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15
治愈心理学:新编实用心理自助手册(案例应用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一切情绪的变化都不要去刻意控制和压抑,自然发泄,适可而止。跟随本书的方法,积极改变心态,学会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通过心理自助走出危机,重建美好的心灵家园。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石。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似乎越来越远,在生活突发事件甚至是灾难面前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心理自助是人们用以调节自身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行为与活动。心理自助由自我所主导,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有心理专业工作者的指导和支持。它可以用于情绪管理,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还可以治疗一些心理障碍。本书以大量实例诠释现代人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以一名专业心理医生的视角向读者阐述自我面对与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引导与帮助被心理危机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第一章 不良情绪管理 / 001
健康而稳定的心理素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而不良情绪无疑是最大的干扰者之一。对于情绪,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它的种种不好,但事实上,情绪的奇妙之处就在于人们如何去看待和管理。你知道一个人的哀伤会为其带来什么吗?怎样看待难过,它才会由一种负面情绪转化为另外一种积极的能量呢?你知道当你被焦虑感和恐惧感控制的时候,其实那是你自己所作的选择吗?你相信愤怒也会爆发出正能量吗?无助感令你抓狂,罪恶感使你无助,你知道如何彻底消除无助感和罪恶感吗?下面就带着这些疑问,翻开本书的第一章吧!
第一节 哀伤和难过的力量 / 002
第二节 别被焦虑和恐惧操控 / 005
第三节 警惕无助感的侵袭 / 010
第四节 清洗罪恶感 / 016
第二章 异常心理调适 / 021
人们总是很容易被心理问题困扰,当出现异常心理时,很多人无法及时发现,于是被长期困在死角里。你知道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出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吗?比较常见的异常心理有哪些?分别有什么样的症状和表现?心理自助者需要为自己做什么样的心理调适,才能摆脱异常心理的困扰?本章在解读案例的基础上,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心理调适。
第一节 找到抑郁症的出路 / 022
第二节 打破强迫症的枷锁 / 028
第三节 破除焦虑症的魔咒 / 036
第四节 战胜神经衰弱的良方 / 045
第五节 走出恐惧症的地狱 / 049
第三章 人格障碍矫正 / 057
生活中有些人会毫无理由地以自我为中心,傲慢自大;有些人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大发雷霆;也有些人会过度讲究细节,吹毛求疵;更有不少人会无缘无故怀疑身边的人,心存疑虑而难以与周围的人建立亲密关系……事实上,这些都是人格障碍的表现。那么,生活中都有哪些比较常见的人格障碍?又都有什么样的表现?又该如何进行自我检测和自我修复训练?
第一节 远离强迫的痛苦 / 058
第二节 跳出偏执的死角 / 065
第三节 拒绝逃避的行为 / 072
第四节 打破自恋的幻想 / 078
第五节 制服冲动的魔鬼 / 084
第四章 生活应激事件干预 / 095
生活应激事件是一种会令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者是由环境的刺激所引发的一种主观心理反应。而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系列应激事件,比如青少年早恋、青年男女恋情失败、夫妻关系瓦解、遭遇车祸等。在这些事件面前,人们要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烟酒上瘾者在戒除的过程中,该如何进行情绪和心理上的调节?正在监禁中的人要怎样直面现实、调整心态呢?出现离退休综合征的老年人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心理调适呢?而他们身边的人又需要为其做些什么呢?
第一节 青少年早恋心理调适 / 096
第二节 失恋男女的情伤治愈 / 100
第三节 婚姻解体后的心态调整 / 104
第四节 车祸之后的精神创伤治愈 / 108
第五节 戒除烟(酒)瘾的心理调适 / 112
第六节 被监禁者狱中心理干预 / 117
第七节 离退休者心理干预 / 120
第五章 亲子关系援助 / 127
家长一贯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因此怎样教育下一代是父母始终关注的话题。本章主要以孩子为对象,介绍不同家庭环境带给孩子的种种困扰和心理影响。你知道家庭暴力对一个孩子究竟有多大的负面影响吗?你了解单亲家庭的孩子是怎样孤独无助吗?有缺陷的家庭结构是孩子出现心理缺陷的根源,你关注过那些留守儿童吗?他们的心灵寄所在哪里?亲子关系出现问题该怎么办?本章在介绍不同家庭环境下孩子的心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心理问题,并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对父母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或改善亲子关系有所帮助。
第一节 家庭暴力下的孩子 / 128
第二节 单亲家庭里的孩子 / 135
第三节 留守儿童缺失的心灵寄所 / 143
第四节 独生子女的性格缺陷 / 152
第五节 警惕青少年亲子关系紧张 / 158
第六章 灾后心理调适 / 169
经历大的灾难之后,大部分人都会在躯体和心理上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感觉。你知道灾后比较常见的精神创伤有哪些吗?躯体会出现哪些异常反应?你是应该坚强地忍耐,还是应该大胆地说出来?灾后出现的心理危机都有哪些?我们该怎么应对?心理危机干预是什么?哪些人需要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灾难过后,儿童与青少年会出现哪些心理问题?如何帮助他们修复深受创伤的心理?那些在灾难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该如何面对残破的家园和已逝的家人?当失去孩子的母亲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时,她们又该如何开启重生的心灵大门?
第一节 灾后常见精神创伤 / 170
第二节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 / 176
第三节 儿童及青少年灾后心理救助 / 183
第四节 灾后丧亲者的心灵重塑 / 196
第七章 生命的救赎 / 213
当越来越多的自杀新闻涌进我们的视野时,很多人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也深感生命的脆弱。心理、生理疾病可以引发自杀,学业压力也能引发自杀,恋情失败、求职受挫同样能够引发自杀,家庭纠纷、经济困难还能够引发自杀……为什么这些常见的所谓挫折便能够如此轻易地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呢?心理学家认为,其主要根源还在于人们的心理素质。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心理困境造成了如此的悲剧呢?如果你的身边有自杀倾向的人,你该怎么去挽救他们的生命呢?如果你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请好好看一看本章。
第一节 摆脱抑郁并非只有自杀 / 214
第二节 青少年为何如此不惧死亡 / 220
第三节 大学生自杀的背后 / 230
第四节 中国式自杀高危人群 / 238
第五节 走出恐惧症的地狱
一、案例
牛某是河南某大学大二的学生,从大一开始,他就很害怕与人交往,同宿舍的男生经常一起出去玩,但是牛某却总是形单影只,不愿与任何人多说话。他坦言自己以前就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性格有点儿内向,本以为上了大学以后会变好,但现在情况却越来越严重了,生活、人际交往、学习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影响。无奈之下,他找到了心理医生。但即使是面对心理医生,他也很不自然。牛某神色慌张,始终都不敢抬头直视面前的医生。
他说他很想出去和同学们一起玩,一起打台球,一起上下课,但就是无法克服内心的阴影和恐惧。大家都说他很害羞,不像一个大男生,有些女同学甚至直接调侃他,这让他更加不敢见人了,像做了亏心事一样,所以同学们都叫他“牛怪人”。
他害怕与女生接触,上课也感到紧张,只要老师面朝着同学们,他就不敢抬头看黑板,在人多的地方更是不由自主地感到手足无措、面红耳赤。意识到自己的这个“毛病”后,牛某也曾试图用理智控制自己,并说服自己一次次尝试出现在人多的地方,但根本坚持不下来,他为此感到非常苦恼。不仅人际关系不好,他的学习成绩也在直线下滑,本想在大学期间入党,但按照这种情势发展下去,他也许没有机会了。
心理医生观察到,牛某在陈述这些内容的时候,始终低着头,眼睛盯着地板,言辞也断断续续。他还说自己的记忆力明显下降了,晚上还经常失眠,好不容易睡着了还会做噩梦,看得出牛某很痛苦。
医生的诊断是,牛某患上的是社交恐惧症。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心理因素是主要诱因,因此,只要牛某肯配合,通过心理分析和治疗,症状可逐渐消除。
针对牛某的情况,心理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案有认知领悟疗法和系统脱敏疗法。
在接受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医生要求牛某回忆一下从前的一些不开心的经历,找到自己性格形成的真正原因和演变过程。后来,在医生的耐心劝导之下,牛某说出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从小就性格内向、胆怯、孤僻,父亲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考试成绩一旦不理想就会遭到父亲的打骂。
有一次父亲失手将他的胳膊扭伤了,他不得不在医院躺了半个多月;父母很传统,坚决反对牛某和女生交往,生怕他“早恋”;牛某在学校也不敢和女生说话,有时候考试成绩退步了,他总觉得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牛某说自己受不了这样的眼光,每次都会尽量躲避,并感觉自己是个不受欢迎的人……
心理医生在对其实施治疗时,为其分析了症状形成的原因。先是他本身的性格,内向、胆怯、孤僻,加上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管教和压制。在牛某的眼中,老师、同学的挖苦和瞧不起都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冲击,在其心灵深处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综合分析之后,心理医生给牛某提出了一些建议:一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宽容对方的不友好态度,同时还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比如是不是自己有点儿敏感、多疑了,以此来缓解社交中的心理压力和抵抗情绪;二要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男女可以很正常地交往,没有必要担心,学会正视自己的意愿,摒弃旧道德、旧传统的约束;三是可以找两个身边的人,比如舍友,跟他们了解一下自己在与他们交往中的反应,是不是真如自己所说的那样“手足无措”“面红耳赤”等。
牛某勉强接受了心理医生的建议,配合自身的心理调节,大概一周之后,感觉症状有了明显缓解。当再次走进心理医生的办公室时,牛某也不再像起初那样羞涩了,大方了很多,说话时也抬起了头,并会和医生进行眼神交流。他说自己现在就好像是从迷雾中走了出来一样,很轻松,但还是有一些障碍无法克服。
为了让牛某尽快痊愈,心理医生又给他制订了一套系统脱敏疗法的训练计划,主要是通过想象和一些恐惧情境做对抗,在这个过程中,配合做一些放松训练,使患者逐渐适应恐惧情境。比如,心理医生要求牛某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主要记录日常生活中周围人的言行举止以及对待自己的态度;有意向身边的人调查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以此来证实自己的感觉是否准确;每天还要坚持做两次到三次的放松训练。
此外,牛某也可以尝试用想象的方式,在大脑中设想自己与最想见却又最害怕见到的人交流,比如某位心仪的女生,或者是想避开又不能避开的某位任课老师等,当双方面对面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牛某需要在想象的过程中体察自己的情绪反应和心理变化,然后慢慢让自己的情绪和肌肉放松下来,最后在意象上取得适应感。
随后,再将这种意念中的适应放在实践中,转变为行为上的适应,进而达到治愈的效果。当然,在运用这种系统脱敏疗法施治时,牛某需要向心理医生提供信息,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给这些恐惧情境作一个等级层次划分。在施治的过程中,依据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牛某的社交恐惧症终于得到缓解,目前已经康复。
二、恐惧症及其诊断标准
当人在面临危险时,恐惧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与焦虑有一定的区别。焦虑是在危险尚未临近的时候,而恐惧则是在危险已经被个体意识到之后。当个体认为自己无法战胜这种危险时,恐惧感就会产生,这是正常人在面临危险时的合理反应。
但恐惧也可以是一些幻觉和错觉,比如那些精神病人的妄想等。主要对某些特定的事物或情境的出现感到恐惧的一系列神经症性障碍,被称为恐惧症。恐惧症包括三种类型,即广场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特定恐惧症。案例中的牛某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心理学家认为,恐惧症的成因一般有遗传因素,也和当事人自身的心理素质、生理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在遗传方面,广场恐惧症就具有比较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特别是对女性亲属的影响;某些特定恐惧症也有很明显的遗传倾向。
在当事人的心理素质方面,主要集中在性格上,比如内向、孤僻、羞怯、被动等,这类人群不仅容易焦虑和强迫,也很容易感到恐惧,加上父母的压制或过度保护,都会成为恐惧症出现的诱因。
而在生理因素方面,研究发现,恐惧症患者的神经系统惊醒水平颇高,因此他们很容易敏感,时刻都处在一种高度警觉的状态之中。
至于社会心理因素,19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采用条件反射解释患者的发病机制,认为恐惧症的扩展与持续是因为症状的反复出现,导致焦虑情绪变得条件化,回避行为对条件化的消退也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当患者遭遇到某一种恐惧性刺激时,当时出现在同一种情境中的,并非是恐惧刺激源的因素也会一起作用于大脑皮层,两者共同作用,形成混合刺激,进而形成条件反射。
一旦今后重新遇到相同的或类似的场景,哪怕是一些和恐惧刺激源无关的刺激,也都会被患者吸收,引起更为强烈的恐惧情绪反应。但这种解释并不能概括所有的患者,也有部分患者在之前并未受到过恐惧刺激,有的患者的恐惧对象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转变等。
三种恐惧症的临床表现分别为:
广场恐惧症: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恐惧症类型,又叫场所恐惧症、旷野恐惧症、幽室恐惧症。患者一般都在25岁左右,到了35岁会出现另外一个发病高峰期,女性要普遍多于男性。患者主要是对某些特定环境感到恐惧,譬如广场、幽闭的场合或者是拥挤的公共场所等。
因此,患者一般不会、也不敢独自一个人离家或者进入某些陌生的场所,害怕自己在这些场所中出现恐惧感而又无法得到帮助,进而回避这些场合。这种伴随的焦虑感和回避行为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要比其他几种恐惧症大得多。
社交恐惧症:又可称为社交焦虑障碍。一般而言,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相同,多出现在17岁到30岁之间,基本上没有很明显的起病诱因,主要是害怕在群体中被注视,发现被别人注视后会显得很不自然,不敢直视对方,也不愿被对方直视,更不敢在公共场合活动,对社交有恐惧感,并采取回避的形式。
比较常见的是异性之间、面对未婚夫或未婚妻的父母时、面对比较严厉的上司时,甚至是熟人之间也难以做到自然对视,所以社交恐惧症又称为对视恐惧症。患者一旦置身于该类情境之中,就会感到面红耳赤、手足无措,甚至出现恶心、尿频尿急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惊恐发作。
特定恐惧症:能够促使患者产生恐惧的是一些比较特定的环境或情境,譬如封闭的空间、牙科治疗室、目睹流血、进食某类食品、高处、打雷、飞行、黑暗环境、害怕接触某类特定疾病等,促使患者联想到具体的惊恐情境,导致恐惧发作。这种恐惧症状多出现在幼年时期或者是成年早期,如果没有进行治疗,会持续几十年。而患者对特定情境的恐惧感通常是不会出现波动的,患者在回避恐惧情境时的难易程度决定了其功能受损程度。
那么,判断一个人患上恐惧症需要符合哪些标准呢?
1.当事人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的恐惧感,而这种恐惧的程度和实际的环境状况并不相称。
2.在恐惧发作时,伴有焦虑与自主神经症状。
3.恐惧反复发作或持续发作,有明显的回避行为。
4.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恐惧感不正常、过分、不合理,也没有任何必要,但依然难以控制。
5.当事人对所恐惧的情境、事物、人等的回避行为一定是或者曾经是比较突出的症状。
6.排除其他精神障碍的可能,比如焦虑症、疑病症、精神分裂症等。
三、恐惧症患者的心理自助
在牛某的例子中,心理医生的治疗方案是系统脱敏法。实际上,恐惧症的治疗方法一般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而系统脱敏法则属于行为疗法的一种。常见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系统脱敏疗法、认知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等,主要目的是对患者的行为加以矫正,缓解或消除其恐惧感。而药物治疗则需要患者在寻求医生帮助的前提下,根据医生开的处方加以治疗,常见的是抗抑郁和抗焦虑药,对恐惧症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助于行为矫正。
……
健康的心理是人生成功的基石。你想知道如何为自己的心理保健吗?你想知道情绪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吗?你想了解什么是异常心理及其调适方法吗?你想知道如何应对生活应激事件吗?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哪些关联?灾难过后如何完成心灵重建?如果你有过自杀的念头,或者你身边就有自杀倾向的人,你又该怎样去挽救宝贵的生命?当你翻开这本书时,即会找到想要的答案。真实的案例,翔实而具体的解读,这是一本适合公众阅读的实用心理自助手册。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圈子逐渐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渐行渐远……现代的都市人努力追求着优质的生活,却忽略了人的心理环境也需要优质与宁静,特别是在生活突发事件甚至是灾难面前,很多人会瞬间变得不堪一击,在很大程度上,击垮人的并非生活事件或灾难本身,而是人自身。没有坚实、稳定而健康的心理环境,人就会像一块玻璃一样,容易被外界击碎。
这是一本面向公众的心理读物,全书以大量实例来诠释现代人以及不同的社会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以一名专业心理医生的视角来向读者阐述自我面对与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引导与帮助被心理危机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心理自助是人们用以调节自身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的行为与活动。与心理咨询相对而言,心理自助是由自我所主导,必要的时候也可以有心理专业工作者的指导和支持。在心理学中,就广泛意义而言,心理自助是个体有意识地借助自我调节与自我训练的形式来获得心理上的提升,而狭义上的心理自助则是通过阅读心理自助书籍、参加互助小组或接受专家的指导等方式来达到改善心理和情绪的目的。
心理自助可以用于情绪管理,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还包括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引导人们进行自我探索,通过对自己的深入了解来达到心理治愈和成长的目的。可以说,这是一门关于人类心灵的学问,在帮助人们消除心理痛苦,化解各种心理危机和创伤的同时,还会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欢乐与愉悦,增强心理稳定性。
治愈心理学:新编实用心理自助手册(案例应用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