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未来的你,讨厌今天的自己

别让未来的你,讨厌今天的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轶男 著
图书标签:
  • 自我提升
  • 时间管理
  • 习惯养成
  • 人生规划
  • 积极心理学
  • 成长励志
  • 个人发展
  • 目标设定
  • 克服拖延
  • 效率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62926
版次:1
商品编码:120584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我们有太多需要改变的缺点,却只有一丁点决心;
  我们有太多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却没有同样强大的能力;
  我们有太多事需要马上做,却克服不了惰性和畏惧;
  我们有太多不满和抱怨,却找不到动力和激情;
  我们有太多认识的人,却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我们有太多喜欢的事物,却只和不喜欢的一切将就着生活……
  将来的你,一定会痛恨这样的自己!
  这是一本帮助你走出舒适区、摆脱未来迷茫感的人生启智书,别等到遍体鳞伤,才明白这些道理。

内容简介

  本书以深刻的故事和说理,帮助你真正认清当下的自己,清楚那些可能毁掉未来人生的种种坏习惯,同时给出改变现状的思路和方法,让每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线和十字路口的人,获得改变自己的勇气和智慧,学会思考,改变方向,整理生活,修正习惯,提升自我,根除负能量。

作者简介

  轶男,刚毕业就创业,虽羽翼未丰,却已足够犀利;虽外表坚强,却内心柔软;虽个性自我,却与人为善。工作之余倾力书写,愿将自己有限的感受和经验与同龄人分享,共同进步。

目录

第一章 当别人在努力时,你在干什么
注意!时间杀手排行榜 // 003
一个娱乐沉迷者的自白书 // 007
手机控,别被手机绑架 // 010
关于沉迷的那一大串借口 // 013
再不努力,我们就老了 // 018
做什么都好,千万别把娱乐放在第一位 // 020
沉迷戒断疗法1:要戒快戒,不要“明天就戒” // 022
沉迷戒断疗法2:离得越远越好 // 025
沉迷戒断疗法3:千里之行,你先迈一步 // 027
第二章 经常牢骚满腹,是对生活的不负责
牢骚的人什么样?孔乙己加上祥林嫂 // 033
牢骚关键字:不满、烦、讨厌、受不了…… // 035
负责的人,不被情绪左右 // 038
学一学,大师的好性格 // 042
酒香需要沉淀,心香需要安静 // 046
关于挫折,结论不能下得太早 // 048
正能量补充法1:扔掉扔掉,见鬼的受害者心态 // 051
正能量补充法2:忘掉忘掉,不开心的都忘掉 // 053
正能量补充法3:与人为善,播种春风 // 056
正能量补充法4:快点,把错误的原因揪出来 // 058
第三章 不想过得平庸,就别抗拒学习和思考
平庸综合症初步诊断 // 065
不会说话?因为你无话可说 // 067
没有进步?因为你原地踏步 // 070
没有主意?因为你随波逐流 // 072
这一刻,一切静下来 // 075
低起点逆袭策略1:报一个学习班 // 079
低起点逆袭策略2:开阔眼界的十种方法 // 082
低起点逆袭策略3:不妨问问为什么 // 087
低起点逆袭策略4:装聋作哑,忽视干扰 // 091
第四章 抛开消极的自我暗示,尝试勇敢
生活,究竟需要怎样的心态 // 097
犹豫,消极的伴侣 // 100
拖延,消极的日常状态 // 102
孤独,不断进化的消极 // 106
暴躁,消极的火苗 // 108
其实你很好,只是不自知 // 111
积极心灵修行法1:积极,从打扫房间开始 // 115
积极心灵修行法2:收集你的座右铭 // 118
积极心灵修行法3:成功要继续,失败就重来 // 120
积极心灵修行法4:眺望你的人生 // 123
第五章 所有的激情,来自你热爱生活的心
生活是平淡的,但不是麻木的 // 129
专注力,去了哪里 // 131
从哪一天,我们开始怀疑工作的意义 // 135
一天一小时,你可以做到什么 // 138
激情加油第一站:目标实验,五步完成 // 141
激情加油第二站:坚持的勇气,就是激情 // 144
激情加油第三站:勇于尝试的心态,也是激情 // 147
激情加油第四站:能折腾,经得起折腾 // 150
第六章 不关注健康的人,一定没有可靠的未来
只需要一个故事:讲好你自己 // 155
意外的健康杀手 // 157
身体健康,今生最大的投资 // 159
熬夜加班有害健康 // 161
健康习惯老生常谈1:运动没有你想得累 // 163
健康习惯老生常谈2:食物那么多,不要吃垃圾 // 167
健康习惯老生常谈3:矫正疾病思想 // 169
健康习惯老生常谈4:把握你的工作和休息 // 173
第七章 跳不出舒适区,你就等着不断退化
舒适区,自制的温柔陷阱 // 179
理想饱满,现实骨感 // 181
舒适常态:一等二靠三落空 // 184
矛盾焦点:正思维与逆习惯 // 187
变革自我舒适区步骤1:给自己一点危机感 // 190
变革自我舒适区步骤2:自我革命,革除陋习 // 194
变革自我舒适区步骤3:主动主动再主动 // 197
变革自我舒适区步骤4:共生思维,拆掉单行道 // 200
第八章 生命只有一次,别将就着过不喜欢的生活
好的人生,是讲究,不是将就 // 207
自卑的人不敢憧憬优秀,只敢将就 // 210
胆小的人害怕打破现状,愿意将就 // 212
脆弱的人扛不住压力,只能将就 // 215
将就的生活,一潭死水 // 217
将就的爱情,味同嚼蜡 // 220
将就的事业,高不成低不就 // 222
不将就生活第一步:尝试改变,确定合适的职业 // 226
不将就生活第二步:迎难而上,要成就不要将就 // 228
不将就生活第三步:争取喜欢的一切,你才会快乐 // 230
第九章 远离负能量的人,为未来争取阳光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 235
和牢骚的人在一起,你是垃圾桶 // 237
和狭隘的人在一起,你是忌妒的靶子 // 239
和懒惰的人在一起,你是免费保姆 // 242
和悲观的人在一起,你开始承担郁闷 // 244
和虚荣的人在一起,你学会晒晒晒 // 247
和势利的人在一起,你是踏脚石 // 249
和自私的人在一起,你要学习不当圣母 // 251
负能量攻略1:清理朋友圈 // 253
负能量攻略2:多出去走走,多交点朋友 // 255
负能量攻略3:培养乐观心态 // 258

精彩书摘

  手机控,别被手机绑架
  早上起来,你第一个动作是什么?
  睁开眼睛?还是移动着手臂,在身侧摸索手机?
  晚上睡觉,你最后一个动作是什么?
  闭上眼睛?还是握着手机不肯放,想着上面的信息?
  乘坐交通工具,你最常做的事是什么?
  听音乐?闭目养神?放空身体什么也不想?还是低着头,不眨眼地看着手机?
  吃饭的时候,你的手机放在什么位置?
  包里?房间里?还是就在饭桌上,时不时要拿起来瞅一眼再放下?有时还要拍拍拍?
  出去旅游,你最离不开的是什么?
  是美丽的风景吗?不,你离不开手机,你不是在拍照片,就是在和朋友闲聊分享,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行程记录在手机上……
  你的生活最离不开的是什么?恐怕不是吃饭睡觉,不是事业理想,不是亲情友情,而是这忘不了放不下随时随地都惦记的手机。
  你已经被手机绑架了!这不是危言耸听。
  “我不是被手机绑架,而是生活根本离不开手机!”
  A先生有理有据地反驳:
  “现在,哪个行业的工作者离得开手机?手机里有你的银行,你的订单,你的合作者,你的文件,你的资料,你的移动办公软件,你的老板的指令,你的下属的汇报,你的行程,你的车票,你的地图,你的人际圈,你的父母,你的爱人,你的孩子,你的孩子的老师——你说,人怎么能离得开手机?”
  B小姐情真意切地驳斥:
  “难道你能想象一个没有手机的人的生活?现在人们都在微信上交流,你不知道大家在谈什么,不知道最近的热点是什么,不知道朋友圈最火的文章是什么,不知道老同学的近况还好,不知道上司的状态,你还想不想好好工作了?不是我们非要拿着手机,而是大家都拿着手机,难道我要当隐者?”
  C同学言之凿凿地论述:
  “存在即合理,在高科技时代,手机生活就是潮流!连手机都不会用的人还是现代人吗?手机软件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多大的便利?就拿我来说,我起床靠手机闹钟,背单词用手机软件,开车用手机导航,走夜路照明用手机软件,买衣服用购物,想做菜打开手机菜单营养又快捷,想休息就打个手机游戏放松身心,想跟同学联系只需要打个表情问候一声——手机替我们节约了多少时间!为什么说我们被手机绑架?手机是工具,人人都能使用,人人都能获益,我们应该感谢手机!”
  的确,手机提供的便利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善于利用手机的功能,能够极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调整生活状态,我们的确应该感谢科技带来的一切。可是,这只是理想化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合理地利用手机,只把手机当作生活的辅助工具,事实上,不少人把手机当成了生活的重心,日常生活就是围着手机转。
  在公车、地铁、火车上,看吧,所有人都在低头玩手机,有几个人正用手机谈公事?大多数人正在刷网页、看微博、玩游戏、读快餐小说、聊天。他们会立刻反驳说,这是为了“打发时间”,时间那么宝贵,是用来“打发”的吗?
  有人做过社会调查,发现很多人的生活离不开手机,离开三小时已是极限,一旦摸不到手机,就会没来由地心慌,认为有什么事没做好,认为自己错过了重要消息,认为耽误了游戏进度,认为自己冷落了朋友……总之,他们会找很多借口来证明自己必须看一眼手机,当然,有第一眼就会有第二眼、第三眼。
  过度沉迷手机的危害,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新闻,溜号,发呆,精神状态差,不能集中精力,这已经不算大事,有些人开车聊手机,走路看手机,工作时也想着手机,他们有的伤害了别人,有的耽误了自己,有的被人乘虚而入损失了钱财甚至更多。
  手机控和手机综合症相伴而生,心理上的成瘾很难戒断,约会时看手机、吃饭时看手机、开会时看手机,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着他人的观感,让人觉得此人不专心、不礼貌,素质和教养都有问题。手机对身体的伤害更加明显,长时间做低头族,颈椎损伤,视力下降,健康受损,这些都是“手机后遗症”。
  在没看到特别明显的后遗症之前,人们总是自信满满,认为自己只是“玩一会儿”、“看一下”、“我心里有数”,然后又在不知不觉中把时间、精力与健康消耗在手机上。人不能过于高估自己的自制力,圣人尚且“吾日三省吾身”,何况我们只是面对种种诱惑的凡人?想要节约生命,先要重新审视一下时间的一大敌人:那个时不时绑架我们的手机。
  针对手机,一所高校发起了“21天不玩手机”活动,参与者戴上写着警示语的手环,竭力克制玩手机的冲动,持续21天。很多人坚持不到三天,坚持下来的人认为这种活动大有意义,而且,他们切身感受到远离手机带来的注意力集中、效率加倍、生活更有意义,以及抬起头来的神清气爽。
  21天可以养成一个新的习惯,试着21天远离手机,做个“抬头族”,你会发现离开手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受,反而给你带来不少契机。记住,手机只应该是一个工具,不应是生活的全部。
  ……

前言/序言

  每个人都幻想过“将来”。
  五年后,自己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有点老?
  十年后,自己应该有了家庭和孩子,是不是一个合格的伴侣、家长?
  二十年后,自己的事业如何?是不是有了很大名气和地位?
  三十年后,步入老年,是不是还健康?是不是有足够的能力得到别人的尊重?
  四十年后,快要退休了,是不是不必为存款、子孙担心,有足够的精力、财力去环游世界?
  ……
  在幻想中,人们得到过满足、憧憬、力量,可惜很少有人将幻想变为前进的目标,人们只是在白日梦中发发呆,然后继续过着琐碎的生活,抱怨生命的平庸。你有没有想过,倘若能让你直接变成五年后、十年后、二十年后的你,回忆从前的日子,你会为自己骄傲吗?
  五年后的你,面临升职的压力,也许正要步入婚姻,不论工作还是存款,一下子变得重要起来。你真希望自己在前几年更加努力一些,现在能在更高的位置,当你想起自己曾用宝贵的时间玩游戏、磨洋工、经常抱怨工作不如意却不知改变,你后不后悔?
  十年后的你,上有老下有小,生存压力进一步增加,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中间奔波,事业也处在高不成低不就的瓶颈期,你却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阅历、经验和智慧。这时的你会不会后悔没能及早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后悔没能在最好的时光里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十年后的你,看到周围的人事业有成,此时你还在基础的位置徘徊,你是否希望自己在初出茅庐的那几年有更明确的方向、更好的职业规划、更顽强的毅力,而不是随波逐流地选择工作,敷衍了事地结束每一天?你是否痛恨自己的懒惰?
  几十年后的你,面对衰老和疾病,回想起从前的通宵和纵情娱乐,是否懊恼自己没能更加爱惜身体?此时,和健康同样重要的是心态,你有一份从容淡定的心态吗?是否后悔自己没能在一开始就注意心理上的调节?那会让你避免多少痛苦和忧愁?
  看看现在的自己,想想将来的自己,将来的你,会满意现在的自己吗?多数人都会说出否定的答案。
  我们有太多需要改变的缺点,却只有一丁点决心;
  我们有太多不得不面对的困难,却没有同样强大的能力;
  我们有太多事需要马上做,却克服不了惰性和畏惧;
  我们有太多不满和抱怨,却找不到动力和激情;
  我们有太多认识的人,却不知什么是真正的友谊;
  我们有太多喜欢的事物,却只和不喜欢的一切将就着生活……
  将来的你,一定会痛恨这样的自己!
  所以,必须从此刻开始改变!本书就是一本帮助你走出舒适区、摆脱未来迷茫感的人生启智书,它会帮助你真正认清当下的自己,清楚那些可能毁掉未来人生的种种坏习惯,同时给出改变现状的思路和方法,以鲜活的案例带给你警示和启迪,也让每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线和十字路口的人,获得改变自己的勇气和智慧。
  学会思考,改变方向,整理生活,修正习惯,提升自我,根除负能量。
  当你终于改变自己,人生一定会有奇迹。


《别让未来的你,讨厌今天的自己》是一本鼓舞人心的励志读物,它并非一本流水账式的成功学手册,也不是一本空洞的说教集合。相反,它更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一位睿智的导师,用一种温和而有力的方式,与读者进行一场关于人生选择、自我认知和内在驱动的深度对话。这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去审视当下,去理解每一个微小的选择和行动,如何如同一粒粒投入时间长河的石子,激荡起层层涟漪,最终塑造出截然不同的未来。 它的内容围绕着一个极其普遍却又常被忽视的议题展开:我们与自己未来的关系。书的作者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今天的自己”如何成为“明天的自己”的基石,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和错过的机会。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要努力”,而是细致地剖析“为什么”要努力,以及“如何”才能让努力变得有效且有意义,避免陷入无效的消耗和无谓的迷茫。 书中没有教条式的论断,而是通过一系列贴近生活的案例、发人深省的故事,以及富有洞察力的分析,层层递进地展现出一种自我赋权的可能性。它会触及到我们内心深处那些关于拖延、关于恐惧、关于自我怀疑的种种情绪,并提供切实可行的视角和方法来应对它们。例如,书中可能会探讨“完美主义”是如何成为进步的敌人,它如何让我们在开始之前就因顾虑重重而止步不前,从而让“今天的自己”因为没有迈出第一步而让“未来的自己”感到懊悔。书中并非否定追求卓越,而是倡导一种“足够好”的行动哲学,鼓励读者在当下就敢于尝试,敢于犯错,并从中学习和成长。 此外,这本书还会引导读者去思考“目标”与“过程”之间的平衡。很多时候,我们过于执着于远方的目标,却忽略了构成目标的路途本身。当过程变得枯燥、痛苦,甚至充满煎熬时,我们很容易失去前进的动力,甚至质疑当初设定的目标是否值得。这本书会提醒我们,将“今天的自己”的每一次付出,都视为对“未来的自己”的一种投资和馈赠。它强调的是一种“在当下活出价值”的态度,让每一次努力,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坚持,都不仅仅是为了达成那个遥远的果实,更是为了让“今天的自己”因为付出了努力而变得更加充实、更加自信,从而为“未来的自己”积累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书中还会深入探讨“习惯”的力量。我们每天重复的微小习惯,无论是有益还是有害,都在悄无声息地雕塑着我们的未来。作者会用生动的方式揭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在日积月累之后,会产生多么巨大的复利效应。它鼓励读者去识别那些正在拖后腿的旧习惯,并引导他们如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培养那些能够支撑起更美好未来的新习惯。这并非要求读者一夜之间改头换面,而是倡导一种“小步快跑,持续迭代”的改变策略,让“今天的自己”通过微小的、可控的改变,逐步引领“未来的自己”走向更理想的状态。 这本书的一大亮点在于它对“内在驱动力”的挖掘。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外部激励,而是深入到个体心理层面,帮助读者去发现那些真正能点燃他们内心火焰的动力源泉。这可能涉及到对个人价值观的梳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对自身潜能的唤醒。书中会鼓励读者去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理解什么才是真正让自己感到有价值、有热情的事情,而不是盲目地追随外界的潮流或他人的期望。当行动源于真实的内在渴望时,那种能量是无穷的,它能帮助“今天的自己”跨越重重障碍,也能让“未来的自己”回望时,为这份坚持而感到骄傲。 书中还会涉及“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智慧,但它提供的并非僵化的时间表,而是更灵活、更具个体化的方法。它会教导读者如何识别自己的“高能时段”和“低谷时段”,如何根据精力水平来安排任务,如何学会说“不”,以及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核心在于,让“今天的自己”能够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被琐碎的事务淹没,从而为“未来的自己”节省下宝贵的资源和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充满了温度和共情。它不会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读者的困境,而是以一种理解和支持的态度,陪伴读者一起面对挑战。它相信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着强大的自我修复和成长的能力,这本书的作用,便是点燃这股潜能,提供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它鼓励读者拥抱不确定性,接纳不完美,并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积极的调整,我们终将能够塑造出一个令“未来的自己”感到满意和感激的现在。 总而言之,《别让未来的你,讨厌今天的自己》是一本深度思考之作,它以一种贴近人心的方式,探讨了如何通过当下的选择,去构建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未来。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一夜暴富”或“瞬间成功”的书,而是一本引导你如何成为一个更成熟、更负责任、更懂得如何爱惜自己的人的书。它关注的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自我成长,以及如何让“今天的自己”的每一个付出,都成为“未来的自己”最坚实的后盾和最宝贵的财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深刻的自我反思,并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行动指南,最终帮助读者在人生的长跑中,活出不后悔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如同一声温和却坚定的提醒,让我不得不停下匆忙的脚步,去审视自己。它不是那种让你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去改变世界的书,而是更像一位睿智的长辈,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你聊聊那些关于“时间”和“选择”的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习惯”的分析,它没有将习惯妖魔化,而是让我们看到,很多时候,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习惯,正是塑造我们生活的关键。比如,每天早上多挤出十分钟的时间阅读,或者坚持睡前写下三个感恩的事情,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却能在日积月累中产生巨大的能量。作者并没有提供一套严苛的“改变计划”,而是鼓励我们从小处着手,去培养那些“可持续的”好习惯,让它们像细水长流一样,滋养我们的生活。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并非一定要经历多么痛苦的挣扎,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多时候,只需要一点点觉察,一点点坚持,就能让今天的自己,成为未来那个不会后悔的自己。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静待花开”的从容,它告诉我,改变不必轰轰烈烈,也可以悄无声息,但其力量,却同样不容小觑。

评分

初读这本书,我并没有期待它能给我带来多大的“启发”,毕竟市面上同类型的书籍太多了。然而,这本书却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种共鸣。它没有大张旗鼓地宣扬“行动至上”,也没有用激进的言辞去敦促你去“改变现状”。反而是以一种非常细腻、贴近生活的方式,娓娓道来。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承诺”的探讨。作者并没有把目光仅仅聚焦在对外界的承诺,而是更多地强调了我们对自己许下的承诺。那些曾经信誓旦旦的“我要坚持下去”,那些在特定时刻产生的“我一定要改变”,最终都化为了泡影。这本书就如同一个忠实的记录者,将我们生活中那些“说过但没做到”的瞬间,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方式呈现出来。它不带批判,只是陈述,但正是这种陈述,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那些不愿承认的“小漏洞”。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变得更好,而是缺乏一种持续的、内在的动力去支撑那种改变。它引导我去思考,是什么让我们在承诺面前显得如此脆弱?是什么让我们在面对“理想的我”时,会感到那么遥远?这本书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像一面镜子,让你去照见自己的影子,去感受那些微小的裂痕。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有一种魔力,它轻易地勾起了我对于“未来”的想象,以及对当下“自己”的审视。我一直觉得,那些关于“成长”的书籍,要么过于遥远,要么过于空洞,但这本书却找到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它没有给你描绘一个光鲜亮丽的未来蓝图,也没有告诉你必须成为一个多么“成功”的人。而是将焦点放在了“今天”的每一个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对“明天”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拖延”时的视角,它没有将拖延简单地归结为懒惰,而是深入探讨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对失败的恐惧,对不确定性的逃避,甚至是对当下短暂快乐的过度追求。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自己无数次在截止日期前焦头烂额的场景,以及在那些“该做”和“想做”之间反复挣扎的内心。这本书让我开始意识到,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个微小决定,无论多么不起眼,都在悄悄地塑造着未来的我们。它不是在贩卖焦虑,而是在传递一种“责任感”,一种对自己生命负责的觉醒。它提醒我,那个未来的我,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由今天无数个“我”一点点堆叠而成。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就像一股清流,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深处那个常常在深夜里泛起的焦虑。翻开第一页,我并没有立刻看到作者在洋洋洒洒地讲道理,而是仿佛走进了一个久违的朋友的倾诉空间。作者用一种极其真诚、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笨拙的方式,描绘了许多我们生活中再熟悉不过的瞬间:拖延症的挣扎,对未来的迷茫,以及那些曾经信誓旦旦却最终搁浅的计划。我惊喜地发现,这本书并非那种贩卖鸡汤的励志读物,它没有给你宏大的目标,也没有许诺神奇的改变。相反,它聚焦于那些最微小、最日常的“不作为”,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得过且过”。比如,它会细致地剖析为什么我们会在明明知道第二天有重要会议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刷手机到深夜;它会用生动的例子说明,为什么那个“明天再开始”的念头,正悄悄地吞噬着我们的潜力和可能性。读着读着,我常常会心一笑,然后又是一阵深深的自省。这本书的语言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复杂的理论,就像一位智者在耳边轻语,引导你看到自己行为背后的根源,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甚至麻痹的习惯。它让你意识到,我们并非注定如此,也并非无法改变。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那些不经意的“小恶”,它们如同温水煮青蛙,一点点地消磨掉那个曾经充满梦想和动力的自己。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对“不完美”的全然接纳,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温和推动。它不是在指责我们不够努力,不够优秀,而是在试图理解我们为何会陷入“原地踏步”的循环。作者并没有提供一蹴而就的解决方案,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引路人,带着你一步步地去探索那些让我们止步不前的“心理边界”。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目标分解”的阐述,它没有用枯燥的理论去灌输,而是通过一些生活化的场景,让你体会到将一个庞大而遥不可及的目标,切分成一个个可执行的小步骤,所带来的巨大成就感和持续动力。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自己曾经因为一个“大项目”而感到无从下手,最终选择放弃的场景。这本书让我明白,很多时候,我们并非缺乏能力,而是缺乏将能力转化为行动的有效方法。它鼓励我们去拥抱那些“微小的胜利”,去庆祝那些“小的进步”,让这些正向反馈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燃料。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舒适区”,并思考如何才能在不让自己感到过分压力的前提下,一点点地拓展它。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一种平静的力量,它不是那种激昂澎湃的呐喊,而是沉静如水,却能渗透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愿意去做出改变,即使这种改变微不足道。

评分

还不错,对现在的自己有启发

评分

送货快。。。。。。。

评分

很好不錯

评分

还蛮不错,挺好用,嗯,就这样吧!

评分

不值,鸡汤类的,还是看经典图书吧!

评分

好!!!

评分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

还蛮不错,挺好用,嗯,就这样吧!

评分

东西很快,服务态度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