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水听器作为声呐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声呐的性能。20世纪晚期出现的矢量水听器可以同步共点地获得声场的声压和振速等信息,单只水听器即可解决水下声目标线阵声呐左右舷模糊的难题,因而成为当前水下换能器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MEMS技术因具有“3微”的特点,在传感器领域得以迅猛发展,并逐年提高其市场占有份额,然而将MEMS技术应用于水听器在国内外尚不多见。
  《MEMS矢量水听器及其应用》系统地论述MEMS矢量水听器的工作原理、微结构设计仿真、器件加工、系统集成及声学性能测试等内容,最后对MEMS矢量水听器及其声电换能微结构的应用前景进行简要阐释,并给出工程上应用的实例。
  《MEMS矢量水听器及其应用》是关于矢量水听器及其工程应用的专业书籍,可供水声工程和MEMS传感器领域的广大科技人员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书。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概述
1.1 声学常见名词和物理量
1.2 矢量水听器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
l.3 MEMS技术应用于矢量水听器
第2章 MEMS矢量水听器微结构设计及仿真
2.1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仿生微结构工作原理
2.2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十字梁微结构力学建模
2.2.1 MEMS矢量水听器微结构的力学特性分析
2.2.2 MEMS矢量水听器微结构的频率特性分析
2.3 微结构应力集中方案设计
2.3.1 多重应力集中方法及其应用于十字梁微结构
2.3.2 应力集中区域选择及尺寸设计
2.3.3 MSCR对十字梁微结构性能的提高
2.4 纤毛集成低密度小球技术
第3章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微结构加工集成
3.1 部分关键工艺设计
3.1.1 多重应力集中区凹槽刻蚀
3.1.2 压敏电阻条设计
3.1.3 欧姆接触及金属互连线设计
3.1.4 体硅刻蚀工艺设计
3.2 十字梁微结构MEMS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3.3 十字梁微结构光刻掩膜版图设计
3.4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芯片一致性测试
3.4.1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芯片形貌测试
3.4.2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压敏电阻一致性测试
3.5 纤毛与十字梁微结构集成
第4章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芯片封装集成
4.1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芯片封装模型的提出
4.2 有限元仿真透声帽的声学性能
4.2.1 固定约束对透声帽透声性能影响的仿真
4.2.2 不同几何尺寸的透声帽透声性能仿真
4.2.3 桔瓣式封装结构提出及有限元建模仿真
4.2.4 不同材质的透声帽透声性能仿真
4.3 微型导流罩设计
4.4 低噪声信号提取电路设计
4.5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组装集成
4.5.1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芯片隔振支座研制
4.5.2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封装集成流程
第5章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室内性能测试
5.1 灵敏度测试
5.1.1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裸芯片灵敏度测试
5.1.2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透声帽封装后灵敏度测试
5.2 指向性测试
5.3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量程测量
5.4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抗振动性能测试
第6章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湖、海试性能测试
6.1 微型导流罩流激噪声抑制能力测试
6.1.1 不同材料的微型导流罩对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性能的影响
6.1.2 典型使用环境下微型导流罩抑制流激噪声能力测试
6.2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新安江湖试
6.2.1 灵敏度测试
6.2.2 指向性测试
6.3 纤毛式MEMS矢量水听器海试
第7章 MEMS矢量水听器及其纤毛仿生微结构工程应用初步
7.1 MEMS矢量水听器在水雷兵器上的应用
7.2 MEMS矢量水听器在海底观测网上的初步应用
7.3 纤毛式MEMS仿生微结构应用于水下湍流检测
7.4 电子心音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水听器又称水下传声器(hydrophone),是把水下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换能器。水听器作为声呐系统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到声呐系统性能的优劣,水听器是水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新型水听器的研究是海军声呐技术发展的一项关键内容。当前水听器根据作用原理可分为标量水听器和矢量水听器。矢量水听器是20世纪晚期出现的一种新型水下声传感器,可以同步共点地获得声场的标量和矢量信息,为后续的信号处理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可大幅提高水声系统的性能。它同时具有良好的低频指向性、抑制各向同性噪声等诸多优点,为解决水声工程中的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然而当前的矢量水听器存在体积较大、工程应用安装复杂以及成本较高等问题。微机电系统(MEMS)是以半导体制造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其显著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价格低廉、性能稳定等。MEMS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崛起以来发展极其迅速,被认为是继微电子之后又一个对国民经济和军事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领域,并将成为21世纪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和提高军事能力的重要技术途径。在此背景下,作者提出将MEMS技术应用于矢量水听器的设想,以解决当前矢量水听器存在的问题。
  MEMS矢量水听器是基于MEMS技术和仿人耳蜗听觉原理设计加工而成的微型矢量水听器,与当前其他矢量水听器相比,具有体积小、矢量性、批量化、低成本、刚性安装等优势,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本书结合作者近十年的MEMS矢量水听器研究工作经历,系统地阐释了MEMS矢量水听器的工作原理,声电换能微结构设计、计算仿真,MEMS器件工艺加工,系统封装集成及声学性能测试等内容,并给出一些初步的工程应用实例。本书内容新颖、系统性强,是我国第一部将自主设计、加工、集成的MEMS器件应用于水声领域的书籍,将MEMS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的水声换能器领域,促进了多学科间交叉融合发展。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是在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资助下取得的。
  本书是在中北大学张文栋教授、薛晨阳教授、熊继军教授、刘俊教授等,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杨士莪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完成的,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MEMS矢量水听器及其应用》  引言  在海洋探索、水下通信、军事侦察以及环境监测等众多领域,精确获取水下声学信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传统的水听器(hydrophone)主要测量的是声波的声压(pressure),如同我们用耳朵感受到的声音大小。然而,声波在水中传播时,不仅携带声压信息,还同时携带了声波的质点振动速度(particle velocity),即声场的“方向”和“幅度”。这种矢量信息能够提供比声压信息更丰富、更精细的水下声学环境特征,例如声源的定位、辐射方向图的分析,以及对复杂水下噪声背景的区分能力。  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实现微型化、集成化、高性能的矢量水听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MEMS矢量水听器通过集成多种传感器件,能够同时测量声压和声振动速度,或直接测量声振动速度的各个分量。与传统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的矢量传感器相比,MEMS矢量水听器具有尺寸小、功耗低、易于批量生产、可集成到复杂平台等显著优势,极大地推动了水下声学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一章 MEMS矢量水听器基础理论  本章深入探讨MEMS矢量水听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关键理论基础,为理解其设计、制造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1.1 声波的矢量特性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可以看作是介质质点的振动。这种振动在空间上具有方向性,即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一致。声波的传播可以从两个基本物理量来描述:     声压(Pressure): 指的是声波在介质中引起压强的变化,它是声波的标量属性,描述了声音的强弱。水听器通常测量的是声压。    质点振动速度(Particle Velocity): 指的是声波引起介质质点的振动速度,它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它描述了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带动介质振动的动量。  在自由场中,声压和质点振动速度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可以通过介质的声阻抗(acoustic impedance)来描述。然而,在有界空间或复杂介质中,这种关系会变得更加复杂。矢量水听器正是利用了质点振动速度的矢量特性,能够获取声场的更多信息。  1.2 质点振动速度的测量原理  测量质点振动速度的方法多种多样,在MEMS领域,主要基于以下几种物理效应:     惯性效应: 利用微小的惯性质量块,当声波引起其周围介质振动时,惯性质量块相对于固连的基底会产生相对位移或受力,从而被测量。    压电效应: 将压电材料置于声波作用下,会产生电荷或电压。通过巧妙的设计,可以将声波引起的质点振动转化为对压电材料的形变,进而测量。    热效应: 声波引起的介质振动会产生热量,通过测量温度变化或热流来推断振动速度。    光学干涉: 利用激光或其他光学手段,测量微小结构的振动位移,进而推算出速度。    电容变化: 通过微动结构改变电容,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电信号。  1.3 MEMS矢量水听器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MEMS矢量水听器通常是将上述一种或多种测量原理集成到微小的芯片上。根据其测量原理和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基于惯性原理的矢量水听器: 核心是一个微小的惯性质量块,通常通过微悬臂梁、微弹簧等结构连接到基底。当声波作用于水听器时,介质的振动带动基底运动,而惯性质量块由于惯性会产生相对位移或受力。通过测量该相对位移或受力,可以反演出质点振动速度。        单轴矢量水听器: 测量沿某一特定方向的质点振动速度。        三轴矢量水听器: 能够同时测量沿三个相互垂直方向的质点振动速度。    基于压电原理的矢量水听器: 将压电薄膜或微梁集成到结构中,使其能够感受到声波引起的剪切力或弯曲应力,从而产生电信号。    集成式矢量水听器: 将声压传感器和质点振动速度传感器集成在同一芯片上,实现声压和矢量速度的同时测量,提供更全面的声学信息。  1.4 MEMS传感器件及其在矢量水听器中的应用  MEMS技术的发展使得许多微型传感器件能够被集成到矢量水听器中,例如:     微悬臂梁(Micro-cantilever): 常作为惯性质量块的支撑结构,其微小的形变可被测量。    微谐振器(Micro-resonator): 利用其在特定频率下的高灵敏度,可以检测微弱的振动。    微陀螺(Micro-gyroscope): 借鉴了陀螺仪的测量原理,可以测量角速度,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推导线性速度。    微加速度计(Micro-accelerometer): 测量加速度,通过积分可得到速度。  这些MEMS传感器件的设计和制造是实现高灵敏度、宽频带、低噪声矢量水听器的关键。  第二章 MEMS矢量水听器的设计与制造  本章将详细阐述MEMS矢量水听器的设计思路、关键工艺流程以及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2.1 设计方法与仿真分析  MEMS矢量水听器的设计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复杂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声学、机械、电子和材料等因素。     声学模型: 建立水下声场与传感器件之间相互作用的声学模型,预测声波在传感器件上的耦合方式和能量传递效率。    机械模型: 设计微机械结构的尺寸、形状、材料和连接方式,以优化其对声波输入的响应灵敏度和频率特性。例如,通过调整惯性质量块的质量、弹簧的刚度等参数来改变传感器的谐振频率和带宽。    仿真分析: 利用有限元分析(FEA)、边界元法(BEM)等数值仿真工具,对设计的结构进行力学、声学耦合仿真,预测其静态和动态响应,评估结构的应力分布、形变大小、固有频率等关键参数。仿真结果是指导结构优化的重要依据。    灵敏度与噪声分析: 估算传感器的灵敏度,即输出信号与输入声振动速度之间的比值。同时,需要对传感器内部的噪声源进行分析,包括热噪声、电子噪声、机械损耗引起的噪声等,以评估其最低可探测声振动速度。  2.2 关键MEMS制造工艺  MEMS矢量水听器的制造依赖于成熟的微纳加工技术。     光刻(Photolithography): 用于在基板上绘制出微图形,是制造微小结构的基础。    刻蚀(Etching): 包括干法刻蚀(如感应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RIE)和湿法刻蚀,用于将光刻图形转移到基板材料上,形成所需的微结构。    薄膜沉积(Thin-film Deposition): 如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用于在基板表面形成各种功能性薄膜,如压电材料、金属电极、绝缘层等。    键合(Bonding): 将不同的微结构或芯片进行连接,如硅-硅键合、玻璃-硅键合等,以构建复杂的三维结构。    表面微加工(Surface Micromachining)与本体微加工(Bulk Micromachining): 这两种是MEMS器件制造的两种基本策略。表面微加工是在基板表面通过多层材料的沉积和图形化来构建微结构;本体微加工则是通过选择性地去除基板材料来形成微结构。    晶圆级封装(Wafer-level Packaging): 在整个晶圆上完成器件的封装,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集成度。  2.3 影响性能的关键因素     材料选择: 压电材料(如PZT, AlN)、压阻材料、硅等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传感器的灵敏度、带宽和稳定性。    结构设计: 微机械结构的几何形状、尺寸、材料属性决定了其力学响应和声学耦合特性。    制造精度: 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结构的完整性和性能的一致性。    封装工艺: 良好的封装能够保护器件免受环境影响,并提供可靠的电气连接。    电子电路设计: 匹配的信号调理和放大电路能够最大化地提取和处理微弱的传感信号,降低噪声。  第三章 MEMS矢量水听器的性能表征与测试  本章聚焦于如何对MEMS矢量水听器的性能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和测试。  3.1 关键性能指标     灵敏度(Sensitivity): 输出信号(如电压)与输入声振动速度之间的比值。通常以V/ (m/s)或dB re 1V/(m/s)表示。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 传感器在不同频率下的灵敏度变化。理想的矢量水听器应具有平坦的频率响应,覆盖所需的工作频带。    指向性(Directivity): 传感器对不同方向声波的响应能力。对于矢量水听器,其指向性直接反映了其测量速度分量的能力,可以绘制出不同方向上的响应曲线。    噪声本底(Noise Floor): 传感器自身产生的随机信号,限制了其可探测的最小声振动速度。通常用等效振动速度(如nV/$sqrt{Hz}$)表示。    动态范围(Dynamic Range): 传感器能够处理的最大和最小信号范围。    鲁棒性与可靠性(Robustness and Reliability): 传感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温度、压力、湿度等)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3.2 测试方法与设备     声学测试腔(Acoustic Test Chamber): 使用经过精确校准的声源(如声呐换能器)在受控环境中产生已知频率和幅度的声波。    参考传感器(Reference Sensor): 使用高精度、已知性能的商用矢量水听器或标准声压水听器作为参照,对比被测MEMS矢量水听器的响应。    振动台(Vibration Shaker): 通过精确控制的机械振动来激励MEMS器件,模拟声波引起的质点振动。    数据采集系统(Data Acquisition System): 用于记录和处理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    阻抗匹配与滤波电路: 用于优化信号传输,去除不必要的噪声。  3.3 实验测试流程     校准(Calibration): 在测试前,对所有测试设备和参考传感器进行精确校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灵敏度测试: 在声学测试腔或振动台激励下,测量传感器在不同频率下的输出电压,并根据已知输入振动速度计算灵敏度。    频率响应测试: 扫描不同频率,记录灵敏度随频率的变化,绘制出频率响应曲线。    指向性测试: 将传感器固定在可旋转的平台上,在声场中旋转不同角度,测量其响应变化,绘制出指向性图。    噪声本底测量: 在无声场激励的条件下,测量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其噪声本底。    环境适应性测试: 在不同的温度、压力等环境下,重复上述测试,评估传感器的鲁棒性。  第四章 MEMS矢量水听器的关键应用领域  MEMS矢量水听器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水下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4.1 水下声学探测与定位     目标识别与分类: 矢量水听器能够获取声场的方向信息,有助于区分不同类型的噪声源,例如船只、海洋生物、海底地质活动等,从而提高目标识别的准确性。    声源定位: 通过测量来自不同方向的声信号,可以利用三角测量法或到达时间差(TDOA)等技术,实现对水下声源的精确定位。    多平台协同探测: 将MEMS矢量水听器集成到无人潜航器(UUV)、水面舰艇、固定监测站等多种平台,构建分布式声学探测网络,提高探测范围和精度。  4.2 水下通信与导航     水下声通信: 矢量水听器可以接收和发送更具方向性的声信号,提高水下通信的鲁棒性和速率。    水下导航: 结合声学定位技术,矢量水听器可以为水下航行器提供精确的导航信息,尤其是在GPS信号无法到达的深海区域。  4.3 海洋环境监测与科学研究     海洋生物声学研究: 记录和分析海洋生物(如鲸鱼、海豚)发出的声音,研究其行为模式、通信方式和生态环境。    海底勘探与地质活动监测: 监测海底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等产生的声学信号,为地震预警和地质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水文动力学研究: 测量海流引起的声学扰动,研究海洋的物理特性和动力过程。    环境噪声监测: 评估人为活动(如船舶交通、声纳探测)对海洋环境噪声的影响,制定环境保护措施。  4.4 军事与国防应用     水下侦察与监视: 探测和识别敌方潜艇、水下武器装备等,获取关键情报。    水下作战: 在水下作战场景中,为水下平台提供目标信息、导航支持和态势感知能力。    水雷探测与反制: 探测水雷产生的微弱声学信号,辅助水雷的识别和清除。  第五章 MEMS矢量水听器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MEMS矢量水听器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5.1 发展趋势     小型化与微型化: 进一步减小尺寸,实现纳观甚至微观层面的矢量水听器,便于集成到更复杂的微型水下设备中。    高性能化: 提高灵敏度、拓宽工作频带、降低噪声本底,满足更苛刻的应用需求。    多功能集成: 将矢量水听器与其他传感器(如压力、温度、磁场传感器)集成到同一芯片上,实现多参数同步测量。    智能化与自适应性: 集成微处理器和算法,实现信号的实时处理、噪声抑制、目标识别等功能,使传感器具备一定的“智能”。    低功耗设计: 进一步降低功耗,延长水下设备的续航时间,尤其适用于长期监测任务。    新型材料与工艺: 探索和应用新型压电材料、压阻材料,以及先进的3D打印、微纳加工技术,以突破现有性能瓶颈。  5.2 面临的挑战     制造精度与良品率: 复杂的微结构制造对工艺控制要求极高,如何保证高良品率是规模化生产的难点。    封装与密封: 复杂的海洋环境对传感器的封装提出挑战,需要保证其在深水、高压、腐蚀性环境下的可靠性。    噪声抑制: 尽管MEMS技术在减小尺寸和功耗方面有优势,但微小结构本身也可能引入新的噪声源,如何进一步降低噪声仍是关键。    宽带与高频性能: 实现覆盖整个水下声学频段(从次声到超声)的高性能矢量水听器仍然是一个技术难题。    标定与校准: 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对传感器的长期稳定性和标定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成本控制: 尽管MEMS技术具有批量生产的潜力,但目前高性能MEMS矢量水听器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仍然较高。  结论  MEMS矢量水听器作为新一代的水下声学探测技术,凭借其小巧、集成、高性能的特点,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水下声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格局。从基础理论到设计制造,再到性能表征和多元化应用,MEMS矢量水听器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挑战的逐步克服,我们有理由相信,MEMS矢量水听器将在未来的海洋探索、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