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 基础和元件卷(第二版)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 基础和元件卷(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陆桦,江祖专,副主编 著,陆望龙,陆桦,江祖专,副 编
图书标签:
  • 液压系统
  • 液压元件
  • 维修手册
  • 使用手册
  • 工程技术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备
  • 基础知识
  • 第二版
  • 技术参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1486
版次:2
商品编码:120743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95
字数:140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可供从事液压技术及设备应用、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学习、查阅和参考。
1.《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第二版内容全面,是液压技术设备维修的百科全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为《液压维修基础与液压元件》:下卷为《液压回路与液压系统》。上卷包括液压维修基础知识,各种液压泵、液压缸与液压马达、液压阀、液压辅助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使用与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元件的拆装方法、使用与维修等;下卷包括液压油使用与管理、液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以及五十余种设备(包括油压机、机床、水泥、工程机械、汽车、塑料纺织、橡胶轮胎、煤矿、造纸设备、金属加工、钢铁等行业设备)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2.本书作者陆望龙在液压一线工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现场维修实践经验和资料,均收集整理编撰进这部手册,因此内容非常实用

内容简介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第二版分为两卷:《基础和元件卷》;《回路和系统卷》。
《基础和元件卷》包括液压维修基础知识,液压动力元件(各种液压泵)、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与液压马达)、液压控制元件(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叠加阀、插装阀、伺服阀、比例阀、数字阀以及其他阀类元件)、液压辅助元件(管路与管件、过滤器、冷却器、蓄能器与油箱)的工作原理、结构、使用、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元件的拆装方法、使用与维修等。《回路和系统卷》包括液压系统工作液体的使用与维护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包括液压油的品种、油品的选用、液压油的使用管理、油品油质的测量方法以及换油的方法),液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液压系统维修基础知识(包括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以及五十余种设备(包括油压机、机床、水泥、工程机械、汽车、塑料纺织、橡胶轮胎、煤矿、造纸、金属加工、钢铁等行业设备)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方法等。
本书主编在液压一线工作数十年,积累了大量现场维修实践经验和资料,均收集整理编撰进这部手册,因此内容非常实用。本书可供从事液压技术及设备应用、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学习、查阅和参考。

作者简介

陆望龙,液压技术、设备维修专家,中纺机总公司湖南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设备处(已退休),高级工程师,1967年毕业于湖南大学 1968年3月~1983年4月湖北液压件厂工人,泵车间技术员,阀车间技术员,技术科技术员、助工、工程师。从事液压元件、液压系统和液压专机的设计加工方面的技术工作。 1983.4~2003.5纺织部邵阳第二纺织机械厂设备动力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从事国产与进口液压设备的安装调试、大修、故障排除和进口液压设备的技改工作。其中1985年去日本东京三井公司短期进修加工中心及液压方面的一些课题, 1978~2006.11为湖北、湖南、河南、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省设计液压系统数十种和解决众多的实际液压技术难题。液压方面专利两件,一项省级科技进步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基础
1.1概述 /1
1.1.1液压系统简介 /1
1.1.2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类和基本组成 /3
1.1.3液压传动流体力学基础 /6
1.2液压测试基础 /17
1.2.1压力的测量 /17
1.2.2流量的测量 /23
1.2.3温度的测量 /28
1.2.4速度的测量 /32
1.2.5位移的测量 /36
1.2.6综合测量 /38
第2章如何做好液压维修工作
2.1液压维修人员如何做好维修工作 /40
2.1.1液压维修人员的素质培养 /40
2.1.2液压系统图的基础知识 /42
2.1.3阅读液压系统图的步骤与方法 /51
2.2液压维修工具的准备 /56
2.2.1维修基本工具 /56
2.2.2液压元件修理工具及修理方法 /57
第3章液压泵的使用与维修
3.1概述 /65
3.1.1液压泵的作用 /65
3.1.2液压泵的分类及选用 /65
3.1.3各种液压泵的性能比较 /68
3.1.4工作原理及工作条件 /68
3.1.5主要性能参数与常用计算公式 /69
3.1.6液压泵的安装和使用 /71
3.2齿轮泵的使用与维修 /75
3.2.1齿轮泵的工作原理 /75
3.2.2齿轮泵的结构 /77
3.2.3齿轮泵的拆装 /85
3.2.4齿轮泵的故障排查 /88
3.3叶片泵的使用与维修 /92
3.3.1双作用(定量)叶片泵工作原理、有关计算与结构 /93
3.3.2单作用(变量)叶片泵工作原理、有关计算与结构 /95
3.3.3叶片泵的结构 /101
3.3.4叶片泵的拆装与维修要领 /106
3.3.5叶片泵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08
3.3.6国外厂家叶片泵的相互替代 /113
3.4轴向柱塞泵的使用与维修 /115
3.4.1定量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排量和流量计算 /115
3.4.2斜盘式变量轴向柱塞泵 /117
3.4.3斜轴式变量柱塞泵 /127
3.4.4轴向柱塞泵的局部结构 /128
3.4.5轴向柱塞泵的结构与变量泵的变量方式 /136
3.4.6轴向柱塞泵的安装与使用 /165
3.4.7轴向柱塞泵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68
3.4.8轴向柱塞泵的修理 /176
3.4.9拆装操作步骤与要领 /178
3.5径向柱塞泵的使用与维修 /189
3.5.1径向柱塞泵的工作原理 /189
3.5.2径向柱塞泵变量工作原理与变量方式 /190
3.5.3径向柱塞泵的结构 /195
3.5.4径向柱塞泵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198
3.6螺杆泵的使用与维修 /200
3.6.1单螺杆泵工作原理与结构 /200
3.6.2双螺杆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201
3.6.3三螺杆泵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202
3.6.4故障分析与排除 /204
3.6.5装拆操作步骤与要领 /204
3.7凸轮转子叶片泵及其故障排除 /208
3.7.1工作原理 /208
3.7.2结构 /209
3.7.3故障分析与排除 /211
第4章液压执行元件的使用与维修
4.1概述 /212
4.1.1液压缸的分类、主要技术参数与计算 /212
4.1.2液压马达的分类、主要技术参数与计算 /217
4.2液压缸的使用与维修 /223
4.2.1液压缸的分类 /223
4.2.2液压缸的结构 /225
4.2.3液压缸的图形符号、工作原理与结构 /231
4.2.4液压缸的安装 /241
4.2.5液压缸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244
4.2.6液压缸的拆装 /259
4.3摆动缸的使用与维修 /263
4.3.1工作原理与结构 /263
4.3.2应用实例 /268
4.3.3故障分析与排除 /269
4.4齿轮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269
4.4.1齿轮马达的工作原理 /269
4.4.2结构特点与结构实例 /270
4.4.3使用注意事项 /273
4.4.4拆卸与装配 /273
4.4.5故障排查 /275
4.5摆线液压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276
4.5.1工作原理 /277
4.5.2结构 /278
4.5.3安装与使用 /285
4.5.4故障分析与排除 /286
4.5.5修理与拆装 /288
4.6叶片式液压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291
4.6.1工作原理 /291
4.6.2结构特点与结构实例 /294
4.6.3拆卸与装配 /297
4.6.4故障分析与排除 /298
4.7凸轮转子型叶片式液压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302
4.7.1简介 /302
4.7.2故障分析与排除 /303
4.8轴向柱塞液压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303
4.8.1工作原理与基本计算 /303
4.8.2轴向柱塞液压马达的变量方式与原理 /305
4.8.3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的结构 /307
4.8.4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的拆装 /310
4.8.5斜盘式轴向柱塞马达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313
4.9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316
4.9.1定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 /316
4.9.2定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结构 /317
4.9.3变量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20
4.9.4故障分析与排除 /322
4.10内曲线多作用径向柱塞液压马达的使用与维修 /323
4.10.1工作原理与结构 /323
4.10.2多作用液压马达的有级变量 /326
4.10.3故障分析与排除 /327
第5章液压控制阀的使用与维修
5.1液压阀概述 /329
5.1.1简介 /329
5.1.2液压阀的分类 /330
5.1.3液压阀的一般性能 /332
5.1.4液压桥路 /336
5.2单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341
5.2.1工作原理 /341
5.2.2结构 /342
5.2.3应用与使用注意事项 /345
5.2.4故障分析与排除 /346
5.2.5拆卸与修理 /348
5.3液控单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349
5.3.1液控单向阀的工作原理 /349
5.3.2液控单向阀的结构 /351
5.3.3液控单向阀的应用 /357
5.3.4液控单向阀的使用注意事项 /360
5.3.5液控单向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362
5.3.6液控单向阀的拆装与修理 /363
5.4换向阀的基本知识 /364
5.4.1概述 /364
5.4.2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365
5.4.3换向阀换向的操作控制方式及其图形符号 /366
5.4.4三位四通换向阀的中位机能特性 /367
5.5电磁换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370
5.5.1电磁换向阀用电磁铁的组成、工作原理与结构 /370
5.5.2电磁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71
5.5.3球阀(锥阀)式电磁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75
5.5.4特殊电磁阀的结构原理 /379
5.5.5板式电磁阀安装尺寸、中位机能的判别方法与电磁阀的应用回路 /383
5.5.6电磁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386
5.5.7电磁阀的安装使用注意事项 /393
5.5.8电磁阀的拆装与修理 /396
5.5.9各国电磁阀型号对照表 /396
5.6液动换向阀与电液动换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398
5.6.1工作原理 /398
5.6.2结构特点 /399
5.6.3型号说明与结构 /403
5.6.4拆装 /412
5.6.5减压式先导阀对液动换向阀的换向控制 /413
5.6.6使用注意事项 /417
5.6.7故障分析与排除 /418
5.6.8修理 /420
5.6.9安装尺寸 /423
5.7手动换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424
5.7.1结构 /425
5.7.2故障分析与排除 /429
5.8机动换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430
5.8.1工作原理 /430
5.8.2结构 /430
5.8.3故障分析与排除 /432
5.8.4拆装 /434
5.9多路换向阀的使用与维修 /435
5.9.1分类及特点 /435
5.9.2结构原理 /437
5.9.3结构 /440
5.9.4多路阀的应用 /443
5.9.5故障分析及排除 /443
5.10溢流阀的使用与维修 /444
5.10.1分类与工作原理 /444
5.10.2溢流阀的结构特点 /446
5.10.3溢流阀结构 /449
5.10.4溢流阀的应用 /455
5.10.5溢流阀的拆装 /457
5.10.6电磁溢流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457
5.10.7卸荷溢流阀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461
5.10.8溢流阀的使用注意事项 /463
5.10.9溢流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464
5.10.10主要零件的修理 /471
5.10.11板式溢流阀的安装尺寸 /473
5.11顺序阀的使用与维修 /477
5.11.1工作原理 /477
5.11.2结构 /481
5.11.3顺序阀的应用回路 /483
5.11.4顺序阀的使用注意事项 /485
5.11.5顺序阀的拆装 /485
5.11.6顺序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487
5.11.7板式顺序阀安装面的连接尺寸 /488
5.11.8各国产顺序阀的互换性 /490
5.11.9工程机械中的平衡阀 /490
5.12减压阀的使用与维修 /492
5.12.1工作原理 /493
5.12.2结构 /497
5.12.3减压阀的使用注意事项 /501
5.12.4故障分析与排除 /501
5.12.5板式减压阀安装面的连接尺寸 /503
5.13压力继电器的使用与维修 /503
5.13.1工作原理与结构 /504
5.13.2压力继电器的应用 /508
5.13.3故障分析与排除 /509
5.13.4压力继电器的修理 /511
5.14压力表开关的使用与维修 /511
5.14.1工作原理与结构 /512
5.14.2故障分析与排除 /514
5.15节流阀的使用与维修 /515
5.15.1工作原理 /515
5.15.2节流阀与单向节流阀的结构 /516
5.15.3节流阀的应用与拆卸 /518
5.15.4故障分析与排除 /520
5.15.5节流阀的安装尺寸 /523
5.16行程节流阀与单向行程节流阀的使用与维修 /524
5.16.1工作原理 /524
5.16.2结构 /526
5.16.3故障分析与排除 /528
5.17调速阀的使用与维修 /528
5.17.1调速阀的工作原理 /529
5.17.2调速阀的结构 /531
5.17.3调速阀的使用注意事项 /537
5.17.4调速阀的拆装 /537
5.17.5故障分析与排除 /539
5.17.6调速阀的修理 /541
5.17.7调速阀的安装尺寸与各国调速阀的互换性 /542
5.18分流阀与集流阀的使用与维修 /542
5.18.1工作原理 /543
5.18.2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548
5.19叠加阀的使用与维修 /549
5.19.1叠加阀的组成 /550
5.19.2工作原理与结构 /555
5.19.3叠加阀应用 /566
5.19.4故障分析与排除 /566
5.19.5叠加阀安装面尺寸与各国型号对照表 /568
5.20插装阀的使用与维修 /570
5.20.1简介 /570
5.20.2插装件的工作原理 /571
5.20.3插装阀的组成和基本结构 /571
5.20.4插装阀的方向、流量和压力控制 /577
5.20.5故障分析与排除 /588
5.20.6插装阀的修理 /596
5.20.7螺纹式插装阀 /597
5.21伺服阀的使用与维修 /604
5.21.1简介 /604
5.21.2电-机械转换装置 /604
5.21.3伺服阀的结构、原理与功能 /609
5.21.4机液伺服阀 /613
5.21.5电液伺服阀 /614
5.21.6电液伺服阀的使用 /621
5.21.7故障分析与排除 /622
5.21.8伺服阀修理后的调试工作 /628
5.21.9伺服阀的应用 /629
5.22比例阀的使用与维修 /636
5.22.1比例电磁铁 /636
5.22.2比例溢流阀 /639
5.22.3比例减压阀 /645
5.22.4比例节流阀 /652
5.22.5比例调速阀 /656
5.22.6比例方向控制阀 /661
5.22.7比例阀的应用回路 /669
5.22.8使用注意事项 /669
5.22.9故障分析与排除 /671
5.23数字阀的使用与维修 /673
5.23.1工作原理与结构 /674
5.23.2数字阀的应用 /680
5.23.3故障分析与排除 /681
5.24其他控制阀类元件的使用与维修 /681
5.24.1液压操纵箱 /681
5.24.2润滑油稳定器 /689
5.24.3静压轴承 /691
5.24.4静压导轨 /699
第6章液压辅助元件的使用与维修
6.1管路的使用与维修 /702
6.1.1管子的选用 /702
6.1.2管接头的选用 /703
6.1.3管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706
6.1.4配管施工 /711
6.2蓄能器的使用与维修 /714
6.2.1蓄能器的分类 /714
6.2.2皮囊式充气蓄能器 /714
6.2.3隔膜式蓄能器 /725
6.2.4活塞式蓄能器 /728
6.2.5蓄能器的应用 /730
6.3油冷却器的使用与维修 /734
6.3.1工作原理及分类 /735
6.3.2油冷却器的使用 /735
6.3.3列管式油冷却器 /737
6.3.4风冷式油冷却器 /739
6.3.5换热板型冷却器 /740
6.3.6冰箱式油冷却器 /742
6.4过滤器的使用与维修 /743
6.4.1过滤器的作用及要求 /743
6.4.2过滤器的分类 /745
6.4.3过滤器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747
6.4.4液压系统中过滤器的结构 /750
6.4.5过滤器的选用与使用 /754
6.4.6过滤器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756
6.5油箱的使用与维修 /758
6.5.1油箱的作用与分类 /758
6.5.2油箱的故障分析 /758
6.6密封的使用与维修 /762
6.6.1简介 /762
6.6.2挤压密封 /767
6.6.3唇形密封 /772
6.6.4组合密封 /781
6.6.5旋转轴密封——油封 /785
6.6.6组合垫圈 /792
6.6.7各类密封产生故障的综合分析 /793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第一版自2008年出版以来,至今已有八年,蒙读者厚爱,抱着不搞十年一贯制的想法和做法,第二版较之第一版,做了较大修改,删去了已经过时的内容,增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这次修改写出的第二版,分两卷。
《基础和元件卷》:第1章和第2章介绍液压维修基础知识;第3章~第5章介绍液压动力元件(各种液压泵)、液压执行元件(液压缸与液压马达)、液压控制元件(方向阀、压力阀、流量阀、叠加阀、插装阀、伺服阀、比例阀、数字阀以及其他阀类元件)的工作原理、结构、使用与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元件的拆装方法;第6章介绍各种液压辅助元件(管路与管件、过滤器、冷却器、蓄能器与油箱)的使用与维修。
《回路和系统卷》:第7章介绍液压系统工作液体的使用与维护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包括液压油的品种、油品的选用、液压油的使用管理、油品油质的测量方法以及换油的方法;第8章的内容为液压回路的故障分析与排除,回路是液压系统的组成单元,有些液压设备就是由1~2个基本回路所组成,从液压基本回路分析故障,应该曾经是作者率先在这方面作出的探讨;第9章介绍了液压系统维修基础知识,包括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故障诊断方法以及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第10章~第20章分别介绍了油压机、机床、水泥、工程机械、汽车、塑料纺织、橡胶轮胎、煤矿、造纸、金属加工、钢铁等行业的五十余种设备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及故障排除方法。这些设备均是同类企业中正在使用着的设备,希望对同行在维修该类液压设备时能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转化为生产力。
深入、透彻地了解各种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而不是按照某些教科书简单初浅地、皮毛地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每一个元件都有它的细微之处,如果液压元件出了故障却解决不了,说明对该液压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懂得不是很透彻。所以本手册在这方面投入的篇幅比较大,并对怎么拆、怎么装、怎么查找这些元件易出故障的具体部位做了具体介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和做好维修工作。本手册中有许多液压元件的结构图,选自国产和进口设备上使用量最大的品种。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为中高级液压维修技工、液压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有钻研精神的初学者也可使用本手册。当然本手册对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肯定有所帮助和启迪。
本书由陆望龙主编,陆桦、江祖专副主编。参编人员有:王锡章、陈曦明、谭平华、陈旭明、陶云堂、倪棠棣、朱皖英、李刚、陈黎明、刘长青、但莉、马文科、汪贵兰、张汉珍、朱声正。感谢湖北(金力)液压件厂张和平、葛玉麟、周幼海、孙为伦等专家对本书编写工作的指导,陆泓宇等参与了部分章节的资料整理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近十年来,主编应邀巡回全国二十多个省市(除西藏、青海、黑龙江、海南省与台湾),讲授过超百次以上的液压维修公开课,也到十几家国内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做过液压维修内部培训,近距离面对面地交流,并现场解决维修中的实际问题。主编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通过与学员和企业的交流,使自己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更大程度上了解了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与维修技术工人的诉求,对编好此手册的第二版,获益匪浅。作者虽早已进入古稀之年,仍然老骥伏枥,笔耕不止,力图编好本手册,使之能更好地为液压维修服务,希望读者喜欢。然而笔者心有余而力不足,加之精力和时间有限,本手册难免存在疏漏,希望读者原谅,并提出批评与指正。

编著者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 内容概览 本书旨在为广大从事液压系统设计、安装、操作、维护和维修的工程技术人员、一线操作工及相关专业学生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技术参考。作为《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系列中的基础篇章,本卷(第二版)在保留第一版精髓的基础上,对内容进行了深度拓展与更新,力求贴合当前液压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和行业实践需求。我们力求用严谨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和详实的图例,系统地阐述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构成要素及其操作维护要点,为读者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一部分:液压系统概述与基础理论 本部分是理解后续章节内容的基础。我们将从液压技术在工业自动化、工程机械、航空航航天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切入,阐述液压传动相较于其他传动方式的独特优势,如传动比大、易于实现无级调速、结构紧凑、易于实现力的放大和远程控制等。 随后,我们将深入讲解液压传动的基本工作原理,即帕斯卡定律在液压系统中的体现。通过对流体静压、流体动力以及流体粘滞性等基本概念的详细阐述,帮助读者理解压力、流量、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会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图示,解析液体作为工作介质如何传递能量,并引发读者对液压系统内在动力的思考。 在此基础上,本部分将详细介绍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梳理出作为能量转换和传递核心的泵、执行元件(油缸、马达)以及控制元件(阀),以及为系统提供支持的管路、密封件、附件等。我们会初步介绍各类元件的功能和在系统中的作用,为后续章节对具体元件的深入剖析做好铺垫。 此外,本部分还会重点关注液压油的性质、选择与污染。液压油不仅是能量传递的介质,更承担着润滑、冷却、密封和防锈等重要功能。我们将详细介绍不同种类液压油(如矿物油、合成油、难燃液压油等)的性能指标,如粘度、粘温特性、抗氧化性、抗泡性、抗乳化性等,并指导读者根据具体工况和元件要求选择适宜的液压油。同时,我们也将深入剖析液压油污染的来源、危害以及常见的污染物,并初步介绍保持液压油清洁度的重要性,为后续的维修与保养章节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液压基本元件详解 本部分是本书的重点和核心,将对液压系统中最常见、最重要的各类元件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每个元件的讲解都将遵循“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主要参数-常见类型-选用与维护要点”的逻辑顺序,力求全面而深入。 1. 液压泵:作为系统的“心脏”,液压泵的性能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效率和输出能力。我们将详细介绍齿轮泵(外啮合、内啮合)、叶片泵(径向柱塞式、轴向柱塞式)和柱塞泵(轴向、斜盘式)等主流泵型的结构原理,分析其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主要的性能参数,如排量、额定压力、效率等。本版将重点更新与新型高效节能泵相关的技术进展。 2. 液压马达:作为将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液压马达的种类繁多。我们将重点讲解齿轮马达、叶片马达和柱塞马达(轴向、斜盘式)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分析其扭矩、转速、效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并探讨不同类型马达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依据。 3. 液压油缸:作为实现直线往复运动的执行元件,液压油缸的设计与制造至关重要。我们将详细介绍单作用油缸、双作用油缸、伸缩式油缸、串联油缸等常见类型油缸的结构特点、密封形式、工作原理,以及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参数,如缸径、行程、工作压力、活塞杆直径等。本版将增加对特种油缸(如低速大扭矩油缸、防爆油缸)的介绍。 4. 液压阀:液压阀是控制系统压力、流量和方向的关键。本部分将花费大量篇幅进行讲解: 方向控制阀:我们将详细介绍换向阀(二通、三通、四通、多路换向阀)的工作原理、结构形式(如滑阀式、转阀式)和操纵方式(如手动、机动、电磁、液动、气动)。重点讲解其在实现不同运动方式和组合功能中的作用。 压力控制阀:我们将深入讲解溢流阀(直动式、先导式)、减压阀、顺序阀、压力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分析它们如何实现对系统压力的限制、调节和控制。 流量控制阀:我们将详细介绍节流阀、调速阀、分流集流阀等元件,解析它们如何通过改变节流口面积或改变负载,实现对液压系统流量的精确控制。本版将重点介绍带有电子反馈的比例流量控制阀。 5. 辅助元件:除了上述核心元件,我们还将详细介绍油箱(功能、结构、选型)、过滤器(滤芯类型、过滤精度、安装位置、在线监测)、管路与接头(材料、规格、连接方式、布置原则)、密封件(类型、材料、安装要求、失效分析)以及蓄能器(类型、原理、作用)等辅助元件。 第三部分:液压系统回路与基本原理应用 本部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介绍各种典型的液压回路,帮助读者理解元件在实际系统中的集成与应用。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动力回路、控制回路和执行回路出发,讲解它们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随后,我们将详细介绍和分析多种典型液压回路: 基本变量加压回路:用于实现流量的恒定输出。 变量补油回路:用于在负载变化时保持系统压力和流量的稳定。 节流调速回路:介绍不同节流阀在不同部位的应用。 容积调速回路:通过改变泵或马达的排量实现调速。 再生回路:用于提高油缸的运动速度,节省能源。 制动回路:实现液压系统的安全制动。 串联/并联回路:在多执行元件系统中实现灵活的控制。 比例控制回路:介绍比例阀在实现平稳、精确控制中的应用。 伺服控制回路:为读者提供更高级的系统控制思路。 在介绍每个回路时,我们都会提供清晰的系统图,并逐一分析元件的选型依据、工作过程、优缺点以及常见的故障现象。 第四部分:液压系统的操作、维护与故障诊断 本部分聚焦于液压系统的日常使用和维护,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延长使用寿命,并为故障的快速排除提供指导。 正确操作规程:我们将强调系统启动前的检查、运行过程中的监控以及系统停止后的处理措施。 定期维护保养:详细列出不同类型的维护保养项目,如液压油的更换周期和更换方法、过滤器的清洁与更换、密封件的检查与更换、管路的清洁与检查、元件的清洁与紧固等。 液压油污染的预防与处理:进一步深化液压油清洁度的管理,介绍有效的过滤策略、定期监测液压油的油质分析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这是本部分最实用、最核心的内容。我们将按照压力异常、流量不足、执行元件动作不正常(如速度慢、爬行、振动、噪音大、无力)、系统发热、泄漏等故障现象,列举可能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检查步骤和排除方法。例如,针对“执行元件速度慢”,我们会从液压泵、方向控制阀、流量控制阀、管路阻力、负载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排查建议。 第五部分:液压系统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 安全是液压系统设计和使用的重中之重。本部分将着重强调液压系统的潜在危险,如高压泄漏、运动部件的夹伤、高温油液烫伤、液压油火灾等,并提供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安全阀的设置、安全操作规程的遵守、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同时,我们也将关注液压系统的环保问题,如液压油的泄漏对环境的污染、废旧液压元件的处理等,并介绍一些环保型液压技术和措施。 总结: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秉承“理论与实践并重,知识与技能并融”的编写理念,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系统、完整、易于理解的液压技术知识体系。无论您是液压领域的新晋从业者,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本书都将是您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帮助您更好地理解、操作和维护液压系统,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保障生产安全。我们相信,通过深入学习本书内容,您将能够熟练掌握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精准识别和解决各类实际问题,为液压技术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对我而言,简直是打开了液压世界的一扇大门。我是一名在工程机械领域工作的技术人员,日常需要处理的设备中,液压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之前对液压系统的理解,总是停留在表面,很多时候遇到问题,只能凭经验去摸索,效率不高,而且容易走弯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这种状态。它首先从最基础的液压传动原理讲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了压力、流量、功率等基本概念,让我这个对理论知识有些畏惧的人,也能够轻松理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它对液压元件的深入讲解。比如,在介绍各种油泵时,它不仅仅是列出它们的分类,更是详细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表现。这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在某种情况下要选择齿轮泵,而在另一种情况下需要使用柱塞泵。对于各种阀类,例如换向阀,它不仅讲解了不同滑阀(例如闭心、通心)的设计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操作方式(手动、电磁、液动)下的优缺点。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台设备,换向阀响应迟缓,当时找不到原因,读了这本书后,才明白可能是阀芯的磨损或者油液污染导致的问题。书中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讲解也同样详实,包括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故障类型和排除方法。它还提到了液压系统的油液选择、过滤和维护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提供了一个知识的框架,更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实际案例,将复杂的液压知识变得生动易懂,让我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我解决液压问题的道路上,给予了我最宝贵的指导。

评分

《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这本书,我用了两天的时间仔细地翻阅了一下,感觉就像是挖到了一座宝藏。我是一名在一家老牌机械制造厂工作的技术工人,平时接触的都是一些比较老旧但性能可靠的液压设备。虽然工作了很多年,但对于液压系统的深层原理,我一直以来都感觉有些模糊。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弥补了我的这一不足。它用非常朴实、易懂的语言,详细地介绍了液压系统的基本原理,比如压力传递、流量控制等,让我这个不太擅长理论的人,也能够快速领会。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对各种液压元件的讲解,非常贴合实际操作。比如,在介绍各种油泵时,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有哪些类型,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在什么工况下最适合使用哪种泵。我以前只知道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但对它们之间的区别以及各自的适用范围,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这本书则把这些都讲得明明白白。对于各种阀类,例如溢流阀,它不仅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弹簧来设定压力,还详细分析了在实际使用中,阀门可能出现的堵塞、泄漏等故障,并给出了相应的维修建议。这一点对我来说太有用了,因为在实际维修过程中,阀门类的故障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且往往是最头疼的。书中还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常见故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台设备的液压缸密封件老化,导致油液泄漏,当时只能勉强更换,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原来更换密封件还有这么多讲究。这本书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教我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让我从一个“经验主义者”变成一个“理论结合实践者”,大大提升了我的维修水平和效率。

评分

拿到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我首先感受到的是它沉甸甸的专业感。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液压工程师,我一直觉得液压系统就像一个神秘的黑箱,尽管知道它很重要,但对其内部的运作机制总有些捉襟见肘。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系统地梳理了液压系统的基本概念,从液压油的性质、压力、流量的测量,到最基本的回路设计,都讲得非常到位。我尤其欣赏它在介绍各个液压元件时,那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比如,在讲解各种油泵时,它不仅列出了它们的分类和基本原理,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流量特性、压力特性以及效率曲线,这些都是在实际调试和故障诊断中非常关键的信息。对于各种阀类,比如方向控制阀,它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阀在控制油液方向时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不同工况下的响应速度和密封性能。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单向阀、换向阀、溢流阀、减压阀、节流阀等常见阀门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了图文并茂的解析,还结合实际应用场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回路中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故障。以往我只知道这些阀的作用,但具体到内部的滑阀、弹簧、锥阀等是如何协作实现功能的,一直有些模糊。这本书的讲解,就像是把这些“黑箱”打开,让我看到了它们最核心的运行机制。此外,它还对液压缸、液压马达等执行元件的结构、性能参数以及选择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负载下的运动特性。这些内容对于我进行系统设计和设备选型非常有帮助。我之前在设计一个小型的自动化设备时,就曾因为对液压缸的选型不够准确,导致设备在重载时出现动力不足的问题,而这本书恰好提供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和依据。它还提及了液压系统的密封件和管接头的重要性,这些往往是容易被忽视却又至关重要的环节。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液压系统基础知识框架,让我不再对液压系统感到畏惧,而是更有信心去理解、设计和维护。

评分

坦白说,我之前对液压系统一直存在着一种“敬畏感”,总觉得它是一个复杂且难以捉摸的体系。直到我拿到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这种感觉才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晰和自信。《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这本书,以其详实的内容和严谨的逻辑,为我打开了液压世界的大门。我是一名在一家设备租赁公司工作的技术人员,经常需要面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液压设备。过去,我在处理液压故障时,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的诊断思路。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它从最基本的液压传动原理讲起,例如压力、流量、功率的定义和相互作用,都用非常易懂的方式解释清楚了。我特别欣赏它对液压元件的讲解,每一个元件的介绍都图文并茂,而且深入剖析了其工作原理、结构特点以及适用范围。比如,在介绍各种油泵时,它不仅仅是列出了常见的几种类型,更是详细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压力和流量输出下的效率特性,以及它们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油泵,以及如何维护才能保证其最佳性能。对于各种阀类,例如换向阀,它不仅讲解了不同阀芯(例如闭心、通心)的设计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还深入分析了它们在不同操作方式(手动、电磁、液动)下的优缺点。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台设备的液压系统,换向控制不够平稳,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换向阀的阻尼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书中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讲解同样详实,包括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故障类型和排除方法。它还提到了液压系统的管路连接、密封技术以及油液的过滤和维护的重要性,这些细节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液压系统基础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理解、分析和处理液压设备中的各种问题。

评分

这本书《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的到来,无疑是我近期在技术学习上的一大喜讯。我是一名设备维护技师,日常工作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液压设备,从简单的注塑机到复杂的工程机械,液压系统都是其核心动力来源。然而,过去对于液压系统的理解,更多是停留在“会操作”、“会排除一些常见故障”的层面,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支持。这本书的出版,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基层技术人员量身打造的“宝典”。它非常贴合实际操作的需求,内容详实,结构清晰。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液压元件的讲解,每一个元件的出现,都会先给出清晰的图示,然后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并列举出不同型号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比如,在讲解液压泵时,它不仅仅介绍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的基本区别,还深入到了它们在不同压力和流量输出下的效率变化,以及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这让我更清楚地知道,在特定工况下,应该选择哪种类型的泵,以及如何维护才能保证其最佳性能。对于阀类元件,比如溢流阀,它不仅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弹簧压力来设定溢流压力,还详细分析了在实际使用中,溢流阀可能出现的堵塞、泄漏等故障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维修建议。这一点对我来说太实用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阀门类故障占相当大的比例。书中还包含了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详细讲解,包括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故障类型,例如活塞杆弯曲、密封件失效、动力不足等,并给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和维修步骤。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台液压挖掘机,液压系统出现动力下降的问题,经过阅读这本书,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液压马达内部的磨损导致了效率降低。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手把手地教你如何拆解、组装、调整和维修液压系统。

评分

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我拿到手里看了几天,确实是让我大开眼界。作为一个在机械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以前接触液压系统,更多的是一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状态。很多时候,遇到设备故障,只能凭借经验和感觉去猜测,有时运气好能猜对,但耗时耗力,甚至还会误判。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是我的一本“救世主”。它并没有把我当成一个完全的门外汉,而是把我带入了一个清晰、有条理的学习路径。首先,它从最基础的液压传动原理讲起,用非常形象的比喻解释了什么是压力、流量、功率,以及它们之间如何相互作用。我特别喜欢它关于“帕斯卡定律”的讲解,那张图示简直绝了,把一个抽象的物理定律讲得活灵活现,让人一下子就能理解液压系统的工作核心。接着,它逐步深入到各种液压元件,比如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以及各种阀类——方向控制阀、压力控制阀、流量控制阀。这本书在介绍这些元件时,不仅仅是列举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元件的工作原理、内部结构、以及它们在实际系统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的。我以前对一些泵和阀的内部构造总是一知半解,看了这本书,那些复杂的油路图和内部零件配合的细节,变得清晰可见。它还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类型元件的优缺点、适用范围,以及在选择和使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这一点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因为在实际工作中,选对元件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和寿命。比如,它对比了不同类型泵的效率和噪音,以及它们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这让我将来在设备选型和维护时,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而且,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务实,没有太多空洞的理论,而是紧密结合实际应用,很多地方都穿插了实际的案例和图解,这对于我这样动手能力强,但理论功底稍弱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经验的传承,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引导。

评分

这本书《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是一家小型制造企业的设备主管,日常工作中需要负责包括液压设备在内的各种机械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坦白说,以前对液压系统的理解,主要是基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和日常的经验积累,很多时候遇到复杂的问题,都只能束手无策,或者请外部专家来解决,成本很高。这本书的系统性讲解,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液压世界。它从最基础的液压传动原理入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压力、流量、功率等基本概念,让我这个非专业出身的人也能很快理解。我特别欣赏它对液压元件的讲解,非常细致,而且贴近实际应用。比如,在介绍各种油泵时,它不仅仅是列出结构和型号,更重要的是,它分析了不同类型油泵在效率、噪音、脉动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它们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这让我以后在选择备品备件时,能够做出更经济、更合理的选择。对于各种阀类,比如溢流阀,它不仅仅讲解了如何调整压力,还深入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泄漏、堵塞等故障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维修建议。这一点对我太有帮助了,因为阀门类故障在我们的设备上出现的频率很高,而且往往不容易诊断。书中还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维护和常见故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比如如何判断密封件是否老化,如何处理液压缸的爬行现象等。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台老旧的液压机,液压缸经常出现爬行现象,当时束手无策,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这可能是因为密封件老化或者油液污染导致的。这本书不仅仅是教你“怎么做”,更是教你“为什么这么做”,让你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它让我从一个“维修工”向一个“技术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能够更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评分

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非常出色的专业书籍。作为一名在一家大型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技术员,我对液压系统的了解一直存在着一些空白。这本书以其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为我填补了这些知识上的不足。它从液压系统的基本概念入手,例如液压油的种类、性质、选用原则,以及压力、流量、功率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清晰的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对液压元件的讲解,它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元件的结构和功能,更是深入分析了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以及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比如,在介绍各种油泵时,它详细对比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在效率、噪音、脉动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这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在一些精密设备中会选用柱塞泵,而在一些通用设备中会选择齿轮泵。对于各种阀类,例如方向控制阀,它不仅仅讲解了不同阀芯(例如闭心、通心)的设计对系统响应速度的影响,还深入分析了不同操作方式(手动、电磁、液动)的优缺点。我之前就遇到过一台设备,其液压系统的换向控制不够平稳,读了这本书后,才意识到可能是因为换向阀的阻尼设计不合理导致的。书中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讲解同样详实,包括它们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常见的故障类型和排除方法。它还提到了液压系统的管路连接、密封技术以及油液的过滤和维护的重要性,这些细节对于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构建了一个扎实的液压系统基础知识体系,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去理解、分析和处理液压设备中的各种问题。

评分

我拿到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反复研读,每一次阅读都有新的收获。我是一名在工程机械领域工作多年的维修技师,对于液压系统,我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总感觉理论知识不够扎实。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填补了我这一块的空白。它从液压传动最基础的原理讲起,例如压力、流量、功率的定义和相互关系,都讲得非常透彻。我特别喜欢它对各种液压元件的讲解,它不仅仅是展示元件的结构图,更是深入剖析了它们的内部工作机制,以及在实际系统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比如,在介绍各种油泵时,它详细对比了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在工作原理、效率、噪音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它们对油液清洁度的要求。这让我能够更清楚地理解,为什么在不同的设备上会选用不同的油泵。对于各种阀类,例如溢流阀,它不仅讲解了如何通过调整弹簧压力来设定溢流压力,还深入分析了在实际使用中,溢流阀可能出现的堵塞、泄漏等故障原因,并提供了相应的维修建议。这一点对我来说太实用了,因为阀门类故障在维修中占很大比例。书中还对液压缸和液压马达的结构、工作方式以及常见故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和维修方法。我之前遇到过一台设备,液压缸的运动速度不稳定,当时只能靠经验去判断,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明白这可能是由于密封件老化或者液压油中混入了空气导致的。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我如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让我能够更从容地应对各种液压故障。

评分

读完这本《液压系统使用与维修手册:基础与元件卷(第二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全面性”。作为一名刚入职不久的液压设计师,我在学校学到的液压知识相对比较零散,很多时候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具体问题,都会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恰好弥补了我的这一不足。它从最基础的液压传动原理讲起,比如液压油的选用、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等,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液压元件的讲解,它详细地介绍了各种泵、阀、执行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以及选择依据。比如,在讲解液压泵时,它不仅区分了内啮合齿轮泵和外啮合齿轮泵,还分析了它们在不同转速和压力下的流量输出特性。对于各种换向阀,它不仅讲解了不同阀芯(例如闭心、通心)的设计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还列举了不同操作方式(例如手动、电磁、液动)的优缺点。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它还深入讲解了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比如串联回路、并联回路、再生回路等,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缺点。我之前在设计一个伺服液压系统时,对于如何精确控制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和位置,一直感到困惑。这本书中关于比例阀和伺服阀的详细介绍,以及它们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它还提到了液压系统的密封技术和管路连接的规范,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在实际工程中却往往是影响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总的来说,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完整的液压系统知识体系,让我在进行液压系统设计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少走弯路。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个优秀的导师,能够引导我在液压技术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评分

唯一的遗憾就是内容太专业了,原本想买本资料大全类的

评分

专业书籍、实用,推荐,值得一看,正版

评分

很实用的一本书,值得拥有,内容精辟,就是有点小贵1

评分

包装很好,是正版,网购首选京东

评分

东西很好物流超快,客服服务态度很好,满意的答复

评分

很好的一本书,液压知识一本通

评分

书是不错的,可是感觉是旧的

评分

很好,物流也很快,各方面都还满意

评分

很不错,又快又好,非常满意。下次一定再次购买。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