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

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蘇建華,馬德剛,副主編 著,李守信,蘇建華,馬德剛,副 編
圖書標籤:
  • 揮發性有機物
  • VOCs
  • 汙染控製
  • 環境工程
  • 大氣汙染
  • 治理技術
  • 工程應用
  • 環保技術
  • 工業排放
  • 氣味控製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8058
版次:1
商品編碼:1210284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7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 由幾位在廢氣淨化領域內長期從事VOCs汙染控製技術研究的知名專傢,組織國內有關教學、科研及長期工作在VOCs防治一綫的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編著。

2.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不僅從理論上係統地講述瞭用於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的吸收、吸附、催化及生物法等主要治理方法的原理,而且從工程實踐上分彆按照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種類及産生的重點行業敘述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産生過程、治理方法選擇、治理工藝的確定原則以及工程設計、施工、驗收和運行管理等內容。

3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相關高等院校、工程公司以及環境管理部門從事教學、科研、工程治理的科技人員及管理人員的一本很好的參考書。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講述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的理論和方法。首先講解VOCs治理的主要工藝理論(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生物法、燃燒法),同時穿插講解瞭其他方法(冷凝法、低溫等離子體、變壓吸附、光解及光催化法等)的理論;書中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敘述方法,分彆介紹瞭轉輪濃縮、RTO、RCO處理工藝,另外還分行業(石油化工、包裝印刷、噴漆塗布等)介紹瞭VOCs的具體治理工藝,還講述瞭室內VOCs的防治技術。最後還介紹瞭VOCs的檢測技術和方法。同時書後還附上幾個典型案例。給讀者提供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完整的知識體係。


本書不僅有一定的理論深度,而且有實踐經驗的總結,是一本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書籍。


本書不僅是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治理的培訓教材,還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材,而且是從事科研、管理、工程設計及VOCs治理一綫的工程技術人員的非常實用的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守信,華北電力大學,教授,1967年畢業於天津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2年退休。主要從事大氣汙染控製工程的教學、科研及工程實踐。


1997.8.至今,先後擔任冶金部地球物理勘察院環境工程研究中心技術顧問,河北中環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大拇指環保科技集團(福建)有限公司(國傢高新技術企業、新加坡上市公司)、江蘇萬德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國傢高新技術企業)技術總監;從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火電廠脫硫脫硝、SCR脫硝催化劑研發與生産;


注冊環保工程師


中國環境保護産業協會 專傢


國傢環境保護標準編製組 成員


《化工環保》雜誌特約審稿專傢


二、近年發錶的與VOCs治理有關的主要論文(13篇)


包括:二甲基二硫醚生産廢氣治理,二氯甲烷、二氯乙烷、苯類、氯乙烯、重芳烴迴收的技術及研究論文,其中,“揮發性有機化閤物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為《化工環保》編輯部特約稿,化工環保


三、參與完成的VOCs治理主要工程項目(包括工藝設計、安裝調試)(約17項)


包括:二甲基二硫生産廢氣治理,二氯甲烷、二氯乙烷、環己烷、DMF、苯類、氯乙烯、重芳烴迴收等項目。




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揮發性有機物的定義、分類、來源和危害1
第二節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現狀及發展趨勢3
一、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技術分類3
二、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的難度6
三、國內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的現狀7
四、國內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發展趨勢8
第三節國傢發布的相關政策9
一、曆史情況9
二、“十二五”時期頒布瞭一些指導性政策9
三、進入“十三五”,VOCs汙染防治政策初具體係10
四、政策法規還需完善11
第二章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産生量的一般估算方法
第一節有組織排放和無組織排放的估算13
一、有組織排放的估算方法13
二、無組織排放的估算方法16
第二節主要工業部門VOCs排放量的估算19
一、工業源VOCs主要産汙環節20
二、工業汙染源VOCs排放量估算26
第三章吸附法治理揮發性有機汙染物
第一節吸附和吸附劑29
一、物理吸附與化學吸附30
二、吸附劑31
三、影響氣體吸附的因素42
第二節吸附法基礎44
一、吸附平衡44
二、吸附速度49
三、吸附劑的脫附與劣化現象51
第三節吸附劑及吸附裝置的選擇54
一、吸附劑的選擇54
二、吸附裝置的選擇55
三、吸附器淨化效率的計算與選擇62
第四節固定床吸附過程的計算63
一、固定床吸附器的吸附過程63
二、希洛夫近似計算法65
三、透過麯綫計算法67
四、經驗估算法72
五、固定床吸附器床層壓降估算73
第五節移動床吸附過程的計算75
一、移動床吸附器直徑的計算75
二、移動床吸附器吸附劑用量的計算76
三、移動床吸附器吸附層高度的計算77
第六節流化床吸附過程的計算79
一、流化床吸附器操作氣速的計算80
二、流化床吸附器直徑的計算83
三、流化床吸附器床層高度與吸附器總高度的計算83
四、流化床吸附器設計舉例——用活性炭流化床吸附器迴收苯蒸氣的設計計算84
第七節吸附法治理揮發性有機物86
一、揮發性有機物的吸附材料86
二、活性炭的吸附熱87
三、吸附法淨化揮發性有機物的工藝流程90
四、脫附時水蒸氣、空氣及熱量的消耗計算92
五、惡臭物質的吸附淨化94
第四章催化法治理揮發性有機汙染物
第一節催化法基礎97
一、催化劑的組成98
二、催化劑的錶麵與孔結構99
三、催化劑的性能101
四、催化劑的種類104
五、催化劑的錶徵105
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工程中常用的催化劑107
第二節催化理論108
一、 催化作用108
二、催化作用原理110
第三節氣-固相催化反應過程及動力學方程113
一、氣-固相催化反應過程及濃度分布113
二、錶麵化學反應速率與動力學方程115
三、氣-固相催化反應宏觀動力學方程119
第四節處理揮發性有機物催化反應器及工藝係統配置120
一、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催化反應器120
二、氣-固相催化反應係統的配置和調控124
第五節固定床絕熱催化反應器設計計算126
一、固定床絕熱催化反應器催化劑體積的計算126
二、固定床催化反應器壓降的計算131
三、固定床催化反應器溫升的計算133
四、固定床催化反應器設計的注意事項133
第六節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催化淨化134
一、催化燃燒法淨化揮發性有機物134
二、催化燃燒法脫臭136
三、蓄熱催化燃燒技術簡介137
第五章生物法處理揮發性有機汙染物
第一節概述138
一、生物過濾法的曆史和與物理化學方法的比較138
二、生物法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原理及所用微生物140
第二節揮發性有機物生物法處理工藝145
一、揮發性有機物生物處理工藝145
二、常見的VOCs生物處理工藝的比較148
三、生物法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動力學模型149
四、生物過濾法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影響因素151
五、生物過濾法處理混閤揮發性有機物的研究160
六、生物過濾反應器的性能參數161
七、係統啓動及衝擊負荷對係統的影響162
八、運行成本162
第三節用於淨化揮發性有機物的環境生物工程製劑163
第六章揮發性有機物迴收技術
第一節冷凝法迴收揮發性有機物166
一、概述166
二、冷凝法中製冷劑的選擇168
三、冷凝法的應用——介紹兩個冷凝法流程168
四、冷凝和吸附集成迴收VOCs工藝係統簡介169
第二節吸收法迴收揮發性有機物技術170
一、吸收法基礎170
二、氣體吸收設備172
三、吸收法處理揮發性有機物的吸收劑175
第三節吸附法迴收揮發性有機物176
一、吸附-水蒸氣脫附-冷凝迴收工藝176
二、吸附-氮氣脫附-冷凝迴收係統179
第四節揮發性有機物迴收新技術簡介180
一、變壓吸附迴收VOCs技術180
二、乾氣迴收技術189
三、淺冷油吸收技術迴收VOCs192
四、膜分離迴收VOCs技術193
第七章高濃度揮發性有機物的迴收技術
第一節PVC行業精餾塔排放氯乙烯的迴收技術207
一、顆粒活性炭吸附法迴收氯乙烯工藝208
二、活性碳縴維吸附法迴收氯乙烯工藝209
三、變壓吸附法迴收氯乙烯工藝211
四、膜分離法迴收氯乙烯工藝211
第二節黏膠縴維行業H2S和CS2的迴收214
一、黏膠縴維生産廢氣中CS2、H2S的來源214
二、黏膠縴維生産廢氣中CS2、H2S的常用迴收技術215
三、黏膠縴維生産廢氣中CS2、H2S迴收技術案例介紹220
第八章燃燒法治理揮發性有機汙染物
第一節燃燒及催化燃燒224
一、揮發性有機物燃燒轉化原理及燃燒動力學224
二、直接燃燒和熱力燃燒227
三、催化燃燒概述231
四、催化燃燒係統設計234
五、催化燃燒反應器與淨化係統的設計235
第二節蓄熱燃燒(RTO)和蓄熱催化燃燒(RCO)240
一、蓄熱燃燒240
二、蓄熱催化燃燒245
第三節蓄熱燃燒用的蓄熱體247
一、蓄熱體在RTO裝置中的作用和裝置對蓄熱體的要求247
二、蓄熱體的材料248
三、蓄熱體的結構類型和幾何特性249
第四節吸附濃縮-催化燃燒組閤技術252
一、吸附濃縮-催化燃燒技術的工藝原理及流程252
二、吸附濃縮-催化燃燒設備253
三、轉輪吸附濃縮裝置255
第九章處理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其他技術簡介
第一節光解與光催化技術258
一、光解技術258
二、光催化技術259
第二節低溫等離子體技術262
一、定義及分類262
二、低溫等離子體形成過程及發生技術263
三、低溫等離子體技術的應用268
第三節高溫脈衝反應器(PDR)技術簡介270
一、PDR裝置的主要組成270
二、PDR特點271
三、VOCs氣體PDR工作原理271
四、PDR的應用271
第十章石油化工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技術
第一節石油化工行業VOCs排放特點及治理要求273
一、石油化工行業VOCs排放的特點273
二、石化行業VOCs治理的要求274
第二節LDAR技術在石化行業的應用275
一、LDAR工作意義及實施目標275
二、實施LDAR的原則276
三、LDAR實施流程277
四、密封點精簡計劃282
第三節精餾塔尾氣迴收技術284
一、精餾塔簡介284
二、精餾塔頂尾氣中VOCs含量高的原因284
三、對精餾塔頂冷凝係統的改造286
第四節固定源油氣迴收技術289
一、概述289
二、目前普遍采用的油氣迴收技術291
三、油氣迴收係統工藝295
四、加油站油氣迴收296
五、案例——裝車油氣迴收係統設計299
第十一章包裝印刷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治理
第一節包裝印刷的基本知識和行業概況307
一、包裝印刷基本知識307
二、我國包裝印刷行業概況308
三、復閤軟包裝印刷的生産過程308
第二節包裝印刷生産中VOCs的治理313
一、包裝印刷生産中VOCs的主要來源及排放特點313
二、包裝印刷行業排放的VOCs治理技術314
第十二章噴塗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技術
第一節噴漆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317
一、噴漆行業排放的揮發性有機物的特點與治理概況317
二、噴漆廢氣處理318
三、電子行業噴塗廢氣淨化實例319
四、汽車塗裝行業有機廢氣淨化實例323
第二節塗布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326
一、塗布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狀況及特點326
二、塗布機工作過程與廢氣淨化328
第十三章室內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措施
第一節室內空氣質量331
第二節室內空氣汙染定義、來源和危害332
一、室內空氣汙染及室內空氣汙染物332
二、室內空氣汙染物的來源333
三、室內空氣汙染的危害335
第三節室內空氣汙染控製措施336
一、室內空氣汙染源控製技術336
二、室內空氣汙染的通風控製338
三、室內空氣淨化技術340
第十四章揮發性有機物檢測技術簡介
第一節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343
一、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排放控製標準的發展343
二、揮發性有機廢物排放控製標準製/修訂的新趨勢345
第二節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監測技術規範346
一、監測技術的發展及所包括的內容346
二、監測的方法體係347
第三節揮發性有機汙染物實驗室分析檢測技術和設備348
一、樣品采集和富集349
二、實驗室分析氣相色譜法350
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分析有機氣體352
第四節揮發性有機物現場檢測和在綫監測355
一、對揮發性有機物的快速現場檢測355
二、固定源揮發性有機物在綫檢測技術和設備356
附錄 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典型案例
主要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
  (2)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在汽油儲運、裝卸及加油過程中,油罐或汽車油箱會因壓力波動而産生大量的油氣,因而導緻大量的油氣排放。油氣主要成分為丁烷、戊烷、苯、二甲苯、乙基苯等,它們大多屬緻癌物質。有數據顯示,溫度每升高1℃,汽油會排齣體積分數0.21%的油氣,儲存天數越多,罐內油氣與油液體積比越大,排放的油氣就越多。如果200萬噸油存放在利用率為50%的油罐內300天,平均每天氣溫變化10℃,就會有55多萬立方米油氣排放到大氣中,對環境産生汙染。因此,通過油氣迴收,可減少油氣對大氣的汙染。
  (3)有益人們身體健康油氣中含有苯等有毒有害物質,人吸人油氣會大大增加患癌癥的危險。油氣被紫外綫照射後,會與空氣中其他有害氣體發生一係列光化學反應,形成毒性更大的汙染物,危害到人體健康。
  (4)油氣迴收有利於消除安全隱患 由於加油站的汽油儲罐大多采用通氣管高空排放方式,當槽車往油罐內卸油時,産生的大量的汽油蒸氣會通過呼吸閥排齣,若遇到任何一點火星或靜電就會發生爆炸。因此,實施油氣迴收,可消除導緻爆炸、燃燒等的安全隱患,有利於保證人民生命財産安全。
  3.國內外油氣迴收的曆史和現狀
  (1)國外發達國傢的情況早在20世紀初,國外工業發達國傢就意識到油氣蒸發的危害和油氣迴收的經濟價值,並對油氣迴收技術開始研究,獲得瞭很多專利,現在許多裝置也投入瞭使用,國外幾乎所有的相關場閤都裝有油氣迴收裝置,很好地控製瞭油氣的排放。歐洲和北美洲各國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建立瞭油氣迴收行業。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美國各個石油公司、科研機構和環保部門等已著手研究具體的油品蒸發損耗問題,並采取瞭很多方法來降低油品的蒸發損耗。
  美國自20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研究開發和推廣應用油氣迴收技術,並製定瞭各種嚴格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法規,有力地推動瞭油氣迴收技術的發展。目前,美國在油品蒸發損耗方麵的研究處於總體領先的水平。
  ……

前言/序言

在大氣汙染控製領域,繼粉塵、SO2、NOx之後,種類繁多的揮發性有機化閤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特彆是有毒、有害的有機廢氣不僅直接對人體産生危害,而且有破壞臭氧層和産生溫室效應的能力,這種情況在城市尤其突齣,嚴重阻礙瞭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因而,受到瞭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


揮發性有機物的身影最早齣現在美國洛杉磯。20世紀40~50年代,人們發現每年夏季的正午或午後,天空經常會齣現一片混沌不清的淺藍色煙霧,而遠離城市1公裏外的鬆林成片枯死,柑橘産量減産;更多的居民開始患上各種眼疾和呼吸道疾病。


經美國科學傢研究發現,這是一種新型大氣汙染,是由汽車尾氣和其他工業生産排放齣來的大量碳氫化閤物和氮氧化物,在陽光紫外綫作用下,最終變成瞭讓人緻病或緻命的毒氣。從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到21世紀,關於大氣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研究,仍屬世界最前沿科學領域。


近期研究又發現,形成霧霾的主要汙染物是PM2.5,它能被肺吸收並進入血液,對人體危害很大。而大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PM2.5的前驅物。


因此,揮發性有機物的處理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許多發達國傢都頒布瞭相應的法令,限製VOCs的排放。同時揮發性有機物處理已經成為大氣汙染控製中的一個熱點,日益嚴格的環境標準(如歐洲標準EN ISO 11890-2:2006)使得對揮發性有機物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


在我國,對於主要揮發性有機物的汙染,國傢早有嚴格的排放標準,各地,尤其是北京、廣州、深圳等均發布瞭更加嚴格的排放標準。國傢對於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也早有方針政策發布,尤其是2010年5月,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於推進大氣汙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 〔2010〕33號)文件中,首次把揮發性有機化閤物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並列確定為大氣汙染聯防聯控的重點汙染物,有力地推動瞭全國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治理步伐。2012年在《重點區域大氣汙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中提齣,全麵展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工作,確定瞭重點區域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目標。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對VOCs的汙染防治工作提齣瞭一些具體的要求。2014年國傢和地方都明顯加強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防治政策法規和管理製度體係的製定、修訂工作。


自此,在國傢眾多政策的指引下,更是掀起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的高潮。2014年3月5日,國傢科技部與環保部聯閤發布瞭《大氣汙染防治先進技術匯編》;2015年5月,中國環保産業協會廢氣淨化委員會又在京召開瞭“第五屆全國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減排與控製會議”,進一步推進瞭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高潮。之後,國傢相關部門還頒布濃度排放限值,具體規定揮發性有機物排放的限製性濃度指標。截至2016年9月,頒布瞭《石油煉製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0—2015)、《石油化學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1—2015)和《閤成樹脂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1572-2015)等14項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這些標準,不僅增加瞭很多原來在其他標準中沒有齣現的揮發性有機物的排放限值,而且對原有汙染物的排放限值的規定更加嚴格。除此之外,國傢還規定瞭許可證和排汙收費製度。根據《排汙許可證管理暫行辦法》(2015年1月1日起實施),同時2015年10月1日起實施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汙收費試點方案》規定,在石油化工和包裝印刷兩個行業實行收費。緊接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也都相繼齣颱瞭收費管理辦法。


為達到理想的治理效果,圓滿完成VOCs削減任務,還需要在工程技術上進行規範指導。為此,2013年環保部發布瞭《吸附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HJ 2026—2013)和《催化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HJ 2027—2013),2014年啓動瞭《蓄熱燃燒法工業有機廢氣治理工程技術規範(RTO)》的製定工作。為企業進行環境工程設計、汙染治理工程運行維護,以及環保部門進行汙染物排放管理提供瞭技術依據。同時,也為規範環境工程建設市場,以及保證治理工程質量提供瞭統一的技術規範。2016年12月12日,國傢環境保護部又發錶瞭2016年75號公告,公布瞭2016年國傢先進汙染防治技術目錄(VOCs防治領域),目錄中共提供瞭18項需要在揮發性有機物防治領域中創新和推廣的重點項目,進一步明確瞭揮發性有機物防治領域中國傢重點關注的技術。這將進一步集中全國的力量,解決國內目前存在的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的問題。可以預見,全國對揮發性有機物的治理高潮很可能會持續二十年之久。


作為環境保護工作者,作者根據多年從事教學、科研以及工程實踐的經驗,編著瞭這本《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專門論述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控製原理和治理方法。


本書共分十四章。第一章緒論,主要講述: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定義、分類和危害;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排放源和排放狀況;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的難度;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現狀和發展趨勢以及國傢發布的相關政策。第二章講述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排放源及排放量的估算方法。第三~五章分彆從理論上講述瞭吸附、催化以及微生物淨化的基本理論和在揮發性有機汙染物治理上的應用,其中還包括主要處理裝置的設計、計算。第六、第七章講述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迴收工藝,其中包括傳統工藝及近年齣現的新工藝,對一些典型的高濃度VOCs的迴收技術進行瞭簡單介紹。第八章講述瞭燃燒及催化燃燒處理揮發性有機物,其中包括燃燒及催化燃燒、蓄熱燃燒及蓄熱催化燃燒技術,介紹瞭蓄熱燃燒用蓄熱體,還講述瞭吸附濃縮(包括轉輪)-催化燃燒成套技術。第九章講述瞭處理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其他技術,包括光催化與光解技術、低溫等離子體技術以及新齣現的高溫脈衝反應器(PDR)技術。第十~十二章分彆講述瞭石化行業、包裝印刷行業及噴塗行業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治理技術和工藝。第十三章講述瞭室內空氣汙染控製技術。第十四章對揮發性有機汙染物的檢測技術進行瞭大緻的介紹。最後附上幾個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的典型案例。


本書由李守信任主編,蘇建華、馬德剛任副主編。參加編寫的人員如下。


第一章:李守信(華北電力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馬德剛(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張傑(中國環境報)


第二章:羅鑫(福州大學)


第三章:李守信、馬德剛


第四章:李守信、馬德剛


第五章:王永儀(青島金海晟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李守信


第六章:馬德剛、康誌傑(福建嘉園環保有限公司)、李守信、姚小龍(北京工商大學)、栗廣勇(大連歐科膜技術工程有限公司)


第七章:李守信、陳青鬆(天津大拇指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第八章:蘇建華(中國新時代國際工程有限公司)、車曉軒[藍太剋環保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李澤清(福建嘉園環保有限公司)


第九章:李守信、姚小龍


第十章:馬德剛、葛怡君(中石化上海高橋石化分公司)、馮璽瑜[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張建明(中國樂凱集團設計研究院)


第十一章:陳誌雄(加拿大鋁業包裝有限公司)


第十二章:蘇建華


第十三章:馬德剛


第十四章:王衛紅(天津七一二通信廣播有限公司)、馬德剛


全書由李守信、馬德剛統稿,本書最後由李守信修改定稿。


特彆值得提齣的是,本書由中國大氣汙染控製領域首席科學傢、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文興教授作序。王文興院士在序中對本書作齣瞭中肯的評價。國傢環境谘詢委員會、環保部科學技術委員會陳尚芹副秘書長一直關心和支持著本書的編寫工作。在此對他們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是在國內知名的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治理專傢、中國環保産業協會廢氣淨化委員會秘書長欒誌強教授的積極倡導和大力支持下組織編寫的。在編寫過程中,得到瞭中國環境保護産業協會、中華環保聯閤會、中國環境報以及天津大學郭靜教授、中南大學李立清教授、清華大學馬永亮教授以及中國礦業大學解強教授等同行專傢的指導以及眾多企業的支持和協助。正是由於眾多的指導、支持和幫助,纔使本書的編寫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此一並錶示衷心的感謝!


本書適用於各級環境保護管理部門用於“揮發性有機物控製、治理”的培訓教材,還可作為高等院校環境工程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的教材或參考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大氣汙染控製工程、特彆是從事揮發性有機物治理的工程設計、科研和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的參考用書。


如果本書的齣版對廣大讀者有所裨益,對我國的大氣汙染特彆是揮發性有機物汙染的控製有所幫助,將使我們感到莫大的欣慰。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傢、同行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著者


2017年4月



《城市水循環與生態修復技術》 簡介 本書聚焦於當代城市發展麵臨的核心挑戰之一: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與水環境的生態健康。 隨著全球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傳統的水資源管理模式已難以為繼。城市的水係統日益復雜,麵臨著水量短缺、水質惡化、內澇頻發以及水生態係統退化等多重壓力。《城市水循環與生態修復技術》正是為應對這些挑戰而編寫的,它係統性地整閤瞭水文學、水力學、環境工程學、景觀生態學以及信息技術等多個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與工程實踐經驗,旨在提供一套全麵、前瞻且可操作的城市水管理與水環境改善的解決方案。 本書內容結構清晰,層次分明,從宏觀的城市水循環理論齣發,逐步深入到微觀的具體工程技術與管理策略。全書共分為六大部分,涵蓋瞭從理論基礎到前沿應用的完整體係。 --- 第一部分:城市水循環係統的基礎理論與評估 本部分奠定瞭理解城市水係統的理論基礎。首先,我們詳細闡述瞭城市化背景下水文過程的改變機製,包括不透水麵增加對地錶徑流、入滲和蒸散發的影響。引入瞭“藍綠基礎設施”這一核心概念,並構建瞭描述城市水文過程的數學模型,如分布式水文模型和集總式水文模型,用以模擬極端降水事件下的地錶水流動態。 在水質方麵,本部分深入分析瞭城市麵源汙染的産生、遷移和轉化規律。重點探討瞭不同城市要素(如屋頂、道路、停車場)對汙染物(包括重金屬、營養鹽、石油類物質)的貢獻特性及其時空分布特徵。同時,係統介紹瞭水循環評估體係的構建,包括水足跡分析、水安全評估指標體係,以及如何利用遙感、地理信息係統(GIS)和水質傳感器網絡進行實時監測與評估,為後續的控製工程提供數據支撐。 --- 第二部分:城市水資源的高效利用與調蓄 本部分的核心在於如何實現城市水資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和供水安全保障。 2.1 非常規水資源開發利用: 詳細闡述瞭雨水收集與利用(Rainwater Harvesting, RWH)的技術體係,包括不同規模雨水收集設施的設計參數、淨化工藝選擇,以及迴用標準與安全風險控製。探討瞭中水迴用(Treated Wastewater Reuse)的深度處理技術,如膜生物反應器(MBR)、高級氧化技術(AOPs)等,並結閤實例分析瞭中水在綠化澆灌、市政雜用以及工業冷卻等領域的應用潛力與經濟可行性。 2.2 城市儲水調蓄與海綿城市建設: 緊密圍繞“海綿城市”建設理念,本部分係統介紹瞭分散式與集中式調蓄設施的設計與優化。分散式技術包括下凹式綠地、生物滯留池、植草溝等低影響開發(LID)措施的工程化參數選取、水文效應模擬與汙染物削減效率評估。集中式調蓄則聚焦於對現有水體的生態化改造、地下儲水空間(如隧道、地下倉)的利用,以及如何通過科學調度實現削峰、蓄水和生態補水的協同目標。 --- 第三部分:城市水環境的汙染控製與治理工程 本部分是全書的技術核心,側重於不同類型水體汙染的針對性治理工程。 3.1 城鎮汙水深度處理與資源化: 針對傳統汙水處理廠齣水標準日益提高的需求,詳細解析瞭高效除磷脫氮工藝(如A2/O、厭氧氨氧化等)的優化運行策略。重點介紹瞭膜技術在提高齣水水質、實現水迴用中的關鍵作用。同時,探討瞭汙水處理過程中有機質、營養鹽及特定微量汙染物的資源化潛力(如汙泥的熱解、沼氣利用)。 3.2 城市河湖水體的生態修復技術: 區彆於傳統的“清淤+曝氣”模式,本部分強調係統修復的理念。首先是水動力學修復,包括河道拓寬、緩流區與急流區的閤理布局,以恢復自然水流自淨能力。其次是生態學修復,詳細介紹瞭底泥改良技術(如覆蓋、原位固化)、生態浮島技術、人工濕地係統(構造濕地、潛流濕地)的設計與植被選擇,用以提升水體的自淨功能和生物多樣性。 3.3 城市黑臭水體的係統治理: 專門針對城市黑臭水體的治理難點,提齣瞭“截汙納管、清淤疏浚、生態修復、活水循環”的綜閤治理路徑。重點剖析瞭截汙納管的工程質量控製、底泥厭氧産臭機理分析及無害化處理技術。 --- 第四部分:城市水係統管理的數字化與智能化 麵對日益復雜的城市水係統,本部分引入瞭現代信息技術,提升管理的精細化和前瞻性。 4.1 智慧水務(Smart Water)架構: 闡述瞭基於物聯網(IoT)、雲計算和大數據分析的智慧水務係統框架。探討瞭SCADA係統在供水管網漏損檢測、壓力優化調度的應用。 4.2 城市水文模型集成與預測: 介紹瞭如何整閤氣象數據、水文監測數據與城市地理信息,構建耦閤的流域-城市水文模型。重點講解瞭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洪水預報、內澇風險評估與預警係統的構建流程。 4.3 排水管網的健康監測與運維: 涵蓋瞭管網的CCTV檢測、聲呐探測等技術在基礎設施健康評估中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數據驅動的方法優化清掏計劃,延長管網使用壽命。 --- 第五部分:城市水係統規劃與韌性建設 本部分將技術應用提升到規劃層麵,強調係統的前瞻性設計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 5.1 城市水係統規劃的綜閤性: 闡述瞭將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納入城市總體規劃的“多規閤一”方法。分析瞭不同規劃尺度(流域尺度、片區尺度、小區尺度)下的水資源配置與保護策略。 5.2 城市防洪排澇與氣候變化適應: 側重於韌性城市(Resilient City)的理念,探討如何通過優化城市排水係統容量、建設海綿化設施以及建立多層級應急響應機製,來增強城市應對極端氣候事件(如超標準暴雨)的能力。 5.3 經濟學與政策工具: 探討瞭水價機製改革、排汙權交易、綠色金融等經濟激勵手段在引導城市水資源管理行為優化中的作用。 --- 第六部分:案例分析與工程實踐 本部分通過多個國內外標誌性的城市水環境綜閤治理和海綿城市建設工程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工程實踐相結閤。案例分析覆蓋瞭不同氣候帶、不同發展階段的城市水問題,詳細剖析瞭項目的設計思路、關鍵技術選擇、實施過程中的挑戰與解決方案,以及最終的績效評估結果,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經驗藉鑒。 總結而言,《城市水循環與生態修復技術》是一本麵嚮水利工程、環境工程、城市規劃、給排水科學等領域的高校師生、科研人員以及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參考書。它不僅是知識的匯集,更是對未來可持續城市水管理路徑的深刻探索與實踐指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倒是挺吸引人的,封麵色彩搭配比較沉穩,給人一種專業而又不失親和力的感覺。封麵的文字清晰,標題《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一眼就能看齣其主題,讓人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尤其喜歡它用的紙張,觸感細膩,印刷清晰,即使長時間翻閱也不會覺得纍。在內容上,雖然我還沒有來得及深入研讀,但從目錄和前言來看,這本書涵蓋的知識點非常廣泛,從VOCs的來源、危害,到各種控製技術的原理、應用,再到相關的政策法規,幾乎是麵麵俱到。這對於我這種剛接觸這個領域的研究生來說,無疑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讀物,能夠幫助我快速建立起對整個汙染控製工程體係的認知。而且,我注意到書中引用瞭大量的案例和數據,這對於理解理論知識與實際工程應用的結閤非常有幫助。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通過這些鮮活的例子,更好地掌握VOCs汙染控製的關鍵技術和方法。

評分

我是一位對環境科學和工程技術有著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偶然在書店看到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這本書。雖然我對VOCs汙染的具體技術細節可能瞭解不多,但作為一個關心環境健康的人,深知其對我們生活環境的影響。我被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深度所吸引,它不僅僅是泛泛而談,而是深入到“工程”層麵,這讓我感覺它能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思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用相對易懂的語言,解釋清楚VOCs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如此重要,以及我們為什麼要對它進行“控製工程”。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如果能瞭解一些基本的原理,知道有哪些常見的控製方法,以及這些方法是如何運作的,我想我會更加關注環保問題,也更能理解那些相關的政策和新聞。我也期待這本書能夠展現齣科學傢和工程師們是如何運用智慧和技術來應對這些復雜的環境挑戰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很鼓舞人心的力量。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環境問題並希望瞭解更多專業知識的業餘研究者,我看到瞭《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這本書。它恰好填補瞭我知識體係中的一個空白。我對於VOCs這種“看不見”的汙染物一直感到好奇,同時也擔心它對空氣質量和人體健康可能造成的長期影響。這本書的標題“汙染控製工程”給我一種務實的感覺,我希望能從中瞭解到,麵對VOCs的挑戰,科學傢和工程師們究竟采取瞭哪些具體的措施,這些措施的原理是什麼,以及它們在實際應用中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我特彆希望能看到書中對各種控製技術的詳細對比,比如哪種技術更適閤處理高濃度、低濃度的VOCs?哪種技術在運行成本上更有優勢?哪種技術對環境的二次影響最小?我對書中的案例研究和實踐經驗分享非常感興趣,希望能夠從中學習到一些“接地氣”的知識,瞭解真實世界中是如何應對VOCs汙染問題的,這對於我理解和傳播環保理念非常有價值。

評分

作為一名在一綫從事環保工作的工程師,我對於《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這本書抱有極高的興趣。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遇到VOCs排放超標的問題,尋找有效的、經濟的、可行的治理方案是我們的首要任務。這本書的標題直接點明瞭核心問題,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在實際工程中能夠落地應用的解決方案。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於不同行業、不同類型VOCs排放源的控製技術對比分析,例如,對於塗料、油墨、化工等行業,它們産生的VOCs成分和濃度差異很大,所需的治理技術自然也不同。我希望書中能夠詳細介紹各種技術(如吸附、吸收、催化氧化、生物法等)的優缺點、適用範圍、工程實例以及運行維護的要點。此外,我也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關於成本效益分析的指導,因為在實際項目中,技術的可行性和經濟性同樣重要。看到這本書的齣版,我感覺像是看到瞭解決工作難題的一綫希望,希望能從中汲取寶貴的知識和經驗。

評分

我是一名化工專業的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接觸到瞭VOCs的相關知識,並對這一領域的學習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揮發性有機物汙染控製工程》這本書的齣現,正是我進一步深入瞭解VOCs汙染控製技術的理想選擇。我期待書中能夠詳細闡述各種VOCs控製技術的理論基礎,例如吸附過程的動力學和熱力學原理,催化氧化反應機理,生物降解的微生物學基礎等等。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夠提供豐富的工程設計和計算案例,幫助我們掌握如何根據實際工況選擇閤適的工藝參數,進行設備選型和係統設計。對於我來說,學習這門課程不僅僅是為瞭考試,更是為瞭將來能夠從事相關的工作,為環境保護貢獻力量。這本書如果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新技術的介紹,比如高級氧化技術、等離子體技術等,那就更好瞭,這樣我可以瞭解到VOCs汙染控製技術的前沿發展動態。

評分

不錯!!!!!!!!!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非常實用

評分

很不錯,看著學習啦,不知疲倦

評分

很不錯,看著學習啦,不知疲倦

評分

不錯!!!!!

評分

評分

書不錯!

評分

是母校老師齣的書,必須點贊,對工作很有用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