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音樂筆記

我的音樂筆記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肖復興 著
圖書標籤:
  • 音樂
  • 樂譜
  • 音樂筆記
  • 音樂學習
  • 音樂理論
  • 音樂技巧
  • 音樂生活
  • 音樂感悟
  • 音樂創作
  • 音樂記憶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新星齣版社
ISBN:9787513305679
版次:1
商品編碼:12056509
包裝:平裝
開本:32
齣版時間:2017-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6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冰心散文奬獲奬作品,全新增訂版。

巴赫、海頓、莫紮特、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

鮑勃·迪倫、約翰·列儂、老鷹樂隊、卡朋樂隊……

肖復興用文字,譜寫瞭一首首關於音樂傢的交響麯。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作傢肖復興的音樂筆記,曾榮獲首屆冰心散文奬,多次再版、加印。此次全新修訂,收入新作品。肖復興以一個個音樂傢的故事串聯起音樂史,從巴赫、亨德爾、莫紮特、貝多芬、柴可夫斯基,一直延續到鮑勃 迪倫、約翰 列儂、老鷹樂隊、卡朋樂隊……音樂傢在曆史的背景中更加立體飽滿,曆史在人物的映襯下有瞭生動的細節。


作者簡介

肖復興,著名作傢,1947年齣生,1968年到北大荒插隊六年,1982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曾任《人民文學》副主編、《小說選刊》副總編。已齣版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報告文學集、散文隨筆集和理論集百餘部,憑藉《音樂筆記》獲得首屆冰心散文奬。

目錄

i | 自 序


捲一

003 | 那一晚忽然洞開的窗子

006 | 巴赫和亨德爾

012 | 光就是從那兒來的

017 | 關於莫紮特

026 | 邀舞韋伯

032 | 舒曼和舒伯特

038 | 李斯特之死

044 | 聆聽肖邦

062 | 土地和音樂

069 | 瓦格納的野心

080 | 勃拉姆斯筆記

090 | 疏枝橫斜的勃拉姆斯

093 | 現代音樂被誰喚醒

101 | 聽布魯剋納

106 | 馬勒是我們一生的朋友

113 | 我們為什麼特彆喜愛老柴

121 | 東方味兒的老柴

124 | 西貝柳斯的聲音

130 | 格裏格斷章

139 | 鼕天和春天裏的拉赫瑪尼諾夫

144 | 巴托剋的啓示

150 | 藝術比死亡更有力量

157 | 走近理查?施特勞斯

163 | 月光下的勛伯格

167 | 走近肖斯塔科維奇

179 | 憂鬱的戴留斯

184 | 我聽沃恩?威廉斯


捲二

191 | 大提琴 小提琴

197 | 單簧管 雙簧管

201 | 鋼琴 鋼琴

205 | 竪琴長吟

210 | 音樂和愛情

216 | 音樂中的聖潔

221 | 肖邦之夜

225 | 在大劇院重逢馬勒

228 | 和祖賓?梅塔聯歡

232 | 黃昏的曼托瓦尼

239 | 最後的海菲茲


捲三

249 | 尋找貝多芬

254 | 春天去看肖邦

258 | 斯美塔那大街

263 | 來自波希米亞森林:德沃夏剋故居記

277 | 維也納隨想麯

287 | 又見捷傑耶夫

290 | 春天的浪漫和幻想

293 | 穆洛娃的味道

296 | 天使的聲音

299 | 羅西尼牌牛肉

302 | 那年在太廟看《圖蘭朵》

307 | 科普蘭印象

312 | 麵對欣德米特

317 | 偶遇德利布

321 | 到印第安納波利斯聽貝爾

324 | 用剪刀剪齣來的音樂


捲四

331 | 到紐約找鮑勃?迪倫

339 | 答案在諾貝爾文學奬上飄

342 | 聽恩雅

346 | 我們的上麵是天空:約翰?列儂誕辰75周年紀念

350 | 加州旅店

353 | 昔日重現

356 | 沃拉涅歌聲

360 | 早市上的組閤

365 | 不要在地鐵裏睡覺

369 | 鬍蘿蔔花之王

373 | 蓮花音樂節和爵士音樂節

378 | 一萬種夜鶯


精彩書摘

答案在諾貝爾文學奬上飄



聽到鮑勃?迪倫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奬的消息,我很有些興奮。諾貝爾文學評奬,有時候像體育比賽,總給人一些意外。如果都在意料之中,也確實沒什麼意思。這個奬給鮑勃?迪倫比給村上春樹要更熱鬧,起碼讓我興奮。

一臉褶子的鮑勃?迪倫,已經獲奬無數,但諾貝爾文學奬,卻是破天荒第一次給瞭一位搖滾歌手。起碼,讓我們對於文學與音樂的關係,應該有一個新的認識。沒有文學的介入,好音樂難以誕生;同樣,沒有音樂更早對於文學的啓迪,文學不會齣現復調和多聲部。世界上搖滾歌手多如過江之鯽,鮑勃?迪倫絕無僅有,不僅在於頒奬詞說的“詩意的錶達”,而在於從20世紀60年代起他便和美國的曆史融閤一起,和人民的心聲閤轍押韻。半個多世紀,抱著一把木吉他,唱著沙啞粗糙的民謠。他就像是上帝專門為時代而創造的歌手一樣,敏銳地感知著時代的每一根神經。麵對生活所發生的重大事件,他都用他嘶啞的嗓音唱齣瞭對於這個世界理性批判的態度和情懷。

1961年,他唱齣瞭《答案在風中飄》和《大雨將至》,那是民權和反戰的戰歌。

1962年,他唱齣瞭《戰爭的主人》,那是針對古巴的導彈基地和核裁軍的正義的發言。

1963年,他唱齣瞭《上帝在我們這一邊》,那是一首反戰的聖歌。

1965年,他唱齣瞭《像滾石一樣》,那是在動蕩的年代裏漂泊無根、無傢可歸的一代人的命名……

他以那樣簡樸疏朗又易學易唱的鏇律、意象明朗且入木三分的歌詞、沙啞深沉而強烈憤恨的情緒,站在時代領頭羊的位置上,充當著人民的代言人的角色。聽他那時的歌,總讓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們的《黃河大閤唱》,他就像是站在那浩浩大閤唱前麵的慷慨激昂的領唱和領頌。

在《答案在風中飄》中,有這樣兩句歌詞,我一直忘不瞭。一句是“炮彈要飛多少次戰爭纔能永遠被禁止”,一句是“一個人要長多少耳朵纔能聽見人們哭泣”。前者,是他對戰爭的憤怒;後者,是他對人與人之間隔膜的質詢。多少年過去瞭,戰爭依然沒有被禁止,隔膜也沒有減少。鮑勃?迪倫不是要給我們紅頭文件一般的答案,而是如刺一樣刺痛我們越來越麻木而自私的神經。

鮑勃?迪倫不僅唱這樣宏大主題的歌麯,也唱震顫人心的小麯。他唱過一首叫作《他是我的一個朋友》的歌,是從芝加哥的街上一個叫作艾瓦拉?格雷的瞎子歌手那裏學來的,他隻是稍稍進行瞭改編。那是一首原名叫作《矮子喬治》,流行於美國南方監獄裏的歌。這首歌是為瞭紀念黑人喬治的,喬治僅僅因為偷瞭70美金就被抓進監獄,在監獄裏,他寫瞭許多針對時弊的書信,惹惱瞭當局,竟被看守活活打死。鮑勃?迪倫憤怒而深情地把這首歌唱齣瞭新的意義,他曾經一 次以簡單的木吉他伴奏清唱這首歌,還有一次用女聲閤唱做背景重新演繹,兩次唱得都那樣情深意長、感人肺腑。他是以深切的同情和呼喊民主自由和平的姿態,抨擊著彌漫在這個世界上種種強權、種族歧視以及貧富不均所造成的黑暗和腐朽。

鮑勃?迪倫的歌,不僅有骨頭,還有血肉;不僅有靈魂,還有皮膚;不僅是天上閃亮的星,還是地上萋萋的草。堅持半個多世紀這樣唱歌並且唱著這樣的歌的鮑勃?迪倫,值得尊敬。

半個多世紀呀,時間是雕塑師,能夠把人雕塑得麵目皆非,堅持初心,談何容易。想想我們自己,半個多世紀以來,殘酷的政治運動如今已經被體育運動所取代,瘋狂的球迷已經替代瞭當年對政治運動的迷戀,手機微信更是替代瞭當年的日記、情書裏的悄悄話和大字報墨汁淋灕的揭發。飢餓是少數人的專利,“三高”已經讓減肥成瞭世界性的流行趨勢。為瞭一個信仰、一個理想而獻身,成瞭愚蠢和傻帽兒的代名詞,唯利是圖已經不再羞怯,笑貧不笑娼已經深入人心,絕對不再相信經過瞭歲月的磨洗蚌殼裏會含有珍珠,而是早就心急氣躁地打開蚌殼,就著進口的紅酒吃裏麵的蚌肉瞭。實用主義和犬儒主義發黴的青苔爬滿我們的周圍,而我們自己卻以為那是環繞的綠圍巾,我們跌入瞭爛泥塘卻以為那是舒服的席夢思軟床,就實在是見多不怪瞭。

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鮑勃?迪倫,盡管他已經改用電吉他,不可能再像滾石一樣重返61號公路瞭。畢竟還有一個鮑勃?迪倫,還在嚮我們唱著苦苦尋找著人生和世界很多答案的歌。如今,誰還能陪一個老炮兒玩?諾貝爾文學奬想起瞭他,願意和他一起玩。即使算不上一件多麼有意義的事,總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前言/序言

自 序

關於音樂方麵的隨筆,《最後的海菲茲》是我寫的第一篇,寫在1989年的夏天。那是我最癡迷音樂的時候。悶熱無雨和無語的夏天,無處可去,無事可乾,幾乎天天宅在傢中,打開音響,塞進各種各樣的唱片,讓音樂在窄小的房間裏肆無忌憚地蕩漾。何以解憂,唯有音樂。

就是在這一年的初春,我齣差到德國——那時還叫西德,在那裏待瞭一個多月,攢下的馬剋換成美金,買瞭一颱當時最好的山水牌音響。說來有意思,音響是要等到迴國時纔能取到,但我在西德期間卻急不可耐地先買瞭好多盤CD,未雨綢繆一般,躍躍欲試。更有意思的是,那裏麵竟有一張是鮑勃·迪倫的《鮑勃·迪倫的檔案》(Documents of Bob Dylan),裏麵一共有七首歌,其中第一首就是《大雨將至》(A Hard Rain’s A-Gonna Fall)。綠色的底色上是年輕的鮑勃·迪倫抱著木吉他對著麥剋在唱歌。

這盤CD跟隨我那麼多年,常常在聽,卻是很久以後纔知道他就是赫赫有名的鮑勃·迪倫,如今的他竟然獲得瞭諾貝爾文學奬。

如今,柏林牆早就倒瞭,西德沒有瞭。

一晃竟然是27年前的事情瞭,真有歲月如飛,恍然如夢的感覺,人生難得再有一個27年供我揮灑。音樂和人生一起走過,隻是人已蒼老,而音樂依然年輕。

寫瞭27年,我依然是個外行,隻是一個隻懂皮毛的發燒友而已,信筆塗鴉,無知無畏,隨心所欲,落花流水,竟也蔚為文章。將這些所寫的音樂筆記結集《音樂筆記》一書,是2000年的事瞭,這本書當時由上海學林齣版社齣版。想想,齣版此書距今也已經有16年的時光瞭。今天,承濛新星齣版社不棄,讓這本書得以重新整理再版,讓讀者可以從中看到一個愛樂者這麼長時間裏的愛樂軌跡,也讓我有一個迴過頭來審視自己的機會。盡管26年來,路上留下的腳印歪歪扭扭,卻畢竟有屬於自己的心情和感情,雪泥鴻爪,是自己一份難得的紀念。有音樂陪伴的日子,總是美好的,即便是霧霾籠罩的日子,也因有動人而感人的鏇律彌漫,而讓心裏明朗一些,濕潤一些。

需要嚮讀者交代的,自《音樂筆記》齣版以後,這16年來我又陸陸續續寫瞭一些瞭新的文字,也陸續齣版瞭新的音樂隨筆的集子,這裏包括《隻為聆聽而存在》(河北教育齣版社2002年)、《傾聽與吟唱》(文匯齣版社2002年)、《牧神午後》(福建教育齣版社2002年)、《音樂的隔膜》(上海辭書齣版社2004年)、《春天去看肖邦》(學林齣版社2007年)、《天堂兄弟》(商務印書館2010年)、《肖復興音樂文集》三捲(學林齣版社2010年)、《肖復興音樂散文》(人民文學齣版社2013年)等多種。

因此,現在由新星齣版社齣版的《我的音樂筆記》,是從這十餘種集子裏精選齣來的文字。同時,也收集瞭這幾年新寫而未能結集的一些文字,希望不辜負讀者的希望,能夠編選一個稍稍滿意的選本。這些新寫的文字,大多集中在本書的捲四中,願讀者明察,也希望讀者能夠喜歡。當然,更希望得到讀者的批評。

說到讀者的批評,我覺得音樂會讓人與人的心接近,我齣版的每一本關於音樂的書,幾乎都得到過讀者的批評,指齣我的淺薄和謬誤,並寬容地錶達他們對我的關愛。“同是天涯愛樂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是遠在美國新澤西的一位讀者,在二十多年前贈我渴望得到卻一直沒能買到一盤唱盤時寫信送我的一句話。他漂洋過海寄給我的那張唱盤,和他寫給我的信,我一直珍藏著。我們能夠在音樂中相逢相知,對我真的是一種福分。音樂中有世上最美好的一種境界。我始終認為包括文學在內的一切藝術,都應該嚮往音樂的境界,所有音樂都指嚮心靈的深處。音樂是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泛宗教。我實在要感謝音樂對我們人生的救贖,對我們心靈的滋潤。

14年前,在《聆聽與吟唱》一書中,我曾經寫過這樣的一段話,它錶達瞭我對音樂這樣的感情,我願意把它再一次抄錄在這裏——

世事滄桑,春鞦演繹,生活中發生著許多有意思和沒意思的變化,唯一不變的是音樂對我始終如一的陪伴,無論什麼樣的情況,坐在音響前聽音樂,坐在電腦前寫作,便立刻榮辱皆忘,月白風清,心一下子格外清靜。真的,沒有比聽音樂和寫作更愜意更快樂的事情瞭。實在應該感謝世界創造瞭它們——生活被它們所拯救,起碼對我是這樣。

2016年歲末寫於北京



《遠方的迴響》 捲一:時空的塵埃 故事始於一個被遺忘的午後,在某個古老城鎮的邊緣。那裏有一座被歲月侵蝕得近乎坍塌的老宅,它靜靜地佇立著,仿佛是時間的見證者,又像是被遺棄的夢境。宅院裏爬滿瞭藤蔓,石闆鋪就的小徑上落滿瞭厚厚的落葉,微風吹過,捲起一陣陣沙沙的聲響,像是遠古的低語。 主角,一位名叫艾莉亞的年輕女子,帶著一種莫名的宿命感,踏入瞭這座老宅。她並非為探險而來,也非為尋寶,更像是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牽引。她的來訪,打破瞭這裏長久的寜靜。老宅內部,灰塵彌漫,光綫昏暗,空氣中彌漫著一股陳舊木材和黴味混閤的氣息。傢具濛著白布,如同沉睡的幽靈,牆壁上的壁紙剝落,露齣斑駁的牆體,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在老宅深處,她發現瞭一個被遺忘的書房。書房裏堆滿瞭泛黃的書籍,空氣中彌漫著紙張特有的乾燥氣味。其中一本書,靜靜地躺在角落,吸引瞭她的注意。這本書的封麵早已褪色,沒有名字,也沒有作者,但它卻散發著一種難以言喻的吸引力。當艾莉亞翻開它時,一段塵封的往事,一個關於愛與失去,關於希望與絕望的故事,便如同潮水般湧現。 這本書記錄瞭一個名叫塞繆爾的男人的一生。塞繆爾曾是這個城鎮上的一位著名畫傢,他的畫作以其細膩的情感和對光影的獨特運用而聞名。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奪走瞭他摯愛的妻子和未齣生的孩子。從此,他的世界失去瞭色彩,他的畫筆也因此停滯。他把自己關在老宅裏,任憑時光流逝,隻留下無盡的悲傷和迴憶。 書頁之間,夾雜著一些泛黃的照片,上麵是塞繆爾和他的妻子艾米莉的閤影。照片中的他們笑容燦爛,眼中充滿瞭對未來的憧憬。艾莉亞看著這些照片,仿佛能感受到他們曾經的幸福,也為他們最終的悲劇而感到心痛。她讀著塞繆爾在日記中記錄的點點滴滴,那些充滿痛苦、悔恨和思念的文字,如同一把把鈍刀,一點點地切割著她的心。 然而,在塞繆爾的絕望中,艾莉亞也發現瞭一絲微弱的希望。他曾在日記中提到,他希望通過某種方式,將他對艾米莉的愛,以及他們共同的美好迴憶,永遠地保存下來。他曾試圖用畫筆記錄,但最終發現,文字更能承載靈魂的重量。這本書,便是他生命最後的絕唱。 隨著故事的深入,艾莉亞發現,塞繆爾的悲劇並非孤例。這個古老的城鎮,隱藏著許多不為人知的過去,許多被時間掩埋的故事。她開始深入瞭解這個城鎮的曆史,拜訪那些年長的居民,從他們口中收集零散的記憶。她發現,這個城鎮曾經繁榮過,也經曆過輝煌,但同時也承受過巨大的傷痛。 捲二:寂靜的迴響 艾莉亞在老宅的探索,逐漸將她帶入瞭對個體命運和集體記憶的思考。她發現,塞繆爾的故事,隻是這個城鎮無數個悲傷故事中的一個縮影。她遇到瞭一個年邁的鍾錶匠,他一生都在修理那些停止瞭時間的鍾錶,仿佛在試圖挽留逝去的時光。她也遇到瞭一個沉默寡言的老婦人,她獨自一人住在曾經熱鬧的廣場旁,隻在每天黃昏時分,眺望著遠方的山巒,仿佛在等待一個永遠不會迴來的人。 這些人物,他們的故事,都與塞繆爾一樣,被一種深沉的寂寞和失落感所籠罩。他們都曾經擁有過愛,擁有過希望,但最終都被無情的命運所打散。艾莉亞開始感到,自己也仿佛被捲入瞭這種寂靜的迴響之中。她開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反思那些自己曾經忽略的,或者不曾珍惜的情感。 在老宅的閣樓裏,艾莉亞還發現瞭一些被遺忘的繪畫工具和未完成的畫作。其中一幅畫,隻畫瞭一半,描繪的是一片被夕陽染紅的麥田,畫中似乎隱藏著某種無法言說的情感。艾莉亞嘗試著去理解這幅畫的含義,她想象著塞繆爾曾經在這裏,麵對著同樣的風景,心中湧動著怎樣的情感。 她開始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去“續寫”塞繆爾的故事。她並沒有去模仿塞繆爾的畫風,也沒有去創作類似的悲傷故事。相反,她開始用文字,去描繪那些在寂靜中仍然閃耀著微弱光芒的情感。她寫下瞭那些老婦人眺望遠山的背影,寫下瞭鍾錶匠手中那雙布滿皺紋卻依然靈巧的手,寫下瞭那些被遺忘的角落裏,悄然綻放的野花。 艾莉亞的文字,開始觸動那些曾經麻木的心靈。那些被遺忘的城鎮居民,開始願意嚮她敞開心扉,分享他們的故事。他們發現,在艾莉亞的眼中,他們並沒有被遺忘,他們的經曆,他們的情感,都值得被看見,被記錄。 然而,隨著故事的深入,艾莉亞也發現,並非所有人都願意麵對過去。有些傷痛,過於沉重,以至於人們寜願選擇遺忘。有些真相,過於殘酷,以至於人們選擇視而不見。她也遭遇瞭阻礙,有些勢力,不希望這些被塵封的故事被再次提起。 捲三:未竟的鏇律 艾莉亞的探索,不僅僅是關於過去,更是關於現在和未來。她逐漸意識到,那些逝去的生命,那些未竟的故事,並不是完全消失瞭。它們以一種更深沉的方式,存在於這個城鎮的空氣中,存在於人們的心中,甚至存在於她自己的內心深處。 她開始將自己對塞繆爾故事的理解,以及她從城鎮居民那裏收集到的故事,編織成一篇篇動人的文字。她的文字,沒有激昂的辭藻,沒有麯摺的情節,隻有一種溫和的力量,一種撫慰人心的力量。她寫下瞭那些失去後纔懂得珍惜的愛,寫下瞭那些在絕望中依然萌生的希望,寫下瞭那些在時間長河中,依然閃爍著微光的溫暖。 她將這些文字, anonymously 地發布在一個地方,起初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文字開始在人群中悄然傳播。人們被文字中的真摯情感所打動,被那些普通人身上閃耀的人性光輝所吸引。那些曾經封閉的心靈,開始逐漸敞開。 艾莉亞的行動,並沒有結束什麼,也沒有改變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她隻是用自己的方式,為那些被遺忘的故事,留下瞭一絲迴響。她讓人們意識到,即使在最深的寂靜中,也存在著未竟的鏇律。那些鏇律,或許是關於失去的悲傷,或許是關於重逢的喜悅,或許是關於平凡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最終,艾莉亞離開瞭那個古老的城鎮,帶著她收集到的故事,和她對生命的理解。她並沒有找到什麼驚人的秘密,也沒有揭露什麼驚天的陰謀。她隻是完成瞭一次心靈的旅程,一次對生命和情感的深刻體驗。 老宅依然靜靜地佇立在那裏,被藤蔓纏繞,被落葉覆蓋。但此刻,它不再隻是一個被遺忘的廢墟,它成瞭一個故事的發生地,成瞭一個記錄著愛與失落,希望與迴憶的地方。塞繆爾的畫筆雖然停止瞭,但他的故事,他的情感,通過艾莉亞的文字,找到瞭新的生命。 《遠方的迴響》就這樣結束瞭,留給讀者的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以及一種對生命更深刻的理解。它告訴我們,即使是那些被時間遺忘的角落,也蘊藏著動人的故事;即使是那些看似平凡的生命,也閃耀著獨特的光芒。而那些關於愛與失去,關於希望與絕望的情感,如同遠方的迴響,在我們的心中,久久地縈繞。

用戶評價

評分

《我的音樂筆記》讓我體會到瞭文字的力量,能夠如此生動地描繪齣音樂的靈魂。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感染力,他能夠將抽象的鏇律,轉化為具象的畫麵,讓我仿佛置身於音樂的海洋。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音樂情感的解讀,他能夠精準地捕捉到每一段鏇律所承載的情緒,並用富有詩意的語言將其錶達齣來。我常常會在讀到某段描述時,眼眶濕潤,或是嘴角不自覺地上揚。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就好像作者能夠讀懂我內心深處對音樂的情感。而且,這本書的內容並沒有局限於某種特定的音樂類型,而是涵蓋瞭從古典到現代,從流行到獨立的各種風格。這種包容性,讓我覺得這本書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無論我對哪種類型的音樂感興趣,都能在這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驚喜。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這本書的下一部分,又會為我帶來怎樣的音樂啓迪。

評分

《我的音樂筆記》帶給我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它讓音樂不再是遙不可及的藝術,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作者的語言樸實而真摯,他用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比喻,來解釋那些看似復雜的音樂概念。我尤其欣賞他對於不同風格音樂的對比和闡釋,他能夠精準地把握住每種風格的精髓,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將其描繪齣來。比如,當他描述爵士樂時,那種隨性、即興的律動,仿佛就能通過文字躍然紙上,讓我感受到一種自由不羈的靈魂;而當他談到搖滾樂時,那種充滿力量和爆發力的呐喊,又能激起我內心深處的共鳴。這本書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感受。作者並沒有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拋齣問題,引導我們自己去探索。我常常會在讀完一段後,陷入沉思,迴想自己聽過的那些音樂,嘗試著用書中的方式去理解它們。這種互動式的閱讀體驗,讓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音樂的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

評分

初次翻閱《我的音樂筆記》,我抱著一種試試看的心態,畢竟我對音樂的理解一直停留在“好聽”的層麵。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音樂的另一麵。作者以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視角,分享瞭他與音樂的緣分,以及他對不同音樂作品的獨到見解。我驚喜地發現,原來音樂的欣賞,可以如此多元,如此富有層次。他不會強迫我去接受某種觀點,而是以一種分享者的姿態,邀請我一同去感受。我最喜歡的是書中對於一些“冷門”音樂的介紹,那些我從未聽過的麯子,在作者的筆下,卻散發著迷人的光彩。他能夠挖掘齣這些音樂背後隱藏的價值,並用引人入勝的故事,將它們呈現在我麵前。這讓我意識到,原來世界上的好音樂,遠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而我之前所接觸的,隻是冰山一角。這本書,無疑為我打開瞭一扇通往更廣闊音樂世界的大門,讓我對未來的探索充滿瞭期待。

評分

最近迷上瞭《我的音樂筆記》,雖然我並非音樂專業人士,但這本書卻以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觸動瞭我。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細流,緩緩滲透進我的生活,讓我重新審視瞭那些曾經忽略的鏇律。書中沒有生澀難懂的樂理知識,也沒有枯燥乏味的音樂史梳理,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的抒發,一種對音樂背後故事的探索。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一首麯子時,那種如同身臨其境的畫麵感。他筆下的音符仿佛有瞭形狀,有瞭色彩,甚至有瞭溫度,讓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作麯傢創作時的心境,以及那個時代特有的氛圍。比如,他在描繪一首古典樂時,那種淡淡的憂傷,又帶著一絲希望的基調,讓我腦海中浮現齣古老城堡的月光,以及一位孤獨的詩人,在窗前低語。讀這本書,就像在與一位老友漫步在音樂的殿堂,他指引我欣賞那些被塵封的珠玉,讓我看到音樂中蘊含的無限可能。我迫不及待地想繼續探索書中未曾提及的其他篇章,相信那裏還隱藏著更多令人驚喜的發現。

評分

對於一個像我這樣,平時聽音樂純粹是“跟著感覺走”的讀者來說,能夠讀懂《我的音樂筆記》並從中獲得深刻的感悟,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驚喜。作者的敘事方式非常巧妙,他並沒有試圖“教”我音樂,而是通過分享他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體驗,來引導我去發現音樂的魅力。我發現,原來每一首熟悉的歌麯背後,都可能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曆史,一個動人的故事,甚至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一些流行音樂的解讀,那些曾經耳熟能詳的鏇律,在作者的筆下,變得更加立體,更加飽滿。他能夠捕捉到歌詞中細微的情感變化,以及鏇律中暗藏的伏筆,讓我對那些歌麯有瞭全新的認識。有時候,讀著讀著,我就會不自覺地去播放那首歌麯,然後發現,我聽到的,似乎和之前已經不一樣瞭。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體驗,就好像作者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看到瞭音樂更深層次的美。我非常期待這本書接下來會帶我走進怎樣的音樂世界。

評分

很好,很實惠!

評分

書終於讀完瞭,堅持讀到一半的時候好想棄讀,總體感覺文采一般,中間好多敘述是跟書本身主題不太有關聯的談話內容,好不容易到後麵有點興趣,可是結尾又那麼突兀。失望

評分

豆瓣推薦,還沒看,期待!跟超市買的一樣。一直在京東買東西,都不愛去超市瞭,主要是太方便瞭,足不齣戶,東西直接就能給送到傢瞭。京東快遞確實給力,頭天拍,第二天就到瞭,給京東快遞一個大大的贊??

評分

包裝精美 塑封完整 派送及時

評分

父親的失樂園。一看就是好書。關於救贖。一直在京東買書。這次滿減活動是全廠自營,非常不錯。昨天下的單子,今天書就送到瞭。真心給京東點贊。包裝也很好,這次買的書質量都非常棒!

評分

書終於讀完瞭,堅持讀到一半的時候好想棄讀,總體感覺文采一般,中間好多敘述是跟書本身主題不太有關聯的談話內容,好不容易到後麵有點興趣,可是結尾又那麼突兀。失望

評分

書本印刷質量非常好,紙張厚,字跡清楚,正版杠杠的

評分

很好的書,做活動買的,很劃算,囤著。

評分

不錯的書非常好,物超所值,非常好非常好非常好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