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

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显南 著
图书标签:
  • 投资学
  • 金融学
  • 投资原理
  • 投资分析
  • 资产定价
  • 风险管理
  • 投资组合
  • 公司金融
  • 证券市场
  • 财务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63815
版次:3
商品编码:1206841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精品课程系列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保持了2011年第1版和2014年第2版的特色,书中材料、数据和分析主要基于中国当前投资市场,试图将投资学理论和投资实践融为一体,以使其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在本书的修订过程中,作者将许多高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其中。为使老师能够更好地将本书用于教学,作者编辑了配套练习题、试卷、阅读材料和视频材料。

作者简介

贺显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长期从事资本市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中国证券报》、《经济日报》、《中国软科学》、《世界经济与政治》等报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心《投资与证券》转载。多年来主讲课程《投资学》和《投资银行学》,在相关课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目录

前言
教学建议(教学大纲)
第1章 导论1
本章提要1
重点难点1
1.1 投资收益和投资风险形影相随2
1.2 牛熊市周而复始5
1.3 尊重市场、适应市场8
1.4 分散投资,降低风险9
关键概念12
本章小结12
视频材料12
问题和应用12
延伸阅读13
第2章 各具特色的投资产品14
本章提要14
重点难点14
引导案例14
2.1 股票及其分类15
2.2 债券20
2.3 基金:便捷投资的工具23
2.4 衍生产品28
关键概念30
本章小结31
视频材料31
问题和应用32
延伸阅读32
第3章 透视投资市场33
本章提要33
重点难点33
引导案例33
3.1 投资市场参与者34
3.2 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38
3.3 多层次股票市场43
3.4 融资和融券44
3.5 股票除权50
3.6 股票停牌、复牌与退市54
3.7 股价指数55
3.8 对投资市场监管的理想与现实57
关键概念59
本章小结59
视频材料60
问题和应用60
延伸阅读61
第4章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62
本章提要62
重点难点62
引导案例62
4.1 投资收益63
4.2 投资风险68
4.3 收益与风险的关系75
关键概念76
本章小结77
视频材料77
问题和应用77
第5章 投资组合79
本章提要79
重点难点79
引导案例79
5.1 投资组合的基本含义80
5.2 投资组合的收益81
5.3 投资组合的风险82
5.4 投资组合的可行集和有效集88
5.5 最优投资组合99
关键概念101
本章小结101
视频材料102
问题和应用102
PK话题103
延伸阅读103
第6章 风险定价理论104
本章提要104
重点难点104
引导案例104
6.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5
6.2 单指数模型与多因素模型114
6.3 套利定价理论117
关键概念120
本章小结121
视频材料121
问题和应用121
第7章 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123
本章提要123
重点难点123
引导案例123
7.1 股价波动无规律可循124
7.2 有效市场假设125
7.3 有效市场假设的争论及其实践意义127
7.4 有效市场假设的反对者:行为金融学130
7.5 行为金融学的实践意义133
关键概念134
本章小结134
视频材料135
问题和应用135
PK话题135
延伸阅读135
第8章 债券投资分析136
本章提要136
重点难点136
引导案例136
8.1 债券估价137
8.2 债券价格变动六大定理141
8.3 债券到期收益率与利率期限结构144
8.4 久期147
关键概念155
本章小结155
问题和思考155
第9章 股票投资信息分析157
内容提要157
重点难点157
引导案例157
9.1 股票投资信息分类158
9.2 股票投资宏观信息分析161
9.3 股票投资中观信息分析163
9.4 信息成为利益之争的载体165
9.5 信息应该如何解读168
关键概念169
本章小结169
视频材料170
问题和应用170
延伸阅读170
第10章 股票价值分析171
本章提要171
重点难点171
引导案例171
10.1 股票价值评估的基础:公司财务状况172
10.2 绝对价值评估178
10.3 相对价值评估184
10.4 对公司投资价值分析报告的评估和使用192
关键概念194
本章小结195
视频材料195
问题和应用195
延伸阅读196
第11章 技术分析197
本章提要197
重点难点197
引导案例197
11.1 技术分析的基本假设198
11.2 技术分析的基本要素200
11.3 最常用的几种技术分析方法201
11.4 有关技术分析的争论207
关键概念208
本章小结208
视频材料209
问题和应用209
第12章 期货市场210
本章提要210
重点难点210
引导案例210
12.1 期货的交易机制211
12.2 期货的经济功能215
12.3 期货价格的确定217
12.4 中国股指期货及其在投资实践中的应用220
关键概念225
本章小结226
视频材料226
问题和应用226
延伸阅读227
第13章 期权市场228
本章提要228
重点难点228
引导案例228
13.1 期权合约的要素和分类229
13.2 美式看涨期权分析232
13.3 美式看跌期权分析238
13.4 美式期权多头或空头选择241
13.5 欧式期权分析245
13.6 期权交易策略249
13.7 中国内地投资市场内嵌某些
期权要素的投资产品252
关键概念258
本章小结258
视频材料259
问题和应用259
延伸阅读260
各章“问题和应用”参考答案261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266
参考文献274

前言/序言

最近几年,中国投资市场迅猛发展,金融产品创新层出不穷,投资市场也因此跌宕起伏,并出现千股涨停、千股跌停、千股停牌等奇观。这些都表明,中国投资市场仍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创新和监管都要以中国现实为基础。这也对高等学校“投资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用投资学理论对投资现实发展做出合理分析和解释,对投资市场未来发展给予前瞻性研究。《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在此背景下和读者见面了。
本书保持了2011年第1版和2014年第2版的特色,书中材料、数据和分析主要基于中国当前投资市场,力图将投资学理论和投资实践融为一体,以使其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在此基础上,第3版教材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拓展。
第一,理论更加丰富充实。投资学理论在许多投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都有其适宜的环境和土壤,学习时不能偏废。本次修订,不仅全面介绍和分析了各种理论观点,而且着重研究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在中国投资市场的适应性,使理论具有更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更加强调现实针对性。本次修订采用最新数据和资料,解释和分析投资领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了投资学理论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对中国投资市场未来发展的一些方向性问题进行了展望。虽然在一本入门教材中不可能对投资市场未来发展展开深入研究,但基于最基本的一些投资学理论,仍然可以找寻投资市场的未来发展方向,这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投资学理论大有益处。
在本次修订过程中,作者将许多高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融入其中。为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将本书用于教学,以及表达对各位教师的衷心感谢,作者编辑了配套练习题、试卷、阅读材料和视频材料。
希望本书能够给更多有兴趣学习投资学的人带来福音。作者恳请使用本书的教师和学生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作者下次修订能够更加完善。我始终在等待着你们的批评和意见,我的邮箱是:200210483@oamail.gdufs.edu.cn。
贺显南2016年11月于白云山下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导论》 内容概述: 《金融市场微观结构导论》是一本深入探讨金融市场运行机制的学术专著。本书并非泛泛而谈金融理论,而是聚焦于市场参与者如何进行交易,订单如何在交易所中匹配,以及价格是如何在微观层面上形成的。它揭示了隐藏在宏观金融现象之下的精妙逻辑,为理解现代金融市场的动态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核心内容: 全书围绕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的几个关键要素展开: 市场参与者行为: 本书详细分析了不同类型市场参与者的策略和动机,包括做市商(market makers)、高频交易者(high-frequency traders)、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以及散户投资者(retail investors)。研究他们如何在信息不对称、流动性需求和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下,做出买卖决策。例如,书中会深入剖析做市商如何通过报价差价(bid-ask spread)来获利并提供流动性,以及高频交易者如何利用算法和速度优势在毫秒级的时间内进行套利。 订单簿动态: 详细解读了订单簿(order book)的工作原理,这是现代电子交易市场的心脏。从挂单(limit orders)、市价单(market orders)到撤单(cancelling orders),本书逐一分析了不同类型订单的特性,以及它们如何影响订单簿的深度(depth)、宽度(width)和价格波动。会探讨订单流动性(order flow)如何影响价格发现过程,以及订单信息(order information)如何被市场参与者解读和利用。 信息传播与价格发现: 重点研究了信息是如何在市场上被消化和反映到价格中的。书中会探讨不同类型信息的价值,包括公开信息(public information)、私有信息(private information)以及市场交易本身产生的信息。会分析“信息交易者”(informed traders)和“噪音交易者”(noise traders)的互动如何推动价格朝着其内在价值收敛,并解释为什么有时候市场价格会出现短期偏离。 交易成本分析: 深入探讨了交易成本的构成及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这包括直接成本(如佣金、滑点/slippage)和间接成本(如信息劣势/adverse selection)。书中会分析不同的交易策略如何影响总交易成本,以及市场设计(market design)如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提高市场效率。 市场设计与监管: 考察了不同类型的交易场所(如交易所、电子通信网络/ECNs、暗池/dark pools)在微观结构上的差异,以及这些设计如何影响流动性、波动性和价格发现。同时,也会触及相关的监管问题,例如如何应对市场操纵(market manipulation)、如何保护投资者免受信息劣势的侵害,以及如何维护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本书的价值: 理论深度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本书不仅提供了扎实的理论框架,还借鉴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使得理论更加生动和贴近实际。 前沿研究的梳理: 涵盖了金融市场微观结构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学术热点和研究方向的清晰认知。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对于基金经理、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监管机构以及对金融市场运作机制感兴趣的投资者来说,本书提供了理解市场行为、优化交易策略、以及制定有效监管政策的重要工具和洞见。 严谨的学术风格: 采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和逻辑,通过数学模型和数据分析,深入浅出地揭示金融市场的内在运行规律。 本书适合读者: 本书适合高等院校金融学、经济学、数量经济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也适合金融机构的研究部门、量化交易团队、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对金融市场微观运行机制有深入研究需求的专业人士。对于希望超越宏观理论,理解价格如何形成的投资者,本书也将提供宝贵的启示。 阅读本书,你将能够: 理解为何金融市场会波动,以及价格是如何瞬息万变的。 识别不同市场参与者在交易中的策略和目的。 分析订单簿的结构如何影响交易的执行和市场的效率。 洞察信息在市场中的传播路径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认识到交易成本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 对现代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有一个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用户评价

评分

关于本书中关于“公司金融”和“财务分析”的部分,我感觉作者的侧重点放在了原理层面,而对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具体操作和判断,我觉得还有待提高。例如,在讲述“现金流折现模型”(DCF)时,书中给出了模型的基本形式,但对于如何准确地预测公司的未来自由现金流,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书中提供的预测方法,比如基于历史增长率或者行业平均增长率,在我看来,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实中,一家公司的未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战略决策、市场竞争、技术创新等多种因素,这些都很难用简单的模型来量化。我渴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分析公司财务报表,识别财务造假风险,以及如何进行更精细的自由现金流预测的案例。书中虽然提到了“市盈率”(P/E Ratio)和“市净率”(P/B Ratio)等估值指标,但对于如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估值指标,以及如何解读这些指标背后的含义,我觉得还可以更加深入。比如,对于一些高科技成长型公司,市盈率可能非常高,但如果其未来增长潜力巨大,那么这种高估值可能是合理的;反之,对于一些传统行业的成熟型公司,过高的市盈率可能就存在风险。书中如果能提供更多关于不同估值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的分析,以及一些“估值陷阱”的识别方法,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这本书中关于“国际投资”的部分,我读了之后,觉得内容很丰富,但同样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书中介绍了汇率风险、政治风险等国际投资中特有的风险,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管理方法。但对于如何量化这些风险,以及如何将这些风险纳入到投资组合的构建中,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例如,在分析汇率风险时,书中提到了“远期合约”和“期权”,但对于如何根据不同的汇率变动预期来选择合适的对冲工具,以及如何计算对冲成本,并没有详细的指导。我记得书中提到了“国际资本资产定价模型”(ICAPM),但这个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选取合适的“国家风险溢价”,以及如何衡量不同国家之间的相关性,仍然是一个难题。我渴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进行跨国资产配置的案例,比如,一个投资者如何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前景、市场估值水平和风险偏好来构建一个全球化的投资组合。书中如果能提供更多关于如何分析不同国家宏观经济数据、政治风险,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来做出投资决策的实用方法,那将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行为金融学”章节,我读了之后,一方面觉得很有趣,因为它解释了很多我自己在投资过程中观察到的、但难以用传统金融学理论解释的现象;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地方的论述不够深入,或者说,在如何将这些行为偏差转化为可操作的投资策略方面,还需要更多的指引。比如,书中提到了“锚定效应”、“损失厌恶”等概念,并且给出了它们如何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例子。但是,对于如何识别这些偏差在市场中何时何地最为活跃,以及如何利用这些偏差来构建具体的投资策略,书中提供的例子相对较少,而且很多都比较宏观。我更希望看到一些更具体的、能够指导实操的策略,比如,当市场普遍存在“羊群效应”时,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是逆向投资,还是寻找少数被低估的资产?再比如,如何利用“确认偏差”来识别被过度追捧的股票,从而规避风险?书中在解释这些行为偏差时,虽然用了一些心理学上的术语,但对于这些心理机制如何转化为实际的市场价格波动,还需要更清晰的连接。我感觉,如果书中能提供更多关于利用这些行为偏差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或者一些基于行为金融学的量化模型,那将非常有价值。目前来看,这部分内容更像是一种定性描述,对于我这样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投资技能的人来说,还不够“落地”。

评分

《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在讲述宏观经济与投资的关系时,给了一些大致的框架,但很多细节的处理我觉得不够到位。比如,书中提到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但具体到利率变动如何影响债券价格,或者通货膨胀预期如何影响股票估值,这些量的关系并没有讲透。我读到那里时,总是会想到一些具体的经济数据,比如CPI、PPI、PMI等等,但书中并没有详细介绍如何利用这些数据来构建预测模型,或者如何将这些宏观变量纳入到投资决策中。尤其是关于“滞胀”这种比较复杂的情况,书中虽然提到了,但对于在滞胀环境下,哪些资产类别会表现更好,或者应该如何调整投资组合,并没有给出清晰的建议。我记得书中提到过“费雪方程”,但对于如何利用它来预测实际利率,以及实际利率对不同资产类别的具体影响,我感觉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我个人在尝试分析一些历史数据时,发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滞后的,而且很多时候会出现“预期”先于“实际”影响市场的情况。书中如果能提供更多关于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实用技巧,或者一些利用宏观信息来指导资产配置的案例,对我来说将非常有帮助。例如,在当前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分析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来判断未来的利率走向,并如何据此调整全球股票和债券的配置比例,这方面的内容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评分

《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这本书中关于“债券投资”的内容,我读了一些,但总觉得有些过于理论化,不够接地气。比如,书中详细介绍了债券的各种类型、收益率计算方法,以及久期(Duration)等概念。虽然这些都是基础知识,但对于如何在一个实际的债券市场中进行投资,如何根据市场利率的变化来调整债券的久期和凸性(Convexity)来管理风险,书中给出的指导并不算非常具体。我曾尝试去了解一些债券交易平台上的信息,发现债券市场的复杂性远超我的想象,比如不同发行主体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这些在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去量化和管理这些风险。尤其是关于“信用评级”的作用,书中虽然提到了评级机构,但对于不同评级机构的标准差异,以及评级是如何影响债券价格的,我觉得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另外,关于“零息债券”、“附息债券”等概念的解释,虽然清晰,但如果能结合一些实际的债券产品来分析,比如分析一张具体发行的国债或企业债的收益率构成和风险特征,会更容易理解。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债券进行资产配置的策略,比如在加息周期中,如何构建一个能有效抵御利率风险的债券组合,或者在经济下行期,如何通过投资高信用等级的债券来分散风险。

评分

《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这本书,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关于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书中对 Markowitz 的均值-方差优化模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给出了如何构建最优投资组合的步骤。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输入这些模型的数据,尤其是预期的收益率和协方差矩阵,非常难以准确估计。历史数据往往不能完全代表未来,而且在市场剧烈波动时,这些估计值可能会变得非常不可靠。书中虽然提到了“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但我感觉这些部分还可以更加细化,比如如何为不同的情景设定合理的概率,如何设计更具破坏力的压力测试来检验组合的稳健性。我曾经尝试用书中的方法来构建一个包含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组合,但很快就遇到了“输入敏感性”的问题,即使是很小的预期收益率或协方差的变动,都会导致最优组合的权重发生巨大的变化,这让我对模型的可靠性产生了疑问。书中对于如何选择合适的风险度量指标,比如是侧重于短期风险还是长期风险,是关注极端风险还是平均风险,也需要更深入的讨论。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更多关于如何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来动态调整风险管理策略的指导,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例如,对于一个追求稳定收益的长期投资者,应该如何构建一个既能抵御通胀又能保持适度增长的投资组合,并如何在这种组合中有效地控制风险,书中这方面的论述我感觉还可以更进一步。

评分

这本书的“衍生品市场”章节,我读了之后,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非常前沿,但同时也是我理解起来最困难的部分。作者试图用相对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的定价和交易原理,但我总觉得那些数学公式和模型(比如多叉树模型、蒙特卡洛模拟等)的引入,让整个章节变得非常晦涩。虽然书中解释了这些模型背后的逻辑,但如果不能够将它们与实际的交易场景紧密结合起来,就很难体会到衍生品的真正价值和风险。例如,在讲述期货定价时,书中提到了“持有成本模型”,但对于如何计算持有成本,以及在实际交易中,哪些因素会影响持有成本,并没有详细说明。同样,在讲解期权定价时,虽然提到了“隐含波动率”,但我还是不清楚如何根据市场信息来判断当前期权的隐含波动率是被高估还是低估,以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交易。我渴望看到更多关于如何利用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的实操案例,比如,一个跨国企业如何利用外汇期货来规避汇率风险,或者一个基金经理如何利用股指期权来对冲市场下跌的风险。书中如果能提供更多关于衍生品交易中的“陷阱”和“误区”,以及一些风险管理方面的实用建议,那将非常有价值。

评分

这本书的“投资分析工具”章节,我读了之后,感觉作者提供了一些基础的方法,但对于如何在实际的投资分析中将这些工具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套完整的分析框架,我觉得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书中介绍了“技术分析”中的一些图表形态和技术指标,如均线、MACD、KDJ等。虽然这些都是常用的工具,但如何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投资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指标,以及如何避免“过度优化”和“滞后信号”,书中并没有给出太多深入的指导。我个人在尝试使用这些技术指标进行股票分析时,发现不同的指标之间往往存在冲突,而且在牛市和熊市中的表现差异很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如何将技术分析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形成一个更全面、更客观的分析框架。例如,在利用基本面分析确定一只股票的价值区间后,如何再利用技术分析来寻找最佳的买卖点,这种结合式的分析方法,书中似乎还没有充分展开。另外,关于“情景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的应用,书中虽然提到了,但我觉得还可以提供更多具体的操作案例,比如如何针对某一个具体的投资项目,进行多方面的敏感性测试,从而识别出影响项目回报的关键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评分

《投资学原理及应用(第3版)》这本书,我断断续续地读了挺久,但说实话,有些地方我还是觉得云里雾里,可能是我个人的理解能力有限吧。比如,书中讲到CAPM模型的时候,虽然给出了公式和一些理论解释,但我总觉得理论模型和现实情况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现实中,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太多太复杂了,市场情绪、宏观经济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公司自身经营状况等等,这些变量是如何精确地纳入CAPM模型并量化其影响力的,书中虽然有所提及,但我觉得不够深入。尤其是在讲到beta值如何计算时,书中提供的历史数据回归分析方法,在我看来,就像是在用过去的经验去预测未来,历史上的beta值在高波动市场和低波动市场中表现可能差异巨大,而书中似乎并没有详细探讨如何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调整beta值的计算方法,或者如何规避由于历史数据局限性带来的误判。另外,书中在介绍各种风险衡量指标时,如标准差、VaR等,虽然给出了计算方法,但对于这些指标在实际投资决策中的应用场景和局限性,我感觉可以更进一步阐述。例如,VaR模型在金融危机爆发时,往往会失效,书中似乎对这种情况的解释比较笼统,没有提供具体的应对策略或者更高级的模型建议。我个人在尝试用这些指标去分析一些历史数据时,也发现了一些计算上的难点,比如如何选取合适的历史数据窗口长度,不同的窗口长度会对结果产生多大的影响,书中这方面的内容似乎还需要补充。我特别希望书中能有更多的案例分析,尤其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市场危机事件,是如何通过这些投资学理论来解释的,以及在这些事件发生后,理论模型是如何调整或失效的,这些对于我这样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来说,会非常有启发性。

评分

这本书里关于资产定价的部分,我读得有些吃力,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数学推导和模型。虽然作者努力想把理论讲清楚,但我总觉得有些概念的引入和衔接不够流畅。比如,在讲到期权定价模型时,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Black-Scholes Model)的推导过程,看得我头晕眼花,那些偏微分方程和各种参数的含义,虽然书中逐一解释了,但总感觉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距离。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理解了这些模型背后的逻辑之后,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期权交易中,比如如何利用这个模型来判断期权的合理价格,如何根据市场波动率的变化来调整交易策略。书中虽然提到了“隐含波动率”的概念,但对于如何利用隐含波动率来指导交易,比如在波动率高时买入期权还是卖出期权,似乎没有给出清晰的指引。另外,关于套利定价理论(APT)的介绍,虽然比CAPM模型更具普适性,但同样存在数据获取和因子选择的难题。现实市场中,有哪些关键的宏观因子能够真正地影响资产价格,如何去量化这些因子的影响,书中给出的例子似乎过于理想化,没有充分考虑到现实数据分析中的复杂性。我尝试着去寻找一些公开的宏观经济数据,并试图根据书中的理论去构建一个简单的APT模型,但很快就遇到了数据不完整、因子之间高度相关等问题,这让我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还是存在一道鸿沟。如果书中能提供更多关于因子选择、数据处理以及模型验证的实际操作指导,哪怕是基于模拟数据,也会非常有帮助。我对书中关于“有效市场假说”的讨论也印象深刻,但对于在现实市场中如何识别和利用“无效性”来获得超额收益,书中给出的例子比较有限,我渴望看到更多关于技术分析、基本面分析在识别市场无效性方面的具体应用案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