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

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逆熵 著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金融
  • 历史
  • 社会学
  • 全球化
  • 资本主义
  • 危机
  • 不平等
  • 政治经济学
  • 深度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有限公司
ISBN:9787569911091
版次:1
商品编码:1207036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企业管理者,职场人士,大众读者

关键词:经济活动 资本扩张 科技与进步 金融与债务 战争与和平 发展与未来

国家兴衰 社会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不断困扰着我们:自己的劳动力如何被商品化?工厂的利润从何而来?贫富差距如何越拉越大?为何社会愈富裕,中产阶级的日子愈难过?为何年轻一辈的向上流动性愈来愈差?为何科技生产力一日千里,我们的工作压力却愈来愈大?国家对经济和个人有着怎样的影响……

要了解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未来的世界又将如何变化,以及什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面对和努力的方向,本书从资本衍变的角度给出了明确的启示。全书以高屋建瓴、大开大合的恢弘气势,引领着历史一路走来,读后让人顿有拨开迷雾的清澈感、超脱凡俗的彻悟感。在这个世上始终做个清楚明白之人——这是本书带给每个人的具现实意义的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始源、特征、本质和可持续发展诸问题,试图揭示“世界深层矛盾的根源”。通过对历史现象和进程的分析指出,资本总是无休止的“逐利”,并在逐利的过程中,牺牲了人的尊严和生活,破坏了大自然,加速了地球暖化。用八个字来形容资本主义本质以及酿成的恶果就是:“利竞资膨、毁灭世界”。

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蓝本,同时吸收了国外有关资本研究的新成果和主流思潮,以资本为论证原点和研究重点,回顾了资本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从批判的角度,浓墨重彩地对当前资本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各种尖锐矛盾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尝试从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资本主义重建或改良思路和举措。这些主张和思路,对于解决当前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具有启迪价值。

本书高屋建瓴、大开大合,把资本主义置于人类发展史的宏观架构中对照分析,并阐述了世界变化的特点和指出了人类应该努力的方向,具有相当的思想高度和深度。


作者简介

李逆熵,原名李伟才,香港大学物理系一级荣誉学士,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博士,1985年香港十大杰出青年。曾任香港太空馆助理馆长、天文台高级科学主任,悉尼大学持续教育部讲师、港大—复旦继续教育学院教务长、香港大学国际学位课程中心总监。参与公职包括:香港杰出青年协会会长、香港科学馆顾问委员、港大同学会书院校董、轩尼诗道官立上午小学校董、香港书奖决审评判、香港科幻会会长等。现为网台节目“浩浩熵熵”主持人。

李逆熵为天文发烧友、科幻发烧友、古典音乐发烧友,同时酷爱徒步旅行、歌唱、电影、音响、武术。除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些必然之选外,生平两大偶像是哲学家罗素和科幻大师克拉克。日常大的嗜好是阅读、思考、写作和讲学。不死的信念是人类的理性、感性和灵性必可而且必须融通,人类才可获得真正的快乐。

李逆熵现有著作包括《卖陨石的人》《恋恋夜空》《夜空的呼唤》《三分钟宇宙》《人类大追踪》《科学充内行》《乌鸦的困惑》《浩哉新宇宙》《泰拉文明消失之谜》《格物致知》《唤醒 69 亿只青蛙》《爱上科学》《科幻迷情》等三十余本。


目录

第一部分 论证篇

第一章 人类早期的社会经济活动/003

第二章 “压迫”与“剥削”的历史/009

第三章 市场经济与利润的起源/016

第四章 货币、利息与金融的崛起/022

第五章 工业资本主义:利润何来?/030

第六章 四个不等式/044

第七章 劳动力商品化的后果/054

第八章 资本扩张的内在逻辑/067

第九章 资本扩张的深远影响

      —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078

第十章 资本扩张的深远影响

      —从经济危机到生态灾难/086

第十一章 国家扮演的角色/097

第二部分 历史篇

第一章 商贸资本主义简史/107

第二章 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衰/111

第三章 新航道开辟与全球掠夺/115

第四章 圈地运动与无产化/121

第五章 文艺复兴、科学革命与启蒙运动/126

第六章 金融与债务的崛起/134

第七章 科技爆炸与物质丰盛/143

第八章 自由民主与现代性/150

第九章 全球化下的战争与和平/159

第十章 革命与改良的失败/168

第三部分 未来篇

第一章 历史并未终结/179

第二章 “第二次分配”与“公共物品”/186

第三章 深层次的经济改革/200

第四章 从市场监管到社会企业/214

第五章 从“约制资本”到“经济民主”/220

第六章 环境灾难与“后增长繁荣”/228

第七章 重建方略/242

结语/248


精彩书摘

从未休止的“不平等游戏”

(一)世界的财富愈来愈集中。在残酷的市场竞争(大鱼吃小鱼、赢家通吃)以及较隐蔽的非市场竞争(政治游说、官商勾结)之下,财富愈来愈集中(富者愈富)几乎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我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有人会指出,所谓“富不过三代”:一来富有人家的子女可能耽于逸乐不思长进,最后将家财散尽;二来富豪在离世时会把家产分配给众多的子女(俗称“分身家”),而一代一代下去会令财富愈分愈薄。

上述的说法固然有其道理,但我们若放眼世界以及历史,便会看到颇为不同的现实。不错,不少新冒起的富豪经历一两代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也有富甲一方的世家大族可以跨越百载以上:15至18世纪兴盛于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家族(the Medici)是著名的例子。更为人所熟悉的,还有19世纪至今的德国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Rothschilds)、英国的巴林家族(theBarings)以及美国的洛克菲勒家族(the Rockerfellers)和摩根家族(theMorgans)等跨越世代的豪门富户。在企业方面,英美的英伦银行(Bank of England)、花旗银行(City

Bank,今天称Citigroup)、劳埃德保险公司(Lloyd's)和杜邦化工(DuPont)等都有超过200年的历史。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建立的企业如三菱重工等到今天仍然举足轻重。

家族生意会因“分身家”和“富二代”“富三代”不长进而走向衰落,但股份公司的兴起、企业主权与治权的分家以及企业间的收购合并(M&A;)等,都是能够绕过这个障碍而有效地延续企业王国的方法。2008金融风暴更使我们看出,另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投资(投机)经营出现问题时,恃着企业规模“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而威胁政府拿纳税人的钱作出拯救(bail-out)。事实上,除了破产倒闭了的“雷曼证券”和被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收购的“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之外,其余那些贪得无厌而闯下弥天大祸的金融机构,其规模于事后不但没有缩减,而是较金融风暴之前还要大得多!

2011年9月的数据显示,美国最大的6所银行—“美银”(Bank of America Corp)、“摩通”(J.P. MorganChase & Co.)、“花旗”(Citigroup, Inc.)、“富银”(Wells Fargo& Co)、“高盛”(Goldman Sachs Group, Inc.)与“大摩”(MorganStanley)—总资产值占了美国GDP的63%以上!相比起来,1995年的“六大”只占GDP的17%左右。

在以上的巨量财富集中的背后,是已经脱离了“家族生意”的超级跨国企业王国的兴起,这当然是垄断性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荷兰东印度公司和大英帝国东印度公司可算是这些跨国公司的前身,但它们随着荷兰海上霸权和大英帝国的衰落而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交通和通讯技术的一日千里,这些垄断性跨国企业以全新的面貌再次登场,它们在20世纪下半叶的发展是最为惊人的。

如果我们比较一下1950年与2010年这六十年间的变化,无论我们选取的是哪一个行业(金融、能源、农业、矿业、食品加工、汽车工业、航空工业、电子工业、通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制药、医疗设备、电影、音乐软件……),排在头五位的跨国企业所占的全球市场份额,皆由之前的不到10%,激增至今天的超过50%。不用说,这种寡头垄断的世界经济秩序,是对自由经济理论的莫大讽刺。

还有,随着金融资本主义的急速膨胀,世界上一些人已经可以完全不事生产而成为巨富,投资专家索罗斯(George Soros)和巴菲特(WarrenBuffet)便是最好的例子。当然你可以说他们进行投资也花费了大量心血,但他们的活动没有为人类创造任何实体财富也是事实。

而另一方面,一些从事实体经济生产的企业,则愈来愈“不务正业”而投身于金融炒作中。于2000年轰然倒闭的“安然能源公司”(Enron)固然是臭名远播的例子,而于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美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宣布破产而要政府动用500亿美元来拯救之时,竟被揭发公司至少有一半资产并非用于汽车的厂房和机器,而是“投资”高风险的衍生金融产品。

伴随着财富极度集中的,自然是贫富悬殊加剧的趋势。由学者搜集的数据显示,今天地球上不足15%的人,拥有了超过80%的财富,并且制造了超过三分之二的污染。在富裕国家中,一些人每月所赚的,可以较贫国中的人民一生所赚取的还要多。乐施会(Oxfam)一份最新的报告(2014年1月)显示,世界上最富有的1%的人坐拥全球46%的资产。而全球最富有的85个人,其财富的总和竟然等于全世界最底层的50%的人的,也即等于35亿人所拥有的财富。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World Bank)于2008年发表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天只能靠不足2美元生活的人口达27亿,而只能靠不足1.25美元生活的也达14亿。(20世纪初的全球人口是16亿)世界银行至今(2014年)未发表最新数据,但一众专家都相信,在金融风暴冲击下,西方富裕国家自身难保,对贫国的援助自是有减无增,所以情况只会变得更差。

自有文明以来,便有贫富悬殊现象。但过去数百年来,随着资本主义的急速发展并席卷全球,这种现象已经到达一个空前的地步。今天,不少超级富豪已经连头等机舱也不坐,而只会坐私人豪华喷射飞机穿洲越洋。在印度或巴西等国家,一些富豪为了避开挤塞不堪的市内交通,即使在市内也会乘坐私人的直升机往来。

在以往,所谓“穷不与富敌、富不与官争”,即使豪门多么有钱,也不会太过招摇,以免惹来统治者的不满。例如我国古代的平民阶级不能随便穿着黄色及紫色的衣服,以及装饰用的龙只能有四爪而不能有五爪。但到了今天的资本主义国家,财富的势力已经凌驾在政治势力之上,“政治献金”的“胡萝卜”和“撤资”的“大棒”被齐齐运用之时,统治阶层也可被资本家玩弄于股掌之间。往后我们会看到,这对民主政治已经构成重大的威胁。


前言/序言

结语

“人心的改变才是首要之急。”

问题的轮廓我们已经看过,解决问题的初步建议也提出了不少,但我们不要忘记,人心上的改变才是首要的。捷克第一任民选总统哈维尔(VaclavHavel)说:“世界的救赎,除了人心的转变之外别无他途。”英国哲学家玛丽?米奇利(Mary Midgley)则这样说:“放眼所及,我们看见人们不断通过理性争辩或数据搜集以解决一些问题,殊不知唯一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人心上的改变。”

被视为是英美保守主义奠基者的十八世纪思想家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曾经这样说:“邪恶得逞,皆因好人坐视。”全球公平正义运动的一句口号则是“另一个世界是可能的”(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在此之上,笔者会将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为新自由主义辩护时的名句挪为己用:“除此之外别无选择!”(There Is No Alternative! )要使泰坦尼克号避开前面的冰山,我们必须尽快启动文明重建的工程,其间我们还必须提防右翼势力(包括极右势力)的垂死反扑。人心的战场是最重大的战场。

被利益集团行刺身亡的美国总统肯尼迪(Robert Kennedy)曾这么说:“假如我们令和平的革命无法实现,便会令暴力革命无可避免。”(Those who make peaceful revolution impossible will make violent revolution inevitable.)“文明的再想象”不再是浪漫主义的梦呓,而是人类文明可否持续下去的关键;要令“和平的革命”得以实现,启迪人心是我们急需走出的第一步。社会活动人士朱恩?乔丹(June Jordan)说:“我们一直等待的,就是我们自己。”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Mead)则说:“不要低估一小撮满腔热血和理想的人可以改变世界的能力。事实上,世界的每一次巨变都是这样开始的。”

最后,没有人可以比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说得更好:“各位朋友,我们所面对的事实,是明天也就是今天。不断回避和拖延仍然是时间的最大窃贼。在累累白骨与无数文明废墟之上写着的,是悲讽的两个大字:太迟!”

那么大家还在等待什么?



觉醒的文明:在技术奇点与人性重塑的十字路口 导读: 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节点上。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类的认知、社会结构乃至生命本身的定义。从人工智能的崛起、基因编辑的伦理困境,到虚拟现实对真实世界的侵蚀,文明的基石正在被悄然动摇。本书并非对现有经济学或政治权力结构的传统批判,而是深入剖析在“技术奇点”的阴影下,人类文明将如何面对其最根本的挑战:我们是谁?我们想要成为什么?以及,技术驱动的未来将把我们引向何方? 本书将跨越传统学科的边界,融合哲学、认知科学、未来学和复杂系统理论,构建一个关于“觉醒文明”的宏大叙事。我们不再探讨资本的逐利性如何驱动世界,而是聚焦于“信息熵的扩张”与“存在意义的稀释”,这才是驱动当代社会深层焦虑的两股隐形力量。 --- 第一部分:认知边界的消解与“数字本体论”的兴起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正在被重构。本部分着眼于技术如何侵蚀人类心智的稳固性,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的哲学困境。 第一章:心智的算法化与自我认知的碎片化 人脑,这一由数十亿年进化打磨出的生物处理器,正面临来自硅基智能的直接竞争。随着神经科学的突破与脑机接口(BCI)技术的成熟,心智与外部计算能力的融合已不再是科幻。 记忆的外部存储与遗忘的终结: 当记忆可以被精确地备份、编辑甚至上传时,个体身份的连续性如何维系?“我”不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存在,更成为一个可编辑的数据集合。我们将探讨失去“遗忘”能力对创造力和心理健康的长远影响。 “我思故我在”的算法重译: 笛卡尔的经典命题在深度学习模型面前显得苍白无力。当一个模仿人类思维模式的AI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少的偏见进行推理时,人类思维的独特性和价值何在?本书将分析“意识”在计算模型中的可复制性与局限性。 第二章:虚拟实在的渗透与“沉浸式逃避” 元宇宙(Metaverse)及其后继技术,正提供越来越无可挑剔的替代现实。这种逃避性带来的不仅是娱乐,更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脱节。 体验的通货膨胀: 在一个所有体验都可以被模拟和量产的世界里,真实体验的稀缺性与价值如何衡量?本书将引入“稀缺体验指数”(SEI),量化真实自然互动、非标准化情感交流在未来社会中的权重。 “感知隔离带”的形成: 当大部分社会互动转移至定制化的数字空间,人类对共同物理环境(如气候变化、公共资源)的关注度是否会系统性下降?这导致了对全球性、非虚拟问题的集体失能。 --- 第二部分:复杂系统的失控与“不可预测的涌现” 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已经超越了任何单一实体(政府、企业或个体)的理解和控制能力。本书将探讨这种超复杂性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第三章:黑箱系统的权力转移 我们依赖的系统——金融交易网络、全球供应链、电网、以及最重要的算法推荐系统——大多是“黑箱”。我们知道它们做什么,但很少有人能完全解释它们如何运作,尤其是在极端压力下。 意料之外的耦合效应: 多个看似独立的复杂系统,因技术接口的统一而产生了无法预见的“耦合效应”。一次微小的故障可能引发全球范围内的连锁反应,这不是线性因果关系,而是涌现的混沌。 “透明度悖论”: 为了系统的安全和效率,我们需要越来越少的干预和更高的自动化。但这种效率的提升,却是以牺牲人类的理解和干预能力为代价的。我们如何管理我们无法理解的系统? 第四章:生物边界的重绘与人类进化的新方向 基因编辑(如CRISPR技术)和合成生物学的进步,使人类第一次真正掌握了设计自身生命蓝图的能力。这引发的不是经济分配问题,而是物种定义的问题。 “后人类”的伦理鸿沟: 当技术能够消除疾病、提升认知能力时,选择使用技术的群体与自然演化群体之间,是否会形成新的、不可逾越的生物学阶层?这种差异将如何影响民主和基本人权的概念? 生命设计的失控风险: 试图“优化”生命特征的尝试,可能无意中引入更深层的、跨代的脆弱性。本书将审视在基因层面上追求“完美”可能带来的生态和遗传学上的意外后果。 --- 第三部分:新秩序的曙光:在熵增中寻找意义 面对认知的重塑和系统的失控,文明并非注定走向衰亡。本部分探索在剧变中,人类如何重新锚定价值,并构建一种更具韧性的存在模式。 第五章:从效率崇拜到“存在质量”的回归 现代文明的核心驱动力——对效率和无止境增长的追求——在技术奇点面前达到了顶点,并开始显现其反作用力。 时间的重新定义: 当机器承担了绝大部分重复性和优化性工作后,人类时间不再被商品化。本书提出“非功利性劳动”的概念,强调创造、冥想、深度关系维护等无法被量化产出的活动,才是新时代的稀缺资源。 微观社群的韧性: 全球化系统虽然脆弱,但局部的、高度自治的、基于共同价值观的小型社群可能成为抵抗宏大系统风险的缓冲带。这种“去中心化的在地化”如何形成新的社会资本? 第六章:对“不确定性”的再接纳与智慧的重塑 真正的智慧可能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如何优雅地应对未知的、突现的复杂性。 “留白”的哲学: 面对算法试图填补一切信息空隙的趋势,学会主动保留认知的“留白”——即对既有知识的怀疑和对未被探知领域的尊重——成为认知上的必要防御机制。 超越冲突的叙事构建: 现代社会被部落化的信息茧房撕裂。构建新的、能容纳技术进步带来的深刻矛盾的宏大叙事,是确保文明不内耗的关键。这种叙事必须承认技术的双刃剑本质,而非盲目乐观或彻底悲观。 结语: 《觉醒的文明》旨在提供一个审慎的、超越经济学范畴的框架,以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存在的重置”。技术不是终点,而是催化剂。文明的未来,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心智被重塑、现实被模糊的洪流中,重新找回对“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理解,并以全新的、更具谦逊的方式,去驾驭我们亲手创造的、日益膨胀的复杂性。这不仅是一场技术挑战,更是一场关乎物种灵魂的最终考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像一句低语,却又有着振聋发聩的力量。“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我第一眼看到这个书名,脑子里就闪过无数关于这个星球上种种不平等的画面,那些发生在遥远国度的冲突,以及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贫富差距。我忍不住开始想象,作者在书中是如何铺陈开这宏大的叙事。我想,他一定不会满足于对现象的描绘,而是会深入到更根本的层面,去探究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以及这种逻辑是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播下矛盾的种子。也许,他会追溯那些被历史尘埃掩盖的经济事件,去发掘它们背后隐藏的深层动机。我期待的是,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跳出日常生活的琐碎,去理解那些塑造我们世界格局的宏观力量。或许,作者会用一种充满洞察力的笔触,去揭示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经济模式中,所蕴含的危险信号。我甚至觉得,这本书的标题本身就充满了哲学意味,它似乎在邀请我们一起去思考,人类社会究竟走向何方,以及资本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评分

我一直对“根源”这个词特别着迷,它代表着一种追本溯源的探索精神。当我在书店偶然看到“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这本书时,内心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要一探究竟。这个书名本身就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悬挂在我的脑海中,迫使我去思考,究竟是什么样的“冲动”,又是什么样的“深层矛盾”,能够被概括在“资本”二字之下。我脑海中浮现的,并非是简单的经济学教科书里的供需曲线,而是那些潜藏在社会肌体中的、不易察觉但却至关重要的力量。也许,作者会把我们带回到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去审视它最初的驱动力,是如何一步步演变成如今席卷全球的洪流。我猜测,这本书的内容可能会涉及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扩张,以及这些历史进程中留下的深刻印记。同时,“矛盾”这个词又暗示着一种内在的张力,一种无法调和的对立。我好奇,作者会如何阐述资本主义内部的那些看似矛盾实则互为因果的现象,比如,它既能创造巨大的财富,又能造成极端的贫困;它既追求效率,又可能带来非人化的劳动。这本书,或许会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剖析资本主义这台庞大机器的“病症”,并试图找到其“病根”所在。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足够吸引人,一种沉静而有力量的蓝色调,上面是烫金的标题“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字体粗犷有力,像是某种古老的铭文。拿到手沉甸甸的,纸张的手感也很不错,略带一点纹理,翻页的时候有细微的沙沙声,这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我一向喜欢那些能够引发思考的书籍,而这个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宏大叙事的野心,让我对内容充满了好奇。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对历史、经济和哲学都有着深刻理解的思想家。他或许会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剖析资本主义的内在逻辑,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我期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将抽象的经济理论与具体的历史事件相结合,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变革,或是近现代金融危机的发生。这本书的名字让我联想到很多关于财富分配不均、全球化带来的冲击、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碰撞的讨论。也许,它会探讨资本主义在扩张过程中,是如何不断地制造新的矛盾,并且这些矛盾又如何反过来塑造着我们今天的世界。我甚至能想象,作者可能会在书中引用大量的历史文献、经济学著作,甚至是哲学家的观点,来构建他严密的论证体系。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的时刻,我相信它一定能为我们理解当下提供一把重要的钥匙。

评分

当我第一次看到“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这本书的书名时,一股强大的好奇心便油然而生。这个标题仿佛蕴含着一种深刻的洞察力,将我们所处世界的复杂性归结于一个核心概念——资本的冲动,并进一步指出这是“世界深层矛盾”的根源。我脑海中立刻联想到的是那些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以及资源分配不均所引发的紧张局势。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去审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运作机制,并且揭示它如何在一系列历史进程中,不断地生成和加剧各种矛盾。我猜想,作者可能会深入探讨那些被遮蔽的经济现象,例如金融投机、垄断的形成、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经济力量的较量,并将其与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政治结构联系起来。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次对现代世界“基因密码”的解读,它试图从最根本的层面,解释为什么我们今天会面临如此复杂和棘手的挑战。

评分

“资本的冲动:世界深层矛盾根源”——这个书名,简直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谜语,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揭开它的面纱。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的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画面。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深邃的思想者,他能够洞察到隐藏在日常经济活动之下的那些巨大的、驱动世界前进的力量。我期待,他能够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审视资本主义如何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以不同的形态展现出它的“冲动”,并且这种冲动又如何不可避免地催生出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更可能关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甚至是人类的欲望本身。我想象着,作者可能会用犀利的语言,去剖析那些看似合理但实际上却充满隐患的经济理论,并且用扎实的案例来佐证他的观点。这本书,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次对我们所处世界的深度体检,它试图找出那些导致“不适”的根本原因,并且为我们提供一种理解的框架。

评分

东西很不错,比超市便宜,下次还会买

评分

送货速度快,有发票,很满意!

评分

书到人爽,看完再买,让资本飞起来

评分

书包装不错,主要京东物流快,就喜欢这速度。

评分

凑单买的,也是一种资本的冲动?

评分

很好的,价格实惠,非常不错。

评分

好书好图,精美,新颖。

评分

很不错的书,一直想购买,活动价最低!

评分

凑单买的,也是一种资本的冲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