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设计

系统架构设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天民 著
图书标签:
  • 系统架构
  • 软件架构
  • 架构设计
  • 分布式系统
  • 微服务
  • 可扩展性
  • 高可用性
  • 云计算
  • 设计模式
  • 性能优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0548
版次:1
商品编码:12091215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7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立志向系统架构师转型的广大开发人员

本书包含作者基于自身在传统以及互联网行业多年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经历展开论述,结合方法论和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迈向架构师所需的各种知识体系和实践技巧。

本书在介绍技术以及过程管理的内容时,采用“思路à方法论à工程实践”的三段式模型,不光告诉读者可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思路和方法论,并辅以相应的工程实践和案例分析。

本书从“向架构师转型”的角度出发,关注于转型这个特定主题给出了作者自身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从内容上填补了市场上的这一空白。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含软件开发普通程序员如何向系统架构师进行转型的一些思路、方法和工程实践。全书共分为四大篇幅内容,包括:

1. 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篇,剖析架构师角色,提供架构师的视图视角,以及程序员如何向架构师成功转型的思路。

2. 系统架构设计知识领域篇,介绍软件架构体系结构、领域驱动设计、分布式系统架构、技术知识体系等架构师所应具备的主要技术体系内容。

3. 软件开发系统工程篇,介绍软件工程学、业务架构设计、敏捷方法与实践、软件交付模型等架构师所应具备的系统方法论和相关工程实践。

4. 架构师软能力篇,包括架构师与外部环境、自身团队和转型所需的意识形态。

作者简介

郑天民,网名天涯兰,日本足利工业大学信息管理学硕士,10年左右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在医疗、安防和电商行业都有所涉及,主持和参与过多个大型企业级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系统分析架构师、部门经理、技术总监等职务,目前就职于一家业界领先的电商独角兽企业。北风网特邀讲师,讲授系统架构与技术管理相关课程。善于提炼和抽象核心内容,善于知识分享和技术人员培养,对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的理解。


目录

第一篇 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概述

第1章 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 2
1.1 架构设计基本概念 2
1.1.1 架构的基本定义 2
1.1.2 架构演进理论 4
1.1.3 架构设计与系统工程 7
1.2 剖析架构师角色 8
1.2.1 架构师角色 8
1.2.2 当程序员遇到架构师 10
1.3 架构师的视图和视角 11
1.3.1 架构师的视图 12
1.3.2 架构师的视角 16
1.3.3 视图视角与系统工程 18
1.4 程序员如何向架构师成功转型 19
1.4.1 转型成功的三段式模型 19
1.4.2 转型思维导图 20
1.4.3 作为架构师开展工作 21
1.5 本章小结 22
第二篇 软件架构设计知识体系

第2章 软件架构体系结构 24
2.1 软件体系结构 24
2.2 架构风格 25
2.2.1 分布式 25
2.2.2 事件驱动 28
2.2.3 系统结构 31
2.2.4 消息总线 32
2.2.5 适配与扩展 33
2.3 架构模式 35
2.3.1 数据访问 35
2.3.2 服务定位 36
2.3.3 异步化 38
2.3.4 资源管理 39
2.3.5 依赖管理 41
2.4 架构模型 44
2.5 本章小结 45
第3章 领域驱动设计 46
3.1 面向领域思想 46
3.1.1 架构设计与领域驱动 46
3.1.2 领域驱动设计核心概念 47
3.1.3 案例介绍 47
3.2 面向领域的策略设计 48
3.2.1 通用语言 48
3.2.2 领域与上下文 48
3.2.3 领域驱动的架构风格 51
3.2.4 案例策略设计 54
3.3 面向领域的技术设计 56
3.3.1 实体与值对象 56
3.3.2 领域服务 59
3.3.3 领域事件 60
3.3.4 聚合 62
3.3.5 资源库 64
3.3.6 集成界限上下文 65
3.3.7 应用程序 67
3.3.8 案例技术设计 67
3.4 案例实现 69
3.5 本章小结 70
第4章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72
4.1 分布式系统 73
4.2 RPC架构 74
4.2.1 网络通信 75
4.2.2 序列化 76
4.2.3 传输协议 77
4.2.4 服务调用 78
4.3 分布式服务架构 81
4.3.1 负载均衡与集群容错 81
4.3.2 服务路由 83
4.3.3 服务注册中心 84
4.3.4 服务发布与调用 88
4.3.5 服务监控与治理 90
4.4 分布式服务框架Dubbo剖析 91
4.4.1 Dubbo核心功能 91
4.4.2 Dubbo原理分析 94
4.5 微服务架构 102
4.5.1 微服务实现策略 103
4.5.2 微服务实现技术 104
4.5.3 微服务实现案例 108
4.6 本章小结 109
第5章 架构实现技术体系 110
5.1 缓存与性能优化 111
5.1.1 性能概述 111
5.1.2 Memcached 112
5.1.3 Redis 116
5.1.4 Nginx 120
5.2 消息传递系统 122
5.2.1 消息中间件需求 122
5.2.2 JMS 123
5.2.3 AMQP 126
5.2.4 Kafka 129
5.3 企业服务总线 130
5.3.1 服务总线解决方案 130
5.3.2 集成化端点 136
5.4 数据分析处理 140
5.4.1 轻量级批处理 140
5.4.2 Spring Batch 142
5.5 安全性 147
5.5.1 安全性概述 147
5.5.2 安全性实现技术 148
5.6 本章小结 151
第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系统工程

第6章 软件工程学 154
6.1 软件工程学概述 154
6.2 软件实现 155
6.2.1 需求工程 155
6.2.2 系统建模与案例分析 157
6.2.3 软件实现与架构师 165
6.3 项目管理 166
6.3.1 项目管理体系 167
6.3.2 项目研发过程的透明化管理 173
6.3.3 项目管理与架构师 178
6.4 过程改进 179
6.4.1 软件过程模型 179
6.4.2 软件过程改进 181
6.4.3 过程改进与架构师 182
6.5 本章小结 183
第7章 敏捷方法与实践 184
7.1 敏捷方法论概述 184
7.2 极限编程与工程实践 186
7.2.1 极限编程方法 186
7.2.2 极限编程工程实践 186
7.3 Scrum与过程管理 191
7.3.1 Scrum简介 191
7.3.2 Scrum框架 192
7.3.3 如何进行敏捷回顾案例分析 194
7.4 敏捷方法论与架构师 198
7.4.1 敏捷开发中架构师的角色 198
7.4.2 识别和消除研发过程浪费 199
7.5 本章小结 204
第8章 软件交付模型 205
8.1 软件交付模型概述 205
8.2 配置管理 206
8.2.1 配置管理概述 206
8.2.2 配置管理模式与实践 209
8.2.3 SVN/GIT基本应用与实践 210
8.2.4 系统版本控制策略案例分析 214
8.3 持续集成 217
8.3.1 持续集成理念 217
8.3.2 Jenkins应用 219
8.4 交付工作流 219
8.5 本章小结 220
第四篇 架构师软技能

第9章 架构师必备软技能 222
9.1 架构师与外部环境 222
9.1.1 政治与协商 223
9.1.2 沟通 224
9.1.3 邮件 227
9.2 架构师与自身团队 231
9.2.1 领导力 231
9.2.2 知识管理 232
9.2.3 人员管理 235
9.2.4 绩效管理 237
9.3 架构师与意识形态 240
9.3.1 思维模式 241
9.3.2 引入变化 241
9.4 本章小结 245
参考文献 246

前言/序言

软件行业技术开发从业人员众多,但具备若干年开发经验的普通的开发人员往往面临个人发展的瓶颈,即如何从普通开发人员转型成高层次的系统架构师和技术管理人员。想成为一名架构师,应当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很多开发人员有往架构师转型的强烈意愿,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和路径。本书针对“程序员想架构师转型”这一切入点,提供架构师所需的各方面技能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包含针对转型的一些思路、方法和工程实践,以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从架构师的定位以及如何成为一名架构师的角度出发,除了技术和设计之外,还会介绍各项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软能力,旨在为广大开发人员提供一套系统的、全面的转型指南。

本书从“向架构师转型”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基于自身在传统以及互联网行业多年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经历展开论述,结合方法论和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架构师是一种非常综合的工种,本书整体上是“技术”结合“过程”的行文思路,具备一定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广的知识领域和体系,更加适合于往架构师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技能需求。同时,本书在介绍技术以及过程管理的内容时,采用“思路à方法论à工程实践”的三段式模型,不光告诉读者可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思路和方法论,并辅以相应的工程实践和案例分析。对架构师而言,具体的技术和工具并不是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才是本质,本书会在这些方面提供一定的抽象和总结。

本书面向立志于转型成为架构师的后端服务开发人员,读者不需要有很深的技术水平,也不限于特定的开发语言,但熟悉Java EE常见技术并掌握一定系统设计基本概念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本书的系统学习,读者将在普通开发人员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大步,在思想、方法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往一名合格的架构师方向发展,为后续的工作和学习铺平道路。



《穿越时空的旅行者:炼金术士的秘密手稿》 内容简介 在被遗忘的古老图书馆深处,一份尘封的手稿重见天日,它并非记录着冰冷的理论或宏大的叙事,而是属于一位名叫奥古斯都的炼金术士,一段关于他如何追寻“贤者之石”的非凡旅程。这份手稿,被命名为《穿越时空的旅行者:炼金术士的秘密手稿》,为我们揭开了炼金术这一古老而神秘的学问在实践层面上的面纱,展现了其背后蕴含的哲学思考、精巧工艺与对自然深刻的洞察。 本书并非凭空捏造的奇幻故事,而是基于对历史文献、古代技艺考证以及少量幸存炼金术士遗迹的细致解读。奥古斯都的旅程,从他初识炼金术的萌芽,到他对物质转化的痴迷,再到他踏上寻找传说中“贤者之石”的漫漫征途,无不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细节。他并非一位闭门造车的学者,而是亲身实践,跋涉于不同地域,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物,从隐居的哲人那里汲取智慧,从矿工那里了解地质的奥秘,甚至从市井的医者那里学习草药的配伍。 手稿开篇,奥古斯都描绘了他最初的实验。他详细记录了如何从粗劣的金属中提炼出纯净的物质,如何控制火焰的温度与力度,以及如何通过蒸馏、升华等一系列繁复的步骤来分离与纯化。这里没有魔法的咒语,只有对物质属性一丝不苟的观察与记录。他倾注了无数个日夜,只为理解“硫磺”与“水银”——他眼中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的相互作用。他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不同颜色变化所预示的物质状态,从最初的“黑化”到“白化”,再到他所追求的“红化”,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希望。 随着旅程的深入,奥古斯都的目光逐渐超越了单纯的物质转化。他开始意识到,炼金术的真谛并非仅仅在于点石成金,更在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和对自身精神的升华。他在手稿中,将自己对宇宙运行规律的思考、对生命不息的感悟,巧妙地融入到炼金实验的描述之中。例如,他在描述一次失败的实验时,并非归咎于外部因素,而是反思自身“耐心不足”与“贪欲过甚”,这暗示了炼金术士在追求技艺巅峰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审视和净化自己的内心。 书中,奥古斯都分享了他与几位导师的相遇。其中一位是隐居在阿尔卑斯山脉的智者,他教会奥古斯都认识“四元素”——土、水、风、火——在宇宙中的相互平衡与转化,并强调了“共鸣”与“和谐”在物质转化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位则是来自东方的一位隐士,他教授奥古斯都一套关于“精气神”的理论,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呼吸与冥想来增强自身与物质的“连接”。这些经历,让奥古斯都的炼金术实践,从单纯的化学实验,上升到了哲学与精神的层面。 手稿中,还有一部分内容详细记录了奥古斯都对各种稀有矿物和植物的研究。他描述了如何跋涉在崎岖的山地,寻找传说中的“赤铁矿”;如何深入幽暗的森林,采摘带有特殊功效的“月见草”;如何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在特定月相下的药性差异。他将这些采集与研究的过程,比作“挖掘隐藏在自然深处的宝藏”,每一次发现都伴随着巨大的喜悦和对造物主鬼斧神工的敬畏。 书中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当属奥古斯都对“贤者之石”的探索。他并未直接给出“贤者之石”的配方,而是通过隐晦的比喻和诗意的语言,描绘了他对这种神秘物质的理解。他认为,“贤者之石”不仅仅是一种能够转化金属的物质,更是一种能够净化灵魂、延缓衰老的“生命精华”。他曾多次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用不同的材料,模拟各种极端条件,只为捕捉那转瞬即逝的“火花”。他描述了一次让他终身难忘的实验,在漫长而寂静的夜晚,当所有的条件都似乎达到了极致,一种奇异的光芒在他面前闪耀,虽然短暂,却让他窥见了“贤者之石”的一丝真容。 《穿越时空的旅行者:炼金术士的秘密手稿》并不是一本简单的“如何做”的指南,它更像是一部炼金术士的心灵史。奥古斯都的文字,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对真理的渴求,以及在无数次失败中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他记录的每一个实验,每一个思考,都带着浓厚的个人色彩,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古老时代智者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探索世界的角度。 书中还穿插了许多关于古代工具的描述,比如他如何亲手制作精密的玻璃器皿,如何调试炼金炉的温度控制系统,以及如何利用简陋的工具来进行细致的研磨和分离。这些技术性的细节,展现了炼金术士在那个时代所具备的非凡的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他并非依赖于现成的设备,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创造实现目标的可能。 奥古斯都的旅程,也伴随着质疑与嘲笑。他描述了如何面对那些不理解他追求的人们,如何在孤独与迷茫中坚持下去。他的手稿,也透露出他对“知识传承”的担忧,他希望自己的探索能够被后人理解,并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启示。 最终,手稿并没有明确记录奥古斯都是否找到了“贤者之石”。但这一切似乎已不再是最重要的。他留给我们的,是关于探索精神的颂扬,是对自然奥秘的敬畏,以及对物质与精神之间深层联系的深刻思考。这本手稿,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一窥炼金术士内心深处的追求与哲学,它弥漫着古老智慧的气息,也闪烁着人类永恒的探索光芒。它邀请每一位读者,跟随奥古斯都的脚步,一同踏上这场穿越时空的、关于探索与领悟的奇妙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系统背后,一定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架构。而《系统架构设计》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你建立起系统化思考框架的宝藏。我之前参与的项目,往往是在遇到问题后才被动地去修补,缺乏前瞻性,导致很多问题反复出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架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书中对于“技术债务”的讨论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意识到,每一次为了快速上线而牺牲的“妥协”,都会在未来以更高的成本偿还。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如何评估和管理技术债务,以及如何在追求敏捷开发的同时,保持架构的健康。此外,书中关于“灰度发布”、“蓝绿部署”等部署策略的介绍,也让我对如何安全、平滑地发布新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避免了之前那种“一次性上线,生死由命”的尴尬局面。对于开发者而言,了解这些部署策略,能够更好地与运维团队协作,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评分

作为一个对系统稳定性有着极致追求的工程师,我总是在寻找能够让我更深入理解“为何如此设计”的书籍。《系统架构设计》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使用哪种技术”,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书中对于“架构演进”的阐述,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架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领域驱动设计”(DDD)的介绍,它提供了一种将业务复杂性映射到系统设计中的强大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出更具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演示了如何识别核心领域、限界上下文,以及如何在不同限界上下文之间建立清晰的通信机制。这对于我参与的那些跨部门协作、业务逻辑复杂的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还对书中关于“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的详细规划方法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对于保证关键业务的连续性至关重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软件开发的新视角,我一直以来都只是埋头于代码的实现,对于一个项目是如何从零开始,经历各种决策和权衡,最终演变成一个稳定运行的系统的过程,知之甚少。阅读《系统架构设计》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架构”的意义。书中对不同架构模式的介绍,例如微服务、单体应用、事件驱动等,都附带了详细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不再是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模式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权衡考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CAP理论和分布式事务的讲解印象深刻,之前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将这些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核心问题解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选择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我曾参与过一个电商项目,在项目后期遇到了严重的性能瓶颈,当时大家都在争论是优化现有代码还是考虑拆分服务,如果当时能有这本书作为指导,或许我们能更早、更科学地做出决策,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和焦头烂额。书中也提到了如何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和弹性设计,这些内容对我日后的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一次技术分享会上偶然听说了这本书,当时分享人极力推荐,但那时候我刚入行,感觉架构设计离我还有点远。直到最近我负责的一个小项目逐渐稳定下来,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它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增长和变化,才重新拾起这本书。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选型和模式的堆砌,更强调了架构设计中的“思考过程”。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如何识别业务需求,如何将其转化为技术需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技术约束下做出最合适的权衡。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这几个非功能性需求的讨论,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对这些需求的侧重程度会如何影响架构的最终形态。例如,对于一个高并发的社交应用,可用性可能是第一位的,而对于一个内部数据分析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或许更重要。书中对于不同数据存储方案的比较分析也十分细致,从关系型数据库到NoSQL,再到各种缓存策略,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帮助我理解在面对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存储和访问方式。

评分

我一直认为,技术最终是为业务服务的,而《系统架构设计》这本书,正是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它并非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而更多地侧重于如何从业务目标出发,去设计一个能够支持这些目标的系统。我之前参与的项目,常常会陷入“技术驱动”的误区,过度追求最新的技术,而忽略了它是否真正适合我们的业务场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架构设计的第一步,永远是理解业务。书中关于“业务梳理”和“需求分析”的章节,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中,提炼出核心要素,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技术目标。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权衡”的讨论,没有完美的架构,只有最适合的架构。作者通过多个对比鲜明的案例,展示了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取舍,并为这些取舍带来的后果负责。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能力的开发者,以及希望与技术团队建立更有效沟通的业务人员,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

书挺好,本来想购买科普的,有点偏偏技术哈

评分

书不错,还有相关视频配合学习,值得表扬。

评分

此用户未及时评价,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

送货速度很快,头一天下单第二天就送到了

评分

书挺好的,应该是正版,快递的速度也非常快……

评分

学习大数据入门知识,希望有所收获

评分

不错,内容广,深度不到,可以好好学习

评分

长期合作,相信京东,京东值得信赖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