州禅定寺崇梵静觉国师赴京,与他谈及造像事,鼓励他翻译《造象量度经》。工布查布“悯夫世之造像者离宗失迷,程式靡准,三会成咎,论于极恶,致使如来妙胜来由瞻仰”,故而译经。其译文为诗体韵文,经文部分较略,为了便于理解,译者进行了注疏。至乾隆十三年完成,工布查布汉译本的传入,对汉族地区造像的标准化颇有影响。
老实说,我最初翻开这本书时,是抱着一种“了解文物背景”的功利心态。我期待看到一些关于历史背景、流派更迭的论述。然而,这本书完全没有按照传统史学的叙事方式来组织内容。它更像是一部操作手册的汇编,语言直白、目标明确,专注于“如何做”而非“为什么是这样”。这种去学术化、回归“手艺本源”的处理方式,反而让我体会到一种久违的朴素力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们习惯于获取宏观的结论,却很少有人愿意去钻研构成这些结论的底层逻辑和基础规范。这本书强迫你去面对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字和角度,直到你理解了,每一个度量都不是随意的,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稳定、永恒的象征体系。这种沉浸式的学习过程,比任何理论讲解都来得更深刻、更扎实。
评分我有一个朋友,他对古典美学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他时,他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说,这本书解答了他长期以来的一个困惑:为什么某些古代的艺术品能拥有超越时间的力量?他认为,这种力量恰恰来源于其背后那套近乎数学般精准的构建体系。这本书没有冗余的哲学探讨,它就是纯粹的“量度”。你读着它,脑海里浮现的不是寺庙的香烟缭绕,而是精确的圆规和尺子在木板上划过的声音。它像是揭示了艺术创作背后的“骨架”,一旦掌握了骨架,血肉的丰满便水到渠成。对于那些试图在传统中寻找创新出口的当代艺术家来说,这本书可能比任何一本当代艺术评论都更有启发性,因为它展示了“规范”如何能够催生出最自由的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实在让人眼前一亮,那厚重的纸张和细致的纹理,初次上手便有种捧着古籍的庄重感。封面上的字体,苍劲有力,仿佛能透过墨香感受到那位经书作者的虔诚与智慧。我本来对这类偏向“技法”与“仪轨”的佛经抱持着一份敬畏与疏离,但拿起这本书后,那种强烈的仪式美感,激发了我深入探索的兴趣。它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份跨越时空的工匠手册,充满了对“完美”的极致追求。我花了很长时间摩挲着扉页,思考着古代的塑匠们,是如何在物质条件远不如今天的环境下,仅凭着这份文字指引,便能创造出那些流传千古、令人屏息的佛像艺术品的。这本书的排版也做得极为考究,行距疏密得当,让人在阅读那些繁复的度量标准时,不至于感到心浮气躁,反而有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自己正站在一座刚刚搭建好的坛城前,准备开始一项神圣的工程。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夹杂着一些古老的佛教术语和度量单位,初读时确实需要字典的辅助。但一旦适应了这种节奏,你会发现它有着一种奇特的韵律感。它不是在“讲述”佛像的特征,而是在“描绘”佛像的“构建蓝图”。每一次提到“一肘”、“一指”的比例关系时,都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你耳边用沉稳的语调,一步步指导你手中的刻刀该如何落位。这种近乎于冥想般的阅读体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对“法相庄严”的理解——那不是靠感觉拼凑出来的,而是需要用严谨的量化标准来锚定的精神具象。它让我明白了,在最高的艺术形式中,理性与感性并非对立,而是通过精妙的度量规则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评分我最近一直在尝试将一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的生活哲学中,这本书虽然看似离我很远,但其中蕴含的“法度”与“比例”的探讨,却意外地提供了新的视角。它讲述的并非是教义上的宏大叙事,而是关于“如何构造一个符合精神秩序的实体空间或形象”的实用指南。这种对细节的极致关注,以及对“恰到好处”的界限的精准拿捏,与现代设计学中的黄金分割理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这里的“度量衡”是围绕着佛教的宇宙观和美学观来构建的。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菩萨面相、手印细节的描述,那种精确到“毫米”的规定,体现了一种对“真实”的执着——他们所追求的“真实”,不是表面的模仿,而是内在精神状态的外化表达。这本书无疑为任何对雕塑、建筑乃至空间艺术感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极度严谨且充满灵性的参照系。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活动购买,价格实惠。。。。。。。
评分商品满意度
评分商品满意度
评分商品满意度
评分商品满意度
评分活动购买,价格实惠。。。。。。。
评分好评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商品满意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