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4 战国时代(新版)

货币战争4 战国时代(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鸿兵 著
图书标签:
  • 货币战争
  • 金融危机
  • 经济史
  • 战国时代
  • 金融阴谋
  • 全球经济
  • 投资
  • 历史
  • 政治
  • 经济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645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03969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7-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本书从“二战”后美国如何从大英帝国手中抢过世界金融霸主宝座开始,先后描写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金融决战,中日工业化发展的比较,以及当下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美债危机,欧债危机,占领华尔街运动幕后的原委,给出了中国要全面打赢货币战争,应该在房地产泡沫后如何投资、如何发展国内的经济,如何抑制通货膨胀,如何使用好美元储备等诸多当下*切中要害的一揽子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货币战争》系列一版再版,是百万现象级的畅销读物,销售经久不衰。书中观点常常引发热议,每次展卷,都能感受到“货币战争”的硝烟战火和悲壮惨烈,书中有警醒、有启示,更有对未来经济的启发。


内容简介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以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价值为中心,以美国、欧洲、亚洲三者之间的货币博弈为半径,用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为线索,把各国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困境,有机地缝合成了一张大国崛起的全景线路图。

中国的全球化不是欧美化,而首先应该是亚洲化。

只有立足亚洲,中国才能走向世界;只有团结亚洲,中国经济才能成功转型;只有一个统一的亚洲货币,才能在国际上与美元和欧元分庭抗礼,*终形成三足鼎立的货币战国时代!


作者简介

宋鸿兵,国际金融学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概念——“货币战争”一词的首创者,曾被全球销量*的商业杂志美国《商业周刊》评为“2009年中国*具影响力的40人”之一。

2007年出版《货币战争》,成功预测了美国2007年次贷危机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引发全球关注,持续畅销10年。“货币战争”系列著作垄断中国财经图书畅销榜*名多年,被译成多国语言畅销海外。2010年以来,“货币战争”一词被各国政要、媒体广泛引用,世界货币战争的爆发也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除此之外,作者*早提出的“剪羊毛”“次贷地震”“金融海啸”“金融高边疆”等词语皆成为流行词汇。


目录

新版序 // V

自序 // IX

第一章

雄心初起,美元失败的远征

马克投怀送抱,英镑喜出望外 // 003

英国推销货币“水变油”:外汇储备呱呱落地 // 008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 // 011

凯恩斯发现,美元正在颠覆金本位 // 016

贸易结算,美元的侧翼打击 // 020

逼迫各国恢复金本位,美国欲“挟黄金以令诸侯” // 023

金汇兑本位:流动性泛滥的根源 // 026

汇率冲击波与法郎保卫战 // 027

滑向经济大裂谷,金钱权力的真空 // 035

第二章

摄政天下,剿灭英镑割据

金本位崩溃,英镑区割据自立 // 045

美联储险些解体,美元的惊魂48小时 // 049

三轮QE,美国并没有走出大萧条 // 055

“我的命运,我自己操盘!” // 062

被遗忘的美国崛起真相 // 066

乘人之危,美国豪夺英国资产 // 071

《租借法案》,庖丁解牛英帝国 // 075

布雷顿森林王朝:黄金弱君登基,美元摄政天下 // 077

对英镑痛下杀手,美元无毒不丈夫 // 081

第三章

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

斯大林拒绝美元,凯南起草冷战檄文 // 087

金卢布与新经济政策 // 092

苏联的发展模式之争 // 097

德国给力,苏联工业化加速 // 101

卢布帝国的扩张 // 106

粮食困局,高速工业化的恶果 // 112

石油峰值,苏联跌向深渊 // 115

美元痛下石油匕首,卢布含恨魂归西天 // 118

第四章

合纵连横,欧洲货币的崛起与困惑

德国工业险遭“阉割”,罗斯福之死挽救了德国! // 127

马克变天,苏联变脸 // 132

煤钢联盟,欧盟与欧元梦想的摇篮 // 139

“欧洲之父”身后的“影子政府” // 143

美元从稀缺到过剩,金权的天平向欧洲倾斜 // 148

欧洲美元,一片金融的新大陆 // 150

货币同盟:欧洲整合的起点,还是终点? // 155

黄金大决战 // 159

1971年美元“篡金自立”,建立美债帝国 // 164

第五章

东方欲晓,中日工业化的角力

卢布援华,中国得到了苏联的“马歇尔计划” // 169

“大跃进”与大衰退 // 175

人民币的“物资本位”,再次遏制了恶性通胀的蔓延 // 178

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中国错失了机遇 // 185

日本工业险遭“阉割”,麦克阿瑟大搞“土改” // 189

“倾斜生产计划”,带来了煤钢和通胀 // 193

道奇路线,日元投入美元帝国的怀抱 // 197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日本工业化的变轨与加速 // 202

第六章

蛇形渐进,通往欧洲合众国的欧元之路

祸起萧墙,戴高乐下台;风云急转,欧洲整合提速 // 211

美债帝国开张不利,卖粮草“赔了夫人又折兵” // 216

1973年10月,石油危机让工业国家脱轨 // 218

欧洲汇率求稳定,美元浮动掀波澜 // 221

“莫内圈子”解体,欧洲联盟徘徊不前 // 225

再举莫内精神大旗,“欧洲行动委员会”在行动 // 229

德洛尔委员会,欧洲货币联盟的临门一脚 // 233

两条战线:德国统一与货币联盟 // 239

欧元帝国创世纪 // 243

第七章

债务驱动,美利坚盛世的脆弱

债务货币,经济增长的“癌变基因” // 251

“SDR替代账户”:不流血的金融政变 // 255

新自由主义,1%富人的呐喊 // 259

沃尔克的货币“化疗”,美债帝国转危为安 // 262

借来的繁荣 // 267

美元的冰火两重天 // 272

格林斯潘:金融市场的最后拯救人 // 277

信息革命,何以短命? // 282

第八章

亢龙有悔,中国模式3.0的升级

“折腾”中的艰难起步 // 291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一级火箭——农村工业化 // 294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二级火箭——全球化 // 299

中国的两大出口品种:商品和储蓄 // 304

中国模式3.0:形成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 // 307

中国经济起飞的第三级火箭——农业的第二次工业化 // 311

创造就业,扩大市场规模的第二战场 // 316

房地产是财富泡沫,还是经济增长的支柱? // 319

摆脱美元,人民币需要“刮骨疗毒” // 323

第九章

战国时代,地平线上的亚元

“中美国”的困境 // 329

2012之后的危险10年 // 335

谁能拯救欧元? // 339

中国的近忧与远虑 // 345

亚洲经济共同体 // 348

建立亚洲美元市场:香港就是桥头堡 // 351

亚洲货币同盟:AMF的战略方向 // 353

人民币,还是亚元?这是一个问题 // 356

美元、欧元、亚元的战国时代 // 360

感悟与致谢 // 363


精彩书摘

在四大古老文明之中,中华文明因其地理环境的封闭而长期偏安于欧亚大陆一隅。缺乏其他文明的刺激与挑战,既塑造了中国的内向心态,也成就了中国举世无双且稳定的文化基因。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应对西方文明的强势挑战,至今已历170余年。中华文明在百年大溃败之后,终于稳住了阵脚,赢得了70年的喘息,应该说,现在才逐渐恢复了文明的元气。在这漫长与艰难的岁月里,中国内向的文明基因被迫嬗变,闭关必然退化,偏安等于衰亡,不参与全球博弈,则必被历史淘汰。

欲参与全球事务,就需要大国心态、国际视角与历史纵深感,而目前中国虽经济跃居世界前列,但世界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根源在于中国长期缺乏对世界的系统性研究,信息积累匮乏、专业领域孤立、方法陈旧过时、人员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很难形成统一的逻辑体系和整合的全球战略。虽然中国的智库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围着领导意图转,缺乏自己的专业积累与思想定力,无法形成稳定的大格局,更遑论战略的前瞻性。

以当前的美俄冲突为例,2014年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与俄罗斯立刻势同水火,美国动用了经济围剿、金融制裁、石油武器和货币战争等非传统手段,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说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而经济战、货币战很有可能正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主要手段,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假如中国处于俄罗斯的境地,中国将何以应对?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使用货币武器对付主要战略对手在现实中有着诸多案例,本书总结的正是美国在历史上反复发动货币战争的经典战例。例如第三章:“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美国与俄罗斯的货币较量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发生过一回了,现在的美俄货币大战就像是历史的重演。

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本书的结论是:苏联拒绝加入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最终促使美国下定决心对抗苏联,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冷战鼻祖乔治·凯南(时任驻苏外交官)于1948年2月发出的长达8 000字的电报,这篇著名的“冷战檄文”,正是他对于美国财政部质询苏联为何迟迟不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回应。有意思的是,美国外交协会的重量级学者、国际部主任本·斯泰尔在他2013年的新作《布雷顿森林货币战》一书中,披露了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在充分研究了海量的外交备忘录和私人信件的基础上,他得出的冷战起源结论与我的观点几乎完全一致。

关于苏联崩溃的经济因素,我在书中重点强调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与沙特联手打击石油价格,致使石油价格暴跌过半,苏联外汇收入面临枯竭,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无法满足国内食品需求,加速了社会矛盾激化,动摇了政权的稳定。同时,苏联财政状况加速恶化,工业投资陷入绝境,巨额外债难以偿还,对东欧国家的石油和经济援助急剧缩减,苏东阵营的离心力大增。可以说,美国对石油价格的打击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关键性因素。

如今,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再度上演。主角仍是美国和沙特,对手换成了普京,同样是石油价格腰斩,外汇收入枯竭,巨额外债难以偿还,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工业投资严重萎缩,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只不过这一次还要外加欧、美、日的经济围剿和金融制裁,俄罗斯再度面临决定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

在美国货币战争的武器库里,美元清算和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通道堪称是两件“金融核武器”。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美元占据着主导地位,一旦美国中断俄罗斯的美元清算,就意味着俄罗斯无法与世界各国展开美元贸易,这将更沉重地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的经济制裁,相当于经济战中的核战争。如果说美元清算是原子弹的当量,那么SWIFT通道就是氢弹的威力。如果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之下,位于欧盟的SWIFT将俄罗斯踢出局,将意味着全世界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也无法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结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将注定崩溃。

当然,俄罗斯不可能坐以待毙。俄罗斯正在努力推进新一代的国际清算体系建设以摆脱SWIFT的独木桥,预防SWIFT通道一旦被截断,在最坏的情况下,俄罗斯也能启动自己的国际清算系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结算,如果有足够多的贸易伙伴愿意参与进来,俄罗斯就有可能绕开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的封锁,开辟出一片贸易结算的新天地。

另外,俄罗斯积极促成了金砖五国银行的建立,说明普京具有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眼光。即便在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被截断的情况下,俄罗斯仍然可以依赖金砖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发生联系。如果美国想彻底封死俄罗斯金融系统与外界的联系,就必须阻止金砖五国银行为俄罗斯开后门,但这将导致美俄的货币大战升级为大国集团之间的金融对抗,极大地增加美国发动货币战的风险成本。

面对美国的金融围剿,俄罗斯必然进行货币反击,其关键性的一步就是实施石油、天然气出口的非美元结算,从而撬动整个石油美元的基础,直接挑战美元霸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最终动摇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根基,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美俄之间的较量,将呈现出不同于20世纪大国争霸的新模式,经济对抗取代了军事对抗,金融武器的重要性凌驾于航母与导弹之上,货币打击的杀伤力不亚于核武的威慑效果。这场美俄之间经济上的殊死较量,堪称21世纪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大战!

对此,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要想洞察未来,必先回顾历史!

宋鸿兵

2015年3月于香山


前言/序言

在四大古老文明之中,中华文明因其地理环境的封闭而长期偏安于欧亚大陆一隅。缺乏其他文明的刺激与挑战,既塑造了中国的内向心态,也成就了中国举世无双且稳定的文化基因。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应对西方文明的强势挑战,至今已历170余年。中华文明在百年大溃败之后,终于稳住了阵脚,赢得了70年的喘息,应该说,现在才逐渐恢复了文明的元气。在这漫长与艰难的岁月里,中国内向的文明基因被迫嬗变,闭关必然退化,偏安等于衰亡,不参与全球博弈,则必被历史淘汰。

欲参与全球事务,就需要大国心态、国际视角与历史纵深感,而目前中国虽经济跃居世界前列,但世界性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其根源在于中国长期缺乏对世界的系统性研究,信息积累匮乏、专业领域孤立、方法陈旧过时、人员条块分割、部门各自为政,很难形成统一的逻辑体系和整合的全球战略。虽然中国的智库多如牛毛,但基本都是围着领导意图转,缺乏自己的专业积累与思想定力,无法形成稳定的大格局,更遑论战略的前瞻性。

以当前的美俄冲突为例,2014年年初,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与俄罗斯立刻势同水火,美国动用了经济围剿、金融制裁、石油武器和货币战争等非传统手段,完全超出了人们的预料,这说明中国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而经济战、货币战很有可能正是未来大国博弈的主要手段,这就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假如中国处于俄罗斯的境地,中国将何以应对?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使用货币武器对付主要战略对手在现实中有着诸多案例,本书总结的正是美国在历史上反复发动货币战争的经典战例。例如第三章:“货币冷战,拒绝美元就是拒绝和平”,美国与俄罗斯的货币较量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已经发生过一回了,现在的美俄货币大战就像是历史的重演。

关于冷战爆发的原因,本书的结论是:苏联拒绝加入美元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最终促使美国下定决心对抗苏联,标志性事件就是美国冷战鼻祖乔治·凯南(时任驻苏外交官)于1948年2月发出的长达8 000字的电报,这篇著名的“冷战檄文”,正是他对于美国财政部质询苏联为何迟迟不加入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回应。有意思的是,美国外交协会的重量级学者、国际部主任本·斯泰尔在他2013年的新作《布雷顿森林货币战》一书中,披露了大量第一手的信息,在充分研究了海量的外交备忘录和私人信件的基础上,他得出的冷战起源结论与我的观点几乎完全一致。

关于苏联崩溃的经济因素,我在书中重点强调了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与沙特联手打击石油价格,致使石油价格暴跌过半,苏联外汇收入面临枯竭,严重依赖粮食进口的苏联无法满足国内食品需求,加速了社会矛盾激化,动摇了政权的稳定。同时,苏联财政状况加速恶化,工业投资陷入绝境,巨额外债难以偿还,对东欧国家的石油和经济援助急剧缩减,苏东阵营的离心力大增。可以说,美国对石油价格的打击是造成苏联解体的关键性因素。

如今,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再度上演。主角仍是美国和沙特,对手换成了普京,同样是石油价格腰斩,外汇收入枯竭,巨额外债难以偿还,国内物价大幅上涨,工业投资严重萎缩,经济状况持续恶化。只不过这一次还要外加欧、美、日的经济围剿和金融制裁,俄罗斯再度面临决定其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

在美国货币战争的武器库里,美元清算和SWIFT(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通道堪称是两件“金融核武器”。在全球贸易结算中,美元占据着主导地位,一旦美国中断俄罗斯的美元清算,就意味着俄罗斯无法与世界各国展开美元贸易,这将更沉重地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它的杀伤力远远大于普通的经济制裁,相当于经济战中的核战争。如果说美元清算是原子弹的当量,那么SWIFT通道就是氢弹的威力。如果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之下,位于欧盟的SWIFT将俄罗斯踢出局,将意味着全世界除美元以外的其他货币,也无法与俄罗斯进行贸易结算,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将注定崩溃。

当然,俄罗斯不可能坐以待毙。俄罗斯正在努力推进新一代的国际清算体系建设以摆脱SWIFT的独木桥,预防SWIFT通道一旦被截断,在最坏的情况下,俄罗斯也能启动自己的国际清算系统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结算,如果有足够多的贸易伙伴愿意参与进来,俄罗斯就有可能绕开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的封锁,开辟出一片贸易结算的新天地。

另外,俄罗斯积极促成了金砖五国银行的建立,说明普京具有相当超前的战略预见眼光。即便在美元清算和SWIFT通道被截断的情况下,俄罗斯仍然可以依赖金砖银行与国际金融体系发生联系。如果美国想彻底封死俄罗斯金融系统与外界的联系,就必须阻止金砖五国银行为俄罗斯开后门,但这将导致美俄的货币大战升级为大国集团之间的金融对抗,极大地增加美国发动货币战的风险成本。

面对美国的金融围剿,俄罗斯必然进行货币反击,其关键性的一步就是实施石油、天然气出口的非美元结算,从而撬动整个石油美元的基础,直接挑战美元霸权,加速全球去美元化的进程,最终动摇整个世界贸易体系的根基,导致国际政治格局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美俄之间的较量,将呈现出不同于20世纪大国争霸的新模式,经济对抗取代了军事对抗,金融武器的重要性凌驾于航母与导弹之上,货币打击的杀伤力不亚于核武的威慑效果。这场美俄之间经济上的殊死较量,堪称21世纪的第一次世界经济大战!

对此,中国做好准备了吗?

要想洞察未来,必先回顾历史!

宋鸿兵

2015年3月于香山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宏观经济学与国际金融史的图书简介,着重于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全球化进程中的金融博弈以及主权债务危机的分析,完全不涉及《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新版)》的具体内容。 --- 书名:《潮汐与锚点:全球金融秩序的重塑与国家战略选择》 导言:失序的航道与历史的幽灵 自人类社会形成复杂的经济活动以来,货币与信贷便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无形之网。然而,这张网的形态从未固定。本书试图将读者的目光投向一个宏大且充满张力的历史时期——二战后至21世纪初。这是一个见证了理想主义的宏伟架构(如布雷顿森林体系)如何从诞生走向衰落,以及地缘政治力量如何在金融领域进行激烈博弈的时代。 全球金融体系并非一个静止的均衡点,而是一系列由各国主权意志、技术革新与历史偶然性共同推动的、持续的“潮汐”运动。理解今天的世界经济格局,必须回溯到那些决定性的“锚点”时刻:美元如何取代黄金成为事实上的全球储备资产?主权信用如何从一种相对可靠的承诺,演变为可能引发全球危机的系统性风险? 本书拒绝接受任何单一的、简化的叙事框架,而是力求以严谨的经济史观和国际政治学的视角,剖析那些深刻影响了数十亿人生计的金融决策背后的动机、博弈与代价。我们关注的不是阴谋论,而是权力、制度与利益在资本流动中的真实折射。 第一部分:理想的坍塌与秩序的真空 (1944-1973) 本部分聚焦于战后世界经济秩序的基石——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运行及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 第一章:战后重建的“美元霸权”基石 详细考察雅尔塔会议与布雷顿森林会议的谈判细节,分析美国如何凭借其无可匹敌的工业生产能力和黄金储备,成功确立了以美元为核心的固定汇率制度。探讨“特里芬难题”的理论模型,即储备货币国必须不断输出美元以满足全球流动性需求,但过度输出又会侵蚀其自身信用的悖论。深入分析该体系对欧洲和日本战后工业化复苏的正面作用,以及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自主性的潜在制约。 第二章:从“金本位”的幽灵到“浮动”的诱惑 分析1960年代末期,随着美国对外开支(越战与社会福利项目)的激增,美元信用面临的巨大压力。考察欧洲各国(尤其是法国)对美元资产的抛售行为,以及各国央行在维持固定汇率与保护本国经济利益之间的两难境地。重点解析西德与日本在汇率政策上的挣扎,以及最终导致“尼克松冲击”爆发的政治经济动因。 第三章:1973:体系的终结与新秩序的萌芽 详尽重述1971年至1973年间,全球汇率体系从固定转向浮动的关键过渡期。分析固定汇率瓦解后,全球资本流动速度的几何级增长,以及各国央行在缺乏明确规则下的初期混乱状态。这一章节是理解后续所有金融动荡的起点。 第二部分:石油、债务与地缘金融的崛起 (1974-1990) 汇率自由浮动后,国际金融市场的主导力量开始转移,石油美元体系的建立和主权债务的激增成为新的核心议题。 第四章:石油冲击与美元的回潮 研究19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对全球宏观经济的深远影响——滞胀的出现。着重分析沙特等主要产油国与美国之间达成的“石油美元协议”的机制:石油以美元计价与结算,为美元提供了新的“锚点”,极大地增强了美元的全球需求,并有效弥补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美元信用的损失。 第五章:拉美债务危机:盛宴后的清算 深入剖析1970年代“石油美元”回流至西方银行体系,以及银行家们将过剩资本大规模借贷给拉美和部分亚洲国家的过程。本书将以墨西哥、巴西等国的案例为核心,分析信贷的过度扩张、本国腐败的治理失败,以及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债后,如何引发了席卷全球的“失去的十年”主权债务危机。探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危机干预中扮演的“最后贷款人”角色及其伴随的结构调整计划(SAP)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冲击。 第六章:亚洲四小龙的“嵌入式发展” 与拉美模式形成对比,本书分析了东亚经济体如何利用适度的外资、严格的资本管制以及出口导向战略,成功地嵌入了全球生产链,并规避了严重的债务陷阱。对比研究韩国、台湾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金融监管差异及其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的深浅。 第三部分:新全球化的金融工具与系统性风险 (1991-2008) 冷战结束后,金融自由化达到高潮,衍生性金融工具的复杂化和监管的滞后,为下一次系统性危机埋下了伏笔。 第七章:衍生工具的狂欢:从风险对冲到风险创造 系统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工程学的飞速发展。重点解析利率互换、信用违约互换(CDS)等复杂衍生品的发明逻辑、市场规模的爆炸式增长,以及这些工具如何使得风险在不同机构之间被不断地“重打包”和隐藏。分析缺乏透明度的场外交易(OTC)市场如何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温床。 第八章:监管套利与影子银行的崛起 本书探讨了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为吸引资本而进行的“监管竞赛”。分析商业银行如何通过表外融资(如特殊目的载体SPV)和在更低监管门槛的影子银行体系中进行高杠杆操作。详细研究2000年代初期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形成过程,揭示了评级机构、信贷提供方和投资银行之间的利益链条如何共同扭曲了风险定价。 第九章:信息时代的金融博弈 本部分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资本流动速度的革命性影响。分析对冲基金和高频交易如何在毫秒间影响市场走向,以及各国央行在应对突发性的跨境资本流动冲击时所面临的技术性挑战。考察了信息不对称在国际金融市场中如何被权力精英所利用。 结语:锚点的松动与未来的不确定性 回顾二战后至今的金融史,我们看到的是一部信用的扩张与收缩史。每一次危机,都是前一个时代为追求效率和增长而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总爆发。本书试图说明,金融秩序的演变并非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而是各国在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过程中,对“共同规则”的不断试探、妥协与背叛的动态过程。面对未来,理解历史的潮汐规律,或许是我们为自身经济安全寻找新“锚点”的唯一途径。 本书适合对象: 经济学专业学生、国际关系研究人员、金融从业人员,以及所有对理解当代全球经济权力结构演变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挑战传统思维定势的力作。作者的文风犀利而富有穿透力,他毫不留情地解构了那些被神化的经济理论和历史叙事。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消化一下他提出的那些颠覆性的观点。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没有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教会你如何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它探讨的不仅仅是钱和权力的问题,更是关于“秩序”与“混乱”之间永恒的拉锯战。我尤其欣赏作者在阐述复杂概念时所展现的清晰度和精确性,即使是跨领域的知识,也能被他用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串联起来。读完后,感觉自己的思维视野被极大地拓宽了,那种对世界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是任何快餐式阅读都无法给予的。这是一本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啃读的好书,绝对物超所值。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如同置身于一场精心编排的史诗级戏剧之中。作者的叙事手法极其高明,他擅长通过聚焦于几个关键人物或事件,来折射出整个时代的风云变幻。那些昔日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他的笔下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挣扎与智慧的个体。我被那种宿命感和历史的必然性深深吸引,同时,又为那些在时代夹缝中努力抗争的个体命运而感到唏嘘。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非常精妙,前后呼应,层层递进,读起来丝毫没有松散感,反而有一种抽丝剥茧、水落石出的酣畅淋漓。对于我们这些对宏观历史进程抱有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来说,它提供了一套非常人性化且易于理解的框架来消化那些沉重的经济史实。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远超出了我的预想。它不像很多同类书籍那样,满足于讲述“发生了什么”,而是深入挖掘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接下来可能如何演变”。作者对于细节的考据之严谨,令人肃然起敬。我感觉自己像是在跟随一位顶级的侦探,一步步地追踪着那些金融线索,揭开层层迷雾。书中所构建的那个充满博弈和制衡的世界观,非常有说服力,它提供了一个观察全球经济动态的全新透镜。我特别注意到,作者在处理那些敏感的历史事件时,保持了一种难得的平衡感,既不偏激,也不回避矛盾。这种成熟的叙事态度,使得全书的论证力量倍增。对于任何想真正理解现代世界运行底层逻辑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绕不开的案头必备读物,它带来的思维冲击力是巨大的,值得反复研读。

评分

这本书,初读之下,便觉一股磅礴的历史气象扑面而来。作者的笔力之强,着实令人惊叹。他仿佛是一位洞悉世事的智者,将那些看似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抽丝剥茧,还原为一幅幅清晰而富有张力的历史画卷。尤其是在描述那些关键的转折点时,那种对人性幽微之处的刻画,入木三分,让人在阅读时不禁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他叙事中那种旁征博引却又丝毫不显冗余的功力,引经据典之处,总能恰到好处地为论点增添厚度。读完全书,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波诡云谲的时代洪流之中,亲眼目睹了那些决策者们如何运筹帷幄,又如何在时代的大潮面前,或顺流而上,或黯然退场。这本书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知识的罗列,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经济格局的独特视角和思维框架。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那些教科书上平铺直叙的历史,去探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博弈与角力。

评分

说实话,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抱太高的期待,毕竟市面上这类宏大叙事的财经读物太多,难免有流于表面之嫌。然而,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它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好,张弛有度,既有宏观层面的理论剖析,又不乏鲜活生动的人物故事作为支撑。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解开一个新的谜团,那种求知欲被强烈激发的感觉,久违了。作者的语言风格老辣而又带着一种恰到好处的批判性,他不盲从任何既有的理论,而是坚持用逻辑和事实来构建自己的判断体系。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才是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权力”与“资本”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那种揭示隐藏在光鲜数据背后的真实驱动力的能力,非常犀利。读完之后,我的知识结构得到了一次有效的重塑,看待很多国际新闻时,都有了一种“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

评分

便宜给力!送货快!棒!

评分

一本很不错的书~~

评分

女子:不怕,他是搞pet的,忙得很!

评分

宏观节目估计合约到期,所以停播。节目提供新视角。

评分

正版书,收藏起来,慢慢看,中国正面临翻天覆地的货币战争,力挺中国。

评分

很快,第二天中午就送到,之前买了第一集,开了觉得收货很大,赶上活动,就把五本全部买齐,慢慢研读,好书,非常推荐

评分

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本书讲述了世界金融史上,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掠夺人民财富的过程,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在经济动荡不安的今天,中国如何警惕和应对金融打击,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货币战争(升级版)》一定会让你深受启发。

评分

价格便宜,质量好,下次还来,价格便宜,质量好,下次还来,价格便宜,质量好,下次还来,价格便宜,质量好,下次还来价格便宜,质量好,下次还来

评分

朋友推荐的书籍看了几页还可以。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看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