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嵌入式系统经典丛书)

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嵌入式系统经典丛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Louis,E.,Frenzel,Jr 著,林赐 译
图书标签:
  • 串行通信
  • 接口规范
  • 嵌入式系统
  • 通信协议
  • 硬件设计
  • 数据传输
  • 工业控制
  • 电子工程
  • 单片机
  • 技术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4712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1133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48
字数:30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阅读本手册,你将了解:
◆ 应用广泛的串行接口
◆ 如何为特定应用或设计
选择科学的串行接口
◆ 数据速率和距离(长度
或范围)之间的权衡
◆ 串行数据传输的操作及
优点
◆ 串行数据传输的较常用
媒介的实时操作系统

内容简介

  本手册编目了当前且常用的串行接口,并提供了这些接口的标准和详细的规格信息,使你能够为新设计选择合适的接口或验证接口是否正常工作。本手册的每一章都针对不同的接口,并且以易于理解的标准格式编写。

作者简介

Louis E. Frenzel Jr是Electronic Design 杂志的特约编辑,负责无线、通信、网络和测试/测量领域。作为一名工程师,Louis在地理、航空航天和计算机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电子行业经验。在加入Electronic Design 杂志之前,他是一位大学教授,讲授电子和半导体制造课程,并为NSF资助的几个项目工作。他撰写了24本关于通信的书。

目录

第1章 串行I/O通信简介 1
第2章 串行I/O入门:简要介绍数据通信和
网络 5
第3章 选择适当的接口 37
第Ⅰ部分 低速接口(0~10Mb/s)
第4章 单总线 43
第5章 执行器传感器接口(AS-i) 49
第6章 位总线 55
第7章 C总线 59
第8章 控制器局域网(CAN) 63
第9章 DMX512 69
第10章 FlexRay 75
第11章 基金会现场总线 79
第12章 高速可寻址远程传感器通信协议
(HART) 85
第13章 内部集成电路(I2C)总线 91
第14章 IO-Link 97
第15章 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2S)总线 101
第16章 本地互联网络(LIN) 105
第17章 仪表总线(M-Bus) 109
第18章 Microwire总线 113
第19章 乐器数字接口(MIDI) 117
第20章 MIL-STD-1553 121
第21章 Modbus 125
第22章 车载自动诊断系统(OBD) II 129
第23章 电源管理总线(PMBus) 135
第24章 过程现场总线 139
第25章 RS-232 145
第26章 RS-422 151
第27章 RS-423 155
第28章 RS-485 159
第29章 系统管理总线(SMB) 163
第30章 T1/E1 167
第Ⅱ部分 中速接口(10Mb/s到1Gb/s)
第31章 以太网 173
第32章 火线(FireWire) 177
第33章 联合测试行动小组(JTAG) 183
第34章 面向媒体的系统传输(MOST) 187
第35章 串行外设接口(SPI) 191
第36章 通用串行总线(USB) 195
第Ⅲ部分 高速接口(1Gb/s到100Gb/s)
第37章 100G以太网连接单元接口(CAUI) 203
第38章 通用电气接口– 28G(CEI-28G) 207
第39章 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PRI) 211
第40章 显示接口(DP) 215
第41章 千兆以太网(GE) 219
第42章 光纤通道(FC) 225
第43章 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 231
第44章 超传输(HT总线) 237
第45章 无限带宽技术(IB) 241
第46章 JESD204 247
第47章 Kandou总线 251
第48章 闪电接口 253
第49章 低压差分信号(LVDS) 257
第50章 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IPI) 261
第51章 移动高清链接(MHL) 265
第52章 光传输网络(OTN) 269
第53章 PCIe总线 273
第54章 无源光网络(PON) 277
第55章 RapidIO 281
第56章 串行连接SCSI(SAS) 285
第57章 串行ATA接口规范(SATA) 289
第58章 串行数字接口(SPI) 293
第59章 同步光网络(SONET)和同步数字
体系(SDH) 297
第60章 雷电 303
第61章 10G和40G以太网连接单元接口
(XAUI和XAUI) 307
第62章 测试的考虑因素 311
第Ⅳ部分 宽带接口
第63章 宽带接口概念 319
第64章 有线电缆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DOCSIS) 331
第65章 数字用户线路(DSL) 337
第66章 G3-PLC 343
第67章 G.hn 347
第68章 家庭插电(HP) 351
第69章 多媒体同轴电缆联盟(MoCA) 355
第70章 电力线智能计量演化(PRIME) 359
第71章 X10接口 363
第Ⅴ部分 无线接口
第72章 无线接口 369
第73章 802.15.4 379
第74章 蓝牙(BT) 383
第75章 数字增强无绳电信(DECT) 387
第76章 易能森(EnOcean) 391
第77章 ISA100-11a 395
第78章 工业科学医疗(ISM)无线接口 399
第79章 近场通信(NFC) 403
第80章 超宽带(UWB) 407
第81章 Wi-Fi 411
第82章 无线HART 415
第83章 ZigBee 419
第84章 Z-Wave 423
术语表 427


前言/序言

  使用微控制器或任何其他电子设备都涉及接口的使用,接口就是将一台设备连接到另一台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电路。如果你正在设计电子设备,那么你可能已经接触过一个或多个接口。例如,最常见的有线接口是消费类设备中的USB和HDMI,以及工业设备中的RS-232/RS-485。但是,有线接口还有数十种其他类型,其中一些不为人们所熟知。多年来,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们开发出了许多新的串行接口。本书试图对所有比较常见的有线和无线接口进行编目。本书可以作为选择、比较和使用串行接口的指南。

  其中几章旨在简要介绍相关的数据通信和网络技术。这些章涵盖了有线基带接口、宽带基础以及无线理论与技术。你也许已经拥有了必要的技术背景来使用这本书,但是即使你还未拥有相应的技术背景,这些章也会给你带来关于这些基础知识的一个简要课程。其余章专门描述各个接口和协议。为了使读者能够方便比较各个接口,本书采用一种标准的格式来描述接口。

  请注意,接口描述很简短,只描述了一些你需要知道的关键数据。每个接口的详细信息和相关协议未包含在本手册中。接口总结有助于你为了达到比较的目的,聚焦于主要的规范和应用。如果需要更多细节,可以去查看标准的原始来源或一些可用的图书。

  本书分成几个重点部分。前三部分涵盖了有线基带接口,按照数据速率列出了接口:慢速、中速和高速。为了高效地使用这些章,当聚焦于实际应用时,可以先估计实际应用所需的数据速率,然后到相关的部分查看可用的接口。在每部分,接口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每个接口都是简短的一章。然后,你就可以为项目选择最适合的接口了。

  另一部分重点介绍了采用调制技术的宽带接口。在这部分,本手册回顾了最常用的调制方法。最后,有一章专门介绍了无线的基础知识,这一章讲解了阅读无线接口章节所需的基础知识。

  关于接口列表,其中一个关键点就是:在描述接口时,只使用了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参见第2章)。有些情况下,可能会简要介绍一下相关的高层协议。有时,几种不同的协议使用了一个通用的物理接口。由于这些协议变体的复杂性,本书只是简单提到而没有完全描述这些协议。

  本书不打算详细介绍每个接口标准。大多数接口规范有几十甚至几百页长,在一本书中不可能涵盖它们的方方面面。许多接口是专有的,或要求具有某个组织的成员资格,才可以访问。因此,本书总结了最常见的接口,让你能够横向比较,找到自己所需的最适合接口。我可能错过了一些可用的接口。如果你知道本书需要囊括的任何接口,请通知我,我将在未来的版本中包括它们。

  我希望你能发现这本书是你的良师益友。我非常乐意接受来自你可能希望提交的任何更正,或本书应该添加任何接口或特征的反馈。

  祝万事如意!

  LouisE.FrenzelJr

  作于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市

  2015年



《嵌入式系统经典丛书》之《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 一、 引言 在飞速发展的嵌入式系统领域,高效、可靠的数据传输是实现系统功能和扩展性的基石。而串行通信,凭借其灵活、经济的特点,在嵌入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微控制器之间的低速数据交换,到传感器与处理器的数据采集,再到复杂的网络通信,串行通信的身影无处不在。然而,不同设备、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串行通信需求千差万别,如何确保不同硬件、不同软件之间能够顺畅地进行数据交互,就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一书,正是聚焦于这一核心技术挑战,为广大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硬件设计者、软件开发者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本系统、深入、实用的参考指南。本书并非简单罗列各种串行通信协议,而是从原理、规范、标准、实现和应用等多个维度,全面剖析了串行通信的精髓,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串行通信的底层机制,掌握主流串行通信接口的设计与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和配置最合适的通信方案。 本书的编写,力求做到内容的严谨性、理论的深度以及实践的可操作性相结合。我们深入挖掘了串行通信的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各种关键参数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示,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便于读者理解。同时,本书紧密结合当前的嵌入式系统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在实际项目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串行通信接口和标准,并提供了详细的硬件接口设计指导和软件驱动开发示例。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本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著作,能够真正赋能读者,让他们在面对复杂的嵌入式系统设计挑战时,能够游刃有余,创造出更加智能、高效的嵌入式产品。 二、 内容概览 《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一书,共分为若干章节,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进入串行通信的广阔天地。 第一章 绪论 串行通信的定义与重要性: 详细阐述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为何它在嵌入式系统中如此普遍,以及它所带来的优势(如节省引脚、成本低廉、易于扩展等)。 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的比较: 通过对比,明确串行通信的适用场景和局限性,帮助读者在设计初期做出明智的选择。 嵌入式系统中的串行通信应用场景: 列举各种典型的嵌入式系统应用,如传感器数据采集、人机交互接口、设备间通信、网络通信等,展示串行通信的广泛应用。 本书内容结构与阅读建议: 简要介绍全书的章节安排,以及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和学习本书内容。 第二章 串行通信的基本原理 数据串行化的过程: 深入讲解并行数据如何被转换为串行数据进行传输,包括位移、同步等概念。 时序与同步机制: 详细分析同步(Synchronous)和异步(Asynchronous)串行通信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在数据传输中的作用。 比特率(Baud Rate)与数据速率(Data Rate): 解释这两个关键参数的含义、关系以及对通信效率的影响。 数据帧结构(Frame Structure): 讲解数据帧的组成部分,如起始位(Start Bit)、数据位(Data Bits)、奇偶校验位(Parity Bit)、停止位(Stop Bit)等,以及它们的功能。 错误检测与纠正机制: 介绍常见的错误检测方法,如奇偶校验、CRC(循环冗余校验)等,以及简单的纠错原理。 第三章 主流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UART (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 UART的硬件组成与工作原理: 详细剖析UART的发送器(TX)和接收器(RX)的内部结构和工作流程。 UART的常用配置参数: 详细讲解波特率、数据位长度、停止位数量、校验类型等参数的设置方法及其影响。 RS-232接口标准: 深入介绍RS-232标准的电气特性、连接器规范、信号定义等,以及其在工业和消费电子领域的应用。 RS-485接口标准: 讲解RS-485的差分信号传输原理、多点通信能力、远距离传输特性,以及在工业自动化和楼宇控制等领域的应用。 MAX232等电平转换芯片的应用: 介绍如何使用电平转换芯片实现TTL/CMOS电平与RS-232电平之间的转换。 其他异步串行接口(如SCI, USART的特殊模式): 简要介绍一些其他具有特定功能的异步串行接口。 第四章 主流同步串行通信接口 SPI (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 SPI的总线结构与通信模式: 讲解SPI的四线制(MOSI, MISO, SCK, SS)总线结构,以及主/从(Master/Slave)工作模式。 SPI的时钟极性(CPOL)与相位(CPHA): 详细解释CPOL和CPHA对数据采样时序的影响,以及四种SPI模式的详细分析。 SPI的数据传输效率与应用: 讨论SPI的高速通信能力,以及其在连接传感器、存储器、显示器等外设时的广泛应用。 I2C (Inter-Integrated Circuit) 接口: I2C的总线结构与通信协议: 讲解I2C的两线制(SDA, SCL)总线结构,以及主/从、寻址、ACK/NACK握手机制。 I2C的地址机制与多设备通信: 详细分析7位和10位地址的分配,以及如何在同一总线上连接多个设备。 I2C的通信速率与扩展性: 介绍标准模式、快速模式、高速模式等,以及通过总线扩展器实现更大规模I2C网络的可能性。 I2C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 重点介绍I2C在传感器、EEPROM、RTC(实时时钟)、PMIC(电源管理芯片)等外设控制中的应用。 SWD (Serial Wire Debug) 接口: SWD接口的原理与调试功能: 介绍SWD作为一种高效的片上调试接口,其数据线(SWDIO)和时钟线(SWCLK)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用于代码下载和实时调试。 SWD与JTAG的比较: 对比SWD和JTAG在接口数量、调试效率等方面的优劣。 第五章 串行通信的硬件设计与接口选择 接口物理层设计考虑: 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 讲解PCB走线、阻抗匹配、端接等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电气特性匹配: 如何根据通信距离、速率和环境选择合适的驱动器和接收器。 电磁兼容性(EMC)设计: 考虑串行通信接口的EMC设计要求,减少干扰。 连接器选型与布局: 不同接口的常用连接器: 如DB9、DB25、USB连接器、Molex连接器等。 PCB布局与布线技巧: 优化连接器在PCB上的位置,确保良好的信号传输。 总线驱动与隔离: 差分信号驱动: RS-485等差分信号驱动器的选择与应用。 光耦隔离与磁珠隔离: 在需要电气隔离的场景下的设计方案。 接口选择策略: 根据应用场景选择接口: 如点对点通信、多点通信、短距离、长距离、高速、低速等。 成本与性能的权衡: 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选择最具成本效益的接口方案。 第六章 串行通信的软件实现与驱动开发 微控制器(MCU)内部串行通信模块的使用: 寄存器级编程: 讲解如何直接操作MCU的UART, SPI, I2C等硬件模块的控制寄存器。 配置与初始化: 详细说明如何配置波特率、数据格式、中断等参数。 操作系统(OS)下的串行通信驱动: Linux下的串行设备驱动(tty驱动): 介绍Linux系统中 `/dev/tty` 设备节点的概念,以及编写通用串行驱动的框架。 RTOS下的串行通信框架: 讲解在FreeRTOS, uCOS等实时操作系统中,如何利用其提供的API进行串行通信。 中断驱动与轮询(Polling)模式: 中断模式的应用优势: 讲解中断驱动如何提高CPU利用率,实现高效通信。 轮询模式的局限性与适用场景: 分析轮询模式的优缺点。 DMA (Direct Memory Access) 在串行通信中的应用: DMA如何提升传输效率: 讲解DMA如何将数据从外设直接传输到内存,减轻CPU负担。 DMA与串行通信模块的结合: 实例演示如何配置DMA实现高效的串行数据传输。 串行通信协议栈的设计与实现: 自定义通信协议的制定: 为特定应用场景设计数据帧格式、通信流程。 分层通信协议的设计: 参考TCP/IP等协议栈的思想,设计更复杂的通信协议。 第七章 嵌入式系统中的串行通信实例分析 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 以温度传感器、加速度计等为例,讲解如何使用I2C或SPI接口与MCU通信。 人机交互接口: 如使用UART与PC进行调试通信,或使用SPI与LCD显示屏通信。 设备间通信: 例如,两个MCU之间通过UART或RS-485进行数据交换。 无线通信模块接口: 讲解如何通过UART接口与蓝牙、Wi-Fi模块进行通信。 工业控制应用: 以RS-485总线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中的应用为例。 第八章 串行通信的进阶与发展趋势 USB (Universal Serial Bus) 接口简介: 概述USB接口的特点、版本(USB 1.x, 2.0, 3.x),以及在嵌入式系统中的应用(如设备端、主机端)。 Ethernet(以太网)在嵌入式系统中的串行化应用: 如将以太网数据通过串行接口进行封装(如PPP over Ethernet)。 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总线: 讲解CAN总线的特点、在汽车电子和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 新一代串行通信接口: 简要介绍一些新兴的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嵌入式系统通信的未来展望: 探讨物联网(IoT)、边缘计算等发展趋势对串行通信提出的新要求。 三、 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在产品设计、开发过程中需要处理各种串行通信接口的工程师。 硬件设计工程师: 在设计PCB时需要考虑串行通信接口的物理层设计和信号完整性的工程师。 软件开发工程师: 需要编写串行通信驱动程序、应用程序的软件开发者。 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 学习嵌入式系统、微控制器原理和通信技术的学生。 嵌入式系统爱好者: 对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开发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 四、 本书特色 系统性强: 从基础原理到高级应用,全面覆盖串行通信的各个方面。 理论与实践结合: 不仅讲解理论知识,更提供大量的实例、图示和代码示例,帮助读者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标准与规范并重: 详细介绍各种主流串行通信接口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读者理解其核心设计思想。 前瞻性: 关注行业最新发展动态,介绍新兴的串行通信技术。 语言通俗易懂: 力求以清晰、简洁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技术概念,降低阅读门槛。 五、 结语 《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一书,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将带领您深入探究嵌入式系统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串行通信技术。无论您是初入此道的学生,还是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本书都将为您提供宝贵的知识和实用的工具,助您在不断发展的嵌入式技术浪潮中,构建出更强大、更可靠、更智能的嵌入式系统。我们深信,通过对本书内容的学习和掌握,您将能够更自信地应对各种串行通信挑战,为您的项目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解谜”之旅。它并非简单地罗列知识点,而是将各种串行通信协议放在嵌入式系统的大背景下进行阐述,强调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价值。作者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间命令传输、外部设备连接等,详细解释了如何根据系统需求选择合适的串行通信方式,以及如何进行性能优化和功耗管理。例如,在讲述I2C时,书中不仅讲解了其主从架构和寻址机制,还探讨了如何在多主设备场景下避免总线冲突,以及如何利用中断提高响应效率。这种从应用出发的讲解方式,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技术背后的逻辑,而不是死记硬背。书中对于数据完整性保障的讨论,特别是CRC校验的算法原理和实现方法,也让我对如何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是一本嵌入式系统通信设计的“实战指南”,它帮助我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各种复杂的通信挑战。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各种串行通信协议的简单介绍,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的物理层、电气特性以及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势。例如,在讲述RS-485时,书中详细对比了其与RS-232在驱动能力、通信距离、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并给出了实际应用中的典型电路设计和注意事项。这对于需要设计长距离、多节点通信系统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参考。此外,书中还涉及了一些更高级的主题,比如差分信号的原理、总线仲裁机制,以及嵌入式系统中常用的串行通信驱动程序的编写要点。作者在讲解这些复杂概念时,善于运用类比和形象的比喻,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形象化,使得即便是初学者也能有所领悟。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各种标准的引用和解释,这使得我能够快速查阅到相关的行业规范,并在实际工作中确保设计的合规性。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权威性、前瞻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读者构建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串行通信知识体系,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嵌入式开发领域的新手,我对各种接口和协议的概念感到有些迷茫,特别是串行通信,感觉它无处不在,却又难以捉摸。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更像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在手把手教学,而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文档。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晦涩难懂的术语,而是从最基础的比特流概念讲起,然后逐步引入时序、同步、异步等关键概念。对于UART这种最常用的异步通信方式,书中详细讲解了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的含义和设置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我能立刻理解它们在硬件实现中的作用。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穿插了一些调试技巧和常见问题解答,比如如何用示波器捕捉信号、如何判断通信错误的根源等等,这些实操性的内容极大地增强了我的信心。以前在网上零散地学习这些知识,总感觉碎片化,而这本书将它们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现在,当我再遇到需要设计串行通信接口的任务时,心里就有了底,不再是茫然无措。这本书真的帮助我跨越了初学者的鸿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进行嵌入式项目的开发。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也颇具匠心。虽然是技术书籍,但却一点也不枯燥。大量的插图,包括电路图、时序图、信号波形图,都绘制得清晰明了,极大地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每一张图都恰到好处地出现在相应的文字旁边,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复杂的原理瞬间变得易于理解。书中的代码示例也经过精心挑选,既具有代表性,又简洁易懂,能够帮助读者快速掌握实际编程技巧。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各种通信模式(如轮询、中断、DMA)的对比分析,以及在不同场景下如何选择最合适的通信方式的建议。这些都是在实际开发中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此外,书中还对一些新兴的串行通信技术进行了介绍,例如USB的演进和一些工业现场总线协议,这让我对串行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全面的知识覆盖、清晰的逻辑结构、精美的图文配合以及对实际应用的高度关注,无论是作为学习教材还是案头参考,都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荐的书籍。

评分

这本书的包装相当朴实,但拿在手里却沉甸甸的,一看就知道内容是扎实的。封面上“串行通信接口规范与标准”几个大字,配合“嵌入式系统经典丛书”的副标题,就勾勒出了这本书的定位——深入探讨串行通信的底层原理与行业标准。翻开目录,各种我们熟悉的串行通信协议,如UART、SPI、I2C,以及更专业的RS-232、RS-485等等,都赫然在列,并且根据其应用场景和技术深度进行了系统性的划分。我尤其关注了其中关于“实时性”和“错误检测”的章节,因为在实际的嵌入式项目开发中,这两点往往是决定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书中对这些概念的阐述,不仅理论扎实,还辅以大量的图表和代码示例,使得复杂的技术细节变得易于理解。阅读过程中,我发现作者在讲解每个协议时,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和设计初衷,这对于理解协议的优势和局限性非常有帮助,也让我在选择和设计通信方案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其系统性、全面性以及实用性,对于任何想深入理解嵌入式系统底层通信的工程师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开启嵌入式通信世界大门的钥匙,让我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硬件之下的精妙设计。

评分

送货快,服务好,正版新书,值得购买,下次还来,非常满意,谢谢!

评分

不错,活动买的划算!!!!!!!!!!!!!!!!!!!!!

评分

学习中

评分

送货快,服务好,正版新书,值得购买,下次还来,非常满意,谢谢!

评分

还不错,看着挺好的,希望有帮助

评分

学习中

评分

主要是对串口规范的介绍,全面但细节不足。

评分

简直就是……没有一点实质性的接口介绍,就是一个目录介绍。

评分

?????????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