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健康(第3版)

营养与健康(第3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刘翠格 著
图书标签:
  • 营养学
  • 健康
  • 膳食
  • 食品安全
  • 公共卫生
  • 临床营养
  • 营养指导
  • 健康饮食
  • 营养需求
  • 疾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3121
版次:3
商品编码:1208602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64
字数: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应用性强,可作为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科普读物,还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公共选修课的教材。
1.本书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具有很强的先进性。
2.本书针对指南给出了全面的建议,并辅以实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易实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作者具有多年教学经验,本书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前两版图书一直作为教材被多个高校选用,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4.作者在婴儿、孕妇、成人营养调配方面积累了多年的实际生活经验,使本书具有很强的可信度。

内容简介

饮食是维持生命和保证健康的物质基础。本书从营养与健康的角度出发,把营养学的基本理论与健康观念和保健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阐述了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六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食物来源及对健康的影响,讨论了如何通过平衡膳食来达到健康的目的。本书介绍了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和较详细的解读,还介绍了一些饮食常识、不同生理时期的营养需要、科学配餐的方法及饮食与美容、饮食与肥胖、饮食与相关疾病的关系。
本书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理论联系实际,通俗易懂,应用性强,可作为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科普读物,还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公共选修课的教材。

作者简介

刘翠格,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师范大学,1977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现河北师范大学),留校任教。2003~2004年在北京大学作访问学者,多年来主要从事基础课、“生命的化学”选修课和研究生“生物化学”等教学工作。主要科研方向为生物无机与谱学,中药荧光分析,以主研身份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三项,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北京大学合作研究项目“碘染色法检测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机理研究”于2004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健康理念和健康标准 / 1
第一节健康理念1
第二节健康概念和标准6
第三节亚健康及相关测试9
思考题14
第二章维持生命过程的营养素 / 15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生命的燃料16
第二节脂类——细胞膜的成分和能量储备23
第三节蛋白质——生命的物质基础34
第四节维生素——生命的火花43
第五节矿物质——生命的使者54
第六节水——生命的温床67
思考题72
第三章食物的能量和营养价值 / 74
第一节能量——生命活动的动力74
第二节食物的营养价值81
思考题92
第四章合理营养与膳食 / 93
第一节平衡膳食93
第二节饮食结构、膳食指南和食谱编制101
第三节合理烹调129
第四节饮食常识134
思考题146
第五章不同人群的营养特点 / 147
第一节孕妇及乳母营养147
第二节婴幼儿营养156
第三节学龄儿童及青少年营养168
第四节老年人营养与膳食175
第五节素食人群的营养膳食180
思考题182
第六章饮食与健康 / 183
第一节饮食与美容183
第二节饮食与肥胖189
第三节饮食与脂肪肝195
第四节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198
第五节饮食与糖尿病202
第六节饮食与骨质疏松204
第七节饮食与癌症206
第八节营养与免疫209
思考题212
第七章食品卫生与健康 / 214
第一节食品安全知识214
第二节食物中毒及预防225
思考题237
附录 / 239
附录1中国成人BMI与健康体重对应关系表239
附录2常见运动量表241
附录3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表(DRIs)243
附录4常见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100g含量)246
附录5缩略语及含义261
主要参考文献 / 264

前言/序言

前言
近年来,本书作为营养与健康方面的科普读物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并于2016年出版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营养与健康方面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对本书再次进行修订,以满足读者的需要。
基于科普原则,本书内容包括适合大众阅读的营养学基本理论、科学膳食的指导方针、饮食常识及中国营养学会2016年发布的膳食指南的主要内容,保留了第二版中饮食与美容、饮食与肥胖、饮食与相关疾病及食品安全等方面的知识,是一本营养与健康方面比较系统全面的书籍。在印刷方面,力求紧凑排版,尽可能降低出书成本,以惠及读者。
本次修订重点更新了第三~五章的内容。第三章主要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更新了能量需要量(EER)的估算方法,根据个人情况,通过查表或简单计算就可得知自身的能量需要,为控制体重、保持能量平衡提供了理论依据。第四章参照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针对目前国内出现的营养健康方面的新问题,对新版膳食指南的内容逐一进行解读,给出了达到膳食平衡的科学指导。第五章根据一些特定人群(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给出了相应膳食指南的补充建议和特定时期的生活指导,另外还增加了素食人群的膳食指南。本书保留了“大学生的营养与健康”的相关内容。除此之外,其他章节也做了相应的调整。附录部分改动较大,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删去了“营养健康相关网址”;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的相关推荐,更新了一系列有关数据;另外还添加了“附录5 缩略语及含义”,以方便读者查询相关英文缩略语及词语解释。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2017年2月

第一版前言
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人生最大的幸福也是健康,健康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也使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有关调查显示,经济快速发展与国民健康状况的改善并不成正比。随着膳食模式转型,疾病谱也随之发生转变(从传染病、痨病等免疫功能性疾病向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转化),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均衡。营养失衡既包括营养不良也包括营养过剩,都会给机体造成伤害。小康不小康,首先看健康。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而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唯一途径。目前,国民饮食营养知识的匮乏,已经成为制约健康的重要因素,很多疾病都是由知造成的。
国力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有了健康的体魄才具备竞争的资本。1999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素质教育的推行呼唤“营养与健康”教育走进大学生的课堂。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年龄,开展“营养与健康”方面的普及教育十分必要。尤其对师范院校的大学生,增加这方面的知识,不仅对本人健康有利,而且还可以影响后人,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民以食为天”。食物不仅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健康的物质保证。只有遵循营养学基本原理,合理营养,科学膳食,才能有健康的体魄。近年来,随着营养科学、生命科学、食品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于有益健康的食物成分及饮食与疾病相互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通过改善饮食结构,发挥食物本身的生理调节功能,培养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高健康水平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合理营养与膳食平衡及一些重要的饮食常识;饮食与美容、饮食与肥胖、饮食与一些疾病的关系;还有食品安全、防范饮食风险方面的知识介绍。本书旨在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掌握营养健康知识,注意营养保健和膳食平衡,提高对不健康食品的防范意识和能力。以科学知识指导我们的生活,把好“病从口入”关。本书可以使读者全面、系统地了解营养与健康、膳食与营养方面的各种知识,也可作为大学生公共选修课的教材。若作为选修课教材,可根据授课对象和学时选择内容。希望本书能给大家些启发和帮助,使大家终身受益。
作者在2006年春季为河北师范大学各专业的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营养与健康”,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选课踊跃程度居全校之首,充分说明大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渴望和关注。本书是在该课程讲稿和课件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由于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选材不当甚至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得到河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和化学学院领导的热情支持,魏永巨教授认真审阅了书稿并提出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
2006年8月

第二版前言
营养是强健体魄、造就强大民族的物质基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的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在不断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区的营养过剩,又导致了现代文明病的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肥胖症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而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人们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已成社会共识。
目前,我国的公众营养管理仍相对滞后,健康教育还不完善,青年学生营养知识贫乏,难免造成一些饮食误区,主要表现在:将“有营养的食物”等同于“价钱贵”或是“味道好”的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早餐“少而粗”,甚至不吃早餐;偏食、挑食、饮食单调现象普遍存在;饮食卫生观念淡薄,青睐一些街边油炸、烧烤类食品;经常以饼干、方便面、火腿肠、饮料等方便食品代替正餐等。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些坏习惯将会给健康埋下隐患,因此亟待科学的膳食指导来规范饮食习惯。
有些人只能从网络、书刊得到一知半解的养生保健知识,对营养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一些经销商为了迎合人们的健康需求,追求轰动效应和经济利益,不惜推出一些“新、奇、特”的观点,以保健的名义标新立异,人云亦云,传播一些没有科学根据的信息。如“牛奶是给牛喝的不是给人喝的”“老年人不应补钙,要吃软骨片”“胡萝卜白萝卜相克”“吃咸鸭蛋防晕车”等,导致人们对如何健康饮食所适从。因此,普通民众有必要了解一些营养健康方面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健康文化素质,对社会上泛滥的保健品及相关信息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和理性,摒弃陈规陋习,以科学的生活方式养生保健,真正实现健康一生。
作者于2006年春季开始为河北师范大学本科生开设“营养与健康”公共选修课,并编写了本书第一版。课程深受欢迎,选课非常踊跃。公共选修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科学的饮食观念,提高健商,促进健康行为,进而为普及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第二版在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根据国家和营养学会最新的政策、法规、指南和近年来的教学心得更新了一些内容,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作者
2010年6月
《饮食的科学:从细胞到餐桌的全面解读》 导论 我们每天都在摄取食物,但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食物在我们体内是如何工作的?“饮食的科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健康饮食的指南,它是一次深入探索食物本质、营养转化以及它们如何塑造我们身心健康的旅程。本书旨在揭开饮食背后的奥秘,从最基础的细胞层面,到我们餐桌上的每一道菜肴,提供一套全面、严谨且实用的知识体系。它将带领读者认识到,理解食物的科学,是掌握自身健康的主动权的关键。 第一部分:营养物质的基石——构成生命的分子 我们将从构成我们身体和食物的最基本元素开始。 宏量营养素的奥秘: 碳水化合物:能量的引擎与身体的燃料。 本章将深入剖析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从简单的单糖、双糖到复杂的多糖。我们将探讨它们的消化吸收过程,它们在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为何选择复合碳水化合物而非精制糖对维持血糖稳定、提供持久能量的重要性。您将了解膳食纤维的独特作用,它不仅是肠道健康的守护者,还与疾病预防息息相关。我们将解析能量密度、升糖指数(GI)和升糖负荷(GL)的概念,帮助您做出更明智的食物选择。 蛋白质:构建与修复的工程师。 本章将详细介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区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并强调它们在肌肉生长、组织修复、酶和激素合成中的不可替代作用。我们将探讨不同蛋白质来源的生物学价值,以及如何通过合理搭配,确保氨基酸摄入的完整性。此外,本书还将讨论蛋白质在饱腹感、免疫功能以及特定生理条件下(如运动、怀孕、衰老)的需求变化。 脂肪:能量的储存与信号的传递者。 本章将拨开脂肪的迷雾,区分饱和脂肪、不饱和脂肪(单不饱和脂肪和多不饱和脂肪)以及反式脂肪。我们将深入研究脂肪酸的结构与功能,特别是omega-3和omega-6脂肪酸在抗炎、心血管健康和大脑功能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详细阐述胆固醇的代谢,澄清其在体内合成和摄入来源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饮食管理血脂水平。您将学习到,优质脂肪的选择对于维持细胞膜健康、吸收脂溶性维生素以及调节激素至关重要。 微量营养素的精细调控: 维生素:生命活动的催化剂。 本章将系统介绍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的化学性质、生理功能、食物来源、吸收机制以及缺乏或过量的潜在危害。我们将重点阐述维生素在能量代谢、免疫调节、抗氧化防御、骨骼健康和凝血功能中的具体作用。例如,维生素D与钙磷代谢的关系,维生素C作为强大的抗氧化剂,以及B族维生素在神经系统功能中的重要性。 矿物质:构筑健康的骨架与维持生命节奏。 本章将涵盖人体必需的宏量矿物质(如钙、磷、镁、钠、钾、氯、硫)和微量矿物质(如铁、锌、铜、锰、碘、硒、铬)。我们将详细讲解它们的生理功能,如钙和磷在骨骼牙齿中的作用,钠和钾在体液平衡和神经传导中的角色,铁在氧气运输中的关键性,以及碘对甲状腺激素合成的必要性。本书还将探讨矿物质的吸收影响因素、食物互作以及如何通过均衡饮食预防常见的矿物质缺乏症,如贫血和骨质疏松。 水:生命的源泉与身体的润滑剂。 尽管常被忽视,但水是所有生命过程的基础。本章将探讨水在体内的分布、功能,如调节体温、运输营养物质、排除代谢废物、参与化学反应以及润滑关节。我们将讨论个体对水的需求量影响因素,如活动水平、环境温度和生理状态,并强调充足饮水对维持身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食物的转化与吸收——从消化道到细胞 了解了营养素的构成,接下来我们将探究它们在体内的“奇妙旅程”。 消化系统的精妙运作: 本章将带领读者穿越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我们将详细解析每个器官在消化过程中的角色,从机械性研磨到化学性分解。您将了解唾液、胃酸、胆汁和各种消化酶(如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将大分子食物分解为小分子营养素。我们将深入研究小肠绒毛和微绒毛的结构,揭示它们如何极大地增加吸收面积,以确保营养物质被高效吸收进入血液和淋巴系统。 吸收与转运的机制: 本章将聚焦于营养物质如何从消化道进入体内。我们将详细阐述不同营养素的吸收方式,如被动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转运以及内吞作用。您将了解水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如何通过血液循环被运送到全身,而脂溶性维生素和脂肪则如何通过淋巴系统进入体内。本书还将探讨影响营养素吸收的因素,如食物的物理状态、食物的成分搭配(食物互作)以及个体的消化系统健康状况。 代谢的艺术:能量的产生与物质的合成。 进入细胞后,营养素将经历复杂的代谢过程。本章将介绍细胞如何利用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产生能量(ATP)。您将了解脂肪和蛋白质在能量代谢中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在必要时转化为能量或用于合成身体所需的其他物质。本书还将探讨合成代谢,即身体如何利用吸收的营养素来构建和修复组织、合成激素和酶等。我们将简要介绍一些关键的代谢通路,帮助读者理解身体如何维持动态平衡。 第三部分:营养与健康——饮食对身心健康的深远影响 理解了基础科学,我们将把目光转向饮食对我们整体健康的影响。 慢性病的预防与管理: 本章将深入探讨饮食与几种主要慢性病之间的关系。 心血管健康: 我们将分析饱和脂肪、反式脂肪、胆固醇、钠摄入量、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对血压、血脂水平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影响。本书将提供基于科学证据的饮食建议,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糖尿病: 您将了解不同类型碳水化合物对血糖的影响,并学习如何通过选择低GI食物、控制食量和增加膳食纤维来维持血糖稳定,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 癌症: 本章将探讨富含抗氧化剂、植物化学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如何通过清除自由基、修复DNA损伤来降低癌症风险。同时,也会讨论某些加工食品和红肉的潜在风险。 肥胖: 我们将分析能量平衡的原理,探讨食物种类、进食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对体重管理的影响。本书将提供科学的减重和维持健康体重的策略。 大脑与认知健康: 我们的饮食如何影响思维、记忆和情绪?本章将介绍大脑所需的关键营养素,如omega-3脂肪酸、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以及某些矿物质。您将了解均衡饮食如何支持神经递质的合成,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并可能延缓认知衰退。 肠道微生态与免疫系统: 肠道微生物组的健康与我们整体健康息息相关。本章将解释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以及益生菌、益生元和膳食纤维如何影响肠道健康、免疫功能以及情绪。您将学习如何通过饮食来培育一个健康的肠道环境。 生命周期的营养需求: 不同人生阶段,我们的营养需求也会发生变化。本书将针对儿童、青少年、孕妇、哺乳期妇女、老年人等不同群体,详细讲解其特殊的营养需求和饮食注意事项,以支持他们的健康成长、生理功能和生命质量。 第四部分:实践应用——将科学转化为餐桌上的智慧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受益。 解读食品标签: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是做出明智选择的第一步。本章将教您如何理解营养成分表、配料表、能量值、宏量和微量营养素含量,以及各种声称(如“低脂”、“高纤维”)。 制定个性化饮食计划: 没有一种饮食适用于所有人。本章将引导读者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活动水平、饮食偏好和目标,制定科学、可持续的个性化饮食计划。我们将提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您规划每日三餐和加餐。 食物的烹饪与储存: 不同的烹饪方法会影响食物的营养价值。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烤、炖)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物中的营养素,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生成。我们还将简要介绍食物的合理储存方法,以确保食品安全和营养。 常见饮食误区辨析: 市场充斥着各种关于饮食的传言和误导信息。本章将对一些普遍存在的饮食误区进行科学的辨析,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避免盲目跟风。 结论 “饮食的科学”是一场关于生命、健康与食物的深度探索。通过理解食物在我们体内如何被转化、利用,以及它们对我们身心健康的深远影响,读者将获得宝贵的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日常生活中明智的饮食选择。本书不仅仅是信息量的堆积,更是一种赋能,帮助您掌控自己的健康,过上更充实、更有活力的生活。我们相信,当您真正理解了“吃什么”以及“为什么这样吃”,您将拥有解锁更健康未来的钥匙。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生活品质有较高要求的家庭主妇,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指导我如何为家人提供营养均衡膳食的实用指南。《营养与健康(第3版)》无疑填补了我的这一需求。它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充满了许多贴近生活的指导性建议。我惊喜地发现,书中不仅讲解了各类营养素的来源和功能,还提供了大量关于如何将这些知识融入到日常烹饪中的具体方法。比如,它会告诉你在购买食材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通过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来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营养,以及如何巧妙地搭配不同食材,让餐桌既美味又营养。书中关于儿童、孕妇、老年人等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分析,也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能够更精准地为家里的不同成员提供量身定制的营养方案。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慢性病预防与饮食管理”的章节,它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饮食调整建议,这对于我们家庭的长期健康规划非常有价值。这本书就像一个家庭营养顾问,让我能够更加从容自信地应对家庭的饮食健康问题。

评分

当我拿到《营养与健康(第3版)》时,我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只是想泛泛地了解一下营养学大概是什么样的。但这本书的内容,尤其是它所传递出的信息,完全超出了我的想象,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首先,它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即使是一些相对复杂的概念,作者也用非常形象的比喻或者贴切的例子进行了解释,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轻松理解。书中对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的描述,就像一部微观世界的纪录片,让我直观地看到了食物是如何在体内被分解、利用的。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情绪与饮食”的章节,它打破了我以往认为只有身体需要营养的固有观念,让我意识到心理健康与饮食同样息息相关,并且提供了许多改善饮食情绪的小技巧。此外,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进行了辨析,用科学的证据粉碎了许多流传甚广的谣言,让我对健康饮食有了更正本清源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营养学并非遥不可及的学科,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能够切实指导我们生活的实用知识。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耳目一新的教材。作为一名营养学专业的学生,我之前阅读过许多同类书籍,但《营养与健康(第3版)》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仅是知识点的堆砌,更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案例,将抽象的营养学原理变得易于理解和应用。例如,书中对于不同人群的膳食指南分析,不仅仅是列出推荐量,还会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科学依据,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食品标签解读”那一章节,它教会我如何像一个侦探一样,从复杂的食品标签中提取关键信息,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购买选择。此外,书中对当前热门的营养话题,如益生菌、特定饮食方式(如地中海饮食、生酮饮食)的介绍,也做到了既有科学的严谨性,又不失前瞻性,让我对这些领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排版和插图也非常精美,阅读体验十分愉悦,不会因为知识量的庞大而感到枯燥乏味。这本书无疑是我在营养学学习道路上的一位得力助手,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激发了我对这个领域更深入探索的兴趣。

评分

我一直对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充满好奇,也尝试过不少关于饮食的书籍,但说实话,很多都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强调某些“神奇”的食物,让人难以分辨真伪。《营养与健康(第3版)》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以一种极其理性且全面的方式,阐述了营养与我们身体健康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书中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弄玄虚的说法,而是用扎实的科学数据和严谨的逻辑,解释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各种营养素,它们在体内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通过日常饮食来满足这些需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均衡饮食”的深刻剖析,它没有否定任何一种食物,而是强调了食物多样性和适量的重要性。阅读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许多之前模糊不清的营养概念,比如“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的具体区别,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书中还详细介绍了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来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这让我不再盲目跟风,而是能够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食物,为自己的健康负责。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良师益友,引领我走上了一条科学健康的饮食之路。

评分

不得不说,《营养与健康(第3版)》是一部值得反复阅读和深入钻研的著作。它所呈现的内容之丰富、分析之透彻,远远超出了我最初的预期。本书的结构安排十分合理,从基础的营养学原理,到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再到具体的膳食指南和健康管理策略,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营养素代谢途径”的详细阐述感到惊叹,它用精密的图表和严谨的文字,揭示了人体内部复杂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合成过程,让我对生命的神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书中对各种营养素缺乏症和过量症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的介绍,也极具参考价值,为我理解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释。我还会定期翻阅书中关于“食品安全与质量评估”的部分,因为它提供的鉴别知识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到不安全的食品。这本书不仅提供了知识,更培养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让我能够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各种信息,做出更明智的判断。这绝对是一本值得投资的书籍,无论是对于专业人士还是对健康有追求的普通读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