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古史(第4版)

世界中古史(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孔祥民 编
图书标签:
  • 世界历史
  • 中古史
  • 欧洲史
  • 历史
  • 第四版
  • 学术著作
  • 文化史
  • 政治史
  • 社会史
  • 中世纪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187188
版次:4
商品编码:1209383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13
字数:36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封建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不管从今天看来它如何荒谬,我们应当对它进行历史的分析,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封建社会终究比原始社会进了一步,它的成就和进步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可以说,没有封建主义就没有资本主义。
  有了历史知识,包括世界中古史的历史知识,可以深入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批判继承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和培养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精神,必要时还可以揭露伪造历史的人。恩格斯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1848年革命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无产阶级没能把农民争取过来,从而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次革命失败以后,马克思主义有一个重大发展,那就是提出光辉的工农联盟思想。1850年夏,恩格斯在伦敦写成著名的《德国农民战争》,通过对1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的论述指明,农民只有同无产阶级结成巩固的同盟,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和农民阶级的解放。这是总结历史经验、古为今用的典范。
  在今天的世界上,封建主义远未根除,封建思想、小生产者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它们有时以社会主义思想的面貌出现,以假乱真,危害甚大。所以,反对封建主义,特别是小生产者的习惯势力和影响,仍然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学习世界中古史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经典作家的论断,特别是学习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力争完整而准确的理解。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历史文献和资料,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认真而细致的分析,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要学习史学史,吸收前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避免重新踏上走过的弯路。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对于问题要想想为什么,是否真有道理,不要人云亦云。资产阶级学者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有些看法可能是精辟的,但因阶级的局限,整个说来不可能科学地解释封建社会。对于他们的研究成果,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分析和鉴别,绝不能兼容并蓄。

目录

第一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产生
第一节 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一、古日耳曼人的社会和生活
二、民族大迁徙和日耳曼人的建国
第二节 法兰克王国和加洛林帝国
一、克洛维和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二、《萨利克法典》和法兰克社会的封建化
三、查理·马特的采邑改革
四、加洛林帝国
五、封建制确立和帝国的瓦解

第二章 西欧城市的兴起和十字军东侵
第一节 中古西欧的城市
一、城市的兴起
二、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三、手工业行会
四、市场、市集和贸易区
五、城市同盟
六、城市兴起的影响
第二节 十字军东侵
一、十字军东侵的背景
二、十字军东侵的经过和影响

第三章 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一、诺曼征服和英国封建制度的确立
二、英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三、法国王权的加强和议会君主制的形成
四、英法百年战争
五、法英农民起义
六、西班牙统一国家的形成
第二节 德国和意大利的分裂割据
一、德国和意大利历史发展的特点
二、奥托一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
三、皇帝与教皇的斗争
四、对西斯拉夫人的侵略扩张
五、《金玺诏书》和德国皇权的衰落
六、15世纪的德国
七、威尼斯与佛罗伦萨
八、教皇国的盛衰
九、初期的“异端运动”

第四章 东欧的封建国家
第一节 拜占庭帝国
一、5、6世纪时的拜占庭帝国
二、查士丁尼恢复罗马帝国的尝试及其失败
第二节 俄罗斯
一、俄罗斯的起源
二、留里克王朝与基辅罗斯
三、蒙古的征服及其统治
四、莫斯科公国的兴起和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
五、罗斯与瑞典、立窝尼亚骑士团、立陶宛和波兰的关系
六、伊凡雷帝
七、波洛特尼科夫起义和罗曼诺夫王朝建立
第三节 捷克
一、捷克地区的早期国家
二、封建关系的确立和经济发展
……
第五章 西亚的封建帝国
第六章 中古的朝鲜、日本和南亚次大陆
第七章 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
第八章 西欧文化和文艺复兴
第九章 宗教改革与德国农民战争
第十章 封建制度解体时期的西欧诸国
大事年表
中英文译名对照表
参考书目
后记

精彩书摘

  《世界中古史(第4版)》:
  六、伊凡雷帝
  1533年,瓦西里三世死,他的三岁儿子伊凡即位,称伊凡四世(1533-1584年在位),即俄国史上著名的“伊凡雷帝”。伊凡四世年幼,其母叶莲娜·格林斯卡娅摄政,而她委托宠臣伊·费·奥鲍连斯基等治理,遭到一些大贵族的反对。1538年4月,叶莲娜突然死去,据说是被反对派贵族毒死的,朝政落人大贵族安德烈·叔伊斯基手里。伊凡四世就是在这种残酷的争权斗争环境里长大的。他身为大公,但在大贵族眼里只是一个礼仪性的摆设,所以从小养成冷酷多疑的性格,并非常痛恨大贵族。1543年,13岁的伊凡四世在舅父米·瓦·格林斯基的指使下,下令让狗把安德烈·叔伊斯基活活咬死,暴尸宫门。1547年1月19日,伊凡四世在克里姆林官正式加冕,自称沙皇①。1547年2月,年轻的沙皇娶宫廷侍臣尤·扎·罗曼诺夫家的闺秀安娜斯塔西娅·罗曼诺芙娜为妻。此后,外戚之间的争权斗争日益激烈。1547年夏,由于莫斯科一场大火,引发了人民反对大贵族统治的起义。传说大火是大贵族格林斯基家放的。起义群众冲进克里姆林宫,打死大贵族、沙皇的舅父尤·瓦·格林斯基,把米·瓦·格林斯基革职、流放,起义才逐渐被平息下去。
  为了加强皇权,从1549年起伊凡四世开始推行政治、经济、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伊凡四世的改革和统治,主要依靠有军功的中小贵族的支持,限制大贵族(即波雅尔)的专横。军功贵族是为沙皇服军役的贵族,沙皇封给他们土地,称“领地”,不服役时收回。而大贵族则主要是封建王公的后代,他们世袭占有大面积的土地,对加强皇权不满,因而是伊凡四世打击的对象。宫廷里支持伊凡四世进行改革的主要是贵族政治家阿·费·阿达舍夫和宫廷教士西尔维斯特。1549年2月27日,召开了俄国历史上第一次缙绅会议,由波雅尔、高级教士、封地贵族的代表参加,中心是讨论改革和编纂新法典。1550年,颁布了新法典,把已经取得的中央集权化成果肯定下来,如限制地方总督的权力,废除波雅尔的司法权,一切案件均由沙皇法庭审理,同时使封地贵族在法律上与波雅尔有同等的权利,等等。
  对军队和中央国家机关的改革是16世纪50年代改革的主要内容。1550年,限制按门第选任军官的制度,提高封地贵族在军队中的地位;把莫斯科和附近各县土地分给1000多名有军功的贵族。1556年,颁布了兵役法,变封建家兵为替沙皇服役的军队,规定无论波雅尔还是封地贵族,每拥有150俄亩①土地,必须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为沙皇服务。为守卫京城,建立了一支直接听命于沙皇的使用火器的射击军②。中央机关的改革,主要是增设了分掌各部门事务的衙门,包括军事、领地、军械、警务、外交、财政等。这些改革加强了沙皇和中央的权力,打击和削弱了大贵族的势力。
  伊凡四世在对内厉行改革的同时,积极推行对外扩张。在东方,直接目标就是夺取金帐汗国的遗产,消灭处于四分五裂的鞑靼人的汗国。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两汗国位于伏尔加河中下游,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早已引起俄罗斯地主和商贾的垂涎。从16世纪40年代中叶起,伊凡四世曾几度攻打喀山,但没有成功。1552年6月,伊凡亲率15万侵略军,大举进攻喀山。喀山守军不足3万人,武器装备也差,但奋起抵抗。9月30日,俄军炸毁一段城墙,冲进城内,几乎杀光了所有男子。守军大多壮烈牺牲。后来,喀山人民不断发动起义反抗,均被镇压。
  ……

前言/序言

  世界中古史的内容和分期
  世界中古史,国内外学术界有人又称之为“世界中世纪史”。“中世纪”一词,最初出现在西方的文艺复兴时代,专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之间那段时间,大约相当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的考古学家和人文主义史学家弗拉维奥·比翁多(1388-1463年)在他的30卷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后的历史》里,专门论述了从472年到1440年间的历史,第一次把“中世纪”作为一个独立的时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可是,他的观点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1725年,具有天才思想闪光的意大利杰出的历史哲学家贾巴斯蒂塔·维科(1668-1744年)在他的名著《论民族共同性的新科学原理》(简称《新科学》)中,把人类的历史分为神的时代、英雄时代和人的时代,周而复始。在维科看来,所谓中世纪主要指新一轮神的时代,即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但丁所处的时代。18世纪法国启蒙学家伏尔泰和孟德斯鸠等人,从法律和政治制度方面考察了中世纪的封建制度,奠定了西方研究中世纪史的基础。西方学者研究中世纪史历来以西欧为对象,不包括东欧的拜占庭和俄国,更不包括阿拉伯及其以东地区,所以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世界中世纪史。他们往往贬低中世纪的意义,有的甚至认为那是一个黑暗时代,没有多少成就可言。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和《论国家》等著作中也使用“中世纪”一词,但赋予了它新的科学内容——专指封建社会。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反对把中世纪仅仅看成是黑暗时代或野蛮时代的非历史观点,指出它的巨大进步。事实也是如此。封建社会在物质生产和精神文明方面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前进了一大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5世纪以前,中国、印度、伊朗、阿拉伯帝国等东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影响很大。许多富有生命力的民族和国家,如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和俄国等,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14、15世纪以降,西欧的技术进步巨大,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以至从16世纪起开始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时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震撼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制度,为近代欧洲奠定了基础。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一些地区如美洲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圈。当然,新航路开辟也引起了殖民掠夺,亚洲、非洲、美洲许多地方开始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使那里的社会发展走着曲折的道路。
  世界中古史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封建社会发生、发展和衰亡的历史。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很不平衡,要划定一个适合所有国家封建社会的起止年代是困难的。拿封建社会的发生来说,就有“中国式”“西欧式”(或“综合式”)和“跨越式”等多种形式,年代相差千余年。多数学者认为,中国是在奴隶制社会崩溃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阶级斗争,在春秋战国之际(公元前475年)进入封建社会的。西欧是在西罗马帝国末期,由于奴隶、隶农的暴动和日耳曼人的入侵,共同推翻了西罗马帝国(476年)。在西罗马帝国领土上所建立的日耳曼人王国里,罗马因素和日耳曼因素互相影响综合,渐渐发展为封建制度。跨越式即直接过渡式,指原始社会解体以后越过奴隶制社会阶段直接过渡到封建社会。英国、德国和罗斯国家(9世纪)等属于这种形式。各国封建社会的衰亡也是千差万别,有“革命式”“改良式”等种种形式。革命式可以尼德兰、英国和法国为代表,他们各自通过1566年、1640年和1789年爆发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改良式可以德国、俄国和日本为代表,他们通过18、19世纪的改良和改革,极其缓慢地向资本主义过渡。至于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一般没有经历资本主义社会阶段。
《世界中古史》(第四版) 这本《世界中古史》(第四版)是一部全面而深入的历史著作,旨在为读者呈现从中世纪早期到文艺复兴时期(大致为公元5世纪至15世纪)的世界历史全貌。本书并非孤立地考察某个地区或文明,而是着力于勾勒不同文明、不同区域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与互动,揭示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所蕴含的深刻变革与发展脉络。 内容聚焦与结构安排: 本书的结构设计兼顾了宏观视野与微观细节。在宏观层面,它系统梳理了这一时期欧洲、亚洲、非洲以及美洲(早期文明)的主要历史进程。对于欧洲,我们将重点关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的日耳曼王国兴起、法兰克王国的崛起与分裂、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拜占庭帝国的延续与衰落、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与伊斯兰文明的繁荣,以及十字军东征等重大历史事件。同时,本书也未忽视北欧的维京时代、东欧斯拉夫民族的形成以及中世纪晚期欧洲的社会经济变迁与早期民族国家的萌芽。 在亚洲部分,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隋唐宋元的辉煌与转型,包括其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关系。我们将审视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的深远影响,及其后继政权(如金帐汗国、伊尔汗国、元朝)的兴衰。此外,本书还将描绘印度次大陆上不同王国(如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的政治格局与宗教文化演变,并简要介绍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重要文明发展。 非洲部分,我们将目光投向北非的伊斯兰化进程,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早期国家(如加纳、马里、桑海帝国)的兴起与繁荣,它们在贸易、宗教和政治组织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尽管本书的重点是“中古史”,但为了更好地理解世界历史的连续性,本书也会在适当的章节中,对前中古时期的历史背景进行简要回顾,并为过渡到近代历史奠定基础。 核心议题与学术视角: 《世界中古史》(第四版)秉持一种多元文明并存、相互影响的视角。它强调: 文明的互动与交流: 本书尤其关注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冲突与融合。例如,阿拉伯帝国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希腊、波斯、印度等地的科学文化,并通过贸易和战争将这些知识传播到世界各地,对欧洲的文艺复兴产生了重要影响。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的畅通,不仅促进了物质商品的流通,更是思想、宗教、技术和艺术交流的重要通道。 政治与社会结构的演变: 本书深入剖析了封建制度在欧洲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层面的特征。同时,我们也考察了其他地区(如中国、印度)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权力结构,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内部挑战和外部威胁。 宗教与文化的力量: 宗教在中古时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本书详细阐述了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发展及其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伊斯兰教的兴起及其在阿拉伯帝国及更广泛区域内的扩张;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与本土化。同时,我们也关注不同宗教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艺术、哲学、文学和科学成就。 经济与技术的发展: 本书不回避对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发展的考察。我们将分析不同地区经济模式的差异,以及技术创新(如农业工具、造船技术、印刷术等)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全球性视野下的中古世界: 即使在信息传播相对缓慢的中古时期,不同地区间的联系也比以往更加紧密。本书力求在更广阔的地理范围内,展现世界各个角落的社会形态和历史动态,从而勾勒出一个更加丰富和立体的中古世界图景。 学术严谨与普及性兼顾: 《世界中古史》(第四版)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也致力于以清晰流畅的语言呈现复杂Historiographical的议题。本书采用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并对过往的某些历史解读进行了审慎的讨论和修正。书中配有精选的地图、图片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摘录,以期帮助读者更直观地理解历史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无论是历史学专业学生,还是对世界历史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和知识。

用户评价

评分

《世界中古史(第4版)》的出现,对我而言,是一次对历史认知的“重塑”。这本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仅仅局限于欧洲的视角,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世界。我过去对那个时期伊斯兰世界的了解非常有限,这本书填补了我的知识空白。从伊斯兰教的兴起,到其辉煌的文化与科学成就,再到其与欧洲的互动,都进行了详尽而精彩的论述。我特别被书中关于阿拔斯王朝黄金时代以及后来各个伊斯兰帝国在科学、哲学、医学等领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所吸引。这些成就与当时欧洲的相对“沉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我对“黑暗时代”这个标签有了更深的思考。作者在分析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时,也非常注重全球性的视角,探讨了丝绸之路、香料贸易等如何将世界各地联系起来,并对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书中对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网络的形成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展现了那个时期经济的活力和创新。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沉稳而富有力量,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严谨态度。它让我意识到,历史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任何一个地区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其他地区的互动。

评分

《世界中古史(第4版)》的出现,可以说是在我阅读中古历史的道路上的一座灯塔。它以宏大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展现了一个全面而立体的中古世界。我一直对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详尽的分析。从基督教在欧洲的统一地位,到伊斯兰教的迅速扩张,再到各种异端思潮的出现,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探讨了宗教信仰如何影响政治、文化、艺术甚至日常生活。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教会组织结构、教皇权力的演变以及宗教改革的讨论,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宗教如何在那个时代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此外,书中对当时人们的世界观和宇宙观的描述也极具启发性,反映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神世界。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严谨,但也充满了人文关怀,他能够理解并解释当时人们的行为动机,而不是简单地用现代的眼光去评判。书中引用的大量原始文献和考古发现,为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增加了阅读的学术价值。这本书的内容之丰富,结构之严谨,观点之独到,都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的启迪,让我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历史的进程。

评分

《世界中古史(第4版)》是我多年来阅读中古历史类书籍中,最令我耳目一新的一本。它以其宏大的叙事格局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展现了一个立体而复杂的中古世界。我一直对中古时期哲学和思想的演变非常感兴趣,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论述。从新柏拉图主义的复苏,到经院哲学的兴盛,再到人文主义的萌芽,书中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并探讨了这些思想流派如何影响了当时的宗教、政治和科学发展。作者在介绍这些抽象的概念时,能够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使得内容更加易于理解。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一些重要思想家的介绍,比如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他们的思想不仅塑造了中古时期,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书中对教育和学术机构的发展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比如大学的兴起,其在知识传播和思想交流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当时社会中各种思潮的碰撞和融合的描绘,这使得中古时期并非一个停滞不前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变革的时期。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思想史的杰作。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历史充满敬畏却又深感无从下手的人来说,《世界中古史(第4版)》简直是一份厚礼。它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将漫长而复杂的中古历史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相互作用的细致描写。以往在阅读中古史时,我总觉得欧洲的脉络比较清晰,但对于其他地区,特别是伊斯兰世界和东亚,总有些零散的片段。《世界中古史(第4版)》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它将这些区域的历史融入到整体的叙事中,展现了它们如何与欧洲发生联系,以及各自如何发展演变。书中关于城市兴起和商业复苏的章节,让我对那个时期的人们生活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不再是笼统的“黑暗时代”的印象,而是看到了韧性、创新和复苏的力量。作者在叙述中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学界的研究成果,但又将它们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了学术术语的堆砌,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和视角也有所关注,比如农民的起义、工匠的行会等等,这使得历史不再仅仅是帝王将相的舞台,而是充满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愉悦的,它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古历史的兴趣,也让我对历史研究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读罢《世界中古史(第4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它打破了传统史书的刻板印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看待历史。作者显然下了苦功,不仅仅是罗列事件,更是在探究事件背后的逻辑和深层原因。比如,对于十字军东征的阐述,书中并没有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宗教战争,而是多维度地分析了经济动机、政治野心、以及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拜占庭帝国的部分,它被描绘成连接东西方的桥梁,其在保存古典文化、抵御外敌入侵方面扮演的角色被充分展现,这与我以往对拜占庭帝国的模糊印象大相径庭。书中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伊斯兰世界的崛起及其对欧洲的影响,从科学、哲学到商业贸易,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让我意识到中古时期并非仅仅是欧洲的历史,而是一个全球性互动和发展的时期。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具有感染力,即便是一些枯燥的政治斗争或经济变迁,在他笔下也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让人读来欲罢不能。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这些看似遥远的事件,是如何一步步影响至今,塑造了我们当下的世界格局。书中对于一些重要人物的刻画也栩栩如生,仿佛他们就活在眼前,他们的决策、他们的困境、他们的远见,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中。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是一扇理解人类文明演进的窗口。

评分

当我翻开《世界中古史(第4版)》时,我并没有预设它会给我带来如此大的惊喜。这本书的叙事逻辑非常清晰,它将复杂的中古历史脉络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我对那个时代的演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一直对中古时期的艺术与建筑充满兴趣,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视觉材料和深入的分析。从哥特式教堂的巍峨耸立,到拜占庭艺术的精美绝伦,再到伊斯兰艺术的神秘优雅,书中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探讨了它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文化。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艺术作品的解读,不仅仅是描述其形式,更深入地分析了其背后的象征意义和宗教内涵。作者在介绍这些内容时,语言也充满了美感,仿佛在带领读者进行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之旅。此外,书中对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衣食住行、节日庆典、婚姻习俗等方面的描写也极为生动,这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充满了人间烟火气。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女性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探讨,这让我对那个时代有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评分

《世界中古史(第4版)》在我心中占据了特殊的地位,它是我理解中古时期的“第一块砖”。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令人惊叹,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是一部史学研究的力作。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政治制度演变的细致分析,从罗马帝国晚期的衰落,到封建制度的形成,再到民族国家的兴起,每一个阶段的权力结构、法律体系以及统治思想的变化都被梳理得清晰明了。作者在论述这些内容时,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和学者的观点,但又能够将其消化吸收,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释,使得内容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可读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评价,都力求客观公正,避免了简单的好坏之分,而是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出发,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决策。此外,书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分析,如百年战争、黑死病等,都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探讨了它们对欧洲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这本书的篇幅虽然不小,但阅读过程却充满了发现的乐趣,让我不断地与历史对话,与作者的观点碰撞。它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锻炼了我的历史思维能力。

评分

对于我而言,《世界中古史(第4版)》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精神的“远航”。它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我带入了那个风云变幻的中古世界。书中对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冲突的描绘,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过去对拜占庭帝国和伊斯兰世界的了解相对有限,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在保存古典文明、发展科学技术以及塑造世界格局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在叙述时,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对马可·波罗东游的描述,不仅仅是记录行程,更深入地探讨了他所见所闻对欧洲社会的影响,以及当时东西方之间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我非常喜欢书中关于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的章节,比如活字印刷术、火药等,它们是如何一步步改变世界,推动历史前进的。作者的语言风格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乏文学的感染力,能够将枯燥的史实变得鲜活有趣。让我感动的是,书中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也有所关注,这使得历史更加真实,更加有温度。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不仅仅是英雄的史诗,更是无数普通人命运交织而成的画卷。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就像在一片被遗忘的土地上重新点燃了历史的火炬。我一直对中古时期充满好奇,但苦于找不到一本既权威又易于理解的入门读物。《世界中古史(第4版)》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的困境。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干巴巴地堆砌史实,而是将整个欧洲、中东乃至更广泛地区的历史画卷徐徐展开,让你仿佛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从蛮族入侵罗马帝国的余晖,到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再到查理曼帝国的辉煌与分裂,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作者在梳理复杂事件脉络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对当时社会结构、经济状况、文化艺术以及宗教信仰的细致描绘。比如,在讲述封建制度时,不仅仅是简单介绍领主与农奴的关系,还会深入分析其形成的土壤,以及对社会阶层固化和地方割据的影响。更令人赞叹的是,书中穿插了大量的插图和地图,让抽象的历史变得生动具体,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沉浸感。每当我翻到一幅描绘古老城堡或宗教壁画的插图时,都忍不住会停下来,想象着那个时代的工匠如何挥洒汗水,贵族们又在怎样的殿堂里纵论天下。这本书的参考文献和索引也做得极其详尽,为那些想要深入研究某个特定主题的读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总之,如果你想真正理解那个塑造了我们现代世界的关键时期,这绝对是一本不容错过的经典之作。

评分

这本书,我只能用“惊艳”来形容!《世界中古史(第4版)》完全颠覆了我对中古历史的刻板印象。我原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但事实证明我错了,它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历史史诗。作者的叙事能力堪称一流,他能够将复杂的历史事件描绘得如此生动,仿佛将读者带入了那个时代。我最喜欢的部分是关于中世纪欧洲政治格局的演变,从封建割据到民族国家的雏形,每一个阶段的权力斗争、外交策略和军事冲突都被描绘得惊心动魄。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塑造也极为成功,比如那位雄心勃勃的查理曼大帝,他的征服与统治,他的文化复兴,都让我在阅读时充满了敬意。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当时社会阶层和普通民众生活的描写,这使得历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王侯将相的演绎,而是充满了市井的烟火气,让人感到亲切和真实。书中大量的引文和旁征博引,显示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但他的语言却一点也不晦涩,反而充满了文学色彩,读起来如同品味一首古老的歌谣。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古历史,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最佳的起点。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去理解和感受历史。

评分

这本书写的非常非常非常好看

评分

条理清晰,适合备考时间短的考研人用。

评分

我非常满意

评分

书本不错,很好的一次购物体验,送货速度快

评分

快递很快,服务好,价格便宜,快递很快,服务好,价格便宜

评分

宝贝收到了,物流很快,态度也很好,价格也很实惠

评分

物流超快的,价格便宜,正版

评分

很好的,质量很不错的,很喜欢

评分

还不错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