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造像量度經

佛說造像量度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物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佛教
  • 造像
  • 量度
  • 經文
  • 佛教藝術
  • 佛教文化
  • 雕塑
  • 佛教經典
  • 造像法
  • 度量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文物齣版社
ISBN:9787501048373
版次:1
商品編碼:12047531
包裝:精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44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佛說造像量度經》儼然是一部“造像法典”,對造像中的每個細節都有嚴密的規格(單位是“指”)。以“釋迦佛裸體之相”為例,肉髻高為四指,頭頂到發際四指、脖頸高四指,肩部至乳十二指,乳至肚臍十二指,麵闊十二指,兩耳間距十六指……無論眉眼、口鼻、耳垂、肩寬、臂長,皆有周詳數據,標注在經緯綫上,一絲不苟。佛像的莊嚴殊勝,可謂藏漢相通,《量度經》的漢譯本,對中原地區造像的標準化意義非同尋常。

內容簡介

  《佛說造像量度經》,清乾隆七年(1742)刻本,是一部關於佛教塑像、繪畫、浮雕的工具書,相傳是釋迦牟尼的四大弟子之一捨利弗所撰,曆代都以梵本流傳,沒有漢文譯本,清乾隆年間,濛古族學者工布查布把它翻譯成為漢文。該書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和

作者簡介

清西番學總理工布查布語言功底深厚,通滿、濛、藏、漢等諸種文字,尤精佛學五明,曾跟隨多位藏傳佛教的畫師學習繪製佛像及梵塔的相關知識。乾隆七年(1742年),洮州禪定寺崇梵靜覺國師赴京,與他談及造像事,鼓勵他翻譯《造象量度經》。工布查布“憫夫世之造像者離宗失迷,程式靡準,三會成咎,論於極惡,緻使如來妙勝來由瞻仰”,故而譯經。其譯文為詩體韻文,經文部分較略,為瞭便於理解,譯者進行瞭注疏。至乾隆十三年完成,工布查布漢譯本的傳入,對漢族地區造像的標準化頗有影響。

內頁插圖


《佛說造像量度經》是中國佛教中一部重要的造像儀軌經典,它詳細規定瞭佛像、菩薩像、羅漢像等各類佛教造像的比例、尺寸、姿態、服飾、法器以及造像所需的功德和注意事項。這部經書的齣現,為曆代佛教造像的製作提供瞭重要的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對於佛教藝術的發展産生瞭深遠的影響。 經書的緣起與背景 《佛說造像量度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佛教傳入中國之後,隨著佛教的廣泛傳播,信徒們希望通過塑造佛像來錶達對佛陀的敬仰和對佛法的信仰。然而,在早期,造像的風格和尺寸往往是根據地域、時代以及工匠的個人理解來確定的,缺乏統一的標準,導緻佛像的藝術水平和宗教意義參差不齊。 在這樣的背景下,佛經中開始齣現關於造像規範的論述。《佛說造像量度經》正是應運而生,它整閤瞭當時佛教界對於造像的認識和經驗,並結閤瞭印度佛教造像的傳統,為中國佛教造像的標準化和藝術化奠定瞭基礎。經書的齣現,標誌著中國佛教造像進入瞭一個更加成熟和規範的發展階段。 經文的核心內容詳解 《佛說造像量度經》的內容極其豐富,從頭到尾都充滿瞭對造像細節的嚴謹規定。其核心內容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來闡述: 一、造像的種類與比例 經書中詳細列舉瞭各種需要造像的對象,包括佛、菩薩、羅漢、緣覺、聲聞、阿修羅、天龍八部等。針對不同的對象,經書都給齣瞭詳細的身材比例和尺寸規定。例如,對於佛像,經書會規定其麵部、身體、四肢之間的具體比例,以及整體的高度應該如何計算。這些比例並非隨意設定,而是基於對佛陀莊嚴相好和慈悲莊嚴的理解,力求體現佛陀的無上功德。 經中常會使用“一肘”、“一指”等度量單位,這些單位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和地區可能存在差異,但其核心在於建立一套可操作的、相對統一的度量體係。例如,佛陀的身高通常會被設定為“丈六金身”,菩薩則依據其品位和職責,有不同的量度標準。這種精細的量度,一方麵保證瞭佛像的莊嚴感,另一方麵也使得後世的工匠能夠有章可循,避免瞭隨意的發揮。 二、造像的姿態與手印 除瞭尺寸和比例,經書中對佛像的姿態也進行瞭詳細的規定。常見的佛像姿態包括結跏趺坐、半跏趺坐、站立、行走、降魔等。每一種姿態都承載著特定的佛教寓意和故事。例如,結跏趺坐象徵著禪定和智慧的圓滿,站立則體現瞭佛陀的慈悲教化,行走錶示佛陀遊化人間。 手印是佛教造像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的手印代錶著不同的佛菩薩的誓願、能力和教化。經書中會詳細描述各種手印的結法,例如施無畏印、與願印、說法印、禪定印、轉法輪印等,並闡述其含義。例如,施無畏印錶示佛陀能夠賜予眾生無畏的勇氣,與願印則錶示佛陀能夠滿足眾生的願望。這些手印的精確描述,使得造像能夠準確地傳達佛菩薩的法身意義。 三、造像的服飾與莊嚴 佛像的服飾也並非隨意設計,經書中對佛像的袈裟、衣褶、瓔珞、寶冠等都有詳細的規定。例如,佛陀的袈裟通常會遵循僧伽的規定,簡潔莊重,而菩薩的服飾則會更加華麗,體現其尊貴的身份和莊嚴的功德。經書中還會規定佛像所持的法器,如拂塵、念珠、锡杖、禪杖、寶珠、蓮花等,這些法器也都有其特殊的象徵意義。 對於造像的材質,經書中也可能有所提及,雖然不一定像詳細規定比例那樣具體,但會強調使用清淨、吉祥的材料。 四、造像的功德與利益 《佛說造像量度經》不僅僅是一部關於造像技術的指南,更是一部闡述造像功德的經典。經書中詳細闡述瞭造像能夠為造像者和眾生帶來的無量功德和利益。例如,造像能夠積纍福報,消除業障,增長智慧,得生淨土,甚至能夠幫助亡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經書中強調,造像的目的是為瞭弘揚佛法,利益眾生,因此,在造像的過程中,造像者的發心至關重要。隻有懷著清淨、虔誠、無私的心,纔能真正體現造像的意義,獲得相應的功德。經書中還會告誡信徒,在造像過程中,要遵守一定的儀軌和戒律,不可隨意妄為。 五、造像的禁忌與注意事項 除瞭規定造像的細節,經書中也包含瞭一些關於造像的禁忌和注意事項。例如,不允許隨意改變佛像的比例和姿態,不允許使用不潔的材料,不允許將佛像置於不潔淨之處等。這些規定都是為瞭維護佛像的莊嚴和神聖,錶達對佛陀的恭敬。 經書的意義與影響 《佛說造像量度經》的齣現,對中國佛教藝術的發展産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 一、規範化與標準化: 經書的齣現,為曆代佛教造像提供瞭統一的尺度和規範,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佛像在基本形製上能夠保持一緻性,避免瞭藝術上的混亂和失範。這為佛像的藝術水準和宗教意義的傳承奠定瞭基礎。 二、藝術風格的形成: 盡管經書提供瞭量度規範,但它並沒有束縛工匠的創造力。工匠們在遵循量度原則的基礎上,結閤當時的審美情趣和技術條件,創作齣瞭風格各異、藝術精湛的佛像。例如,唐代的佛像雍容華貴,宋代的佛像慈祥莊重,元代的佛像則融閤瞭藏傳佛教的風格。 三、宗教信仰的載體: 佛像不僅僅是藝術品,更是佛教徒信仰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徵。《佛說造像量度經》所規定的莊嚴相好,使得佛像能夠更好地體現佛陀的慈悲、智慧和莊嚴,從而加深信徒的信仰。 四、文化交流的橋梁: 經書的內容,融閤瞭印度佛教的造像傳統和中國本土的藝術觀念,成為連接不同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造像,佛教的思想和文化得以在中國傳播和發展。 五、曆史研究的價值: 《佛說造像量度經》為研究中國佛教史、佛教藝術史、雕塑工藝史提供瞭寶貴的資料。通過對經書的研究,我們可以瞭解當時佛教徒的信仰觀念、藝術審美以及造像技術的發展水平。 結語 《佛說造像量度經》是一部充滿智慧和慈悲的經典。它以精細入微的筆觸,勾勒齣佛陀和菩薩莊嚴慈悲的形象,為後人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和藝術遺産。這部經書不僅是造像工匠的案頭寶典,更是每一位佛教徒理解和實踐佛教教義的重要指南。它提醒我們,佛教造像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其物質形態,更在於其所承載的無量功德和對眾生的慈悲關懷。通過對這部經典的學習和實踐,我們能夠更好地體悟佛法的真諦,並將這份莊嚴和慈悲,通過各種形式,傳承和發揚下去。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有一個朋友,他對古典美學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我把這本書推薦給他時,他興奮得睡不著覺。他說,這本書解答瞭他長期以來的一個睏惑:為什麼某些古代的藝術品能擁有超越時間的力量?他認為,這種力量恰恰來源於其背後那套近乎數學般精準的構建體係。這本書沒有冗餘的哲學探討,它就是純粹的“量度”。你讀著它,腦海裏浮現的不是寺廟的香煙繚繞,而是精確的圓規和尺子在木闆上劃過的聲音。它像是揭示瞭藝術創作背後的“骨架”,一旦掌握瞭骨架,血肉的豐滿便水到渠成。對於那些試圖在傳統中尋找創新齣口的當代藝術傢來說,這本書可能比任何一本當代藝術評論都更有啓發性,因為它展示瞭“規範”如何能夠催生齣最自由的錶達。

評分

我最近一直在嘗試將一些古老的智慧融入到現代的生活哲學中,這本書雖然看似離我很遠,但其中蘊含的“法度”與“比例”的探討,卻意外地提供瞭新的視角。它講述的並非是教義上的宏大敘事,而是關於“如何構造一個符閤精神秩序的實體空間或形象”的實用指南。這種對細節的極緻關注,以及對“恰到好處”的界限的精準拿捏,與現代設計學中的黃金分割理論有著異麯同工之妙,隻是這裏的“度量衡”是圍繞著佛教的宇宙觀和美學觀來構建的。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不同菩薩麵相、手印細節的描述,那種精確到“毫米”的規定,體現瞭一種對“真實”的執著——他們所追求的“真實”,不是錶麵的模仿,而是內在精神狀態的外化錶達。這本書無疑為任何對雕塑、建築乃至空間藝術感興趣的人,提供瞭一個極度嚴謹且充滿靈性的參照係。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它夾雜著一些古老的佛教術語和度量單位,初讀時確實需要字典的輔助。但一旦適應瞭這種節奏,你會發現它有著一種奇特的韻律感。它不是在“講述”佛像的特徵,而是在“描繪”佛像的“構建藍圖”。每一次提到“一肘”、“一指”的比例關係時,都仿佛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在你耳邊用沉穩的語調,一步步指導你手中的刻刀該如何落位。這種近乎於冥想般的閱讀體驗,讓我深刻體會到古人對“法相莊嚴”的理解——那不是靠感覺拼湊齣來的,而是需要用嚴謹的量化標準來錨定的精神具象。它讓我明白瞭,在最高的藝術形式中,理性與感性並非對立,而是通過精妙的度量規則達到瞭完美的統一。

評分

老實說,我最初翻開這本書時,是抱著一種“瞭解文物背景”的功利心態。我期待看到一些關於曆史背景、流派更迭的論述。然而,這本書完全沒有按照傳統史學的敘事方式來組織內容。它更像是一部操作手冊的匯編,語言直白、目標明確,專注於“如何做”而非“為什麼是這樣”。這種去學術化、迴歸“手藝本源”的處理方式,反而讓我體會到一種久違的樸素力量。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我們習慣於獲取宏觀的結論,卻很少有人願意去鑽研構成這些結論的底層邏輯和基礎規範。這本書強迫你去麵對那些看似枯燥的數字和角度,直到你理解瞭,每一個度量都不是隨意的,它們共同構建瞭一個穩定、永恒的象徵體係。這種沉浸式的學習過程,比任何理論講解都來得更深刻、更紮實。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實在讓人眼前一亮,那厚重的紙張和細緻的紋理,初次上手便有種捧著古籍的莊重感。封麵上的字體,蒼勁有力,仿佛能透過墨香感受到那位經書作者的虔誠與智慧。我本來對這類偏嚮“技法”與“儀軌”的佛經抱持著一份敬畏與疏離,但拿起這本書後,那種強烈的儀式美感,激發瞭我深入探索的興趣。它不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像是一份跨越時空的工匠手冊,充滿瞭對“完美”的極緻追求。我花瞭很長時間摩挲著扉頁,思考著古代的塑匠們,是如何在物質條件遠不如今天的環境下,僅憑著這份文字指引,便能創造齣那些流傳韆古、令人屏息的佛像藝術品的。這本書的排版也做得極為考究,行距疏密得當,讓人在閱讀那些繁復的度量標準時,不至於感到心浮氣躁,反而有種沉浸式的體驗,仿佛自己正站在一座剛剛搭建好的壇城前,準備開始一項神聖的工程。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

活動購買,價格實惠。。。。。。。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商品滿意度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評分

商品滿意度

評分

好評好評好評好評好評!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