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你在这本书里读到的,将不仅只是故事本身,你还将经历心灵成长的七天。
头一天,你将对他人和世界有一定的了解,学会如何应对这充满危机的世界。
第二天,你将学会正视自己,找到真实的自我,提升自己。
第三天,你将学会如何面对困境,突破成长局限。
第四天,你将学会如何变通,去面对难以预料的未来。
第五天,你将学会如何选择,在舍与得之间寻找平衡点。
第六天,你将懂得快乐的真正含义,找到你和快乐之间真实的距离。
第七天,你将突破种种内心的障碍,启动终生的心灵成长,成为更好的自己。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欧文·亚隆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人必须从自身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把钥匙,能解开你看不见的心灵枷锁,疏通你内心的郁结,释放更有力的你!每个人对故事的解读方式都是独特的,如果你的解读与本书的任何一种解读都不相同,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学会了解读故事的正确方式,也意味着你获得了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力量。
作者简介
叶舟,心理学博士、心理解脱师、思维健康师。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特聘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出版过《在北大听解脱之道》《在北大听包容之道》《在北大听平衡之道》《快乐老人不生病》《心理解脱师》《国学九家智慧》等研究心灵成长的书,在心灵建设上有许多独到见解,其中“一秒钟烦恼解脱术”培训课程深受学员欢迎,被誉为“心理解脱师”。
精彩书评
人永远无法真正从他人那里得到帮助,人必须从自身找出帮助自己的力量。
——欧文·亚隆
目录
序幕 ...001
第一天 / 关于世界,你迷茫吗?
清水的味道 ...002
毛毛虫效应 ...005
欲望越小,人生越幸福 ...010
出头的椽子先烂 ...016
友情的博弈 ...021
最难做到的事 ...027
急于求成要不得 ...030
看得远一点,跑得快一些 ...033
第二天 / 关于自己,你还好吗?
鼻子先着地又怎样 ...040
你就是想得太多 ...044
挖掘自己的“金矿” ...047
治贫良药和致富灵丹 ...052
最大的对手,最好的医生 ...054
能将你打败的只有你自己 ...058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064
第三天 / 遇到挫折,你要逃避吗?
在死神的门口 ...068
被撑死的巴西海龟 ...073
对子弹过敏 ...076
敲门恐惧症 ...079
烧不死的鸟才会是凤凰 ...085
只差一点点 ...090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 ...094
对不可避免的事,轻松地去承受 ...097
第四天 / 关于未来,你怕了吗?
最重要的事 ...102
毛姆的启示 ...106
非此即彼的怪圈 ...110
雪化了变成什么 ...115
幸运的成本 ...117
曲别针的用途 ...121
多多举手 ...126
第五天 / 关于选择,你后悔吗?
把心放下 ...130
不要怕,不要悔 ...135
生命需要什么 ...138
舍,得 ...140
执着或者退一步 ...145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148
一切都会过去 ...151
第六天 / 关于快乐,你懂了吗?
快乐是什么 ...154
三条忠告和三块面包 ...157
谁是你的镜子 ...160
天使的礼物 ...165
我自嘲,我快乐 ...168
成全的气度 ...171
人生的境界 ...174
第七天 / 关于内心,你足够强大吗?
踢猫效应 ...180
情绪转移 ...184
快乐的城堡 ...187
别背负重担上路 ...190
学会忙里偷闲 ...194
越仇恨越难受 ...197
爱的回报 ...200
幸福在于珍惜所有 ...204
精彩书摘
鼻子先着地又怎样
一个硬币有正反两面,一个人也有优缺点,没有谁能够成为完美的人,因此我们不要用人生短暂的光阴去盲目追求完美。
事实上,我们是不完美的,可以形容为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然后丢弃在人间。我们要想实现完美,就好像大海捞针,最后只会徒劳无功。
勇敢的人往往缺少智慧,聪明的人往往缺少勇气;豪爽的人往往心思过疏,谨慎的人往往怀疑过头……一种阳光性格的另一面必然是阴影,我们又怎么能达到完美呢?
我们不要求达到生活的完美。生活本身应该有些风浪,风浪正是我们出航的助力。如果我们生活在一帆风顺中,我们不会增长自己的才干,同时也很难体验生活的乐趣。
有一个人从来没有出过海,他的朋友约他一起前往。他有点犹豫,害怕翻船。朋友好说歹说地规劝他:“如果你总是这么杞人忧天,还不如从一出生就躺在床上,这样什么危险也没有了。”这个人经不住朋友的劝告,于是两人一同前往。
刚开始时,大海风平浪静,两人觉得心旷神怡。没过多久,风浪就来了。船有些摇摇晃晃,那个人有些紧张,朋友告诉他,没什么可担心的,这是常有的事情。这个人情绪有些舒缓。果然,没过多长时间,风浪就平息下来了。等他们回到家的时候,那个人对朋友说:“虽然有点惊险,但是还真有趣。”朋友呵呵一笑。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这样?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畏惧这个风险,担心那个风险。当时就有过来人告诉我们,一切顺其自然。
事实证明,我们担忧的90%的事情都没有发生。我们回过头去看那段生活的时候,发现经历了这样的日子,生活才变得丰富起来,连痛苦的经历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生活就是这样,不可能完美,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没有必要追求完美,追求一帆风顺。我们要追求的是适应和驾驭生活的能力,就像我们在大海上,要做的是适应和驾驭那条摇摇晃晃的船。我们没有办法祈求上天给我们一个完美的生活,我们应该依靠的是自己。
我们不要求达到事业的完美。追求事业的完美容易陷入空谈,因为事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你的资源和你的事业是否匹配。没有资源,一切都是枉然,只能陷入空谈。因此我们发展自己的事业,不要想着一开始就做大事。事实上,事业的起步往往是从小事情做起的。如果一个人觉得小事情琐碎,不屑于去做,那么他也不大可能做大事情。任何庞大的机器都是由一个个部件组成,这些部件的运转如何直接决定了机器的运转。大事情也是由一堆小事情有机组合而成,因此做好小事情,就成为成功运转大事情的基础。
一位才思敏捷的牧师对公众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最后他以肯定自我价值作为结尾,强调每个人都是上帝眷顾的宝贝,每个人都是从天而降的天使。活在这个世上,每个人都要用好上帝给予的独特恩赐,去发挥自己最大的能力。
听众当中有个人不服牧师的说法,站起身来,指着令自己不满意的扁塌鼻子,说道:“如果像你所说,人是从天而降的天使,请问有哪个完美的天使长着塌鼻子呢?”
另一个嫌自己腿短的女子也起身表示同样的意见,认为自己的短腿不是上帝完美的创造。
牧师轻松而自信地回答:“上帝的创造是完美的,而你们俩也确实是从天而降的天使,只不过……”
他指了指那名塌鼻子的男子,说:“你降到地上时,让鼻子先着地罢了。”
牧师又指着那嫌自己腿短的女子,说:“而你,虽是脚先着地,却在从天而降的过程中,忘了打开降落伞。”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故事正是说明这个道理。人生确实有许多不完美之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憾,真正完美的人,在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历史记载,西施的脚大,王昭君双肩仄削,貂蝉的耳垂太小,杨贵妃还患有狐臭。道理虽然浅显,可当我们真正面对自己的缺陷和生活中不尽如人意之处时,却又总感到懊恼、烦躁。
其实,完美的标准是相对而言的,因人的审美观不同而不同,今天以肥为美,明天就可能以瘦为美。古人以脚小为美,如果今天有“三寸金莲”走在大街上,路人肯定会笑掉大牙。
追求完美没有错,可怕的是追而不得后的自卑与堕落。即使缺陷再大的人也有其闪光点,正如再完美的人也有缺陷一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照样可以赢得精彩人生。正如清朝诗人顾嗣协所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勤能补拙,先天的不足同样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弥补。孙膑因被刖足而作《孙子兵法》,司马迁因受宫刑而作《史记》。王羲之从小口吃,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乃发愤读书,终于书法冠绝古今,成为书圣。
缺陷并不可怕,完美也没有十分。面对不足,采取泰然处之、宽容的态度,生活中便会少一份烦恼,多一片笑声。
……
前言/序言
《静水流深:内在秩序的寻觅与重塑》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如同扬帆远航的船只,承载着过往的经验,驶向未知的远方。然而,并非所有航行都一帆风顺,焦虑、迷茫、失落,这些无形的情绪风暴,常常会让我们偏离航道,甚至在茫茫大海中失去方向。我们渴望抵达平静的港湾,寻得内心的秩序,然而,通往那里的道路,往往比想象中更加曲折。 《静水流深:内在秩序的寻觅与重塑》并非一本关于“如何快速成功”的速成指南,也非空洞的励志宣言。它更像是一次深入的自我对话,一场关于如何与内在的种种面向和谐相处的探索。本书的核心,在于引导读者去审视那些困扰我们的根源,理解情绪的运作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种更加稳定、深刻的内在力量。 我们时常感到自己被负面情绪所裹挟,仿佛被一层无形的网所束缚,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挣脱。愤怒、恐惧、悲伤、嫉妒,这些情绪本身并非“敌人”,它们是内心发出的信号,指引我们去关注那些被忽视的需求,去疗愈那些潜藏的伤痛。然而,我们常常选择回避、压抑,或者与之对抗,结果却适得其反,让情绪的洪流越发汹涌,侵蚀着我们的平静。 本书将带领我们一步步去拆解情绪的运作密码。我们将探讨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它们与我们的思维模式、过往经历、甚至身体感受之间存在怎样的微妙联系。通过一系列的引导和反思,读者将有机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自己的情绪,不再将它们视为失控的野兽,而是理解它们作为内在信使的价值。这种理解,是摆脱情绪困扰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内在秩序”的建立,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持续耕耘、不断调整的过程,如同精心打理一座花园,需要耐心、细致,以及对土壤、阳光、雨露的深刻体悟。本书所倡导的内在秩序,并非僵化的规则或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能够让我们在变化的世界中,依然保持稳定与灵活的能力。 我们常常在追求外在成就的过程中,忽略了内在的滋养。太多的精力被投入到工作、学业、社交之中,而与自己的对话却越来越少。我们习惯于用忙碌来填补内心的空虚,用外界的认可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殊不知,真正的力量,源自于内心的丰盈与安宁。 《静水流深》将引导我们重新连接内在的“自我”。这并非一次形而上的冥想,而是通过具体的方法,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觉察身体的信号,去理解那些潜意识中的渴望与恐惧。我们将学习如何区分“真实的自我”与“被社会定义的自我”,如何辨别那些源自外界的评判与期待,从而找回属于自己的声音。 书中提供了许多实用的工具和练习,帮助读者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内在秩序的建立。这些练习可能包括: 觉察练习: 学习如何有意识地观察自己的思维和情绪,不带评判地接纳它们。这有助于我们摆脱思维定势,认识到许多烦恼源于我们对事物的主观解读。 情绪的接纳与转化: 并非鼓励我们沉溺于负面情绪,而是学习如何温和地面对它们,理解它们背后传递的信息,并找到健康的释放和转化途径。例如,学习在愤怒时,不发泄,而是去探究愤怒的原因,并采取建设性的行动。 内在对话的艺术: 掌握与自己的“不同部分”进行沟通的技巧。我们内心常常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例如,一方面渴望安稳,另一方面又追求刺激。学会与这些不同的声音对话,能够帮助我们整合内在的能量,减少内耗。 设立健康的边界: 学习如何保护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拒绝不必要的干扰,从而为内在的成长创造空间。这不仅仅是拒绝他人,更是对自己负责,对自己内在需求的一种尊重。 积极的自我肯定: 认识到自身价值,并学会用积极的语言与自己沟通。摆脱自我批评的陷阱,用理解和鼓励取代苛责,是重塑自信的关键。 寻找意义与目标: 探索那些真正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事物,并将其融入生活。当我们的生活与内在的价值和目标相连接时,即便面对挑战,也能感受到一种深层的满足感和动力。 本书特别强调“重塑”的过程。内在秩序并非一成不变的蓝图,而是在不断的体验和反思中,进行精心的调整和优化。我们的人生轨迹是动态变化的,我们的内在世界也需要随之而调整。当新的经历到来,新的挑战出现时,我们如何运用已建立的内在秩序,去应对和适应,将决定我们能否继续保持平静和成长。 “静水流深”的比喻,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本书所追求的境界。外在的平静,或许只是一时之相;而真正的宁静,源于内在的深邃与稳定。当我们能够沉淀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理解自己的需求,并以一种更加成熟和智慧的方式去应对生活中的种种变化时,我们便能抵达那份“静水流深”的安宁。 《静水流深:内在秩序的寻觅与重塑》适合于任何在生活中感到迷茫、焦虑,渴望找到内心平静,并希望与自己建立更深层连接的人。无论你是正值人生转折点,还是在日常的琐碎中感到身心俱疲,本书都能为你提供一份宝贵的指引。它邀请你踏上一次自我探索的旅程,重新认识自己,并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寻回属于自己的那份稳定与力量。它不是给予答案,而是开启提问,引导你通过自己的智慧,去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