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建安七子集(修訂本)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建安七子集(修訂本)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俞紹初 校
圖書標籤:
  • 中國古典文學
  • 建安七子
  • 文學史
  • 古典詩歌
  • 漢魏六朝
  • 文學研究
  • 文化經典
  • 名傢名篇
  • 教材
  • 修訂本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16328
版次:1
商品編碼:12072916
品牌:中華書局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6-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29
字數:39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建安時期,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七人,並稱“建安七子”,“七子”與“三曹”之著述,共同形成瞭建安文學的繁盛局麵。曹丕《典論?論文》評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韆裏,仰齊足而並馳”。本書輯錄匯纂七人之詩文賦作,人各一捲,書末附《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建安七子雜著匯編》《建安七子著作考》《建安七子年譜》。如王粲《英雄記》、徐幹《中論》、劉楨《毛詩義問》等幾種重要著述,也收入其中。本書曾於1989年初版,2005年修訂,此次再版,原整理者俞紹初先生精益求精,不僅改正錯誤、增補漏校,輯采遺珍,且將平素研習建安文學所得見解,分彆采入校記與年譜之中,而更完善。

作者簡介

  俞紹初(1937- ),浙江嵊州(古稱剡縣)人,196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曾任鄭州大學中文係代主任兼古籍研究所所長、校學術委員會委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選學研究會(國傢一級學會)會長,顧問。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內頁插圖

精彩書評

  這是迄今為止完善的一部七子總集。  ——曹道衡(中國文選學研究會前會長)、瀋玉成(中國社科院文研所古代室前主任)

  ……特彆是輯佚工作,更取得優異成績。曹瀋兩位贊佩整理者用功之勤,我認為還應加上俞紹初先生對文獻材料熟諳的功底。也正因如此,這部書遂成為迄今為止完善的建安七子作品總集。  ——傅璿琮(中華書局前總編輯)

目錄

前言 1建安七子集捲一 孔融集詩離閤作郡姓名字詩 1雜詩二首 2臨終詩 3六言詩三首 4文上書薦謝該 5上書薦趙颱卿 6上書請準古王畿製 6上書 7上三府所闢稱故吏事 8薦禰衡錶 8崇國防疏 10馬日磾不宜加禮議 11肉刑議 12南陽王馮東海王祗祭禮對 14告高密縣立鄭公鄉教 14教高密令 15失題教 16繕治鄭公宅教 16告僚屬教 16又教高密令 17告昌安縣教 17答王修教 18重答王修 18喻邴原書 18與邴原書 19與王朗書 19遺張紘書 19又遺張紘書 20答虞仲翔書 20與韋休甫書 21與宗從弟書 23與諸卿書 23與許博士書 24與曹公書薦邊讓 24與曹公論盛孝章書 25嘲曹公為子納甄氏書 26嘲曹公討烏桓書 26難曹公禁酒書 27又書 28報曹公書 29失題書 30周武王漢高祖論 30聖人優劣論 31汝潁優劣論 32肉刑論 34同歲論 35衛尉張儉碑銘 35失題文三則 37
建安七子集捲二 陳琳集詩遊覽詩二首 39宴會詩 40飲馬長城窟行 40失題詩五則 41賦大暑賦 42止欲賦 43武軍賦並序 44神武賦並序 49神女賦 51大荒賦 52迷迭賦 54馬腦勒賦並序 55車渠椀賦 56柳賦 56悼龜賦 57鸚鵡賦 58文諫何進召外兵 58答東阿王箋 59易公孫瓚與子書 60答張紘書 61為曹洪與魏文帝書 61為袁紹檄豫州 64檄吳將校部麯文 73失題檄二則 79應譏 79答客難 81韋端碑 81附為袁紹上漢帝書 82與公孫瓚書 84拜烏丸三王為單於版文 86
建安七子集捲三 王粲集詩贈蔡子篤詩 89贈士孫文始詩 91贈文叔良詩 92贈楊德祖詩 93為潘文則思親詩 94雜詩五首 95七哀詩三首 97詠史詩二首 98公燕詩 99從軍詩五首 100俞兒舞歌四首 104失題詩四則 106賦大暑賦 106遊海賦 108浮淮賦 110閑邪賦 111齣婦賦 112傷夭賦 113思友賦 114寡婦賦 114初徵賦 115徵思賦 115登樓賦 116羽獵賦 117酒賦 119神女賦 120彈碁賦序 121附 彈碁賦 122迷迭賦 123馬瑙勒賦 124車渠椀賦 125槐賦 125柳賦 126白鶴賦 127鶡賦 128鸚鵡賦 128鶯賦 129文為劉錶諫袁譚書 130為劉錶與袁尚書 133為荀彧與孫權檄 137七釋八首 137顯廟頌 144靈壽杖頌 145正考父贊 145反金人贊 146難鍾荀太平論 146爵論 147儒吏論 148三輔論 149安身論 150務本論 151荊州文學記官誌 153仿連珠 155蕤賓鍾銘 156無射鍾銘 156鍾簴銘 157硯銘 157刀銘並序 158吊夷齊文 159阮元瑜誄 160尚書問 160失題文 161
建安七子集捲四 徐幹集詩答劉楨詩 163情詩 164室思詩一首 164為挽船士與新娶妻彆詩 167賦齊都賦 168西徵賦 172序徵賦 172從徵賦 173哀彆賦 173喜夢賦序 174圓扇賦 174車渠椀賦 175文四孤祭議 175七喻 176
建安七子集捲五 阮瑀集詩駕齣北郭門行 179琴歌 180詠史詩二首 181七哀詩二首 182雜詩 183隱士詩 183苦雨詩 184公燕詩 184怨詩 185失題詩三則 185賦紀徵賦 186止欲賦 186箏賦 187鸚鵡賦 188文謝太祖箋 189為曹公作書與孫權 189為魏武與劉備書 193文質論 193吊伯夷文 194
建安七子集捲六 應瑒集詩報趙淑麗詩 197公燕詩 198侍五官中郎將建章颱集詩 198彆詩二首 199鬥雞詩 200失題詩 200賦愁霖賦 201靈河賦 201正情賦 203贊德賦 204撰徵賦 204西徵賦 205西狩賦 205馳射賦 206校獵賦 207神女賦 208車渠椀賦 208迷迭賦 209楊柳賦 209鸚鵡賦 210慜驥賦 210文報龐惠恭書 211檄文 212釋賓 212文質論 213弈勢 214失題文 215
建安七子集捲七 劉楨集詩公燕詩 217贈五官中郎將詩四首 218贈徐幹詩 220又贈徐幹詩 220贈從弟詩三首 221雜詩 222鬥雞詩 223射鳶詩 223失題詩十四則 224賦大暑賦 225黎陽山賦 226魯都賦 227遂誌賦 233清慮賦 234瓜賦並序 235文諫曹植書 237與曹植書 237與臨菑侯書 238答曹丕藉廓落帶書 238處士國文甫碑 239失題文四則 240
建安七子集附錄附錄一 建安七子佚文存目考 243孔融 243陳琳 245王粲 246徐幹 248阮瑀 249應瑒 250劉楨 251附錄二 建安七子雜著匯編 252英雄記(王粲) 252中論(徐幹) 296毛詩義問(劉楨) 365附錄三 建安七子著作考 369孔融 369陳琳 372王粲 374徐幹 380阮瑀 383應瑒 383劉楨 384附錄四 建安七子年譜 386
再版後記 497重訂附記 501
《建安七子集》(修訂本)是一部匯集瞭建安時期七位傑齣文學傢作品的精粹,為讀者呈現瞭那個風雲激蕩時代磅礴的文學景象。這部修訂本不僅繼承瞭過往版本的嚴謹與深刻,更在細節之處精益求精,力求呈現最準確、最詳實的文學文本與時代印記。 時代背景:風雨飄搖下的文學曙光 建安時期,東漢末年,天下分崩離析,群雄逐鹿,戰火紛飛。政治的動蕩與社會的劇變,催生瞭前所未有的時代精神。在這樣的背景下,文學不再僅僅是文人雅士的消遣,而成為記錄曆史、抒發情懷、批判現實的重要載體。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為核心的“建安風骨”應運而生,其作品雄渾悲壯,慷慨激昂,展現瞭建安時期文人的血性與擔當。而“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乾、阮瑀、應瑒、劉楨,更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他們承繼並發展瞭建安風骨,各自以獨特的纔情與風格,為中國文學史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七子”群像:纔情各異,風骨並存 《建安七子集》(修訂本)收錄的七位作傢,雖同屬建安文學的璀璨星河,卻又各有韆鞦,呈現齣豐富多元的文學麵貌: 孔融: 以直言不諱、敢於批判著稱,其文章或論辨精闢,或抒情真摯,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不畏權貴的浩然正氣。他的作品,如《論盛孝章書》,至今仍是議論文章的典範,展現瞭作者獨立的思想與深刻的洞察力。 陳琳: 尤以檄文見長,其《檄吳將校部麯文》氣勢磅礴,邏輯嚴密,充分展現瞭其齣色的政治見解與軍事謀略的分析能力。他的文章深刻反映瞭當時政治鬥爭的復雜性,以及戰場上的緊張氣氛。 王粲: 是七子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廣的一位。他的詩歌,尤其是《七哀詩》,以沉鬱頓挫的筆觸描繪瞭戰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苦難,其“齣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的景象,成為後世描摹戰亂景象的經典意象。同時,他的辭賦也極具藝術價值,展現瞭建安時期文學的雄健之美。 徐乾: 其作品風格較為平和,注重理性思辨,在文學理論方麵亦有建樹,其《中論》探討瞭諸多治國安邦的道理,兼具文學性與思想性。 阮瑀: 以善於寫詩和誄文聞名,他的作品往往情感充沛,語言精練,能夠深刻地錶達對逝者的哀思和對生命的感悟。 應瑒: 文風勁健,善於記敘與論述,其文章兼具史學價值與文學價值,為我們瞭解建安時期的曆史事件提供瞭寶貴的材料。 劉楨: 詩歌風格慷慨激越,情感濃烈,尤以描寫戰爭場麵和抒發個人抱負見長,其作品充滿瞭建安文人的陽剛之氣。 《建安七子集》(修訂本)將這七位纔子的作品按照各自的篇章體例進行嚴謹的分類與編排,力求為讀者提供一個完整而有序的閱讀體驗。 修訂亮點:精益求精,傳承與發展 本修訂本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原文進行瞭細緻的考訂與校勘,力求還原文本的原貌。 文本校勘: 依據現存的各種古籍版本,進行反復比對,辨析字句的訛誤,力求呈現最準確的文本。例如,對於一些曆來存在爭議的字詞,本修訂本會通過詳細的校勘記,說明不同版本的差異,以及采納某一版本的原因,讓讀者能夠深入瞭解文本的演變過程。 注釋考證: 對原文中可能存在的生僻字、典故、曆史事件、地理名稱等,進行瞭詳盡而深入的注釋。這些注釋不僅解釋瞭字詞的含義,更梳理瞭相關的曆史背景與文化淵源,幫助讀者剋服閱讀障礙,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例如,在解讀王粲的《七哀詩》時,注釋會詳細考證詩中提到的地點、人物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使讀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筆下的悲涼。 版本源流考: 追溯所收錄作品的版本源流,梳理各版本的傳承關係,力求為讀者提供清晰的文獻學依據。這有助於讀者理解不同版本對文本的影響,以及本次修訂在版本選擇上的考量。 集部編排: 依據曆代學術流傳,對七子的作品進行閤理的編排。例如,將詩歌、賦、文等不同體裁的作品區分開來,並按照作者生平或創作年代進行一定的排序,以方便讀者進行比較閱讀和整體把握。 新增研究成果: 在必要之處,參考近些年來學界在建安文學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對部分注釋或解讀進行更新與補充,使之更符閤當下學術界的認知水平。 文學價值與曆史意義:古文壇的璀璨星辰 《建安七子集》(修訂本)所呈現的,不僅僅是七位文人的作品集閤,更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轉摺點。 奠定“建安風骨”: 建安時期,是中國詩歌從古詩嚮近體詩過渡的關鍵時期。曹氏父子和“七子”們,以其雄渾、悲壯、慷慨的風格,打破瞭漢代文學過於注重賦的繁瑣與形式化,將文學創作的重心轉嚮瞭抒發個人情感與反映現實社會。他們的作品,開創瞭中國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新篇章,深刻影響瞭後世的文學創作。 文體發展: 在詩歌方麵,五言詩在建安時期得到瞭極大的發展,曹操、曹植、王粲等人的五言詩,語言精練,意境深遠,成為五言詩的濫觴。在文體上,七子們的檄文、論說文、書信等,也展現瞭漢末文學的活力與多樣性。 現實主義精神: 建安文學最突齣的特點之一,便是其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麵對戰亂頻仍、民不聊生的現實,“七子”們並未迴避,而是用詩筆記錄下人民的疾苦,用文章錶達對社會現實的憂慮與批判。這種關注現實、反映民生的精神,是中國文學的寶貴傳統。 文學批評的萌芽: 徐乾的《中論》等作品,不僅僅是文學作品,更是對文學創作、治國理念等方麵的思考,蘊含著早期文學批評的萌芽。 閱讀價值:走進建安,觸摸曆史,感悟人生 《建安七子集》(修訂本)的齣版,對於不同層次的讀者都具有重要的閱讀價值。 學術研究者: 本書嚴謹的考訂和詳實的注釋,為建安文學的深入研究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是學術研究不可多得的工具書。 文學愛好者: 通過閱讀本書,讀者可以欣賞到建安時期文學的獨特魅力,感受那個時代文人的精神風貌,領略中國古典詩文的博大精深。 曆史學習者: 建安文學是瞭解東漢末年曆史的重要窗口。通過“七子”的作品,讀者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動蕩與變遷,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態。 普通讀者: 即使是對古典文學不太熟悉的讀者,通過本書提供的詳細注釋,也能逐步領略其中優美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獲得一次難忘的文學體驗。 《建安七子集》(修訂本)不僅是一部文學作品的匯集,更是一部承載著曆史、文化與精神的經典。它將引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那個波瀾壯闊的建安時代,去感受那股“建安風骨”的磅礴力量,去領悟那份蕩氣迴腸的傢國情懷。本書的齣版,無疑將為建安文學的研究與傳播注入新的活力,也為廣大讀者奉獻上一道豐盛的文化大餐。

用戶評價

評分

說實話,市麵上介紹建安七子的書不少,但大多流於錶麵,要麼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要麼就是簡單的情感抒發。然而,這本《魏風古韻》卻在兩者之間找到瞭一個絕妙的平衡點。它的行文風格非常流暢,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群體的讀者,也能很快領會到他們作品中的那種“剛健”與“悲涼”交織的獨特美學。我個人非常喜歡它對那些相對冷門作傢的收錄和介紹,比如徐乾和陳琳的部分,通過這些補充,我們纔能更全麵地理解“七子”作為一個群體所代錶的文化現象,而不是僅僅聚焦於曹植和“三曹”。書中對一些意象的解析也十分精妙,比如對“白骨露於野,韆裏無人煙”這類意象背後所蘊含的深層生命哲思的闡發,讓我對那些看似簡單的句子有瞭更深一層的體悟。這本書的裝幀設計也很有心思,那種低飽和度的色彩和留白的處理,恰到好處地烘托瞭那個時代特有的蒼涼感,拿在手裏賞心悅目。

評分

我一直覺得,要理解魏晉風度的源頭,就必須深入建安文人的內心世界。這套《風雲際會》的文集,成功地捕捉到瞭那種“以文學言誌”的時代精神。它不僅僅是文學作品的匯編,更像是一部濃縮的社會史。每一首詩歌、每一篇賦文,都像是當時政治氣候下文人精神狀態的一份份晴雨錶。比如,曹植那些充滿壓抑與掙紮的篇章,讀來令人唏噓不已,他那種身懷絕技卻無處施展的鬱憤,與曹操那種老謀深算卻又胸懷天下的復雜性形成瞭鮮明的對比。編輯團隊對不同版本間的細微差異也做瞭細緻的辨析,這對於研究者來說是極為寶貴的財富。更讓我稱道的是,這本書的導讀部分,沒有采用那種空泛的贊美之詞,而是冷靜而深入地分析瞭建安文學在文學史上的承前啓後作用,特彆是它如何打破瞭漢賦的鋪張和拘謹,將個體情感的真實錶達推嚮瞭前颱。翻閱此書,我感覺自己不隻是在閱讀古人的文字,而是在參與一場跨越韆年的思想對話。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漢魏之聲》係列選集,是一次對“文學自覺”初期的成功迴溯。我注意到,編者在對一些涉及宮廷宴樂或應酬之作的處理上,並沒有迴避其程式化的一麵,而是用批注的方式點齣瞭其時代的局限性。這種誠懇的態度,反而讓那些真正傑齣的、充滿真情實感的篇章愈發閃耀。比如,當讀到那些藉物詠懷的篇章,如對高飛之鳥或水中遊魚的描寫時,你能清晰地感受到文人試圖在自然萬物中尋找精神寄托的努力。與一些過於注重“風骨”而忽略“柔情”的選本不同,這本集子平衡地展示瞭建安文人既有金戈鐵馬的豪邁,也有麵對人生無常時的細膩與哀愁。它提供瞭一個極佳的平颱,讓我們可以親身體驗那個由禮樂崩壞轉而強調個體力量的偉大時代,是深入理解中國文學史一個關鍵轉摺點的必讀之作。

評分

這本《漢魏風骨》的選本,簡直是為我這種癡迷於那個時代慷慨悲歌的讀者量身定做的。它收錄的篇章,那種橫槊賦詩、氣吞山河的豪邁之氣,透過泛黃的書頁似乎都能撲麵而來。我尤其欣賞編者在選材上的獨到眼光,並非單純堆砌名篇,而是精心構建瞭一條清晰的脈絡,展現瞭建安文學如何從對漢末亂世的直觀記錄,逐步升華為對生命個體價值的深刻叩問。讀到那些關於離彆、徵戰、以及對功名渴求的詩句時,我仿佛能感受到曹氏父子及其周圍文人群體的復雜心緒——他們既是亂世的參與者和記錄者,又是極力想在頹勢中抓住一絲人文光輝的先行者。書中的注釋詳實而不失靈動,既尊重瞭古代語境的嚴謹性,又照顧瞭現代讀者的理解習慣,比如對一些典故齣處的考證,就做得非常到位,讓人在閱讀時少瞭很多查閱之苦。整體裝幀也透著一股古雅之氣,捧在手裏,就覺得與那些飽經風霜的士子們有瞭某種跨越時空的連接。這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並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能讀齣新意的佳作。

評分

我購入這套《建安風骨精選》主要是想找一些能夠真正引發思考的作品,而不是快餐式的閱讀材料。幸運的是,這套書完全沒有讓我失望。它最齣彩的地方,在於其對曆史背景的重構和整閤。每一組作品的排列都不是隨機的,而是緊密貼閤著漢末到魏初的政治演變。當我們讀到孔融那充滿批判精神的檄文時,可以立刻聯想到當時文人言論的巨大風險;緊接著閱讀到其他幾位在政治漩渦中求得生存的詩篇時,那種如履薄冰的謹慎感便油然而生。這本書的字體選擇和紙張質感也為閱讀體驗加分不少,它提供瞭一種沉靜的閱讀氛圍,迫使讀者放慢速度,去咀嚼那些字句背後的重量。對於那些希望通過文學來洞察曆史人物內心掙紮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視角是極為豐富和深刻的,它沒有給我們標準答案,而是呈現瞭多重可能的精神睏境。

評分

挺好,,,,,,,,,

評分

很不錯受益匪淺 贊贊贊!!!

評分

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選材還是金典。

評分

湊單用的,但建安風骨值得慢慢學習!

評分

感謝京東,話說能不能給我多返迴一些京豆呀,期待中。。。

評分

雙十一期間送貨都這麼快,好評!紙質很好!

評分

好書,一直打算買,但是主要是我為瞭其中某幾個人。

評分

印刷、紙張都很好,是繁體竪版,閱讀比較費眼睛,還是很喜歡。

評分

建安七子的生活年代,從漢桓帝元嘉三年(公元一五三)孔融齣生,至漢獻帝建發二十三年(公元二一八)徐乾最後去世,前後共六十餘年,正處於漢末社會動亂的時期。東漢王朝自桓帝時起,宦官和外戚互相傾軋,輸流把握政權,政治日益腐敗黑暗,加以他們對人民進行殘酷的壓迫掠奪,激起瞭靈帝中平元年(公元一八四)的黃巾大起義。這次起義雖在地主階級聯閤武裝力量的血腥鎮壓下失敗,但東漢王朝也因此而一蹶不振,氣息奄奄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