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读人群 :立志向系统架构师转型的广大开发人员
本书包含作者基于自身在传统以及互联网行业多年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经历展开论述,结合方法论和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能帮助读者了解并掌握迈向架构师所需的各种知识体系和实践技巧。
本书在介绍技术以及过程管理的内容时,采用“思路à方法论à工程实践”的三段式模型,不光告诉读者可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思路和方法论,并辅以相应的工程实践和案例分析。
本书从“向架构师转型”的角度出发,关注于转型这个特定主题给出了作者自身的一些思考和总结,从内容上填补了市场上的这一空白。
本书主要包含软件开发普通程序员如何向系统架构师进行转型的一些思路、方法和工程实践。全书共分为四大篇幅内容,包括:
1. 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篇,剖析架构师角色,提供架构师的视图视角,以及程序员如何向架构师成功转型的思路。
2. 系统架构设计知识领域篇,介绍软件架构体系结构、领域驱动设计、分布式系统架构、技术知识体系等架构师所应具备的主要技术体系内容。
3. 软件开发系统工程篇,介绍软件工程学、业务架构设计、敏捷方法与实践、软件交付模型等架构师所应具备的系统方法论和相关工程实践。
4. 架构师软能力篇,包括架构师与外部环境、自身团队和转型所需的意识形态。
郑天民,网名天涯兰,日本足利工业大学信息管理学硕士,10年左右软件行业从业经验,在医疗、安防和电商行业都有所涉及,主持和参与过多个大型企业级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系统的开发和管理工作,先后担任系统分析架构师、部门经理、技术总监等职务,目前就职于一家业界领先的电商独角兽企业。北风网特邀讲师,讲授系统架构与技术管理相关课程。善于提炼和抽象核心内容,善于知识分享和技术人员培养,对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和较深的理解。
第一篇 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概述
第1章 程序员向架构师转型 2
1.1 架构设计基本概念 2
1.1.1 架构的基本定义 2
1.1.2 架构演进理论 4
1.1.3 架构设计与系统工程 7
1.2 剖析架构师角色 8
1.2.1 架构师角色 8
1.2.2 当程序员遇到架构师 10
1.3 架构师的视图和视角 11
1.3.1 架构师的视图 12
1.3.2 架构师的视角 16
1.3.3 视图视角与系统工程 18
1.4 程序员如何向架构师成功转型 19
1.4.1 转型成功的三段式模型 19
1.4.2 转型思维导图 20
1.4.3 作为架构师开展工作 21
1.5 本章小结 22
第二篇 软件架构设计知识体系
第2章 软件架构体系结构 24
2.1 软件体系结构 24
2.2 架构风格 25
2.2.1 分布式 25
2.2.2 事件驱动 28
2.2.3 系统结构 31
2.2.4 消息总线 32
2.2.5 适配与扩展 33
2.3 架构模式 35
2.3.1 数据访问 35
2.3.2 服务定位 36
2.3.3 异步化 38
2.3.4 资源管理 39
2.3.5 依赖管理 41
2.4 架构模型 44
2.5 本章小结 45
第3章 领域驱动设计 46
3.1 面向领域思想 46
3.1.1 架构设计与领域驱动 46
3.1.2 领域驱动设计核心概念 47
3.1.3 案例介绍 47
3.2 面向领域的策略设计 48
3.2.1 通用语言 48
3.2.2 领域与上下文 48
3.2.3 领域驱动的架构风格 51
3.2.4 案例策略设计 54
3.3 面向领域的技术设计 56
3.3.1 实体与值对象 56
3.3.2 领域服务 59
3.3.3 领域事件 60
3.3.4 聚合 62
3.3.5 资源库 64
3.3.6 集成界限上下文 65
3.3.7 应用程序 67
3.3.8 案例技术设计 67
3.4 案例实现 69
3.5 本章小结 70
第4章 分布式系统架构设计 72
4.1 分布式系统 73
4.2 RPC架构 74
4.2.1 网络通信 75
4.2.2 序列化 76
4.2.3 传输协议 77
4.2.4 服务调用 78
4.3 分布式服务架构 81
4.3.1 负载均衡与集群容错 81
4.3.2 服务路由 83
4.3.3 服务注册中心 84
4.3.4 服务发布与调用 88
4.3.5 服务监控与治理 90
4.4 分布式服务框架Dubbo剖析 91
4.4.1 Dubbo核心功能 91
4.4.2 Dubbo原理分析 94
4.5 微服务架构 102
4.5.1 微服务实现策略 103
4.5.2 微服务实现技术 104
4.5.3 微服务实现案例 108
4.6 本章小结 109
第5章 架构实现技术体系 110
5.1 缓存与性能优化 111
5.1.1 性能概述 111
5.1.2 Memcached 112
5.1.3 Redis 116
5.1.4 Nginx 120
5.2 消息传递系统 122
5.2.1 消息中间件需求 122
5.2.2 JMS 123
5.2.3 AMQP 126
5.2.4 Kafka 129
5.3 企业服务总线 130
5.3.1 服务总线解决方案 130
5.3.2 集成化端点 136
5.4 数据分析处理 140
5.4.1 轻量级批处理 140
5.4.2 Spring Batch 142
5.5 安全性 147
5.5.1 安全性概述 147
5.5.2 安全性实现技术 148
5.6 本章小结 151
第三篇 软件架构设计系统工程
第6章 软件工程学 154
6.1 软件工程学概述 154
6.2 软件实现 155
6.2.1 需求工程 155
6.2.2 系统建模与案例分析 157
6.2.3 软件实现与架构师 165
6.3 项目管理 166
6.3.1 项目管理体系 167
6.3.2 项目研发过程的透明化管理 173
6.3.3 项目管理与架构师 178
6.4 过程改进 179
6.4.1 软件过程模型 179
6.4.2 软件过程改进 181
6.4.3 过程改进与架构师 182
6.5 本章小结 183
第7章 敏捷方法与实践 184
7.1 敏捷方法论概述 184
7.2 极限编程与工程实践 186
7.2.1 极限编程方法 186
7.2.2 极限编程工程实践 186
7.3 Scrum与过程管理 191
7.3.1 Scrum简介 191
7.3.2 Scrum框架 192
7.3.3 如何进行敏捷回顾案例分析 194
7.4 敏捷方法论与架构师 198
7.4.1 敏捷开发中架构师的角色 198
7.4.2 识别和消除研发过程浪费 199
7.5 本章小结 204
第8章 软件交付模型 205
8.1 软件交付模型概述 205
8.2 配置管理 206
8.2.1 配置管理概述 206
8.2.2 配置管理模式与实践 209
8.2.3 SVN/GIT基本应用与实践 210
8.2.4 系统版本控制策略案例分析 214
8.3 持续集成 217
8.3.1 持续集成理念 217
8.3.2 Jenkins应用 219
8.4 交付工作流 219
8.5 本章小结 220
第四篇 架构师软技能
第9章 架构师必备软技能 222
9.1 架构师与外部环境 222
9.1.1 政治与协商 223
9.1.2 沟通 224
9.1.3 邮件 227
9.2 架构师与自身团队 231
9.2.1 领导力 231
9.2.2 知识管理 232
9.2.3 人员管理 235
9.2.4 绩效管理 237
9.3 架构师与意识形态 240
9.3.1 思维模式 241
9.3.2 引入变化 241
9.4 本章小结 245
参考文献 246
软件行业技术开发从业人员众多,但具备若干年开发经验的普通的开发人员往往面临个人发展的瓶颈,即如何从普通开发人员转型成高层次的系统架构师和技术管理人员。想成为一名架构师,应当具备全面的知识体系,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很多开发人员有往架构师转型的强烈意愿,但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和路径。本书针对“程序员想架构师转型”这一切入点,提供架构师所需的各方面技能和相应的学习方法,包含针对转型的一些思路、方法和工程实践,以及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本书从架构师的定位以及如何成为一名架构师的角度出发,除了技术和设计之外,还会介绍各项系统工程方法论和软能力,旨在为广大开发人员提供一套系统的、全面的转型指南。
本书从“向架构师转型”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基于自身在传统以及互联网行业多年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经历展开论述,结合方法论和工程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架构师是一种非常综合的工种,本书整体上是“技术”结合“过程”的行文思路,具备一定深度的同时也提供了更广的知识领域和体系,更加适合于往架构师转型过程中的各种技能需求。同时,本书在介绍技术以及过程管理的内容时,采用“思路à方法论à工程实践”的三段式模型,不光告诉读者可以怎么做,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对问题的分析以及解决思路和方法论,并辅以相应的工程实践和案例分析。对架构师而言,具体的技术和工具并不是重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论才是本质,本书会在这些方面提供一定的抽象和总结。
本书面向立志于转型成为架构师的后端服务开发人员,读者不需要有很深的技术水平,也不限于特定的开发语言,但熟悉Java EE常见技术并掌握一定系统设计基本概念有助于更好的理解书中的内容。通过本书的系统学习,读者将在普通开发人员的基础上向前跨出一大步,在思想、方法论、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往一名合格的架构师方向发展,为后续的工作和学习铺平道路。
我一直认为,一个优秀的系统背后,一定有一个精心设计的架构。而《系统架构设计》这本书,恰恰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帮助你建立起系统化思考框架的宝藏。我之前参与的项目,往往是在遇到问题后才被动地去修补,缺乏前瞻性,导致很多问题反复出现。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架构设计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迭代、不断优化的过程。书中对于“技术债务”的讨论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意识到,每一次为了快速上线而牺牲的“妥协”,都会在未来以更高的成本偿还。作者用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了如何评估和管理技术债务,以及如何在追求敏捷开发的同时,保持架构的健康。此外,书中关于“灰度发布”、“蓝绿部署”等部署策略的介绍,也让我对如何安全、平滑地发布新功能有了更深的理解,避免了之前那种“一次性上线,生死由命”的尴尬局面。对于开发者而言,了解这些部署策略,能够更好地与运维团队协作,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评分这本书简直打开了我对软件开发的新视角,我一直以来都只是埋头于代码的实现,对于一个项目是如何从零开始,经历各种决策和权衡,最终演变成一个稳定运行的系统的过程,知之甚少。阅读《系统架构设计》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架构”的意义。书中对不同架构模式的介绍,例如微服务、单体应用、事件驱动等,都附带了详细的适用场景和优缺点分析,不再是简单罗列,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模式背后的设计哲学和权衡考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CAP理论和分布式事务的讲解印象深刻,之前这些概念对我来说就像是天书,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案例,将这些复杂的分布式系统核心问题解释得淋漓尽致,让我能够清晰地理解不同选择带来的潜在风险和收益。我曾参与过一个电商项目,在项目后期遇到了严重的性能瓶颈,当时大家都在争论是优化现有代码还是考虑拆分服务,如果当时能有这本书作为指导,或许我们能更早、更科学地做出决策,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和焦头烂额。书中也提到了如何进行系统性能优化和弹性设计,这些内容对我日后的工作极具参考价值。
评分说实话,我是在一次技术分享会上偶然听说了这本书,当时分享人极力推荐,但那时候我刚入行,感觉架构设计离我还有点远。直到最近我负责的一个小项目逐渐稳定下来,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它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增长和变化,才重新拾起这本书。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内容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关于技术选型和模式的堆砌,更强调了架构设计中的“思考过程”。书中花了大量篇幅去阐述如何识别业务需求,如何将其转化为技术需求,以及如何在不同的技术约束下做出最合适的权衡。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可伸缩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这几个非功能性需求的讨论,作者通过大量的真实案例,生动地展示了在不同业务场景下,对这些需求的侧重程度会如何影响架构的最终形态。例如,对于一个高并发的社交应用,可用性可能是第一位的,而对于一个内部数据分析系统,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或许更重要。书中对于不同数据存储方案的比较分析也十分细致,从关系型数据库到NoSQL,再到各种缓存策略,都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帮助我理解在面对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时,如何选择最合适的存储和访问方式。
评分作为一个对系统稳定性有着极致追求的工程师,我总是在寻找能够让我更深入理解“为何如此设计”的书籍。《系统架构设计》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它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使用哪种技术”,而是教会你“如何思考”。书中对于“架构演进”的阐述,让我认识到,一个成功的架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需要随着业务的发展而不断调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领域驱动设计”(DDD)的介绍,它提供了一种将业务复杂性映射到系统设计中的强大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构建出更具可理解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案例,演示了如何识别核心领域、限界上下文,以及如何在不同限界上下文之间建立清晰的通信机制。这对于我参与的那些跨部门协作、业务逻辑复杂的项目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还对书中关于“容灾备份”和“灾难恢复”的详细规划方法印象深刻,这部分内容对于保证关键业务的连续性至关重要。
评分我一直认为,技术最终是为业务服务的,而《系统架构设计》这本书,正是将这一理念贯穿始终。它并非一本纯粹的技术手册,而更多地侧重于如何从业务目标出发,去设计一个能够支持这些目标的系统。我之前参与的项目,常常会陷入“技术驱动”的误区,过度追求最新的技术,而忽略了它是否真正适合我们的业务场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架构设计的第一步,永远是理解业务。书中关于“业务梳理”和“需求分析”的章节,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论,能够帮助我们从纷繁复杂的业务需求中,提炼出核心要素,并将其转化为清晰的技术目标。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权衡”的讨论,没有完美的架构,只有最适合的架构。作者通过多个对比鲜明的案例,展示了在资源有限、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做出取舍,并为这些取舍带来的后果负责。这本书对于那些希望提升自己从宏观层面思考问题能力的开发者,以及希望与技术团队建立更有效沟通的业务人员,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评分看了一段时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年年加薪登上人生巅峰
评分有思维导图,适合初学者理清概念
评分送货杠杠的,周五买的,要求下周一送到,没毛病,书是告诉,原理性很强,需要慢慢啃。
评分一直信赖京东,就这样
评分快递同学非常好,商品包装好,精神食粮,读书讲书写书,体会能量在作者和自己之间的涌动
评分讲的挺好的,没有错,推荐购买。
评分给老公买的书 他说这个不错的
评分感觉略坑的一本书
评分快递给力,是正版,还优惠,以后买书就上京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